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ioma

Select Wisdom Brand
 
3 - 约拿沉睡

3 - 约拿沉睡

Árbitro: Jonah 1:4–16

约拿沉睡

浪子回头的先知(第三部分)

约拿书1:4-16

 

引言

有个人名叫大卫,他明明知道自己是个在逃犯人,仍然决定和女朋友去辛辛那提红人(Cincinnati Reds)棒球队的主场观看比赛。他已经违反了假释条例: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除此之外,他受到吸毒指控的时候,也没有出庭。

在比赛进行过程中,现场直播的摄像头捕捉到大卫和他女朋友亲吻的画面,并且投放在大屏幕上,在场的三万人都看到了。比赛还没结束,大卫就被捕了。他的律师后来抱怨道:“球场里有三万人,如果仅仅是我当事人的照片被投放到大屏幕上也就罢了,偏偏假释期间负责监督他的警官也在现场!”[1]所以,大卫被当场抓获。

有一位先知也没有出现在尼尼微王的法庭上。显然他以为如果自己南辕北辙,就可以躲过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神。

如果你今天是第一次参加约拿书的学习,那么我们不妨用一个简单的句子来概括一下前面发生的事情。神说:“走”;约拿说:“不”。我们还可以用稍微长一点的句子来总结。神说:“约拿,我要让你去尼尼微传讲关于怜悯的信息。”约拿说:“我宁愿辞职,也不要看到他们悔改。”

因此,神的先知约拿离开了自己的事工。他退还先知的徽章和医院探视卡,摘下汽车保险杠上的鱼形标志,把自己的手稿交给年轻的先知供他们将来使用,随后前往和尼尼微相反方向的西班牙海岸。

然而,他将发现,神没有接受他的辞呈。事实上,神会给他时间做一番深入的思考。第一章剩下的部分可以分为三个戏剧化的场景,每一幕都有自己的标题。

  • 第一幕:不要打扰!
  • 第二幕:不要询问!
  • 第三幕:不走回头路!

 

第一幕:不要打扰!

这一幕的开头是约拿书第一章的第4节:

然而耶和华使海中起大风,海就狂风大作,甚至船几乎破坏。

这段经文的描述很生动。希伯来语的原文可以翻译成:“耶和华一把抓起狂风,猛地扔到海里。”[2]

然后,我们来看第5节的前半部分:

水手便惧怕,各人哀求自己的神。

希伯来语经文的意思是:“每个水手都大声地向自己的神祷告。”[3]

当时在甲板上,惊慌失措的水手们自发举行了一次祷告会。第五节的“水手”这个词来自于希伯来语名词“盐”,就是“咸盐”的“盐”。直到今天,经验丰富的水手还被叫做“老盐”。[4]这些人都是行家里手,曾经穿越公海,了解海上的风暴。但是这场风暴来势汹汹,他们认定只有神才能让他们侥幸生还。

他们是对的。第5节的后半段告诉我们:

约拿已下到底舱,躺卧沉睡。

这也太讽刺了吧?异教徒们在祷告,神的先知却在睡大觉。水手们一边呼求,一边扔掉所有能扔的东西。约拿不仅仅是在睡觉,第五节末尾告诉我们:他在沉睡。我认为旧约圣经的希腊语七十士译本的描述很有意思,把“沉睡”翻译成“打呼噜”。大概船长就是顺着打呼噜的声音才找到约拿的。[5]

在座的弟兄们,你们谁在睡觉的时候能像神的先知呢?别担心,他是个不听话的先知。几年前,当飓风弗朗一夜之间横扫我们这个地方的时候,我妻子第二天早晨告诉我:“亲爱的,飓风来的时候,你在打呼噜,直到它过境。屋外刮着大风,你嘴里吹着小风。”这可是属灵的恩赐呀!我真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约拿的房间外面挂着“不要打扰”的牌子,是用来提醒水手们的;他的心里也给神挂出了“不要打扰”的牌子。世纪暴风过境的时候,他正在睡觉。第6节告诉我们:

船主到他那里对他说:“你这沉睡的人哪,为何这样呢?”

他的意思是:外面风暴那么大,你怎么还能睡着觉?接着他说:

起来,求告你的神

在面临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异教徒会变得多么虔诚。突然之间,这些经验丰富的水手开始迫切地祷告。船长希望确保没有漏掉哪一位神祗,他很确定这场风暴是由某一位神明引起的,因此,他要确保大家向每一位神明祷告。

那位船长或许抓着约拿的大衣领子,把他拽起来,大声吆喝说:“快醒醒!不管你相信哪位神,赶紧开始祷告吧!”那个时候,约拿才感觉到船在摇晃,听见桅杆在震撼着,他感觉船上的人都命悬一线。突然之间,他回过神儿来,立刻意识到风暴背后的隐情。他躲避神,而神早就在海上等着他了。

神向来就在我们上下左右,不管我们往哪跑,祂都在那里等着呢。事实上,整条船上只有约拿认识这位又真又活的神,可是此刻,他却三缄其口。我敢肯定,约拿可以从狂风中辨别出神的声音。[6]

 

在这一幕,我们还有另一个观察。请注意船长在第6节后半段所说的话:

起来,求告你的神。或者神顾念我们,使我们不致灭亡。

也就是说,“你为什么不向你的神祷告呢?”这很有意思,不是吗?有时候,异教徒对基督徒的要求比基督徒对自己的要求还高呢!这位船长向约拿呼吁:“或许你的神会为我们感到难过。”

我们不要忽视这里的讽刺。他的话就像是在约拿这个浪子的心里撒了一把盐,对约拿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之前,约拿不希望神为外邦尼尼微做什么,正是这些异教徒现在要求约拿去做的,就是祷告。

约拿已经辞职,不再服事神,因为他不希望神为尼尼微感到难过。现在,他乘坐的船正位于暴风中心,即将沉入海底。船上的人要求约拿为他们代祷。如果是一位顺服的先知的话,那他为尼尼微人代祷的内容和现在地中海上水手们的代祷要求是完全相同的。约拿才不要那样祷告。他多半会说:“你仔细看看这个牌子:‘不要打扰我的生活。’为什么不让我藏起来?为什么不让我自己呆一会儿呢?”这个先知实在是个浪子。

随着第一幕的结束,我们来到了第二幕。约拿也从船底来到了甲板上。

 

第二幕:不要询问!

甲板上的异教徒们正在召开祷告会,可是没有什么效果。所以,他们开始做下一件事情,是他们轻车熟路的——掷骰子。我们来看第7节:

船上的人彼此说:“来吧,我们掣签,看看这灾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于是他们掣签,掣出约拿来。

这些异教徒用的签大概一些小石子,因为这个希伯来语单词对应的阿拉伯语单词意思就是“小石子”。掣签可以用到不同的东西,比如小石子、骰子、彩色的球或者长短不一的木条。[7]

得到最长的木条或者彩色石头的人就是赢家,结果约拿赢了。他心里嘀咕着:“真糟糕!今天运气这么差!”接下来,大家把他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

现在请看第8节:

众人对他说:“请你告诉我们,这灾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你以何事为业?你从哪里来?你是哪一国?属哪一族的人?”

大家可以想象这一幕吗?狂风扫过甲板,船在巨浪中飘摇。他们几乎站立不住,浑身上下都湿透了,眼睁睁看着那个独来独往的陌生人抽到上上签。

第一个问题可以翻译为:“你到底干了什么?”随后是第二个问题:“你从事什么职业?”这是约拿最不想回答的问题,唯恐避之不及。约拿的态度很明确:“别问了!我坐上这条船,就是打算洗手不干了!”大家能相信吗?是神把约拿困在海上了!

“约拿,显然你的神不开心。我们本来就知道这场风暴是某位神明的作为,现在总算明白了,原来是你的神干的。你是怎么搞的?你靠什么谋生呀?”约拿再也不能理直气壮地说话了,他只好承认:“我是耶和华的先知。”

如果你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一件好事,有人问你:“你是不是个基督徒呀?”这无疑是一件美事。可是,有没有那么一次,你做错了事情,有人对你说:“别告诉我,说你是个基督徒!”当基督徒的罪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时候,那可是一场悲剧。

在第9节,约拿回答说:

我是希伯来人。我敬畏耶和华那创造沧海旱地之天上的神。

我觉得很惊讶。到这个时候了,约拿居然还在故作姿态。相对于那些人的惶恐,他显得很高冷,仿佛自己是站在正义的一边。大家看到了吗?约拿的回答在神学方面完全正确,然而却是十足的虚伪。

我是希伯来人……”这话不假。

我敬畏耶和华那创造沧海旱地之天上的神……”你别开玩笑了!这话真是假得不能再假了!约拿自己也知道他没有说实话。他的答案固然正确,仿佛不想加重自己的罪过,可是多虚伪呀!

妮塔·弗里德曼(Nita Friedman)不像是那种被警察追捕的人,然而,《芝加哥太阳时报》(Chicago Sun-Times)的新闻却让人大跌眼镜。当警长麦克·哈特(Mike Hutter)发现妮塔违反交通规则,试图让她把车停靠在路边的时候,她却拒绝了。即便在警长打开警灯和警笛的时候,这位六十六岁的女士仍然拒绝停车,反而继续向前冲。警方跟着她穿过三个县,还是没法让她停下来。最后,州警在她前进的路上设置了道钉路障,把她的三个轮胎扎破了,她还是尝试继续前进,不过未能如愿,结果不得不停车。

有一个细节让警察感到震惊,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整个过程中,弗里德曼女士一点也没有超速驾驶,而是遵循所有的交通法规,甚至一度等待前面的车辆左转弯。可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在逃避法律制裁的时候,仍然决定不要违法。[8]

约拿在悖逆神的同时,还不想给神丢脸。他很谨慎地指出,耶和华是掌管旱地和沧海的神,但与此同时,他却在借助旱路和水路逃跑。显然,这些水手从约拿那里听到的比他的简短回答更多。第10节告诉我们:

他们已经知道他躲避耶和华,因为他告诉了他们。

因此第10节前半段说:

他们就大大惧怕,对他说:“你做的是什么事呢?”

水手们立刻看穿了约拿愚蠢的虚伪:“约拿,你不是说你的神创造了旱地和沧海吗?那就让我们见识一下吧?我们现在不是在海里吗?正好让我们看看接下来会怎么样。”异教徒都能看清楚,先知却看不清楚,这真是个悲剧,不是吗?当世界上的人揭露出基督徒试图遮掩的罪行时,那实在是一个悲剧。

第一幕:不要打扰!

第二幕:不要询问!

现在到了第三幕:

 

第三幕:不走回头路!

换句话说,我还是不打算掉转方向去尼尼微。

现在请看第11节:

他们问他说:“我们当向你怎样行,使海浪平静呢?”这话是因海浪越发翻腾。

本来海里的情况就很恶劣,现在更严重了。水手们没有看清约拿的意图。他们以为约拿是因为犯了什么事儿,才躲避神;可是他们并不知道约拿躲避神的真实原因,是他不想做一件事情。他们以为约拿做了什么错误的事情,却不知道他是在拒绝做正确的事情。

接下来,约拿在第12节提出的解决方案让他们大吃一惊:

“你们将我抬起来,抛在海中,海就平静了;我知道你们遭这大风是因我的缘故。”

我们还以为这些异教徒会马上迫不及待地抬起约拿,立刻把他扔到海里,来挽救他们自己的生命。然而,这些水手们想保全约拿的性命,他们打算再尝试一把。我们看他们在第13节的行动:

然而那些人竭力荡桨,要把船拢岸,却是不能,因为海浪越发向他们翻腾。

我们发现这些人拼命地划桨。希伯来语可以翻译成“他们拼尽全力挖掘”,不是单纯为了自救,也是想救约拿的命。大家可以想一下这当中的讽刺意味:约拿懒得去搭救异教徒尼尼微人;这些拜偶像的水手却拼命想要解救约拿。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位浪子先知当时的感受。他不愿意搭救别人的性命,转身逃走;而不认识神的人却在竭尽全力挽救他。只是他们的努力徒劳无功,所以在第14节,这些异教徒绝望地向耶和华祷告:

“耶和华啊,我们恳求你,不要因这人的性命使我们死亡,不要使流无辜血的罪归与我们;因为你耶和华是随自己的意旨行事。”

对于经验丰富的异教水手而言,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祷告。我很快会谈到在他们的生命中发生的变化。现在请看第15节:

他们遂将约拿抬起,抛在海中,海的狂浪就平息了。

我们看到,约拿并没有悔改,没有尽快祷告,没有回心转意,没有要求水手把船划回去,让他可以重新跟随耶和华。他一直在往下滑落。约拿是这样的固执和悖逆,甚至愿意自己去死,也不要给尼尼微人留一条活路。他非但没有顺服神,反而要放弃自己的生命。

对于现在的普通基督徒,这似乎不是那么富有戏剧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拒绝顺服神,那么人生就失去真正的价值。就像约翰二书8所说,我们放弃了全备的赏赐。对于约拿这位一意孤行的先知而言,他宁愿现在就死,也不要看到尼尼微人死里逃生。眼下,他一掉到水里,巨浪马上平息下来。我们来看第16节:

那些人便大大敬畏耶和华,向耶和华献祭,并且许愿。

有一位希伯来语学者写道:“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他们承诺服事耶和华神。这意味着他们接受犹太人的信仰,承认唯有耶和华才是真神。”[9]

在这一幕的结尾,讽刺意味更加强烈。约拿没有兑现自己所许的愿,不再敬拜、服事神;这些悔改的异教徒现在却许愿要敬拜、事奉神。他们不是在危难中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他们没有在狂风肆虐的时候承诺神任何事情,而是在风平浪静之后向神许了愿。[10]

当这些水手死里逃生之后,他们许愿要单单地事奉神。这是多么大的复兴呀!约拿却失之交臂。浪子们会错过圣灵动工的好时机,因为他们固执地走自己的路,而不是顺从圣灵的带领。在这卷约拿书里,记录着两次复兴,然而约拿都擦肩而过。

此刻,他就像一堆廉价的货物那样,被扔到海里。当我们选择不跟随神的带领时,生命的价值将大打折扣。约拿现在不比便宜的货物更值钱。

 

有关神恩典的真理

在这段经文中,有关神奇妙恩典的真理从两个方面彰显出来:

第一,即便在约拿悖逆的时候,神仍然为了自己的荣耀而借着他讲话。

谁会想到这些异教水手能悔改呢?约拿书里记载的这一次复兴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约拿并没有意识到,神使他不知不觉地担任了福音的使者。

第二,尽管水手们把约拿扔到了海里,神却没有丢弃他。

神所安排的大鱼基本就位。我想说,如果我是神,一定会差遣一条大鲨鱼,把约拿整个吞下去。我会留下约拿的性命,不过要在他身上留下牙印的疤痕,让他一辈子忘不了。

在这里有一个好消息:尽管约拿想要忘记神,但神却没有忘记约拿。约拿已经放弃了,神却没有放弃。

我能想到,当约拿掉到地中海里,风浪马上止息的那一刻,约拿或许会想:“我把一切都搞砸了。我现在没有希望了。我活不到明天了。”让他感到惊讶的是:这位满有恩典的神甚至会向浪荡的儿子们大发慈爱。当约拿在水里扑腾的时候,突然眼前一黑。大家可以想象吗?约拿知道自己还活着,因为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心跳。他浑身又冷又湿,可是却什么也看不见。

约拿以为自己的人生将要结束了,可是,这不过是第三幕的结束而已。对约拿以及他和神的关系而言,好戏才刚刚开始。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08年9月21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08

版权所有

 

[1] Associate Press, May 30, 2003, http://preachingtoday.com.

[2] Trent C. Butler, Holman Old Testament Commentary: Hosea-Micah (Holman Reference, 2005), p. 273.

[3] Brynmor F. Price and Eugene A. Nida, A Handbook of Obadiah, Jonah, and Micah (United Bible Societies, 1978), p. 56.

[4] William L. Banks, Jonah: The Reluctant Prophet (Moody Press, 1966), p. 24.

[5] Ibid., p. 57.

[6] John Phillips, Exploring the Minor Prophets (Kregel, 1998), p. 143.

[7] Banks, p. 30.

[8] “Driver Leads Cops on 15-Mile Chase,” Chicago Sun-Times (Dec. 2, 2004).

[9] David J. Clark and Eugene A. Nida, A Handbook on the Books on Obadiah, Jonah, and Micah (United Bible Society, 1978),p. 71.

[10] James Montgomery Boice, The Minor Prophets: Volume 1 (Baker Books, 1983), p. 279.

Añadir un comentario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HAGA CLIC AQUÍ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