Idioma

Select Wisdom Brand
 
2 - 当一切似乎都无以为继的时候

2 - 当一切似乎都无以为继的时候

Árbitro: 2 John 1:2–3

当一切似乎都无以为继的时候

来自使徒约翰的明信片(第二部分)

约翰二书1:2-3

 

伏尔坎(Vulcan)是罗马诸神当中历史最久远的一位,被当作火神来崇拜。最初,人们并没有给予他多少关注,直到奥古斯特(August)统治后期都是这样。当气温飙升、谷仓满盈的时候,火灾会造成灾难性的危害。8月23日,罗马帝国会庆祝火神节。在此期间,人们会点起巨大的篝火,试图取悦火神,免得他降下大火,烧灭他们。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公元79年8月24日,举国庆祝火神节后的第二天,维苏威火山(Mount Vesuvius)突然爆发了。烈火、浓烟和火山灰腾空而起,覆盖了周边三百多里以内的城市和乡村。在此之前,火山这个名词还没有出现。但是这次大爆发之后,人们猜测前一天的火神节显然让火神不高兴,他们就根据他的名字造出了火山这个词。熔岩以一百五十多公里的时速埋没了周围一座人口密集的城市。这座城市名叫庞贝(Pompeii)。城里的居民甚至来不及逃生。庞贝在浮石和火山灰底下埋藏了许多世纪之后,才最终被发掘出来。人们发现,熔岩流到庞贝的时候,刚好冷却下来,让我们有机会细致入微地了解一世纪罗马的生活。这一幕场景并非令人赏心悦目。

事实上,一位十七世纪的探险家,在初次发现这座城市的一些遗迹时,看到的绘画、雕塑和石碑都极为下流、不堪入目,就对此事三缄其口,并且将那里重新掩埋起来。直到一百年后的十八世纪,人们才开始挖掘。这座被及时冷却的熔岩封存的城市,提供了足够多的信息、人工制品和遗迹,让人们了解第一世纪罗马的生活。许多物品被收仓入库,或者存入博物馆。

庞贝城内一处市场的墙上写着悲伤的话语,书写这些文字的人显然住在这里,并且厌倦了对享乐和财富的追求。这段话是这样说的:

“太阳经过白天的辉煌,终究沉入大海;月圆之后,难免月缺。同样,爱情的痛苦在于它会终结,像一阵风。一切都会消失无踪。”

这段碑文靠近富裕大街(Abundance)。[1]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临近这面墙的那条路叫做富裕大街。似乎是在宣告:我现在一无所缺了……但是我所有的一切似乎正从我指头缝儿溜走。

有两种观点曾经左右着罗马世界,现在也在左右着我们的世界:第一:对未来的恐惧——你绝不会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第二,没有什么东西会存到永远——所以你最好为自己而活;在有生之年,抓住一切能抓得到的东西!

对罗马人而言,维苏威火山的爆发,正如美国人所经历的911事件一样。在这场惊天动地的灾难之后,不再有什么是万无一失;不再有什么是固若金汤;不再有什么天长地久……如果神真的存在,那么祂显然是无法取悦的。

我们现在要开始探讨同时期罗马帝国的另一份遗迹。就在维苏威火山改变罗马帝国之后不久,使徒约翰给一位不知名的女士写了一封私人信件,对她进行鼓励。这封信被保留到今天。

庞贝掩埋在六米深的熔岩下大约五年之后,这封简短的、蒙圣灵默示、第一世纪的便条被送到这位女士的住处。使徒约翰打算告诉她,也是告诉我们:当一切看起来无以为继,当一切都不再稳妥,当未来似乎陷入渺茫的时候,真理仍然坚如磐石、亘古不变。

 

让我们一同回顾约翰二书,请看开头的两节经文:

作长老的写信给蒙拣选的太太和她的儿女,就是我诚心所爱的;不但我爱,也是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爱的。爱你们是为真理的缘故,这真理存在我们里面,也必永远与我们同在。

从这段经文中,我们可以分解出两个原则,是约翰希望这位女士可以持守的,也是我们应该持守的,尤其是在一切似乎无以为继的时候。

第一,基督的身体是借助对真理的热爱被永远维系在一起的。

书信一开头,约翰向她和她的儿女表达了自己在真理当中对他们的爱心,是“为真理的缘故”,也就是说:是由于真理,约翰所写的内容才得以被理解。我们的爱心是扎根于真理的,这真理也住在我们所有人的内心。换句话说,我们是出于真理而彼此相爱的。[2]我们在基督里所共有的真理将我们联络在一起。

地方教会里的人来自于各行各业。神命令我们彼此相爱,不是因为我们有相同的银行存款,或者同样的个性、技能、背景。我向来为着参加我们教会新成员培训课程的每一位新成员感到惊讶和鼓舞。有些人来自于北卡罗来纳的小教会;有些来自加利福尼亚的大教会;有时我们南方人旁边坐着的人是从北方搬来的。对那些北方人来说,这个冬天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不用铲雪或者穿大靴子。他们会喜欢这里,也会深感不知所措。

有些人信主多年,还在以前的教会担任执事和长老;他们旁边坐着的人信主时间不长,刚刚知道新约教会是怎么回事。有些人熟悉圣经,另一些刚刚知道新旧约的区别,比如圣经的前面部分是摩西写的,最后部分是一些圣经地图。参加这门课的人来自几个不同的国家,讲四种不同的语言。他们背景、经历、民族、文化和传统的多样化让人惊讶。

有些人希望主日敬拜的时候多唱诗歌,有些希望讲道时间长一些。好吧,这是我编的。我们怎么走到一起的呢?我们居然会走到一起!这恰恰证明福音真理改变人的生命!耶稣基督救赎的能力和真理将不同的人联结在一起,成为一个真诚而又感情深厚的统一体。[3]

约翰的重点是要鼓励这位女士:她并不孤单;她是基督身体中的一员;这就相当于说:“我们是一伙儿的!”为了真理的缘故,我们在爱里被真理联络在一起。

 

第一世纪和二十一世纪世界都充满了不安定和不确定因素,约翰希望重申一件事:

第二,真理是有生命的,并且会存到永远。

尽管社会忽视了真理;尽管社会要压制真理;尽管社会在尝试重新定义真理;但约翰却用拟人化的手法说:真理活在我们里面,也会永远与我们同在。真理不会随着社会而改变;真理也不会随着世代的更替而变迁;基督福音的真理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都是一样的。约翰在第二节说:

……为真理的缘故,这真理存在我们里面,也必永远与我们同在。

这真理不仅是头脑的,更是有生命并且能改变生命的。在这里,约翰用到他最喜欢的表达方式:真理住在我们里面。在新约中,约翰有四十多次用到“居住、住在”这个动词。别的使徒也用到同一个动词,谈论神的旨意永远长存(罗9:11),以及神的话语永远长存(彼前1:23)。

神学家杰哈德·吉特尔(Gerhard Kittle)写道:这个希腊语动词主要的含义是“居住在一个地方”。[4]换句话说,它搬进来,然后改变了一切。这个真理不能单凭头脑理解,而是要从心里欢然接受。[5]换句话说,真理在你生活的地界里搭起一座帐篷;真理搬进了你头脑的大本营。在公元一世纪,这个希腊语动词通常是指一个在别人家里做客的人。[6]在这里,信徒向真理表达欢迎之情,真理就进入那人的心里,住下了!

最近,我和神学院的领导层开了第一次会议,包括副校长、院长、教务长以及首席财务官。我们初次开会的地点是在我家的书房。我知道这五个人会在不同的时间到达,所以,就用很大的字体在一张纸上打印了“请进”的标志牌,贴在行车道旁,指向我的书房。他们不需要犹豫,也不用敲门……我正在等他们,欢迎他们直接走进来。

当我们每次打开神的话语时,就是在说:“欢迎进来!你不需要敲门。欢迎你直接走进来。”你猜结果怎样?真理会带着一些伙伴走进来,祂从不会独来独往。真理有很多非常好的朋友,和祂形影不离。约翰给我们介绍了其中的三个。我们看第三节:

恩惠、怜悯、平安……必常与我们同在。

把这个类比变成生活化的语言就是:因为你已经接受了耶稣基督的真理、有关基督的真理以及有关基督福音的真理,所以,真理给你带来了三样礼物。

我希望大家注意:约翰对这位女士所说的话不是某种祝愿,他不是说:“你知道吗?我衷心祝愿你得到某种恩惠、怜悯和平安。”绝不是这样的。约翰所写的不是祝愿,而是对事实的陈述。[7]

我不想谈论太多希腊语语法,但是约翰在这里使用的是将来式的陈述语气,可以理解为:“你一定会得到恩惠、怜悯和平安!你将持续地经历这些恩赐。”[8]换句话说,你现在已经得到了这三样。当你邀请真理进到内心的时候,它们就进入你的生命;在你的余生,它们都不会离开你。

有人会说:约翰,你为什么这么有把握?你怎么这样肯定呢?这世界没有什么永恒,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难道你没有从庞贝的灾难中学到一点儿什么吗?所有的东西都只是过眼云烟!

然而,约翰却知道这三样礼物是存到永远的,因为它们是从神而来的!约翰说:

恩惠、怜悯、平安、从父神和祂儿子耶稣基督在真理和爱心上必常与我们同在。(约翰二书3)

在赐下恩惠、怜悯、平安这三样救赎礼物的时候,圣父和圣子都参与其中。[9]

在希腊语新约圣经中,约翰重复了“从”这个介词:“从”父神以及“从”耶稣基督。他强调了一个事实:圣父和圣子位格不同,神性和永恒方面则是同等的。[10]

我们看一下祂们赐给信徒的礼物。试想一下,这会给收信的姊妹带来怎样的影响:她生活在第一世纪,911恐怖袭击一般的维苏威火山爆发才刚刚过去几年,她现在又是寡居,未来还是个未知数,身边的社会每况愈下,整个社会黑白不分。是的,她所生活的世界和我们今天是一样的。这就让我们看到开头几节经文中的另一个原则……

 

第三,恩惠、怜悯和平安是从神的真理而来的永恒礼物。

让我们打开这三份礼物,好好享受一下吧。

头一份礼物是恩惠。

恩惠这个词指的是白白得来的恩宠。在这个寡妇所生活的年代,恩惠就是无偿施予别人某样好的东西而不指望得到回报。但是在她的世界里,得到恩惠的通常是朋友,而不是敌人。[11]

但是在新约圣经中,这个词汇获得了新的含义:恩惠就是神将祂的恩宠白白赐给无力偿还的敌人。罪人不能给耶稣带来任何好处。他凭着信心来到耶稣面前,靠着恩典得救,而不是靠我们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神的恩惠(以弗所书2:8-9)。我这个不配的、乏善可陈、不义的罪人来到神面前,祂拿走我的罪,投到深海中(弥迦书7:19)。

彭柯丽(Corrie ten Boom)曾经说:“当我们的罪被投进深海的时候,它们就被赦免,并且被遗忘。神又在那里立了一个牌子,写着:‘禁止垂钓。’”[12]

第二份礼物是怜悯。

怜悯意味着仁慈和帮助。恩惠是针对有罪咎的人,怜悯则是针对有需要的以及受痛苦的人。在以弗所书2:4,使徒保罗告诉我们:神有丰富的怜悯。祂的怜悯何等的丰富。尽管神已经把怜悯存入你的银行账户,祂每天早晨还是把新的怜悯加添给你(耶利米哀歌3:22-23),祂的怜悯从来没有减少过。

最后约翰告诉这个姊妹和我们:平安和真理结伴同行。

即便这个寡妇知道的事情很少,但是有一样是她再清楚不过的:在她生活的罗马帝国没有平安。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百周年,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的成立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然而,在短短的十年里,这个组织就不再起作用。它就像一座纪念碑,标志着人类没有能力带来和平。今天,人们希望与和平之子达成和平。在过去的四百年里,不同的国家之间缔结了大约八千份和平协定,但这些和平协定的平均有效期大约只有两年。

平安就是所有人都不再让子弹上膛。只有神才能赐下平安,人类根本无法实现。实际上,“平安”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彼此联络”。约翰所写的实际意思是:主耶稣为了我们的益处而受死牺牲,让我们得以和父神达成和平协议。[13]

凭着信,祂在我们和父神之间建立活泼而又密不可分的联结。约翰写道:所以,当我们面对人生的时候,要将心灵、头脑和生命聚焦于神的真理和慈爱,不是求神带给我们外在的和平,而是内心的平安。

 

麦克斯·陆卡铎(Max Lucado)在他的新书《稳固的盼望》(Unshakable Hope)中谈到了这种平安。我喜欢在圣诞节假期读这本书。他写道:

有那么几次,在比赛结束之前,我就已经知道了哪一方获胜。作为牧师,我经常无法在星期天收看橄榄球比赛直播。比赛进行的时候,我经常是在教会里。(麦克斯,我知道你的意思。当我今晚在教新成员课程的时候,堪萨斯酋长队将会痛扁爱国者队。主啊,求求你让事情这样成就吧!)

在很多星期天,都会有好事者收到短信或者邮件,提前得知比赛结果,并且迫不及待地告诉我。我真想在脖子上挂一个牌子,写着:“我已经对比赛进行录像;不要和我谈论任何相关的事情。”

我特别记得一次比赛。我最爱的达拉斯牛仔队(我认为麦克斯很有洞察力),在进行一场志在必得的比赛。我提前认真设置了录像,期待着回去收看比赛。我对比赛避而不谈,也不和任何有可能透露秘密的人对视。直到我把车开到自家停车场的时候,情况都不错。可巧,有个家伙冲我嚷嚷:“麦克斯,你听到那个新闻了吗?牛仔队赢了!”

悬念就此打消。收看比赛时如坐针毡的焦虑不复存在。提心吊胆啃指甲的情况不会再发生。然而,尽管已经知道结果,我还是打算收看比赛。整个过程当然谈不上压力山大,反而有惊无险。在比赛的第二节,牛仔队还落后,但是我一点不担心,因为我知道比赛结果。还有六分钟的时候,我们的球队接球不稳导致丢球,我并没感到恐慌,因为我知道谁是赢家。在最后一分钟,我们需要触地得分,没问题!牛仔队稳操胜券!

你也是一样。从现在开始直到终场的哨响之前,你都没有理由焦虑。是的,你可能会接球不稳而丢球。魔鬼可能看起来占尽上风。有人或许会让你的梦想泡汤。所有的好事都会竹篮打水。但是,不要恐慌,你知道最后的比分。[14]

 

即便当事情看起来无以为继的时候,最终,至关重要的事情会存到永远,正如爱心、真理、恩惠、怜悯和平安那样。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9年1月20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9

 

[1] Robert J, Morgan, Nelson’s Complete Book of Illustrations (Thomas Nelson, 2000), p. 214 

[2] Joel Beeke, The Epistles of John (Evangelical Press, 2006), p. 219 

[3] John Gerhard MacArthur, Romans: Volume 2 (Moody Press, 1994), p. 273 

[4] Kittle & Gerhard Friedrich, editors,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Abridged in One Volume (Eerdmans, 1985), p. 581 

[5] Kenneth Wuest, In These Last Days: Studies in the Greek Text of I, II, III John (Eerdmans, 1954), p. 200

[6] Ibid, p. 201

[7] William Barclay, The Letters of John and Jude (Westminster Press, 1976), p. 140

[8] D. Edmond Hiebert, The Epistles of John (BJU Press, 1991), p. 294 

[9] Robert Lightner, The Epistles of First, Second, Third John & Jude (AMG, 2003), p. 97

[10] Adapted from Hiebert, p. 295 & Lehman Strauss, The Epistles of John (Loizeaux Brothers, 1962), p. 149 

[11] Wuest, p. 201

[12] Robert J. Morgan, p. 363 

[13] Wuest, p. 201

[14] Adapted from Max Lucado, Unshakable Hope (Thomas Nelson, 2018) 

Añadir un comentario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HAGA CLIC AQUÍ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