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ioma

Select Wisdom Brand
 
71 - 最后的应许

71 - 最后的应许

最后的应许

最后的话(第四部分)

启示录22:20-21

 

引言

斯蒂芬·劳森(Stephen Lawson)牧师在他关于天堂的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费城(Philadelphia)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向在巴尔的摩(Baltimore)地区开设新办公室的律师们送去了精美的花束。当鲜花到达时,由于花店的失误,卡片上没有写祝贺搬迁新址的信息,而是写着“沉痛哀悼”。当打电话给花店询问是怎么回事时,花店的人说:“哦,不好意思,我们搞错了。这下麻烦了,我们送给殡仪馆的花上写着:祝贺乔迁之喜。”[1]

对于基督徒来说,这其实是个很好的神学。死亡是通往他们新住所的大门,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地方:有神的荣耀,在永恒的状态下没有罪的完美,荣耀的身体,对神完美的事奉,纯全的喜乐,对我们的主基督不间断的敬拜等等。

  1. 那么,我们要到哪里去了解天堂的荣耀呢?
  2. 作为一个教会,我们要去哪里重新发现我们在地上的使命呢?
  3. 我们要去哪里学习,以解开圣经预言的奥秘呢?
  4. 我们会在哪里看到关于神在天上的宝座和祂在地上倾泻愤怒的描述呢?
  5. 我们应该读什么书,来证明耶稣基督对所有不信的人的最终审判是正确的呢?
  6. 我们应该在哪里看到所有这些可怕场景的描述呢?
  7. 我们在哪里会听到邀请所有人来喝下救恩的水呢?
  8. 那些喝下救恩之水的人,为什么那么确信他们将与耶稣基督共同统治呢?
  9. 我们会在哪里看到列国的发展和以色列的复兴呢?
  10. 我们将去哪里了解一个新的宇宙和新的地球呢?在那里果园一年四季结果子,生命之河沿着黄金大道流淌。
  11. 我们要到哪里去看人类历史最后的日子?看到神应许的实现,看到时间演变成永恒的国度呢?

只有一个地方能满足我们这一切的需要。我们可以在启示录中找到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甚至更多。使徒约翰的启示录与先知但以理的预言相辅相成,并解释、成就了但以理的预言。

使徒约翰所处的环境与但以理不同,他被流放到拔摩海岛,这个岛被罗马帝国用作采石场,让流放的罪犯在那里干活。先知但以理身为巴比伦的总督察,相当于现在的总理或首相,在巴比伦的王宫里发表了关于末世的预言,而使徒约翰则是在爱琴海(Aegean Sea)环绕的荒岛上发出了最后的预言。

很有意思的是,耶稣基督战胜列国的最后预言,将由一个被流放的使徒来传达,他生活在一个被人遗忘的小岛的山洞里。这种强烈的对比非常鲜明。约翰是在说:“我所跟随的神的荣耀将永远得胜!”对此我们很容易回应说:“这看起来不像!约翰,你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得胜者,倒像是一个失败者。也许你应该考虑换边站了。”约翰会说:“在生命的问题上,绝不能!”

使徒约翰在启示录第二十二章快结束的时候,也就是整个启示录的结语中,他发出了最后的邀请,让所有口渴的人都来喝耶稣基督这真理之水。通往天堂的门票是免费的,没有成本,只要还有时间,我们随时都可以来拿这个门票。

使徒约翰发出了一个最后的警告,就是不要篡改经文。我们不能对神的这些话语进行增减,要么全部接受,否则就是全部否定。没有人可以评判这本书,而这本书可以评判所有的人。约翰在启示录22:18-19写道:

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

大家不要误解这两节经文,人不可能失去自己的救恩,不可能在重生之后又回到之前的状态。人在信主后会得到圣灵的印记,之后不可能再被解除这个印记。不可能在被耶稣基督完全称义之后又成为不义,不可能在已经与耶稣基督一起坐在天上的情况下,又被取消了这种天上的地位。

因此,对那些添加或删减圣经内容的人的警告,只是在宣告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得救。他们无视神的话语,将自己的话语和观点视为等同于甚至大于神的话语,这个事实最终将证明他们根本没有得救。神借着使徒约翰对我们发出了这个最后的警告,实际上是让人们省察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有得救的信心。

请大家记住,当启示录中所预言的所有事情发生时,信徒们将永远享受天堂的荣耀,所有未得救的人将永远遭受地狱的折磨。

圣经是神写给人类的一封公开信,但它不是给后来所谓的先知、教父、神秘主义者、大师或看到异象的人开放的信,任凭他们随意增减;这些是来自神最后默示的话语。从使徒约翰的启示录那个时期到今天,圣灵也一直在对我们的内心说话,与圣经真理是一致的,从未超越或高于圣经真理。

……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歌罗西书3:16)

圣经向我们发出各种命令,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当裁判员。因此,我们学习神的话语,背诵它、默想它、谈论它、应用它并活出它。我们不再要求神说话,因为神已经说了!

现在我们来学习启示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我们要看看使徒约翰记录的最后两节经文,事实上,这是神最后默示的话语。在这个结语中,我们会看到最后的挑战,最后的邀请和最后的警告。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最后这两节经文。

 

最后的应许

神在第20节给了我们最后的应许:

证明这事的说:是了,我必快来!……

不要忽略了这一点,因为这是耶稣基督说出的最后应许的记录。这是祂定意要传递给我们的应许。大家想象一下,耶稣完全可以给我们很多其他的应许,来作为祂最后的应许:

  1. 我将在你经受苦难时看顾你;
  2. 我将背负你的重担;
  3. 我将使你顺服;
  4. 我将喜悦你的敬拜。

这些应许其实都是我们的主已经直接或间接给我们了。祂在第20节的应许是祂选择的最后应许,这个最后的应许是否包含了其他所有的应许呢?苦难、重担、顺服和敬拜,难道不会在祂再次到来时找到它们的最终意义吗?当然了。我们的苦难、重担、顺服、坚忍、使命和敬拜,在祂即将到来的事实中会找到希望和安慰。正如一首赞美诗所说的:

只要瞥见祂亲爱的面容,所有的忧伤都会消除。

所以要勇敢奔跑,直到见到耶稣基督。

现在,在圣经的最后部分,主耶稣想再一次直接对我们说话。当祂这样做时,祂提醒我们:祂很快就要来了。[2]

主耶稣在启示录的最后一章中,已经两次说出了这个应许,在第7节和第12节,现在在第20节,祂又说了第三次:

……我必快来!

我们必须意识到,主耶稣希望我们知道这个事实。祂不只是在说一句重复的话,就好像在这最后一章的二十一节经文中,祂已经没有什么可说了。主耶稣要用这个真理在我们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我快要来了……

主耶稣的再次降临将分阶段进行,从永恒的角度来看都会迅速发生:

  1. 首先祂要为祂的教会而来,在空中把信徒们提走(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和哥林多前书第十五章)。
  2.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祂将与祂的新娘一起降临地上,建立祂的千禧年国度(启示录第二十章)。
  3. 随后,天国的都城、那个黄金之城将从天而降,停在新创造的地球上,主耶稣将与所有被救赎的人一起到来(启示录第二十一章)。

主耶稣实际上是在说:“这一切都将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生!”当主耶稣在启示录22:20发出这个最后的应许时,祂使用了现在时态,语法学家称之为预言性的现在时。[3]这就好像是在说:“我已经在路上了!”

请大家注意,这是主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说:“我必快来。”而且祂先说了两个字“是了”。这句话可以翻译为:的确是这样,我已经在路上了!

耶稣基督降临的下一个事件是教会被提。这件事是如此的确定,以至于耶稣基督实际上是在说:“我正在行动!”耶稣基督的国度要降临地上是如此确定,以至于主耶稣用动词的现在时态肯定地说:“我正在路上!”神确保天堂的来临和新地的创造,祂说:“我已经在路上了!”

弟兄姊妹们,你准备好了吗?你是否像主那样准备好了呢?耶稣说:“我很快就会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使徒约翰在第20节说的下一句话是:

……阿们!主耶稣啊,我愿你来!

主耶稣说:“我要来了。”约翰说:“阿门!”“阿门”这个词是希伯来语分词的音译,意思是“就是这样”或“愿此成就”。[4]这个词表示同意说话者刚才所讲的。

现在我们在教会里或多或少都会这样说,有些人觉得这样说很舒服。事实上,有些牧师在讲道的时候,很喜欢听到会众说“阿门”来回应。如果太安静了,他们会要求得到一点反馈,说:“大家阿门吗?”然后大家就会大喊:“阿门!”

在聚会中说“阿门”并没有错,它往往会使整个会众保持清醒!我不反对这种做法,只要它没有让会众分心就行。只不过不会因为说这句话而让你讲的内容加分。如果你回应牧师十句“阿门”,你也不能提前离开教会,阿门?

我记得我们教会早先在一个乐队的房间里聚会时,我们可以在三层半圆形的观众席中的一层坐下大约三百人,前排的椅子与讲台在同一层。在那些日子里,我通常在讲台前讲道,同时拿着圣经来回走动。那是在我年轻的时候,可以边走边讲道。现在我一次只能做一件事!

有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在那个乐队的房间里向我们的会众讲道,一个我不认识的姊妹来访,她和她丈夫坐在前排的中间位置。我在讲道开始的时候说了一些话,当时我就在她面前,她突然大声喊道:“阿门!”我的思路一下子被打断了,不知道下面该讲什么了,不得不重新开始!那天的道很长,后来她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这应该算是一个教训吧。不,实际上我认为时不时地从内心发出真诚的“阿门”,不管是轻声细语还是声音大到足以唤醒别人,都是很好的回应。只要知道这个回应不是针对我个人、而是针对所讲的真理,是针对那位最终的圣经作者就行。

这个词是对神话语的口头认同,我希望你在心里比你用嘴更经常地说出这个词;我希望你生活在“阿门”的状态中!我希望你用你的整个身心,说出并生活在“阿门”的状态里:

  1. “阿门!主啊,我相信你的话语。”
  2. “阿门!主啊,这就是真理。”
  3. “阿门!主啊,我愿意接受你所教导的话语。”

耶稣基督向一位老使徒说出了这个最后的应许,他在远离朋友、家人和教会的流放之地,在一个的山洞里,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把它记录下来。主耶稣在这个启示的最后说:“一切都快结束了,我想让你们知道,我已经在路上了。”约翰说:“阿门!”

 

最后的祷告

使徒约翰所做的下一件事,是记录圣经中的最后一个祷告。我们有耶稣基督最后的应许,现在我们又有了信徒最后的祷告。约翰说:

……阿们!主耶稣啊,我愿你来!

从这个信徒口中记录的最后一个祷告是:“来吧,主耶稣,来吧!”“来吧,主”这句话,在亚兰语中是两个词:maranatha,意思是“我们的主,来吧”。[5]把这两个词合在一起就是maranatha,这也许是现存最古老的信条式祈祷。[6]

除了“maranatha,我们的主,来吧!”我们还能指望使徒约翰以什么其他方式来回应呢?这位饱经风霜、备受战争摧残、九十岁的年迈使徒,刚刚看到了时代的结束,看到了神宝座的荣耀和天堂的美丽。难怪他回应说:“来吧,我们的主!”

保罗在写给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信中,谈到了耶稣基督要为教会而来,并在最后说:

……你们当用这些话彼此劝慰。(帖撒罗尼迦前书4:18)

对主耶稣的到来有一个积极的期盼,会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你母亲是否曾经对你说:“年轻人,等你父亲回来再说吧。”我就听到过几次这样的话,至少两次。我不喜欢我父亲的出现,我并没有因为这种想法而感到安慰。他的汽车在车道上的声音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声音。

也许你像我和我的兄弟一样,在父母不在的时候偶尔会搞点恶作剧。我们会让最小的弟弟乔纳森(Jonathan)站在窗台上,他可以看到前院的灌木丛和街上的情况,负责观察我们父母的出现。他们突如其来的到来并不是一件好事。

但十八世纪属灵复兴运动带领者之一的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决心绝不以这样的方式来生活。如果主在那一刻出现,他会感到很尴尬的。

使徒约翰在他的信中写道: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现在是神的儿女,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

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洁净一样。(约翰一书3:2-3)

敬虔的期待会影响敬虔的行为,而敬虔的行为会激发敬虔的期待。在教会里说“阿门”是一回事,而走出教会、以这样的方式生活就是另一回事了。我们可以祷告说:“主啊,你想什么时候来都可以,因为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

有一位作者这样写道:

换一种说法就是,你为神的荣耀而活的每一天,就好像是你的最后一天。你在你的工作中、家庭中、教会中努力工作,就好像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你发出光,你过着充实、喜乐和得胜的生活。你为什么会这样生活呢?因为你在期待着祂的到来,甚至今天祂就会到来![7]

这就是我们在拔摩海岛的岩石峭壁上,在一个幽暗的山洞里看到的,在主的日子,使徒约翰在那里写下了他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而在启示的最后,约翰毫不犹豫地说:“愿这一切发生。来吧,主耶稣!”

也许你很想说:“好吧,那我能期待什么呢?神带着使徒约翰去天堂转了一圈,他是使徒,被耶稣基督亲自门训过。约翰有我们所没有的东西。我怎么能跟他比呢?”这就是为什么我很高兴约翰的启示录没有以第20节结束的一个原因。我们有耶稣基督最后的应许,有使徒约翰最后的祷告,我们还有神通过约翰作出的最后宣告。

 

最后的宣告

现在就请大家看第21节:

愿主耶稣的恩惠常与众圣徒同在。阿们!

启示录是以最后的应许、最后的祷告和最后的宣告结束的,这个最后的宣告就是:

愿主耶稣的恩惠常与众圣徒同在。

在语法上这是一个主语属格,可以把它翻译为:愿主耶稣向你们所有众人显明祂的恩典。[8]

通过这个最后宣告,圣灵藉着使徒约翰给了我们真正的希望。

  1. 我们如何得救并保证在天堂有一个家呢?恩典!
  2. 作为信徒,我们如何在正确的方向上继续前行呢?恩典!
  3. 如何对待那些在路上摇摆不定、亏负了神和我们的同行者呢?恩典!
  4. 是什么能足以支撑我们度过每一个挑战、每一个人生的低谷呢?是恩典!
  5. 我们怎么能指望逃脱这本书中所描述的神可怕的愤怒呢?恩典!
  6. 我们怎么能指望得到启示录中所揭示的各种恩典的祝福,包括天堂、喜乐、完美、荣耀的身体,还有面对面敬拜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呢?恩典!

大家想想看,启示录中列出的每一个祝福,都是我们完全不配的。这些都是耶稣基督给属于祂的人的礼物。[9]

使徒约翰在这本书的开头部分曾经说:

……有恩惠、平安归与你们!(启示录1:5)

如今以同样的方式来结束这卷书:

愿主耶稣的恩惠常与众圣徒同在。

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在原文希腊文中,没有“圣徒”这个词,新汉语译本就把这句话翻译为“愿主耶稣的恩惠与众人同在”。而这里的“”(众圣徒的“众”),原文的意思是“所有的”,中文标准译本和新译本也是这样翻译的。也就是说,这个祝福是给包括非信徒在内的所有读这本书的人。约翰是在暗示那些在这七个教会或任何时代的任何教会中,听到这封信的尚未得救的人:“你因着神的恩典接受基督的福音,你不配得到神的赦免,但这就是恩典的含义。”

恩典是神赐给我们的、我们不配得到的恩惠。对那些正在聆听诵读这封信的信徒们,使徒约翰暗示说:“你们因着恩典接受了基督的福音,所以不要忘记这一点。要在神的恩典中活出福音,将神的恩典分给你周围的每个人。他们不配得你的恩典,就像你不配得神的恩典一样。恩典是赐给不配得的人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恩典的原因。”

因此,在这本伟大的书卷中,恩典贯穿其中。而且使徒约翰向全世界所宣告的恩典,不是什么其他的恩典,而是主耶稣的恩惠

最后这句话确实是关乎主耶稣的。这卷书的一开头是:耶稣基督的启示……

最后以“主耶稣的恩惠”来结束。

  1. 祂是那位赐诸般恩典的神(彼得前书5:10);
  2. 祂的恩典够我们用的(哥林多后书12:9);
  3. 祂能将各样的恩典多多的加给我们(哥林多后书9:8)。

难怪使徒约翰的结束语,也就是圣灵藉着这位老牧者发出的最后祝福,就是把他那一代的教会,以及此后的历代教会,都交托在这位充满恩典的主手中。对此,我们和使徒约翰一起,只能以深深的感恩之心来回应,说出这卷书最后的那句话:“阿门!”[10]

换句话说就是:“这是真的;就这样吧;让它成就吧。我们愿意靠着神每天赐给我们的恩典,按照圣经真理,为了我们即将到来的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而生活。”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0年6月27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0

版权所有

 

[1] Stephen J. Lawson, Heaven Help Us (Navpress, 1995), p. 158.

[2] Edward Hindson, Revelation: Unlocking the Future (AMG Publishers, 2002), p. 227.

[3] Grant R. Osborne, Baker Exegetical Commentary: Revelation (Baker Academic, 2002), p. 797.

[4] Renald E. Showers, Maranatha: Our Lord, Come! (Friends of Israel, 1995), p. 140.

[5] Kendell H. Easley, Holman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Revelation (Holman, 1998), p. 429.

[6] Osborne, p. 797.

[7] Charles R. Swindoll, The Finishing Touch (Word Publishing, 1994), p. 405.

[8] Robert L. Thomas, Romans: Volume 2 (Moody Press, 1995), p. 522.

[9] Sam Gordon, Revelation: Worthy is the Lamb (Ambassador, 2000), p. 456.

[10] Henry M. Morris, The Revelation Record (Tyndale, 1986), p. 489.

Añadir un comentario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HAGA CLIC AQUÍ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