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确定无疑的永生
确定无疑的永生
毫不疑惑(第五部分)
约翰一书5:12-13
一名有执照的心理学家兼作家,不久前对一些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调查和测试所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反思。他们发现,至少有三种情况会让大多数人表现得不像他们自己。事实上,尽管在这三种情况下他们实际上并不确定、有些迟疑,但他们还是装出一副很自信的样子。
首先,他们发现人们在进入一家豪华酒店的大厅时,会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更自信。换句话说,他们最不愿意让人感觉出好像他们不属于这里。
其次,大多数人在走进汽车展示厅时,会摆出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至少他们要努力表现出他们能够买得起所看到的商品的那个样子,所以他们表现得比他们感觉的更自信。
第三,很多人在进入教会时都会装样子。换句话说,他们会表现得非常敬虔,好像一切都井然有序。事实上,这位心理学家的作者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人们显然是在试图欺骗全能的神和他们周围的所有人。[1]事实上,人内心的不确定和不安全感远远超出了酒店、车行和教会。
另一位目前在哈佛大学任教的临床心理学家写了一篇文章。他写道:总的来说,我们比以前微笑得更少了,更加担心了;幸福感在降低,忧虑在增加,抑郁的人越来越多。他指出:真正的问题不是财务问题,不是没有足够的钱,而是其他问题。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人们内心充满了不确定。
人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下周还会有工作吗?我的未来是什么?他在文章的结尾写道(我引用他的原话):“不确定的未来让我们困在不快乐的现在,除了等待什么也做不了……这不是钱不够的问题,这是确定性不够的问题。”[2]
我引用了两位世俗心理学家的话,我知道后者还是一个不信主的进化论者。但我引用这些话是想让大家知道,即使你不信主,也能知道很多人生活在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中。
我引用非基督徒的话,还想强调一个更令人悲哀的事实,就是我们的世界在公开承认生活在不确定中会带来毁灭性影响的同时,很多教会却在消除福音带给我们的确定性,因为他们觉得福音冒犯了人。
不久前,美国最受欢迎的一个成功福音牧师乔尔·奥斯汀(Joel Osteen),在一次电视直播访谈中回答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比如谁可以上天堂、耶稣基督是上天堂的唯一途径吗等等,他反复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他后来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为自己在数百万观众面前的胡言乱语而道歉,但在随后的一系列采访中,他继续搅浑福音的清水,在神如此清晰启示的事实上蒙上了一层迷雾。
神学家弗朗西斯·薛华(Francis Schaeffer)的儿子弗兰克·薛华(Frank Schaeffer)推翻了他父亲关于真理本质的明确教导,他说:“确定性是真理的敌人。”其实他只是重复了哲学家尼采(Nietzsche)说过的一句话:“信念是比谎言更危险的真理的敌人。”[3]
他还可以继续说,对神的事情的任何确定,其实都是一种骄傲和自以为是。但实际上,神已经在圣经里告诉了我们一些可以确定的事情,而我们却拒绝这些圣经记录,那才是真正的自以为是。骄傲和自以为是不在于相信,而在于否认。
事实上确定性的问题和人类一样古老。在创世记第三章中,人所遇到的第一个试探就涉及到了怀疑神明确命令的确定性。撒但问夏娃:“神真的说了吗?祂真的告诉你了这个事吗?”当亚当和夏娃吃了那个果子的时候,神话语的真实性就第一次被否定了。
随着这种堕落,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类的败坏,不确定就进入了每个人的内心,带给人的就是那种消磨人、令人沮丧、绝望、不确定的感觉。
但是,大多数人非但不承认这种不确定、心里没底,反而装腔作势、显出一副很有信心的样子。人们试图通过积累知识、获取各种头衔以及其它途径来增加自己的信心,但都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疑虑和困惑,对于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依然毫不确定。
我到底是谁?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天哪,我将来到底要去哪里?
约翰·伦诺克斯(John Lennox)在他的书中,解释了单靠理性和科学本身,是没有能力来回答人们不确定的最基本问题。不管那些解答看起来有多么聪明或自信,也不管听起来有多么受欢迎或者合乎潮流,其实都无济于事。
他设想了这样一个场景,玛蒂尔达(Matilda)阿姨做了一个美丽、甜美的三层蛋糕。我们决定把它带给世界顶尖的科学家、营养学家和生物化学家去进行分析。营养学家们完成检查后,能够告诉我们蛋糕中卡路里的数量、每种特定的营养元素对人体的影响;生物化学家能够确定蛋糕中蛋白质、脂肪等的结构;物理学家能够从基本粒子的角度分析蛋糕;数学家们能够用一系列优雅的方程来确定这些粒子的行为。
我们能够描述蛋糕是如何制作的,各种原料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以及蛋糕是如何影响他人的;但是,假设你问聚集在一起的这些专家们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蛋糕是由玛蒂尔达阿姨做的?这个蛋糕存在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蛋糕?
这时候房间里唯一微笑的人,恐怕就是玛蒂尔达阿姨了,因为只有她才知道这个蛋糕的目的。不能回答“为什么”这个问题,并不是对任何科学理论和科学家的侮辱,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回答。
事实上,我们能得到答案的唯一途径,就是玛蒂尔达阿姨告诉我们。(她不得不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生日蛋糕,是为了庆祝她侄女的生日。)弟兄姊妹们,如果她不告诉我们答案,再多的科学分析也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帮助我们。[4]
你为什么存在?你可以分析我体内的化学物质,但你不能告诉我我活着的目的。同样,为什么这个行星、这个宇宙会存在?我们可以拍摄它、探索它、测量它、分析它,但我们就是不能回答“为什么”。
但我们的造物主神是一个作家,祂通过写下来的文字启示了祂的目的,这样人们就可以跟随祂、敬拜祂、享受祂。神将创造的确定性启示给了我们:
- 罪恶的确定性
- 救赎的确定性
- 神的国度将会到来的确定性
- 天堂和地狱的确定性
- 神与相信祂的人永远相交的确定性
既然神已经通过这些肯定的话让我们知道了答案,那么相信它就不是自以为是了,否认它才是自以为是。有一个非常奇妙的事情,就是你会发现神的启示不是把你引向不确定、困惑,而是把你引向确定无疑。
使徒约翰在信的末尾揭示了他写这封信的目的,大家猜猜是什么,与确定性有关。现在我们不是在谈论关于明天的确定性,我们是在谈论关于终极明天的确定性——你我在死亡之后的未来。
弟兄姊妹们,明天有很多事情我都不确定。事实上,我对10亿年以后的情况比两天以后的更加确定!这是因为神没有在祂的话语中,透露48小时后将会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因为祂要我信靠祂、与祂同行,靠着信心相信祂的顾念和眷佑。但神告诉我们,我们将永远在哪里,这样,我的心和你的心就不会充满怀疑、恐惧和不确定。
使徒约翰写了所有圣经中最著名的一节经文,有些人称之为迷你福音,就是一节经文的福音。在约翰一书5:13,约翰说:
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信奉神儿子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
怎么样,很棒吧!
这不是自以为是,这不是骄傲;这是圣灵通过仆人约翰给我们的答案。这和说2+2=4没什么两样,你只是在宣告真理。
现在我们来仔细看看这节经文。
第一,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这就是我们确信的根基。
使徒约翰是新约中少数几个告诉我们写作目的的作者之一。他在约翰福音20:31告诉了我们他写约翰福音的目的:
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换句话说,使徒约翰把耶稣基督生活中的这些神迹和事件记录下来,以便读者在读完这部福音书后,相信耶稣是那位真正的弥赛亚,是上帝的儿子。
现在在约翰一书里,使徒约翰告诉我们,他写下这些话,是要叫我们确切地知道,我们因神的儿子耶稣有永生。也就是说,写约翰福音是为了让人们知道如何得救,而写约翰一书是为了让我们知道我们已经得救了。[5]
使徒约翰在这封信的开头,在第一章第4节写道:“我们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他用的动词是现在时态,也就是说:我现在正在把这些话写给你们。但在第五章中,约翰使用了动词的过去时态:我已经写给你们。约翰是在回顾他所传讲的真理……他现在已经几乎完成了这项任务。[6]
约翰很可能是指到目前为止他写的所有东西,包括约翰福音。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们对救恩的确信,不只是建立在一节或一章经文、甚至一卷书的基础上的;我们信心的根基是建立在完整的神话语的启示上的。
更进一步来说,因为使徒约翰给信徒们写这封信是要讲述得救的确据,也就意味着信徒们对得救的确据这个问题是有怀疑和挣扎的,否则约翰就没有必要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这些是我们可以肯定的事实。
在我们周日晚上聚会时,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些历史人物所钟爱的圣经金句,这些人物为了耶稣基督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世界。到目前为止,我已经介绍过了从爱尔兰去了印度的宣教士贾爱梅(Amy Carmichael)、牧师兼作家陶恕(A. W. Tozer)、约翰·卫斯理的母亲苏珊娜·卫斯理(Susanna Wesley)和《竭诚为主》的作者奥斯瓦尔德·章伯斯(Oswald Chambers)。
今天晚上,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在妻子和女儿去世后,陷入了一段非常痛苦和不确定的时期,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相信上帝,但我找不到祂。”
为什么信徒会怀疑他们的救恩呢?
首先,对于初信者而言,这种怀疑常常与感觉有关,而不是因为对教义不够了解。
这就是为什么使徒约翰在客观启示的基础上,帮助我们建立对救恩的确信。生活每天都会改变我们的感觉。即使对信徒来说,也有很多事情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进而影响我们的安全感。
第二,怀疑救恩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与遭受痛苦有关。
通常,严酷的考验会让信徒怀疑神是否已经抛弃了他,神是否还真的爱他。
第三,没有承认的罪也会在属灵和情感方面危害信徒。
大卫在诗篇51:12写道:“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乐。”你也可以把它解释为“求你再次把得救的确据赐给我”,因为没有这样的确据,心里就没有喜乐。人的情感会起起伏伏,遭受痛苦和没有坦白的罪,甚至是重复的犯罪,都能剥夺心里的那种安全感。
第四,缺乏自律的生活也会夺走人的确信。
弟兄姊妹们,如果你救恩的确据和信心是来自圣经、与圣经紧密相关乃至建立在圣经基础之上,那么这将意味着:你越顺服圣经上所写的这些内容,你就越会感觉到你救恩的确据;反之亦然,你越是远离这本书上的原则和命令,那么你的这个确据也就会随着你的不顺从或缺乏自律,而成比例地慢慢消失。
第五,假教师也是引起信徒对救恩产生怀疑的一个原因。
就在使徒约翰写的这封信中,约翰攻击了诺斯替教(Gnostics)的错误教导,他们告诉信徒只有通过更高层次的知识才能获得永生。[7]有谁觉得自己足够聪明以至于可以上天堂呢?所以约翰在这里说得很清楚,你的救恩不是通过某种隐秘的、优越的知识来获得或持守的,而是单单通过对神的儿子的信心获得的。
保罗也曾经写信给提多,告诉他有些悖逆的教师因为贪不义之财,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败坏人的全家。(提多书1:11)
第六,对救恩产生怀疑的另一个原因是文化的影响,它侵蚀着基督徒的信心。
这也是每周来教会聚会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教导福音并时常回顾,使我们能从教导真道的老师那里,就像保罗说的,使我们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摩太后书1:12)
第七,作为我们的敌人,堕落的天使也在兴风作浪,他们会对我们的思想和内心产生影响,再加上我们自己堕落的肉体的配合,就会摧毁我们确信的堡垒。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0:4-5中劝勉信徒说:
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
换句话说,我们要在心思意念当中与真理一起争战,抵挡一切企图败坏我们对神的认识的思想,这些思想要以此来败坏我们得救恩的确信。我们必须不断地回到神的话语上,降服于神,委身于圣经中为我们所记录的这些真理。我们这样做的越多,我们的信心就越坚定。这样看来,经上所记的,就是我们信心的根基。
所以,使徒约翰在约翰一书5:13首先告诉我们的,就是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使你们知道这就是我们确信的根基。
其次,约翰说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那么你们是谁呢?就是信奉神儿子之名的人。
约翰的这封信是写给基督徒的。他不仅阐述了我们确信的根基,还进一步说明了我们确信的公式。这个公式是这样的:对耶稣基督的信心=永生。
使徒约翰在信中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这一点。请看第12节:
人有了神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神的儿子就没有生命。
约翰这里是在谈论永生。在“生命”这个词的前面加上定冠词,指的就是那个最终的生命,也就是永生。约翰在第11节告诉我们:神藉着祂儿子赐给我们永生。所以约翰的逻辑很简单:你有了神的儿子,你就有了永恒的生命。
有一位作者是这样解释的,他说:“如果我把笔放进圣经里,然后对你说:‘我要把圣经和里面的一切都给你。’这就意味着当你拿到他的圣经时,里面的笔也就自动属于你了。”[8]
弟兄姊妹们,当你有了耶稣时,你就会自动有了永生,这是确定无疑的。
- 耶稣基督不仅打开了救恩的大门,祂还说:“我就是门”(约翰福音10:9);
- 耶稣不仅应许要供应我们生命的粮,祂还说:“我就是生命的粮”(约翰福音6:35);
- 耶稣不仅为我们指明了通往父神的道路,祂还说祂自己就是那条道路(约翰福音14:6)。
接受这本圣经,里面还有一支免费的笔;接受耶稣基督,在祂里面还有永生的免费礼物。约翰说,这个生命就在祂儿子里面。也就是说,这个生命不在于知道有关祂儿子的事情,而在于认识祂的儿子。
你可以阅读所有关于某个银行的公开资料,你可能会得出一个结论:这家银行是安全的,但那也只是相信关于这个银行的事实;只有当你把所有的钱都存进这家银行时,才说明你是真的信任这家银行。[9]
使徒约翰在这里所描述的永生,不是通过相信圣经中关于耶稣的描述来得到的,而是当你把一切都投入到耶稣基督里才会得到。约翰认为他的读者已经这样做了,他想让他们在面对可能的疑问时再回顾一下:
- 你确信的基础是什么?就是约翰之前所写的那些话。
- 你确信的公式是什么?就是对耶稣基督的信心=永生。
现在使徒约翰要说说确定无疑的确信。
第三,请看第13节:
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信奉神儿子之名的人,(请注意)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
这就是我们绝对确定无疑的确信。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在1789年写了那句我们都很熟悉的名言:“除了死亡和缴税,没有什么是确定的。”[10]但使徒约翰不同意这个看法。他会说:“没有什么比永生更确定的了。”约翰一再告诉他的读者,我们对此完全可以知道。在这封简短的信中,“知道”这个词他总共用了39次,单在这封信的结尾部分就用了8次。约翰在第13节选择的动词“知道”,是希腊语中的oida,指的是心里坚定的信念。[11]
希腊语中的这个动词“知道”,表达的是通过神的启示而不是通过自己的经历所获得的知识。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知道我们拥有永恒的生命,不是基于我们那飘忽不定的感觉,今天有明天又没了;也不是基于一些非同寻常的特殊经历。事实上,所有这些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约翰甚至通过他所选择的动词来再次强调: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事实,因为这是神所说的;我们可以确定无疑地知道,因为圣经里就是这么写的。那么,我们可以确定无疑的是什么呢?大家注意到了吗?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
你可以确定10亿年之后你会在哪里。人内心最大的渴望就是永远都能活着,而人内心最不肯定的,就是那个生命将来会在哪里。神创造了我们,并且将永生的愿望放在我们心里(传道书3:11)。神在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意识中都写下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是被设计成有永恒意识的。[12]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使徒约翰说的是:你就知道你已经有了永生。他使用的动词是现在时态,意思是此时此刻,你现在就有永生。你不是在等着得到永生,你已经拥有了它。因为它是神的礼物,它会随着神的存在而存在,那将是永远的。
使徒约翰说:“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这就是你们确信的根基;相信耶稣基督就等于永生,这就是你们确信的公式,相信神的儿子,相信祂来了,为我们而死,使你和我的罪能得到永远的赦免。
有一首赞美诗是这样写的:
正义和权力在你手中,
你却俯首担当人的羞辱。
大能而仁慈的主,怎会如此?
天上至高的王赐恩给我。
我罪不可数,良善却全无,
但你是那大能而仁慈的主。[13]
这就是你确信的根基,这就是你确信的公式,这就是你确定无疑的确信。你可以放胆这样肯定地说:我知道我有永生!
最后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几天前我在我们亲爱的朋友和同事丹尼斯·法雷尔(Dennis Ferrell)的追思礼拜上说的一些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丹尼斯和他妻子桑德拉(Sandra)成了我们孩子的代理祖父母。几年前,当我们的教会还在学校聚会的时候,他们问能否每周照看一下我们的孩子,这样玛莎和我就可以出去了。
他们问:“我们能在每周四晚上照看你的四个孩子吗?”
我说:“当然了,一个星期都没问题!”
说实话,神藉着他们垂听了我们的祷告。我们经常说,我们非常感谢丹尼斯和桑德拉帮着我们抚养孩子。
我记得一年多前在丹尼斯的病房里,他和妻子桑德拉站在那里,听到医生和护士说他们已经尽了全力了,他距离死亡可能也就只有几个小时了。桑德拉和我站在房间里,谈论着即将举行的追思礼拜的安排。丹尼斯已经昏迷了一段时间,我在临走前,俯下身子吻了吻他的额头,就跟他道别了。
但那天晚上他没有离世,护士们反而看到他奇迹般地苏醒过来。让所有人都震惊的是,丹尼斯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吃了不少东西,之后不久就出院了。为此我们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拉撒路。
令人惊讶的是,后来护士们告诉桑德拉,她们听到了他的歌声。她们走进他的房间,他躺在那里,失去了知觉,但仍然在唱着《哈利路亚》合唱曲。那首歌可不容易唱,他就躺在那唱歌,然后他苏醒过来了。
几个星期前,丹尼斯到了弥留之际。玛莎和我的孩子们都去了他们家与这个贴心的家庭共度时光,一起唱歌、交谈、哭泣。我的另一个孩子那天病了,不过他录了一个视频,第二天晚上我带着这个视频,还有我们最后一个孩子本杰明一起去向他告别。
我走进他的房间,他正在里面慢慢地失去知觉。我靠在床上说:“丹尼斯,我是斯蒂芬,这是我孩子本杰明。”他睁开眼睛,说不出话来。我说:“我们只是想过来告诉你,我们爱你。”他说:“我知道。”
我说:“丹尼斯,看来你要赶在我前面上天堂了。我只是想提醒你,因为你已经相信了基督、你的主和救主,祂已经准备好了,等着欢迎你回家。”他的嘴又动了一下,桑德拉正站在门口,她说丹尼斯说的是“我知道”,这也是他在这个世界上说的最后一句话。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在宾夕法尼亚向一所基督教大学和神学院的学生讲道时,传来了丹尼斯去世的消息。在宾馆的房间里,我突然想起来,大约一年前,当我们都以为他快要去世的时候,他在唱哈利路亚合唱曲。这一次,他肯定在天上又听到了哈利路亚合唱曲,众天使和所有得到救赎的人在羔羊的宝座周围歌唱,祂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阿门。
丹尼斯最后所说的话,对他的家庭、他所在的教会、对基督的名来说,都是非常美好的见证,因为神的话语是他的根基,对耶稣基督的信是他的公式。最后在临终之前,他对自己所信的确定无疑。
丹尼斯,你要去天堂了……“我知道!”
那么你呢?你确信的根基是什么?你救恩的公式又是什么呢?它会使你在生活中确信不疑吗?在面对死亡时无所畏惧吗?你可以!
约翰说: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信奉神儿子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3年1月13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3
版权所有
[1] Perry Buffington, Playing Charades, Universal Press Syndicate; www.preachingtoday.com/illustrations/2000/ april/12376.html
[2] Daniel Gilbert, What You Don’t Know Makes You Nervous, www.preachingtoday.com/illustrations/2010/ november/6110110.html
[3] Janie B. Cheaney, Certain about Uncertainty, World Magazine, October 3, 1013, p. 20
[4] Adapted from John C. Lennox, God’s Undertaker (Lion, 2009), p. 41
[5] John MacArthur, 1-3 John (Moody Publishers, 2007), p. 202
[6] D. Edmond Hiebert, The Epistles of John (BJU Press, 1991), p. 252
[7] Robert Lightner, The Epistles of John, & Jude (AMG Publishers, 2003), p. 76
[8] Jerry Vines, Exploring 1, 2, 3 John (Loizeaux Brothers, 1989), p. 193
[9] Herschel H. Hobbs, The Epistles of John (Thomas Nelson Publishers, 1983), p. 135
[10] Warren W. Wiersbe, Be Real: I John (David C Cook, 1972), p. 171
[11] Hobbs, p. 134
[12] John Phillips, Exploring the Epistles of John (Kregel, 2003), p. 173
[13] Camp Kirkland, Mighty Yet Merciful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