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 把“基督徒”这个牌子穿戴好
把“基督徒”这个牌子穿戴好
服事工具箱(第六部分)
彼得前书4:14-16
乔治·沃尔顿(George Walton)于1907年5月15日出生在弗吉尼亚州的洛基山(Rocky Mount, Virginia)。作为一名房地产估价师,他经常最先看到稀有的硬币、枪支、珠宝和邮票,他自己也积累了大量的收藏品。
在一次遗产拍卖会上,一个非常罕见的1913年自由女神头像五美分硬币,被列在遗产当中拍卖。这种五美分硬币保留下来的仅有五个,他抓住了这个机会,倾其所有,在1945年为这件宝物支付了不到4000美元,相当于今天的6万美元。但他向大家保证,这个东西价值连城。
后来他死于一场车祸,他的家人将这枚硬币带到专家那里,专家对其进行了评估,然后令人惊讶地宣布这枚硬币是假的,并将其还给了他失望的家人。
六十年来,这枚硬币一直藏在壁橱的一个盒子里。最终,沃尔顿的侄子瑞安·吉文斯(Ryan Givens)继承了这枚硬币。2003年,瑞安在报纸上看到,其他四枚1913年自由女神头像硬币正在展出,同时希望任何了解失踪了的第五枚硬币的人能提供线索。
瑞安再次拿出这枚硬币进行评估。经过几个小时的比较、对比和测试之后,参与鉴定的专家宣布,沃尔顿的五美分硬币就是那个失踪的硬币。就这样,瑞安把它拿出来拍卖,以31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想象一下,这枚硬币在衣柜后面的角落里尘封了几十年,只是因为它的估价只有五美分。[1]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你要保存好你所有的硬币。好吧,不是这样,这个故事的真正寓意是,专家可能会误判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很多时候,大多数人贬低的东西,事实上却具有很高的价值。而这恰好是每个基督徒的见证。
想象这样一个比喻,你成为那枚硬币,在你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被藏起来,感到被遗忘、被忽视、被忽略,甚至可能毫无价值。想象一下,如果拥有你的主人把你带到专家面前,然后宣布你有很高的价值,那该是一个怎样的场景。但是这个世界的专家们聚集在一起,看着你,评估你,然后得出一致的结论说,你的价值不比五分钱高多少。
这基本上就是发生在第一世纪的事情,在那个时候的大众眼中,基督徒们没有什么价值。他们的麻烦正在不断增加。坦率地说,基督徒属于一个被边缘化的群体;他们的价值正在下降;可以说,他们穿错了牌子。那么,当时的你应该如何回应呢?现在的你又应该如何回应呢?
好吧,使徒彼得要告诉你,应该如何回应人们对你如此低的评价,但他也要带你深入一步,他要你对所承受的痛苦给予更高的评价。现在,就请把你的圣经翻到彼得前书第四章。我要把下面几节经文归纳为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苦难可以使我们的属灵关系恢复活力。
请看彼得前书4:14:
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
我们来仔细看看这节经文。彼得说: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
乍一看,这听起来像是彼得在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发生;然而,在希腊原文中,彼得使用了一个条件性的陈述,实际上是在假设它将会发生。你可以正确地将这节经文翻译为:当你们因基督的名被辱骂,你们就有福了。
这意味着:第一,受苦不是“如果”,而是“当”,它只是个时间的问题;第二,因为穿着“基督徒”这个牌子而被人嘲笑,不是想象出来的场景,而是一定会发生的。彼得在这里使用的“辱骂”一词,与言语攻击、侮辱以及无理的指责有关。[2]
这也是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所遭受的经历(马太福音27:44;马可福音15:32)。因此,彼得再次提醒我们,每当我们被辱骂,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无理的指责、降职、侮辱和不友善的举动时,我们就是在基督的苦难中与祂相交。
这可能是你的同学对你的讽刺,或者是你在会议室发言时遭人翻白眼,或者是饮水机旁的冷眼,甚至是公然的嘲笑。彼得明确指出,你所遭遇的这些事,最终是因为基督的名的缘故,因为你与祂的名有联系。
- 根据新约圣经的记录,信徒们最初被称为“那个道”的追随者(使徒行传9:2)。
- 他们也被称为基督的门徒(马太福音10:1)。
- 直到教会在安提阿发展起来,信徒才被称为基督徒,其字面意思是属于基督的党派(徒11:26)。[3]
“基督徒”是不信的人创造的称呼,不是基督徒自己起的;这是一种嘲笑和讥讽的称呼:“你是追随基督的人,你一定是个基督徒。”你会立即感觉到人们对你的贬低。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你不值五美分。但请看彼得在这节经文中所说的:
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
我再来读一下: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你可以把它翻译为:你是幸运的。但我并没有觉得幸运,那是因为对于世人对我们的贬低,我们是以同样轻看了为主的名而受苦的特权来回应的。
彼得在这里告诉了我们一个特权: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这是引用了以赛亚书第十一章,应许弥赛亚为了完成祂的使命,神的灵将住在祂的身上。
大家想象一下,彼得现在把这个应许归于这些受苦的信徒!换句话说,住在基督的身上赐祂大能的圣灵,现在也同样住在你的身上,赐给你独特的能力,使你能够忍受世人的辱骂。这意味着,为基督的名受苦并不是神抛弃了你的某种证明;事实上,你受苦是神要独特地赐给你力量的一个机会。[4]神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参与到你的生活中。
虽然圣灵已经永久地住在你身上,但是请记住: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哥林多前书6:19)。彼得在这里说,神会赐下额外的能力和恩典,来帮助我们应对苦难的压力。根据彼得的说法,试炼成为从神那里获得力量的一个机会。[5]
另外,大家是否注意到了,虽然“三位一体”这个词从未在圣经中出现过,但这段经文是对这个真理的又一次明确的强调。你可以在你的圣经上圈出“神”和“灵”这两个字,这里的“神”是指圣父;“灵”是指圣灵,而不是我们的灵。所以神的三个位格都体现在了这节经文中,这三个位格都参与了你所受的苦难,并赐给你力量来承受苦难。
我们太需要主了!当面对令人痛苦的试炼时,我们很容易走到自己的尽头;每个基督徒都很容易变得思绪混乱、情绪低落、身体疲惫、灵里枯竭。事实上,从纯粹的人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这些是最糟糕的时候;但从神的角度来看,这些是最好的时候,可以使我们更接近神。这就是为什么彼得希望我们改变对苦难的评价的原因。
事实上,请注意他是如何在经文中使用这个词的: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这里的“住在”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赐给活力”。换句话说,当你重新恢复对圣灵的依赖时,圣灵就会把祂的恩典和力量赐给你,让你有耐力和毅力,并赐给你活力。[6]
当你靠近基督时,世人的辱骂可以带来圣灵所赐的活力。这是一百多年前中国内地传教士的创始人戴德生(Hudson Taylor,1832-1905)的经历。他曾写道:问题不在于压力,压力可以使我们更靠近基督。
所以,这就是第一个原则:苦难可以使我们的属灵关系恢复活力。
第二个原则是:不好的名声会带来苦难。
彼得在第15节说:
你们中间却不可有人因为杀人、偷窃、作恶、好管闲事而受苦。
杀人和偷窃在第一世纪是严重的罪行,常常会被判死刑。彼得在杀人犯和小偷之外,还加上了做恶的人,这是泛指从事任何其他种类犯罪行为的人。
彼得在这里说的是,信徒在被关进监狱或被处死的时候不能说:“天啊,我作为基督徒要受这么多苦,我真可怜。”你可能是个基督徒,但你要为自己罪恶的行为受苦。彼得警告信徒,不要以为承担犯罪的后果和受苦是一回事。[7]
用一个现在的例子来说,周日早上你在去教会的路上,因为担心迟到而超速行驶,在十字路口闯红灯。当警察开着警车追赶你的时候,不要停在我们这里,停在旁边的卫理公会教会的停车场里。当他给你开罚单时,不要对警察说他在迫害你,因为你想按时去教会。事实上,你最好不要告诉他,你是这个教会的人;你现在是卫理公会教会的人了。
不要告诉警察你来过这里,他可能认识我,然后他可能会说:“你开车真像你的牧师。”别把我扯进去……这个例子太有说服力了。好吧,我们转入正题。
注意彼得在这里添加了一类有意思的人:好管闲事的人。这是指没事找事的人,他们不想解决任何问题,他们只想了解情况,于是他们就有了找麻烦的名声,找麻烦的好管闲事者。有一位作者写道,这个词指的是那些抢夺了不属于他们的角色,试图获得影响力和声望的人,他们现在是知情者了。[8]
换句话说,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把人打倒,以便把自己建立起来。弟兄姊妹们,这种行为削弱了恩典福音的质量和特性。彼得说:“在那些评价你和观察你的世人眼里,不要让人对你有这种印象。”
同时,不要以为罪恶的行为和自私不道德的行为,以及任何其他类型的犯罪或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的后果,与为耶稣基督受苦是一回事。我很严肃地说:如果你要像世人和魔鬼一样生活,请不要告诉人们你是基督徒!真正的基督徒是不可能这样生活的!这只会抹黑神的荣耀和福音。
如果你想远离杀人,那就意味着你也要远离愤怒、怨恨、报复和自私;如果你想远离偷窃、犯罪活动和多管闲事,那就意味着你也要远离嫉妒、贪婪、对人耍手段、欺骗、不友善和傲慢。[9]
所以,第一个原则是:苦难可以使我们的属灵关系恢复活力;第二个原则是:不好的名声会带来苦难。
第三个原则是:苦难可以提醒我们救主的价值。
现在请看第16节:
若为作基督徒受苦,却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给神。
有意思的是,彼得没有马上说明基督徒应该如何应对苦难,只是说我们要准备好面对它,并且在苦难发生的时候不感到羞愧。实际上,你也无法为生活中将要发生的大多数事情做好准备!
我最近看到了一个相当有趣的系列指导,告诉那些马上要成为父母的人要采取的步骤!它写道:为人父母的准备,不仅仅是阅读书籍和装饰婴儿房的问题。要想真正为养育子女做好准备,就要去当地的药店,把你钱包里的东西倒在柜台上,告诉药剂师来帮助他。接下来,去你经常去购物的超市,让他们帮你把你以后的工资直接存入他们的账户。然后回家,拿起报纸来看一看,这是你最后一次看报纸了,因为以后就没时间看了。
你能处理好你的孩子要造成的混乱吗?要知道,他会把花生酱涂在沙发上,在书柜后面藏一根鱼竿,整个夏天都放在那里。拿着蜡笔在离你最近的墙上涂上颜色。如果你认为买了那辆迷你面包车是为你准备了干净、方便的交通工具,那么为了让你对未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你去买一根巧克力冰淇淋棒,把它放在副驾驶的收纳盒里。把它放在那里一个星期。拿一袋奥利奥饼干,在后座上把它们揉成一团,把它们捣碎后撒在座椅上。再拿几个硬币,把它们塞进CD机。最后拿一个院子里用的耙子,用它在面包车的两边来回划。
在你的孩子出生之前,找一对已经是学龄前儿童父母的夫妇,让他们讲讲他们管教孩子的方法,听他们说说他们为什么对孩子缺乏耐心、为什么允许他们的孩子乱跑。好好聆听一下他们如何改善孩子的自控能力、餐桌礼仪、睡眠习惯、如厕训练和日常行为的建议。好好享受吧,这将是你们人生中最后一次得到所有答案的机会。
对于那些计划生孩子的人,我们今天只想鼓励你们。彼得没有给我们一份详细的清单,告诉我们为了处理痛苦和折磨所带来的压力而应该做什么;也许彼得所说的可能不会那么鼓舞人。然而,彼得再一次用现实来说话;他使用了那个条件语句:若为作基督徒受苦,那么他们就不要羞耻。
当这些事情真的发生时,不要垂头丧气;不要认同周围的人对你的评价;不要为可能遇到的冷嘲热讽、甚至是嘲笑和辱骂而感到羞耻。
- 如果作为基督徒的高中学生坐在教室里,科学老师问:“有谁相信是上帝创造了一切?相信的请举手。”这个学生会很纠结到底举不举手。
- 作为基督徒的大学生,如果他拒绝参加一个与自己的信仰相违背的同学聚会,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会觉得很难说实话,很想找个借口说他的身体不舒服。
- 办公室的同事邀请一个基督徒周日一起去打球或者去郊外旅游,他可能不会直接告诉他们他要去教会,只是说“我不会打球”,或者“我有事”。虽然他不会打球可能是事实,但这不是诚实的理由。
- 作为基督徒的公司职员,当有同事问:“我们这里有没有人认为同性恋是错误的呢?”他们很想对这个问题保持沉默。
我记得我站在探访队伍中,等待问候一个死者的家属,死者是我们社区很有名的人。站在我前面的是一个我认识的基督徒,他加入了另一个教会,当我们站在那里时,我问他死者是否信主,这个人立即眼含泪水地说:“我和他一起工作,实际上我们多年来一起拼车上班,但我从未告诉他我是个基督徒。尽管我知道他是个不信的人,但我从未向他提起过神。”
章伯斯(Oswald Chambers)在他的经典著作中写道:当你敬畏神时,你就什么都不惧怕;但如果你不敬畏神,你就什么都惧怕。[10]
彼得写道,不要因为别人的想法而感到羞耻。这句话可以翻译为:不要因此而感到不光彩。[11]你穿戴的牌子是“基督徒”!“基督徒”这个词最初是一种轻蔑的称呼,是一种羞辱人的说法,你要把它穿戴好!
就像几年前的英国信徒一样,他们希望过上以正直和纯洁为标志的生活,却被人耻笑为“清教徒”。“清教徒”在那时候是对人的一种污蔑和侮辱。[12]不要紧;作为基督徒,这个称呼很适合他们。
彼得从未说过要为世人对我们的评价而高兴。我们不会回家后写下一个别人给我们起的新外号,然后说:“感谢神,他们这样称呼我!”我们因主的名而受到谩骂,我们为此应该感到高兴。
请大家注意,“归荣耀给神”的字面意思是赞美神!你戴着祂儿子的名作为我们的荣誉徽章。我们是与耶稣基督一党的,我们是基督徒。
在世人的眼里,你一钱不值;但在神的眼里,你已经被赎回,得到了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将持续到永远的产业。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跟随的那位救主,祂被人贬低,被人虐待,最终被一个没有意识到祂是谁的国家钉在十字架上。
以赛亚预言了即将到来的这位弥赛亚,他在以赛亚书53:3说:
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
没有人尊重祂;换句话说,没有人认为祂是什么特别的、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人。他们会说:“祂一钱不值!”
但是基督徒说:“等等,我要赞美我伟大而荣耀的神,因为我属于这个名,属于那位救主,属于那位经受很多忧患的人。我穿戴着祂的名:“基督徒”。
弟兄姊妹们,让我们把基督的名这个牌子穿戴好,特别是在面对逼迫和压力的时候。我们要关注的不是压力在哪里,而是它能使你更靠近基督。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8年2月11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8
版权所有
[1] Stovall Weems, The God-First Life (Zondervan, 2014), page 67
[2] D. Edmond Hiebert, 1 Peter (BMH Books, 1984), p. 286
[3] Adapted from Peter Davids, Zondervan Illustrated Bible Backgrounds Commentary: Volume 4, 1 Peter (Zondervan, 2002), p. 144
[4] Adapted from Juan R. Sanchez, 1 Peter for You (The Good Book Company, 2016), p. 166
[5] Charles R. Swindoll, Insights on James, 1 & 2 Peter (Zondervan, 2010), p. 229
[6] Adapted from John MacArthur, 1 Peter (Moody Publishers, 2004), p. 253
[7] Sanchez, p. 167
[8] Adapted from Doriani, p. 195
[9] Adapted from Daniel M. Doriani, 1 Peter (P & R Publishing, 2014), p. 195
[10] Oswald Chambers in The Highest Good, quoted in Christianity Today, Volume 39, no. 1
[11] MacArthur, p. 255
[12] Doriani, p. 196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