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 避免以利法的错误 约伯记4-5
避免以利法的错误
约伯记4-5
引言
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来鼓舞人心的话语,是非常美妙的。
几个月前,我们三年级主日学一个班的学生给我写了一些小纸条,我觉得这些孩子们太棒了。显然他们在学习使徒行传,并且特别关注服侍神这个主题。
这门课的老师都不愿透露姓名,他们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们讨论了神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使用你做牧师。”他们最后说:“希望你喜欢这些简短的感谢信。”
我确实很喜欢!我给大家读几段听听。
一个名叫史黛西(Stacy)的学生写道:
谢谢你宣讲福音……我几乎每个星期天早上八点都会看到你,你做得很好。要花很长时间去想神要你说的每一句话。我会为你祷告的。
爱你的史黛西(附上三个吻、三次拥抱,还有带十字架的爱心的一幅画)
有个挺成熟的名叫安吉莉卡(Angelica)的学生写道:
我做过心脏手术。我想感谢你为教会、我的家人和我所做的一切。主耶稣还有你和教会给了我祝福。如果你想和我说话,我就在教会,也许我们会在走廊上见面。无论如何,我只想告诉你我喜欢你做的工作——研讨会、学习、会议、邮件等等,你懂的。
你的朋友安吉莉卡
接下来的这个字条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应该是个感谢信,对吗?这位名叫凯蒂(Katie)的学生写道:
我九岁半、快十岁了。我喜欢你挑选的那些在夏天来我们教会讲道的人。我喜欢你关于新教堂的想法。我喜欢你弹吉他的样子。
我想和我们的敬拜牧师大卫分享接下来的这个故事。我爱这个孩子,他写道:
在主日学,他们让我们给你写一张感谢卡,就是这个。我想谢谢你。
他接着介绍了他所有家庭成员的名字,然后写道:
我真的没什么好说的了,再见。
真诚的大卫
下面这个是我最喜欢的另一个大胆的孩子写的,他写道:
谢谢你帮助教会、向我妈妈传道。我想她需要这个!我叫瓦莱丽(Valerie),我想你一定听说过我。我希望你能把教会的这栋楼盖好。我会为你祷告的。
爱你的瓦莱丽
所以,让我们盖好这座建筑吧!我不想让她失望!
这些都是孩子们鼓励我的话。就像所罗门在箴言书16:24所说的:
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觉甘甜,使骨得医治。
他在箴言书12:25又说:
人心忧虑,屈而不伸;一句良言,使心欢乐。
箴言书15:23说:
话合其时,何等美好。
所罗门也警告言语的破坏力,在箴言书15:4他说:
温良的舌是生命树;乖谬的嘴使人心碎。
在雅各书3:6-8,舌头被比喻成火:
舌头就是火,在我们百体中,舌头是个罪恶的世界,能污秽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并且是从地狱里点着的……是不止息的恶物,满了害死人的毒气。
没有什么能比言语更使人神清气爽、更恰到好处、更鼓舞人心、更令人振奋、更有帮助的了。与此同时,没有什么比不合时宜、不明智、冷漠无情、以自我为中心、自吹自擂的话语更具有破坏性的了,更让人感到灰心、沮丧和消沉的了。
在七天的沉默中,在剧烈的痛苦和悲伤中,一个东方最伟大和最敬虔的人坐在灰烬堆上,他的名字将成为痛苦的同义词。有一个星期,他的三个德高望重的朋友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和他在一起,静静地坐在那里。
过了七天之后,约伯打破了沉默,倾诉了他的痛苦和悲伤。约伯没有咒诅神,而是咒诅他自己出生的日子。在约伯记第三章,他说:“我为什么没有在出生的时候死呢?(约伯记3:11);为什么没把我流产呢?(3:16),死了的人就可以得享安息(3:17)。但我必须生下来,这样我才能长大,经历人所能经历的最可怕的恐惧;比我最可怕的噩梦还要可怕的事情,都发生在我身上。(3:25)”
这是一个现在只想死的人所发出的悲叹,发自内心的沮丧、绝望的哭声。现在,在一阵痛苦的情绪爆发之后,约伯的三个朋友中最年长的那位讲了一番话。
以利法的话不能带来丝毫安慰
以利法要说话了。他的话可以很容易地归纳出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在他的开场白中,以利法假装关心约伯。
现在请大家看约伯记第四章的第1-2节:
提幔人以利法回答说:人若想与你说话,你就厌烦吗?……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我说了什么,你会生气吗?”
实际上,虽然以利法的话冷漠而又傲慢,但约伯会强压怒火,没有打断以利法的话。后面大家就会明白我的意思了。
我们接着看第3-4节:
你素来教导许多的人,又坚固软弱的手。你的言语曾扶助那将要跌倒的人;你又使软弱的膝稳固。
我来把以利法的开场白总结一下吧,基本上就是这样:“约伯,你过去在帮助那些灰心丧气的人方面做得很好。你告诫他们要走正确的道路;你坚固了那些失败、充满绝望的人……”这其实倒是个不错的开场白,很希望他能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往下说。比如:
“现在呢,约伯,该有人来坚固你的手了;该给你鼓鼓劲了……我们到这里就是来安慰你的。”这是约伯渴望听到的话。
然而请注意接下来他在第5节所说的:
但现在祸患临到你,你就昏迷,挨近你,你便惊惶。
换句话说:“你能说却不能做。你告诉别人怎样做才能让他们重新站起来,但现在你自己却不会这么做。”“你便惊惶”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你很恐慌”。
以利法这些无情的话忽略了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即使人可以鼓励在痛苦中的人,他们也不能轻易地鼓励自己。我们的话可以极大地鼓励别人,但你什么时候在周一早上看着镜子,给自己做个演讲,然后说:“哇,这难道还不振奋人心吗?明天早上同一时间我还会回来的。”
此时,以利法应该说:“约伯啊,该轮到我来鼓励你了!”但他没有。他开始假装关心,但他不是真的关心,他真的不怎么关心。为什么呢?因为他不认为约伯需要鼓励;他已经确信约伯需要的是管教。
所以以利法从假装关心开始,现在要继续往下讲了。
以利法言论的第二个特点是:表达了严厉的谴责。
我们来看第7-8节:
请你追想:无辜的人有谁灭亡?正直的人在何处剪除?按我所见,耕罪孽、种毒害的人都照样收割。
这是关于人经受苦难的经典理论,至今仍有众多的基督徒相信。这个理论就是:无辜的人不会受苦,正直的人不会灭亡。换句话说就是:“好人总是赢,坏人总是输。”[1]
以利法对约伯说的每一句话都可以概括为:“约伯,这都是你的错!”
你能想象吗?即使他说的是真的,也不应该在他身上长满疮、正在为十个孩子的死去而哀悼的时候,来告诉他这些事;即使以利法是对的,他这样做也只能说明他没有经验、无情无义、漠不关心、毫无同情心。
后来,以利法在约伯记5:4暗示说,都是因为约伯愚蠢的罪被故意掩盖和隐藏了,才导致约伯的儿子们都死了。更糟糕的是,约伯很可能相信他。父母在失去孩子的时候,都很容易归咎于自己。也许他们配不上这个孩子,也许就是他们的错。
曾经有父母在我面前哭泣,问我:“神带走我儿子或女儿是因为我做了什么事吗?”这是父母的常见反应,他们会很高兴代替他们的孩子死!
以利法没有说安慰的话,反而说了谴责的话。他的基本前提是:罪就等于受苦;受苦就等于审判。约伯在受苦,所以约伯犯了罪;因为约伯犯了罪,所以他的苦难最终是神审判的结果。
以利法没有想到约伯并不是没有罪,因为人人都有罪;但约伯在这件事上却是无辜的。以利法也忽略了另外一个事实:虽然罪人最终都会受到神的审判,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立即受到审判。有些罪人过着邪恶、安逸的生活,然后老死的时候银行里还有很多钱没花完,还有很多孩子在争夺遗产。
这就是诗人亚萨的困境,他在诗篇73:3-5,13-14中写道:
我见恶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怀不平。
他们死的时候没有疼痛;……
他们不像别人受苦,也不像别人遭灾。……
我实在徒然洁净了我的心,……
因为,我终日遭灾难;每早晨受惩治。
罪人会立即遭受审判,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正确的观点是:罪人最终会受到审判的。同样地,与以利法的观点相反,义人并不总是立刻成功,但他们最终会成功的。
那么,以利法拿出什么样的证据,来证明所有的罪人都在世上受到审判,因而约伯一定是在犯罪呢?
以利法言论的第三个特点是:他的话居高临下、傲气十足。
从约伯记4:12一直到5:16,我们可以这样总结以利法的话:“幸好我有答案,有充足的证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最早的成功福音布道家给约伯的第一个证据是,他看到了一个异象。请看约伯记4:12-13:
我暗暗地得了默示;我耳朵也听其细微的声音。在思念夜中、异象之间……
现在我们跳到第15-17节:
有灵从我面前经过,我身上的毫毛直立。
那灵停住,我却不能辨其形状;有影像在我眼前。我在静默中听见有声音说:
“必死的人岂能比神公义吗?人岂能比造他的主洁净吗?”
这些都是用于约伯身上的反问句,意思很清楚:“约伯,你在神面前不是公义、无可指摘的。”
当有人说:“我从神那里看到了异象……我知道关于你的真相。”你还怎么跟他去争论呢?一旦神说了话,谁还能反驳呢?很多基督徒都喜欢使用这种说法。在任何时候,只要说一句“神对我说话了”,只要拿这句话来开头,就没有任何可以讨论的余地了。[2]
这些年来我听过无数的人说他们是怎么聆听神的话的。他们会打开电视,听里面的牧师是怎么说的,但这里面有很多人会花很多时间来告诉你神对他们说了什么,而不去讲神已经在圣经中说了什么。当有人口口声声说“神告诉我”的时候,我们真没有什么可以告诉他们的!我们可以尝试纠正他们,但很难改变他们的想法。
让约伯的处境更加艰难的是,这种虚构出来的异象在神学上是正确的。以利法所说的在神学上是正确的话语包括:
- 没有人能在神面前称义(4:17);
- 人和天使都会犯罪(4:18);
- 我们的身体是用尘土所造的(4:19);
- 生命是短暂的(4:20-21)。
这些内容在神学上都是完全正确的,但以利法把他的异象应用在约伯身上却是完全错误的。我们是怎么知道这一点的呢?因为神说过!在前面约伯记第一章,神清楚地表明约伯不是因为不义而受惩罚;正是因为他是公义的,所以才要经受非常严峻的考验。
这个骄傲、自负、冷漠的谋士以利法,却完全颠倒了这些事实。约伯受苦,不是因为他是个罪人;约伯受苦是因为他是个圣徒。然而,以利法却太痴迷于自己的小体系了,固守自己的观念,陶醉在个人的异梦和经历的所带来的自欺欺人的傲慢。在约伯记第五章中他还会继续大放厥词,曲解了神的智慧,正如所罗门在箴言书15:4所警告的:
温良的舌是生命树;乖谬的嘴使人心碎。
所以以利法的言论从假装关心,到严厉谴责,再到傲慢地居高临下,接下来的言论体现了另一个特点。
第四个特点:以利法给出了不正当的建议。
我们可以这样来总结以利法的这段话:“我最了解神,而你却站在祂的对立面。”
我们来看第五章的第8节:
至于我,我必仰望神,把我的事情托付他。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我是你,我就会在神面前认罪,然后悔改。”
以利法接着在第11节和16-18节说:
将卑微的安置在高处,将哀痛的举到稳妥之地……
贫寒的人有指望……神所惩治的人是有福的!所以你不可轻看全能者的管教。因为他打破,又缠裹;他击伤,用手医治。
“听着,约伯,如果你承认你的罪并悔改,你就会从七个灾祸中得到解脱,因为神是不允许这七样灾祸加害于义人的。所以千万不要记住了:敬虔的基督徒是不会受苦的!”
他在第19节说:
你六次遭难,他必救你;就是七次,灾祸也无法害你。
以利法说的这七样灾祸包括:
- 饥荒(5:20);
- 战场上的失败(5:20);
- 言语的攻击(5:21);
- 野兽的侵害(5:22);
- 财产的损失(5:24);
- 生不出孩子(5:25);
- 英年早逝(5:26)。
以利法等于是在说:“约伯啊,如果你在神面前承认你的罪,与神同行,那你将拥有你梦想的一切,你将永远不必惧怕任何事情。”
请大家注意第26节的前半节:
你必寿高年迈才归坟墓……
也就是说:“你甚至不会在死之前生病,你会无疾而终,没有任何疾病,就连什么关节炎、腿脚不利索这样的毛病都没有!你知道吗?你可能会死在马鞍上的。身体就好到这个程度!”
以利法接着又在第27节说:
这理,我们已经考察,本是如此。你须要听,要知道是与自己有益。
以利法没有说安慰的话,他反而加重了约伯的痛苦。
以利法所说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假设上。约伯受苦,并不是因为他没有圣洁的生活;他受苦是因为他是当时世界上圣洁生活的主要榜样。以利法的本意是好的,但我们下次会看到,他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他的话没有帮助,反而加深了约伯的痛苦。
对那些提供辅导的人的建议
那么我们怎样避免以利法的错误呢?现在我来给那些愿意给别人提供辅导帮助的人提供几个建议。
第一,在你指出或纠正他们的错误之前,要让他们知道你同情他们的痛苦。
正在遭受苦难的人,需要你先用心倾听他们的诉说,然后才能倾听你所说的话语。比如你可以这样说:
- “我无法想象你这样一个单身妈妈该有多艰难。”
- “面对十年刑期肯定很痛苦。”
- “我很遗憾你在酒后驾车的那场车祸中失去了家人。”
- “我很难过你因为淫乱的生活方式而失去了家人。”
- “我无法想象和艾滋病人一起生活是什么样子,是你选择的生活方式给你带来了这种疾病。看到这种光景我很难过。”
即使这是他们的错,所有的痛苦都是他们自己的罪恶行为的结果,但如果你同情他们所遭遇的后果,也不会让他们误以为你是在赞同他们的罪。
所以,在你指出或纠正他们的错误之前,要让他们知道你同情他们的痛苦。
第二,不要仔细分析别人说的话,要安慰他们受伤的心。
有位作家称约伯的朋友以利法是“除虫剂”。[3]以利法听了约伯的悲伤和痛苦的倾诉,对他说的话进行了一番批判,但对约伯破碎的心却置之不理,使他说出的话令约伯更加绝望。所以不仅要听对方所说的话,更要感受对方内心的感觉。
圣经学者魏华伦是这样说的:“一个有智慧的辅导者和安慰者必须用心倾听,既要对话语做出回应,也要对那种感受做出反应。要医治一颗破碎的心,不是用逻辑,而是要用爱。”[4]
第三,要确保你的忠告来自于圣经真理,而不是你个人的经验。
只要有帮助,我们是可以使用个人经验来阐明真理的。然而,真正的希望和真正医治的基础不是我们个人所经历的,而是神所启示的;不是我们所看见的,而是神所说的。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们如何痛苦,而你只是从自己的角度来告诉他们你所经历的事情,如果你用这种方式来回应他们的话,那你就会像以利法一样完全偏离了目标。
以后每当你听到以利法的名字,就把他设想成大象,因为当他对约伯说完了以后,约伯就感觉自己像被大象踩了一脚一样。处在痛苦中的人可以听一篇道,但他们也确实需要一些同情。在你的药里放一些糖。
这就是我给那些愿意辅导别人的人提出的几个建议:第一,在你指出或纠正他们的错误之前,要让他们知道你同情他们的痛苦;第二,不要仔细分析别人说的话,要安慰他们受伤的心;第三,要确保你的忠告来自于圣经真理,而不是你个人的经验。
对那些接受辅导的人的警告
在你通读以利法的这番言论后,也许你并不认同他,他的话也没有给你带来什么挑战,但你认同了约伯。你的感觉就像约伯一样,不想去辅导别人,倒是希望接受别人对你的辅导。当你读这段经文时,你发现自己不是带着问题的答案站在约伯面前,而是坐在约伯旁边,心里充满了疑惑。
虽然这位受人尊敬的人所给的忠告都是些正确的神学理论,但所得出的结论却是绝对错误的,而且还带着傲慢的语气。所以在研究了他的这番话以后,我觉得应该给那些与约伯有类似心情的人一些警告。
第一,要有心理准备:好心人可能只会增加你的痛苦。
有一本书把这样的人称为“善意的龙”。他们的意图是好的,只是他们不能感受到你内心的痛苦,他们无法理解你的痛苦有多深。事实上,他们真的不想听到这些!他们已经把神都搞明白了,当然也把你的生活搞明白了。
你向他们吐露心声,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责备你,然后纠正你,或者更糟糕的是,他们对你所说的话置若罔闻,因为他们不想听这些。
我读过一位女士在发现自己得了癌症之后写的个人见证。当她和妈妈分享时,她妈妈在那里坐了一会儿,然后说:“你觉得我们晚饭应该吃点什么?”他们宁愿不去面对你的痛苦,所以他们会尽可能快地转换话题。你被压垮了,就像被大象踩了一脚一样。
以利法的冷漠,会让约伯跌倒在地,而不是把他从地上扶起来。[5]
是的,好心人可能只会增加你的痛苦。事实上,在这几个辅导者中,以利法是最有同情心的。在这些不远万里来帮助约伯回到正轨的人当中,相对而言,给予约伯最多同情的,还就是以利法。
所以大家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好心人可能只会增加你的痛苦。
第二,要小心:不恰当的建议往往比有智慧的建议更容易获得。
不恰当的建议并没有在以利法这里打住,所以你要小心:不同的建议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不要把别人的建议一视同仁。[6]你的婚姻有问题吗?你公司的那个同事可能会给你一些建议,但他不信主;住在隔壁的女人可能有很多建议,但她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经历和失败而有偏见。
我在办公室曾经接待过一些夫妻,有人就建议他们离婚或者是继续未婚同居。有一位牧师最近告诉我,他的教会里有一对夫妇,多年来一直是教会忠实的成员,但他们实际上早在十五年前就离婚了,现在他们生活在一起,还有他们的孩子。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回答说,一位较早前的牧师曾建议用这种方法,来减少他们的破产给他们的家庭所带来的财产损失。他们听从了他的建议,把所有的财产都转移到他妻子的名下,然后在拉斯维加斯离婚了。在接下来的十五年里,他们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
最后,他们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们说:“你们这样做是不对的。根据圣经的原则,你们在过着不道德的生活,因为你们现在没有结婚。”这对夫妇后悔他们选择的这种秘密的生活方式,所以又再婚了,并与他们的家庭和解。
你要慎重选择你的辅导者,他们可能衣着楚楚,或者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个大大的十字架,但这些其实都不重要。你还要借着神的话、祷告和常识来过滤他们的建议,而现在越来越少的人愿意这样做了。[7]
第三,要知道:痛苦的道路往往与神旨意的奥秘并行。
痛苦和神的旨意常常是旅行中的伴侣,我们确实想不明白这个。但事实就是这样:痛苦的道路往往与神旨意的奥秘并行。然而,你的痛苦之路对神来说并不神秘。约伯记23:10说:
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
神知道你在这条路上要走多久,这条路要把你带到哪里,它会给你带来多大的改变,以及为什么要走这条路。
有一天下午,一个年轻的神学院学生来找著名的牧师司布真商量。司布真自己就是一个承受了很多压力、身体有各种疾病的人。这个学生对一些困扰他的事情不理解,司布真就回答说:“年轻人,请允许我给你一个忠告。你必须指望神知道你所不明白的事。”[8]
这就是给那些想寻求别人帮助的人的三个告诫:第一,要有心理准备:好心人可能只会增加你的痛苦;第二,要小心:不恰当的建议往往比有智慧的建议更容易获得;第三,要知道:痛苦的道路往往与神旨意的奥秘并行。
有时候,最明智的说法就是:“神知道,祂知道,祂理解。”但是以利法,你不知道。以利法,你就像一头大象,压得别人喘不过气来。你的言语使人沮丧,你以为你知道一切,其实你什么都不知道。
然而神什么都知道,最终这才是最重要的!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07年4月15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07
版权所有
[1] Roy B. Zuck, Job (Moody Press, 1978), p. 32.
[2] David McKenna, Mastering the Old Testament: Job (Word, 1986), p. 60.
[3] Steven Lawson, When All Hell Breaks Loose (Navpress, 1993), p. 74.
[4] Warren W. Wiersbe, Be Patient: Job (Victor Books, 1991), p. 27.
[5] Steven Lawson, Holman Old Testament Commentary: Job (Holman, 2004), p. 48.
[6] Charles Swindoll, Job: Man of Heroic Endurance (W Publishing, 2004), p. 88.
[7] Ibid., p. 88.
[8] J. Allen Blair, Living Patiently (Loizeaux Brothers, 1966), p. 39.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