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5 - 迦拿的婚宴

5 - 迦拿的婚宴

Ref: John 2:1–11

迦拿的婚宴

约翰福音2:1-11

 

引言

在我讲过的道中,我知道有些内容会有点儿争议。我觉得约翰的讲章也是如此,今天所要讲的也不例外。今天的这篇道,会给大家提供一些讨论的素材,如果真是这样,我请大家讨论的时候对我友善一些。要记得,在我所提出的各种教义的外表之下,我也是一个恩慈、仁爱、热心的人,希望能得到各位的爱。所以,大家请听好了,如果我说了什么让你产生疑问的话,甚至冒犯了你,请你与我交流,这样我们可以更多地交换一下彼此的看法,谈得更透一些。每个人都可以来问我,无论你所持守的是什么样的立场。

 

新约圣经中描述神迹所用的三个词

新约圣经用了三个词,来描述我们所说的神迹,或者说是超自然的事情。当彼得在五旬节讲道,谈到耶稣基督在地上服事的时候,这三个词他都用到了。

请大家看一下使徒行传第二章的第22节:

……神借着拿撒勒人耶稣在你们中间施行异能、奇事神迹,将他证明出来……

彼得用到的第一个词,就是“异能”。

异能”这个词的意思是“大能”,或“非凡的作为”。约翰在他的福音书中从来没有用过这个词。

彼得用到的第二个词,是“奇事”。这个词约翰只用过一次。

而彼得用到的第三个词,是“神迹”。这个词约翰用了十七次之多。约翰第一次用就是在第二章,用在耶稣将水变成酒的这个奇迹中。

彼得在他的那篇讲道中,为我们做了个总结,说耶稣基督把这三样都用到了,就是异能、奇事和神迹。耶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为了证明祂的神性。耶稣所行的异能,从来不是只为了显示祂的大能,变个戏法好吸引众人的眼球;而是作为记号,通过显示这样的大能,指向关于祂自己的更深一层的事实。

那在这第二章呢,耶稣行了第一个神迹。那么这个神迹说明了什么呢?为了别错过了要点,我们先看一下第11节:

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

第11节告诉了我们:

 

耶稣行第一个神迹的两个原因

第一,耶稣行这个神迹,是为了让祂的荣耀显出来,也就是把祂神的属性显示出来。

第二,是为了让祂的新门徒相信祂。

这个神迹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说实话,我第一次读这段经文的时候,我只看到了耶稣把水变成酒,除此之外什么也没看到。那么,把水变成酒怎么能产生这么巨大的影响,以至于它可以显明耶稣弥赛亚的身份和祂的荣耀呢?怎么能让祂的门徒们相信祂呢?

圣经中所记录的,只是一个非常简短的概况,很多细节都没有提到。不过呢,却给了我们足够多的信息,让我们能看到基督的荣耀,使我们的信心得以坚固,就像是那些门徒们所能看到的一样。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

 

婚宴的概况

让我们从约翰福音第二章第1节来开始: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

这里先停一下。耶和华神与以色列之间亲密的关系,通过婚姻契约的这种形象的方式,在圣经中一而再地重复出现。在马可福音第二章中,基督的门徒被说成是新郎的陪伴之人,与新郎一起欢喜快乐。

弥赛亚时代的来临,在以赛亚书中预言过了,也是以婚姻为象征,用很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请大家看以赛亚书第六十二章第5节:

少年人怎样娶处女,你的众民也要照样娶你;新郎怎样喜悦新妇,你的神也要照样喜悦你

后来在马太福音第二十二章,再一次用到了婚宴这个形象化的比喻,说以色列拒绝了参加婚宴的邀请,所以这个邀请就转向了所有其他人,让他们成为神国的一部分。在马太福音二十二章第8-9节中,王对他的仆人说:

……喜筵已经齐备,只是所召的人不配。所以你们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席。

所以,耶稣所行的第一个异能,极有可能就是在发出天国的邀请,成为这个婚宴上给出的一个记号!

 

接下来请看约翰福音第二章第2节:

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

在那个时候,婚礼是一个盛大而且漫长的庆祝活动,通常是从夜晚开始。在婚礼的那一夜,新娘一般是由一个点着火把的、壮观的游行队伍引领着,从她父母的家中,带到新婚丈夫的家中。在游行过程中,人们又唱又跳,所有的婚礼客人都加入到这个游行队伍当中。一旦他们到达新郎的家,就要宣读婚礼的惯例,签署所有的法律文书。在所规定的洗礼和祝福仪式后,婚宴就正式开始了。

那个年代没有度蜜月的习惯,不过他们会庆祝一个星期,所有被邀请的人都会来,无论是村里的邻居还是远房亲戚,都会参加。新郎和新娘在这个期间,会一直穿着最好的婚礼礼服。人们就像是对待国王和王后一样来对待他们,实际上他们穿得也像是国王和王后,带着用花做成的王冠。婚宴也是异常的丰盛,在贫穷和艰辛劳苦的一生中,婚宴的这一周,是绝无仅有的快乐日子。

 

第2节告诉我们:耶稣也在被邀请的名单上。此时这位参加长达一周之久婚宴的耶稣,是不是与我们平时对祂的感觉有所不同呢?祂太圣洁了,恐怕不会放开了玩得开心吧,对吗?不过,弟兄姊妹们,耶稣不是那种整天板着脸、不苟言笑的人。实际上他非常风趣,也很幽默,常常拿那些宗教领袖们开涮。耶稣是热爱生命的神人!

我们要是效法祂的话,也会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一些,会常常微笑。最近我看到一个资料,说孩子们平均每天笑四百次,而成年人平均每天只笑二十次。

有些基督徒常常板着脸,脸拉得老长。我以前的一个神学院教授说:很多基督徒的面部表情,都非常适合作为耶利米哀歌这本书的封面。

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在他的《致我的学生》(Lectures To My Students)这本书中写道:

对于所有要去赢得灵魂的人来说,我建议大家要有一个愉悦、喜乐的灵。用蜂蜜比用醋能抓到更多的苍蝇;同样的道理,脸上挂着天堂的人,比脸上挂着地狱的人,更能带领人上天堂。

有很多的基督徒,如果发现周围的人都玩得很开心,他们马上会怀疑让这些人开心的事情肯定不合乎圣经,肯定有什么问题!但耶稣基督可不是这样。在这里,祂是作为一位被邀请的客人,来参加这个婚宴。

 

摩门教的教会,对这段经文的解释很有意思。很多年来他们都教导说:耶稣有好几个妻子,娶了马大和马利亚姐妹俩,在他们的后裔当中,有一个人创建了教会。摩门教中有人教导说:迦拿的婚礼,其实就是主耶稣祂自己的婚礼。这样的解释当然是错误的。大家想想看,耶稣被邀请来参加自己的婚礼,这是不是有点太离谱了?!

大多数男人在结婚后就开始忘事了,这个倒不假;那么难道耶稣也忘记了自己的婚礼?!当然不是。耶稣是被邀请的客人。

大家能想象一下吗?在二十多年后,当这对夫妻在看他们当时婚礼的签到簿的时候,他们看到了“耶稣”这个名字;或者他们还记得耶稣曾经参加过他们的婚礼,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回忆?想象一下,能邀请耶稣参加他们的婚礼,这样的人该多有智慧、多么蒙福!

 

不过呢,这场婚礼后来差点儿不欢而散。请看第3节:

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

在东方的文化习俗中,酒在宴会上是非常重要的。那时候拉比教导说:“没有酒,就没有快乐。”快乐不是因为人们喝得酩酊大醉,恰恰相反,醉酒在当时被看作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所以他们会很小心地在酒里面兑上足够多的水,以便防止醉酒。事实上,酿酒是那时候净化水的一种原始方式。

耶稣在这段经文中变出了酒,所以这段经文也常常引起人们,就有关喝酒的问题而产生争论。那么问题是:圣经真的教导不让喝酒吗?不是。保罗就曾经鼓励过提摩太喝点儿酒:因你胃口不清,屡次患病,……可以稍微用点酒。(提摩太前书5:23)

但是在关于是否可以喝酒的这个争论中,有一个问题却常常被忽略了,就是圣经当中所允许喝的酒,与我们现在所喝的酒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们仔细比较一下经文所说的,并且考虑到当时的文化习俗,就知道我们现在所喝的酒,其实是圣经中所说的“浓酒”,是圣经所禁止的。

 

有一位历史学家这样写道:

今天的酒与新约圣经写成的那个时候的酒相比,酒精含量要高很多。就拿220毫升的杯子来说(大概一杯四两多吧),如果喝上十一杯那个时候的酒,才相当于现在一杯葡萄酒的酒精含量。

因此这位历史学家半开玩笑地说:“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人们是有可能喝醉的,不过在他们的头脑受到酒精影响以前,他们的膀胱恐怕早就受不了了。”

现在那些想为喝酒找到一个正当理由的人,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耶稣那个时代所能接受的酒,其实与我们现在喝的酒完全不同。

那么神为什么不允许喝“浓酒”,或者能使人喝醉的酒呢?神在保护我们什么呢?所罗门在箴言书23:31-32写道:

酒发红,在杯中闪烁,你不可观看,虽然下咽舒畅,终久是咬你如蛇,刺你如毒蛇

达拉斯神学院的盖斯勒(Norm Geisler)教授是这样总结的:

虽然在圣经所在的年代,人们喝发酵的酒,圣经也允许人们喝,但是要知道,那时候的酒精含量要比现在的低很多。现在人们喝的酒,可不是那时候人们喝的酒!所以,现在的基督徒们应该意识到,葡萄酒、啤酒或其它酒类实际上是“浓酒”,是圣经中所禁止饮用的。

 

约翰福音第二章的这段经文,常常被人们滥用。很多人说:“看到了吧,如果耶稣可以喝,那么如何如何……”或者“如果耶稣变出来了酒,那么如何如何……”

每当这个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捍卫基督的品格。耶稣不仅出现在一个喝醉酒的聚会上,而且还变出这种物质来,为他们的醉酒来助兴,这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这与祂的品格完全相悖。

弟兄姊妹们,我所看到的一个可悲的事实是,当我们的社会渐渐醒悟,认清了酒精的危害,而与此同时,教会却在支持饮酒;当新闻媒体在呼吁关注酒精已经成为美国最喜欢的毒品的时候,而教会却在教导可以有限制地喝酒,将其视为“节制”的同义词。

可悲的是,在美国有超过五十万的儿童被界定为酗酒者,他们当中有很多人第一次喝酒,都是在自己家的冰箱里找到酒喝的。他们中有一半以上的人,父母自称是有宗教信仰的。对于教会来说,这也不是第一次以自由的名义,做出违背常识的事情来。

 

耶稣所变出来的,是当时口味最好的酒。祂用自己的配方,自己所选的香料,用最好的葡萄,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在一起。这是发酵过的酒吗?当然了,否则的话,水是无法被净化的。那么这是一种浓酒吗?就像现在外面卖的?绝对不是,否则的话,耶稣就违背了其它经文所说的,而且这样做,就是在犯罪。

我们过会儿还要回到那个神迹,不过先看一下马利亚在第3节所说的:

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东方习俗中,好客是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如果招待客人的东西用完了的话,对新郎和新娘来说,将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历史文献中曾经记录过,有一个家庭就曾因为准备不足,而最终被处以罚款。比这个更糟糕的,是这样的事情所带来的象征意义:酒不够喝了,等于是承认客人、新郎和新娘没有一个开心的,这实在是太丢人了!

 

马利亚肯定与新郎或新娘有很近的关系,她非常关心婚礼是否顺利,甚至知道酒已经供应不上了。也许当时马利亚就在婚礼上跑前跑后,在婚宴上帮忙。

她向耶稣求助,这倒也没什么,马利亚已经习惯于依靠耶稣的力量和智慧了。约瑟没有出现在这个场景中,很多人认为那时候他已经不在人世了。那时人们不仅知道耶稣是木匠的儿子,他实际上已经是木匠了(马可福音6:3)。显然在那个时候,这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已经需要依靠耶稣的劳力了。与其他的寡妇一样,马利亚完全仰赖她的这个长子。

马利亚知道耶稣的大能,所以她来到耶稣面前,想敦促祂做点儿什么,她的错误也就在于此。很有意思的是,作为耶稣的母亲,福音书中记录了马利亚有两次试图影响耶稣,而这两次她都受到了责备。

 

请看第4节:

耶稣说:“母亲,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耶稣在这句话中的语气并不是粗鲁,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不过耶稣的话确实是有些唐突。耶稣对母亲的称呼,祂所用到的词,在希腊语中就是“女人、妇人”的意思,中文和合本中虽然翻译成“母亲”,但是也做了注解。也可以把它翻译为“恩慈的女士”或“亲爱的妇人”。

不过要注意的是,在当时的希腊语文学作品中,这个词从来没有用在母子之间的称呼上,希伯来语或希腊语就没有这样用的。有一位注释书作者就指出:在耶稣刚刚开始公开服事的时候,当耶稣称呼马利亚为“妇人”、而不是“母亲”的时候,显然祂是在清晰地表达他们之间一种不同的关系。这样的称谓在保持礼貌的同时,强调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在耶稣的事奉期间,马利亚还有一次想影响祂。在耶稣讲道的时候,马利亚来叫他,有人告诉耶稣。耶稣回答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又说: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亲了(马可福音3:31-35)。耶稣又一次与马利亚拉开了距离。

约翰·菲利普斯(John Philips)是一位圣经注释书的作者,也是穆迪机构几十年来的代表者。他在自己的约翰福音注释书中写道:

在约翰福音诞生的那个年代,不同诺斯底教派的谬误,已经扎根在教会里了。罗马天主教会宣告马利亚没有原罪的日子即将来临,靠着人的想象和教会的教义,马利亚被高举到天庭,她被赋予古巴比伦的头衔“天后”,被称为“圣母”和“共同的拯救者”,虔诚的信徒要向她祷告——他们认为她拥有无所不知的神性,因为只有具备这样属性的人,才能同时处理数不清的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语言的祷告。信徒要向马利亚祷告,是因为她是主的母亲,能影响祂,让耶稣做马利亚想做的事情。所有曾经在天主教教会呆过的人,曾经通过新闻报道看到过教皇的人,学习过天主教的教义问答手册(顺便说一下,我也学习过)、读过教会历史的人,所有这些人都会知道:马利亚已经被高抬到了一个什么地位。很多人至今还在持守着这样一个教义:我们应当从马利亚那里领受一切,这乃是神的旨意。

 

《时代》(Time)杂志在1991年年底的封面报道中说:

基于童贞女的信仰复兴正在遍及全球。无数的敬拜者涌向敬奉马利亚神龛的教堂,其中许多人是年轻人……二十世纪末期,已经变成了朝圣马利亚的时代。

但是圣经中的记录却不是这样。关于马利亚现在在天上聆听我们的祷告、并且去影响她儿子的那种说法,在圣经中根本没有依据。实际上,圣经中的记录却清楚地说明了与之相反的事实。

圣经注释作者巴克莱(Barclay)把第4节翻译为:女士,让我按照我自己的方式来处理吧。

 

在圣经中马利亚所发出的唯一一个命令,记录在第5节:

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

有意思的是,马利亚的这个命令是发给谁的呢?是当时现场的仆人。

请大家继续看第6-7节:

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

经文已经告诉我们,这个神迹是一个记号;也就是说,耶稣把水变成酒,不是因为祂不想让婚礼搞砸了;其实祂有更深的意图。

亚瑟·品克(Arthur Pink)是一位圣经学者,他说:

犹太教作为一个宗教系统在当时依然存在,他们有洁净的礼仪,但是无法给人的心带来安慰。她已经败坏成一个冰冷、机械的例行公事,完全没有了在神里面的喜乐。以色列已经失去了他们与耶和华神婚姻的喜乐。

这六口大石头缸,每个容量大约有75升,能装150斤酒。通常人们来的时候,仆人会从缸里舀出水来,倒在他们的手里,然后他们以规定的方式来洁净自己。这是一种外在的洁净方式。耶稣要行出一个神迹来,把洒在身体外面进行洁净的水,变成流入身体内的酒,代表着那个真正的、长远的喜乐!

 

宗教永远不能产生喜乐

今天的世界充斥着冰冷的宗教——外在的仪式、献祭、祭品、念经什么的,这些从不会带来喜乐。耶稣基督来,给了你和我一个新的关系,而不是一个新的宗教。

有一位作家这样写道:“祂把律法的水,变成了福音的酒;把犹太教的水,变成了基督信仰的酒。”

现在请接着看第8节:

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首先,那些仆人要把水缸灌满水,注意:他们把水倒满了,直到缸边儿。然后耶稣告诉他们,舀一些去送给管宴席的。他们肯定在想:“这个拉比真是莫名其妙,我们把井水拿给管宴席的,他肯定会把我们大骂一顿!”

这些仆人其实正是你我的真实写照。我们的责任是把水缸灌满了,把它舀出来给别人——顺服的责任在于我们,不明白也要先去做,顺服。基督来把水变成酒。

 

接下来是第9-10节:

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这就好比我在吃巧克力蛋糕,这是我在室内的最大爱好。吃第一口的时候,味道最足、最好吃;等吃到第十口的时候,味道已经有点儿“一般”了;等吃到第三块儿的时候,就只觉得有点儿巧克力味儿罢了。

在宴席上喝酒也是如此。这段经文讲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迹。在场的人都懵了,毫无疑问,因为这个神迹,大家一下子就认识了耶稣这个人。

但是有些人却否认这个神奇的事件,就像有些自由派的人所声称的。按他们的说法,这不是个神迹,只是个玩笑或者是谣传,后来人们以为是事实。莱斯利·魏德海(Leslie Weatherhead)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认为这是管宴席的跟仆人事先串通好,玩儿了个把戏而已。

坦白地说,我真觉得这些人没必要去读圣经,更别说去讲道了。否认神迹就是否认弥赛亚。很难相信第11节是开玩笑或者是谣传的结果,大家请看:

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

这个神迹是无法否认的,这是一个超自然的事件,它第一次显明了这位耶稣,这位双手满是老茧的木匠,就是基督,就是弥赛亚。

 

这个神迹是一个记号

  1. 对马利亚而言,耶稣不会受母亲的影响,而是听从于天父的旨意。
  2. 对门徒来说,耶稣具备按照祂的命令,来改变自然界元素的大能。
  3. 对那些仆人们来说,也包括我们,耶稣要借着这些顺服的人们的努力,来施行祂的神迹。
  4. 对于所有其他的人来说,包括那时候和现在的人们,耶稣要以喜乐、内在的真实,来代替空洞虚无、外在的宗教。

回顾第11节经文,耶稣把水变成了酒,给那对儿新人的婚宴,留下了差不多九百斤的美酒作为礼物,耶稣以此彰显了祂自己的荣耀。这对儿新人因为有了这个礼物,也就可以用省下来的钱办很多其它的事情了。

 

英语中歌颂上帝的“荣耀颂”或者是“赞美辞”,这个术语就是来源于希腊语的“荣耀”这个词。耶稣从此开始显明祂的神性、祂的大能和祂的荣耀。

在《三一颂》这首赞美诗中,我们是这样唱的:

 

赞美真神万福之根,

地上生灵当赞主恩,

天上万军颂赞主名,

赞美圣父、圣子、圣灵。阿门!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1993年10月17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1993

版权所有

Add a Comment


Our financial partners make it possible for us to produce these lessons. Your support makes a difference.
CLICK HERE to give today.

Never miss a lesson. You can receive this broadcast in your email inbox each weekday.
SIGN UP and select your o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