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ioma

Select Wisdom Brand
 
17 - 总结经验还是吸取教训

17 - 总结经验还是吸取教训

Árbitro: Ecclesiastes 5:13–20

总结经验还是吸取教训

在日光之下劫后余生(第五部分)

传道书5:13-20

 

我们正在阅读所罗门的私人日记。他在其中列出了自己所学到的功课,有一些甚至是从惨痛的教训中学到的。如果我们以正确的方式从他的前车之鉴学到该学的,就不必体验那些痛苦的经历了。有些教训你肯定不想通过亲身经验来学习,而是更希望通过顺服来学会。妈妈告诉你不要碰那个热烤箱,否则会烫伤手。不管是顺从还是抗拒,你都可以学到其中的真理;然而顺服可以让你免受皮肉之苦。

神的话语中充满了实用的教导,我们要么选择顺服,很快就掌握真理;要么一意孤行,吃一些苦头才学会。在前面的几篇,所罗门重点讨论了金钱和财产的话题。神借着所罗门的经验,让我们知道一个原则:把钱施舍给人或者储蓄起来,可不像大手大脚花掉那么容易。在箴言23:5,所罗门写道: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

现在大多数设备上都有指纹传感器,以加强安全性能。在我最近读到的一篇文章里,这项创新对一个聪明的幼儿园小朋友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当妈妈午睡时,这个小女孩拿着妈妈的拇指把手机解锁,然后在网上疯狂购物。妈妈醒来后,发现自己的亚马逊账号上多出来十三项交易记录,总共250美元。[1]如果你家里有年幼的孩子,下次打盹之前可要留心一点。

钱会像鸟那样飞走。

另一个教导是:存钱虽然困难,欠债却容易得多。所罗门指的是当额外的费用和责任日渐增多的时候,钱会从我们的指缝中溜走。换句话说,你拥有的家当越多,就越需要花更多的钱来打理它们。

约翰·斯托得(John Stott)曾经写道:“基督徒要记住:我们是朝圣者,不是定居者……所以应该轻装上阵。”债务是很容易积累的。[2]

世界宣明会(World Vision)的主席提起过他在纽约罗切斯特(Rochester, New York)的一位熟人。他三岁的女儿收到了一封邮件,被告知可以申请一张白金信用卡。她母亲想:“这怎么可能呢?!我得去查一查,看看到底是真是假。”于是,她填写了申请表,并且在女儿的职业那一栏选定了“幼儿”;年收入根本没填;然后在申请表上写道:“我想拥有一张信用卡来购买玩具,但我只有三岁,妈妈说这不行。”结果两周后,信用卡就寄到了她家。

但问题不仅仅是债务;所罗门已经明确地告诉读者:

你想要得到的东西越多,就越不容易满足于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

现在靠着圣灵的默示,所罗门要让我们了解更多的教导。我们要么吃尽苦头才学会,要么选择顺服,轻松地学到功课。为了突出两者的区别, 所罗门在传道书第五章向我们介绍了两个案例。我们将第一个案例称为:自私和不安。

 

自私和不安

现在请看传道书第五章第13-14节:

我见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祸患,就是财主积存资财,反害自己。因遭遇祸患,这些资财就消灭;

所罗门想说的是:“你知道吗?我不得不告诉你一些让我想吐的事情,就是我有生之年,在日光之下所看到的。”那一幕场景是令人痛心的罪恶。

希伯来语中的“祸患”这个词是指令人作呕。事实上,这个词是用来指即将心碎欲绝的人。[3]中文标准译本和新译本把它翻译为“令人痛心”,合修版翻译为“令人忧伤”。

在这里,所罗门描述了一个“积存”财富的人,或者可以翻译为一个守住了自己的财富的人。他一直很小心;他的孩子将来会继承他辛苦赚来的钱。但后来,由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他进行了一些高风险的商业投资,结果血本无归。这里的希伯来单词“祸患”可以简单地翻译为糟糕透顶的生意。

这个案例暗示这个人本可以守住自己的财富。他并不是真的需要更多的钱,而是想拥有更多,所以取出银行账户里的全部积蓄,孤注一掷地投资在一笔生意上,结果颗粒无收。

所罗门要教导我们的原则是:

如果你为了得到比自己实际所需更多的东西而冒险,就不会享受当前所拥有的,反而有可能失去真正需要的东西。

这里所说的是:就算是一个人已经足够富有,他仍然会变得自我中心,缺乏安全感。他根本来不及享受自己的财富。所罗门写道:这个人守着自己的东西,死死抓着不松手。他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而是一味地囤积,并且为自己的钱财担忧。他得不到丝毫的享受,更别提他家里的人了。

但后来有一个机会出现在他面前,像他这样的人怎么会轻易错过呢?这类的投资肯定是稳赚不赔的,让他的财富成倍增长,远远超过他实际需要的,因为他的钱早就够花了。所以这一次他压上了所有的钱。

可是在第十四节,所罗门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些资财就消灭。这些财富一下子就消失了。他到底亏损了多少呢?所罗门的描述是“一干二净”。

请看第15-16节:

他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也必照样赤身而去;他所劳碌得来的,手中分毫不能带去。 他来的情形怎样,他去的情形也怎样。这也是一宗大祸患。他为风劳碌有什么益处呢?

他在追求更多利益,而追寻更多钱财就像追逐风一样。

参与商业冒险并没有什么不符合圣经的地方;为了创业而做出牺牲,卖掉家庭农场也无可厚非。但是所罗门这里提到的是一个已经很富有的人,但他却不再享受财富;而是攥住财富不松手,然后,为了得到更多财富而豪赌一把。他为了得到远超过自己实际所需的东西而冒险,同时,已经不再享受他所拥有的东西,结果,连自己实际需要的东西都赔进去了。

我读过一篇颇具讽刺性的新闻报道。一个人为了得到更多快钱,而失去手里价值更大的东西。加拿大渥太华(Ottawa, Canada)的一名年轻男子抢劫了一家银行。他用手枪指着出纳员,要求她拿出所有的现金。钱柜清空之后,他带着六千美元逃之夭夭,后来被抓获,锒铛入狱。滑稽之处在于,他的手枪被执法部门没收并拍卖,被一家博物馆买去。实际上,这个年轻人的柯尔特手枪(Colt pistol)是罗斯步枪公司(Ross Rifle Company)1918年制造的稀有古董,价值10万美元。他已经拥有超过他所需要的东西了,却要冒险去抢区区六千美元,结果,钱还没捂热乎,就物归原主,本来属于他的宝贝手枪也被拿走了。这可真是一次惨痛的教训。

在这个案例分析的结尾,所罗门告诉我们那个人的下场。事情并没有好转;大家看第17节

并且他终身在黑暗中吃喝,多有烦恼,又有病患呕气。

  1. 黑暗象征着他的苦难。你可以把它翻译成“混沌”;这个人在贪婪的痛苦中孤立无援。
  2. 烦恼是指挫折和精神痛苦。
  3. 病患是一个希伯来语词,包括身体和精神上的不正常,神秘的身心疾病共同作用,侵蚀着这个人。
  4. 最后一个单词是呕气,合修版和标准译本把它翻译为“怒气”。这个人对自己的损失感到愤怒;由于野心和阴谋诡计无法实现而向所有人发火。[4]

没有人敢靠近他,难怪他独自一个人吃饭。事实上,他永远也不能再舒舒服服地吃一顿饭了。这个人的自身价值是由他所拥有的东西来决定的。当这一切都失去的时候,他就失去了生存的全部动力,失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失去了服事和关爱他人的理由。当一个人所有的东西都被剥夺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本色;当他们失去一切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我不禁想到主耶稣被剥去衣服挂在十字架上的情景。祂将赤身露体地死去,就像祂赤身露体地出生一样。甚至在祂还没有断气的时候,人们就拿走了祂所有的东西。祂的尊严被剥夺了。祂的遮羞布是画家们为了照顾观众的感受而自己添加的艺术元素;罗马人会极尽所能地对钉十字架的犯人进行羞辱。耶稣被人群嘲弄,遭到唾弃和诅咒,甚至仅有的衣服也被士兵们用扔骰子的方式瓜分了。连祂最亲密的朋友也因为害怕而逃跑了。

然而,我们从圣经中知道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做了什么;祂关心自己的母亲玛利亚,嘱托约翰照顾她;祂还为那些暴动的群众代祷,恳求天父原谅他们;同时祂还对旁边同钉十字架的罪犯表达了怜悯和同情。那个罪犯有求于耶稣,想要满足一些心愿。

当你失去了一切的时候,最不想做的就是把别人所需要的东西给他们!但是,耶稣让我们看到祂是多么的完美无瑕。祂是完全的神,百分之百的人,又是我们的救主。祂的存在跟祂能得到什么没有关系,而是在于祂能把什么赐给有需要的人;祂为你我的罪牺牲在十字架上,开辟了通往天堂的道路,让我们可以得到永生。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所罗门提到的这个人在今生一无所获,并且与天堂擦肩而过,这是最令人心碎的悲剧。作为信徒,虽然我们活在今生,但有一天我们会进入新天新地,在永恒的天堂享受主的同在。

鲁益师(C. S. Lewis)说得很好,他写道:“瞄准天堂,你就会从今生进入永生;瞄准今生,你什么也得不到。”

所罗门的第一个案例可以称为:自私和不安,他的第二个案例是关于接受与享受的。

 

接受与享受

我们现在看第18节:

我所见为善为美的……

所罗门发现了另一种人。他写道:“现在你看看什么是为善为美的,这个才是好的、合适的。”你可以把“”翻译成“合适”;换句话说,现在我想让你看一些好的、美丽的东西,一些有吸引力的和值得追求的东西。[5]

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继续看第18-19节:

就是人在神赐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劳碌得来的好处,因为这是他的份。神赐人资财丰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份,在他劳碌中喜乐,这乃是神的恩赐。

顺便说一下,这是传道书里面提到神次数最多的一节经文。所罗门四次提到了我们需要留心从神而来的礼物,全都是好的和美丽的。

  1. 第一份礼物是生存的能力。

我们看第18节:

人在神赐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劳碌得来的好处

你的生命是神所赐的礼物。祂创造了你,划定了你一生的年日。哪怕只有短短几天,也是神赐给你的礼物。事实上,如果祂没有把生命这个礼物赐给你,你将永远无法享受永生。但是,因为祂把生命赐给你,你就能享受永生。也就是说,如果你单单凭着相信耶稣基督,就可以获得救恩。如果你相信从耶稣基督而来的救恩,那么你现在就与父神有了关系。这就是神的恩典和赏赐!

  1. 第二份礼物是有能力享受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我们看第19节前半部分:

神赐人资财丰富,使他能以吃用

你明白了吗?这份礼物并不是拥有财富的能力,而是有能力享受你所拥有的东西。所罗门写道:享受日光之下劳碌得来的好处

这些礼物就像圣诞礼物,你拆开包装后才发现电池是需要单独购买的。你的孩子把那辆新的遥控汽车从盒子里拿出来之后,却发现不能马上玩,因为需要装上八节电池,所以你开始翻箱倒柜,到处找电池。有人得到了礼物,却没有能力去享受它。在这里,所罗门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再看第19节的前半部分:

神赐人资财丰富,使他能以吃用

这种吃喝的能力是因人而异的。所罗门当然知道这回事,因为他吃尽了苦头才学到这个功课。他拥有世界上的一切,身家财富高达2.3万亿美元,记得吗?但他一直很痛苦,因为他远离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他知道,即便得到新的财产也照样会无聊;就算是把美食放在纯金的盘子里,他也没有什么胃口。

那又能怎样呢?那又能怎样呢?  

毕竟,满足感是单独出售的。[6]

神把生命、食物和财产赐给信徒,也赐给非信徒。区别在于,我们有基督里的喜乐,因此,神让我们有能力享受所拥有的东西。

  1. 第三份礼物是能够接受自己所处的位置。

在第19节的中间部分,所罗门写道:

神赐人资财丰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份

”这个词指的是“分配”、“安置”或者生活中的任务。在这里,所罗门采用另一种方式提醒我们:我们的满足感是永远也攒不够的。有些时候,我们没法说服自己:我们被安置在当前位置,这是一份礼物,一件好事。和接受自己的份直接相关的,就是降服并且信靠神的良善。罗马书8:28-29告诉我们:神使万事互相效力,为了让我们得益处,将我们变成祂儿子的形象和样式。

接受自己的份是一份礼物,代表人对主的顺服、降服和信靠。此外,所罗门还提到另一份礼物。

  1. 第四份礼物是有能力享受自己所做的事情。

所罗门在第19节末尾写道:

能取自己的份,在他劳碌中喜乐,这乃是神的恩赐。

劳碌”也就是劳苦、工作。所罗门认为这些都是神的恩赐。除非意识到这一点,否则,你永远不会真正享受自己的工作。

顺便说一下,你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上面这两类人之间的区别。在许多方面,他们是相似的,但是他们的目标以及对生活的看法却是大相径庭的:

  • 他们两个人都拥有财产:吃的、喝的和日常的开销,但第一类人竭尽所能地掌控着自己的财产,而第二类人却认为自己的财产是从主那里得来的。
  • 第一类人的工作是毫无意义的劳作,但第二类人的工作却是有意义的任务。
  • 第一类人的心里充满了遗憾,第二类人却满心感恩。
  • 第一类人无法摆脱以往的失败;而第二类人却在期待着未来能够与主永远同在。

在第20节,所罗门对自己的案例研究进行了总结:

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为神应他的心使他喜乐

合修版翻译为:因为神使他的心充满喜乐。换句话说,神让你带着正确的观念直视前方,不断前进。[7]不被你的过去所束缚,而是为了将来欢呼。

在写给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书信中,保罗也提醒他们:要持续地盼望耶稣基督的到来,因为祂随时有可能来到,因此,“当用这些话彼此劝慰。”我们正在向天堂进发。

我最近读到:40%的消费者会在今年某个时候,为朋友和家人购买百货公司或餐馆的礼品卡。但是,真正的受益者显然是商店或餐馆。根据《国家税收杂志》(Journal of State Taxation)的估计,还没有被消费的礼品卡总金额高得令人乍舌。很多人经常忘了把购物卡放在哪了、不小心掉了,或者没有完全消费掉。平均每年有10亿美元的礼品卡没来得及用掉;每年都有价值10亿美元的礼品卡没有被兑换。

同样,我不禁要问:有多少信徒一生都没有兑换从神那里得到的礼物呢?我说的不是健康和财富,神从未应许过这些;不过等到我们将来回到天堂,一定会比想象的更健康、更富有。

 

在这段经文中,我们发现了四份礼物或礼品卡,现在需要借着降服、顺服和感谢我们的主才能兑现。这些礼物包括:

  1. 在世上生存:你如何使用神的这份礼物呢?
  2. 享受你所拥有的一切:你是在享受所拥有的,还是希望自己拥有更多其他的东西呢?如果是这样,你就没有兑现神给你的礼品卡。
  3. 接受你所处的位置:你是否最终敞开自己的心扉,降服于主的旨意,并把自己放在当前所处的位置呢?
  4. 最后,享受生活:你是否能够在完成一天工作的同时,不去渴望一份不同的工作、一份更高的薪酬、一个更好的老板、一次更大的晋升以及一个更高的职位呢?你是否只是努力工作,在神目前分配给你的地方认真做自己的工作,从而荣耀祂呢?

要记得兑换你的礼品卡,充分利用它们,为它们而感谢神,并且用它们来荣耀神,期待着得到救赎的那一天最终来到,你就可以跟着主一起回天家了。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20年2月16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20

版权所有

 

[1] “Genius 6-Year-Old Uses Sleeping Mom's Thumbprint to Buy Presents on Amazon,” The Huffington Post (12-27-16)

[2] Quoted by Philip Graham Ryken, 1 Timothy (P&R Publishing, 2007), p. 258

[3] Adapted from R. Laird Harris, Gleason Archer, Bruce Waltke, Theological Wordbook of the OT: Vol. I (Moody Press, 1980), p. 287

[4] Adapted from Michael A. Eaton, Ecclesiastes (IVP Academic, 1983), p. 118; Adapted from David A. Hubbard, The Preacher’s Commentary: Vol. 16 (Thomas Nelson, 1991), p. 147

[5] Adapted from R. Laird Harris, Gleason Archer, Bruce Waltke, Theological Wordbook of the OT: Vol. I (Moody Press, 1980), p. 392

[6] Philip Graham Ryken, Ecclesiastes: Why Everything Matters (Crossway, 2010), p. 137

[7] Benjamin Shaw, Ecclesiastes: Life in a Fallen World (Banner of Truth Trust, 2019), p. 77

Añadir un comentario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HAGA CLIC AQUÍ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