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 友谊的奖赏
友谊的奖赏
约翰福音15:12-16
引言
我们结果子的特权
大家也许还记得,在约翰福音第十五章,耶稣彻底颠覆了基督徒关于结果子的传统观念。
约翰福音第十五章1-11节,邀请我们去了巴勒斯坦地区一个繁忙的葡萄园。我们后来终于意识到:我们是枝子,基督是葡萄树。我们曾经很自然地以为,由于我们属于基督的身体,所以我们就可以长出一些很美妙的东西来,比如圣灵的果子什么的。
所以,我们就使足了吃奶的劲儿。我们把圣灵的果子列出一个清单,把它贴在冰箱上、卧室的床头上,贴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贴在喝水的杯子上。心想:“我来看看,这周是喜乐周。主啊,这周我要在我的生命中,操练喜乐这个品格。”
但就在你用贴着圣灵果子的杯子,装满了咖啡开车的时候,前面的车突然急刹车,你只好也急刹车,咖啡从贴着圣灵果子的杯子里一下子洒出来,弄得到处都是。无论你之前有多喜乐,这下全没了!你开车超过前面那个人,脑海中略过一个不属灵的想法,给了那个人一个不属灵的眼神,然后恼怒而去,将喜乐丢在了脑后。
实际上,对于神已经告诉你做不了的事情,神是不会让你自己去做的,只能是祂在你里面、通过你来做。你和我能做的,就是愿意成为枝子,联结在葡萄树上。你们也许还记得,我们上次说过了:枝子自己是不能长出果子来的,但果子可以挂在枝子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结果子。葡萄树的生命流淌到枝子里,才长出果子来。
耶稣颠覆了我们的传统看法,祂说:“既然你是一个基督徒,既然你常在葡萄树上,那你就要知道,你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耶稣是这样说的吗?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约翰福音第十五章的第5节: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
耶稣说:“你们什么也做不了。”我们每一个信徒,在结果子方面,不是只有一点儿残疾,而是完全瘫痪。大家要记住:我们让耶稣基督的生命,在我们里面流淌,我们让祂的生命通过我们结出果子来,这就是我们所结的果子,就像葡萄枝上挂的葡萄一样。
接下来,在第十五章的12-16节,耶稣要继续颠覆我们原有的观念,祂要把我们从巴勒斯坦的葡萄园,带到一个普通巴勒斯坦人的家里去。
在葡萄园,我们发现了神所赐给我们的结果子的特权;现在在家里,我们会发现友谊或关系所带给我们的奖赏。然后,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也就是17-27节,我们会从家里再转到村里,经历被遗弃的痛苦。
结果子、友谊和被遗弃,是基督的门徒经常面对的三种经历。
我们友谊的奖赏
假如我们明天上午十点钟会死,那我们现在所想的、所考虑的,应该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但是距离那个残酷的十字架只有二十四个小时的时候,耶稣基督所想的却是祂的门徒,而不是祂的权利或者祂自己的需要。怎么会这样呢?
约翰没有让我们自己去瞎猜耶稣为什么会这么做。我们把圣经往前翻到第十三章,在第1节是这么说的:
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
耶稣为什么所思所想的是祂的门徒呢?是爱!永久不变的、不可动摇的爱!“agape”的爱!舍己的爱!
我们现在回到楼上的那个房间,接着聆听一下他们之间的对话。我们看第十五章的12-16节:
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
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
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
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
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使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就赐给你们。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人如果在世上能有两个亲密的朋友,那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实际上,亲密的朋友是很难找的;也就是说,当所有人都离你而去了的时候,出现在你面前的,就是这样的朋友。
有一位牧师这样写道:
孤独不是只在这个世界才有,在教会当中也存在。有一个老姊妹曾经给我写过这么一段话:“我每周坐在教会的椅子上,旁边靠着一个温暖的身体,但是我却感觉不到热量;我在一群信主的人当中,但没有人对我有主动的爱;我与旁边的人一起唱赞美诗,但我只能听到我自己的声音。当聚会结束后,我独自离开,就像我独自前来一样——我渴望有人来接近我,告诉我说,我对别人还是有点儿价值的。其实一个微笑就够了,或者打个招呼,让我知道我在这里不是一个陌生人就可以了。”
坦白地说,孤独对人是一视同仁,不管你是贫穷或富有、生病或健康、在众人面前还是独自相处,孤独都会存在。
诗人丁尼生(Alfred Lord Tennyson)在拜访英国女王后,这位伟大的诗人说:“这位拥有一切荣华和显赫的女王,是一个孤独的人。”
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Wolfe)这样写道:“我这一生让我深信不疑的一点是,只要人活着,孤独就是挥之不去、无法避免的。”
耶稣基督将要、而且已经颠覆了这样的事实。
我们被称为祂个人的朋友
就在这位万王之王被钉死的二十四小时之前,祂非常想让祂的门徒明白一些真理,让这些真理伴随他们一生。祂告诉那几个门徒,也是告诉我们今天的每一个信徒:“你可以把我看作是你最亲密的朋友——我也把你看作是我最亲密的朋友。”
也许有人会看着第14节说:“嗯,是这样,不过这里可有个条件。”第14节说:
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
谁能遵守祂所吩咐的所有事情呢?我们根本做不到!
好吧,不过这里的“吩咐”,应该在它的上下文中来解释具体的含义。你们注意到了第12节是怎么说的来着?
你们要彼此相爱……这就是我的命令。
换句话说:“你们不能彼此相恨,还把自己看作是我的朋友。但是,如果你们遵守我的命令,彼此相爱,那你们就可以经历到我的爱了。”
约翰还在约翰一书第四章的20-21节,重新强调了这个真理。他说:
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爱神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神所受的命令。
我们现在回到约翰福音第十五章。这里说的是一样的!祂字面的意思就是:“你们不能又做我的朋友,又彼此相恨;但是,如果你们能彼此相爱,那我们之间也是朋友了。”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能命令你去爱别人呢?
约翰福音第十五章的第12节不是一个建议,耶稣不是在说:“听着,我走了以后,如果你们这帮弟兄能够彼此好好相处,那就太好了。大家尽力而为吧。”
不是这样!第12节是一个命令:
你们要彼此相爱……这就是我的命令。
怎么能命令一个人去爱别人呢?
如果耶稣要这么说,我就能理解了:“你看到那有个基督徒了吗?邀请他到你家来做客。”
“没问题!”
“你看到那个女士了吗?帮她把房子刷一下。”
“你看到那个年轻人了吗?给他买一件冬天的衣服。”
“没问题!这个我都能做!”
但是耶稣说的不是这个。祂说:“你看到那个弟兄或姊妹了吗?去爱他们。”
你可能会说:“主啊,我对那个人无法产生那样的感情。”
你知道为什么耶稣可以命令我们去爱吗?而且是agape的那种舍己的爱?你知道祂怎么能命令一个丈夫去爱自己的妻子、妻子去爱自己的丈夫、父亲去爱自己的孩子们吗?因为agape这种舍己的爱,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人的意志所带来的一个行为。这是人所做出的一个决定,然后整个人就付诸行动了。
能证明我们的爱的,不是我们的感觉,而是我们的行为。不过好消息是:爱的行为可以产生爱的感觉。
事实上,在家里、教会或婚姻当中,感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薄,但是命令却不改变。有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一对儿老夫妻在庆祝他们结婚六十周年,几百个亲朋好友与他们一起来庆祝。就在他们一起切蛋糕、周围的照相机噼里啪啦乱响的时候,这个老头儿对妻子说:“亲爱的,我考验了你六十年,你真经得起考验。”
他老伴儿耳朵不太好,没听太清,说:“嗯,我也讨厌你六十年了。”
请大家看耶稣在第15节是怎么颠覆我们的观念的:
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
在这节经文中,耶稣告诉他们,祂以后不再称他们为仆人了。这也就意味着,当时拉比或老师所带的门徒,都被看作是他们的仆人。实际上,这些门徒也很愿意承担这个角色,来满足他们的老师一些基本的需要。
在耶稣那个年代,仆人或奴隶的生活是很悲惨的。据估计,在罗马帝国所统治的第一世纪,总共有六千万个奴隶。他们的处境很可怕,因为罗马法律规定奴隶主对奴隶有绝对的权利。奴隶主可以打奴隶、把奴隶卖了,可以虐待奴隶、不给饭吃,甚至可以随意杀死奴隶。
君王的奴隶也是一样,他们没有被当做是人来对待,他们只是一件东西,只有在君王允许的情况下,他们才能活着。
奴隶是没有权利出现在主人面前的,他们最多只能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在主人经过的时候瞅他一眼。奴隶们从来不会被允许同他们的主人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他们要呆在分隔开的区域,从来不会被邀请参与主人家庭内部的交流。
有一个非常美妙的事实是,因为基于爱,基督把我们看作是祂最亲密的朋友。在第15节中所用的“朋友”这个希腊语词,字面意思是“内宅的朋友”,可以把它理解为“心腹”,这是君王身边亲密、核心的朋友。
我们是那个大君王的朋友,在当时那个时代,君王的朋友是可以直接面见君王的,他们甚至可以在一大早的时候,有权直接去君王的更衣室找他。君王在与他的将军、大臣或政治家们谈话前,会先和这些朋友交流看法。
我们再来看一下第15节:
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
也就是说,你现在可以参与他们的家庭内部讨论了!主耶稣把我们看作是祂最亲密的朋友。
大家都知道,你只会把秘密告诉关系最好的朋友,对吗?大卫懂得他跟神的那种亲密关系,在诗篇第二十五篇第14节,他写道:
耶和华与敬畏他的人亲密;他必将自己的约指示他们。
在诗篇103:7,大卫说:
他使摩西知道他的法则,叫以色列人晓得他的作为。
也就是说,以色列人只是看到了神奇妙的作为,但是摩西能知道神的计划。
实际上,因为耶稣基督的死和复活,因为祂为我们代祷和给我们的奖赏,我们距离神比摩西更近,我们知道的也比大卫更多!
弟兄姊妹们,大家想想看:神是我们的朋友!
我看到过一个无神论的小册子,里面有一些嘲笑神的内容,因为神与旧约中的一些英雄人物关系很近,而那些人看起来不怎么样。这个小册子有些内容说的也对,比如尽管亚伯拉罕撒了好几次谎,但他还是被称为“神的朋友”;尽管雅各善于欺骗,他还是被称为“神的王子”,也就是“以色列”;尽管摩西杀过人,神还是给了他一个特权,从神那里接受了“十诫”,而其中的一条诫命就是“不可杀人”,这就使得摩西成了一个伪君子,传递了一个他自己都没能遵守的命令;尽管大卫犯了奸淫和谋杀的罪,但他还是被称为“合神心意的人”。
这个小册子最后说:“如果真有一位神,却愿意与这样一些人为伍,那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呢?”
当然了,我们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神的儿子来到我们这里,为这些罪人和整个世界而死。这样任何愿意相信祂的人,神就会赦免并忘记他的罪,这些人就可以被看作是神的朋友。
这是一个怎样的奖赏!一个何等大的奖赏!曾经的奴隶,曾经的罪人,现在居然是祂最亲密的朋友!
但是不要忘了,爱是这一切的基础。其结果不光是我们被看作是祂最亲密的朋友,在约翰福音第十五章,我们还发现我们的另外一个身份。
我们被差派为祂个人的代表
我们还被耶稣差派为祂个人的代表。请大家看第16节:
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
大家想想看,把我们看作是朋友是一回事,其实我们差不多可以把认识的所有人都称为朋友;但是让一个人来代表我,代表我说话和做事,把我的名声也托付给他,这可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这可绝对不是开玩笑的事!
但问题是,对于神要差派我们,我们不会特别惊奇,因为我们非常确信,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是很配得的,神应该来差派我们。大家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了吗?就是当你身边的某个人被提拔以后,你会自然而然地觉得他只是很幸运而已,对吗?但是当你被提拔以后,你会觉得那是你当得的!
有一位作家是这么说的:
你注意到了吗?
- 当其他人不想改变,坚持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做的时候,那是顽固不化;当我们不想改变的时候,那就成了坚定不移。
- 当你的邻居不喜欢你的朋友时,那是他看人有偏见;当你不喜欢他的朋友时,那说明你看人看得很准。
- 当有人对待别人非常好的时候,那是装腔作势、以恩人自居;当你这样做的时候,那就是很有爱心、考虑周到。
- 当别人花了很长时间,要把事情做好的时候,那是懒惰、效率低下;当你这样做的时候,那就是精心预备、深思熟虑。
- 当别人开销大的时候,那是挥霍;当你花钱多的时候,那是慷慨。
- 当有人指出别人的问题时,他是过于挑剔;当你指出别人的问题时,那是见解深刻。
- 当别人态度温和的时候,你说他软弱;当你这样的时候,那是谦和仁慈。
- 当有人穿着很讲究的时候,那是奢侈;当你这样穿时,那就是有品位。
- 当别人想什么就说什么的时候,那是鲁莽粗暴;当你有话就说的时候,那是坦诚相待、毫无保留。
哇!我们很少看到,真实的我们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很喜欢一个关于吝啬鬼的故事。他在为圣诞节购物时,发现所有的东西都太贵。后来他看到一个五十美元的花瓶,打折促销后的价格只有两美元,原因是花瓶的把手断了。他果断地买下了这个花瓶,让售货员把它包起来邮寄给他的一个朋友。他知道他的朋友一定会以为他是用原价买的这个昂贵花瓶,只是后来在运输途中意外受损了。
圣诞节过去一周后,他收到了那个朋友给他寄来的感谢贺卡,贺卡上写着:“非常感谢你送给我的那个漂亮花瓶。你真好,还把它们每个部件都单独包装了发给我。”瞧瞧,这下可露馅儿了!
如果我们还自以为在神的面前很聪明的话,还以为我们自己挺能干的话,那就看看第16节的前半句:
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
换句话说:“你现在是我最亲密的朋友了,那是因为我拣选了你!”
是神的恩典给了我信心的礼物,所以我才能信靠耶稣基督,以至于成为祂的朋友。第16节后面接着说:
……是我……分派你们……
你和我现在都有了一个被分派的任务。我还要再提一遍,这是因为我们配得吗?不是!而是因为祂爱我们!是祂拣选要分派我们。
这里的“分派”这个词,与“拣选”这个词不同,意思是“为特殊的事奉而安排”,或者“为一个特别的原因而差派”。
我们把圣经翻到后面的第十七章的18节,在那里约翰给我们澄清了这个差派是什么。耶稣在向天父祷告:
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
在马太福音第二十八章19-20节,告诉了我们主给我们的一条最后的命令: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
我们的使命就是:
- 我们被拣选得救,而且
- 我们被差派去事奉
不光是这些!我们不仅是祂的朋友,不仅是祂的代表,第16节还要接着告诉我们第三个身份。
我们被看作是祂个人的广告
耶稣还要把我们看作是祂个人的广告,请大家看第16节的后半句:
……我……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
我们代表基督,被分派去结果子,为的是去赢得这个世界。怎样做才行呢?通过什么方式,我们才能最有效地为天堂做广告呢?!
贝碧琦(Rebecca Pippert)是一位布道家,在她写的一本题为《请君出瓮》(Out of the Saltshaker)的书中(也有人把这本书的书名翻译为《走进世界》),讲述了她第一次到俄勒冈州波特兰的故事。
她在所服事的学校遇到了一个学生,这个学生非常聪明,但头发总是乱糟糟的,而且在与他交往的那段时间,她从没有看到过这个学生穿过一双鞋。
有一天,这位名叫比尔的学生,打算去学校对面的一个教会,那个教会的人大都是中产阶级,穿着讲究,不过他们也想扩展面向学生的服事。比尔走进了这个教会,穿着牛仔裤、体恤衫,当然了,还是没穿鞋。人们看着他,有点儿不太舒服,但都没说什么。随后比尔顺着过道往前走,要找一个位子。那个周日教会的人特别多,当他慢慢走到前排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一个空位也没有。所以他就干脆坐在过道的地毯上了,盘起腿,开始四处打量。
这时气氛变得相当凝重,人们都伸长脖子在看这位不速之客。突然有一个岁数挺大的人,顺着过道朝这个年轻人走过来,他是教会的一个骨干。贝碧琦的朋友看到了这一幕情景,他们后来告诉她说:“这个人要做的事情,我们不能怪他,因为那个年轻人正在干扰我们的敬拜。”
就在那个人顺着过道慢慢走向年轻人的时候,教会变得异常安静,所有的眼睛都在注视着他,大家都屏住了呼吸。那个人走到了比尔跟前,弯下身子,有点费力地紧挨着比尔坐在了地毯上。他也盘起腿来,拿出自己的诗歌本,与比尔一起看。那个周日,他就坐在过道的地毯上敬拜——那就是天堂的一个广告。
耶稣基督把我们看作是祂的代表——我们要赢得这个世界。
那该怎样做呢?是跟他们争论,把他们带进天国吗?是吓唬他们,把他们吓进天国?还是贿赂他们?威胁他们?不!都不是。我们要吸引他们。
那又该怎么做呢?靠着我们彼此相爱,借着我们所结的、与神自己的品格相似的果子。
另外,我很喜欢第16节中的应许,这个应许常常被人忽略了:
……我……分派你们去结果子,(然后呢?)叫你们的果子常存……
很少有什么东西能比水果坏得更快了,即使储存在低温和干燥的地方,也好不了哪去。在冰箱里放的香蕉,用不了几天,你就会看到它的颜色从黄变成褐色了。但在这节经文中,耶稣应许说,我们所结的果子不一样,是常存的,可以持续到永远。
我们是那个永恒君王的广告,带着永恒的能力,为着一个永恒的目的,要带来永恒的结果。
我们怎么会这么幸运?这不是运气,而是恩典。是耶稣拣选了你成为祂的朋友,一直到永远。
你享受与祂之间的友谊吗?你能在祂对你的接纳和爱当中放松自己吗?在祂的同在当中,你感觉舒服吗?
有一位作家写过这样一段话:
与一个人这一起,噢,那种安全的感觉所带来的安慰。不用遣词造句,不用掂量说什么,不管它是麦子还是麦麸,只需要倾吐为快,因为你知道有一位信实的手,会接过它们,筛选它们,将有价值的留下,将其它的吹去。
对你来说,祂就是这样的朋友。
在第16节的最后部分,大家注意到了还有一个小小的应许吗?
……使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就赐给你们。
也就是说,因为你是我的朋友,你就可以随时与我家里的任何成员说话。
耶稣颠覆了我们原来的观念。你不再是一个奴隶,而是祂最亲密的朋友。作为祂的门徒,你是祂个人的代表,你还是祂特别的广告。
1820年,约瑟夫·史克文(Joseph Scrivin)出生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在三一学院毕业后,他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他打算与他可爱的爱尔兰姑娘结婚,一起建立一个基督徒家庭。他要把在学院里学来的派上用场,创立自己的公司。婚礼计划已经敲定,公司业务也规划好了,然而就在此时,悲剧突然发生了——他的未婚妻在婚礼前一天意外淹死了。他的世界就此崩溃了。
史克文去了加拿大开始他的单身宣教生活,希望能借此忘记过去的一切,但其实他永远也忘不了。他作为宣教士,独自一人开车帮助那些不幸的人。几年过去后,当他母亲病重的时候,他不能回去陪在她身边,于是他坐下来,给母亲写了一首诗。他自己在一张草稿纸上潦草地抄录了一份,有人在探访他的时候看到了这首诗。后来人们给这首诗谱上了曲,在教会里唱。
这首诗激励着教会,至今已经长达一百五十年了。
这首诗很可能就是受到约翰福音第十五章的启发。这首诗就是我们现在经常唱的《耶稣恩友》这首歌,我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这首歌的歌词。歌词是这样的:
耶稣是我亲爱朋友,背负我罪担我忧;
何等权利能将万事,带到主恩座前求!
多少平安屡屡失去,多少痛苦白白受;
皆因我们未将万事,带到主恩座前求。
是否烦恼压着心头,是否遇试炼引诱,
我们切莫灰心失望,快到主恩座前求。
何处得此忠心朋友,担当一切苦与忧,
我们弱点主都知道,放心到主座前求。
对于旁观者来说,约瑟夫·史克文确实过着一个孤独的生活,带着一颗破碎的心,梦想也没有实现。非常巧合的是,后来史克文也是溺水而亡。在他死后,那首诗歌开始流行开来,人们也才慢慢了解到,史克文内心力量的强大,是因为他最亲密的朋友就是耶稣。
我不知道你现在面临的是什么;我不知道你所经历的试炼和试探是什么,也不知道你最大的负担是什么;但是从今天这一刻起,弟兄姊妹们要记住:耶稣在为你而死的头一天晚上,安慰那些忐忑不安的门徒说:“我把你们看作是我最亲密的朋友,你也可以称呼我是你们的朋友!”
作为你的朋友,祂永远也不会离开你,也不会丢弃你。祂是你的朋友,直到永永远远。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1994年10月9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1994
版权所有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