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38 - 真正的主祷文

38 - 真正的主祷文

Ref: John 17:1–26

真正的主祷文

约翰福音17:1-26

 

引言

今天我要邀请大家进入主耶稣的祷告室。我们要听一听圣子对圣父所讲的话。耶稣的祷告包含了太多的真理,就像圣经学者威廉·巴克莱(William Barclay)所说的:“我们只能从中领会一二”。

这是圣父与圣子之间最后一次长篇对话,距离耶稣被钉十字架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当然了,任何人在临终前的祷告,都是值得我们带着敬畏去仔细聆听的。

现在就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约翰福音第十七章。有一位作家把这一章称为约翰福音中的“至圣所”。我们要悄悄地走进去,仔细聆听,认真领会。我相信,我们会因为这一章的内容而被永远改变。

 

请大家看约翰福音第十七章第1节:

耶稣说了这话,就举目望天,说:父啊,时候到了,愿你荣耀你的儿子,使儿子也荣耀你。

在我们深入往下学习之前,我们需要注意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真理:祷告要以一个词来开头,就是“天父”!弟兄姊妹们要知道,在整本旧约圣经中,在耶稣基督来到地上服事前,没有一个以色列人可以称呼神为“天父”,称祂为“父亲”!

在耶稣那个时候,神的名字,也就是从希伯来语而来的“耶和华”,被看作是如此的神圣,以至于普通人甚至都不该知道祂的名字,更别说把祂的名字说出来了。“耶和华”这个名字非常神圣,除了大祭司在每年的赎罪日进入至圣所的时候,可以叫出这个名字以外,其他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称呼神的名字。

负责抄录经卷的犹太文士,在抄录旧约经文的时候,如果遇到经文中出现了神的名字,他们就会暂停一下,起来洗洗手,换一只新笔,写上这个名字,然后丢掉那支笔,再继续往下抄写。

 

圣经中神有很多名字,包括:上帝(Elohim)或创造者、耶和华(Jehovah)或救赎者、耶和华以勒、万军之耶和华等。不过我们来看第6节:

你从世上赐给我的人,我已将你的名显明与他们。他们本是你的,你将他们赐给我,他们也遵守了你的道。

耶稣是在说:“我已经把你的名字启示给我的门徒了……”

神的名字不是早就在旧约圣经里启示给世人了吗?为什么耶稣这里说把你的名显明给他们了呢?如果你把这里的“名”换成“本性”,就会更好理解一些,耶稣当然把父神的本性启示给这个世界了,但我相信耶稣这里是指父神的这个新名字,也就是“天父”、“父亲”。之前没有一个犹太人,敢把自己与这位令人敬畏、圣洁的神之间的关系,用这个名字联系起来。

光是在约翰福音第十四章到十七章这段经文中,“父亲”这个词耶稣就用了五十三次。每次耶稣在向神祷告的时候,都称呼祂为“父”。在整本约翰福音中,耶稣显明这种令人难以想象的关系的次数,多达一百二十次!耶稣只有一次在祷告的时候没有用“父亲”这个称呼,就是祂在十字架上的呼求:“……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那个时候耶稣没有用“父亲”来称呼祂,为什么呢?因为在那一刻,耶稣成为我们的罪,使得祂与父神之间原本亲密的关系被打破了。否则对于耶稣来说,祂与父神的亲密关系,是用“父亲”这个称呼来表达的。

 

四个特殊请求

如果你即将离开这个世界,在临终前你会祷告什么呢?在我们聆听圣父与圣子之间这个对话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耶稣在为你和我祷告。

在圣经中所记录的耶稣基督最后一个长篇祷告中,祂迫切地期望我们能经历一些事情,在这个祷告中,耶稣提出了四个特殊的请求,我来概括一下我们的主为我们祷告的这四个强烈愿望。

 

第一个祷告请求,是与我们天父的亲密关系。

耶稣祷告你和我,能经历祂所经历的、与我们天父之间的那种亲密关系!

我们回到第十七章,来看第1节后半节到第3节的内容:

父啊,时候到了,愿你荣耀你的儿子,使儿子也荣耀你;正如你曾赐给他权柄管理凡有血气的,叫他将永生赐给你所赐给他的人。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

弟兄姊妹们,别人为你祷告,这个意义是很特殊的。当我家人为我祷告,当我妻子为我祷告的时候,这的确是在帮助我。就像那天晚上我的小女儿祷告:“主啊,请你帮助我爸爸准备好他的讲章。”你可能难以想象,这样的祷告对我的帮助有多大!

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耶稣在为你祷告!你可以拿只笔,在这一章中从头到尾把你的名字写下来,我就是这么做的。比如:

  • 第3节:这就是永生,让斯蒂芬能认识你……
  • 第8节:你所赐给我的道,我已经赐给斯蒂芬了,斯蒂芬也领受了,又确实知道,我是从你出来的,并且斯蒂芬信你差了我来。
  • 第11节:从今以后,我不在世上,斯蒂芬却在世上;我往你那里去。圣父啊,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斯蒂芬……

在整个这一章中,把你的名字从头到尾写下来!耶稣在为你祷告!想想看!祂在为我祷告……祂在为你祷告!

 

那么耶稣祷告的是什么内容呢?首先,祂祷告的就是你和天父有亲密的关系。

现在我们回到第3节,这节经文提供了关于永生的定义:

……这就是永生。

你们预备好了吗?到底什么是永生呢?

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

在整本新约圣经中,圣父都被看作是“神的泉源”——三位一体神中的头。在谈到圣父的时候,就是在指神的全体,是指三位一体神的旨意。

耶稣把这一点说得很清楚,就是祂与圣父都是同等的神,但是圣子要代表圣父,并完成圣父的旨意,也就是神所预先设定的旨意。耶稣顺服圣父的旨意,并不能就此说祂的神性就比圣父低一些,就像在我顺服我在地上的父亲的时候,并不是说我的人性就比我父亲的低一些一样。

所以,认识圣父就是认识三位一体的神。而除非你认识耶稣基督,否则你不可能认识神。

那我们再回到刚才那个定义:……这就是永生。

“永生”这个词,人们通常是从持续的时间这个角度来理解它。如果你问一个基督徒:“什么是永生?”他可能会说:“永生就是永远也不会结束的生命;会持续到永永远远。”

不是这样的,弟兄姊妹们!永生不只是指时间持续的长短;要知道,那些不认识神的邪恶的人,他们的生命也会持续到永远。在这个定义中,关键词是“认识”:永生就是认识你……

 

我们再来看第25-26节:

公义的父啊,世人未曾认识你,我却认识你;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来。我已将你的名指示他们,还要指示他们……

约翰福音第十七章是从对父神亲密关系的渴求开始,也是以同样的渴求来结束的。

在希腊语中,有两个不同的词都可以翻译为“认识”。其中一个词是“ginosko”,它是指“通过经历或关系来认识”。这个词被用来指夫妻之间非常亲密的认知,可以表达夫妻身体的结合:“我认识她”。这个词所指的认知,是那种彼此之间完全敞开、紧密的联合和深厚的友谊。

希腊语中另外一个翻译为“认识”的词,就是“oida”,意思是“通过客观的事实来了解”。

那么你们来猜猜,耶稣在这里用了哪一个词?

当然了,用第二个词“oida”也没什么错,那是通过确定的真理和事实,所了解的关于神的认识或知识。我花了十年的时间,在圣经学院和神学院里学习关于神的事实。我可以大谈特谈在三位一体的神中,不同位格本体的等同性和角色功能上的附属性。我的头脑中已经建立了一个神学架构和正统教义,可以帮助我在实践中存真去伪、辨别是非。但现在的信徒们在追求各种属灵体验的同时,讲台上缺乏这样的神学架构。是体验和感觉,而不是真理和事实,在驱动着我们走向灾难。你甚至可以不用跟神建立任何个人关系,也可以得知关于神的一些事实。

耶稣在第3节中所用的“认识”这个词,就是我们刚才谈到的第一个词“ginosko”。耶稣说:“通过完全的敞开、紧密的联合和深厚的友谊,来认识天父,这就是永生,这才是真正的生命。”

永生就是现在!而不只是持续的时间,永生是一种关系!

 

迈尔康·福布斯(Malcomb Forbes),是出版界的大亨,是一位亿万富豪,他的资产遍布世界各地,比如位于法国的城堡等等。他每年举办一次的年度盛宴,社会各界名流都会参加,还会进行电视转播。在他的私人喷气客机上,他会邀请自己的朋友,随便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我是在报纸和新闻中知道这个人的,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这位不信神的人的生活。他说:“死的时候拥有最多玩具的人,才是赢家!”

几周以前,我和妻子玛莎去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参加一个会议。有一位演讲者是与米勒(Minirth)和米尔(Meir)的辅导机构一起工作的人。他说了这么一句话:“虽然我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但是我相信,那些小时候没能跟父亲一起玩耍的孩子,在长大后会对玩具特别痴迷。”

按照这个逻辑,美国人痴迷于汽车和游艇,是因为小时候爸爸没有跟他玩儿滚铁环?痴迷于豪宅是因为小时候没有玩儿过家家?痴迷于服装是因为小时候没有玩儿芭比娃娃吗?

当然了,解决的办法不是再回到童年去补上那个损失,我们在座的一些人父亲可能已经不在了。解决的办法是与时间没有关系的。如果你真的想好好地生活;如果你想现在就享受和体验永生;如果你想抛弃那些美国人所痴迷的东西,那你现在就能实现,你可以通过与你在天上的父发展关系来做到。

在约翰一书5:20,约翰说:

我们也知道,神的儿子已经来到,且将智慧赐给我们,使我们认识那位真实的……这(就)是永生。

生命不在于拥有最大的、最好的、最贵的、最新的、最可爱的、最有名的东西;生命在于认识天父!耶稣祷告说:“父啊,我希望他们能近距离地认识你。”

这就是耶稣的第一个祷告请求:祷告我们与天父有亲密的关系。

 

第二个祷告请求,是关乎我们得救的保障。

请大家看第9-10节:

我为他们祈求,不为世人祈求,却为你所赐给我的人祈求,因他们本是你的。凡是我的,都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并且我因他们得了荣耀。

这段经文会给我们一个错觉,好像耶稣只为祂的门徒祷告,说明祂对这个世界毫不关心。而事实上,正是因为祂很关切这个世界,耶稣才为祂的门徒祷告,让他们去给这个世界作见证。

这里耶稣是在为祂门徒的安全和保护而祷告,这样的祷告显然是不能给那些不信主的人的,因为那些人不属于祂。

我们继续看第11-12节:

从今以后,我不在世上,他们却在世上;我往你那里去。圣父啊,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我与他们同在的时候,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了他们,我也护卫了他们;其中除了那灭亡之子,没有一个灭亡的,好叫经上的话得应验。

 

有些人可能会因为犹大的缘故,说:“啊哈!耶稣不能把祂所有的羊都安全带回家!”

其实在这些经文中,耶稣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犹大从来都不是祂的真门徒。犹大不是曾经得救过,后来又失去了救恩,不是这样的;犹大非常高超地装扮成耶稣的门徒,但到最后,他按照一个奴隶的价格出卖了主。

耶稣把祂对这些所拣选的人的看护权,转交给了父神;祂是把我们放在了父神的手中。所有属于耶稣基督的人,一个也不会失落!

我很喜欢基督徒作家斯坦利(Stanley)写过的一段话。他在《永恒的保证》(Eternal Security)这本书中写道:

基督来寻找并拯救那些失丧的人,如果这些被救的人会通过某种方式又失去了救恩,变成没有得救的人,那就使得基督所做的工白做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在我们得救的那会儿,神就应该直接把我们接到天家里去,以确保我们得救,这样做岂不更聪明一些吗?如果让我们继续留在地上,岂不很冒险吗?

没错,如果得救的保障不是在我们手里,而是基于我们是否信实的话,那这样的确很冒险;如果神会失信于祂自己的话语,那真的是很危险。

 

请大家再看一下第11节的后半节:

……圣父啊,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

胡安·奥尔蒂斯(Juan Ortiz)曾经与马戏团的一个空中飞人表演者交谈,那个表演者承认下面的防护网是起安全防护作用的,免得他们摔断脖子。不过他又说:

防护网其实也能防止我们掉下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它会怎么样。那样的话我们会非常紧张,反而会更容易造成失误而掉下来。如果没有防护网,我们就不敢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但是正因为有这个防护网,我们就敢在空中翻转两周,有一次我甚至翻转了三周!感谢有这个防护网!

奥尔蒂斯就此这样写道:

我们在神的里面有保障也是同理。当我们确信是在祂的怀里时,我们就敢于为神尝试大干一番;我们就敢于保持圣洁;我们就敢于顺服。我们敢这样做,是因为我们知道:当我们跌倒的时候,神永恒的膀臂会托住我们。

有些人愿意谈论圣徒的忍耐,我倒是愿意谈论救主的忍耐!

我知道有些人不太喜欢永恒的保障这个概念,因为他们相信,这个教义会导致人们随意犯罪。如果说救恩有永恒的保障会导致人们随意犯罪的话,那就好比因为有了健康保险,我们就会随意糟蹋我们的身体一样——因为我有保险!

实际上,下一个祷告请求,正好就是针对个人的圣洁或分别为圣的事情。

前面已经讲了耶稣的两个祷告请求:祷告我们与天父有亲密的关系,祷告我们有得救的保障。考虑到我们救恩的保障问题,耶稣……

 

第三个祷告请求,就是为我们在世上的纯洁而祷告。

我们来看第15-17节的内容:

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

第17节中的“成圣”这个词,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为了圣洁的事奉而分别出来”。这不是指那种一点儿罪都没有的完美,否则的话,耶稣怎么会在第19节中说:

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

就像耶稣为了服事而分别出来一样,信徒也要为了服事而分别出来。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但是与这个世界不同。

耶稣所祷告的是,信徒与这个世界交往,但不被这个世界所玷污。

弟兄姊妹们,我们不能赢得这个世界、不能吸引这个世界来跟从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跟他们没有什么不同!就像基督徒作家韩瑞克(Howard Hendricks)喜欢说的那句话一样:“你变得越像这个世界,你代表耶稣基督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就越小。”

关于个人的圣洁,或分别为圣,这是个不太好谈的话题。这不仅涉及到经文中明确的、非黑即白的是非问题,还有一些所谓的灰色地带,每个信徒都必须做出相应的选择。

 

帮助确定是非的七个原则

基督徒作家道格拉斯·麦格劳金(Douglas MaGlaukin),在他最近出版的一本书中,在这个领域提供了一些非常有见地的建议。在帮助信徒判定是非方面,他提出了七个原则,而这些领域是在圣经中没有谈到过的,就是所谓的灰色地带。我应当怎样与这个世界交往,而又不被世界所影响、还能赢得这个世界呢?

 

第一个原则是要主次分明。

也就是说,基督徒可能要在很多事情上花费时间和精力,但是在你确定各种事物的重要性和优先次序的过程中,不要让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阻碍了重要事情的完成,就像保罗在腓立比书1:10所说的:

使你们能分别是非……

中文现代译本翻译得更确切:使你们能够选择那最好的……

也就是说,有些事情是不错,但你还可以选择最好的。

 

第二个原则是不要被辖制。

有时候我们会受到一些事情的辖制;被一个习惯或行为所左右,就是被辖制、被奴役。保罗在哥林多前书6:12中说:

……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

 

第三个原则是能造就人。

在哥林多前书10:23,保罗说: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保罗实际上是说,有很多事情你都可以做,在能做的前提下,取舍的标准就不是看是否违反了神的哪条律法;而是看是否有助于你与神同行,是否能得到充实、得到造就,是否能让你成长。

我个人相信,在个人成长和得到造就方面,最大的敌人就是电视。调查数据显示,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超过四个小时——漫无目的、心不在焉地在频道之间换来换去。这条造就人的原则可以完全改变你的生活!大家想象一下,每周要是少看十五到二十个小时的电视,省下来的这些时间可以做多少事!想象一下你可以看多少书、可以跟多少人交流、可以走多远的路、可以参与多少服事!

 

第四个原则是要荣耀神。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0:31接着说:

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

每个基督徒都应该知道,我们的行为常常会危及到神的名声。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被动地考虑该怎么躲过这样的事,而是应该主动看看我们能做点什么,来荣耀神的名、赞美祂的品格。

 

第五个原则是不要危及他人的信心。

在哥林多前书8:13,保罗说:

……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

(也就是说,如果那会让他的信心受到打击的话)

……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

这个原则就是你和我都有责任保护那些刚信主或信心软弱的基督徒。成熟的基督徒,对那些在一旁观察自己的人,会很认真地担负起责任来,格外谨慎,尽量避免做任何可能会绊倒别人的事情。

不要把你的弟兄带到悬崖边,让他看可以走到距离摔下去有多近的地方。就像人们常说的: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为了不湿鞋,那就不要带他在河边走就行了,这是最安全的了。不要老是在作为基督徒的底线附近转悠,应该努力用你圣洁的生活方式和正直的品格,来保护别人。

 

第六个原则是不要被世界的事情所缠累。

在提摩太后书2:4-5中,保罗告诉年轻的、属灵上的儿子提摩太说:

凡在军中当兵的,不将世务缠身,好叫那招他当兵的人喜悦。人若在场上比武,非按规矩,就不能得冠冕。

在座的有些人因为在工作、事业上太忙碌了,以至于根本没有时间去服事耶稣基督。最多只能在周日早上拿出两个小时来聚会。保罗会对你说:“你这是将世务缠身了。”

有些人现在虽然坐在这,参加主日敬拜,但是他的思绪还停留在周五股市收盘的价格上,或者是正在谈的一个项目上。他的思绪总是围绕着在地上积蓄自己的财宝。保罗会对这样的人说:“你这是将世务缠身了。”

他们可能会说:“我也没办法呀,总要辛勤工作、养家糊口吧。而且神也希望我们勤奋,不要懒惰啊。”没错,但如果因此而不能服事神,甚至在敬拜神的时候都不能专心,这种所谓的“勤奋”,是神所喜悦的吗?谁才是你心中真正的神呢?

所以,不要被世界的事情所缠累。

 

第七个原则,也是最后一条原则,就是不要模棱两可。

“模棱两可”的意思,就是“在两个选择之间拿不定主意”;游移不定、不确定或者不肯定。

请听一下保罗在罗马书14:22-23中所说的。这是保罗谈论关于吃喝祭偶像的食物问题的一段经典段落,吃祭偶像的东西这个问题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不过这里面所适用的原则现在依然有效。保罗说:

你有信心,就当在神面前守着。人在自己以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责,就有福了。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为他吃不是出于信心。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

也就是说,对于圣经中没有明确谈到的问题,如果你不确定神是否许可,那就干脆不要做!

保罗在第22节中,用了一个现在福音派已经不用了的词,中文译本中没有把这个词翻译出来,就是“信念”(conviction),保罗是指你自己的信念。保罗说:你所信的,你自己就要在神面前持守住自己的这个信念。

你有自己的信念吗?

  • 作为商人,你会诚实地上报你的实际收入吗?
  • 作为年轻的姊妹,你会只跟主内的弟兄谈朋友吗?
  • 作为年轻的弟兄,你会在约会的时候,保持你的纯洁吗?
  • 作为结了婚的人,你会一生保守你们的婚姻吗?

 

基督徒作家博爱斯(James Boice),说他有一次听到一个婚礼上的誓言,那是一对儿不信主的人的婚礼。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婚礼上的传统誓言“只要生命还在延续,我们就将彼此珍惜”,改写成“只要爱还在延续,我们就将彼此珍惜。”

耶稣基督祷告你和我过一个成圣的生活,为了圣洁而分别为圣的生活,在我们的见证中显明出来,在我们的服事中产生果效。“父啊,我祷告你用你自己的话语,使他们成圣。”

彼得·马歇尔(Peter Marshall)是美国参议院的牧师,也是华盛顿城区一个教会的牧师,那个教会常常挤满了人,要听这位苏格兰人的讲道。他去世的时候很年轻,他的妻子凯瑟琳(Catherine)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名的作家。她写的小说《克里斯蒂》(Christy),被拍成了深受欢迎的电视连续剧。她说在丈夫彼得突然去世后,她意识到人生不是以长短来衡量的,而是以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的。一个人能活多久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怎么活的。

每个成圣、纯洁的生命,都是对社会的贡献!

 

这就是道格拉斯·麦格劳金(Douglas MaGlaukin)所提出来的七个原则,来帮助信徒在生活中判定是非。这七个原则我再复述一遍:第一,要主次分明;第二,不要被辖制;第三,要能造就人;第四,要荣耀神;第五,不要危及他人的信心;第六,不要被世界的事情所缠累;第七,就是不要模棱两可。

我们前面已经讲了耶稣的三个祷告请求:祷告我们与天父有亲密的关系,祷告我们有得救的保障,祷告我们在世上过圣洁的生活。最后,耶稣继续为我们祈求天父,提出了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祷告请求。

 

第四个祷告请求,为我们教会的合一而祷告。

我们来看约翰福音第十七章20-21节:

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

这个祷告是为了教会的合一,而不是整齐划一。神呼召我们成长、再生,而不是简单地复制,从一个模板里刻出来。

合一是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之上。第17节首先谈到了真理的必要性;然后,对于那些持守真理,也就是持守神的话语的人来说,才会有合一。

很多人在看到“合一”这个词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嗯,我们应该把各个宗派联合起来,在世人面前形成一个统一战线。”

但问题是,很多教会和宗派都不相信关于耶稣基督的真理,而对真理的持守要先于合一!对真理的持守,是合一的前提条件。

 

我有一篇来自世俗杂志《新闻周刊》(Newsweek)的文章,那是刊登在1993年八月份那期上的,是关于当代基督教新教各主流教派的文章。文章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如今最强大的新教徒们,正在经历一场财政、人员和使命的危机!”

作者继续谈到,他们缺乏基于圣经的神学思想的统一,而这正是主流宗派主义正在败退的根本原因。

如果你不代表任何立场,那谁又会在乎呢?!

所以,只是把各个宗派联合起来,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我喜欢穆迪教会的埃文·鲁泽(Erwin Lutzer)说过的一句话:“把几个墓地拼在一起,永远也不会产生一次复活。”

耶稣基督把我们的合一,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上,这个真理是关于祂的神性、祂的复活、祂的话语拥有绝对权柄、祂的再来、真实存在的天堂和地狱等等。问题是,即便是我们都相信这些真理,我们也会发现:不合一要比合一容易得多。

 

有一个名叫“世界运作计划”(Operation World)的差传机构,最近谈到了乌克兰的状况。目前这个国家的教会正在面临很大的威胁,自由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部分原因在于,在原来政府的逼迫下,很多基督徒接受贿赂,或者被敲诈而成为告密者,告那些主内的弟兄姊妹。这就使得那些忠心的基督徒面临很大的挑战:到底应该怎样面对这些屈服、妥协、协同、甚至与逼迫他们的人同伙的人呢?教会会为这个世界树立一个饶恕的榜样吗?

在第一世纪,教会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是否愿意饶恕大数的扫罗、是否愿意让他加入教会!

教会向世界所展现出来的是什么呢?展现出来的是分裂、内斗、争竞和骄傲吗?还是为了赢得世界,而展现出饶恕、同情、诚实和真理,也就是合一呢?!

 

请大家再看第23节:

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的合而为一(就是合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

耶稣祈求天父:“父啊,使世上的教会,包括这间教会,合而为一。让他们成为一体,使他们可以赢得世界。”

还有一点,耶稣还有最后一个请求,是在第24节的前半节,这可能会让你有点吃惊:

父啊,我在哪里,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哪里,叫他们看见你所赐给我的荣耀……

弟兄姊妹们想想看!耶稣早先的时候说,祂要回到父神的家里;现在在这个祷告中祂又说:“父啊,我真正渴望的,是我的门徒能与我一起回到你的家中。”

我们常常祷告,要在世上活得时间长一点儿,而耶稣祷告我们在天上与祂在一起;我们想留在下面,而耶稣想让我们呆在上面!

 

现在我们就要悄悄离开这个神圣的祷告室了。我们非常荣幸地听到了我们的救主向天父表达的真切愿望。主耶稣刚才为你和我祷告了,那么祂的祷告请求是什么呢?祂请求让我们拥有哪些特权呢?

  • 与我们天父亲密的关系
  • 我们得救的保障
  • 我们在世上的纯洁
  • 我们教会的合一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1994年2月19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1994

版权所有

 

 

 

Add a Comment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CLICK HERE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