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7 - 新常规

7 - 新常规

新常规

牧者的职责(第四部分)

提多书1:8

 

我以前读过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位女士,她对男人做了一个非常有趣和深刻的观察。她写道:从一个人如何处理这三件事可以看出他的很多性格特征:第一,他如何处理因为下雨而取消的打高尔夫球的计划;第二,他如何应对航空公司丢失了他托运的行李;第三,当圣诞树上的灯都缠在一起的时候,他会说什么。

在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就会暴露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不是就是忍不住呢?

我还记得几年前,我被邀请到一所基督教学院和神学院,为他们的年度圣经研讨会做演讲。这是我第一次去那个校园,我花时间提前准备了合适的西装、领带和鞋子,结果在我到了以后,我托运的行李还没到。

最后,神学院的院长不得不把他的一些衣服借给我:一件比我穿的大四码的运动外套,还有一条我永远不会给自己买的领带。因为我来的时候穿的是休闲的布鞋,其实和拖鞋没什么区别,所以他不得不借给我一双他的皮鞋,我穿10码半的鞋,他穿13码。我还记得在研讨会上,我步履沉重地走向讲台的情景。

那天早上,我告诉学生们发生了什么事,主要是因为我不想让他们以为我平时穿的就是那样的衣服。我的行李是在第二天到的,但也用不上了。

第一次在某个地方发言很像是参加面试,你希望不要出任何差错,你想表现出最好的一面。面试的时候你不需要打包托运行李,但你需要润色一下你的简历。你的每一项成绩、你完成的每一个项目、你赢得的每一个头衔和获得的每一个奖项,都会写在你的简历上。

他们肯定需要有经验的人,有管理技能、具备个人魅力,如果长相不错的话也会加分,穿着打扮品味要好,有合适的教育背景,有一定的社会关系等等。重要的人是那些有才智、有吸引力、有影响力、有威望、有权力、受欢迎的人,甚至要有恰当的骄傲,认为你就是比其他所有候选人都优秀。

没有人因为谦卑或圣洁而得到这份工作。事实上,你需要合群,你的宗教信仰就别拿出来了,你要学会入乡随俗。这种想法会蔓延到教会,难道不是吗?

 

提多在公元一世纪出现在克里特岛上,他受到使徒的差派,要寻找合乎资格的人来带领教会。使徒保罗在提多书1:5对提多说:“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设立长老。”换句话说就是:“提多,你可能会被试探,让不合适的人来担任这个职分,所以你要照我说的去做。这是我列的资格清单,这就是我对你的吩咐。”

保罗是在暗示说:“提多,将来会有很多人想在教会里执掌大权,他们想要长老的职位,就像丢特腓一样。他想要这个职位就是因为他好为人首,喜欢排在最前面,然后告诉大家怎么排队(约翰三书1:9)。”

提多,你不要受这个世界的影响,去关注人的威望、魅力、长相、个性、聪明、地位等等。就像旧约里的撒母耳,他在耶西的儿子中寻找要膏立的王,他以为个头最高、年纪最大、形象最好、最强壮的人肯定是神要拣选的以色列的王。但是神却对他说:“撒母耳,这是世界的运作方式,他们喜欢看外表,但神看重什么呢?神是看内心(撒母耳记上16:7)。

所以当你看提多书第一章讲述牧者的资格时,你找不到任何关于这个人的表达能力、领导技能、商业成就或者是身高长相等等的信息;事实上,这个资格清单与这个人做过什么几乎没有关系,它只与这个人是谁有关,他的品格极为重要。

克里特岛人看为正常的事,在教会里不可能正常。在社会上被认为是正常的东西,对基督徒来说并不是标准。长老就是要改变这些常规的,他将以自己的品格和生活方式来塑造出一种新的模式。

对于教会来说,长老要带领会众进入一个新的常规。这就是新常规。

 

现在请看第8节:

(长老要)乐意接待远人,好善,庄重,公平,圣洁自持;

我不禁在想,你能想象在面试的时候,求职者获得工作机会与这节经文有什么联系吗?你能想象在面试的时候,有人问你:“你是一个好人吗?”你能想象会有人问你:“你是个敬虔的人吗?你能给我一个自持的例子吗?”

你在开玩笑吧?一般接受面试的人会说:“这不关你的事。”这些都不是常规的问题,但这些恰好是教会要关心的问题,这是新的常规。另外,这不仅适用于长老,也适用于他们所带领和影响的整个羊群。

事实上,你会发现,在新约圣经中,这些资格在每一个成熟的基督徒的生活中,都要活出来。许多在提多书第一章所列的这些内容,都是加拉太书第五章所提到的,是圣灵掌管下的生命所结的果子。

长老在带领羊群的过程中,就应该成为被圣灵所掌管的榜样,以便羊群可以看到一个可以效法的生活模式,这样他们就知道应该如何在圣灵的掌管下生活。长老在许多方面都是“新常规”的活生生的范例。

我们一起来追求这样的生活,因为我们都在顺服圣灵。换句话说,我们不是屈服于我们的社会,我们是在创造一种新的社会。我们不去努力融入我们的社会,我们决心救赎和改变我们的社会,从我们身边一个人、一个人地开始。

如果我们在教会里表现得不像得救的信徒那样,我们又怎么能指望救赎外面的人呢?如果我们在教会里不改变我们的思想,我们又如何去改变其他人的思想呢?请记住这里的一个区别:会众也许会在这些特性上进步,但长老必须在这些品格和属灵的品质上进步。

所以,这就是新常规。

保罗刚刚列举了五种恶习,那些想担当长老职分的人不能有这些恶习;现在保罗对那些有资格牧养神的羊群的人列举了七个应该具备的美德。前五个是负面的,接下来的这七个是正面的,我们今天不能全部讲完。我们先来看长老应该具备的第一个美德。

 

第一,长老必须成为关心他人的榜样。

请大家看第8节:(长老)乐意接待远人

在原文中这个短语是一个组合词,由两个词组成的,其中一个表示爱或者强烈的感情;另一个在希腊语中是“陌生人”的意思。[1]所以乐意接待远人就是好客,是对陌生人的爱,直译过来就是“爱陌生人”。[2]

保罗并不是说你要去爱那些陌生的人,所以这并不是在为你女儿可以和谁约会设定一个新的标准;保罗指的是你不认识的人。这很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你会认为这七种美德中的第一个,应该是牧者如何爱他的羊群,对吧?

所以保罗在这里暗示说,爱羊群似乎有点太显而易见了,都不需要说了,许多人可能符合这个条件。他们热爱教会,从不错过任何活动或服事的机会。但保罗告诉提多,要寻找那些在没有教会的义务的情况下,在没有家庭的关系、没有奖赏和回报、没有让大家都知道而得到称赞的情况下,依然愿意去关心和照顾他人的人。

对一个人是否热情好客的真正考验,不是为那些我们喜欢的人做什么,或者那些可能会以某种方式回报我们的人做什么,而是出于对他人的真诚关心而为他们做什么。[3]这一点当然也适用于教会里所有的人,使徒彼得就曾经命令教会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彼得前书4:9)。

事实上,在保罗那个时候,外出旅行如果没有过夜的地方是很危险的。旅店不仅昂贵,而且充满各种罪恶。旅行者可能会遭到抢劫甚至殴打。柏拉图(Plato)把旅店老板比作劫持客人、勒索赎金的海盗。旅店因其不道德的行为而臭名昭著,通常成了村里的妓院。[4]所以如果你要旅行,旅店肯定是你最不想呆的地方。

由于当时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危险,使徒们创造了一种被称为“宾客友谊”(Guest Friendships)的系统。很多年以来,家庭之间彼此联络,互相安排接待和住宿。通常一个家庭的成员不知道另一个家庭的样子,所以他们就设计了一个用来彼此确认身份的凭证:用一个硬币或者是金属或木头做的牌子,把它切成两半,两个家庭各保存一半。当一个家庭的成员或朋友到另一个家庭所在的地方需要住宿时,他会随身携带这个半枚硬币或牌子,当这两个东西互相匹配时,主人就知道这是来自另一个家庭的人,他们就会接待他们。[5]

所以这种好客或接待是基于彼此有特殊的关系或协议的,他们是不会接待陌生人的。这就是为什么使徒保罗所列举的第一个特征,与当时社会上的普遍做法完全不同。保罗说,圣经中好客的基础不是家庭协议或特定的关系,而是对陌生人的爱,是对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的爱和关心。

这是一种新的常规:不管你是否认识他们,你都向需要帮助的人敞开大门。另外,英语中的“收容所”(hospice)和“医院”(hospital),就是从这个表示热情好客的希腊语单词来的,它们彼此之间是有关联的。

即使是信奉药神的希腊人,也没有建造医院或为病人提供免费治疗。如果你了解历史就会知道,艾斯库累普(Aesculapia)是希腊的药神,是医治人们疾病的神明。但那些来到药神庙宇中的人,也不能直接接受治疗,他们要在庙里过一夜,然后寄希望于药神会在他们的梦中显现,告诉他们应该怎样治疗。[6]

显然,这不是人民医院。罗马人和希腊人都为他们的士兵提供某种类型的医院或医务室,但他们不向普通民众提供任何医疗服务。[7]我们所知道的那些慈善医院,最早就是基督徒们所创立的,后来慢慢发展成了现在我们身边的那些医院,不过它们早就不再是一个慈善事业了。医院起源于福音,并成为传播福音的一种途径。

有一位历史学家指出:“在我们相信基督之前,根本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有哪一家医疗机构是由自愿捐款来支持的。基督徒所办的医院彻底改变了对穷人、病人和病危的人的治疗方式。”[8]

希腊人和罗马人建造了他们的雕像、庙宇、斗兽场、竞技场、高架水渠和罗马大道,但他们从未建造过医院。为什么?就是因为保罗那个时代的常规,正如历史学家菲利普·沙夫(Philip Schaff)所总结的那样,理由很简单,就是:“旧罗马世界是一个没有慈善的世界。”[9]

不关心病人和病危的人,如果他们不是你的亲戚更是这样。你绝对不会主动去照顾那些你根本不认识的病人,你也绝对不会邀请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到你家里来。事情就是这样,这是常规。

保罗说:“提多,是时候该找一个能带领教会进入新常规的人了。”这些人是谁呢?这些人是真诚关心那些无法回报他们的人。长老应该具备的第一个美德就是:他必须是关心别人的榜样。

 

第二,长老必须在是非观念方面成为榜样。

保罗接着写道,长老要好善

保罗在这里用了一个复合词,前半部分的意思是“爱”或“强烈的爱”,后半部分的意思是“良善”、“美善”。长老爱陌生人,也爱美好的事物。有一份古代的抄本也用了这同一个词来形容热爱美德的人。[10]

他就是爱那些本质上好的东西,也就是说你喜欢任何能让你想起神的东西,对吧?因为,正如耶稣对来到祂面前的那个年轻富有的官所说的:“除了神以外,再没有良善的。”换句话说,没有人在本质上是良善的,只有圣父、圣子和圣灵才是良善的。所以,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是否真的跟随神,那就看看他是否爱神所爱的东西就知道了。

这个希腊语单词可以译成“热爱美好事物的人”,标准译本和新译本都译为“喜爱良善”,当代译本翻译为“乐善”。这并不意味着他把自己从所有不好的事物中隔离出来,但这确实意味着他不爱那些不好的东西。他的是非观念是建立在他真正爱的基础上的,他所爱的那些东西在本质上是讨神喜悦的。

保罗在腓立比书4:8中是这样描述这些事物的:

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

也就是说,要思念、默想、花时间在这些事物上。

圣经学者魏华伦(Warren Wiersbe)这样写道:这将包括优秀的书籍、优秀的人、好的音乐、好的追求等等,这些都是优秀的、清洁的,不会以任何方式违反或冒犯神内在的荣耀和善良。[11]

这些美好的事物为什么这么难找到呢?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他们真正爱的是不好的东西。[12]这个世界都爱什么呢?不好的东西。不好的活动、不好的理由、不好的音乐、不好的人、不好的想法、脏话、坏习惯等等。

保罗在提摩太后书3:3对提摩太说,随着社会继续变得越来越败坏,其中的一个标志就是:他们不爱良善。保罗用了相同的词,他们会恨善爱恶,他们会喜欢不好的东西。箴言2:14说这些人:欢喜作恶,喜爱恶人的乖僻。箴言10:23说:愚妄人以行恶为戏耍。对这些人来说,犯罪只是另一种室内运动,只是一件平常的事。换句话说,他们失去了分辨好坏的能力,因为他们逐渐背离了他们所排斥的神内在的良善。

这个世界越来越公开地爱上那些不好的事情、不好的活动、不好的音乐、不好的人和不好的语言,然后又进了一步,转过身来说:“这真的一点也不坏,你们太拘谨了,这还不错,真的很好。”

罗马书1:32说:他们虽知道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然而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 

保罗在这里实际上是在说:“提多,你去在这些教会里找几个人作长老,澄清教会的是非观念。这些人要根据神良善的本质来形成他们自己的个人观念,然后能转过头来对他们所带领的羊群说:‘这其实才是好的,那是不好的。’”

你会发现,带领者不仅要告诉人们什么是好的,而且他自己还要热爱它。所以长老所爱的事物很能说明问题,他所看重的东西,他花很多时间做的事情,他愿意与谁交往,他所谈论、阅读、倾听、期待和想要的东西,就说明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保罗实际上是在问:“他们所爱的是好东西吗?”

这是我们所有人面临的挑战:你能否在你读过的书籍和杂志上写下“好”这个字,也就是说,这些东西没有冒犯或违背神的内在本性。你能不能在你所见所闻的内容以及参与的事情上,加上“好”这个字?你能不能在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以及其他好朋友或最喜欢的活动或最喜欢的歌曲上面写下“好”这个字呢?

这并不是说你只能把“好”定义为那些你在教会里做的事,如果你不在教会里做或者享受的事情,那它们就肯定不是真正的好。我今天下午要回家睡个午觉,当我起床的时候,我甚至会对玛莎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午觉。”我很享受它,但这不是一个属灵的操练,不是我在教会里做的事情,不过你们有些人可能会做。有些人很善于坐得笔直地睡觉,这需要一些操练。

我的意思是说,午睡、看小说、在公园散步、绘画、开车或游戏,这些都没有违反神良善的本性,也没有冒犯祂的品格。你可以做很多类似这样的事情。所以问题是你是不是在建立敬虔的是非观念,爱那些不冒犯神本性的事物。这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一个基督徒,你是否受到那些美好事物的影响,以它们为榜样,让这些美好的事物围绕在你周围?不管你是不是长老,你都应该这样生活。要去爱那些美好的事物,要慢慢建立敬虔的是非观念,让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天所做的选择都能反映出神内在的良善。

所以长老应该具备的美德不光是成为关心别人的榜样、在是非观念方面成为榜样……

 

第三,长老应该在个人常识方面成为榜样。

保罗在第8节接下来使用的词是“庄重”。这个词不同的中文译本的翻译各不相同:和合本修订版译为“克己”,当代译本译为“自制”,标准译本译为“清醒自制”,新译本译为“自律”。

这又是一个希腊语复合词,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它由“智慧”和“决心”或“立定心志”这两个词组合而成,合起来之后的意思就是有一个智慧的心智。要知道,智慧有一种很实际的意义,就是将你所知道的事情付诸实践。有一位圣经学者写道:这个词的意思是“合理地思考;运用常识”。[13]我不禁想起有人曾经说过的话:“现在的问题是,常识已经不那么常见了。”

保罗用的这个词带有一种含义,就是实际生活中的敏感。你可以把这个词解释为“保持警惕”。有一位作者写道:保罗在这里说的是,长老不可以是狂妄愚昧的人。没错,他当然要相信神是一切皆有可能的神,但同时他必须将这样的信心与恰当的常识结合起来。因为把心赐给我们的神,也是把头脑赐给我们的神。[14]

教会所需要的带领者,既要用心也要用脑。这是非常重要的组合,对吗?长老需要这种结合起来的思考能力,因为他们要与人打交道,要处理问题,要解决难题,要做各种决定。这就非常需要充足的信心、很强的辨别力以及实际生活中的智慧。[15]

在我们继续往下讲之前,我再补充一点。在这种常识中,还需要有一种勇气去独立思考,而不像别人那样思考。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保罗在这封信的后面,会鼓励教会的其他成员也来效法同样的品性。如果他们想要创造一种全新的社会,一种新的常规,他们就需要重新思考一切。换句话说,你得自己思考。

独立思考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你要与众不同。你的思想将不再受大众的影响,而是受基督的影响。你的观点不会因为最近的民意调查而改变,这是我最近在观看总统辩论赛时所想到的。我们经常听到民意调查中有多少人这样或那样认为,同意这样或那样的观点。

几年前,一位美国前总统在最近的民调压力下写道:“我不禁想知道,如果耶稣基督在以色列进行了民意调查后,他会传讲什么呢?我在想如果摩西在埃及做了民意调查后,他还会有后来的那些作为吗?如果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德国做了民意调查后,宗教改革还会不会有呢?现在的民意调查和公众意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正是这些造就了优秀的领袖,就是那些勇敢、诚实和有正确的是非观念的人,也正是这些人造就了世界历史上的各个时代。”

对他的这番话我不仅同意,而且还想补充一句:这就是教会所需要的敬虔领袖。

长老要成为关心别人的榜样,要在是非观念方面和个人常识方面成为榜样。现在保罗在给提多的信中提到了另一个品质要求……

 

第四,长老要在言行一致方面成为榜样。

保罗在第8节列举的下一个词是:公平。有些中文译本把它翻译成“正直”,有些翻译成“公正”。

事实上,最后这三个特征:公平、圣洁、自持,都与一个正确的关系有关。公平是指长老与人之间正确的关系;圣洁是指长老与神之间正确的关系;自持指的是长老与自己的正确关系,也就是处理好他自己的欲望和态度。[16]

公平”这个词表达了人际交往时的正直和公正,就是在你和别人相处时保持公正的关系,并且始终如一。希腊人对公正的人的定义是:把他人应得的一切都给予人的人。[17]

这个词与一个人努力做到言行一致有关,实践他所宣扬的,确保言出必行。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一个牧者的生活要反映出他所代表的那位大牧者的品格。

人们在观察,他们一直在看我们。就像我们的孩子在看着我们,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一直在观察我们,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以至于他们走路和说话都像我们,这是不是有点可怕?但愿这种惧怕能驱使我们更愿意来到神面前,跪下来祈求神赐给我们和孩子们更多的恩典。

我还记得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负责青少年的牧师的时候,我和一个特别喜欢撒谎的年轻人一起工作,他说话总是拐弯抹角,从不直截了当地说话。我一直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对我说的是真话。后来我才知道,他父亲就是因为对公司说谎而丢了工作。

大家不要误解,我并不是说每个不诚实的孩子都有不诚实的父母,我就是一个反例,我是一个不诚实的孩子,但我的父母很诚实。当父母拒绝或放弃诚实守信时,麻烦就来了。

孩子听到父母向主管请病假,知道他们是在撒谎,实际上要去打高尔夫球、钓鱼或购物。当孩子接电话的时候,他父母让他告诉亨利叔叔或老板,他们在院子里,不能接电话,或者根本不在家。这成为了他们的家常便饭,是他们的常规。

不久前,我读到过一篇文章,说人们看到一位加利福尼亚的母亲在杂货店里轻轻敲打各种物品,她身后是两个小孩,他们会把她敲打的东西装进口袋里。这两个孩子总有一天会偷她的东西。

几年前,《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刊登了一篇很幽默的文章,报道了当年在亚特兰大举行的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年会。成百上千的医生、护士和研究人员都是这个协会的会员。最近的会议聚焦于快餐行业对人的身体所带来的危害,包括芝士汉堡、薯条、油炸食品等等这一类的食品。有一个记者看到一位心脏病专家从快餐汉堡店出来,就去采访他,问他今天的午餐吃了什么,他所做的是否与他们告诫人们的相一致,从而树立了一个坏榜样。他回答说:“不,我不认为我言行不一致。我进去之前把我的胸牌摘掉了。”[18]

好吧,这也算是解决问题了吗?很有点掩耳盗铃的感觉。

在某种程度上,保罗是在告诉长老们,你永远不能摘下你的胸牌,这适用于每一个基督徒。你的胸牌一直在你身上,这才是新的常规。

保罗在这里用翻译成“公平”的词,是指一言九鼎,说到做到。在生活中就好像你一直戴着基督徒的胸牌,每个人都能看到。如果你是一个基督徒,这就应该成为你的生活模式。如果你不仅是基督徒,而且是基督徒长老/牧师/监督,那标准就应该更高了,你应该在这个方面成为众人的榜样。你的胸牌会出现在各个地方。

我记得几年前我独自一人去打高尔夫球,他们让我和另外三个陌生人在一起,我不想和任何人在一起,这不是我打球的方式,但是没办法,只好跟这几个人玩了。

一路上我听着他们骂骂咧咧,说着一些不太文明的话,讲一些那种笑话,我就不怎么跟他们搭话了。最后到了第五个发球区的时候,其中一个人看着我说:“嘿,很抱歉,我们一直把你排除在外,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我说:“我是个牧师。”他们一听,脸上露出了尴尬的表情,开始为自己的言语道歉,甚至开始叫我神父。问题是我现在就必须要注意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和语气了,在打一个球后,我必须站在那里,向他们微笑和挥手,因为现在有了一个胸牌挂在我面前。在接下来的回合中,这个牌子是不可能掉下来的。

事实上,彼此问责是一件好事。

 

今天我不打算讨论接下来的三个特征了,所以我要用一个真正懂得如何打高尔夫球的高尔夫球手的正面例子,来结束今天的内容,他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公正或正直。他给了我们一个很少见的公正方面的例子,让每个人都感到惊讶,这也造就了这位传奇人物汤姆·沃森(Tom Watson)。汤姆·沃森是一名职业高尔夫球手,赢得了许多世界冠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在他年轻时参加的第一次州锦标赛中,他竭尽全力要拿到最好的成绩,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人们丝毫没在意这个新人的表现。他非常想赢,他在童年时代一直梦想着这一刻。

在比赛中,有一次当他上前准备推杆时,他把推杆放在了球的后面,令他沮丧的是,他推球的动作太小,球几乎没有动,也没人看见它在动。没有人在仔细观看他的动作,其他选手此刻也都在忙着自己的比赛。没有人看到他的球移动过,但确实移动了一点点。

他走到一位裁判面前说:“我的球动过了。”现场的人们一下子僵住了……汤姆·沃森,在没有任何人看到的情况下,刚刚承认他已经打了一杆,这让他失去的可能不仅仅是一杆,这很可能会让他失去他年轻的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比赛。但他说的是实话,这个举动让他浪费了一杆,使他失去了那个洞。不过他最终赢得了那场比赛。[19]

但是直到今天,他所做出的决定都是公正的。说实话,这可能会让他输掉一场比赛,但我敢保证这对他来说,要比一个有40年历史的塑料奖杯重要得多。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呢?尤其是对基督徒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对长老来说更是如此,他不仅要说出什么是正确的,而且还要把它活出来。

最重要的是,要在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中显明:

  1. 我们关心那些有需要的人;
  2. 对一切美好事物有正确的认知;
  3. 具备能做出智慧决定的个人常识;
  4. 具有公正、正直的品格,言行一致。

 

查尔斯·卫斯理(Charles Wesley)想要这样一个敏感的良心去做正确的事,让他的主耶稣基督得着喜悦。他写了很多赞美诗,其中有一首值得一提,但它从未进入前50名。这首赞美诗发表于1749年,内容是这样的:

我真需要生命之律,

能儆醒,存敬畏;

能有敏感,觉悟罪恶,

畏罪如畏痛苦。

 

助我首先发现自我,

骄傲邪恶私情;

即刻发现幻想之意,

立时用火烧净。

 

因为靠主不会迷失,

不使你心担忧;

赐我灵知,即刻瞭悟,

赐我温柔良心。

 

开我眼界,属灵眼光,

重新造一良心;

苏醒我灵远避罪恶,

一直保持清醒。

 

全能之神有真有爱,

使我有你权能;

我心重担,即能解除,

硬心变为柔心。

 

但愿我这苏醒之灵,

有时少有痛苦;

助我每日更近恩典,

能医创伤完全。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2年1月13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2

版权所有

 

[1] John MacArthur, I Timothy (Moody Press, 1995), p. 107

[2] John A. Kitchen, The Pastoral Epistles for Pastors (Kress Christian Publications, 2009), p. 496

[3] John MacArthur, Titus (Moody Press, 1996), p. 40

[4] MacArthur, 1 Timothy, p. 107

[5] William Barclay, The Letters to Timothy, Titus and Philemon (Westminster, 1975), p, 81

[6] Alvin J. Schmidt, How Christianity Changed the World (Zondervan, 2004), p. 154, quoting A.C. Merrriam,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the Temple of Aesculapius,” Boston Medical and Surgical Journal, 26 March 1885, 305

[7] Schmidt, p. 159

[8] Ibid, p. 157

[9] Ibid, p. 153

[10] George W. Knight III, The New International Greek Testament Commentary: The Pastoral Epistles (Eerdmans, 1992), p. 292

[11] Warren W. Wiersbe, Be Faithful (Victor Books, 1984), p. 101

[12] David Campbell, Opening up Titus (Day One Publications, 2007), p. 30

[13] Charles Ray, Twenty-First Century Biblical Commentary Series: First & Second Timothy, Titus and Philemon (AMG, 2007), p. 153

[14] John Benton, Straightening out the Self-Centered Church (Evangelical Press, 1997), p. 51

[15] Adapted from Alexander Strauch, Biblical Eldership (Lewis and Roth, 1995), p. 193

[16] Benton, p. 51

[17] Barclay, p. 239

[18] Boston Globe, November 10, 1993

[19] Ted W. Engstrom, Integrity (Word Books, 1987), p. 76

Add a Comment


Our financial partners make it possible for us to produce these lessons. Your support makes a difference.
CLICK HERE to give today.

Never miss a lesson. You can receive this broadcast in your email inbox each weekday.
SIGN UP and select your o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