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杀死忧虑之龙
杀死忧虑之龙
造就羊群(第四部分)
彼得前书5:7
不知道弟兄姊妹们有没有注意过伦诺克斯地球仪(Lennox Globe),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地球仪。它是由中世纪的某位制图师在十五世纪初制作出来的。这位制图师在吸取了所有当时已知的有关世界的知识后,在他所认为的世界的边缘写下了这几个字:“这里有龙”。
对于人类已知世界之外的事情,我们所能做的就只剩下了担忧。同样的,似乎在我们看不见、无法预料的未来那里,也可能有龙正在潜伏隐藏着。我们时常会想:
- 如果你看不到它;
- 如果你不知道它在哪里以及它何时可能会来;
- 如果你不能战胜它;
- 如果你不了解它;
- 如果它意味着麻烦、痛苦或危险……
那该怎么办?
对此,你可能也会和那位中世纪的制图师一样,在你未知的将来的书页上,写下这几个字:“这里有龙”。似乎除了担忧以外,对于这未知的未来,你无能为力。
尽管我们都知道,大陆的边界并没有什么龙在潜伏隐藏着,但这并没有给世上的人们带来一剂可用来消除忧虑的解药。事实上,总会有一些新的巨龙出现,给我们制造忧虑。
对于忧虑这个主题,我做了一个小调查,结果发现:最新的一些研究结果都证明,忧虑并没有停留在十五世纪初;事实上,在如今的时代,忧虑是呈上升趋势的。
有一篇新闻报道,将儿童的恐惧与成人的恐惧进行了简单的比较,结果发现:
- 儿童害怕见医生;成人害怕见到医生开出的医药费清单;
- 儿童害怕做噩梦;成人害怕梦想没有完成;
- 儿童害怕小丑;好吧,在这一点上,成年人也和儿童一样害怕小丑。
历年来,对大学在校学生的研究都表明,抑郁症(Depression)是大学生寻求咨询服务的首要原因。而就在过去的一年里,根据美国大学健康协会(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的统计数据,在大学生群体中,抑郁症现在已经被焦虑症(Anxiety)赶超了。
三十年前,也就是从1985年开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开始了一项校内调查,就是询问当年的入学新生是否感到“完全被生活压垮了”(引用当时调查的说法)。在1985年,18%的新生说他们是这样的。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29%,而就在今年,这个数字陡增到了41%。[1]
我认为这一变化很重要,因为大学生本应是最喜欢解决问题的一群人。然而现实情况是,几乎每两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对未来感到不知所措、难以应对。
这也导致一位广受欢迎的作家和博客主这样写道:“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而你又不忧虑,那说明你就有问题了。”[2]
事实上,无论你的年纪有多大,你都永远不会失去感到忧虑的能力……似乎附近总有一条需要被杀死的忧虑之龙。
对于基督徒来说,尤其是那些刚信主的人,在属灵生活方面有一个让他们感到震惊的事实是:单单凭着信心来到基督面前,并不会自然而然地把盘旋在我们心思意念中的那条龙杀死,从我们的未来生活中杀死。
如果真的可以轻易地把忧虑之龙从我们的心思意念中杀死,耶稣就不需要在一些场合讨论和教导有关忧虑的问题了。使徒们的书信中也充满了对信徒的劝告,就是要相信神的旨意;相信祂的信实和祂的大能,相信祂最终会使万事互相效力,叫我们得益处。
如果基督徒真的能在信主的那一刻,自动接种预防忧虑爆发的疫苗,那使徒保罗也就不会命令属灵生命最为成熟的一个教会——腓立比教会的信徒,命令他们要一无挂虑了(腓4:6)。
从第一世纪,一直到如今的二十一世纪,杀死忧虑之龙一直都是基督徒每日争战的一部分。信徒必须每天都与之争战。在德国拉文斯布鲁克集中营(Ravensbruck)幸存下来的彭柯丽(Corrie Ten Boom),在二战最后几个月中领悟到了这一点,她后来写道:
忧虑并不能消除明天的忧伤;但它能消除今天的力量。——彭柯丽
换句话说,忧虑并不能改变明天的任何事情,但它肯定会扰乱你今天的心思意念。怪不得使徒彼得会在其书信中谈论有关忧虑的问题。他是怎么说的呢?他给信徒写了一段语气强烈、坚定有力、神所默示的话语,在这段话里,他先是向门徒们发出了一则“最后通牒”,然后又给予了他们肯定和鼓励。
弟兄姊妹们,我们现在翻开彼得的第一封信,接着上一次的分享,来看接下来的内容,就是彼得前书第五章第7节。这节经文就是我今天要讨论的全部内容……是的,今天要分享的,就只有这一节经文。
首先,是彼得发出的“最后通牒”。
请看第5节的前半节:
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
在这里,我需要首先指出的是:这节经文是上一节经文(第6节)的后半部分,请弟兄姊妹们这样来读这段经文:
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他必叫你们升高。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
在很多英文译本中,第6节和第7节经文是一句话,以逗号连接。换句话说,在你将一切忧虑卸给神之前,你已经让自己在神面前谦卑了下来,你已经认识到神大能的手在掌管着你生命中的一切,并且正如我们在上一次分享中讨论的,神会在适当的时候“升高”你,也就是说:
- 神要带来环境的反转
- 你正在经受的困境、难题、疾病、痛苦、悲伤或任何类似的事情要发生反转
- 不管最终是什么时候,或在什么地方,祂都会选择扭转其中的一些情况。
这可能发生在今生,也就是说,出自神的旨意,我们可能在今生就会经历到一个暂时的不幸被反转,我们生活会变得更容易些;这也可能发生在未来的那一天,在那一天我们的生命将发生一次永恒的反转,在那一天十字架将会被荣耀的冠冕所取代。
但此时此刻,当你谦卑在神大能的手下,就是在神圣洁的目的和完全的旨意的手之下时,要确保你“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
彼得在原文中所用的“忧虑”这个词,原意指的是“被拉走”(被拉向不同的方向)。[3]希腊世界经常用这个词,来描述一个人可能会担忧挂虑、让人烦心的事;他们会说这些烦心的事会扰乱你的睡眠。
一位希腊哲学家曾写道:“愚蠢的人试图用爱情或美酒来淹没这些让人烦心的事;但只有死亡才能使我们从这些生活的烦恼中彻底解脱出来。”[4]
对于不信的人来说,实在是没有任何的解决之道。对他们而言,这条忧虑之龙几乎是不可战胜的。
但彼得在这里告诉信徒说,并不是这样的,不要被忧虑牵着鼻子走。事实上,彼得在这里不是给信徒们一条建议,而是一则最后通牒。彼得在这里使用的是表达命令的祈使语气,你可能在这句经文的末尾加上一个感叹号: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
这里的“卸给”这一动词,有把东西扔给别人的意思。在圣经中,这个动词曾被用于描述门徒们把他们的衣服“搭在”驴背上,让耶稣骑着它进入耶路撒冷(路19:35)。有圣经学者认为,彼得在这里很可能引用了诗篇55篇22节的经文,大卫在那里写道:
你要把你的重担卸给耶和华,他必抚养你。
当大卫写这段经文的时候,他正在与那些背叛他并攻击他的人争战,这些人本应拥护和支持他。[5]换句话说,当时大卫个人的挣扎,与他感到全然孤独和遭受攻击而带来的担忧、悲哀和忧虑有关,这也促使他在圣灵的启示下写道:我要把所有的忧虑都拿出来,卸在我大有能力、又真又活的主的肩上。
弟兄姊妹们请记住:你不要降服于你的环境,而是要让你的环境降服于你的救主。而这恰恰也是基督徒要遵守的“最后通牒”。
然后,彼得紧接着给出了他的鼓励和肯定。
第二,彼得的鼓励和肯定。
请看第7节后半部分的经文:
……因为他顾念你们。
就像“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不是建议而是最后通牒一样,这句话同样不是问题而是一种肯定。这节经文的结尾没有问号,彼得并没有这样写:“把你们的忧虑都卸给神,因为我认为祂应该是关心你们的吧?”或者“把你们的忧虑都卸给神,因为我希望祂知道在你的生命中都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神是不是真的知道……我们也不能确定。”
不是的,彼得在这里所使用的“顾念”这个词,表达的是某人出于先知先见而关心另一个人的得失,这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关心”有些许差别。[6]换句话说,耶稣不仅关心着你,而且祂提前看到了你生命中要经受的患难、悲伤、痛苦、挑战或困难。祂不仅提前看到了,而且因为祂顾念你,祂也提前知道你所需要的是什么。
那么你需要的是什么呢?
- 你可能需要勇气去面对,而不是逃避;
- 可能需要智慧以重新开始,或采取下一步的行动;
- 可能需要能力来面对巨龙,并始终信靠那位“终极屠龙者”,也就是你的救主。
因此,弟兄姊妹们,我们要能从彼得被圣灵启示而写下的经文中,认识到这一细微的差别:思想主的全知全能和永无止境的永恒,这确实有点烧脑。
- 但有没有考虑过,你所面对的考验本身,就是祂先知先见的结果;
- 而你在经历那个考验时所需要的顾念,也是祂先知先见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神早已事先想好了你所需要的一切。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从那个充满挑战的生命章节中走出来并回头看时,你就能看到有人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出现了,为你带来了正确的话语,或带来了刚刚够用的钱,或带来了正确的解决方案……而我们总是有点惊讶。
在这样的情况中,我们也会彼此互相说:“你绝不会相信的,但:
- 就在那个关键的时刻,我的电话响了……
- 或者是,就在我最黑暗无助的时候,一个朋友出现了……
- 或者是,就在最后的那个时刻,我收到了一个快件……
- 或者是,就在我必须要确定下来的时候,我所需要的回复来了。”
你猜怎么着?彼得在这里告诉我们说,这一切之所以这样发生,是因为神先知先见,神提前就顾念了你,神提前就已为你所需要的那些东西准确计时了。
我们来看一个有关戴德生(Hudson Taylor)的故事。这位年迈的传教士元老在英国旅行和演讲,他在生活中对神的供应有着非常单纯的信靠和信心。他在中国服侍的近五十年中,完全依靠神,没有得到过任何有保障的经济支持。
他不止一次从著名的孤儿院院长乔治·穆勒(George Mueller)那里收到奉献款项,就好像乔治·穆勒本人想捐多少就能捐多少似的,但其实乔治·穆勒本人也是完全依靠神的供应。
回到戴德生的故事。有一天,当戴德生正站在火车站候车的时候,一位牧师认出了他并向他介绍了自己。他们当时在等同一辆火车,于是他们一起上了车,也坐在了一起。
然后,当餐车经过的时候,这位牧师主动为戴德生买了一份午餐,接着他们一起享受了这顿午餐。
又过了一会儿,当售票员例行来车厢检票的时候,戴德生有些迟疑;这位牧师又主动提出要为戴德生购票。在售票员走后,这位牧师问戴德生是否带了钱。戴德生笑着说:“我根本就没有钱。”那位牧师说:“但你那时在候车,并且你也需要在车上吃东西,你是怎么知道我会出现并能为你提供这些帮补的呢?”戴德生看着他,然后给出了他流传至今的那个经典回答:“哦,我确实不知道,但我的天父知道。”
是啊,我的天父知道。我真的很喜欢读这样的故事……但可别要求我去真实体验这样的故事,我宁愿读一读就好。
杀死这些忧虑之龙需要我们服从那条最后通牒,然后,也需要我们全然相信这一鼓励和肯定:
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
另外,这节经文中的“忧虑”一词是包罗万象的。它代表了所有你可能正在为之焦躁的,你可能正在为之失眠的那些大事和小事、重要的事和微不足道的事。如果你正在为那些事情忧虑,要知道,神也在关注着这些事情。
这句经文如果直译的话就是:对祂来说,这是对你的顾念。[7]你也可以把它解读为:无论你心里在想什么,都是先出现在祂的心里,祂老早就知道你面对的每一条巨龙的颜色、大小和形状是怎样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最后通牒和鼓励肯定呢?我给大家四个行动建议。
第一,这是你必须要做的事!
把你的忧虑卸在祂身上,就像门徒们把他们的衣服搭在那匹驴驹的背上一样。你要经常这样做。事实上,我们常常难以将我们的忧虑交给耶稣,是因为我们不确定祂是否会按照我们的要求来处理这些问题。
这也是我们不愿“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的另一种表现方式,而这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先谦卑在神主权的掌管之下,然后再把我们的担忧都卸给祂。这是因为你不只是把你的忧虑卸给了神,你也把你自己交托给了祂,连同你所爱的人、你的未来、你的期盼、愿望和各种计划都交托给了祂! 你不再是这一切的掌控者……祂才是。
一位作者曾这样生动地阐明了这段经文的含义:
把自己交托在祂的顾念之下,这感觉就像是从大桥上蹦极一样;一跃而下,不再有掌控权……你会变得完全无助,只能依赖着那条巨大的橡皮筋的力量。[8]
这听起来不是很让人放心,对吗?但好消息是,耶稣不是橡皮筋,祂不会断裂,祂是宇宙的主宰,是我们信实且随时可以依靠的主。
第二,这是你必须坚信的事!
因为祂顾念你!
世上所有其他宗教的信徒,都试图让他们的神看顾他们;而基督信仰给世人的应许是:我们的神早已经这样做了。
也许对你现在来说,这就是一个让人惊叹的信仰告白。也许你现在正在黑暗中信靠神,正在与祂一起走过死荫的幽谷。你现在就可以在你生活的地图边缘处写下:这里有龙!是的,确实是有龙,但它们将要被杀死,尤其是忧虑之龙。
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这一鼓励和肯定:他顾念你们。
一位福音派作者曾记录过一位名叫加德纳·泰勒(Gardner Taylor)的非洲裔美国牧师的早年经历,他在纽约市(New York City)忠实地牧会多年。我们教会曾邀请过的一位夏季特会系列的嘉宾理查德·艾伦·法默(Richard Allen Farmer),就曾在泰勒博士97岁去世前,到他退休的达勒姆(Durham)那里探望过他。这位福音派作者就记录了泰勒博士对他自己的一段经历的复述,他写道:
加德纳·泰勒有一次告诉我,在大萧条时期,他曾在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那边讲道。那时他所在的那个地区刚刚通电,他当时是在一间农村黑人教堂里面讲道,那里只有一盏小灯从天花板上挂下来,用来照亮整间教堂。他当时很年轻,也没有什么经验,但他还是继续向会众讲道。就在他讲道的中间,突然间停电了。教堂里一片漆黑;大概是太年轻,也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泰勒博士当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语无伦次地找话说,直到坐在教堂后面的一位年长的执事提高了嗓门喊道:“继续讲吧,牧师!在黑暗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耶稣!”
哇……弟兄姊妹们,光是这句话就已经是一篇极美好的讲章了!有时,甚至可以说我们唯一能看到祂的时候,就是在黑暗中。彼得用这节经文告诉我们的是:无论我们在黑暗中是否能看到祂,祂都能看到我们。[9]
我们可能会找不到祂,但祂永远不会找不到我们。“他顾念你们”,这一鼓励和肯定是你可以去遵行、并且坚信的。
第三,这是你必须操练的事!
每当忧虑的想法出现,并向你的后背喷火的时候,这就是你必须要操练的事。
当你意识到某个忧虑的想法袭来,某种担忧开始入侵你的脑海时,要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早地操练抵挡的自制力,就是说你不要自己处理这个问题,而是要把它丢给耶稣。哦,我才想到,这可能是我们人生中为数不多、可以丢东西给别人的一种情况。
我从来没有像渔夫那样撒过网;我也从来没有像门徒们那样把毯子扔在驴驹的背上,但有关“扔东西”的这个意象确实很吸引人。这让我回想起了小时候在“小联盟”中作为投手投掷出去的那些棒球,那是很多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事实上,那都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这可不是什么有趣的想法。
那时我们所有的球队都是由当地的企业赞助的,我还记得那时我们都很尴尬,因为我们队的赞助商是镇上的一家干洗店,这家店的名字是“人们的清洁专家”(People’s Cleaners)。这可不是一个多酷的队名,而且那时我们那么小,这家公司的名字又那么长,当他们在我们的球衣上绣上这些字的时候,这行字几乎已经包裹了我们整个身体。
为什么他们就不能起个像“耐克”(Nike)一样又短又酷的名字呢?嗯,好像那时耐克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吧……所以你看,那是多么久远的事情了。
我真的很想对你们说,我当时是个非常优秀的投手,但我并不是。事实上,在一个赛季结束后,我问我们教练是否可以让我留在一垒,别再让我投球,他居然欣然同意了。
我仍然记得,赛前热身……保持身体的柔韧性……比赛后冰敷肘部有多么重要。对于信徒而言,同样如此,你需要锻炼出善于投掷的手臂,要保持你灵里的柔韧性,让你的信心在祈祷中持续被伸展,要经常用圣经真理去“冰敷”你的心思意念。因为在任何时刻,你都要能把忧虑尽可能地扔到远处;不只是扔出去,还要扔对地方,就是把一切忧虑都卸在主的身上。
你在卸下,而耶稣在顾念。
- 你怎么知道祂会处理?因为祂说祂会。
- 你怎么知道祂会顾念?因为祂说祂顾念。
- 你怎么知道祂会在意?因为祂说祂在意!
弟兄姊妹们,如果你不相信,那就是在用你自己的话来抵挡祂的话了!那你们要相信谁?是相信你自己,还是相信祂?
- 这是你必须要做的事情。
- 这是你必须坚信的事情。
- 这是你必须操练的事情。
最后一点,第四,这是你必须信靠的那位。
当彼得在这里写道:因为他顾念你们,他用的是现在时态,这是为了告诉我们,耶稣从未停止过对我们顾念。这是一种持续不断、永不止息、永不停止、永不减缓和永不松懈的顾念。
问题在于,我们时常不再将忧虑卸给耶稣,而不是耶稣不再顾念我们。让我们把忧虑之龙交给祂处理吧。
最后,我还想邀请弟兄姊妹和我一起回到戴德生的传记中。有那么一段时间,中国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多。那时内地会有超过1000名传教士,开办了几所学校和宣教所,像当时那样的资金需求和财务压力,放在谁身上都是一座忧虑的大山。
有一次,戴德生把他们所有的资金都加起来,发现在他们的宣教银行的账户上,只剩下25美分。然后他给他妻子和事工会计写了一张纸条,他说:“这是我们现在所有的一切——25美分,再加上神一切的应许。”[10]我们除了有25美分,还有神一切的应许。
彼得邀请我们进入信心的水深之处,就像彼得曾经抛出他的渔网一样,在信心的水深之处,我们也把我们各样的负担抛给耶稣。祂已经应许我们,祂会永无止境、毫不分心且永不停息地顾念我们。
所以,把你们一切的忧虑都卸给祂,因为祂对你的顾念永远都不会停止。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8年5月13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8
版权所有
[1] Benoit Denizet-Lewis, Why Are More American Teenagers Than Ever Suffering From Anxiety?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10-11-2017)
[2] Alex Williams, Prozac Nation Is Now the United States of Xanax, New York Times (6-10-2017)
[3] Warren W. Wiersbe, Be Hopeful (David C Cook, 1982), p. 155
[4] Gerhard Kittle,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Volume IV (Eerdmans Publishing, 1967), p. 589
[5] Adapted from John MacArthur, 1 Peter (Moody Publishers), p. 2004, p. 279
[6] John Phillips, Exploring the Epistles of Peter (Kregel, 2005), p. 197
[7] D. Edmond Hiebert, 1 Peter (BMH Books, 1984), p. 31
[8] Adapted from Charles R. Swindoll, Living Insights on James, 1 & 2 Peter (Zondervan, 2010), p. 244
[9] Adapted from Timothy George's sermon "Unseen Footprints," PreachingToday Audio (Issue 290)
[10] Dr. & Mrs. Howard Taylor, Hudson Taylor: Volume II (OMF International, 1918), p. 256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