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测试
测试
约翰福音1:35-51
引言
大家设想一下,假如你要开办一个公司,你知道这个公司最终要雇佣几百万人,而且这个公司最终会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公司的业务是你创建的,而且这个业务会延续两千多年。假设你已经想好了,要创建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公司,而且你自己也知道,在公司创建三年后,你要把公司交托给你的下属。
对你来说,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吧?其实想想耶稣基督所做的,按照原定的计划,耶稣在离开这个星球之前,只有三年多的时间来培训祂的下属,让他们学到该学的东西。
那假如你是教会的创立者,你知道在三年半之后,你要把你的使命托付给你的门徒,那么你会寻找什么样的门徒呢?也许你会测试他们一下,看看他们是否满足必要的条件。那你会向他们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我想,如果我们要设计一套测试题,我们大概会问这样一些问题:
- 你过去都为神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 你具备哪些出众的领导才能?
- 你是不是一个强有力的带领者,同时又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你是否愿意与人合作完成目标,而不是只靠你自己?
- 在逆境中,你是否能保持沉着冷静?
- 在个人技能、管理能力、激励手段等方面,你有没有相应的证明材料?
- 你是否会对公司保持忠诚?
- 你是否会把公司的成功,而不是你个人的发展放在首位呢?
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如果你要作我的门徒……
现在呢,耶稣基督要挑选祂的首批门徒了,不过我确信,那时候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其实他们已经被选中了。我们会看到,耶稣的确对他们进行了某种测试,不过那些问题与我们所设想的完全不同。
接下来我们会花一些时间学习约翰福音,来看看耶稣所提出的这些问题。那些门徒,包括你和我在内,如果把自己看作是耶稣基督的门徒的话,那么这些问题是他们、也是我们必须要回答的。
第一个测试问题:既然你想作我的门徒,那么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在约翰福音1:35-38中,就隐含了这个问题。第35节:
再次日,约翰同两个门徒站在那里。
我们后面会知道,这两个门徒中,其中一个是安得烈,另外一个门徒大多数人认为就是约翰他自己。第36-38节:
他见耶稣行走,就说:“看哪,这是神的羔羊!”两个门徒听见他的话,就跟从了耶稣。耶稣转过身来,看见他们跟着,就问他们说:“你们要什么?”
要知道,这可是约翰福音所记录下来的、耶稣所说的第一句话。耶稣是在问:“你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安得烈和约翰对跟从耶稣是非常认真的,因为第37节告诉了我们:……就跟从了耶稣。
“跟从”这个希腊语词,在新约圣经别的地方也用过,它的意思既可以是“忠诚、坚定的门徒”,也可以用来指那些带着错误的动机来跟随耶稣的人,他们跟随耶稣的意愿和委身都是暂时的。
在约翰福音6:1-2,我们可以看到“临时门徒”的例子。同样的希腊语词“跟随”也用在这段经文中:
这事以后,耶稣渡过加利利海……,有许多人因为看见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迹,就跟随他。
这可比马戏团的表演过瘾多了!对于这些朝三暮四的所谓门徒来说,耶稣所行的这些神迹,才是他们跟从耶稣的唯一理由。
在整个这一章中,耶稣挑明了跟从祂到底意味着什么。请大家注意,在耶稣结束了祂的教导以后,民众的反应是什么。请看约翰福音6:66:
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
所以,请大家回到第一章。当耶稣看到安得烈和约翰跟从祂的时候,耶稣问他们的第一个问题,也是对真正的门徒进行测试的第一道题,就是:“你们到底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 你们是不是雄心勃勃的机会主义者,想寻求位子和权利?
- 你们是不是民族主义者,想寻找一位军队的统帅去打仗?
- 你们是不是在寻求一条成功之道?
- 你们是在寻求幸福、快乐,寻求吃饱喝足或者病得医治吗?
请你们也问自己同样的问题:“我到底为什么要跟从耶稣?”
- 是因为耶稣比吃药管用?
- 只是因为我不想下地狱?
- 是因为耶稣对我的生意有好处,会让我的财富翻番?
- 是因为耶稣能帮我解决问题?
对于所有想作门徒的人来说,只是跟从基督还不够——你必须要有正确的理由和动机来跟从祂。按照你自己的目的来跟从基督,其实是让基督来跟从你,来完成你的使命,来行使你自己的旨意!
艾恩赛德(H. A. Ironside)是一位神学家、牧师和作家,他曾经这样写道:
我觉得,很多人来到耶稣面前,是因为他们希望能从祂那里得到好处。有些人就是希望病得医治。我倒宁可有人到我这儿来,坦诚地对我说:“我不太在乎我的灵魂,但我非常在意我的身体。”那我会很乐意尽我所能,去帮助像这样的人;但是那些声称对属灵的事情感兴趣、而实际上却只关心解决眼前问题的人,这样的人其实很伤人。
耶稣问了这个问题:“你为什么要作我的门徒?你到底想要什么?”
请大家注意,在约翰福音1:38-39中,安得烈和约翰的反应:
他们说:“拉比,在哪里住?”(拉比翻出来就是夫子。)耶稣说:“你们来看。”他们就去看他在哪里住,这一天便与他同住;那时约有申正了。(申正就是下午四点钟的时间)
这两个门徒不只是对耶稣住在什么地址感兴趣,他们实际上是在问:“哪里是你的住所?”换句话说:“我们想跟你坐下来好好聊聊,问你一些问题。我们很想认识你!”
我真希望圣经能为我们记录下来,那天下午他们之间的完整对话,但是没有。不过呢,圣经倒是在第40-42节中,给了我们他们谈话的结果:
听见约翰的话跟从耶稣的那两个人,一个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弥赛亚翻出来就是基督。)于是领他去见耶稣……
我很想单独就安得烈这个人讲一系列的道,不过现在呢,大家只需要知道,安得烈这个人,总是把其他人引到耶稣的面前。他是那种已经为耶稣基督点好了一堆火,而其他人还在找火柴的人。事实上,福音书中只有三次单独提到过安得烈,而这三次,安得烈都是带着什么人来见耶稣:第一次是带着彼得见耶稣(约翰福音1:40-42),第二次是带着那个有饼和鱼的小孩儿来见耶稣,耶稣用那些饼和鱼喂饱了五千人(约翰福音6:5-10),第三次是带着希腊人来见耶稣(约翰福音12:20-22)。
不过安得烈从来不会受到众人的瞩目,他常常被人说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在五旬节那一天,他在聆听他哥哥彼得的讲道。尽管安得烈是被基督呼召的第一个门徒,但他不是最显著的门徒。安得烈不在耶稣最亲近的门徒圈子里。
有些人如果不让他当主角,他就不演戏了,但安得烈不是这样的人。他只是因为能发现弥赛亚,就已经激动不已了!
请大家看第41节中,安得烈对彼得所说的话:
……我们遇见弥赛亚了……
希腊语中的“遇见”这个词,有“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宝藏”的含义。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体会,对于你所发现的耶稣基督,你越是感到祂的宝贵,你就越想把祂分享给其他人?如果你不认为祂有多重要,你自然也会觉得祂不值得分享!
大家设想一下,假如你在后院挖土,种一棵树什么的。挖着挖着,突然下面冒出一眼泉水来。当这股泉水流到周围的枯草的时候,让你大吃一惊的是,那些枯草马上就变绿、生机勃勃了!泉水又流到你的花园里,那些已经凋谢的花马上变得挺拔,重新开放了!你立马跑回家,抓过一个杯子来,接了一些泉水,想做个试验,也许你会拿邻居的猫做试验,也许你会直接喝一口。然后你马上感觉精神焕发了!你又跑回屋里,对着镜子看自己,你脸上的皱纹都没了!
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你发现了长生不老泉!!!
你会跟你最好的朋友分享吗?你会告诉你周围年老的人吗?还是把这个长生不老泉藏起来,不让人知道?
有一项覆盖全国的调查研究发现,四分之一接受调查的人说:如果有朋友的邀请,他们周日早上愿意去教会。你知道这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吗?如果有朋友邀请他们的话,今天早上全美国去教会的人数,将会增加两千万人!
美国其他关于福音宣教的调查,都有一样的结果——就是在所有信主的人当中,85%甚至更多的人,是因为某个他们相信的人带领他们信主的。
你知道安得烈和所有像他一样的人是谁吗?他们就是那些绝不会把耶稣基督藏起来、独自占有的人!
对于那些想作耶稣门徒的人,
第二个测试问题是:你真的想被彻底改变吗?
请大家继续往下看约翰福音1:42,这里隐含了第二个测试问题:
于是(安得烈)领他(就是西门彼得)去见耶稣。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你要称为矶法。”(矶法翻出来就是彼得。)
这里翻译为“看着”的这个词,意思是定睛观看、仔细端详。也可以这么说:耶稣不只是瞄了他一眼,而是在仔细端详着他。随后耶稣基督运用祂的权柄,对西门说:“我要把你的名字改了。”
在那个年代,改名字通常是为了表明一个人的气质或特点。耶稣说:“我要把你的名字改为彼得(彼得是从希腊语来的),意思就是‘石头’。”耶稣给彼得起的名字,意思是“强壮、稳固、不可动摇、始终如一、有克制力的”。
对此,彼得一句话也没说,这也不奇怪,因为他有点儿懵了,哑口无言!对彼得来说,这的确又有点不寻常,因为他总是喜欢大张嘴巴,张口就来。
那会儿彼得根本不具备石头的品性。他是个性情中人,说话不经过大脑,常常乱发脾气、野心勃勃、缺乏稳定性。
所以,其实问题不在于是不是西门想成为耶稣的门徒;真正的问题是,彼得是不是真的愿意被彻底改变?
我们有太多的“差点儿”就成为门徒的人,他们为自己的性格和前后不一致而找各种借口。耶稣基督从来不会为你提供任何借口,祂也不会接受你的任何借口!不过祂确实提供一个彻底改变方案,此方案被称为“门徒训练”。
如果你跟从耶稣基督,你可以指望祂来帮助你净化你的语言,你也可以指望祂来控制你的脾气,使你成为一个能显明有圣灵内驻的人,结出圣灵的果子来,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和节制(加拉太书5:22-23)。
有一次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正在挥动着凿子,雕琢一个还未成型的石头,有一个人走过来,问这位雕塑家在干什么?米开朗基罗回答说:“我正在从这个大理石中,释放出被囚禁的天使。”
彼得最终被彻底改变了吗?他学会了控制自己吗?彼得后来在彼得前书3:8-10中写道:
总而言之,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不以恶报恶……
(我记得彼得曾经冲着大祭司挥舞刀剑,没刺到大祭司,但把他的一个仆人的耳朵砍掉了——彼得的剑法实在是不怎么样。)彼得又接着说:
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你们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因为经上说:人若爱生命,愿享美福,须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嘴唇不说诡诈的话。
彼得后来学习到了谦卑的重要性了吗?彼得曾经傲气十足,充满着唯我独尊的自信。大家还记得在马太福音26:33,彼得实际上在说:“主啊,其他人都会离你而去,但我不会;我可是用更好的材料制成的。”
后来,他自己在彼得前书5:5-6中说:
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他必叫你们升高。
彼得的失败不是致命的——他确实学习到了圣灵所结的果子。
你说你想作耶稣的门徒,你说你要与耶稣同行,那你就要明白:祂要把你放在这个彻底改变的过程当中。
第三个测试问题是:你会一直跟从我吗?
这个问题隐含在约翰福音1:43中:
又次日,耶稣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见腓力,就对他说:“来跟从我吧。”
这是一个很简短的经文,但其含义却很丰富。这里表达命令的希腊语动词,也可以被翻译为“一直跟从我”,或者“持续不断地跟从我,腓力”。
这对于像腓力这样的人来说特别重要,为什么呢?因为腓力花了很长时间,来领受属灵的真理。这倒不是因为他的智力有欠缺,而是因为他缺乏信心!对腓力来说,事实和数据是个问题,而不是信心。基督想帮助腓力来建立他的信心。
大家还记得吗?耶稣只有一次询问过祂门徒们的建议,就是当他被五千个饥饿的人所包围的时候。我们把那个事件称为“喂饱五千人”。他们当时在荒野里,耶稣转向腓力,问他:“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约翰福音6:5)
腓力并没有回答耶稣的“从哪里”这个问题,而是拿出他的计算器,算了一通后说:“主啊,我们的钱不够。”
其实关键不在于钱,关键是耶稣基督神奇的大能。
在基督服事快结束的时候,根据约翰福音14:8的记录,在楼上的房间里,腓力对他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
在这个时候,主因着腓力的迟钝和愚拙责备了他,请看第9节:
耶稣对他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么?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
腓力就是不明白,因为他就是看不见!但是耶稣从没有因此而把他从羊群里赶出去!耶稣从来没说:“唉,在属灵的功课上,你总是反应这么慢。”耶稣从没有这样说过。
我不禁在想,在经历了多次的茫然、惊慌和挫折后,腓力依然还记得耶稣曾经对他说过的第一句话,也就是约翰福音第一章第43节的那句话。耶稣把手搭在他的肩上,对他说“腓力,来跟从我,不要半途而废,直到最后。”
有一件很神奇的事,就是大家想想看,耶稣的这些门徒彼此之间的差异会那么大!他们的社会地位不同,经济地位不同,情感上也很不相同,他们的兴趣爱好也不同。他们实际上是任何一个新约教会的第一个代表。
我也想到了我们教会的这些门徒,其实各个教会都是这样,我们彼此之间千差万别。比如:
- 有些人喜欢贝多芬和巴赫的音乐,希望教会的音乐敬拜更正式一些;有些人喜欢更现代一些的音乐;还有些人干脆就不喜欢音乐,认为教会里唱歌应该再短一些,讲道再长一些(这些人是牧师的最爱!)
- 有些人无法想象观看三个小时的橄榄球比赛,却能欣赏三个小时的网球比赛,或者玩三个小时的大富翁游戏,或者拿着个钓鱼竿,干坐上三个小时,除了被蚊子咬了一堆包以外,什么也没钓到,还一个劲儿地说真好玩儿!
- 有些人为一个政党投票,其他人为另外一个政党投票,还有些人什么政党也不选,或者干脆不投票。
我们彼此是如此的不同!那我们怎么才能相处在一起呢?当我们不再彼此盯着对方看,开始不间断地跟从耶稣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门徒训练的旅程。
还有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就是看看这些早期门徒所做出的不同贡献。比如:
- 在主升天后,我们看不到腓力说过什么话,而彼得倒是直言快语说了不少。
- 腓力从没有写过一本书,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建立过一个教会;但约翰却是个出色的作家和教会领袖。
腓力最终在属灵的功课上赶上来了吗?他最后是否从凭眼见,转变为凭信心了呢?历史记录的确表明,他后来继续以不同的方式来服事复活了的主。实际上,他最终因为他的信仰而殉道了。他被倒挂在十字架上,大腿和踝关节被刺透,慢慢因失血过多而死。
耶稣对他所说的话一定激励了他,直到最后。他记得主对他说:“腓力,一直跟从我,直到最后。”
路遥知马力,在长期跟从主的过程中,才能显明出真门徒来。这是万里长征,而不是百米冲刺!
第四个测试问题是:如果你要作我的门徒,你愿意将自己完全敞开吗?
这个问题是隐含在约翰福音1:45-46,也就是耶稣与 拿但业的对话中:
腓力找着拿但业,对他说:“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拿但业对他说:“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
这听起来好像很有偏见,不是吗?不过说句实话,这还真不是个偏见。拿撒勒还真是个很邪恶的地方,根本容不下神。弥赛亚怎么可能出在那个地方呢?
拿撒勒是第一个对耶稣的讲论,以暴力的方式来回应的地方。耶稣只在那里教导了一天后,拿撒勒人就打算置祂于死地。我想这很可能是因为拿撒勒距离西弗里斯仅仅六七公里远的缘故,西弗里斯是罗马在加利利的首府。当罗马统治者需要工匠的时候,他们就从拿撒勒抽调劳工,因而拿撒勒人每天都受到罗马异教很大的影响。
腓力则在第46节的最后部分这样来回应:……腓力说:“你来看!”
腓力是很聪明的,他没有跟拿但业争论。很少有人是通过争论接受了基督信仰。腓力只是说了句:“你来看吧。”
在第47节,拿但业来了:
耶稣看见拿但业来,就指着他说:“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
“诡诈”这个词在别的地方被用作“诱饵”或“陷阱”。也就是说,拿但业不是那种心怀叵测的机会主义者。
请大家继续看第48节:
拿但业对耶稣说:“你从哪知道我呢?”耶稣回答说:“腓力还没有招呼你,你在无花果树底下,我就看见你了。”
这里呢,我们需要仔细领会耶稣是怎么启示祂自己的。对于犹太人来说,无花果树底下是一个平安的地方。如果一个人可以在他自己的无花果树底下不受搅扰,那他就被认为是有真正的平安。而且,无花果树长满了叶子,能提供阴凉,犹太人也习惯于坐在它的树枝下默想。实际上,“坐在无花果树下”,在那个时候也是“灵修默想”的一种委婉表达方式。在腓力来之前,当时拿但业很可能正在他的无花果树底下沉思。
耶稣对拿但业所说的这番话,显明了祂是无所不知的。耶稣实际上是在说:“在腓力找你之前,我已经看到了你,你正在无花果树底下。”耶稣的话其实是在暗示:“我甚至知道你当时在想什么。”
很多圣经注释书都认为,耶稣在暗示:拿但业当时正在寻思雅各和那个天梯的故事,天使们通过天梯上上下下的(创世纪第二十八章)。第47节也暗指到雅各,雅各的名字后来被改为以色列,他是个诡诈、不放过任何机会的人。在后面第51节的时候,耶稣以类比的方式谈到了雅各的天梯,说: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看见天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
耶稣暗示拿但业说:“我不仅知道你刚才在哪,我甚至还知道你刚才在想什么。”耶稣是想让拿但业知道,将来他会看到比雅各的天梯还要多的东西。但只有神才会知道这些事情,对吗?拿但业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第49节他回答耶稣说:
“拉比,你是神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
耶稣基督同样也知道你心中的秘密,这让你很受鼓舞呢,还是让你很害怕?这也许是个坏消息。不过好消息是:今天你无论在哪里,耶稣都能看见你。如果你的心渴慕光明和平安,祂也会知道的。事实上,一个好的门徒愿意敞开自己的心,让主进入到他心里的各个角落。
结论
你想成为耶稣基督真正的门徒吗?那就问问自己下面这些问题:
- 你愿意带着正确的动机来跟从祂吗?
- 你愿意被完全改变吗?
- 你愿意一直跟从祂吗?
- 你愿意完全敞开在耶稣基督的面前吗?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1993年10月10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1993
版权所有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