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
来自约翰的明信片(第十一部分)
约翰三书8
协同效应目前是一个流行词汇,被当今世界的方方面面所接受。如果查一下字典,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单词的含义:群体中各方相互配合所达到的效果,超过各方单独行动的总和。换句话说,一个人自己只能完成有限的任务,但是如果和别人共同努力,带来的结果会大得多。协同效应其实就是团队合作。
其实还有两个大家都知道的词:勾结和密谋。现在恍然大悟了吧?勾结就是非法的协同效应:一些人偷偷地合伙影响他们不应该介入的事情,比如炒作华尔街股票价格、哄抬合同报价;再就是我们每天都会听到的:政治内幕。
在属灵的世界,教会代表着协同效应的积极一方,大家在基督里一同努力,完成某项事工,比如我们神学院每天的日常运作。
协同效应就是门徒训练:花时间接触信徒,把我们所掌握的真理教导他们,让他们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完成更多的任务,远超过单靠我们自己所能够实现的。我给大家举一个近在眼前的例子:你们正在听我讲道,至少看起来你们是在听。我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是72块肌肉协同效应的结果。不同的肌肉彼此合作,让我可以说出这些话。72块肌肉!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还有这么多肌肉能够活动。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感受到了其中的冲击,那是真正的门徒训练。有一种雌性的蚂蚁,名字很拗口。每次找到食物,她就返回蚁穴,带上一只相对年轻的同伴再次出发,前往食物所在的地方。她的学生会跟在后面,拖拖拉拉,停停走走:一会儿辨认一下标志物,一会儿打量一下道路两边的光景。年纪大一些的蚂蚁不得不一再地停下来。每当年轻的蚂蚁准备好了,就会追上去,拍一拍师傅的后腿,于是一起赶路。不难想象,这个过程对于年纪大一点的那只蚂蚁来说是一种煎熬。这就像是一个妈妈在厨房带着三岁大的孩子忙活晚饭,或者是她正忙得要命,丈夫走过来想搭把手,结果却越帮越忙。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如果年纪大的蚂蚁单独行动,只需要四分之一的时间就能往返一趟。不过,她却选择带着年轻的同伴,传授技能,这种做法会让整个蚂蚁群体的潜能大大提高。
假设一些年纪大的蚂蚁决定改变战术,把年轻的蚂蚁扛在背上,大头朝下,带到食物所在的地方,让它们和自己一起把食物拖回去。这样一来,速度确实提高了。它们一起把食物带回窝。但是,年轻的蚂蚁还是不能独立地返回食物所在地,因为它是被成年蚂蚁大头朝下扛着过去的,记不住准确的位置。[1]
在我们从事的门徒训练过程中,协同效应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需要花更多时间,然而到最后,你的工作效力会翻一番,甚至变成三倍。当我们站在神所安排的位置,完成祂交托的职责时,协同效应就会发生。不过,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是在和其他人一同努力,彼此配搭,资源共享,从而让我们完成单打独斗所无法成就的目标。而这正是年老的门徒训练专家使徒约翰的观点。
现在就请大家一起打开新约圣经的约翰三书。在第5节,约翰夸奖该犹为那些全职的教会领袖提供帮助,接待他们。现在就请看约翰三书5-7,我读的是中文当代译本:
亲爱的弟兄,你常常忠心地照顾素不相识的弟兄,他们把你的爱心告诉了教会。愿你照着神所喜悦的方式继续帮助他们,因为他们为了主耶稣的名四处传道,不收取非信徒的任何东西。
我尝试用自己的话对这段经文进行复述一下:
我亲爱的朋友,你在忠心而又周全地服事这些教会工人,其中有一些甚至是初次见面。他们在教会聚集的时候,当众见证了你的爱心和殷勤款待。当你照顾这些工人的时候,要继续加油。设想一下,如果神临到你的家庭,你打算怎样接待祂,也要以同样的方式接待这些人。因为他们出门在外,是为了传扬福音,和世界上的人分享耶稣基督。基督的名超过一切的名。主的这些仆人立定心志,不在经济方面依靠不信主的人。
我们上次就是讲到这里,接下来请看第8节:
所以我们应该接待这样的人,叫我们与他们一同为真理做工。
我打算用两个关键词,对约翰的这句话进行总结:
第一个关键词是:所有权。
约翰写道:
所以我们应该接待这样的人。
约翰在这里使用的“应该”这个词,语气很强烈,指的是一种道德方面的责任。[2]
在当时的背景之下,约翰要求教会为那些全职事奉的工人提供有效的支持。这些人包括巡回布道者、圣经教师、植堂者。就我们教会而言,这些人是指全职牧师、教会同工和前往世界各地的宣教士。
我们要知道,初期教会的事工不存在所谓的全职带薪岗位。不管你是牧师、布道植堂者、还是教师或者参与其他事工,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服事神,都不会从教会领取稳定的薪酬。
约翰在这里用的“应该”这个词的现在时态,让我们知道“接待这样的人”是教会不可推卸的责任。[3]这个观点是很坚决的。在上次的讲道中,我们提到威廉·克里。在近现代宣教历史上,他是最早到印度宣教的基督徒。今天,我们称他为“现代宣教之父”。他要求四位商人朋友抓紧绳子支持他,让他可以下到印度这座金矿。离开这几个人的支持,他没法去印度;如果他不去印度,那些人自己也无法影响印度。所以,这里面必须有协同效应。这四位弟兄郑重承诺抓紧绳子,对克里提供终生的支持。
但是,甚至在决定去印度之前,他就已经开始尽可能地多花时间学习圣经、操练讲道、在本地传扬福音。事实上,有几个传道人发现,主日坐在台下听道的人当中有很多都是克里带领信主、并且栽培的门徒。然而,与此同时,他修鞋的工作也受到显著影响,需要修的鞋逐渐积压起来,他的生计也面临困难。一边传道,一边修鞋,这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读过克里传记中的记载。有一次,一个朋友提醒他不要“忽视了修鞋的生意”。克里回答说:“忽视我的生意?我的生意就是扩展基督的国度。我只是通过修鞋来支付所需的费用而已。”[4]
过了不久,克里写了一份小册子,呼吁教会支持那些希望献身宣教事工的人,题目是《有关基督徒责任的探讨:为了外邦人的宣教事工而奉献金钱》。这个书名听起来挺别扭,却成了畅销书,刮起一阵旋风。我们基督徒要负责任?你这是什么意思呀?!
其实,约翰三书第8节已经做出了解释:
我们应该接待/支持这样的人。
我们的道德和属灵义务就是在经济方面支持教会的工人。“接待/支持”是一个用于描述的希腊语组合词。前半部分是介词“下面”,后半部分是动词“接受或者抓住”。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个词可以翻译为“支持”。[5]
这正是约翰的意思:因此我们应该支持这样的人。当我们承担了这些旅行布道家、传道人和植堂者的开销时,就是在支持他们了。耶稣首先引进了这个观念。在路加福音10:1-6,祂把门徒差遣出去短期宣教,赐给他们一个经典的命令:你们进入一个城镇,找到对福音信息表示认同的人,住在他们家里。然后在路加福音10:7,耶稣说:
“你们要住在那家,吃喝他们所供给的,因为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不要从这家搬到那家。”
小时候,我和三个兄弟会在夏天跟着爸爸妈妈去拜访那些支持我们的家庭。有些人愿意让我们留下来吃午饭。爸爸下车之前都会提醒我们:不要对人家提供的食物有任何抱怨。妈妈会重复唱一首诗歌,让我们背过,歌词是:无论主带领我去往何方,我都会跟随;不管祂让我吃什么东西,我都不推诿。我们都照着爸爸妈妈所要求的去做了。
不过在家里的时候,我也会抱怨蔬菜难吃,甚至会把豌豆藏在盘子底下,有一次还被妈妈发现了。前一阵,妈妈和我聊天,说我小时候很听话。其实,我比妈妈记忆力好得多。当时,我家没有在桌子底下养什么小狗,所以,我就把那些豌豆藏在自己吃饭的盘子下面,趁着妈妈没发现,就把它倒掉了。后来,妈妈买回来了透明的玻璃盘子。那是最让我难忘的童年记忆。
不管主让我吃什么东西,我都不推诿,甚至是蔬菜。至少我们可以看出来,耶稣认为对于那些全职服事的人需要提供支持。后来,使徒保罗在罗马书15:24也暗示了他对罗马教会的期望:
盼望从你们那里经过,得见你们,先与你们彼此交往,心里稍微满足,然后蒙你们送行。
换句话说,我需要有人给我买去西班牙的船票,希望你们教会的人慷慨解囊。在哥林多前书9:11,他更为直接地谈到对全职服事的支持:
我们若把属灵的种子撒在你们中间,就是从你们收割奉养肉身之物,这还算大事吗?
后来在哥林多后书1:16,保罗也暗示他对哥林多信徒的依靠:
也要从你们那里经过,往马其顿去,再从马其顿回到你们那里,叫你们给我送行往犹太去。
换句话说,有点事情我建议你们好好考虑,并且祷告,然后决定怎么做。
但是约翰在他的明信片里可不是采用保罗的做法。他年轻时候的绰号叫雷子。现在他也摆出一点从前的架势,语气坚定地写道:我们应该支持这样的人!他的建议不是说:“我认为你们应该考虑一下……看看你们手头上是不是有点零钱可以拿出来。”相反,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支持他们!”
这是一个新的领域。我必须告诉大家:在教会历史上的每个时期,教会的反应都是慢半拍的。在十八世纪末期,威廉·克里决定离开英国去印度的时候,教会没有海外宣教的预算;也没有什么宣教机构支持他。那个时候,教会根本没有考虑过要成立宣教机构!
当那四位弟兄承诺支持克里的时候,教会领袖和会众认为他们的脑子出了问题,觉得他们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他们的钱一定会打水漂。要知道,那个没有受过正规神学训练的修鞋匠,甚至从来没有离开过他自己生活的城镇。当时在英国有一位广受欢迎的传道人嘲笑他们的计划,说他们是一群分别为圣的修鞋匠,认为他们不过是一时头脑发热。我不打算说出这个传道人的名字。大家也从来没听说过。在威廉·克里的传记中,他的名字只出现过这么一次,后来再也没有被提到。
有一次,威廉·克里站起来讲道,有人把一双旧鞋挂在讲台上,讽刺他。他拿起那双鞋,轻描淡写地说道:“我们不妨看一下,如果神可以使用我这样一个修鞋匠,那么祂也能够使用在座的各位。”
约翰要说的是:我们都可以在宣教事工的协同效应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我们首先需要宣告自己对这份事工的所有权。这是神给我们所有人安排的使命。
约翰三书中出现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机会。
我们不仅要承担自己的责任,更要有意识地把握机会。我们看第8节的后半部分:
叫我们与他们一同为真理做工。
“一同做工”的概念就是“同工”,这个希腊语单词后来演变成英文单词“协同效应”。[6]这不是巧合,而是事实。
当我们为教会同工祷告的时候,当我们写信鼓励他们,或者给他们提供食物、住处、车辆、金钱或者衣服的时候,当我们主日来教会奉献金钱的时候,我们都是在支持这项事工。当我们从每月的收入中预留出奉献的时候,当我们在支票上写下奉献数额的时候,尽管钱不多,却是我们的极限,在这些时刻,我们就是在参与具有永恒意义的协同效应。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呀!我们奉献不是因为不得已,而是甘心情愿!
当我们理解并承担这份责任,并且把握机会的时候,喜乐和期待也会与日俱增。我们一同参与事工,分享需要、负担、要求和盼望,彼此代祷。约翰写道:我们是与真理建立起协同效应的关系。神的真理是透过这些事工、神学院的课程、传道人的讲道、全球宣教工人以及幕后的基督仆人传递出来的。所以,这不仅仅是支持一项预算,或者简单的奉献,而是一份所有权和机遇。这是一项喜乐而又具有永恒意义的协同效应。
我最近读到一篇文章。妈妈给她的小女儿一张一美元的纸币和一个25美分的硬币,希望能够让女儿的信心和慷慨得到操练。她对女儿说:“宝贝,现在由你自己来决定该往奉献箱里投入多少钱。完全由你自己拿主意。”回家的路上,妈妈问女儿最终是怎么做的。小女孩说:“我最开始打算奉献一美元。可是,后来牧师讲道的时候说:神喜欢甘心乐意的奉献。所以,我发现,奉献25美分的话会让我更加开心。”
我们不可能自动地实现信心的飞跃。但是,当我们遵守使徒约翰的命令,持定所有权并把握机会,以喜乐的心奔跑信心道路的时候,就可以实现这样的超越。所以,这段经文给我们提出了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我们是不是有协同效应的观念呢?我们明白了吗?我们有没有意识到:神已经决定要透过我们的奉献、祷告、差遣,实现祂自己的全球计划呢?大家能够想象得到吗?在这样的协同效应中,我们实际上是单单与神同工的!
在哥林多前书3:9,使徒保罗写下了让人目瞪口呆的真理:我们是与神同工的。
他所用的词汇和约翰三书第8节的单词是一样的。
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是不是已经建立起协同效应的观念了呢?
第二,我们有没有培养出慷慨的态度呢?
约翰写道:该犹呀,你干得很漂亮,继续加油呀!不要停下来。你通过慷慨的行为参与了协同效应,不是单单和主的仆人们一起,更是和主自己来同工。
你要继续这份美好的事业,因为主是配得的,祂的仆人也是配得的。祂的福音、祂的名、信徒的灵魂得救和门徒训练、教会对周遭世界的进一步影响都配得这一切!
所以,让我们所有人一同参与这项具有永恒意义的协同效应吧!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9年3月31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9
版权所有
[1] Bjorn Carey, Ant School: The First Formal Classroom Found in Nature, Foxnews.com (1-13-06)
[2] Kenneth S. Wuest, Word Studies in the Greek Text (Eerdmans, 1954), p. 221
[3] D. Edmond Hiebert, The Epistles of John (BJU Press, 1991), p. 333
[4] Adapted from S. Pearce Carey, William Carey (The Wakeman Trust, 1923; reprint, 2008), p. 49
[5] Wuest, p. 221
[6] Fritz Reinecker & Cleon Rogers, Linguistic Key to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Regency, 1976), p. 801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