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ioma

Select Wisdom Brand
 
18 - 基督徒的标签

18 - 基督徒的标签

Árbitro: 1 John 5:4–5

基督徒的标签

毫不疑惑(第二部分)

约翰一书5:4-5

 

几年前,我们的孩子在一所著名的公立小学上了几年学。有一次他们带回来一些有趣的文件,随信附上了当地教育委员会的一封信。这是一项名为品格教育的新倡议的开始。令我惊讶的是,信的开头几行中有这么一句话:“……帮助孩子们理解对与错的根本区别。”

顺便说一下,如果你在二十年后对这个项目做任何研究的话,你会发现有关是非差别的任何概念都消失了。事实上,如果你在这个项目的网站上搜索“正确”这个词,他们会给你列出一大堆信息,告诉你如何教导孩子学习和尊重人权。

这封信的另一行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它定义了与自律相关的品格教育。它是这样定义自律的:“自律是对你的语言、行为、冲动和欲望的适当控制;禁戒婚前性行为、毒品、酒精、烟草和其他有害的物质和行为。”

二十年后,这句话差不多还在,但是他们把婚前性行为的禁欲部分从品格发展中剔除掉了。但在二十年前,这些材料显然会对公众的价值观发出挑战,我不敢相信这些材料竟然能进入孩子们的教室。所以我决定打几个电话,最后和学校教育董事会的主席办公室取得了联系。一个秘书接了电话,我说:“我的孩子们刚带回来一些关于品格发展的非常有意思的信息,我想和主席谈谈。”

秘书说:“她现在正在开会。”我从她的语气中可以听出来,她在想:“哦,不不不,千万再别接到另一个愤怒家长的电话了。”

所以我马上说:“哦,不……我是斯蒂芬·戴维,我是本地一个教会的牧师,我只是想给你们办公室打电话,为你们所做的事鼓掌。”

她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说:“哦好吧,她整个下午都在开会,但我把她家里的电话号码给你。她真的很想听听你的反馈。”(我后来打了过去,但没人接,只留下了语音留言。)

我对这个秘书说:“在这段时间,我能不能找个人谈谈,向他转达一下我的祝贺?”于是她让我联系了专门负责品格教育小组的主任。在和这位勇敢的女士谈了几分钟后,我说:“你是基督徒,对吗?”她说:“当然了。”

我说:“你到底是怎么通过校董会的复印机得到这些材料的呢?当校董会的复印机看到诸如禁欲和品格之类的词时,它们不是会自动卡纸吗?”

她笑着说:“嗯,实际上我们收到了很多电话和信件。”我说:“是吗?”她说:“嗯,我们主席已经接到好几次人身威胁了。”

我请她转达我的感激和鼓励,让他们继续坚持到底。当然了,对于圣经所定义的真正品格和真正智慧,过去的这二十年见证了这个世界令人难以置信的攻击。

这个二十年前我称赞过的项目,现在已经变味了,淡化成一个追求自助、个人成就、人权、不要冒犯任何人、友善、永远不要质疑政治正确的活动了,现在只能期待这些了。

当我们社会渐渐失去是非观念时,当这个社会成功地用个人价值取代了个人美德时,而这个个人价值可以是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那么就应该鼓励基督徒回到新约圣经去,去响应神给他的任何呼召和使命。

 

我们现在正在学习的,是使徒约翰写的第一封信,当时耶稣基督早在六十年前就升天了,使徒约翰后来见证了罗马提多(Titus)将军对耶路撒冷的彻底毁灭,见证了罗马皇帝尼禄(Nero)对基督徒的迫害,使罗马帝国的每一个角落都陷入了苦难的深渊。[1]

尽管环境极其艰难,初代教会还是很兴旺,福音被广为传播,教会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各地涌现,连凯撒家里都有人信主,他们高举真理之光做了美好的见证(腓立比书4:22),甚至在使徒们最终都被杀害后,约翰成为最后一个幸存下来的使徒,基督福音仍然在挑战政治正确的堡垒、不道德的问题、人类生命的价值以及假宗教等等。这不是通过战略举措或联合行动,而是通过基督徒个人和地方教会的品格,一步一个脚印来成就的。

在1900多年之后,这一幕仍然在发生:当教会在传道的时候,当对信徒进行门徒栽培、装备圣徒的时候,当基督徒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做见证的时候,无论是在医疗、科技、政治、教育或商业领域,他们都在是与非、对与错、光明与黑暗的对抗中代表着永恒不变的美德。他们就是在生活的每一个舞台上为福音做见证。

我来给大家举一个最近的例子。我最近得到了一辆雪佛兰皮卡,大家对此不会有什么异议吧?那辆福特皮卡我已经开了好几年了,但最后还是决定回到雪佛兰。人们问我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我又重新得救了。

那家雪佛兰经销商的老板是咱们教会的一个成员,如果你去401号公路边上他的雪佛兰4S店的话,走进那个新装修好的展厅,你留意一下,就会听到每个角落都在播放着基督教的背景音乐。前几天我去了那里,发现正在播放一首刚流行的赞美诗。我和约翰聊了聊,他是我们教会的导引员,就是主日敬拜的时候安排大家就坐的服事人员。他说他们播放这些音乐有人赞扬、有人批评,但这都不重要,反正他拥有这个地方,他希望通过这个简单的决定,能让更多的人听到福音。

顺便问一下,你看电视一般都看什么内容?用电脑主要在做什么?你经常听哪一类音乐?你开车的时候,车载音响主要放什么?你周围的人有没有从你这里听到过哪怕是只言片语的福音气息?

其实,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在传递着一种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很容易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中渐渐迷失。但这个价值观应该是最终得胜的价值观。无论我们的社会走向何方,基督徒都应该在一个得胜的根基上做任何事情。

在约翰一书第五章,使徒约翰要一遍又一遍地使用“胜过”或“胜了”这个词,在两节经文中就用了四次。

在我们开始之前,大家需要知道在使徒约翰的那个时代,胜利恰好是一位女神的名字。这个女神的名字叫Nike,就是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那个运动品牌“耐克”,意思就是“胜利”。希腊城市尼科波洛斯(Nicopolos)之所以被称为胜利之城,就是为了纪念恺撒奥古斯都(Caesar Augustus)在与安东尼(Anthony)和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Cleopatra)的战斗中取得的胜利。[2]

罗马世界为耐克而生,就是为胜利而生。它以统治全世界而自豪,它为自己的成功而自豪,它陶醉在自己的能力中。一世纪罗马世界的口号应该是类似于“罗马统治……罗马得胜。”然而,这正是使徒约翰对基督信仰的看法。尽管基督徒当时被边缘化、受到迫害,使徒约翰自己也将很快被流放,一直到他生命的尽头,但使徒约翰还是大胆地选择了“胜过”这个词来定义基督徒和基督信仰。

对于他那一代的教会来说,这将是令人振奋、备受鼓舞、也带给他们极大挑战的信息,因为他们那时候根本感受不到得胜。今天,它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同样也是令人耳目一新和极具挑战性的。在约翰一书第五章,约翰就要谈到这个主题。首先是得胜的原则,然后是得胜的地位,最后是得胜的宣告。

 

第一,得胜的原则:凡属神的都必得胜。

现在就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约翰一书第五章,我们来看第4节:

因为凡从神生的,就胜过世界……

使徒约翰在这里给了我们一个很详尽的得胜原则。

胜过”这个词就是来自我前面说的Nike(耐克)。使徒约翰将在这两节经文中四次使用这个词的派生词。你可以在你的圣经上把它们划出来:

  1. 胜过世界(第4节);
  2. 使我们胜了世界的(还是第4节);
  3. 其实第4节还有一个“胜利”,和合本没有翻译出来。中文标准译本把这节经文的后半节翻译为:而这胜过世界的胜利,就是我们的信仰。所以第4节出现了三次“胜过”这个词的派生词。
  4. 第四次使用这个词是在第5节:胜过世界的是谁呢

你可以在圣经的空白处画一个耐克的商标:一个小勾勾,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大家想想看,这确实是给基督徒的标签。希腊文中的Nike(耐克)是一个动词,现在它是一个运动品牌,要放在每个基督徒的生命中。大家能想象得到吗?

想想看,这确实是基督徒的标签。耐克是一个希腊语动词,它又是一个运动品牌,放在每个基督徒的生命中。你能想象吗?也许我们以后见面的时候不用再握手了,应该彼此在空中画一个对勾,就是耐克的商标,这样是不是更有意义呢?好吧,开个玩笑。

不管怎么说,大家永远也不要忘记这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从现在开始,每次当你看到当今体育界最知名的品牌耐克的商标时,就是耐克的那个动感十足的对勾时,你都要对自己微笑一下,因为它在提醒你:胜利最终属于你!这是你的动词:胜利!

在使徒约翰的那个时代,这个希腊语动词属于罗马;但是圣灵通过使徒约翰的笔,大胆地宣告说:最终荣耀的胜利只属于跟随主的基督徒。所以你发现了吗?胜利的最初来源不是罗马的女神,而是凡从神生的,就胜过世界

有人把这节经文翻译为:任何源自神的都要胜过世界。[3]另一位希腊学者引用了中性词“任何”,再加上一个完全时态、被动语气的分词,把这节经文翻译为:凡神所赋予的新生命,都是战胜世界的动力[4]

不管你怎么翻译,这都表达了使徒约翰贯穿前后的主题,是他关于神应许的最重要原则。事实上,对他的最初读者来说,使徒约翰使用了更为大胆的动词现在时态,表达了神现在、甚至此刻正在得胜!

我们也正在得胜吗?看起来不像!但是,你又能看到多远呢?

不论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在任何文化、任何时代,无论是古罗马或者是共产主义中国、朝鲜、越南、苏丹和美国,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政权统治下,只要把福音传给人,让他可以通过对耶稣基督的信心,就可以把生命带给他。与昙花一现的帝国相比,与转瞬即逝的各种文化、理念、思潮相比,没有什么能与永恒的、有着新生命的灵魂相比,真正的胜利属于他们。这就是正在得胜的含义!

那么到底是谁在罗马正在得胜?是尼禄皇帝还是使徒保罗和约翰?今天又是谁在中国正在得胜?是地下的基督徒还是台上的共产党领导人?今天的美国又是谁正在得胜?是那些重新定义是非标准的人,还是坚定持守圣经的基督徒?

正如使徒约翰对第一世纪的基督徒所做的那样,他会对我们所有人说:是时候让你的属灵的视野重新聚焦了。神已经得胜,而且直到今天祂仍然在得胜。听起来有点奇怪,是吗?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是这个经文恰好在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时候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我要提醒大家:神以及所有属于祂的,实际上正在得胜。关键在于你如何定义真正的得胜,就是那种真正、真实、持久、令人满足、有重要意义的得胜。无论它看起来如何,基督实际上正在所有最重要的事情上得胜。就像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后书4:8-9所说的:

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

所以使徒约翰首先谈了得胜的原则:凡属神的都必得胜。这是基督徒得胜的原则。接下来使徒约翰要让我们看到我们得胜的地位。

 

第二,得胜的地位:信靠基督所成就的事。

使徒约翰在第4节接着说:

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

约翰在这里改变了动词的时态,指向那些基于或根植于过去的一些胜利。约翰没有详细说明过去的那些事件是什么。但对于信徒来说,要知道那是什么并不难,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约翰没有去详细解释的原因。

神的应许是那个女人的后裔弥赛亚要来,祂要给撒但致命的一击(创世记3:15),彻底胜过他。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1-2说:

弟兄们,我如今把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告诉你们知道;这福音你们也领受了,又靠着站立得住,并且你们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就必因这福音得救。

保罗接着不仅宣告了耶稣基督的受死和埋葬,而且宣告了耶稣基督的复活,这一切都代表了我们信仰的总结和实质。换句话说,我们所信的,不是个死人。

事实上,甚至在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之前,主耶稣就在约翰福音16:33非常确定地对祂的门徒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主耶稣就用到了nike(得胜)这个词。

但实际上,在主耶稣说这句话的时候,看起来祂似乎没有战胜任何东西。人们一直在想办法下手害祂,直到把祂处死为止,怎么看也不像是得胜的样子。

约翰说:“没事,只要看看三天后发生的事情就行了。”就像有一位作者说的,虽然看起来是罪把耶稣基督活活钉死了,但很快就清楚了,当死亡钉死基督时,它实际上是把自己活活钉死了。正如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55所说的:

死啊!你得胜(这里使用了同一个希腊语词nike耐克)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

基督徒因着对耶稣基督的信靠,已经与他们的主耶稣一同得胜了,他们能处在得胜的地位上,就是基于他们信靠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事。对于这些一世纪陷于困境中的基督徒,使徒约翰在传达这个最令人震惊的信息:你们正在得胜!

所以对于基督徒来说,得胜的原则就是:凡属神的都必得胜;而他们之所以能处在得胜的地位,是因为他们信靠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的事。最后,信徒们还要宣告胜利。

 

第三,得胜的宣告:相信基督是谁的真理。

使徒约翰在第5节说:

胜过世界的是谁呢?不是那信耶稣是神儿子的吗?

使徒约翰又回到了现在时态:此刻是谁正在胜过世界呢?

毫无疑问,约翰早期的所有读者都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居然也与耶稣基督一样,被称为得胜者。你是得胜者,是因为你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

使徒约翰在这几节经文中,用神所启示的话,对他那一代、也包括我们这一代的假教师予以重重的一击。他说凡相信耶稣是基督、也就是受膏的弥赛亚的人,都是从神而生的(5:1),在第5节他又说:胜过世界的是谁呢?不是那信耶稣是神儿子的吗?

有多少邪教和异端被这些受圣灵启示的话语所击碎!约翰那个时代在哥林多的诺斯替派(Gnostics)不相信耶稣是神,而灵智派(Docetic Gnostics)不相信基督是人。[5]

但使徒约翰明确地指出:耶稣既是基督(第1节),又是神的儿子(第5节),从而否定了他们。那么谁是得胜者呢?就是相信这些关于耶稣基督的真理的人!

弟兄姊妹们,有很多人想要神却不想要耶稣。但使徒约翰绝不允许把这两者分开。

如果有一天你打电话到我家对我妻子说:“玛莎你好,我们有几个人星期天一起吃晚饭,我们希望你也能来。”我妻子会说:“好啊,我跟斯蒂芬说一下,看看他的日程安排,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就去。”你说:“哦,是这样,我们不想让斯蒂芬过来。上个礼拜天他讲的道实在不怎么样,我们真的不想让他来,只希望你来。”我妻子会说:“如果他不受欢迎,那我也不受欢迎。另外,他的讲道一直都很好!”我敢确定她一定会这么说。

也可以倒过来讲。如果你接到一个邻居的电话,说:“你好,我们有这个周末比赛的票,我们希望除了你儿子之外你的家人都来。”那么你会怎么说呢?“那太好了!”当然不会。你会说:“对不起,如果他不受欢迎,那我们也不受欢迎。”

大家明白了吧?对于拒绝你家庭成员的人,如果你都不能和他们一起吃饭或看比赛,那么你怎么可能只接受父神而不承认神的儿子却能进入天堂呢?

约翰是在说,当我们明白圣父和圣子都同样是神,祂们的位格不同,但在神的本质上是一样的时候,我们的胜利就来了。我们既相信耶稣是神以肉身的形式成为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道成肉身,也相信耶稣作为上帝之子的神性。只有相信这些的人才能胜过世界。

这里我要先停一下,澄清一个问题。

约翰这里说的胜过世界的人,并不是一个特殊的基督徒精英阶层、一些特殊的门徒。在约翰福音中,使徒约翰曾经用“得胜”这个词来称呼每一个真正的信徒。[6]所以这不是一个特别的标签,好像只有那些特别敬虔、信心特别坚定的基督徒才配。他们在天堂里可以戴耐克帽、穿耐克鞋,而我们其他人只能穿匡威(Converse)或其他什么品牌。

弟兄姊妹们,使徒约翰在这段经文中所强调的,不是你信心的多少,也不是你属灵生命的成熟度,而是你所信的对象。他会在下一个短语中很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我们马上就会讲到。

我再带大家回到刚才提到的约翰福音第16章中耶稣对祂的门徒所说的话。耶稣并没有对祂的门徒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如果你们真的全力以赴,就能胜过世界。”耶稣没有这样说,祂说:“但你们可以放心,已经胜了世界。

我们信的对象不是我们自己,而是耶稣基督。[7]

圣经中有很多经文都在挑战我们,要为耶稣基督过言行一致、纯洁、充满激情的生活,有很多经文都在传讲这个真理,但这段经文不是在讲这个话题。事实上,对这段经文的误解让很多基督徒以为,他们终究不会得胜,所以他们在天上将是二等公民。但他们错了,每一个基督徒都在基督里有这个得胜的地位。

正是你对过去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和在坟墓里复活的信心,给了你现在的胜利。你现在所取得的胜利,不仅取决于你对耶稣基督所做的事,而且取决于你对耶稣基督是谁的信心。这就是使徒约翰谈的第三点:得胜者的宣告。

如果有人担心自己被排除在这个从地到天的胜利大游行的行列之外,使徒约翰特意又补充了一点作为最后的澄清。他在第5节说:

胜过世界的是谁呢?不是那信耶稣是神儿子的吗?

“得胜者”的称号属于所有真正相信耶稣是上帝之子的人,包括新约圣经中耶稣的其他头衔: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我们伟大的神和救主、大牧者等等。

基于你所在的特定文化和特定环境,教会有可能看起来不像是基督的新娘,正在向天堂凯旋,是吗?但不管你感觉如何,事实上就是如此。也许看起来好像神不会得胜,但祂确实已经得胜了。看起来死亡和罪恶好像还没有被击败,但实际上它们确实已经被击败了。

有一位作家写道: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喜欢周日的宣教活动,差派在外的传教士休假回到教会的时候,主日证道会暂停一次,由他们来做特别的报告。我一直都记得有一次一对已婚夫妇传教士给我们做的报告。他们住在一个似乎特别潮湿的丛林里,他们详细报告了教会的建立、所开展的翻译事工等等,有些我不太记得了。但让我始终难忘的是他们讲的一条蛇的故事。

他们说,有一天,一条四五米长的巨蛇从他们非常简朴的家的前门溜了进来,进了他们家的厨房。这可吓坏了这对传教士夫妇,他们跑到外面,急切地寻求当地人的帮助。有个邻居挥舞着大砍刀赶来救援,他非常平静地走进他们的房子,干净利落地一刀将蛇的头砍了下来。这个邻居很肯定的告诉这对传教士夫妇,这条蛇是不会马上被驯服的。他说,此时要格外小心,虽然蛇头被砍下来了,但蛇的身体需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

蛇的神经系统和血液流动类似于鸡,也就是说即使它的头被砍掉了,它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停止活动。果然,在接下来的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传教士们被迫在外面等待那条蛇,它在屋里四处乱窜,砸碎家具,猛撞墙壁和窗户,肆意破坏,直到它的身体终于明白它的头已经不在了为止。

在外面炎热的天气中等待时,这对传教士夫妇感到有些沮丧,对这种场面感到有点恶心,但他们也备受鼓舞,因为知道这条蛇狂暴肆虐的时间不会太长了。

当他们在外面等待的时候,他们突然联想到了属灵的世界。“你看见了吗?”传教士问道,“撒旦很像那条蛇,他已经被打败了,只是看起来被打败的这个事实还没有表现出来。他会尽其所能造成破坏,只是我们不要忘了,其实他已经完蛋了。”[8]

黑暗国度的首领已经被击得粉碎,光明国度的首领已经得胜了。

弟兄姊妹们,随着我们与基督的受死、埋葬和复活相联合,我们已经得胜了,这是在过去发生的事情。现在因为我们承认、宣告耶稣基督是主和我们生命的救主,我们正在得胜。[9]

耐克正好就是每个忠实信徒的标签。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3年9月22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3

版权所有

 

[1] Roy Laurin, First John: Life at its Best (Kregel, 1987), p. 165

[2] Herschel H. Hobbs, The Epistles of John (Thomas Nelson, 1983), p. 124

[3] Hobbs, p. 123

[4] D. Edmond Hiebert, The Epistles of John (BJU Press, 1991), p. 228

[5] Hobbs, p. 125

[6] Warren W. Wiersbe, Be Real: First John (David C. Cook, 1972), p. 163

[7] Ibid.

[8] Carolyn Arends, "Satan's a Goner: A lesson from a Headless Snake," Christianity Today (February, 2011)

[9] David Walls and Max Anders, Holman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I & II Peter, I, II, III John, Jude (Holman, 1999), p. 223

Añadir un comentario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HAGA CLIC AQUÍ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