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5 - 在恩典的田园拾取麦穗

5 - 在恩典的田园拾取麦穗

Ref: Ruth 2:14–23

在恩典的田园拾取麦穗

真人版的童话故事(第五部分)

路得记2:14-23

 

引言

威斯康星州日报(Wisconsin State Journal)曾经采访过几个美国最大公司的人事部经理,询问他们在面试应聘人员时最不寻常的经历。他们讲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故事。有一位应聘者挑战面试官和自己掰手腕,其实这和面试毫不相干。另一位应聘者是通过耳麦进行面试的,面试官能清楚地听到电话另一端正在播放音乐。当他要求对方关掉音乐的时候,对方说这不会有问题,因为他可以听清楚面试官的话,听音乐不影响。另一位应聘者是秃顶,在面试过程中,突然要求暂时离席。没多久,他就回来了,戴着一顶假发。还有一位应聘者说自己没有时间吃午饭,居然开始吃一个汉堡,并且在面试官的办公室里炒菜!还有应聘者在面试中打盹。最离谱的是,一个人说自己没法上完高中,因为他被绑架到墨西哥,囚禁在一个大衣橱里。显然, 这些应聘者都没有如愿以偿地被聘用。[1]

恩典也是要有限度的,而这些人都超过了这个限度。如果你认为自己配得上一份工作,那就和恩典无关了,因为工作职责和你的能力相匹配,不是吗?

路得记是一个关于恩典的美妙故事。然而,普通基督徒在阅读的时候会想当然地认为路得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她配得到的。

  • “路得当然会来到波阿斯的那块地。”
  • 虽然整卷书只字未提路得的长相,但“波阿斯当然会被她的美貌所打动。”
  • “波阿斯当然会很可怜她。”
  • “波阿斯当然会娶她。”
  • “波阿斯当然会仁慈地对待路得;那是她百分百应该得到的。”

事实上,路得根本不配得到波阿斯的任何一份礼遇。她是个局外人、外邦人;曾经拜偶像,现在归向神;她是个一贫如洗的女子,除了感激之外,不能给这位王子任何东西。这是有关神恩典的丰富真理。

恩典是我们不配得到的,不是凭借好行为赚取的。恩典是神赐予的,不是我们配得上,而是因为神是有恩典的。我们蒙神拣选,不是由于自己是最佳人选,在班级里出类拔萃,或者高人一等。事实并非如此。保罗在以弗所书2:4-7写道:

我们不要你们不晓得,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祂爱我们的大爱,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祂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将祂极丰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

我们将要一同见证:在伯利恒的田间,丰盛的恩典通过纯粹的良善之举临到最不配领受的人。路得其实就是在恩典的田园拾取麦穗。

 

恩典的原则

 

接下来,我们会看到六个有关恩典的原则,每一项都是关乎恩典的一个层面,通过波阿斯和路得有血有肉地体现出来。波阿斯是基督的画像,路得则是信徒的写照、是基督的新娘。

第一,恩典会采取主动,首先采取行动。

请大家留意2:8-9,波阿斯首先对路得讲话。他仁慈地说:

女儿啊,听我说,不要往别人田里拾取麦穗,也不要离开这里,要常与我使女们在一处。我的仆人在哪块田收割,你就跟着他们去。我已经吩咐仆人不可欺负你;你若渴了,就可以到器皿那里喝仆人打来的水。

在当时的文化里,波阿斯对路得的举动明显是恩典。对方是个外乡人,外来的低端人口。几年前,我们夫妇有机会游览伦敦以及苏格兰的部分地区,当然也参观了伊丽莎白女王的宫殿。导游说,当女王住在那里时,她的旗帜就会在王宫顶上飘扬。我们决定参观某个宫殿,于是沿着街道走过去。我们站在宽大的入口,试着推了推锁住的大门,通过铁栏杆向内观望。我们知道女王就在里面,因为看到了她的旌旗。

试想一下,如果伊丽莎白女王刚好出现在门口,向我们招手,然后走过来和我们握手,说:“我打算出来和你们聊一会。”果真如此的话,那可是犯了大忌。女王不会和乡下人交谈的。她大概最多也就是招招手或者点点头,仅此而已。

这让我想起最近听到的一件事。有位女参议员接到当选总统奥巴马的电话。她就挂断了。他又打过去,并且自我介绍。她以为是恶作剧,于是又挂断了。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这位参议员说:“总统没有给我打电话!”谁能想到总统或者英国女王会给自己打电话呢?除非这个人够资格,除非他做过什么了不起的事情,除非他配得到。

我们有没有将圣经中的惊人宣告当做平常呢?“神在……这末世藉着祂儿子晓谕我们”(来1:1-2)。恩典就是神对不配的人讲话,那人连见义勇为的农夫都比不上。早在基督降临前的几个世纪,波阿斯对路得讲话,让我们能够理解神如何对不配的人讲话。在当时的文化中,波阿斯主动对路得讲话,对人的那种震惊不亚于女王在王宫门口和我们交谈。

第二,恩典的供应和保护会让我们感到惊讶。

请留意波阿斯重申他将给路得提供帮助时,路得在第10节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她无法相信波阿斯的良善,她不能理解对方的关怀:“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照顾我?”领受恩典的人向来会非常惊讶,因为知道自己是不配的。路得没有说:“我知道我引起了你的注意。我知道你会主动跟我说话的。”她根本没有这样说。

我坚信,当我们进入天堂,看到神给我们的丰盛预备时,会开始明白自己作为基督新娘的永恒角色,并且跪在我们的波阿斯脚前。我们向这位至亲的救赎者所说的第一句话将会和路得一样:“为什么?!你为什么为我做了这一切?”

这是恩典的原则。当恩典的影子投射在蒙恩者的内心时,他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就像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赞美诗《奇异的恩典》(Amazing Grace)所唱的: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今得看见。[2]

第三,在不配之人的生命中,恩典乐于扮演仆人的角色。

在13节和14节波阿斯和路得的两次对话之间,有一段时间间隔。那天上午剩下的时间里,路得显然都在拾取麦穗。毫无疑问,她对这位好心的地主感到惊讶。然而,现在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按照波阿斯的安排,路得坐在圈外,不过有水喝。如果她还能有东西吃的话,恐怕也是干啃刚刚拾取的麦穗。时间分毫不差,波阿斯现在看到了这一幕。请看第14节:

到了吃饭的时候,波阿斯对路得说:“你到这里来吃饼,将饼蘸在醋里。”

这说明路得没有自己的食物。波阿斯就让她和自己一起吃饭。我们可以称其为二人的初次约会,有点像澳拜客牛排店(Outback Steakhouse)刚起步时候的样子。这没有什么反常的……他一早遇到她,当天中午邀请她共进午餐。[3]何况还是一群人一起吃。不过这只是个开始。我们不要把这一刻当做想当然,路得应该会再次感到惊讶。拾取麦穗距离沿街乞讨不过一步之遥,实际上她们非常贫穷,一顿惬意的饭食无异于突如其来的祝福。[4]

第14节告诉我们:路得受到邀请,从对方那里拿些饼,蘸着醋一起吃,这是他们的饮食文化。可是接下来还有更好的事情。请大家仔细看第14节后半部分:

路得就在收割的人旁边坐下;他们把烘了的穗子递给她。她吃饱了,还有余剩的。

波阿斯让她吃烤好的麦穗。按照当时的习俗,波阿斯跪下来,从自己的平底锅里面拨出来一部分烤好的麦穗,放在路得面前的垫子上或者她的膝盖上。他们有没有四目相对?有没有因为这份油然而生的好感而脸颊绯红?应该差不多吧!其他的收割者以及波阿斯的工人们都看在眼里,大概在想:“我们还是离远点,别打扰人家了。”

路得吃完之后,似乎又去拾取麦穗了,而其他的工人则继续坐在那里。可能别人好奇的观望让她有些尴尬。没有人会看走眼。波阿斯这个王子对待这样一个卑微的女子,就像是自己的亲朋密友。这位王子屈尊降贵,如同仆人一般,供应这个贫穷的女人。这是何等的恩典!

第四,恩典在背后默默地供应蒙爱之人。

路得刚刚起身离开,波阿斯又说出一番话,让他的朋友和工人们目瞪口呆:

她起来又拾取麦穗,波阿斯吩咐仆人说:“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麦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并要从捆里抽出些来,留在地下任她拾取,不可叱吓她。”

有人会说:“波阿斯,你这样做不合常理吧。你的意思是让我们把麦穗撒在她要走的路上吗?”[5]“是的!”“那还不如直接向她求婚呢,这样我们还能省点儿事。赶紧把事情办妥吧。”波阿斯说:“噢!别着急。这卷书还有两章才结束呢。”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路得继续工作的时候,根本不知道那份奇特的供应以及波阿斯为了她的益处而吩咐的事情。我们从经文的记载中看到,她就是一直在忙,对所发生的一切毫不知情。

太多时候,我们对于神在背后的恩典和作为也是毫无察觉的。我们偶尔会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然而大部分时间我们一直在工作,没有察觉神的手在背后,为了我们的益处而行事。我们再来看看下一个原则。

第五,恩典并不意味着人不需要勤奋和自律。

神在我们心里运行,让我们立志、行事,为了成就祂的美意(腓立比书2:13)。神为了我们的缘故而让万事互相效力(罗马书8:28);但是,正如马可福音16:20所说,神也与我们同工,“门徒出去,到处宣传福音。主和他们同工……”神在我们里面运行,为了我们的益处,和我们同工。[6]

请看第17-18节:

这样,路得在田间拾取麦穗,直到晚上,将所拾取的打了,约有一伊法大麦。她就把所拾取的带进城去。

我们看到,路得没有请波阿斯送她一程,没有让波阿斯的仆人们帮忙把大麦脱粒,也没有找人替她把二十多斤的麦粒带回城里。圣经学者魏华伦(Warren Wiersbe)用一句拉丁文谚语对这一幕场景的评论是:“神不帮助懒惰的人。”[7]另一位作家写道:“连神都不会坐在停稳的车里掌控方向盘。”这是合作的原则。路得出去干活,波阿斯帮忙打理一切。这在很多方面也描绘出教会作为基督的新娘的工作。我们努力推进福音,栽培门徒。

耶稣在马太福音9:37说:

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

著名的圣经学者维农·麦基(J. Vernon McGee)在他简短的注释书中风趣地写道:“太多基督徒高声颂唱:‘我们要欢欢喜喜地带禾捆回来’,出去之后,却什么也不做。”[8]这正如根据耶稣的话所创作的古老圣诗:“我的屋里满了人,田地里却没有工人。今天谁肯去为我做工呢?”

路得需要从神而来的帮助;只要神许可,她乐于为神做工。现在经过了漫长的一天,路得回到家里,精疲力尽,却心满意足。

或许你最近也与路得有同感。或许你正在努力地参与某项事工;或许同时忙于两份工作;或许你正在面对学业的考验或者在公司里为了荣耀神而追求卓越的工作;或许你的信心正在经历严峻考验;或许你正在养育自己的孩子,教他们爱主。到了晚上,你瘫在床上,精疲力竭,却心满意足。也有可能你已经精疲力竭,但却并不满足,因为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恩典在忙碌中也常常需要休整片时。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你认为靠得住、打算委以重任的基督徒看起来已经有很多事情要做了。我们不能把恩典当做理所当然,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让恩典处于闲置状态。在罗马书12:11,使徒保罗鼓励我们说:

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侍主。

如果教会今天被提,盼望主发现我们刚好需要休息。

  1. 恩典会采取主动,首先采取行动。
  2. 恩典的供应和保护会让我们感到惊讶。
  3. 在不配之人的生命中,恩典乐于扮演仆人的角色。
  4. 恩典在背后默默地供应蒙爱之人。
  5. 恩典并不意味着人不需要勤奋和自律。

除了上述五个原则之外,我们在波阿斯的田地这一幕中还可以看到另一个原则。

第六,恩典在人生命中工作的方式,就是给其他人带来恩典。

在第17节,我们看到路得收获了一伊法大麦,也就是二十多斤大麦,够她吃至少一个月。第18节说:

她就把所拾取的带进城去给婆婆看,又把她吃饱了所剩的给了婆婆。

她把中午剩下的饭带回来给婆婆吃。这个时候,拿俄米不需要做什么,就有一顿饭吃。19-20节继续说:

婆婆问她说:“你今日在哪里拾取麦穗,在哪里做工呢?愿那顾恤你的得福。”

是的,波阿斯一定会蒙祝福的!

路得就告诉婆婆说:“我今日在一个名叫波阿斯的人那里做工。”拿俄米对儿妇说:“愿那人蒙耶和华赐福,因为他不断地恩待活人死人。”拿俄米又说:“那是我们本族的人,是一个至近的亲属。”

换句话说,“他是一个潜在的至亲救赎者。”

有人看到的是二十多斤大麦,拿俄米却听到了婚礼的音乐声。在整卷书中,这是拿俄米第一次称颂神。神在路得生命中的恩典满溢,也溅落到拿俄米的生命中。我们不要误解,拿俄米的喜乐不是基于路得本人、路得的见证或者经历。同样,我们的盼望也不在于其他人的经历或者见证。关键是,我们要看到拿俄米的盼望是在波阿斯身上:波阿斯的身份、他所说的话语,以及他所能成就的事情!

这也正是基督徒喜乐的公式。我们的盼望不在乎其他人或事物;我们的盼望在乎基督的身份:我们的盼望在于基督已经成就的工作,以及祂已经应许要为我们这些蒙爱的人成就的事情。

所以,路得第二天返回波阿斯的田里。那里已经成为恩典之地。第23节告诉我们:

于是路得与波阿斯的使女常在一处拾取麦穗,直到收完了大麦和小麦。

这段日子大约有七个星期。路得有没有和波阿斯再度共进午餐呢?可能性很大!圣经没有提到,但是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挥想象。

收割结束的时候,路得和波阿斯已经深陷情网之中。

结论

在我们结束这一幕之前,我要补充两个有关恩典的真理。

第一,神的恩典在我们生命中不是星星点点的,而是一直持续的。

不管我们是否注意到,此时此刻恩典就在工作。

第二,我们不是进入或者离开恩典的同在,我们乃是活在恩典之中。

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地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哥林多后书9:8)

弟兄姊妹们,我们被恩典所围绕着。让我们用眼看,用心感受,用意念去感激神在我们生命中的恩典吧。

当我们在新的一天,面临新的压力、挑战和要求的时候,让我们祈求救赎主帮助我们看到和感受祂对我们的爱与供应。让我们祈求祂帮助我们心怀感激,知道自己和路得一样,正在恩典的田园里拾取麦穗。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08年12月14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08

版权所有

 


[1] The Wisconsin State Journal, “Parade” ed., http://preachingtoday.com

[2] John Newton, “Amazing Grace,” (1760)

[3] J. Vernon McGee, Ruth: The Romance of Redemption (Thomas Nelson, 1981), p. 81

[4] C Robert L. Hubbard, The Book of Ruth (Eerdmans, 1988), p. 175

[5] A. Boyd Luter, God Behind the Seen (Baker Books, 1995), p. 52

[6] Warren W. Wiersbe, Be Committed (Victor Books, 1993), p. 30

[7] Ibid., p. 29

[8] McGee, p. 82

Add a Comment


Our financial partners make it possible for us to produce these lessons. Your support makes a difference.
CLICK HERE to give today.

Never miss a lesson. You can receive this broadcast in your email inbox each weekday.
SIGN UP and select your o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