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ioma

Select Wisdom Brand
 
2 - 人往高处走

2 - 人往高处走

Árbitro: Ruth 1:1–5

人往高处走

真人版的童话故事(第二部分)

路得记1:1-5

引言

当我出门或者回家的时候,会路过一片草地,六匹马在那里吃草。尽管那片草地绿油油的,仍然经常会有一匹马试图从栅栏顶端探出头,想尝一尝栅栏另一侧的草。实际上,那一边的草都有些发黄了。

这幕场景不免让我想起一句老话“这山望着那山高”。人们会认为别的地方比眼前更好、更容易、更能实现自我价值。你不能原地踏步,要知道“树挪死,人挪活。”人都希望有些改变就能活得更好,比如:

  • 换个房子;
  • 更高的薪水;
  • 换份工作;
  • 转学;
  • 搬到别的地方;
  • 换辆新车;
  • 离异再婚;
  • 重新建立一个家庭。

其他任何地方都比现在好得多。

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有些情形是要更困难一些;我们有时需要作出某些改变。我们认为神当然不会刻意地让我们的生活困难、不舒服或者充满挑战;祂希望每个人都快快乐乐。当我们有这样的想法时,问题就会随之而来。更优越的条件证明那是神的带领。实际上,那或许是我们应当逃避的、最危险的网罗。

美国幽默作家厄尔玛·博姆柏克(Erma Bombeck)将她的一本著作命名为《化粪池总是比别处强》(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ver the Septic Tank),很风趣地对这种心态加以诠释。别的地方看起来总是更有前景,但是我们不知道背后的情况。我们将会亲眼见证持有这种观点的真人真事。

如果你曾经给自己的女儿读过纯属虚构的童话故事,那在翻开第一页或者主人公出现之前,你就知道故事的开头阴云密布。在路得和波阿斯的真实童话故事里,故事的主线也是如此。这卷书开头的几句话就为后面的故事投下了阴影。

让我们一起来读路得记第一章第1节:

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在犹大的伯利恒,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

危机

毫无疑问,这对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儿子正在面临危机。在危机面前,我们的头脑中也会有“人往高处走”的想法。这个人所面对的问题是在伯利恒蔓延的饥荒。除此之外,士师秉政时期,以色列国政局动荡。我们上次也看到,当时的礼仪、道德和宗教敬虔都一塌糊涂。而且,米甸人的入侵也令她害怕,因为会让她失去牲畜,甚至自己的性命。还有一点就是,伯利恒的投资前景跌倒了谷底。更要命的是,家里的人畜都断了粮草。阅读希伯来圣经的犹太读者看到第1节时候,立刻就体会到其中的讽刺意味。

国中遭遇饥荒。在犹大的伯利恒……

伯利恒的意思是“粮仓”。换句话说,犹太人的粮仓空了。在“粮仓”里,居民正忍饥挨饿。[1]最初的读者可能立刻会发现其中的双关语:“粮仓里居然会有饥荒”。这就像是说“手足之城”费城帮派械斗日渐加剧,或者“天使之城”洛杉矶群魔乱舞。[2]

将犹大盛产粮食的伯利恒和饥荒联系在一起,给这个故事造成明显的反转。伯利恒位于耶路撒冷以南十公里的地方,“粮仓”这个称呼也是名不虚传。古时,这里盛产小麦、大麦、杏仁和葡萄。[3]然而,伯利恒此刻发生饥荒,大概就是士师记第六章提到的那次饥荒。这让我们想起米甸人的压迫以及士师基甸。更要紧的是,它帮我们明白这次饥荒是以色列人悖逆神的后果。神经常使用饥荒让以色列意识到他们的需要。祂的用意并不是要让人们离开“粮仓”,而是让他们悔改、顺服祂,祂就会再度让他们的房子充满干粮。神利用饥荒让人们对祂重拾信心,相信祂的应许和供应。试炼会强化人的品格。

在这幕戏的文字游戏之外还有一个事实:这个人和他的全家将迁往摩押地。在诗篇60:8,耶和华将摩押称为“沐浴盆”,就是洗脚盆。这就相当于把摩押称为垃圾桶,盛放将要丢弃的废物,这个地方是个废纸篓。所以,这家犹太人经历信仰危机,离开“粮仓”,搬迁到垃圾堆。他们从放干粮的筐子挪到了垃圾桶。

在我们往下讲之前,先看看这出话剧里面的人物吧。

人物

在这幕话剧中,有六个人物,但是开场不久,就只剩下三个了。1:2让我们知道,这个家庭的父亲叫做以利米勒,这个名字翻译过来就是“神是我的君王”[4]。以利米勒的悲剧在于,他在生活中并非人如其名。下一位人物是以利米勒的拿俄米。拿俄米的意思是“有恩惠的女子”。拿俄米和以利米勒的两个儿子只是跑龙套的,名字分别是玛伦和基连。这两个名字在原文中押韵,大概是双胞胎或者像现在一些家长给两个孩子起名时会有一个字是相同的。他们也有可能像我爸妈那样满脑子想的就是事工,给我们兄弟四个人起名叫但以理、约拿单、提摩太和司提反。当他们在各个教会筹款的时候,会对我们进行介绍:“我们有四个儿子,两个出自旧约,两个出自新约。”你也可以试着区分一下!然而,我爸妈还是没法抵挡诱惑:妈妈给我们当中的三个兄弟起中间名字的时候,是用字母D开头的,依次是杜安、迪恩和戴尔。三个D,就像是我成长过程中的成绩单!

我不知道拿俄米是不是有一本简装本的小书,名叫《二百个押韵的男孩名字》。我这样说似乎是开玩笑,但是其中的原因还是比较认真的:拿俄米一定喜欢押韵的名字,因为两个儿子的名字根本就不好。玛伦的意思是“微小的或者虚弱的”,基连则是“憔悴的”。想象一下,“虚弱”和“憔悴”这对兄弟会怎么说:“妈妈,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谢谢你给我们起的名字,让别人这样称呼我们一辈子。”

第4节提到一对妯娌的名字。第一个媳妇叫做俄珥巴,意思是“固执”,或者直接翻译为“脖子刚硬的”。[5]对于孩子而言,这是多么可爱的名字呀!我这么说,是因为很有把握,咱们教会没有这样的女孩子。

最后出场的是第二个媳妇叫路得,意思是“安慰”,或许还有“朋友”的含义。[6]所以,我们看到虚弱娶了固执;安慰嫁给憔悴。坦率地讲,唯独路得在这一幕中显得格格不入。事实上,他们几乎都用行动对自己的名字进行了诠释。唯一的例外是那位本该名副其实的以利米勒,“神是我的君王”。换句话说,“神是我生命的主人。神掌管我所做的决定。凡事由神说了算。”但事实并非如此。

关于这个家庭,我还要再提供一个线索。1:2提到他们“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以法他嫁给了约书亚那位著名的大无畏伙伴迦勒。根据历代志上2:19的记载,迦勒的后裔定居在伯利恒。以法他人属于一个宗族。有人说他们是“伯利恒的第一个家庭,是伯利恒城里的贵族”。显然,这个家庭让人看到什么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7]这不由让我们想起“秦琼卖马”的典故。

既然伯利恒闹饥荒,大家都要靠救济勉强度日,他们为什么还要留下来呢?一家人或许会商议:“咱们家以前比现在强得多。为什么要留在先祖的地方,靠信心生活呢?树挪死,人挪活。”

所以,饥荒让这些关键人物做出了妥协。

妥协

从伯利恒边界的山上远眺,就可以看到摩押的领土。在冬天,地中海的风给摩押带来大量降雨。[8]以利米勒或许站在这个山脊,俯瞰伯利恒。干枯的草地和晒焦的田野尽收眼底。一百里地之外,死海另一端的摩押地青葱肥沃。或许他心里想:“我们只去那里待一段时间。神不会介意的。我们离开神的土地和祂的子民不会太久的。”

大家看一下这段经文中的渐进过程:

  • 第1节说,他们“往摩押地去寄居”,“寄居”就是稍作停留;
  • 第2节说,他们“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里”;
  • 第4节令我们吃惊:他们“在那里住了约有十年”。

从以利米勒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虽说“庄稼都是人家的好”,那块地下面说不定是流沙。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们能够感受到流沙。这个家庭的搬迁显然很成功。他们得到十年的收成,有地方居住,儿子们都娶了媳妇。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同时,这家人明显放弃了和神子民之间的来往。他们原本应该留在那个群体,帮助他们。以利米勒早该悔改,再度真正敬拜神。然而,他离开了,看重摩押的青草地过于以色列民的敬拜和相交。申命记23章明确指出摩押人不可入耶和华的会。因此,路得记前五节是整卷书中唯一对神只字未提的部分,也就不足为怪了。

以利米勒或许会辩解道:“我不会变成摩押人。我绝不会把自己的孩子或孙子献给摩押神基抹的。我也不会去拜偶像,或者献上小孩子作为祭物。我绝不会那样做,也不会纵容那种做法。我不是摩押人。你知道,我只是在摩押地暂住一段时间,暂时搁置神的话语和敬拜。”

然而不久之后,在他临死前,以利米勒显然是给儿子们挑选了摩押姑娘做媳妇。或许对他而言,关于土地和后裔的应许之约、先知和守约的神都不再重要。然而,在毫无征兆的前提下,他们就都一命呜呼了。

人往高处走的念头会让我们在属灵方面陷入沉睡。短暂的妥协似乎问题不大,比如:

  • 一次短期旅行……
  • 一个短暂的电话……
  • 小赌一把……
  • 小酌一杯……
  • 只不过就这一次把个人费用让公司报销……
  • 只是一个小小的谎言……
  • 只是一次购物……
  • 只是点一下鼠标……

凡此种种,青葱的草场就变成伸手不见五指的荒郊野外。或许以利米勒觉得如果事情顺利,他就不打算重返故乡了。不管怎样,伯利恒这个家庭的一家之主离开了他的社区,迁往摩押地,再也没有回来。

后果

青葱草地的尽头或许就是坟场,转眼之间,这个家庭的男人相继去世。第3节说:

后来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妇人和她两个儿子。

在第5节,我们读到:

玛伦和基连二人也死了……

经文没做任何解释,也没有提到他们的病症。不过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遍摩押地,当然也一定成为伯利恒日报的头版新闻。大多数犹太作家和福音派学者都认为拿俄米的丈夫和儿子们是由于他们的不信而受到神的审判。[9]这就像新约哥林多前书中的某些信徒。他们在领受圣餐的同时,内心隐藏着罪而招致神的审判(哥林多前书11:30)。以利米勒的儿子们悖逆神,没有返回故乡;没有带领各自的妻子归信亚伯拉罕的神;没有把父亲的遗体带回故乡;没有在意神的道路。他们融入摩押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结果受到审判,年纪轻轻就失去生命。

这个段落在第5节结束,只剩下拿俄米孤身一人:

剩下拿俄米,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

她陷入沉思:“这十年的光阴都去了哪里了呀?”

结论

在这一幕中,我们看到一个持有“人往高处走”这种信念的人最终的结局如何。我在这段经文中看到了下面四点。

第一,如果基督徒不寻求神,那么一个罪恶的决定就会带来更多的错误决定,让我们一步步远离智慧的道路。

你或许会问:“牧师呀,我该怎样对付自己的罪恶决定呢?我已经作出好几个这样的决定,现在迷失了方向,不再与基督相交。我会死在摩押地吗?”不是这样的。对于相信基督的人,耶稣能够并且也会赦免你所承认的每一项罪,使你和天父的相交得到恢复;对于那些打算相信基督的人,祂会赦免你所有过往的罪。祂就是要赦免罪人。我知道,自己也是罪人中的一员。

然而,如果你信主,却已经作出一些不尊崇神的错误决定,那么你要知道,真正的悔改就是愿意尽快承认这些决定和行为确实违背了神的话语和旨意。再者,真正的悔改意味着对这些罪的后果负责任,而不是推卸给其他人,更不会试图遮掩罪,期望蒙混过关。真正的悔改会坦白认罪,并且接受其后果。实际上,犯罪的后果或许会持续多年,神借此来提醒你祂的恩典和赦免,使祂加添力量给你,使你做正确的事情,顺服基督。

第二,追求更好的前途而非神的荣耀,是痛苦的源头。

短短五节经文浓缩了一本写满痛苦悲伤的书。开头只是看了一眼,心里生出一份期盼,随后一去不返。所谓的“人往高处走”,不过是极大痛苦的伪装。

第三,人往高处走或许很有意义,但是有意义和信靠基督根本就是两回事。

人往高处走或许会带来经济方面的丰厚回报,却造成属灵的损失;或许意味着极大的个人成就,然而,同时带来悲惨的属灵脱轨。让我们说得更清楚一些。人往高处走的观点这么吸引人,原因在于我们的内心是自私败坏的,我们的心意每一天都需要得到更新(罗马书12:2)。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的内心。我们自己是智慧人生最大的障碍。正因为我们内心被罪充满,悖逆才会这么吸引人。

第四,在神旨意之中的饥荒,远远好过在神旨意之外的盛宴。

拿俄米或许会说:“我要是早知道就好了。本来打算短暂的停留,结果住了十年。好端端的一个大家庭变成了三个寡妇和三座坟茔。”可是,这并非终结,而是在预备一个崭新的开始。神有祂的办法将摩押这个垃圾桶里失丧的人带回到粮仓伯利恒。

然而,这需要人的降服。拿俄米和路得将会经历神的恩典,因为她们寻求神。她们为了得到神的恩典回到神的土地。神有自己的方式,为那些想要得着祂的人赎回荒废的年岁和愚昧的决定。正如拿俄米和路得,我们也能够享受至亲救赎者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宠和相交。

我说得已经够多的了,下次再讨论返回伯利恒的道路吧。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08年11月16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08

版权所有

 

[1] A. Boyd Luter, Expositor’s Guide to Historical Books: God Behind the Seen (Baker, 1995), p. 24

[2] Ibid

[3] Rienecker & Cleon Robert L. Hubbard,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Old Testament: The Book of Ruth (Eerdmans, 1988), p. 85

[4] C. F. Keil and F. Delitzsch, Commentary on the Old Testament: Volume 2 (Eerdmans, 1991 ed.), p. 472

[5] Hubbard, p. 94

[6] Ibid.

[7] Ibid. p. 91.

[8] David R. Shepherd, Shepherd’s Notes (Broadman, 1998), p. 12

[9] J. Vernon McGee, Ruth: The Romance of Redemption (Thomas Nelson, 1981), p. 53

Añadir un comentario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HAGA CLIC AQUÍ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