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gha

Select Wisdom Brand
 
23 - 一切都值得!

23 - 一切都值得!

一切都值得!

四骑士和混乱的世界(第八部分)

启示录7:9-17

 

引言

大家有没有觉得周围的世界比你老得更快?一位女士坐在候诊室,等待与她的新牙医的第一次见面。她看到墙上挂着这个牙医的毕业证书,感觉自己认识这个人。她记得多年前在上高中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和这个人同名的黑头发高个子男孩。这个人会不会是她在五十年代曾经迷恋过的那个人呢?应该不是!

当她见到这个秃顶、头发花白的牙医时,她很快打消了那个念头。医生检查了她的牙齿后,这位女士问他:“你上过摩根帕克高级中学(Morgan Park High School)吗?”

他说:“是的,我上过!”她问:“你是哪年毕业的?”他回答说:“1957年。”她简直不敢相信,对他说:“你在我那个的班里!”“真的吗?”他问道。然后,他仔细地看着她,又问:“你教哪门课?”

好吧,每个人都觉得别人比我们老得快,但实际上事实恰恰相反,对吧?

范·莫里斯(Van Morris)讲述了三个姐妹的故事,她们分别是92岁、94岁和96岁,她们一起住在同一幢两层楼的房子里。有一天晚上,96岁的姐姐洗了个澡。她出来后走到一半,停下来喊道:“我是要去洗澡还是刚洗完?”

94岁的妹妹喊道:“我不知道,我上去看看。”她就开始上楼,但爬到一半的时候停了下来。她喊道:“我是要上楼还是要下去?”

92岁的妹妹坐在餐桌旁喝茶,听着姐姐们的对话,难以置信地摇着头。她自言自语地说:“但愿我永远不会像你们这么健忘。”她敲了敲餐桌,然后她大声喊道:“听着,我先去看看门口是谁,然后就上楼来帮你们俩。”[1]

好吧,她把自己敲桌子当成外面有人敲门了。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不好笑,那就证明你已经老了。

我最近在网上看到,法国阿尔勒(Arles)有个名叫珍妮·卡尔芒(Jeanne Calment)的人,她是记录在案的最长寿的女人。她在120岁的时候接受了采访,我看了那个采访。

这个了不起的女人是个名人,法国卫生部长甚至参加了她的120岁生日派对。医学科学家研究了她的生活和习惯,试图发现她长寿的秘密。但这并没有提供多少帮助,因为她一直少量吸烟,直到117岁时才戒了烟。她喜欢巧克力,每周要吃将近两斤巧克力糖。然而,直到100岁,她仍然坚持散步和骑自行车。

在她的生日聚会上,一名记者问她对未来有何期待,她回答说:“我的未来很短暂。”结果她最终活了122岁。[2]

 

在美国,7700万“婴儿潮一代”即将退休,人们想要延缓衰老的愿望,如同潮水一样正在高涨。

美国抗衰老医学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Anti-Aging Medicine)发表报告称,家庭疗法、维生素和旨在防止身体器官老化、增强活力的各种补品行业,现在是欣欣向荣,带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收入。据《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科技部资深作家阿琳·温特劳布(Arlene Weintraub)报道,仅2009年一年,美国人在抗衰老产品上的花费就达到了790亿美元。[3]

然而有意思的是,我发现这些已经到了如此高龄的人,对他们的未来并没有更多的安全感。目前最长寿的男性是一个日本人,他现在已经112岁了,他说:“我就是不想死。”就连我刚才提到的那个法国老寿星,在去世前的某个时候也曾告诉记者,她觉得自己被仁慈的上帝遗忘了。

绝大部分人想长寿的动机,并不是渴望尽可能保持健康,以便为了神的荣耀、教会的发展和福音的传播能做出更多的贡献,而是一种恐惧,害怕死后会发生可怕的事情。

《今日美国》杂志(USA Today)刊登了一篇文章,报道了2007年一项针对50岁以上人群的调查结果。这项调查显示,94%的美国人说他们“信仰上帝”,82%的人说他们“有宗教信仰”。我发现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些人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相信天堂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相反,他们相信天堂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4]

这种信仰和今年花在保持年轻上的790亿美元之间也许有着某种联系,人们要么是不知道圣经里说了什么,要么是故意不相信圣经。

人在地球上的生命,只是未来永不停息的生命的前奏,甚至连第一章都谈不上,因为与永恒的生命相比,它最多只能算个前奏,仅仅是个开场白。

对于信主的人来说,在我们的永生传记中,一开始的悲伤、痛苦、困难、挑战或心痛的部分,所占的篇幅也就相当于一两句话,然后剩下的部分,是令人难以置信、无法形容也无法想象的荣耀。使徒彼得说:

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彼得前书1:6-7)

有一首赞美诗《当见基督面》(When We See Christ)的歌词就写得很好,说:

当面见耶稣时,一切都值得;

试炼看似微小,当见基督面。

瞥祂慈爱荣脸,愁苦尽消散;

壮胆奔跑天路,直到见主面。

彼得说,对我们的考验将变成对耶稣基督启示的赞美和荣耀,所以就让我们打开耶稣基督启示的书卷,看看无数的人在死后去了天堂的经历,这个天堂是一个真真切切、真实存在的地方!

 

在大灾难期间在天堂上的一群人

现在就请大家把圣经翻到启示录第七章,我们来看第9节:

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

我们在看到这节经文后,脑子里马上就会浮现出几个问题。我来回答三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么多的人来自哪里?

我们来看第14节的中间部分,约翰清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

在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主耶稣在描述神在末世时期倾倒祂的忿怒时,就用到了“大患难”这个词(和合本翻译为“大灾难”)。在马太福音24:21中,祂用“大灾难”这个短语指但以理所预言的那个第七十个七的后半段。这是大灾难时期的最后三年半,在此期间,灾难和迫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可怕程度,造成了巨大的破坏。[5]

把这些人理解为历世历代以来得救的人,或者是存留下来的教会,就忽略了使徒约翰在这里所使用的定冠词。他说:“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原文在“大患难”前有个定冠词,表明这是唯一的)。”

这不仅仅是个“大灾难”,教会已经遭受了几个世纪的迫害;约翰所指的是那个“灾难”,这是一个末世论的术语,指的是先知但以理在异象中所预言的最后一个七。[6]

这些人是从大灾难中走出来的。事实上,原文中的“出来”这个动词,使用的是现在分词,它可以按字面翻译为“这些人现在正从大灾难中走出来”。换句话说,之前提到的在世界上传道的144,000名犹太福音传道人的那个异象,与这些信徒进入天堂的异象是同时发生的,他们刚刚在地上被夺去了生命。

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正如使徒约翰所看到的,进入天堂的人数正在增加。就像人们从大门涌进足球场一样,这些人不断地涌来。弟兄姊妹们,正如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后书5:8所说的:

……离开身体(就是)与主同住。

人死后不会去所谓的在世界和天堂之间的炼狱,在进入天堂之前先在火焰中接受审判和赎罪。我们的灵魂也不会进入睡眠状态,等候被召唤。我们的身体会在坟墓中等候将来的复活,好像睡着了一样,但我们的灵魂会马上与主在一起。

所以第一个问题:这些人从哪里来?他们来自大灾难时期的地球。

 

第二个问题:这些人是谁?

请注意,约翰在第9节特别指出这些圣徒来自:

  1. 各国:这个词指的是由共同的文化和传统联结起来的民族团体;
  2. 各族:指的是同一家族或部落;
  3. 各民:指的是种族;
  4. 各方:这个词指的是说同一种语言的群体。

大家不要忽略了这个事实,这是出于神的恩典的奇妙的启示。当书卷展开、封印被揭开的时候;当神的忿怒倾倒出来,地上正发生着可怕的事情的时候,有无数的人喊叫着,要藏在岩石底下,他们要躲避坐宝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6:16)。换句话说:“把我从神的面前藏起来吧!”

然而,从启示录第七章的这个场景中我们得知,与此同时还有无数的人在信心中祷告,希望让神的羔羊作他们个人的救主。神完全可以很容易地说:“太晚了!不可能了!我已经受够了!就这样吧。没有人再会得到我的怜悯和救赎的恩典。从现在起,只剩下我忿怒的审判了。”然而,神没有这样做。

使徒约翰看到有数不清的人涌入了全能的神的宫廷,他甚至表达出了一丝的惊讶。约翰在第9节的开头写道:

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

约翰说:“你再看看那个……”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在大灾难期间会有这么多人得救?

在我们这一代能看到有这么多人信主,这已经让人很惊讶了,但与大灾难期间相比,这根本不算什么。

正如我最近所了解到的,我们的媒体事工——属天智慧,现在每周有八千到一万的讲道播客,有三十多个国家的人在收听我们的节目。我查看了国家列表,里面有越南、日本、阿拉伯国家、哈萨克斯坦、法国、菲律宾和许多其他国家。我们不知道这些人是谁,因为他们通常登录并下载一篇讲道,仅此而已。从这个免费的资源中,我们收集不到更多的信息,但我们知道,福音信息被传播到了我们以前从未梦想能去的地方。在这些人中,也许就有头一次听到福音的,也许会在某个时间要接受基督为他们的救主。

弗农·麦基(J. Vernon McGee)的个人愿望对我一直是个挑战。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在一年内带领人们乘坐“圣经巴士”浏览了整本圣经。

我只能说他的车比我的车开得快,与他相比,我觉得我们是在骑乌龟!麦基的愿望是通过他创办的“认识圣经广播”(Thru the Bible Radio),将来在大灾难时期也能为福音做见证,帮助人们认识神,有份于在这期间大量灵魂得救的巨大收获。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144,000个传道人和宣教士,被赋予了圣灵的大能,使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在世界各地传播福音,其结果将是巨大的收获。使徒约翰在神宝座前所看到的这些身穿白衣、高声赞美的人,就是这些人当中的一部分。

然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得救呢?有一位作者的观点引起了我的思考,他说,神就像飞机上的空乘人员一样引起了这些人的注意。我们都有过很多这样的经历,明天晚上我就要飞到英格兰,肯定会看到空乘人员在飞机的过道里走来走去,检查每个人的安全带是否系好,给大家讲解氧气面罩的使用方法,如何逃生等等。我坐的垫子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用来作为漂浮设备,这当然是有道理的,因为它不是为让人舒适而设计的。

在空乘人员讲解这些事情的时候,我环顾四周,发现很多人在看报纸,有些人在聊天,没有人拿出那个塑料卡片去仔细研究“安全须知”。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人不相信他们的飞机会坠毁,剩下的人也不愿意去想它。所以,不去想它的最好的方法,也许就是忽略这些空乘人员。

所以很多人会说:“没有什么造物主上帝对地球拥有至高的主权,没有什么愤怒的上帝要来审判这个世界,所以为什么还要去研究《启示录》里的安全须知呢?那不是在浪费时间吗?谁会在乎呢?!”

然而,数不清的小行星开始像燃烧的火炬一样冲向地球;太阳变暗,月亮变红;大地震摇动了地球;疾病已经演变成夺去数百万人生命的流行病;大饥荒正在席卷全球,周围几乎每个人似乎都很难保全性命。

这时候人们会急切地问:“安全须知在哪里?!”人们再也不会漫不经心地谈论神或耶稣基督的启示录了。神将不再是一个被人忽视的君王了。[7]人们要么哭喊着要躲避祂,要么哭喊着要躲在祂里面。

然后,大家相信吗?神将会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恩典,允许无数的人转向祂的话语,阅读祂的安全须知。这样当他们死亡之后,无论是死于地球的毁灭过程中,还是作为殉道者失去自己的生命,他们都会涌进天堂的大门。

你可能会说:“我们现在信了,得到了永生;这些人在最后时刻才信的,也和我们一样得到了永生的礼物。这好像不太合理吧?”

你还记得我们的主耶稣在马太福音第二十章提到的那个慷慨的家主的比喻吗?有一天家主在很早的时候雇了工人,然后在中午又雇了一些,在那天快收工的时候又雇了些工人,最后给他们的工钱都是一样的。这就是神对那些进入天国的人的恩典和慷慨的例证。早到和晚到的人都能得到永生的礼物,这些人都被神完全赦免了,他们都蒙受了天堂的祝福,都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欢乐的场面中的这些信徒。

首先,请注意这些人穿的衣服。

启示录7:9的后半部分告诉我们,这些信徒:

……身穿白衣……

白色的衣服代表纯洁。这些人已经被神赦免了。他们罪恶的生命已经被洁净,如同羊毛一样白。这里描述他们穿着白衣,有些中文译本翻译为“白袍”。

白色的长袍也代表胜利。罗马的将军们在战斗中取得胜利后,会穿着白色的衣服进入都城。白色是征服者的颜色,而不是战败的军队在泥土中所穿的脏兮兮、沾满泥块的衣服的颜色。这是胜利者所穿的衣服的颜色。

请注意弟兄姊妹们,这些人在神面前不是疲惫不堪、面容憔悴、心灰意冷的样子,绝不是这样!他们是凯旋的得胜者。[8]这些信徒可能曾经被刽子手杀害,但他们实际上是胜利者。他们通过耶稣基督战胜了死亡,现在站在那里歌颂、赞美神,等待最后的复活。

在第14节,约翰补充了一个细节,说:

……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

用羔羊的血把衣服洗成白色,这似乎是自相矛盾的,甚至让人感到震惊。然而,对于那些有旧约背景的人来说却并非如此,因为这种洗净是指通过用羔羊献祭,在属灵上得以清洁。[9]

另外不要忘了,当我们想到流血的时候,我们马上会想到死亡,而犹太人会马上想到生命,因为生命是在血里面(创世纪9:4)。当新约圣经谈到耶稣基督的宝血时,它不是仅表示祂的死,而是表示祂的生和死。耶稣基督的宝血代表基督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以及祂的生和死给我们所带来的意义。[10]

这节经文可以被理解为:“这些圣徒的衣服被洗成白色、得以洁净,是因为他们是在耶稣基督里得以洁净的,在无罪的神的羔羊的宝血中、在上帝之子完美的神性和生命中得以洗净,祂为我们道成肉身,经历了死亡和复活。”所以,这些人穿着纯洁的衣服,他们战胜了死亡、罪恶和撒旦。

在我们看到这些人所穿的衣服后……

 

其次,注意这些圣徒手里拿着什么。

第9节的末尾告诉我们:这些人……

……手拿棕树枝……

这些圣徒在神的宝座前挥舞着棕树枝。

大家可能还记得,当耶稣基督骑着驴驹进入耶路撒冷城的时候,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当主耶稣进城时,人们拿着棕树枝出去向祂挥舞(约翰福音12章)。这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为什么呢?因为在人面前挥舞棕树枝,是对他表示忠心的行为,只能对君王才能做这种动作。

在那一天,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意识到,他们所相信的耶稣将建立祂的弥赛亚国度并统治他们。他们宣告他们的君王来了,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高喊:

和散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约翰福音12:13)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君王来了!”

然而,这些人后来弃绝了祂。根据神的计划,耶稣将作为逾越节的羔羊受难。在启示录第七章,我们会再次看到神的羔羊。而这一次,将有无数的人在圣父和圣子——神的羔羊的宝座前挥舞棕树枝。

 

第三,注意这些人在说什么。

请大家看第10节:

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

一切都关乎耶稣基督。

首先,他们为了伟大的救恩而赞美祂。

就像我们在以弗所书2:8-9所看到的: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救恩属于我们的神。

在这个场景中,你听到有人在吹嘘自己的行为吗?在神的宝座前,你有没有看到任何人在大加赞赏自己获得了入场券而付出的努力?没有!一个也没有!这些信徒在赞美神伟大的救恩计划。希伯来书2:3说:

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

这是进入天堂的唯一入口!这是脱离地狱的唯一出路!这是唯一能上达天庭的道路!

唯独神创造了救赎的计划,唯独神才能提供救恩的礼物,唯独神才会赐给我们得救的信心,唯独神因祂的伟大救恩配得赞美。所以这些圣徒为了伟大的救恩而赞美神。

其次,这些圣徒赞美祂在全地的至高主权。

这群人在第10节高唱:

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

唯独神坐在天堂的宝座上,以至高主宰的身份独自统治着祂的宇宙,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无可争辩的。这些信徒赞美祂伟大的救恩和祂在全地的至高主权。

第三,这些圣徒因祂恩慈的献祭而赞美祂。

这一大群人在第10节继续高唱:

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

神的羔羊站在那里,就像启示录第五章所描绘的那样,在祂荣耀的身体里带着十字架的伤痕。约翰福音第二十章为我们描绘过一个场景,主耶稣在楼上房间里,向多马展现了祂钉十字架时所留下的伤疤,甚至可能还有戴荆棘冠冕时留下的伤痕,当时人们以此来嘲弄祂的身份。

神的羔羊就站在那里,成千上万被救赎的人一遍又一遍地高呼:

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

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

 

这是何等动人的景象,又是何等的奇妙。天使们仆倒在神的宝座前。

请看第11-12节:

众天使都站在宝座和众长老并四活物的周围,在宝座前,面伏于地,敬拜神,说:“阿们!”

这些天使非常激动,以至于他们情不自禁地大喊:“阿们!”我想他们一定是浸信会的天使!这是圣经中唯一以“阿们”来开头和结尾的赞美诗,“阿们”的意思是“这是事实!这是真的!”

天使们紧接着用了七个词来赞美造物主神,这也是他们对神的见证。这是对神的七重赞美,天使们通过描述神的属性来敬拜神,他们高呼:“阿们!这是事实……”

神是配得颂赞的。天使们用的第一个词是“颂赞”。“颂赞”这个词原本的意思就是“说好话”,神是配得我们说祂好话的,配得我们的称颂和赞美。

神是配得“荣耀”的,“荣耀”这个词原本的意思是“好名声”。

神是配得“智慧”的,真正的智慧只能从神而来,神就是智慧的化身。

神是配得“感谢”的,配得我们对祂的感恩。

神是配得“尊贵”的,配得至高的尊荣。

神是配得“权柄”的,有些中文译本把它翻译为“权能”,祂独立施行大能。

神是配得“大力”的,其他中文译本翻译为“力量”或“能力”。这也是神的一个属性,祂的旨意是由祂神圣的力量或能力来完成的。[11]

我们的神在多长时间内配得这一切呢?一个月?一年?一个世纪?不,使徒约翰写道:……直到永永远远!换句话说,神配得这一切,没有尽头!

约翰又说:阿们!也就是说,这是事实!

 

这时,使徒约翰和一位信徒之间开始了一段有趣的对话。这个信徒是一位长老,正如我之前解释过的,他代表着教会,在大灾难之前被提到天上。这位长老提醒约翰,要知道这些穿着白袍的圣徒是谁,看来这个很重要。在第13节他问约翰:

这些穿白衣的是谁?是从那里来的?

约翰在第14节回答了他:“我对他说:我主,你知道。

换句话说:“我不知道他们是谁。我主啊,你知道!”

顺便说一下,约翰称呼他为“主”,并不是说这个人是神;这只是一种礼貌的称呼,就像我们今天说“先生”一样。马利亚在主耶稣复活后,在还没有认出祂之前,也是这样称呼耶稣的(约翰福音20章)。

约翰回答说:“先生,你知道的。”这个长老知道答案,他问这个问题只是开启谈话的一个方式。他要向约翰和我们澄清:这些人不是已经被提的教会成员,他们是在大灾难期间信主的信徒,然后在大灾难中死去了,来到了天上。

现在这些信徒正在享受天堂的福乐。天上的福乐至少有以下两点:

首先,这些信徒现在受到了他们大君王的庇护。

请看第15节的后半部分:

……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

他们现在终于安全了!他们在神的居所永远安全了。

其次,他们现在有大牧者的牧养而得到了满足。

请继续看第16节:

他们不再饥,不再渴;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伤害他们。

很多人认为,这一节指的是第四碗的审判降临的时候,太阳产生了超强的热量。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也许是指这些信徒的殉道,他们被迫在烈日下暴晒,最后因干渴和饥饿而死亡。[12]

现在这些圣徒再也不需要忍受这样的逼迫和痛苦了。请接着看第17节:

因为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

这也是大卫在诗篇第二十三篇的祷告,第1节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经文: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也就是说,我什么也不缺。第2节说:

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

也就是说,祂让我能躺下来安息,不再饥饿,不再害怕。

最后第6节说: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想让祂在那里、在永恒中作你的牧者,你就必须让祂在这里作你的牧者。那些在地上跟随这个大牧者的人,有一天会在天上被这个牧者带领。

 

约翰所看到的异象,以第17节的应许来结束:

……神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

很多人认为,这意味着我们在天上永远不会哭泣。我认为这是断章取义;这里是指因为巨大的灾难和痛苦而流下的眼泪,为忍受着人类艰难的处境而流下的眼泪。我相信,那时候的确不会再有因为艰难、灾祸、损失和痛苦而流下的眼泪了。

不过,你是否曾经因为无比的欢乐而流下了眼泪呢?你有没有在唱赞美诗的时候哭过呢?你是否曾经在感谢神的恩典和怜悯时热泪盈眶呢?眼泪是神所造的,流泪不一定是人堕落的结果,或是与罪恶的本性直接相关;而是神创造的对情感进行回应的一个途径。

我相信天堂将会是信徒们看到神的羔羊时流下喜乐的眼泪的地方。他们会因自己在神宝座前的位置而激动不已,会因得到了洁净、完全、荣耀、蒙神喜悦而流下感恩的眼泪,那是喜极而泣。这是在天上一定会看到的一个场景。在启示录的后半部分,我们将学习更多的关于天堂的知识,我们会把整卷书学完的,大家不要着急。

另外,上周日我提到了树。我突然想到,如果在天上的这个场景中,无数的人都手拿棕树枝,大家想象一下,天上得有多少棵棕榈树?新耶路撒冷的市树很有可能就是棕榈树。在过去,犹大的枣椰树是犹太民族的象征。有一段时间,犹太人设计了棕榈树和葡萄树的硬币。当罗马将军提多(Titus)摧毁耶路撒冷时,他铸造了一个勋章,图案就是一个犹太人奴隶坐在棕榈树下,作为以色列被毁灭的象征。

我想知道这是不是另一个很有意思的转折,曾经是耶路撒冷被毁灭的象征,在新耶路撒冷成为基督统治的象征。棕榈树可能会再次成为以色列未来的象征,他们不再是罗马帝国的奴隶,而是永生神的仆人。

我们知道,有一天将有无数的人在这位又真又活的神面前挥舞棕榈枝。我们还知道,那时候我们就不用再害怕死亡,没有必要花一大笔钱来阻止不可避免的事情发生。是的,只要你有能力,你要照顾好自己,为你的主奉献,直到祂把你领回家。然而,你要有一个全新的视角:不要被这个世界所吸引。看看耶稣基督的启示,在天上的这个场景中,有无数的人在享受这无比的喜乐,可以说他们是欣喜若狂。

 

结语

最后,我想以十九世纪一位美国牧师说过的话,作为这篇道的结语。他这样写道:

我站在海边。我身边的一艘船迎着晨风展开白帆,驶向蓝色的大海。

这艘船是一个美丽而满有力量的物体,我站在那里一直看着它,直到最后它像一朵小小的白云一样,悬浮在海和天融合在一起的地方。然后我听到有人说:“看,它走了。”

走了?去哪里了?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仅此而已。虽然它消失了,但这艘船的桅杆和船体,跟它离开我的时候一样大,正好能承受它的负载抵达目的地。在我看来它变小了,但对于它自己来说,什么也没变。

就在我身边的人说“看,它走了”的时候,另一些人的眼睛正在注视着它,他们随时准备大声欢呼:“看,它来了!”[13]

它走了!它来了!

看,他们走了!看,他们来了!

在这里是悲伤的眼泪,在那里是快乐的眼泪。

 

当我们看见主耶稣的时候,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我们看见基督的时候,生活中所经历过的试炼就显得如此渺小;

只要一瞥祂的荣耀,所有的悲伤都会消失;

所以,勇往直前吧,直到我们见到基督的面。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08年9月28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08

版权所有

 

[1] http://preachingtoday.com/aging.

[2] Craig Brian Larson, 750 Engaging Illustrations (Baker Books, 2002), p. 307.

[3] Arlene Weintraub, “Selling the Promise of Youth,” Business Week (Mar. 20, 2006).

[4] Gretchen Anderson and Jean Koppen, “Thoughts on the Afterlife Among U.S. Adults 50+,” USA Today (Sept. 25, 2007).

[5] Stewart Custer, From Patmos to Paradise (BJU Press, 2004), p. 91.

[6] Robert L. Thomas, Revelation: Volume 1 (Moody Press, 1992), p. 484.

[7] Adrian Rogers, Unveiling the End Times in Our Time (Broadman Holman, 2004), p. 102.

[8] William Barclay, The Revelation of John: Volume 2 (Westminster Press, 1976), p. 26.

[9] Thomas, p. 498.

[10] Barclay, p. 31.

[11] Thomas, p. 492.

[12] Kendell H. Easley, Holman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Revelation (Holman Reference, 1998), p. 132.

[13] Randy Alcorn, In Light of Eternity (Waterbrook Press, 1999), p. 152.

Ongeza Maoni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BONYEZA HAPA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