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 不止三个愿望
不止三个愿望
毫不疑惑(第六部分)
约翰一书5:14-15
许多年前,罗德·赛林(Rod Serling)给那部古老的电视剧写了一集剧本,在座的如果年纪足够大的话,也许还记得,那一集叫做《夜光区》(The Twighlight Zone)。在这部电视剧中,一个善良的老古董商碰巧从一个旧瓶子里释放出来了一个精灵。
这个精灵为了感谢把它解救出来,马上承诺可以满足这个人的三个愿望,但是这个精灵警告他许愿的时候要格外小心。
这个人的第一个愿望是要一百万元,精灵立刻就给了他一百万。当这个人和他妻子突然成为百万富翁的消息传出来以后,他们马上就被贫困的朋友和家庭成员淹没了,他们纷纷找上门来要钱或者是借钱,这对夫妻努力对所有这些请求做出回应,他们的钱也就越来越少了。后来税务局也知道了这笔不寻常的钱,对他们进行了审计,结果在这对夫妇扣除了上缴的税款以后,他们的银行账户上只剩下5美元了。这个精灵后来对他说:“你当初要是更具体一点就好了,比如要求税后一百万元。”
在吸取第一次的教训后,他提出了第二个愿望:他渴望得到权力,希望成为一个强大国家的领导人,在这个国家,他永远不会被投票赶下台。这将解决他的财务问题,并使他处于社会的顶端。
于是,聪明的精灵立刻答应了他的请求,然后他就发现自己被困在一个很深的军事掩体里,周围都是疯狂的纳粹士兵,而他自己留的胡子,是那种从此再也没有流行过的样子,一看就知道他是阿道夫·希特勒(Adolph Hitler)。他一看就傻眼了,知道自己许的这个愿还是不够具体,而这个淘气的精灵就钻了空子,让他变成了阿道夫·希特勒。
这位可怜的古董商别无选择,只能用他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愿望来恢复他原来的生活。[1]
大部分基督徒在祷告方面,很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烦恼或困惑:
- 也许我没有以正确的方式向神祈求。
- 也许神不垂听我的祷告是因为我漏掉了什么。
- 或者可能是神真的不想帮忙。
- 难道神像精灵一样,只满足祂那些真正喜欢的基督徒的愿望吗?
- 我的祷告对神真的很重要吗?
- 看看神所允许发生的这一切,神真的愿意我来祈求祂吗?还是我的祷告其实是在碍事?
使徒约翰知道,每一个基督徒都会问这样的问题,这样的怀疑正在蚕食着他的信心。
约翰在快要结束他的第一封信时,他有一项任务要完成。约翰要消除人们的各种疑虑:神到底爱不爱祂的儿女?神是不是已经为祂的儿女得胜了?神儿女的救恩是不是永远得到了保证?基督徒到底能不能确信他真的得救了?使徒约翰希望消除读者心中的所有这些疑问。
现在,在我们马上要看到的这段经文中,使徒约翰想要消除信徒对另一个关键问题的所有疑虑。约翰不仅让我们知道我们是被神所拯救的,他还要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事情上与神交流。
在约翰一书第五章的第14和15节,约翰谈到了关于我们祷告生活的三个关键问题:他会讲到我们对祷告的坦然无惧的信心;会谈到祷告蒙应允的决定性条件是按照神的旨意来祈求;他还要告诉我们,每天坚持祷告会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结果。
首先,信徒对祷告的坦然无惧的信心。
现在就请看约翰一书第五章的第14节:
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他所存坦然无惧的心。
原文的字面意思是:这是我们在祂面前或与祂面对面时所存坦然无惧的信心。[2]约翰又用了“坦然无惧”这个词,在中文标准译本中翻译为“确信”。在这封信里,这个词约翰已经用了三次了:第一次是关于将来主显现时我们将坦然无惧(2:28);第二次约翰说我们在审判的日子将坦然无惧(4:17);然后是第三章21节和这里的第五章,约翰提到了信徒在祷告中的坦然无惧。
我要提醒一下大家,“坦然无惧”这个词在希腊语中是一个复合词,如果直译的话意思是“言论自由”的意思,指的是公开而诚实的话语。这个词最初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候选人公开而诚实地讲话。[3]后来这个词用来指人们在沟通时的开诚布公。
使徒约翰告诉我们:毫无疑问,我们可以与神进行公开、透明和诚实的对话。神希望我们这样做。也就是说,神愿意当我们的听众。神不是一个你一生中只能与祂简短交谈,或者许三个愿之后“噗”的一声就跑了的精灵。神每天24小时随时都在,而且祂的日程安排从来不会过于拥挤,以至于无法再安排一次沟通。
我最近读到《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几年前做的一个恶作剧,当时互联网和电子邮件刚刚开始流行。他们公布了比尔·盖茨(Bill Gates)的电子邮件地址,结果比尔·盖茨很快就被成千上万封邮件给淹没了。他不得不安装了一个过滤器,把所有的垃圾邮件过滤掉,只接收他自己的信息。[4]也许你已经到了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邮件的地步?
我很喜欢一位基督教幼儿园老师在教导学生背诵和引用主祷文时所讲的内容。五岁的安德鲁已经对电脑颇有些了解了,他在背诵主祷文的时候说:“不要让我们落入试探,救我们脱离电子邮件。”[5]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祷告吧?
使徒约翰是在用这个应许来提醒我们,神是无所不知的,也就是说,无论你什么时候有这个愿望,祂都可以和你面对面地同在。乔治·穆勒(George Mueller)曾经写道:“当你在向神祷告时,你不是在祈求一个不情愿的神,神非常愿意你来到祂面前,你实际上是抓住了祂的意愿。”[6]
我很喜欢他说的这句话:你不是在祈求一个不情愿的神,真是这样。神不会说:“哦,怎么又是你,你怎么又来了!”这不是我们所信靠的神。你是在抓住祂的意愿。这正是约翰要从信徒的心中除去的疑虑,这就是我们在祂面前所存的坦然无惧的信心。
使徒约翰不仅谈到了信徒在祷告时坦然无惧的信心,他还说……
第二,祷告蒙应允的决定性条件就是按照神的旨意求。
我们再来看看这节经文:
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他所存坦然无惧的心。
也就是说,我们有一个聆听我们的听众;我们还有一个有限制的安排。
请大家注意: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
大家注意到了吗?神会倾听你所有的祷告。但在新约圣经中,你会发现,神倾听我们的祷告,与我们感觉神回应我们的祷告有关,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些事情的发生。[7]
如果我们再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信徒的每一个祷告都会得到回应:
- 回应可能是同意,那是因为所祈求的就是神的旨意,约翰这里指的就是神的旨意;
- 回应也可能是拒绝,那是因为这不是神的旨意;
- 回应可能是拒绝,不是那个,神还有别的想法;
- 回应也可能是同意,但不是现在这个时候。
所以至少有四种可能的回应,它们都是来自于神的回应:好!不行!不是那个!不是现在!
- 如果你祷告后什么也没发生,那这就是神的回应。
- 如果你祷告后发生了什么,那就是神的回应。
- 如果你祷告后发生了与你期望不一样的事,那也是神的回应。
使徒约翰实际上指的是,当我们在祷告方面成熟时所拥有的坦然无惧的信心,那时候我们会认识到,当我们向神求我们心中想要的事情,然后说:“不要成就我的旨意,乃要成就你的旨意”,这并不是一种逃避。这正是耶稣基督在客西马尼园里所祷告的,也是耶稣基督教导我们的祷告方式。我们祷告时,要常带着顺服的灵说:“愿你的旨意成就。”
有时候我们所能祷告的,就是“愿你的旨意成就”,因为我们实在不知道神的旨意是什么。但是,如果我们不确定神会一直做那些对我们最好的事情,那我们还敢祷告吗?[8]
有时候我们许了一个愿,结果却被困在一个我们不想去的困境里,或者得到了只会毁掉我们生活的钱财。我们可能会祈求得到那份工作、一种关系、职务的晋升、身体的医治、一个机会等等,但后来才意识到,所求的那个竟然是我们最不需要的东西。
圣经学者韩君时教授(Howard Hendricks),现在已经与主同在了。在谈论祷告这个话题的时候,他喜欢讲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说,在他还是一个年轻的单身汉时,他正在为将来的事奉做准备。教会里有一个心急的母亲常常邀请他来家里做客,她有一个挺优秀的女儿。有时候这位母亲会对他说:“小韩呐,我祷告你能娶我的女儿。”韩君时会笑嘻嘻地看着我们说:“你有没有因为没有应允的祷告而感谢过神?”
使徒约翰实际上是在消除人们对于祷告的神秘感,因为这种神秘感常常使得信徒灰心丧气。如果你所祈求的没有结果,你可能会以为神没有听你的祈求或者祂根本就不在意。但实际情况肯定不是这样;你所祈求的正好不是神对你生命所定的旨意,神应许只把对你的属灵成长和健康最好的东西给你。圣经学者魏华伦(Warren Wiersbe)就曾经说过:神应许要满足你的需要,而不是你的贪婪。[9]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我拥有某些东西合乎神的旨意,那我为什么还要为这些东西来祷告呢?”因为根据神的话语,神不仅预定了结果,也就是答案,神还预定了达到这个结果的方法,那就是要藉着祷告。[10]事实上,当你带着信心、坦然无惧地祷告时,在你自己的内心、品格和生命中就会发生改变。
肯特·休斯(Kent Hughes)在他的杰作《敬虔男人的操练》(The Disciplines of a Godly Man)一书中写道:祷告就是在神面前停留的时间。我们的灵魂就像拍摄照片的底片,而基督闪亮的形像就是光。我们越是把自己的生命暴露在基督的光之下,比如说每天五分钟、十分钟、三十分钟或一个小时,基督的形象就越会在我们的品格中留下印记,包括祂的爱、祂的怜悯、祂的真理、祂的正直和祂的谦卑。[11]
所以,当我们按照更高的志向来祷告、要看见神旨意的成就时,我们的意愿就会越来越与神的旨意相吻合。这就是使徒约翰在第14节所说的:当你按照神的旨意祷告时,你就可以怀着坦然无惧的心来到神的面前。“照他的旨意”这个短语,可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为“沿着祂的旨意”或者“与祂的旨意相吻合”。[12]所以我们要沿着神的旨意来祷告,祷告的内容要与祂的旨意相吻合。
这就像孩子们学习涂色一样,他们慢慢学会了选择正确的蜡笔,而且在涂色的时候把色彩涂在线条之内。但刚开始的时候你的孩子不是这样的,对吧?他们会乱涂一气,把人的头发染成紫色,云彩涂成绿色,把牛和马染成红色。
学习祷告就是学习按照神的线条来涂色,根据神划定的线条来祷告,这个线条是为了神的荣耀和我们的益处而划定的,所以要祷告愿神的旨意成就。
不过,我们为什么要祷告呢?我的意思是说,如果神是至高无上的,祂的旨意当然一定会成就,那么我们对祂日益增长的信心,难道不是正好减少了我们祷告的需要吗?我们早上起来,难道不可以说:“好吧,主啊。这一天都是你的了。把它拿走吧!”
如果你认为祷告的目的只是改变神的心意,或者是为了说服神来回应你,那么你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神要通过祷告来改变我们,祂打算藉着祷告,也就是与父神面对面的交流,来让我们成长、赐给我们力量、重塑我们的心思意念。然后,在神旨意的奥秘中,祂实际上用我们的祷告成为按照祂自己的旨意来改变我们的动力。
托雷牧师(R. A. Torrey)是穆迪圣经学院(Moody Bible Institute)的校长,后来在拜欧拉(BIOLA)神学院当院长。他曾经写下了我们应该祷告的十个理由,就像使徒保罗劝勉我们凡事都要不住地祷告。这十个应该祷告的理由是:
- 第一,因为有魔鬼与我们争战,而祷告是神指定的抵挡魔鬼的方法,所以我们应该祷告;
- 第二,因为祷告是神让我们从祂那里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的方式;
- 第三,因为使徒们认为祷告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 第四,因为祷告在主耶稣的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祂是我们的榜样;
- 第五,因为祷告现在依然是主耶稣在做的工作,祂在日夜为我们代求;
- 第六,因为祷告是神为我们指定的方式,让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得到祂的怜悯和帮助;
- 第七,因为祷告是从神那里获得满足的喜乐的途径;
- 第八,因为带着感恩的心来祷告,是从焦虑中得到自由和出人意外的平安的方式;
- 第九,因为祷告能使我们保持儆醒;
- 第十,正如托雷所写的那样,因为祷告被神用来促进我们属灵生命的成长,在工作中赐给我们力量,带领其他人信主,并把祝福带给基督的教会。
所以,问题不是我们是否应该祷告,或者为什么祷告;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不想祷告?
祷告实际上是把我们这些弱小的人与全能的神联结在一起,是神为实现祂的旨意而设计的一种神奇的伙伴关系;祷告是神赐给祂的孩子们最宝贵、最重要的机会。
所以,这就是关于我们的祷告生活约翰所谈到的前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我们对祷告的坦然无惧的信心;第二,祷告蒙应允的决定性条件是按照神的旨意来祈求。现在使徒约翰要谈第三个问题:
第三,每天坚持祷告会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结果。
现在请看第15节:
既然知道他听我们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们所求于他的,无不得着。
使徒约翰首先想说的是:我们有一个听我们的听众;第二,我们所求的有一个限制,就是我们要祈求神的旨意实现;现在,我们有了一个不会改变的答案。
我们知道他听我们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们所求于他的,无不得着。
使徒约翰再次使用了oida这个希腊语动词,翻译成“知道”。换句话说,我们不是通过经验知道这个的,而是因为神是这样说的。在这里使用这个动词非常恰当,你可能会以为约翰会使用另外一个翻译为“知道”的希腊语动词ginowsko,这个词表达的是通过经验而获得的知识。没有,约翰使用了oida,就是通过神的启示而获得的知识。我们以为约翰会说:“根据我的经验,神会回应我们的祷告。”相反,约翰实际上说:“神会根据祂已经启示的话语来回应我们的祷告。”
布莱恩·威尔克森(Bryan Wilkerson)牧师讲过一个故事,他们当时坐在一家儿童主题餐厅里,餐厅的墙上挂着电视,正在播放卡通片。布莱恩说:我们最小的儿子,那时候大概四岁,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上方的电视屏幕,那是他第一次看《跑路者》(Road Runner)卡通片。在整个晚餐过程中,他看着大笨狼怀尔(Wile E. Coyote)穿着火箭驱动的旱冰鞋,或从大炮中被弹射出来,或从巨大的弹弓中弹射出来,追逐那个难以捉摸的跑路者。这些画面不断重复播放,他就这样专心致志地看了将近一个小时,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那个屏幕。最后他非常平静地对我们家人宣布:“无论他做什么,他永远也追不到那只鸡。”[13]
他永远也得不到那只鸡。也许这就是你所经历过的祷告生活,你似乎永远也抓不到那只鸡,或者那个梦想,或者那个愿望,或者那个晋升的机会。但实际上,我们的经历并不能告诉我们关于祷告的真理。
让事情更具挑战性的是,每个人的经历可能都和你不一样!
大家注意到了吗?使徒约翰给了我们祷告的信心,不是基于当时的经历,而是基于圣灵的启示。请注意约翰是如何使用动词的现在时态的,他在第15节的后半部分说:就知道我们所求于他的,无不得着。“得着”这个动词,用的就是现在时态,我们所求的,现在就得着了!这是一种令人惊讶的确信。就知道我们所求于他的,(现在)无不得着。
这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是无论何时何地,当你以一种合乎神旨意的方式祷告时,那么你马上就有了神的回应,但是这个结果可能要在几周、几个月或者几年后才能得到,甚至要等候一生之久!
我前面提到过的那个乔治·穆勒(George Mueller),他在19世纪中期在英格兰经营了几家孤儿院,照顾了几千名孤儿。后来他们的处境举步维艰,到了身无分文的地步,开始变卖他们所能变卖的一切。然后有个女人旅行了四天,带着足够支付所有账单和其他费用的钱来到了孤儿院。而在这四天中,穆勒和他的同事一直在祷告,其实在他们一开始祷告的时候,神就已经回应了他们,只是他们还需要等待四天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
下面我引用一下穆勒在他的日记中所记录的:这些钱已经在孤儿院附近好几天了,只是还没有交给我们,这证明了神一直在帮助我们,而且神喜悦祂儿女的祷告。此外,神让我们持续地祷告,以此来考验我们的信心,并且使我们最终得到的回应显得更加甜美。[14]
我们会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神肯定不会管这事了,祂肯定不感兴趣、也不会关心这件事……因为神已经四天没有按我们所希望的方式回应我们了,或者已经四个月没回应了,或者已经四十年了!
我可以告诉大家,今天我之所以能站在这里,是因为神的恩典使我很早就从家族那里听到了福音,我们家是后来定居在明尼苏达州的外来移民。在我的家谱里,有一位曾祖母,她是一个基督徒,她祷告她的丈夫相信基督。大约在一百年前她给了丈夫一本圣经,然后经过四十年的祷告,他接受了耶稣基督为他的救主,他的孩子们也都信了基督。我的父亲还记得他的祖父在农场厨房的餐桌上读圣经的情景。事实上,我父亲现在有了这本圣经作为纪念品,以提醒他神的恩典,提醒他要坚持不懈地祷告。
所以我这位曾祖母的祈求是合乎神旨意的,但神没有让她在接下来的四十年时间里经历这个祈求的结果。因此,在这四十年间,人们都在殷勤地祷告,不懈怠地祈求。
那么,使徒约翰希望他的这种确信把我们引向何方呢?我想约翰会说:“我们来祷告吧!”我们祷告的信心是否只是为了理智的信心?约翰并不是在消除我们对祷告的疑虑,因为那只会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一点而已;他想让我们对祷告更加认真,因为这是我们与至高无上的主荣耀的联合。
最后我想以一个应用来结束这次讲道,它可能会引导我们根据我们的信心来付诸行动。事实上,我们在祷告时很难保持一致性和那种激情,因为祷告不是一项简单的运动,而是一个工作。[15]
我们可能不能完全理解祷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但我们都知道祷告是有用的,而且我们也都知道祷告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一个工作。我来鼓励一下大家,就像我为自己、为大家祷告的那样,我要用最后的这个见证来劝勉大家。
西德洛·巴克斯特(J. Sidlow Baxter)是二十世纪初的一个牧师,同时他还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一位很有影响的释经者。巴克斯特毕业于伦敦的司布真牧师学院(Spurgeon’s Pastor’s College),之后他在大西洋两岸都被神大大地使用。他的一生差不多横跨了整个二十世纪,从1903年到1999年。
作为一名牧师,巴克斯特在祷告方面一直有些挣扎。有时候他会特意让自己的日程安排很满,以至于无法来到神的面前祷告。有一天早晨,他仔细审视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内心有一部分不想祷告,而另一部分又想祷告,非常矛盾。他发现不想祷告的那个部分是他的情感,而想祷告的那个部分是他的理智和意志。
下面我来引用他写下的一段话,我相信大家也会受到鼓舞和挑战。他说:
我的意志和我面对面地站在一起,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一幕。我就直截了当地问了我的意志一个问题:“意志,你准备好要祷告一小时了吗?”意志回答说:“没问题,我已经准备好了,你准备好就可以开始。”于是,意志和我就手挽着手,转身一起去祷告。但我所有的情感立刻开始把我们拽向另一边,抗议道:“我们可不想去。”我看见意志有点动摇,就问他:“意志,你能坚持下去吗?”意志回答说:“是的,如果你能坚持,我就可以。”
于是意志就跟着去了,我们开始祷告,带着那些难以控制的情绪一起祷告。整个过程都是一场争战。中间有那么一阵我和意志正在切切地代祷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种背叛的情绪束缚了我的想象力,把我拽到高尔夫球场去了,我所能做的就是把这个坏家伙拉回来。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另一种情绪又趁着毫无防备的时候悄悄溜走了,把我带到了两天后的讲台上,正在宣讲一个我还没准备好的讲道。
在那个小时结束的时候,如果你问我:“你祷告得怎么样?”我就只能回答说:“不怎么样,从头到尾我都一直在与那种抵触的情感和想逃避的胡思乱想进行痛苦的争斗。”更重要的是,与情感的争斗居然持续了好几周。如果你在那段时间结束的时候问我:“你每天祷告得怎么样?”我就不得不承认:“真的不好。有时感觉天堂好像不够真实,神离我特别遥远以至于听不见我的祷告,主耶稣似乎也有些漠然,所以祷告完了以后什么果效也没有。”
然而,有些事情其实正在发生。比如,意志和我在教导情感,我们是独立于它们而存在的。事实上有一天早上,当我和意志准备要再次祷告时,我听到其中一种情感在对另一种情感悄悄说:“伙计们来吧,再浪费时间去抵挡他们是没有用的,他们还是要去祷告的。”所以那天早上,尽管情感依然完全不配合,但至少头一次安静下来了,这让意志和我能够不分心地来祷告。
又过了几个星期,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吗?在一次祷告的时候,我和意志对情感全然不顾,根本没去想他们。然后有个最强烈的情感突然跳了起来,大声喊道:“哈利路亚!”听了这话,其他所有的情感都惊叫起来:“阿门!”这是我的整个人,包括理智、意志和情感第一次在祷告中合一了。[16]
这真的是一个让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就是关于祷告使徒约翰所告诉我们的:第一,我们对祷告要有坦然无惧的信心,相信神必垂听我们的祷告;第二,只要按照神的旨意来祈求,我们的祷告就必蒙应允;第三,每天坚持祷告会给我们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结果,神一定会藉着祷告让我们得以成长。
祷告不止是三个愿望和一个很快就消失了的精灵;祷告是与全能的神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可以确信无疑的是:神听我们的祷告!神回应我们的祷告!
那还等什么呢?就让我们来祷告吧!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3年10月27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3
版权所有
[1] Adapted from Charles R. Swindoll, New Testament Insights on Romans (Zondervan, 2010), p. 173
[2] D. Edmond Hiebert, The Epistles of John (BJU Press, 1991), p. 254
[3] Fritz Rienecker/Cleon Rogers, Linguistic Key to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Regency, 1976), p. 789
[4] Craig Brian Larson, 750 Engaging Illustrations (Baker, 2007), p. 414
[5] Gusty Chartrand, Kids of the Kingdom, Today’s Christian (July/August 2003), p. 15 www.preachingtoday.com/illustrations/2006/june/9060506.html
[6] Quoted by Warren W. Wiersbe, Be Real: First John (David C. Cook, 1972), p. 176
[7] James Montgomery Boice, The Epistles of John (Baker, 1979), p. 38
[8] Sam Gordon, Living in the Light: 1, 2, 3 John (Ambassador, 2001), p. 207
[9] Ibid, p. 178
[10] Ibid, p. 176
[11] R. Kent Hughes, Disciplines of a Godly Man (Crossway Books, 1991), p. 81
[12] Hiebert, p. 255
[13] Bryan Wilkerson, from the sermon, “What’s Your Story?”; www.preachingtoday.com/illustrations/2013/march/ 3031813.html
[14] Ibid, p. 283
[15] Adapted from Hughes, p. 102
[16] Hughes, p. 103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