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12 - 令人惊讶的圣徒

12 - 令人惊讶的圣徒

令人惊讶的圣徒

信就要付诸行动!(第四部分)

雅各书2:25-26

 

引言

如果你去过急诊室,那么你一定经历过“分类治疗”,就是要决定谁需要治疗,需要怎样的治疗,以及谁可以等待。这个词在1918年首次被英语国家使用。今天,这个词在医学界被广泛使用。它是在急诊室里进行分类的过程。值班护士决定哪些人有紧迫的需要,哪些人的需要没那么紧迫。当然,去了急诊室的病人,都是因为紧急情况,对吧?

我这辈子只去过几次急诊室,但每次进去,我显然都没有病到需要看好几个小时的程度。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吧?我很想告诉护士我被一只浣熊袭击了,或者我有咬人的冲动,这样的话一定很管用!

我读过一些资料,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前线附近的临时医院里使用了分诊系统。分诊主任的职责是给伤员贴上彩色标签。这个标签将根据伤员的情况把他们分为三类。有一种颜色标签用来标识那些被认为是没希望的病人,也就是说,没有什么可以挽救他们的生命。另一个颜色标签代表希望,这意味着受伤的士兵无论是否得到帮助都能活下来;他们不需要紧急治疗,他们可以等待。第三种颜色标签用来标识那些可疑的病人,换句话说,如果这些士兵接受治疗,他们可能会活下来。正如你所能想象的,很多紧急医疗治疗都是针对这些特定的病人。

由于前线战地医院的工作人员和医药用品及医疗设备都非常短缺,医疗援助主要提供给这些被打上可疑标签的士兵。如果他们接受手术或及时的治疗,他们可能就会活下来。

有一个名叫卢(Lou)的士兵被送到了一家战地医院,伤势严重。他被弹片击中,一条腿完全断了,失血也很多。负责检查他的分诊主管做出了他的决定,这个士兵被悄悄地打上了“没希望”的标签。他的颜色标签所代表的信息,基本上是传达给医务人员的,病人对此并不知情,医护人员只是让他尽可能的减轻痛苦,但仅此而已。这类伤员不会得到更多的治疗。

分配给这个士兵的护士注意到了他神志很清醒,于是他们开始有一些交流。他们很快发现他们都来自俄亥俄州。了解到这个伤员是来自于她的家乡,而不仅仅是个受伤的士兵,会让这个护士做一些她被禁止做的事情。

那天晚上,她溜进了医院病房,冒着失去工作和未来职业的危险,把这个士兵的标签从“没希望”改为“怀疑”。几个小时后,这个士兵被转移到一个条件更好的医疗机构。几个月后,虽然少了一条腿,但他康复了,并最终过上了充实而漫长的生活。他感谢那位给他换了标签的护士,这给了他又一次活下去的机会。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耶稣基督的工作就是改变你的生命标签!

 

耶稣进了一个名叫撒该的税吏家里,外面有许多人对此议论纷纷,因为耶稣去了一个罪人家里做客。这就是撒该的标签:罪人!但耶稣却在路加福音19:9对众人宣告说:

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换个标签怎么样?!撒该一直带着“没希望”的罪人标签,但靠着神的恩典,因着他对神的信心,从神那里得到了确定无疑的保证,叫他有一天将在神的荣耀里,与神的众圣徒同住。神把他的标签从“没希望”变成了“注定上天堂”。

今天你的标签上写的是什么呢?如果你听了前几次道,和我们一起学习过雅各的这封信,你就会看到雅各定义并说明了三种不同的信心:第一种是死的信心,这是没有行为的空洞言语,它只会通过认同事实来影响人的理智或认知,说白了就是知识;第二种是鬼魔的信心,这种信心承认基督,但与基督没有关系,它能影响人的理智和情感,但不能更进一步了;第三种是活泼的信心,这是一种有效的信心,因为它确实有相应的行为,它不仅影响理智和情感,还影响人的意志。

雅各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亚伯拉罕的生活上,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活泼的信心。当雅各写这封信的时候,亚伯拉罕当然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族长,他是信徒的始祖。他是付诸行动的信心的缩影。当你读到亚伯拉罕传记的结尾时,你会发现亚伯拉罕在信心上的考验有时候虽然失败了,但你肯定会被神的恩典所震撼;然而你更会被他胜过的试炼所震撼。

  • 因着信,亚伯拉罕离开了家族和故乡;
  • 因着信,亚伯拉罕信了神所应许的后嗣;
  • 因着信,亚伯拉罕愿意将他的儿子以撒献给神。

现在你读到了这个传记的结尾,你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神永远不会跟你一起做什么事,你甚至可能不会尝试去实践你活泼的信心,因为你觉得永远也赶不上亚伯拉罕,他与神同行了五十年……难怪他是活泼的信心的典范。

雅各预计他的会众也会这样回应,所以在圣灵的带领下,雅各要向我们展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的生活,来结束他对活泼的信心的阐述。之前他向我们展示的是看似高不可攀的信心伟人的见证,而现在他将向我们展示一个普通人的美好见证。

雅各书第二章的最后两节经文,是雅各对活泼的信心的最后阐述。现在请看第二章的第25-26节:

妓女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们从别的路上出去,不也是一样因行为称义吗?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

雅各给了我们一个在生活中的各方面恐怕都与亚伯拉罕完全相反的人物作为例子,她就是喇合。

 

族长与妓女的对比

现在我们来想想亚伯拉罕这位族长和喇合这个妓女之间的显明对比:

  • 亚伯拉罕是个男人;而喇合是个女人。我想我应该从最明显的对比开始!
  • 亚伯拉罕是最初的希伯来人,是犹太民族的祖先,而喇合是一个崇拜偶像的外邦人;
  • 亚伯拉罕是个伟大的领袖,而喇合是个普通的平民;[1]
  • 亚伯拉罕处于当时社会阶层的顶端,而喇合则处在社会的底层;
  • 亚伯拉罕是受人尊敬、体面的人,而喇合是被人鄙视的人;
  • 亚伯拉罕是那种你认为在各方面都尊崇神的人,而喇合是那种你认为不想跟神有任何关系的人。

假如你对喇合的生平一无所知,你至少可以从雅各这封信所提供的信息中知道,我们在谈论的是一个族长和一个妓女,他们都展现了活生生的、真实的、活泼的信心。

族长和妓女之间有天壤之别,而这正是雅各所考虑到的。[2]大家可以看到,神的恩典和真实信心的实践,可以在被赎的犹太人和被赎的外邦人身上,并藉著他们的生命得以展现。我们会看到:这个受人尊敬的男人和这个被人瞧不起的女人,都是令人惊讶的圣徒。

他们都是上帝恩典的结果。直到今天,我们的信心都不会受到我们祖先的阻碍。[3]我姓什么、属于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今天都不会帮助或妨碍我对这位又真又活的神,表现出活泼信心的能力。神不会说:“好吧,如果你出身比较好,我可能会安排你去做一个事工。我在寻找像亚伯拉罕这样的人。”神不会因为你的祖先、血统或过去的履历而对你另眼相看。

你可能不会从亚伯拉罕的例子中领悟到这一点,但雅各知道你肯定会被喇合的例子所打动。现在,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雅各对喇合的描述,我们需要回到约书亚记,来看看对喇合的介绍。

 

现在请大家打开你们的圣经,翻到约书亚记。我突然想到,我已经很久没有要求大家读约书亚记了。我检查了一下我的笔记,发现我在十九年前讲过这本书。那时候我还有头发来着,而且还没带眼镜。那时候我肯定讲得很快,因为从我的笔记来看,我用了十二篇道讲完了整本书的二十四章。如果你十九年前不在这里,或者你从来没有自己读过这本书,那下面就是约书亚记这本书的背景。

摩西退出舞台以后,约书亚接管了领导权。以色列人即将结束流浪了四十年的生活,他们准备进入应许之地,就是应许给亚伯拉罕的那片土地,这记录在创世纪第十二章。应许之地已经住满了拜偶像的、邪恶的、残暴的民族,他们对这个应许可没那么兴奋,对多年前神要审判他们的警告也满不在乎。我们将从喇合自己的见证中看到这一点。

约书亚决定派两个探子,去看看他们首先会遇到的一座会发生战斗的城市。这是一座四面有坚固的城墙保护的城市,名叫耶利哥。约书亚记第二章第1节告诉我们说:(这两个探子)去了,来到一个妓女名叫喇合的家里,就在那里躺卧。

这里的“妓女”这个希伯来语词,还可以翻译成“客栈老板”。[4]如果她是个客栈老板,你可能马上会感到有些困惑:她到底是妓女还是客栈老板呢?这个问题新约圣经帮助我们澄清了,喇合不是客栈女老板。事实上,在出现喇合这个名字的两段新约圣经中,这个希腊语词都是“淫乱者”的意思。她不是在耶利哥的城墙上开客栈的,她是在经营一家妓院,或者那就是她的家。但马上就会有个问题:这些人跑到喇合那去干什么?

我相信第2节告诉了我们答案:

有人告诉耶利哥王说:“今夜有以色列人来到这里窥探此地。”

换句话说,当这两个探子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们就被发现了。也许从他们过了约旦河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被监视着,也许是在离耶利哥最近的渡口被发现的。探子们显然知道他们被发现了,因为他们一到喇合的地方就要求把他们藏起来,如果你读了整章经文你就会注意到,他们是在屋顶上过夜的,而不是在那个房子里。

那为什么跑到喇合那去呢?有位作家认为,如果有人不想被人盘问,他会去哪儿呢?他能到哪里去寻求庇护而且不被暴露呢?这些想法都挺有道理,不过我相信这些都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很明显,他们是被神指引到那所房子、到那个女人那里去的,因为她是全城唯一一个愿意相信以色列的神的人。神知道她的心,知道她的愿望。

弟兄姊妹们,喇合是耶利哥城唯一一个同情他们的人。[5]这两个探子知道他们已经被人跟踪了,他们冲进喇合的房子,并希望在那里可以躲过一劫,我相信这一切都不是巧合。

让他们高兴、可能也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他们遇到的这个女人,不仅准备好告诉他们她相信上帝,而且还准备好了要展示她对上帝的这个信仰,这就是雅各发现的引人注目的事情。真的是这样!

 

现在请看第3-5节经文:

耶利哥王打发人去见喇合说:“那来到你这里、进了你家的人要交出来,因为他们来窥探全地。”女人将二人隐藏,就回答说:“那人果然到我这里来;他们是哪里来的我却不知道。天黑、要关城门的时候,他们出去了,往哪里去我却不知道。你们快快的去追赶,就必追上。”

大家注意到了吗?她对出现在她家门口的这些人的回答是谎话连篇。那么,当她撒谎不眨眼的时候,雅各怎么会如此热情洋溢地谈论她呢?她是如何进入希伯来书第十一章的那个信心名人堂的呢?

圣经伦理学家讨论过喇合在这里所显明的伦理等级。他们认为,在特定的时间,在持守一个更高的道德原则时,可能需要违背一个较低的道德原则。[6]大家明白这个意思吗?可以这样想:假设1940年你住在荷兰,接受了一个躲避德国纳粹追杀的犹太人。这时纳粹出现在你家门口,问你是否有犹太人藏在你家里?你会回答:“没有。”他们会问你:“你确定吗?”“我确定。”

那么对那个犹太人来说,保护他的生命要比撒谎更重要。也就是说,保护他不被谋杀的道德原则,要比揭露他的藏身之处的道德原则更高。这就好比如果一个强奸惯犯半夜闯进你的家门,问你有没有妻子或女儿,你会说:“没有,我还是个单身汉。”

我快读完查尔斯·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的两卷自传了,他可能是十九世纪伦敦最著名的牧师。在他的传道生涯中,直到他去世,他的兄弟詹姆斯(James)一直和他一同担任牧师。

有天晚上,有人敲司布真家的前门。管家不在,司布真碰巧刚回家,他打开前门。一个挥舞着大刀的人跳了进来,说他是来杀查尔斯·司布真的。司布真就告诉他,他不在这里,然后问他:“那你是谁?”司布真让这个想要攻击他的人相信,他实际上是在和司布真的弟弟詹姆斯说话,他们看起来也挺像。司布真非常淡定,以至于最终那个人相信了他、跑出了门,并且在几个街区之外被抓住了。我不确定查尔斯·司布真的哥哥是否欣赏这一点,但这的确救了司布真的命。

坦白地说,伦理等级的这种划分方式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有人会很容易地争辩说,虽然说真话可能会导致司布真的死亡,但这是神传扬福音的方式。我们确实不知道。

你可能也会说,喇合应该告诉那些士兵:“是的,那些密探就躲在我的屋顶上,藏在亚麻堆下。”然后神会显明一个神迹,这两个探子就看不见了。为什么就不可能是这样的呢?所以,真的没有什么简单的答案。喇合虽然没有上过伦理等级的课程,但她拒绝承认这些人躲在她家里,以此来保护他们的生命。

 

耶利哥王的士兵相信了喇合的话以后就离开了,喇合上了房顶,第9-11节经文告诉我们:

对他们说:“我知道耶和华已经把这地赐给你们,并且因你们的缘故我们都惊慌了。这地的一切居民在你们面前心都消化了;因为我们听见你们出埃及的时候,耶和华怎样在你们前面使红海的水干了,并且你们怎样待约旦河东的两个亚摩利王西宏和噩,将他们尽行毁灭。我们一听见这些事,心就消化了。因你们的缘故,并无一人有胆气……”

(请注意这里喇合的见证……)

“耶和华——你们的神本是上天下地的神。”

新译本把这句话翻译为:“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天上、也是地上的神。

大家能想象吗?摩西听到这句话以后,恐怕也会在坟墓里翻来覆去的。还记得四十年前,摩西曾经派出十二个探子,约书亚就是其中的一个。但他们回来后说:“我们没法在这个地方生存,这地方的人都是巨人,我们跟他们相比只能算是个蝗虫。我们没法在这个地方生存。”所以神打发他们流浪四十年,没有进入应许之地。

喇合说,自从以色列人四十年前离开埃及以来,他们一直在关注着这些以色列人的情况。他们听说了神是如何使红海分开、淹没了埃及的军队。四十年后的今天,喇合说出了他们的想法:“我们知道我们没有机会对抗你们的神,我们都被吓坏了,对你们的神的恐惧和敬畏使我们的心都融化了。”

大家能想象那些死在旷野的以色列人吗?他们不能进入应许之地,因为他们缺乏对永生神的信心。四十年后的今天,在这些异教徒中发现了一个信靠他们的神的女人。她不仅相信,而且付诸行动。她帮助那两个探子逃跑,并按照他们的命令在她的窗户上挂了一根朱红色的绳子。

这里所用的“绳子”这个词,不是通常用来表达“绳子”的那个希伯来语词;而是在旧约圣经中常被翻译为“盼望”的那个词。[7]“盼望”!这是她唯一的盼望,她愿意把一切都押在这上面。

在第12节中,这个也被称为“誓言”或“记号”。在出埃及记中描述四十多年前逾越节的场景时也使用过同一个词,那时死亡天使降临,但那些门柱上有羔羊的血这个记号(就是这个词)的,将免于死亡。

这些词不是巧合,它们是逾越节表达盼望和救赎的用词。这个女人因信神而从死里被救出来,惟有神是她的盼望!以色列人看见了这些神迹,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被拯救出来,他们经历了那些神迹。而她只是听说,然后她就信了。

弟兄姊妹们,她在那两个探子来之前就准备好了,准备离开她的偶像和顾客,她厌倦了她的生活,她知道以色列人要来,她知道他们在跟随一位又真又活的神。无疑喇合曾经悄悄地祷告过神:“神啊,我知道你是天地的神,如果你能赦免我、接受我,我就乐意带着活泼的信心跟随你。请你把我的标签从‘没希望’变成‘希望’,从一个绝望的妓女变成一个被赦免的跟随者,从罪人变成圣徒!”

 

之后不久,以色列人就出了城门。如果大家把圣经翻到第六章,你会在第1节看到:

耶利哥的城门因以色列人就关得严紧,无人出入。

圣经中特别提到亚摩利人是一个崇拜偶像的民族,他们以用孩子献祭而闻名。他们性情残忍,最恨恶以色列的神。耶利哥城充满了鬼魔的信心。他们知道这些故事都是真的,他们知道以色列的神是存在的,他们知道喇合所知道的一切,但却不肯敞开城门,放下武器,他们宁死也不降服于神。

于是,神轻轻地吹了一口气,耶利哥城的城墙就应声倒塌了。也就是说,喇合的房子所在的那一小段墙仍然屹立着(这又是一个奇迹),或者喇合的房子在墙里或墙旁边,所以她的房子在墙倒塌的时候仍然完好无损。

接下来请看第22节:

约书亚吩咐窥探那地的两个人说:“你们进那妓女的家,照着你们向她所起的誓,将那女人和她所有的都从那里带出来。”

大家想过没有?喇合能不能劝说更多的人呆在她家里,以躲避即将到来的灾难呢?请看第23-25节经文:

当探子的两个少年人就进去,将喇合与她的父母、弟兄和她所有的,并她一切的亲眷,都带出来,安置在以色列的营外。众人就用火将城和其中所有的焚烧了;惟有金子、银子和铜铁的器皿都放在耶和华殿的库中。约书亚却把妓女喇合与她父家,并她所有的,都救活了;因为她隐藏了约书亚所打发窥探耶利哥的使者,她就住在以色列中,直到今日。

这个场景成为了审判和救赎的比喻:凡是不顺服神的,总有一天要受永火的审判。唯一幸免的是一个名叫喇合的妓女,她的窗户上挂着一根朱红色的绳子,你可以看到它在风中飘扬。希伯来书11:31说:

妓女喇合因着信,曾和和平平的接待探子,就不与那些不顺从的人一同灭亡。

她对神的信心使她在永恒中占有一席之地。她对信心的表现使她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8]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像亚伯拉罕这样的人,但我们都成为能像喇合这样的人。我们都随从偶像行邪淫,随从别神,就是我们自己的偶像,得罪又真又活的神。

 

直到今天,所有相信神的人,不管他们的过去是多么的不堪,当你把你的信心完全寄托在神的身上时,当你抛出代表救赎希望的朱红色的绳子时,你就不会受到祂公义的审判,祂就会给你换一个标签。

所以使徒保罗会在新约圣经里给一个又一个教会写信,问候所有的信徒,用他们的新标签——“耶稣基督里的圣徒”来称呼他们。所以现在,要像圣徒一样生活。

在雅各书第二章第26节,雅各结束了他的论述。他实际上是在说:亚伯拉罕和喇合出于信心的行为,就像灵魂和身体的关系一样,这是生命的法则:使一个活人有生命的,是他的灵魂。活泼的信心对信徒的生命也是如此,这是一个赋予生命的原则,活泼的信心使信徒付诸行动,不断地激发信徒活出他们对永生神的信心。

这也是雅各对信徒们的劝勉:如果你信神,那就应该有信神的行为。

 

现在,在我们结束之前,我想再看一眼耶利哥城外的那一幕。约书亚告诉我们,喇合和她的全家都被安置在他们所站的营外,所有的家人都聚集在他们周围,包括他们的孩子、侄子、外甥、奶奶和爷爷,还有他们的箱子、毯子和枕头。所有的人都挤成一团,看着他们的城市被夷为平地,他们流着如释重负的眼泪,但也充满了悲伤。

我想知道当喇合看着她的城市和她的过去被烧毁时,她是怎么想的。她所宣告的信心,将使她将来从事完全不同的职业。

我不知道当她站在那里,看着耶利哥城被烧毁的时候,她是否会想:这些人,这些有着奇怪习俗的以色列人,他们和他们的神会真正接纳我吗?天地的神会接纳我成为跟随祂的信徒吗?祂会接受我对祂的信吗?哦,当然,祂永远都会接纳她。

不久之后,她就成了全国人民谈论的话题,成了一位有活泼的信心的女英雄,她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了探子,并向这位又真又活的神求助。

关于她的传记还有很多,她遇到并嫁给了一个敬虔的犹太人,名叫撒门。想象一下敬虔的撒门选择了喇合,娶了一个改变其原有信仰的外邦人做了他的妻子。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就给他起名叫波阿斯。他后来长大,你相信吗?长大后的波阿斯也选择了一个改变其原有信仰的外邦人做了他妻子,那个外邦女子叫路得。

于是,妓女喇合后来成为大卫王的曾祖母。喇合的名字会再一次出现在马太福音的第一章,和她儿媳路得一起出现在耶稣基督的家谱中。

 

弟兄姊妹们,耶稣基督不仅为罪人而来,祂还是从罪人的后裔而来的!

大家要知道,耶稣基督这个神人,成为肉身,在祂的血管里流淌着的不仅仅是犹太人的血,还有外邦人的血。

将来祂选择的新娘,就包括外邦人在内!

对于我们所有相信祂的人,不管是犹太人还是非犹太人,祂都改变了我们的标签:

  • 从“没希望”改成“充满希望”;
  • 从“失丧”改成“寻回”;
  • 从“不堪回首的人”,改成“有辉煌未来的人”;
  • 从“罪人”改成“圣徒”。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0

版权所有

 

[1] John MacArthur, James (Moody Press, 1998), p. 140

[2] Adapted from Tony Evans, The Perfect Christian (Word, 1998), p. 98

[3] Spiros Zodhiates, The Labor of Love (AMG Publishers, 1985), p. 65

[4] Dale Ralph Davis, No Falling Words: Expositions of the Book of Joshua (Baker, 198), p. 29

[5] Craig L. Blomberg & Mariam J. Kamell, Zondervan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James (Zondervan, 2008), p. 141

[6] Ibid.

[7] Dan G. McCartney, Baker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James (Baker Academic, 2009), p. 171

[8] Evans, p. 98

Add a Comment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CLICK HERE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