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gha

Select Wisdom Brand
 
7 - 别当势利眼!

7 - 别当势利眼!

别当势利眼!

爱的法则:对种族主义、阶级主义和文化主义的回应(第一部分)

雅各书2:1-7

 

引言

在上午九点到下午一点之间,成千上万的电视广告在播放,而且针对的是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事实上,近年来很多电视节目和网上视频实际上就是为婴儿开发的,我最近了解到,现在有一个专门针对婴儿的有线频道。

这样做的理由还是很充分的:两岁的孩子不仅可以识别品牌名称,而且与那些他们不知道的品牌相比,他们更渴望得到那些他们知道的品牌。到了三岁的时候,孩子将有能力向他们的父母施加压力,让他们根据同龄人的受欢迎程度来购买物品,而不是根据他们的需要甚至价值来购买。孩子们现在告诉他们的父母应该开什么车、去哪里吃饭、去哪里上学、在哪里吃午餐,以及去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

这是一种凌驾于教育之上的教育。难怪每年有超过十亿美元的广告资金花在十岁以下的儿童身上。从汽车到娱乐,从服装到食品,我们的文化已经发现了人类本性中的一个特殊缺陷,那就是人不仅希望能融入这个世界,而且还希望被视为高人一等。所以商家就围绕着操纵这个缺陷而建立了一个策略网络。

简单地说就是:地位是金。你拥有什么比你是谁更重要,而这一缺陷在许多领域仍在发挥着作用。你可以称之为阶级主义——你属于哪个社会阶层;或者种族主义——你来自哪个国家;或者文化主义——让你不能融入你周围环境的是什么……

是基督徒在用完全不同的观点来处理这些问题,这是因为我们知道神从来没有打算让圣经适应我们当代的文化。神希望圣经能创造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包括思想、行为和观点。这就是为什么雅各重新定义了纯洁和未被玷污的宗教信仰,这种宗教信仰关心和帮助寡妇和孤儿的需要。换句话说,真正的基督信仰爱那些不能赢得你同情的人,他们没有什么可以回报给你的,他们不能提高你的声誉,不会给你的简历添加任何东西。你的爱和关心是与恩典有关的。

现在,雅各在信的第二章又要给分散的犹太基督徒说另一番让他们感到震惊的话,这些话创造了一种新文化。

 

陈述

请大家来看雅各书第二章的第1节:

我的弟兄们,你们信奉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便不可按着外貌待人。

也就是说,社会上的那种把人分门别类的做法与耶稣基督格格不入。保罗在罗马书2:11也说:神不偏待人

耶稣基督绝不是一个势利小人,祂在人面前从不趾高气扬。别忘了,祂毕竟是神的儿子。耶稣对待井边的撒玛利亚妇人和尼哥底母一样好;祂对那个摸祂衣裳穗子的妇人,与那个管会堂的睚鲁一样好;祂对盲人巴底买就像对那个年轻、富有的官一样,没有区别。祂赐给被社会遗弃的人和社会底层的人救恩,与祂赐给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救恩一样多。[1]耶稣最关心的,就是他们的灵魂状况。[2]

第1节的“按着外貌待人”,中文标准译本把它翻译为“怀着偏待人的心”。雅各在这里对基督徒们实际上是在说:“你们要做同样的事情……以同样的方式这样想:偏待人与基督信仰互不相容。”

翻译为“按着外貌待人”或“偏待人”的这个词,在希腊原文中是一个复合词,是由两个词组合而成。有意思的是,这个复合词从来没有在圣经以外的文学作品中用过,显然这个词产生于早期的教会。这两个组合在一起的词,字面意思是“对外貌的接受”。它指的是人们根据长相对某人给予的关注程度,它发展成为一种基于地位、教育、种族、财富和等级给予某人关注和好感的想法,而不考虑他们品格或个性方面的情况。[3]

英文的扩展版圣经(The Amplified Bible)把第1节经文意译为“不要再用势利眼来持守我们的信仰。”这是顺应文化和语言变迁的一种翻译方式。对于想要成长的基督徒来说,有些事情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我有一篇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Hopkins University Press)的文章,其中突出了赫西奥德(Hesiod)的作品。他是一位生活在主前七百年的诗人,我这里引用一句他所写的话:“爱那些爱你的人,帮助那些帮助你的人,给那些能给你的人,永远不要给那些给不了你的人。”[4]这个并不难做到,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运转的,这就是生活,你很快就适应了。

当然了,耶稣基督把它颠覆了,主耶稣实际上在说:“你们听见有话说:‘当别人怎样待你时,你也要怎样待人。’几百年来你们都是这样引用赫西奥德的话的。只是我告诉你们:‘你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对待别人。’”(这是扩展版的马太福音7:12)

这个问题在二十一世纪和在一世纪对我们一样真实。不要退回到阶级主义、种族主义和文化主义。不要向地位低头,不要贪图名牌,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会名流清单上,不要迎合形象,不要注重外表,因为如果你这样做,你将无法改变偏待人所带来的态度和行为,就像势利眼、偏见、把每个人都划分成三六九等。

这些态度和行为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显明,他虽然可能在基督里“是”,但他并没有在基督里“长大”。我说他可能是“在基督里”,是因为雅各所用的动词表明这是一个命令,可以翻译为“住手!”你们不可再用以貌取人的态度,来持守在基督里的信心。[5]

 

雅各非常清楚偏见和偏待人的问题。他在耶路撒冷教会牧养时遇到的问题就是这样一个事实:犹太人不喜欢外邦人,外邦人也不喜欢犹太人。就像今天的教会很难克服墨西哥人与波多黎各人之间的矛盾和偏见一样,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中国和日本之间、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拉丁裔和黑人之间、白人和黑人之间、东非的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以及印度的贱民和婆罗门种姓之间等等。

这就是“以貌取人”,是基于身份、形象和种族的偏爱。然后发生了什么?各方各民的人都信了主,他们来到信徒聚集的教会中。他们和之前的每个人都一样,可能已经被基督救赎了,但是他们仍然带着各自的包袱进入了教会。

我们都是带着以前生活的包袱来到了教会。我们把我们以前在世界上接受的关于品牌和价值的判断带进了教会,这些最终转移到人身上,被人分门别类成三六九等。大家看到了吧,根据雅各所说,我们彼此之间的合一、接纳和爱,与我们长什么样根本无关,而与我们的信仰密切相关,但这种偏待人的现象就发生在第一世纪的信徒身上,而且发生在三千人在耶路撒冷信主后没几个月的时间。当时在耶路撒冷第一间教会内部起了纷争,是为了什么事情呢?就是因为教会偏待人,对希伯来寡妇照顾得很好,却忽视了似乎低人一等的外邦寡妇。

大家看到了吧,没过多久,人们就在教会里卸下了包袱,把他们各自的背景带到了教会。教会很快就发展出头等座位和二等座位,犹太人坐头等座位,而非犹太人坐在二等座位上,他们一个挨着一个挤在一起,坐得比和自己配偶的距离都近。

 

上周末我坐经济舱去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飞机上的座位空间非常小,上次我坐得跟别人这么近的时候,是我求婚的那次!事实上,西南航空公司只有经济舱的座位,我和我旁边的女士无法同时向后靠着椅背,她向后靠我就向前倾,我向后靠她就向前倾,我们就只好这样轮流着变换坐姿,这样我们才能自由呼吸。

最近有人告诉我,航空公司正在想办法提高座椅的高度,然后将座椅两侧向下弯曲,这样每个座位就可以减少七八厘米的宽度。我觉得那不是座位,那是个马鞍!

说到座位的问题,雅各从第一节的开场白转到第二节安排座位的场景。

 

安排座位的场景

现在请大家看第2节所描述的这个场景:

若有一个人带着金戒指,穿着华美衣服,进你们的会堂去;又有一个穷人穿着肮脏衣服也进去……

这里停一下,在有人安排他们的座位前,先看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画面。雅各在这里所用的语言,表明这些人进来的时候,教会的敬拜已经开始了。雅各这里提到的“会堂”,以及第五章中提到的“教会”,都是信徒聚集、敬拜的地方。使用“会堂”这样的词,显然说明雅各的这封信是写于新约教会的早期。[6]

所以这两个人很晚才来参加敬拜,而敬拜已经开始了。第一个人戴着一枚金戒指,大家要知道,戴着金戒指的人是在炫耀自己的地位和财富。雅各展现的是一个位高权重、有钱有势的人。雅各实际上用了一个字面意思是“金手指”的词。男人和女人戴戒指在犹太和非犹太世界都很普遍。然而,有钱人会在左手的每个手指上戴戒指,这是炫耀财富的一种方式。如果你不是那么富有,在一世纪的世界里,你可以从一些商店里租用戒指,这样你就可以摆出很有钱的样子。[7]现在也有人这样做,比如在高中同学聚会的时候租一辆昂贵的车,我相信在座的永远也不会这么做。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Seneca)在公元一世纪写道:有钱人用戒指和宝石装饰手指上的每一个关节。[8]事实上,教会在公元一世纪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亚历山大的克莱门特(Clement of Alexandria)是一位在雅各之后一百年才任职的教会领袖,他就曾经敦促基督徒只戴一枚戒指,不要公开展示自己的财富。换句话说,早在公元一世纪,他们就对用金银珠宝来炫富有意见。

 

雅各在第2节还说这个人“穿着华美衣服”,“华美”这个希腊语词(lampra),后来衍生出英文中的“灯”(lamp),“灯光”的“灯”。它的字面意思是闪闪发光的衣服。这个人很可能穿的是当时富有的犹太人经常穿的那种闪闪发亮的白色衣服。[9]

他去会堂迟到了,也许是故意的,他走进会堂的时候看起来就像一个大款。这家伙打扮得既有钱又有权势,他所炫耀的地位、权力和形象,会起到一个作用,那就是所有人的目光马上都会转向他。

然后又进来一个人,雅各在第2节的描述是:又有一个穷人穿着肮脏衣服也进去

雅各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这个穷人,我们也会用这个词来形容无家可归的人。在这个场景中,雅各显然在这里描述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画面。这并不是说这个穷人一点钱也没有,但与前面那个伙计相比,显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顺便说一下,富有或贫穷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事实上,对有钱人不友善无异于另外一种歧视。在这段经文中我们倒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雅各想说的是我们个人对这两个人应当如何对待。

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对比,就是他们的服装。雅各说那个穷人的衣服很脏。这个词实际上语气很强烈,指的是污秽的衣服。[10]他没钱洗澡,他的衣服也有段时间没洗过了,也可能是从最近的巷子里或垃圾桶里弄来的衣服。他身上真的很臭,很明显是个穷困潦倒的人。用一位希腊学者的话来说,他是“肮脏、破旧、衣衫褴褛”的人。

不像前面那个人,他没有关系、没有钱、没有地位,形象是再糟糕不过的了。然而更大的问题是,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聚集在那个会堂里的基督徒受益。另外,他不是为了钱来教会的,这意味着他和那个富人都是不信的人,他们碰巧来到会堂,想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

 

现在请看第3节发生了什么:

你们就重看那穿华美衣服的人,说:“请坐在这好位上”;又对那穷人说:“你站在那里”,或“坐在我脚凳下边。”

人们会格外关注那个有钱人。“重看”这个动词的意思是“凝视”,是以钦佩的眼光看,也可以说是傻呆呆地看。我是说每个人都好像屏住了呼吸,开始盯着看。有一位希腊学者说这个动词带点贪婪和嫉妒的意思。[11]换句话说就是,每个人都在看着他,心里说:“瞧瞧人家,这过的是什么日子啊?我要是能像他那样就好了。”

直到今天,希腊东正教教堂的大厅里都没有长凳或者椅子。墙边会有几把椅子,那是给身体虚弱的人坐的。但是在最前面有一些长椅,是专门为贵宾或有钱的会员保留的。事实上,他们会把这些位置租出去。[12]

这种做法传到了英国和美国,他们在教堂的长椅上配上带钥匙锁的小门,人们可以租用座位。教会通过租金增加收入,这样就不会有人坐在你的座位上,所以即便是这个问题也是由来已久。

在美国早期历史上,当牧师们提出要放开教堂的长凳,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时候,他们就成了当时的新闻人物,比如十八世纪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和乔治·怀特菲尔德(George Whitefield)就制造了一个这样的新闻。他们在公共区域讲道,历史学家们说他们在黎明时分向田野里成千上万的矿工传福音,矿工们悔改的泪水顺着他们黝黑的脸庞流下来,形成了一道又一道泪痕。[13]他们没有钱去教堂,因为他们没有钱在教堂里买下或租用一个座位,因此人们认为他们没有良好的社会地位,也就不会受人尊敬。

你能想象仅仅在五十年前,黑人和白人是不能用同一个公共饮水机喝水吗?他们不能在同一个餐馆吃饭,不能在同一个商店购物,不能在同一个游泳池游泳,当然他们也不能去同一个教堂。这是我们过去历史上的一个耻辱!

 

我常常想知道牧师在哪里?那些释经讲道的人和他们的讲台在哪里?受经文支配的人在哪里?雅各书第二章所描述的场景在哪里?坦白地说,它从来没有动过,一直就在我们手中!是我们写下了这些历史。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今天白人和黑人、印度人、墨西哥人、葡萄牙人、中国人、日本人和台湾人都能在同一个教会里敬拜神,那该有多好啊!但愿这种氛围能够加强,并作为文化习俗可以被恩典福音的真理所颠覆的证据。阿们?

我之前提到过,有些教会有引座员,负责引导参加敬拜的人就座,他们就成了教会的发言人。我要纠正一些东西,以便向你们说明这个问题有多么根深蒂固。

虽然雅各在第3节没有提到这个说话的人是谁,但他本人肯定不是引座员。我们从教会的历史得知,在雅各所在的时期,这个引座员实际上是被安排来接待访客的,负责照顾他们的需求,包括帮助他们在教会中找到一个位置。

我们不能确定这一仪式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是我们知道,在早期的教会里,实际上是牧师指派的执事负责安排人们就座,并使敬拜仪式不受任何干扰。事实上,我们从历史上知道,是执事被派去帮助迟到的人就座,这样牧师就不必打断他的讲道,去把他们领到有空位的座位上。此外,早期的一份教会文件显示,它阻止了牧师为任何有钱的访客提供好座位的诱惑。[14]

所以,这不是一个不属灵的座位引导员的问题,而是教会带领者的问题,这个问题会使得教会的每个人最终都接受这个世界偏待人的做法,就是以貌取人,以一个人拥有的财富来决定其个人价值。

即使是今天,很多教会也可以在周日上午开始敬拜的时候说:“现在,当赞美音乐响起的时候,请大家站起来,与你身边至少两个你不太经常联系的人握握手。”

 

总结

雅各现在要对这个场景做一个总结。他想说的第一点就是:偏待人是作恶。

请大家看第4节:

这岂不是你们偏心待人,用恶意断定人吗?

这是神对刚刚发生在教会里这一幕的看法的总结。

首先,雅各说这其实就是罪恶的想法。雅各说,把教会里的人区别开来,分成不同的等级,这是何等的邪恶。随你怎么说,这都是邪恶的,是不对的。

偏待人和偏袒人不是个人喜好的问题,而是犯罪的问题。

因此,让有钱有势的人在教会里坐在最好的位置上,而无权无势的人不得不盘腿坐在地上,或者坐在墙边的小板凳上,蜷在那里忍受长达两三个小时的敬拜仪式,这对教会来说就是犯罪。

弟兄姊妹们,教会必须是地球上唯一一个消灭种族主义和阶级主义的地方。[15]教会是一个展示如何正确思考的地方,要根据神的文化而不是人的文化来评价他人。

 

长期担任惠顿圣经教会(Wheaton Bible Church)主任牧师的肯特·休斯(Kent Hughes),在他所写的雅各书注释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贫穷但敬虔的姊妹想加入她家附近的一个教会,这样的话她就可以步行去敬拜了。她去了那个教会并和牧师谈了这件事。牧师对她的外表和谈吐不太满意,也不太确定她能为教会做些什么。所以他告诉这个姊妹不要太急于做决定,先每天回家读一个小时的圣经,看看她对之后的决定是什么感觉。这个姊妹听从了这个建议。一周后她又去找那个牧师。牧师有点生气,但他说:“告诉你吧,你为什么不每天回家为这个决定祷告,问问主是否真的希望你加入这个教会呢?”之后他有好几个月没见到这个姊妹了。终于有一天,牧师在街上碰巧遇到了这个姊妹。他稍有点尴尬,问她:“你现在决定好了吗?”她说:“哦,我照你说的做了,我每天回家祷告,有一天我祷告的时候,主对我说:‘不要为进不了那个教会担心。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一直想亲自去那里,但他们也不会让我去。”[16]

如果教会所做的事情和世界所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区别,那该有多么悲哀!

 

雅各不仅斥责这个教会偏待人的态度,他还挑战这个教会,就是他们的想法与福音的本质相违背。这就是雅各总结的第二点:偏待人是与福音相违背的。

请看第5节:

我亲爱的弟兄们,请听……

(请注意:雅各是在对基督徒说话)

……神岂不是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并承受他所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国吗?

在这里我们不应该误解为雅各是在把富人拒之门外。他实际上是在说,穷人是可以得到基督的福音的。事实上,基督的爱的福音对一个一无所有的穷人来说显得特别宝贵。对于一个被认为没有价值的人来说,神会因他信基督而赐给他永恒的价值,会让他很震惊。穷人特别容易被十字架带来的平等这一事实所吸引,坦白地说,教会的历史可以很容易地证明,穷人响应福音的人数要比富人多。

雅各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全世界的穷人,包括这个国家的穷人,都比富人对福音更感兴趣呢?为什么从教会的历史来看,一直到英国的司布真(Spurgeon)那时候,基督教运动都发生在普通老百姓中间,而不是那些富裕的阶层呢?

也许这是因为:

  • 穷人对这一生将解决他们的问题不抱乐观态度,他们渴望有一个更好的结局;
  • 穷人没有那种不切实际的自负;
  • 穷人更容易马上意识到福音就是好消息;
  • 穷人对于神会爱他们感到很意外;
  • 穷人对于接受基督没有什么顾虑或障碍;
  • 穷人怀着更大的喜悦期待着与一位仁慈的君主共度未来。

那为什么没有更多的有钱人信主呢?也许这是因为:

  • 有钱人受到引诱,相信神在保佑他们,他们把财务上的安全与属灵上的安全混为一谈;
  • 有钱人习惯于依靠自己,看不起任何免费的东西;
  • 有钱人感兴趣的是加入一些能提升他们而不是贬低他们的组织,因此教会对他们没有吸引力;
  • 有钱人觉得他们已经拥有了一些天堂所应许的东西,所以他们不会被天堂所吸引;
  • 他们所有的属于这个世界的需要都得到了满足,却没有考虑到永恒和他们最大的需要。

 

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26和第31节是这么说的:

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

教会里真有什么重要人物吗?其实还真没有……

莱纳德·拉文希尔(Leonard Ravenhill)牧师在他的文章中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群游客参观英国一个风景如画的村庄,他们路过一个坐在篱笆旁的老人。一位游客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问道:“这个村子里曾经诞生过什么伟人吗?”老人回答说:“没有……只有孩子。”

我很喜欢圣经学者尤金·彼得森(Eugene Peterson)对哥林多前书1:25-27这段经文的意译,他是这样翻译的:

好好看看吧,朋友们……我没有看到你们当中有很多“最聪明、最优秀”的人,没有多少有影响力的人,也没有多少来自上流社会的人。很明显,神选择了这些被我们社会所忽视、剥削和虐待的人们,选择了这些“无名小卒”来揭露那些“大人物”的虚张声势,不是吗?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包括正确的思想和正确的生活,都是通过耶稣基督从神那里来的。

 

那么,我们怎么敢以不同于耶稣基督的方式来对待别人呢?当无名小卒碰巧是神所喜悦的人时,我们又怎么能看不起他们呢?

我们是否认同福音?当年轻的基督徒观察我们的生活和我们在教会中的表现时,我们是如何展现出福音的呢?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坐在雅各所描述的这个教会里,你会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 对教会来说,有钱人一定比穷人更重要?
  • 也许神更喜欢这个人,因为神让他变得很富有。
  • 也许神不喜欢穷人,因为教会显然也不喜欢穷人。
  • 也许穷人就应该坐在地上。
  • 说到教会,就像这个世界一样,在这里金钱是万能的。
  • 看来教会带领者要迎合有钱人的需要了。[17]

所有这些信息,都可以在周日早上教会对这两个人座位的安排上得到,会众也学会了如何成为属灵上的势利小人;如何按照外貌来接待人,而不是因为他们的信仰。从神的角度而言,所学到的这种功课就是邪恶的想法,是与福音相违背的。

 

雅各总结的第三点是:偏待人在逻辑上也是讲不通的。

请看第6节:

你们反倒羞辱贫穷人。那富足人岂不是欺压你们、拉你们到公堂去吗?

换句话说就是,你在想什么呐?你星期天极力讨好的那个有钱人,可能在星期一就把你作为欠债的人关进大牢。

在一世纪,有一种叫做“当场逮捕”(summary arrest)的法律习俗。“如果一个债权人在街上遇到一个债务人,他可以抓住他的长袍,把他拖上法庭。在财产纠纷中,有钱人常常会利用他们的影响力,而穷人则没有人替他们说话。”

雅各这一次还是没有因为有钱人的富有或强大而谴责他们,而是因为他们利用自己的财富和权力来欺压穷人所以才谴责他们。

 

紧接着雅各又说出了偏待那些有钱有势、不信之人的第四个问题,第7节告诉我们:

他们不是亵渎你们所敬奉的尊名吗?

雅各又一次谈到了有钱人的问题。从总体上讲,世界上那些有钱、有势、人脉广泛的人是不信主的,是与神为敌的。当教会向他们卑躬屈膝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是在与亵渎神的人建立友谊。新译本把这节经文翻译为:难道不是他们毁谤那召你们的尊名吗?

这里“所敬奉的尊名”或“召你们的尊名”这个短语,在希腊语中妻子会用来在婚礼中称呼自己的丈夫。[18]我们是基督的新娘,当有人亵渎了我们的新郎的名字时,我们还会去迎合他、过分体贴他吗?我们要把尊荣的座位给那亵渎我们救主的名的人吗?雅各说:“这也错得太离谱了吧?!”

如果大家再回顾第1节,就知道偏待人为什么特别邪恶、同时又特别悲哀了。请再看看第1节:我的弟兄们,你们信奉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便不可按着外貌待人。也就是说,我们来到教会,就是来到了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的同在之中。我们可以把这个短语翻译为“主耶稣基督是那个荣耀的”,这是指充满荣光的荣耀。

在以赛亚书40:5,以赛亚预言说:“耶和华的荣耀必然显现。”保罗在提多书2:13说:“等候所盼望的福,并等候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荣耀”的希腊语是doxa,英语中的doxology(荣耀颂)就是从这个词来的。基督是那个荣耀,神的荣耀。

 

我们赞美我们神的荣耀,这荣耀是借着耶稣基督显现的。我们来到教会,来到那荣耀的主耶稣基督的同在中。关键是,在祂的同在中,我们都显得寒酸;与祂的圣洁相比,我们都显得很肮脏,我们都看起来绝望而无家可归。

所以,教会或基督徒怎么能扮演势利小人的角色呢?和祂相比,我们就像是瓦器。但这就是基督的荣耀,也是祂福音的荣耀:

  • 虽然我们看起来寒酸,但我们现在是圣徒;
  • 我们虽是天天污秽,却因基督的赎罪,得以洁净;
  • 我们虽然曾经绝望,但现在却被赐予了未来和希望;
  • 虽然我们无家可归,但现在享有同等的王室地位,作为神的儿女,祂的王国是我们永恒的家园;
  • 虽然我们是瓦器,但神选择将祂福音的宝贝放在我们里面,让我们可以把它分享给别人。

我们不应该成为势利小人;我们应该成为恩典的管道。

 

我永远不会忘记,几年前有一个机械师在他的后院修理我的卡车的情形。在他忙着修车的时候,我就忙着给他传福音。后来他停下来,看着我说:“我周末在这里工作,是想多挣点钱好付账单,支付家里的各种费用。有时候要工作到周六晚上,有时周日早上还要工作。你觉得我满手油乎乎的去你们教会合适吗?”

“去教会?当然可以!”

来加入我们这个瓦器团队吧,来参加这个无名小卒的集会吧。传教士吉姆·艾略特(Jim Elliott)写道:“我们都是努力高举那个大人物的无名小卒。”

那个大人物就是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0

版权所有

 

[1] John Phillips, Exploring the Epistle of James (Kregel, 2004), p. 68

[2] John MacArthur, James (Moody Press, 1998), p. 98

[3] D. Edmond Hiebert, James (BMH, 1992), p. 132

[4] Hesiod, Theogony Works and Days, Shiel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3), p. 76

[5] Hiebert, p. 132

[6] MacArthur, p. 102

[7] Hiebert, p. 136

[8] Craig L. Blomberg & Mariam J. Kamell, James: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Zondervan, 2008), p. 107

[9] Hiebert, p. 136

[10] Blomberg & Kamell, p. 108

[11] Spiros Zodhiates, The Work of Faith (AMG Publishers, 1985), p. 155

[12] Zodhiates, p. 156

[13] R. Kent Hughes, James: Faith that Works (Crossway Books, 1991), p. 88

[14] Hiebert, p. 137

[15] Adapted from William Barclay, The Letters of James and Peter (Westminster Press, 1976), p. 65

[16] Hughes, p. 89

[17] Adapted from Tony Evans, The Perfect Christian (Word Publishing, 1998), p. 73

[18] Barclay, p. 67

Ongeza Maoni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BONYEZA HAPA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