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9 - 以斯帖福音

9 - 以斯帖福音

Ref: Esther 9:16–32; 10

以斯帖福音

神在暗中掌权(第九部分)

以斯帖记9:16-10:3

 

去年夏天,我和太太去了基迪霍克的诛魔丘(Kill Devil Hills at Kitty Hawk)小住了几天。那里矗立着一座纪念碑,庆祝第一次的飞机试飞。新教徒牧师的两个孩子解决了飞行之谜,设计出一套翘曲机翼的装置:借助风力使飞机起飞或者降落,以及在空中直飞或者转弯。

1903年12月17日,奥威尔·莱特(Orville Wright)通过掷硬币的方式获胜,爬上了他们在自家自行车店里手工制作的飞行器。这架飞机沿着沙洲上的木质轨道滑下去,然后腾空飞行了12秒,首次航程大约40米。

我们在那里小住的时候,我开始阅读莱特兄弟的传记,名为《主教的儿子》(The Bishops Boys),总共五百页,最近刚刚看完。书中记载了两位工程师的创意发明过程,以及他们在法庭上为自己的专利进行辩护的漫长岁月。

当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件事情触动了我:兄弟俩的父亲最初说过,神创造人,不是让他们飞行的。然而六年后,他登上了奥威尔驾驶的飞机,围绕一片农田盘旋了7分钟。莱特兄弟很担心父亲对这项发明的接受程度,因为他从来没有要求和他们一起飞行。然而在飞行过程中,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81岁的老爷子凑到儿子的耳朵边,高声喊出令人难忘的话语:“高一点儿,奥威尔,飞得再高一点儿。”[1]

现在,这座30米高的山丘上屹立着一座20多米高的纪念碑,纪念莱特兄弟的发明。在很多方面,这项发明给世界带来了永久性的变化。

我个人认为纪念碑和纪念馆都是不错的主意,让人们在特定的时间进行纪念和庆祝。比如感恩节最早是麻萨诸塞州的一位州长提议设立的,为了感谢神对新大陆移民的眷佑和保护。[2]我们也在感恩节对其他事情进行纪念和回顾。

我们国家有许多纪念馆和节日,纪念从前的一些历史事件,比如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老兵、二战大屠杀以及林肯、华盛顿和杰斐逊总统做出的贡献。这些特殊的日子和美好的时刻让过去的事件更有意义,并且,让我们有机会更好地看待今天的生活。

 

以斯帖记的最后几段记载了犹太感恩节的设立过程。以斯帖和末底改希望犹太人能够世世代代记住这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这个节日名字叫做普珥节,是耶稣降生前将近五百年开始的,犹太人现在仍然每年都过普珥节。

我们翻开以斯帖记第九章,就会看到庆祝活动是自发的。第7节告诉我们:冲突结束了,波斯全国的犹太人免于一死,他们开始设宴欢乐,举国欢庆。

当二战结束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大街小巷上的人们都开始庆祝,载歌载舞,彼此拥抱,哪怕大家都互不相识也没关系。或许你也看过那张经典的照片:在时代广场喧哗的人群中,一个水手亲吻着一位刚刚走出医院的护士,其实两人素不相识。当然这没什么关系,一来,战争结束了;二来,那个护士不是我闺女。坦白讲,我们如果没有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就无法体会战争结束时的那份愉悦心情。

在9:21-22,末底改让这一天成为犹太人的传统节日:

嘱咐他们每年守亚达月十四、十五两日,以这月的两日为犹大人脱离仇敌得平安、转忧为喜、转悲为乐的吉日。在这两日设筵欢乐,彼此馈送礼物,周济穷人。

这场庆祝为期两天:3月14日是全国范围的庆祝;3月15日的庆祝是针对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城市。[3]这就像是把感恩节和圣诞节两天合并起来。以斯帖记后来用于纪念犹太人得到的解救,普珥节则成为全国性的节日。

我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二战期间,纳粹德国讨厌任何人谈论以斯帖记——原因不言而喻。实际上,有位历史学家记录了一个细节:如果犹太人携带着以斯帖记进入集中营,那么他立刻就会被处死。[4]纳粹不希望任何人在集中营里提到有关解救的信息。然而许多身在奥斯维辛(Auschwitz)、达豪(Dachau)和特雷布林卡(Treblinka)集中营的囚犯凭着记忆把以斯帖记写下来,做成手抄本,在普珥节期间偷偷聚集在一起,小声地诵读。[5]

那是一段喜乐的日子,还有更好的日子值得纪念,哪怕当时他们身在进去就出不来的集中营。在这种光景之下,他们还能够纪念普珥节,满怀喜乐,对这位眼睛未曾看见的神心存坚定的盼望和信靠,这实在令人备受鼓舞。

当我在过去几个月研究以斯帖记的时候,发现以斯帖记和福音书存在着奇妙的类比和例证。于是,我把这个系列的学习称为“以斯帖福音”。这是一卷奇妙的福音书,让我们可以纪念自己的出死入生,让我们想到:当神将一切都更新的时候,我们可以因着最终将要来临的大逆转而喜乐。

 

第一,普通女子成为王后。

在我刚刚开始查考的时候,有一件事情就打动了我:一个普通女孩子居然成为王后。波斯历史上破天荒头一次,国王改变了几个世纪的传统,给一位平凡的村姑戴上了王后的冠冕。一个来自异乡的孤儿居然成为国王的新娘。这实在是奇妙,对吧?

基督徒作家鲁益师(C.S. Lewis)颇具诗意地将我们描述为亚当夏娃的堕落儿女。然而,我们这些与神隔绝的普通罪人居然靠着神的恩典得以重生(以弗所书2:8)。我们被接纳成为神家里的儿女,被赐予全部的权利和特权,好象我们生来就是神家里的人一样。以弗所书1:5记着说:

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的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

我们很难想象,将来有一天,神要抬举我们,让我们成为基督的新妇,并且在祂将要来临的国度里,和基督一同做王(提摩太后书2:12),直到永远(启示录22:5)。

我需要提醒自己:我今天讲道的对象不是普通人,而是皇室成员;我不是在勉励乡下人,而是在给王子和公主讲解神的话语。我的听众将来会成为国王和王后。发生在以斯帖身上的事情也会成就在在座的每个人身上。将来有一天,终极的大逆转将会来临!

  • 有一天,我们将会脱下必朽坏的普通服装,穿上永不朽坏的皇室长袍;
  • 我们将会离开水泥砖瓦的房屋,搬进珠宝金银建造的王宫;
  • 有一天,我们将会放下失败的重担和残缺,得到荣耀、无罪、全然圣洁的身体;
  • 有一天,我们将会不再难过痛苦,以赞美进入神的殿堂,永不离开;
  • 这一天终究会来到。那时,我们将与这位不可见的大君王面对面说话,满怀敬爱、坦然无惧、信心十足地仰望祂的尊荣。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些蒙拣选的普通人将会成为国王的新妇!

 

第二,无法挽回的死亡谕旨。

以斯帖福音的第二个类比是和死亡谕旨相联系的。国王允许邪恶的哈曼颁布一项死亡谕旨。这是一项无法挽回的命令。与此类似,全人类都笼罩在一份无法挽回的死亡谕旨阴影之下。希伯来书9:27写道: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让我惊奇的是,在以斯帖记的那段时期,以色列人被判死罪,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违反波斯法律的事情,而是仅仅因为他们的犹太人身份。他们是生活在波斯帝国的犹太人,所以必须死,就这么简单。他们并不需要触犯一系列法律条文,或者有什么罪大恶极的举动。他们落到审判之下,仅仅因为他们属于犹太民族。

今天,全人类也同样受到死亡谕旨的审判。这并不是因为你做过什么坏事,不管你作奸犯科还是道德高尚,不管你出自书香门第还是目不识丁;不管你腰缠万贯还是不名一文,大家都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奔向死亡。死气沉沉的墓地在为这项无法挽回的死亡谕旨悄无声息地作着见证。

在罗马书6:23,神把这项律法写在了谕旨上: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只要是堕落的人类就必须死。据我所知,这种死亡的概率是百分之一百。

关于死亡谕旨,另一个类比就是犹太人没有丝毫的能力去反抗,他们毫无还手之力。波斯的快马邮政将一个消息传遍整个帝国:如果你是犹太人,那么你必须死!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同样的一份死亡谕旨也传遍了全世界,写在每一个人的内心,那就是:只要你是一个活人,那么你将必死无疑。这根本不是什么秘密,没有人能躲得过。死亡谕旨将会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生效。

最近我读到一个关于奥利弗·温切斯特(Oliver Winchester)和他太太撒拉(Sarah)的故事。这对夫妇生活在康乃狄克州的纽黑文市(New Haven, Connecticut)。奥利弗发明了第一支真正连发的来福枪,在内战时期,由北方的联邦军队派上了大用场。政府和个人的购买合同让他赚了大钱。

四年之后,他们有了一个女儿,起名叫安妮(Annie),然而这个孩子只活了两个星期。撒拉受到沉重的打击,精神几乎崩溃。几年之后,奥利弗感染肺炎,一命呜呼。撒拉继承了全部家产,可是再多的钱也没有办法消除她的悲哀。她接受了一个朋友的建议,尝试借助通灵的人和她死去的丈夫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她丈夫让灵媒传话给撒拉说:他们的家庭由于温切斯特来福枪的缘故而受到咒诅,冤魂都在找机会报复。所以,她需要搬到一个遥远的地方,为战争中死在枪下的冤魂盖一座房子。只要她不停止建造,就可以活下去。如果她一旦停止,马上就会死。

于是,撒拉卖掉纽黑文的房子,搬到西部,买了一处正在建设中的房产以及周边大约700万平方米的土地。成交之后,她把原先的建筑蓝图丢到一边,在随后的三十六年里,安排工人不停地盖房子,叮叮当当的响声白天黑夜都不绝于耳。建筑材料源源不断地用火车运过来。每天早晨,撒拉都和工头见面,谈论进一步的建筑计划。房子越盖越多,层数不断地加高,但是里面空空如也,就像一座昂贵的大型迷宫,好让那些折磨她的冤魂晕头转向。这样折腾了许多年,撒拉·温切斯特把她的财富都花光了。

1922年9月4日晚上,83岁的她又搞了一次法会,然后回到卧室,在睡梦中死去。她居然相信只要自己不停地盖房子,就会一直活下去。可是,她错了。[6]

人们整天忙忙碌碌:玩耍、经营、娱乐、吃喝、嫁娶、生儿育女、上学、工作、投资、计划,只不过是在尝试掩盖住那份无法挽回的死亡谕旨。

最近有一篇文章承认:健康行业热衷于一件事情,不仅要让人更加健康,而且试图让人免于一死。人类在原地转圈,只不过是在忙着遵守死亡的约定。这是王的谕旨,没有更高的法院可以上诉,没有陪审团可以说服,没有法官可以左右,在这份无法挽回的谕旨面前,没有漏网之鱼。

 

第三,以斯帖的代求。

但是,后来出现一道希望之光。以斯帖福音还有另一个类比。

经过三天的独处,以斯帖突然不请自来,站在国王面前为自己的同胞代求。她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自己的民族。

我发现很多犹太拉比和学者认为:以斯帖的三天独处和约拿在大鱼肚子里的三天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千百年来,犹太传统的教导是:最终的审判开始三天之后,死去的人会复活。他们的结论是基于对何西阿书6:2的错误解释:

过两天他必使我们苏醒,第三天他必使我们兴起,我们就在他面前得以存活。[7]

而恰当的理解应该是:这段经文描述的是基督将要面临的死亡与复活。基督在坟墓里三天的时间,经历父神的震怒和审判,不是仅仅冒着生命危险,而是实实在在地付出生命;祂现在站在天父面前,为我们的益处而代求。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曾经写过同样的福音类比,他的原话是:“经历了十字架的审判之后,在第三天,耶稣基督复活了,确保每一个凭信心触摸十字架形状权杖的人都能够安然地来到神面前。”[8]

这是千真万确的,不是吗?天父乐于接受圣子的代求以及那些借着基督来到祂面前的人。在约翰福音14:6,耶稣说:“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第四,关乎生命的永恒谕旨。

以斯帖福音还有另一个类比,就是关乎生命的谕旨!希伯来书7:25写道:

凡靠着祂进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为祂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

我在前面引用过罗马书6:23前半段: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这是无法挽回的死亡谕旨;不过这节经文并没有结束,而是在后半段有一个重要的转折,希腊语原文有一个“但是”。

    如果你和一个人谈话,真正要紧的是,在他说完“但是”这个词之后,又说了什么。你的老板把你叫进办公室说:“你干得很棒!但是……”你的女朋友说:“我确实很喜欢和你在一起,但是……”你知道她的意思,对吧?这意味着你现在自由了,该干嘛就干嘛去吧。你孩子的小学老师给你父母打电话说:“我们很希望把小广岛留在这个班,但是,他的威力比原子弹还大。”看到了吧?“但是”这个词的意思大家都懂。

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最怕的事情就是妈妈接听电话的时候说:“你好,乔丽老师。”这个老师最爱打小报告,我马上就闻到了死亡谕旨的气息!

或许对你而言,这意味着一个客户给你打电话说:“我们向来喜欢和你做生意,你一直提供非常好的服务,但是……”或者你接到医生的电话,说:“看起来一切都不错,但是……”

“但是”这个简单的词是个分水岭,在它前面说的一大堆话都没用,要紧的是后面的话,不是吗?后半部分可以把前半部分都推翻。

圣经上也有类似的经文。罗马书6:23说:

因为罪的工价就是死,但神的恩赏,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却是永生。(新译本)

这里的“”确实是个威力巨大的词,对吧?死亡,但,永生。死亡谕旨无法挽回,但,有机会接受关乎生命的谕旨。借着耶稣基督的代求,死亡谕旨已经被另一份谕旨抵消了。耶稣在约翰福音11:25说: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

换句话说,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躲过死亡谕旨,它是无法挽回的;但是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凭信心在基督耶稣里经历赐生命的谕旨。随之而来的就是平安,因为争战已经结束。

在第十章的最后一节,末底改大权在握。10:3的后半段说:

得他众弟兄的喜悦,为本族的人求好处,向他们说和平的话。

原文就是末底改对他们说“沙龙”,也就是平安的意思。用这样的方式来总结以斯帖和末底改的代求是很美妙的。一切都平安了!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上,唯独在那些得蒙基督拯救、与神和好的人内心才有平安。这是信徒和神之间的一种平静安稳、和睦相处的状态,并不是持续的陶醉或者清早起床之后的那种振奋。

 

我们经常唱的一首赞美诗这样写道:

在天上,神的宝座前,

我要唱一首歌,发出完美的恳求,

我有一位大祭司,祂的名字就是爱,

祂永远活着,为我代求。

 

我的名字刻在祂手心,

我的名字写在祂心上,

我知道当祂站在天堂时,

谁也不会勒令我离开,

谁也不会勒令我离开。

 

当撒但试图让我绝望,

指控我的时候,

我就仰望主,

祂除去了我一切的罪。

 

因为无罪的救主舍己,

我罪恶的灵魂得以自由,

因为公义的神得到满足,

我要仰望主,祂会赦免我,

我要仰望主,祂会赦免我。

 

我告诉大家,过去几个月里,我们的福音工作收获很大。许多人借着福音得到了真平安。我们教会在许多地方的事工都有消息传来,有不少人得到救赎,与神和好。

几个星期以前,我们教会的一个弟兄告诉我:他曾经在纽约华尔街工作,很有成就,收入颇丰。他的办公室正对着世贸中心双子星大楼。911当天,他目睹了飞机撞进大楼以及大楼倒塌的全过程。现场一片狼藉,人们都惊恐万状。这位成功的商人费了好大力气才回到家,和他太太决定卖掉所有家产,搬到别的地方。他们最终来到北卡罗来纳州。

内心的属灵需要催促着他们走遍各个教会。去年,他们来到这里。我问他:“你为什么没有继续去别的教会试一试呢?”他说:“那一次,当我来参加早晨的聚会时,感到了平安。”于是,他们就认真地聆听。过了几个月,在一次聚会结束的时候,他跟我一起做了决志祷告,接受耶稣基督作他的救主。几周前,他太太也在聚会结束后祷告,接受了基督。

几天前,我们的体育事工负责人告诉我,他和另一间地方教会达成合作,因为对方也和我们一样,热心于门徒训练。双方组织了几支成年人球队,举办了一次橄榄球比赛,让人觉得我们是在组织黑帮团伙。大部分的队员都和教会没有接触。比赛结束后,有一位队长分享了个人见证,并且向大家讲解福音。结果,有二十二个人接受耶稣基督作自己的救主。

此外,我们这个学期的教会新成员培训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效果非常好!大约三十个人计划受洗,他们当中的几个人是在这个学期自己决定接受耶稣为救主的。

几天前,我们收到一位听众的来信。这位女士本来打算自杀。她信主,但是过去几年在经济和身体方面濒临崩溃。她经历了二十二次手术,唯一的亲人、她的妈妈最近去世了,这让她感到万念俱灰,决定自行了断。

那天早晨,她起床之后,打开收音机,听到神借着我们的节目带给她的盼望,于是改变主意,决定继续前行,并且不管将来如何,都让神来决定她的人生。

弟兄姊妹们,福音救赎生命,也支撑住生命!

接下来我还要指出以斯帖记里面与福音相关的另一个属灵真理。

 

第五,关乎拯救的永恒提醒。

在9:26,以斯帖和末底改写信,决定设立“普珥节”,作为永远的纪念和庆祝。我们来看9:26-28:

照着普珥的名字,犹大人就称这两日为“普珥日”。他们因这信上的话,又因所看见所遇见的事,就应承自己与后裔,并归附他们的人,每年按时必守这两日,永远不废。各省各城、家家户户、世世代代纪念遵守这两日,使这“普珥日”在犹大人中不可废掉,在他们后裔中也不可忘记。

也就是说,我们要确保不会忘记这一天。让我们修造一座纪念碑,我们要建筑一座纪念馆,纪念神的眷佑和拯救。我们要把这个节日叫做“普珥节”。普珥就是骰子的意思,和英语的意思类似,就是通过撒骰子的方式来做出决定。中文还翻译成“乐透”,英文的意思就是“命中注定的那一份”。[9]

诗人大卫也用过相同的词汇。在诗篇16:5,他写道:

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份;我所得的,你为我持守。

也就是说,大卫意识到自己人生的份是和神的眷佑直接相关的,全都在神的手中。甚至骰子的转动也是由神来决定的,不存在所谓的巧合。神按照自己的主权,将我们安置在一个位置,让我们做祂的代表。我们委身于祂,就会经历最大的喜乐。

毫无疑问,普珥节是一段喜乐的日子。在这一天,犹太人聚集在一起,朗读以斯帖记。有一位作家写道:“当他们读到第三章的时候,现场气氛变得很热烈。每次念到哈曼的名字时,听众就会喝倒彩、吹口哨、拍手跺脚。”[10]

这是多么热烈的庆祝呀!

 

我打算用几项重要的真理来结束这个奇妙的书卷。

  • 首先,神的眷佑反应出祂的恩典。这也是信徒应当牢记的。

我们倾向于记住不好的经历、不好的决定和糟糕的环境。这类的记忆很难磨灭。可是,我们应该花时间回顾好的事情、正确的决定、好的环境以及神施恩的手。不妨开始写日记,列举出来,并且和其他人分享。

我们的仇敌乐于借着过去的失败、错误、失望和不幸来嘲弄我们,让我们的人生陷入黑暗,没有一丝光线。[11]

我记得诛魔丘的纪念碑不是建造在莱特兄弟飞行失败的地点,而是位于他们的飞机腾空而起的地方。至于那些不顺利的经历基本已经被淡忘了。在腓立比书3:13-14,使徒保罗也写过类似的话: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

  • 其次,神的眷佑可以从属灵角度被察觉,却被大多数人忽视。

以斯帖记最后一章提到亚哈随鲁在全国范围内征税。其中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对国王而言,一切恢复了正常。”他的生活没有什么变化。经文中没有提到哪个人相信了以斯帖和末底改的神,宫廷中也没有出现属灵的复兴。

我们从历史中知道,亚哈随鲁后来依然不断召集各地的佳丽进入后宫,几年之后,他在寝宫被刺杀。

我们所有称呼以斯帖的神为主的人,都要清楚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真理:我们可以照常在世界上生活,一再与神的作为失之交臂。这是一个提醒:我们不要采取世界的态度,认为一切事情都是随机发生的。绝不是这样!不管我们有没有看到,每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和决定,每一段艰苦卓绝的人生历程,都是神一直在推动我们朝向祂终极的目标。

当以斯帖赢得王后桂冠的时候,她并不知道还有更重大的事情将要发生;她还不知道,神会在最佳时间让她的丈夫离开世界,是为了让亚哈随鲁的儿子继承王位。这位新任的国王和自己的父亲有着相似的经历。他最喜欢的那个大臣名叫尼希米,是个犹太人。有一天,这位深受信任的官员将会面带愁容地站立在王的面前。

尼希米记第二章告诉我们:王后坐在王的旁边。在波斯宫廷,这是很离奇的做法。因为以斯帖记让我们看到,王后并没有坐在王的旁边。这让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得出结论:这位王后其实是已故国王的妻子、现任国王的母后以斯帖。所以,当尼希米向波斯王发出请求的时候,他显然是受到这位王后的影响。所以,以斯帖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二十一年之后,尼希米获准返回耶路撒冷,着手重建的时候。

我发现的最后一个原则,正是我们开始这个系列的时候提到的:

  • 神的眷佑不是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然而最终却是无往而不胜的。

在这卷书结束的时候,神才是主角。唯独祂配得我们的赞美。祂的眷佑让我们看到:祂持守自己的应许,祂的应许一定会实现。

正如查尔斯·卫斯理(Charles Wesley)所写的:

神的众仆人们,

你们的主宣告说:

要将祂奇妙的名传扬到四海;

耶稣得胜的名当受尊崇,

祂的国度大有荣耀,祂掌管一切!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1年11月20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1

版权所有

 

[1] Tom Crouch, The Bishop’s Boys (W.W. Norton & Company, 1989), p. 12

[2] Charles R. Swindoll, Esther: A Woman of Strength & Dignity (Word Publishing, 1997), p. 179

[3] Karen H. Jobes, NIV Application Commentary: Esther (Zondervan, 1999), p. 214

[4] Jobes, p. 220

[5] W. H. Griffith Thomas Memorial Lectures, November 6-9, 1979 (Bibliotheca Sacra, 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 April-June 1980), p. 112

[6] Robert J. Morgan, Nelson’s Complete Book of Stories, Illustrations & Quotes (Thomas Nelson, 2000), p. 181

[7] Jobes, p. 146

[8] Ibid, p. 147

[9] Jobes, p. 215

[10] Knute Larson & Kathy Dahlen, Holman Old Testament Commentary: Ezra, Nehemiah, Esther (Holman, 2005), p. 375

[11] Swindoll, p. 175

Add a Comment


Our financial partners make it possible for us to produce these lessons. Your support makes a difference.
CLICK HERE to give today.

Never miss a lesson. You can receive this broadcast in your email inbox each weekday.
SIGN UP and select your o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