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3 - 群芳争艳

3 - 群芳争艳

Ref: Esther 2:1–20

群芳争艳

神在暗中掌权(第三部分)

以斯帖记2:1-20

 

一份基督教杂志最近刊登了一系列有关爱情和浪漫故事的趣闻,其中的一篇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一位单身女士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她认识的那些异性当中没有人给她买玫瑰花,也没有哪一个具有绅士风度。最后,她在报纸上登出一则分类广告,只有五个字“想要个丈夫”,然后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第二天,十几位女士给她打电话,她们言简意赅地表达了同样的心愿:“你可以把我丈夫带走。”听起来是不是很可笑呢?

我绝不会忘记和小女儿的一段对话。那时,她大概十一、二岁的样子。我问她,以前有没有人亲吻过她。

她一本正经地回答道:“先生,没有!”

我说:“亲爱的,太好了。这太棒了。”

她回应道:“不过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主日学结束之后,一个男孩想亲我。”

我说:“真的吗?就在主日学教室里?”

“是的,先生。就是在教室里。”

“那么,你是怎么做的呢?”

她说:“我一拳捣在他肚子上。”

我说:“你捣了他的肚子?!”

“是的,先生。”

我笑着说:“你做的实在太棒了!”

我女儿现在十八岁了。不过,我很肯定,如果现在出现类似的情况,她还是会这样做的!孩子们说的话最有意思,不是吗?他们对复杂世界的观察经常值得大人回味。我们不妨看一下孩子们是怎样看待爱情的。

有人问三年级的珍妮,爱情是怎样发生的。她回答说:“没有人真知道为什么会恋爱,但是我听说,这跟你怎么闻味有关系。”我觉得她是在谈论我家的宠物狗。

关于堕入爱河这个概念,九岁的罗杰认为:“堕入爱河就像是雪崩,你得赶紧逃命。” 莫非这小子以前结过婚?另一个男孩说:“这个嘛。你必须找一个和你志趣相投的女孩。如果你喜欢体育,她也应该喜欢,而且最好带着薯条和番茄酱跟你分享。”这个小伙子一定会经历到生活的考验。

怎么决定是否跟一个人结婚呢?一个小女孩的回答是:“这么说吧。没有人会在成年之前决定和谁结婚。神早就安排好了,不过你要等到以后才发现自己要跟谁过一辈子。”我很好奇,这个孩子的爹娘是谁。

我有一个发现:不管是在电影、故事书还是真实生活中,浪漫总是和鲜花、卡片、糖果、骑士精神、仁慈甚至香水联系在一起的。童话故事里都不缺乏浪漫的成分。以斯帖记包含上面所提到的所有组成部分,所以,整卷书就像是一个出色的童话故事,里面有一个美丽的姑娘,一位孤独的国王,一场盛大的庆典,一座令人瞠目结舌的宫殿。以斯帖简直就是真实版的灰姑娘。但是,当我们深入研究这卷书的时候,会发现它并不是爱情故事,至少不是王子和公主之间的爱情故事。当中唯一的爱情故事发生在神和一个放荡不羁的民族之间。

当以斯帖记第一章落下帷幕之后,我们要等待几年的时间,故事才会重新开始。在此期间,亚哈随鲁王率领波斯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去实现他父亲不曾尝试过的任务:征服希腊。一处古代遗留的碑文告诉我们:他本来的打算是征服整个欧洲。西方世界应该感激他的失败。希腊人碾压了他的大军,横扫了他的绝大部分海军。最终,亚哈随鲁登上一艘战舰,心灰意冷地打道回府。[1]

 

第一幕:铩羽而归

第二章的大幕徐徐拉开,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惨遭重创的王。

现在请大家来看以斯帖记2:1-4:

这事以后,亚哈随鲁王的忿怒止息,就想念瓦实提和她所行的,并怎样降旨办她。于是王的侍臣对王说:“不如为王寻找美貌的处女。王可以派官在国中的各省招聚美貌的处女到书珊城的女院,交给掌管女子的太监希该,给她们当用的香品。王所喜爱的女子可以立为王后,代替瓦实提。”

通过波斯的历史我们知道,波斯的王后不止一位。她们按照王的意愿,配戴王冠。波斯王还有一些级别比较低的妃嫔。亚哈随鲁王有一个王后名叫阿敏斯提斯(Amenstris),给他生了一个继承人。[2]这个王后既没有去世,也没有再次得到王的宠幸。史料中的唯一记载就是她被瓦实提所取代。现在,瓦实提不知去向。王的内心和他的偌大的王宫一样,空荡荡的。此刻,他为着自己的决定追悔莫及。

以斯帖记2:1的希伯来语原文强烈暗示着亚哈随鲁正在向他的七个谋士问责,因为他们说服自己赶走了王后。他的状态很不好,要知道,他之前打仗几乎全军覆没,这场战争实在劳民伤财,他在国内的声望也一落千丈,更别提“万王之王”的头衔了。现在,他灰头土脸地回来,满脑子都是以前和瓦实提的恩恩爱爱。

所以,那七个参谋走到他面前,提出一个让他为之振奋的主意:“大王,我们为什么不举办一次全国选美大赛,给您另找一位王后呢?不知您意下如何?”这对我们来说,不足为奇,但是当时的波斯人却是闻所未闻。根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的记载,波斯的传统要求王后必须来自于七个贵族家庭之一。[3]谁知道这七个家伙当时在想什么呢!?

有些学者认为最早提议废黜瓦实提王后的大臣米母干就有一个适龄的亲戚,有望夺得王后的桂冠。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六个伙伴都知道,如果他们不尽快想出对策,一定会有大麻烦。王需要一位佳丽代替瓦实提,不然,就会拿他们是问。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主张从波斯帝国的平民百姓当中选出王后。这种做法和波斯的传统习俗完全是背道而驰的。不过,一个真实版的灰姑娘就此登场。只有我们所相信的伟大真神才有能力在这样一种充斥着阴谋、操纵和腐败的政治背景之下,成就这件事情。

这些谋士的计划记载在以斯帖记2:3-4:

“王可以派官在国中的各省招聚美貌的处女到书珊城的女院,交给掌管女子的太监希该,给她们当用的香品。王所喜爱的女子可以立为王后,代替瓦实提。”王以这事为美,就如此行。

大家应该还记得,当时的波斯帝国版图辽阔,从印度直到非洲。这可是千载难逢,而且机会均等,每个女孩子都可以申请参赛。全国范围内,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这个话题:“谁将笑到最后呢?”成千上万的人一定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国王侍从的到来。瘦身塑形中心会员卡大卖热卖!历史上恐怕再没有哪一个时期比当时的女人更热衷于虚报年龄了。为什么不放手一搏呢?王冠在向我招手。一旦胜出,就意味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然而,我们不要天真地以为这是一个平常的童话,别忘了这场比赛的目的是什么,要知道比赛只有一名裁判,所有的表现都是秘而不宣的。大家不要被皇宫内院的盛大场面所迷惑,隐藏在背后的一面却是放荡自私,唯独没有真爱。

后宫交给太监来管理。他们密切关注着佳丽们的一举一动,因为私人恩怨、争风吃醋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她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和波斯王都只有一面之缘,然后就会被忘记,从此远离书珊城的王宫。有一本圣经注释把国王的后宫称为“奢华的荒场”。[4]

第一幕场景结束之后,下一幕随即展现在眼前。

 

第二幕:主角登场

我们看以斯帖记2:5-6:

书珊城有一个犹大人,名叫末底改,是便雅悯人基士的曾孙,示每的孙子,睚珥的儿子。从前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将犹大王耶哥尼雅和百姓从耶路撒冷掳去,末底改也在其内。

我们从第5节的叙述中看到,原来末底改居然出身于王室家族。他的族谱可以追溯到扫罗王。[5]实际上,便雅悯支派曾经是以色列国的王室宗族。尽管如此,末底改这个名字却和犹太人的族谱没有任何相似之处,而是巴比伦一个重要神明的称号。[6]这就引出了几个问题。

首先,这样一个出身良好、来自便雅悯支派的犹太人在书珊城干什么?其次,当波斯帝国允许以色列人归回耶路撒冷的时候,他为什么不回去呢?最后,他为什么要用外邦的神明做自己的名字呢?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要从末底改的家族历史说起。

几百年前,当大卫王躲避押沙龙追杀的时候,末底改的祖先示每曾经向大卫抛掷石头,并且咒诅他,声称他窃取了扫罗的王位。后来,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将示每处死。如果末底改知道这一切,那么耶路撒冷就是他的伤心地。在那里,他们的家族日渐衰败。因此,他决定留在波斯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的名字让我们看到,他的父亲甘愿被波斯文化所同化,给儿子起了这样一个名字。末底改也一样被同化,以致于他认为最好将自己的犹太身世秘而不宣,他也确实做到了,没有人知道他是犹太人。

说到这里,我们最好暂停一下,思考一下我们身边的世界。每一天,我们都被波斯所环绕:工作、学校、健身房等等。我们有没有将自己和耶稣基督的关系秘而不宣呢?别人知道我们信主吗?

这些年,我都记不清楚有多少人对我说:“牧师呀,我不擅长和人谈论基督,所以,我只要活出自己的信仰就好了。”我说,我们还是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了。有没有人仅仅通过观察我们的行为就决定信主的呢?

我们活出自己的信仰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人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采取这样的生活方式,那么他们多半会说我们是个好人。他们在看到我们的好行为时,能将荣耀归给我们天父的唯一途径,就是我们自己将荣耀归给天父。

保罗在罗马书10:17写道: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一个人信主,不是靠着眼见和观察,而是由于聆听神的道。一个人要得救,必须要听到别人所传扬的特殊启示。所以,我们不要把自己的信仰藏起来,不要像波斯的末底改。人们需要听到福音,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们传扬福音。

现在我们回到以斯帖的故事,等了这么久,这卷书的主角终于闪亮登场,这卷书就是以她来命名的。我们来看第7节:

末底改抚养他叔叔的女儿哈大沙(后名以斯帖),因为她没有父母。这女子又容貌俊美;她父母死了,末底改就收她为自己的女儿。

哈大沙是个希伯来语的名字,意思是香桃木的花朵。以斯帖则是她的外邦名字,很有可能是巴比伦的爱神。[7]显然,以斯帖从小父母双亡,比她年长15岁的末底改收养了她。

随着以斯帖的出现,我们看到了第三幕。

 

第三幕:奢华的竞赛拉开帷幕

末底改对此也有所耳闻,看到街上大张旗鼓,听见路上的人交头接耳。他知道,以斯帖容貌出众,过去这几年不乏追求者。现在,末底改终于有机会待价而沽了。他可以用侄女的美貌来换取自己的成功。我们来看第8节:

王的谕旨传出,就招聚许多女子到书珊城,交给掌管女子的希该;以斯帖也送入王宫,交付希该。

以斯帖其实没有任何胜算,我至少能想到三个充足的理由:

第一,她是个孤儿,没有什么家庭背景,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姑。

第二,当时的竞争非常激烈。第一世纪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Josephus)记载道:这次大赛吸引了一千多位佳丽,当时王宫里美女如云,以斯帖不是唯一的美女。

第三,她是个犹太女孩。犹大是战败国。波斯人把犹太人看作是局外人,并不是自己人。如果有人知道她是犹太人,那么她根本就不会有任何机会了。

因此,我们在第10节看到:

以斯帖未曾将籍贯宗族告诉人,因为末底改嘱咐她不可叫人知道。

末底改的意思是:“以斯帖,以色列国已经成为过去。尽管神让你出生在犹太家庭,但是在波斯,这种出身不会带给你任何好处。你需要自己想办法,找到出路。”末底改暗示以斯帖:一旦进了王宫,她就要完全靠自己了。但是,这个建议是大错特错了。我们刚才讨论了以斯帖没有任何胜算的三个原因,但是我们将会看到神如何在暗中做工,确保以斯帖万无一失。

神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以斯帖受到王宫里所有人的喜爱。第9节说:

希该喜悦以斯帖

我们应该还记得,希该正是这场竞赛的总管。“喜悦”这个希伯来语单词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神对祂子民的盟约之爱和良善。这个词在2:15再度出现:凡看见以斯帖的都喜悦她。这种情况只有一个解释:神让每个人都喜欢以斯帖。按照常理,以斯帖应该被所有人嫉妒,成为她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才对,毕竟这是一场竞赛,每个参赛的女孩子都会全力以赴。然而,我们却看到以斯帖得到所有人的喜悦。这怎么可能呢?

弟兄姊妹们,我们不要忘了:尽管我们看不到神,祂却没有袖手旁观;我们看不到祂的手,但是祂的旨意不能被阻拦。

我们接着来看第9节发生的事情:

希该喜悦以斯帖,就恩待她,急忙给她需用的香品和她所当得的份,又派所当得的七个宫女服侍她,使她和她的宫女搬入女院上好的房屋

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以斯帖就有了自己的私人套房、七个丫鬟、充足的食品和饮料。这是末底改万万想不到的。第11节说:

末底改天天在女院前边行走,要知道以斯帖平安不平安,并后事如何

他当时一定坐立不安,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或许会自言自语地说:“我这是干了些什么?她的竞争对手超过一千四百人。她太天真,一定会泄漏天机。她真的没有机会。我一定要采取行动,让她占据优势。”可是,末底改根本不知道,神不需要他的帮助,已经在动工,让以斯帖得到别人的喜悦。末底改必须知道:掌管以斯帖人生的不是他,而是神。

当末底改搓着手,焦急地在王宫周围踱步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以斯帖当时在里面得到了百般呵护。尽管她还不是王后,却已经在享受王后的礼遇了。我们来看第12节:

众女子照例先洁净身体十二个月:六个月用没药油,六个月用香料和洁身之物。满了日期,然后挨次进去见亚哈随鲁王

各位弟兄有没有觉得自己的太太化妆时间太长呢?尝试一下等待十二个月的滋味吧!然而这是为什么呢?

没药油可以让皮肤柔软有光泽。由于大多数波斯妇女都从事户外工作,她们的皮肤被晒得黝黑而粗糙。按照波斯人的观点,白皙的皮肤才是美女的标志,所以,这些参赛的佳丽需要大约十二个月的时间接受按摩护理,避免阳光照射,才能够让她们的皮肤变得柔软白嫩。[8]

不过对波斯人而言,这些化妆品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用途就是让使用者可以分别为圣。当地的祭司负责研制化妆品,并且保护这门学科。因为他们认为身体是通往属灵世界的门户,身体的洁净是和敬虔密切相关的。

这些美女要用香料沐浴,因为芬芳的气息更容易被神明所接纳。她们涂着眼影和指甲油,佩戴着用于辟邪的镯子和项圈;腮颊上涂着胭脂,因为美貌会让她们离神明更近。再过几个月,她们就要被带到亚哈随鲁王面前了。他是众神的一个后嗣。

在这一段美容的过程中,她们还要学习宫廷礼仪。有一位学者指出:她们要学习说话的内容和方式。[9]要知道,这些女孩子都是从小在地里干活,大多数没有受过教育或礼仪训练,目不识丁。不过她们都相貌出众。一年之后,她们当中的一员将会坐上王后的宝座。所以,这十二个月也是一项密集课程,让她们学习王后的举止:仪表、语气、饮食等等。

到目前为止,以斯帖没有提出异议,不像从前的但以理拒绝接受给偶像献过祭的饮食。[10]以斯帖没有什么突出的个性,尽全力保守自己的秘密。

 

 

第四幕:鸡窝飞出金凤凰

很多神学家和传道人都尝试美化下一幕,但是这不可能。正如一位作家所说:这一次的竞赛无异于肮脏的皮肉市场。[11]一个外邦的异教徒将会夺去以斯帖以及上千名年轻女孩的贞操。可是却只有一个人会被选中。

犹太拉比尝试洗白这一章,在希腊语的七十士译本当中添加了上百节经文。有一部分宣称以斯帖没有违反希伯来律法中的饮食要求;有一节甚至写出了以斯帖向神所做的祷告:“神啊,你知道一切;你知道我憎恨这个恶人的权势以及未受割礼之人和外邦人的床榻。”[12]这些内容显然都是在尝试将以斯帖的行为分别为圣,维护她的英雄形象。

有一些福音派的作家采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让以斯帖免于问责。第16说:以斯帖被引入宫见王。他们指出“引入”这个动词暗示着这件事情是违背以斯帖意愿的。这种解释的问题在于第15节“末底改收为自己女儿”中的“收为”和这里的“引入”是同一个单词。因此,这种解释讲不通。听起来不是那么回事,因为以斯帖不是被扭送进宫,而是甘心情愿去的。她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精心地化妆一番,浑身上下喷着香水。她的脑子里还回顾着太监总管传授给她的秘诀。希该期待着以斯帖赢得王冠。

现在请看第16-17节:

亚哈随鲁王第七年十月,就是提别月,以斯帖被引入宫见王。王爱以斯帖过于爱众女,她在王眼前蒙宠爱比众处女更甚。王就把王后的冠冕戴在她头上,立她为王后,代替瓦实提。

赢得王冠听起来很神圣,不是吗?然而这恰恰是整个故事中最不合拍的地方。以斯帖赢得了波斯小姐的称号,但是有什么值得兴奋的呢?值得她为此牺牲贞洁和正直吗?我不这样认为。我不知道有多少年轻女孩子为了留住自己的男朋友而牺牲了贞洁,仅仅因为对方说:“如果你爱我,你就会这样做。”我不知道有多少基督徒为了和周遭的世界打成一片而隐瞒了自己和神的关系。以斯帖固然拥有了王后的头衔,但是却没有得到一个丈夫。第17节告诉我们:

她在王眼前蒙宠爱比众处女更甚

但是他也爱其他的女孩子。经文从来没有说:“以斯帖加冕之后,王就地遣散了后宫所有的妃嫔。”事实远非如此。我们来看第19节:

第二次招聚处女的时候,末底改坐在朝门。

为什么还要有第二次呢?以斯帖已经胜出,难道竞赛还没有结束吗?当然结束了。不过这一次跟竞赛毫不相干,而是为了扩充亚哈随鲁王的后宫。以斯帖将会成为王后,但是却无法独占王的床榻。实际上,连王的寝室她都不能自由出入。以斯帖赢得王冠,却没有获得一份亲密而诚实的关系。这已经够糟糕的了,但是如果她没有获胜,那情况还会更糟糕。第13-14节让我们知道那些失败者的境遇:

女子进去见王是这样:从女院到王宫的时候,凡她所要的都必给她。晚上进去,次日回到女子第二院,交给掌管妃嫔的太监沙甲;除非王喜爱她,再提名召她,就不再进去见王

大家看到了吗?她们进去的时候还是年轻的女孩,出来就成为了妃嫔。

除非王恰好想起她们的名字,否则她们不会再次被召见了,而是被发配到奢华的荒场。然而,王并不擅长记住女孩子的名字,他习惯于扩充花名册。所以,靠着神的恩典,以斯帖被推到前台。上千个女孩在王宫来来往往,只有以斯帖的名字被王记住了。这让我们看到一个奇妙的真理:不管一个人是否对神有信心,神都会透过这个人来做工。祂的眷佑无人能够拦阻。祂的恩典临到我们这些不配的人。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任意妄为,从而让恩典越来越多地临到我们。使徒保罗在罗马书5:20写道:“只是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有人认为,既然如此,那我就可以肆意犯罪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保罗是要让我们知道神的爱是何等的深厚。尽管我们每一天都不顺服神,但祂从来没有离开我们,也没有撇弃我们。这是多么奇妙的真理呀!这也正是以斯帖在她的故事中将会经历到的。她并非只是浸没在没药和波斯香料的沐浴液中,更是沉浸在神的恩典之中。

这个故事通篇都散发着芳香,弥漫着神的良善。尽管以斯帖不顺服,尽管她对自己的身世秘而不宣,尽管她参与不道德的行为,神还是扭转了那个肮脏老男人的心,让他选立以斯帖做王后。是神安排以斯帖做王后,而不是亚哈随鲁。神拣选她,不是因为她比别人更漂亮,或者在神的眼中更为特别;而是因为神要使用她来拯救祂自己的子民。

我们来思考一下。是神让以斯帖相貌出众;是神赐给她犹太血统;是神让她在最恰当的时间成为波斯的王后。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神应许以色列人的先祖:祂要让他们的后裔成为大国;从他们的子孙当中,祂要兴起一位救主。所以,就算是所谓的“世界之王”也不能够拦阻神的旨意。你我和以斯帖一样,都要学习一个真理:当神应许一件事情的时候,祂一定会成就的。

 

朋友啊,你想要拥有满足的人生吗?相信神吧。

你想要看到神的作为吗?与神同工吧。

你想要给世界带来改变吗?顺服神的旨意吧,让世人知道你属于神。

不要专注于赢得竞赛和冠冕,而错失了神在你以及周围人的生命中所做的工。就在你正在听这次讲道的时候,神仍然在做工。

你要成为神工作的一部分吗?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1年10月1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1

版权所有

 

[1] Cyril J. Barber, Ezra and Esther (Wipf & Stock Publishers, 2007), p. 117

[2] Adapted from Peter A. Steveson, Ezra Nehemiah and Esther (BJU Press, 2011), p. 206

[3] A. Boyd Luter & Barry C. Davis, God Behind the Seen: Expositions of the Books of Ruth & Esther (Baker, 1995), p.

[4] Jobes, p. 94

[5] Gary V. Smith, Cornerstone Biblical Commentary: Ezra-Nehemiah, Esther (Tyndale House, 2010), p. 238

[6] Debra Reid, Tyndale Old Testament Commentaries: Esther (Tyndale House, 2008), p. 78

[7] Steveson, p. 226

[8] Anthony Tomasino, Zondervan Illustrated Bible Backgrounds Commentary: Volume 3 (Zondervan, 2009), p. 485

[9] Smith, p. 239

[10] Luter & Davis, p. 155

[11] Colin D. Jones, Exploring Esther: Serving the Unseen God (Day One Publications, 2005), p. 40

[12] John C. Whitcomb, Esther: Triumph of God’s Sovereignty (Moody Press, 1979), p. 50

Add a Comment


Our financial partners make it possible for us to produce these lessons. Your support makes a difference.
CLICK HERE to give today.

Never miss a lesson. You can receive this broadcast in your email inbox each weekday.
SIGN UP and select your o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