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 从危机时的信心,到有确据的信心
从危机时的信心,到有确据的信心
约翰福音4:43-5:14
引言
我们现在正在讲约翰福音的第四章。我想把第四章的最后部分,和第五章的开头部分放在一起,这两个部分都与身体的医治有关,都显明了基督的大能,而且都谈到了信心这个话题。
还需要说明的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宗教领袖们要寻找机会,除掉耶稣基督,因为祂声称祂自己是神。
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约翰福音第四章,请看第43-47节:
过了那两天,耶稣离了那地方,往加利利去。因为耶稣自己作过见证说:“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到了加利利,加利利人既然看见他在耶路撒冷过节所行的一切事,就接待他,因为他们也是上去过节。耶稣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他从前变水为酒的地方。有一个大臣,他的儿子在迦百农患病。他听见耶稣从犹太到了加利利,就来见他,求他下去医治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快要死了。
这里大家需要注意一个事情,就是有个官府中的贵族来见一个木匠!这个人位高权重,却来见一个被许多人认为是迷惑众人的木匠。这位显赫的人物,不顾人们的窃窃私语,不顾各种流言蜚语和中伤他的谣言,跑来请求一个贫穷而谦卑的木匠。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这个人正在经历一个危机。如果你正在经历一个危机,你可能也不会放过任何的机会。
在医院的急诊室里很少有无神论者。你会在ICU(重症监护室)里,常常听到人们在呼求神的名字。
人们常说:人的尽头就是神的起头。就像大多数人只有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才会来到基督的面前一样,现在就来了这么个人,他不太了解基督到底能做什么。就像很多在危机中来寻求神的人一样,他们都对耶稣基督能做什么有很多误解,这个人也不例外,他犯了两个错:
- 第一,他以为,如果耶稣不来而孩子死了的话,那耶稣就没法帮助了,因为那样就太晚了。
耶稣不会就这个问题去解释什么,不过对于这个人所犯的第二个错误,耶稣要来纠正他。
- 第二,他以为耶稣必须亲自到孩子的身边,才能医治他。
他不知道耶稣是空间和时间的主宰,祂的话语可以命令身边的和远在天边的事情,祂不仅控制着祂所在的领域,还靠着祂的话语托住万有。
对于那些遇到危机而生发出信心、但是对于耶稣并不了解的人,耶稣会接待他们,这真的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如果换了我们是神,当看到人们只是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才来找我们,而且完事之后也许就不会搭理我们了,那我们很可能会对他们说:“你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
但耶稣不会这样。祂会挑战这个人的动机,使他有可能失去提问的勇气。请大家看第48节:
耶稣就对他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
这节经文中的“你们”是个复数,当时聚集在祂周围的所有人,都在期待着一次激动人心的经历,他们想看到希律官府中的这位大臣的儿子,被这位木匠所医治;他们想看到另外一个神迹。所以耶稣这句话,其实是个挺严厉的责备。
此时此刻,如果这位大臣因此而被激怒,或者对耶稣的责备很反感而走开了的话,那么这个故事也就到此为止了。但是大家会发现,虽然这个人是因为一场危机而生发的信心,通常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信心,但是在这里,这个人所有的,却是真正的信心。请大家注意他在第49节的反应:
那大臣说:“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
希腊语中的“先生”这个词,是一种表示尊重的称呼,把自己放在低一等的位置上。这位王宫里的官员实际上是在说:“我知道你远不只是个谦卑的木匠,你是个拥有权柄的人!”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注意到这个人极其渴望的心。早些时候,在第47节,他请求耶稣医治他的儿子;而在第49节这里,这个词从“儿子”换成了“孩子”:“请你来帮助我的小孩子。”
然后,耶稣在第50节回应了他:
耶稣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
就这么简单?!耶稣就说了这么句话:“他已经好了,你可以回去了。”请注意第50节的后半部分,关于信心的这个问题: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
对此你能相信吗?大家知道吗?后面主耶稣还要指着这个人,说他有很大的信心!为什么?因为尽管当时没有马上看到结果是什么,但是他就是信了主耶稣的话。后来在约翰福音第二十章的第29节,耶稣对“多疑的多马”说过这样一句话:
耶稣对他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的信心并没有靠着我们的眼见而得到证实,但是我们就是这样信了,这会得到何等大的祝福!大家还可以设想一下,我们所得到的祝福甚至连使徒也得不到,为什么呢?因为使徒还亲眼见过主,我们根本就没有见过耶稣,但我们就这样相信了。
因信而生的原则
我要借着这段经文,给大家总结一下因信而生的原则。
第一,信心是相信所没有见过的。
第二,信心是顺服所感受不到的。
信心就是走进一间黑屋子,知道在合适的时间,神一定会把灯打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的时候,盟军士兵常常在农场和房屋里搜寻狙击手。在一个几乎成为废墟、被遗弃的房子里,搜寻者们进入地下室,在一面剥落破损的墙上,有个大屠杀的受害者画了一个大卫之星,下面写着这样一句话:“即便是在太阳没有照耀的时候,我依然相信太阳;即便是在神没有说话的时候,我依然相信神。”
现在我们来看看,接下来在第51-53节都发生了什么:
正下去的时候,他的仆人迎见他,说他的儿子活了。他就问什么时候见好的。他们说:“昨日未时热就退了。”他便知道这正是耶稣对他说“你儿子活了”的时候;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
这个人在危机时的信心,变成了有确据的信心。他相信了耶稣的话,他对主的应许满有信心。在他的仆人到来的时候,他这种充足的信心,变成了有确据的信心。回到家后,他的有确据的信心,成为感染其他人的信心,他的全家都信了。
大家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家庭现在得救跟从了基督,这可是一个大臣的家庭,他在希律王宫里有很高的权柄,他在希律王安提帕,也就是大希律的儿子手下服事。大希律是一个非常残暴的人,他曾下令杀掉伯利恒两岁以下的所有男孩儿,因为他认为,只有他才能拥有犹太人的王这个称号。大家知道吗?这位贪慕虚荣而又残暴的父亲,曾经下令在他死后,要马上处死一千两百名有影响的犹太人,这样就能确保整个巴勒斯坦地区都陷入到极大的悲痛之中,以此来哀哭他的离世。幸好他的这个计划最终并没有得到实施。而这个大臣所服事的,就是他的儿子——希律王安提帕。希律王安提帕,就是那个下令处死施洗约翰的那个王。所以大家就知道了,对于一个基督徒而言,做这个王手下的大臣,可不是一个好差事!
在这个大臣的儿子得到医治以后,最应该保持沉默、别说话的人,其实就是这个大臣了,这也是他现在所处的位子所决定的,但是他却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全家!在那个时代,这也就意味着,他不仅告诉了自己的儿子,还告诉了儿媳妇和女婿。然后在这个贵族之家,就发生了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众人都信主了。
这就是我要说的因信而生的另外两条原则:
第三条原则,信心是英勇无畏、无所顾忌;
第四,信心能感染他人,而且不受限制。
我已经谈到了因信而生的四条原则:
- 信心是相信所没有看见过的;
- 信心是顺服所感受不到的;
- 信心是英勇无畏、无所顾忌;
- 信心能感染他人,而且不受限制。
因信而生的其他原则
因信而生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则。在约翰福音第五章,基督的大能和人们的信心这个主题还在延续。不过这一次,我们要离开那个富有的贵族,来到底层社会。在那里无助的人们被抛弃、被遗弃,被人们所遗忘。
前面那个大臣拥有当时一切的医疗条件,但是没有人能帮助他;而下面这个人,没有任何的医疗条件,他穷困潦倒,身无分文。虽然这两个人身份地位相差悬殊,不过,他们却又都是完全无助、陷于绝望之中。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约翰福音第五章第1-4节的内容:
这事以后,到了犹太人的一个节期,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池子,希伯来话叫作毕士大,旁边有五个廊子;里面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有古卷在此有:等候水动;因为有天使按时下池子搅动那水,水动之后,谁先下去,无论害什么病就痊癒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人就这个带有五个门廊或屋顶的池子,质疑圣经所记录事情的真实性。现在考古学家已经挖掘出了这个被质疑的池子,在废墟中发现了关于这个池子非常多的细节。没错,在靠近羊门的地方,的确有个池子,池子被分成两个,上方有一个很大的屋顶,池子的每一边都有两个门廊,或者是柱廊。
在耶稣那个年代,患病的人会聚集在那里,他们相信天使会时不时地搅动池子里的水,搅动以后第一个下池子里的人,就可以得到全然的医治。这个地方也就因此汇集了深受各种苦难折磨的人——人们被那个得医治的渺茫的盼望所吸引。
在和合本圣经中,第3节的后半部分和整个第4节都是一个注释,用括号括起来,说有一些古卷有下面这段话,这显然是在约翰福音写完以后,由后来的人加上去的。也就是说,后来的人加上了这句话,试图来解释第7节经文。在第7节中,那个人告诉主耶稣:
“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
这里我做了个研究,发现所有的福音派学者都同意:这句话的确是后人加到经文里去的,为的是解释第7节的内容。不过我个人相信,在耶稣那个时代的人,确实相信是有天使来搅动池子里的水,所以从四世纪开始,这句用来解释的话就被允许保留在经文中了。
大家注意到了吗?这个人所说的关于天使搅动池子里的水,耶稣根本就没接他的话茬。那么,在这个池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感谢那些异教徒的考古学家们,他们常常发现事实,但是自己却不相信。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那个池子在哪了,它的名字出现在死海古卷中,它的位置现在也能准确定位。在这个巨大的池子下面,有一眼泉,会时不时地往外冒泡泡,搅动池子里的水。当时的人们很迷信,相信这是天使所为,第一个踏进池水的人就可以得到医治。
在那个时候,人们普遍都相信,水中生活着一些神明,里面有好的也有坏的。
当波斯的薛西王(Xerxes)来到斯特里蒙河(Stryomon river)的时候,在他的军队过河之前,他手下行法术的人,用白色的马为供物,向这条河的神明献祭。
罗马帝国的将军卢库勒斯(Lucullus),在过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之前,献上了一头公牛。
即便是今天,在南部非洲的一些班图部落,依然相信在河里面居住着邪灵,过河之前必须用几个玉米来满足他们。在中非,人们是不会搭救掉在河里的人的,因为他们相信,神灵已经把他带走了。
所以在耶稣的那个时代,大家都相信这种迷信的说法,就是涌到这个池子里的地下泉水中,居住着一个天使,他会时不时地搅动池子里的水。
我解释了这么多是什么意思呢?尽管没有人问我这个问题,但我还是花了很多时间,来回答关于第4节的问题。我希望大家能看到,耶稣所走到这个巨大的、带着五个门廊的池子,附近到处都是得不到帮助的人。这么多的人把自己全部的信心,都放在了错误的事物上!这就是迷信!
我看到过一些照片,有成千上万的印度朝圣者,在加尔各答(Calcutta)的恒河(Ganges River)里沐浴。他们把那里污浊的水看做是圣洁的,就在河上游两三公里开外的地方,就有下水道直接排放到这条河里。
我参考了很多圣经注释书,他们都对聚集在这里的这群人,做出了这样的一个评论,就是这是整个人类状况的写照:这些人都是失丧的、虚弱的,他们的眼睛是看不见的,他们孤独无助,把自己的信心放在各样的事物上——有些相信算命先生;有些相信风水大师;有些相信金钱万能;有些相信人本性的善,或者相信善行能改变一切;有些人相信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可以与神建立关系的。
他们都有信心,而且是很大的信心!但是弟兄姊妹们,你有再大的信心,也会在结了一层薄冰的湖面上,掉到水里淹死;你有再小的信心,也会走过结了一层厚厚的冰的湖面,而安然无恙。
这就是我要讲的,关于因信而生的第五个原则。
第五,真正的信心不在于大小,而在于你信的对象是什么。
所以,接下来耶稣做了什么?请大家看第5节:
在那里有一个人,病了三十八年。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三十八年期间,这个人所遭遇的疾病,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了。没有人帮助过他,实际上他也不能劝说任何人去帮助他。他不能行走,他被医治的指望,其实就近在咫尺。
这让我想起了希腊神话中,坦塔罗斯(Tantalus)这个人物。他被一些神明所咒诅,永远生活在饥饿和干渴之中。当他喝水的时候,水就会从他的嘴边缩回去,使他喝不到水;当他饿了想摘树上的果子吃时,树枝就会移开,让他够不着。坦塔罗斯就过着这样一种生活,永远无法满足他最深层的需要。
英语中的“诱惑人的”(tantalizing)这个词,就是从他的希腊文名字(Tantalus)来的。你极其渴望要得到某种东西,但你就是够不着它,它就在那里诱惑着你。
所罗门在箴言书第十三章的第12节中说:
所盼望的迟延未得,令人心忧……
在这些想要得到医治的人当中,耶稣发现了这个无法帮助自己的人,并且医治了他。请大家看第14节耶稣在医治他以后对他说的话:
后来耶稣在殿里遇见他,对他说:你已经痊癒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
这也告诉了我们因信而生的另外一个原则:
第六,真正的信心,要改变你的生命。
如果你对基督和祂的话语有真正的信心,那就会从根本上改变你说话的方式、你工作的态度,还会改变你穿着打扮的动机。真正的信心,会改变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信心是大有功效的!信心在你的生活中,不只是一件添加的东西;信心就是你生活的方式。就像先知哈巴谷在哈巴谷书第二章第4节所说的:
惟义人因信得生。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1994年1月16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1994
版权所有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