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 关于改变的戏
关于改变的戏
使徒行传10:1-48
引言
大家可以从我身后的场景布置看出来,今晚在这个舞台要上演一场音乐剧,由一百多个孩子参与演出。好几周的练习、歌唱、走台、灯光调整、演出服装的准备等等,将要变成一场令人难忘的儿童音乐剧。很多人为此都很紧张,不光是孩子们,还包括他们的家长,都希望能记住自己的台词,生怕关键时刻掉链子。
如果拿这个舞台上发生的事情,跟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相比的话,你会发现很有意思,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 在舞台上,每个人都希望一切按照计划进行;而在生活中,你无法肯定神给你的计划是什么,直到事情发生时你才知道。
- 在舞台上,无论是快乐或悲伤的角色,你要按照角色要求的品格去扮演;而在生活中,你要改变你的品格。
- 在舞台上,你希望不需要提词人的帮助,不需要有人在舞台边悄悄提示你该说什么或做什么;而在基督徒的生活中,你的提词人不是躲在暗处悄悄提示你,你的提词人是圣灵,祂会以明显的方式来引导你。实际上,生活中的每个演员都依赖提词人,寻求祂、等待祂给你一些暗示。
- 对于参与演出的人来说,剧情的发展是预先知道的,演员们要按照剧本来演;而在生活中,一切都是不可预知的;剧本只有在你经历之后才能确定下来。如果你生活中的场景突然发生变化,是你之前从来没见过的,你就会寻找提词人,或者更好的办法是,你的眼睛盯着上帝这位总导演。
生活中的这出戏的副标题,可以叫做“关于改变的戏”。保罗在哥林多后书5:17中写道: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持续不断地过去),都变成新的了(持续不断地变成新的)。
也就是说,基督徒有一个标记,就是“改变”。
没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使徒行传第十章将要发生的这个戏剧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讲到了这一章。有一个非同寻常的场景将要展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眼前。这是一个关于改变的戏,最终将要在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建立一座桥梁。
多年前在看到柏林墙倒塌的新闻时,那真是戏剧性的一刻,那堵墙已经立在那三十年了。而在使徒行传第十章中,我们将会看到两类人的群体之间的那堵墙正在坍塌,而这堵墙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之久。
整个第十章应该看作是一个整体,所以我们今天要把整章读完。这一章所描述的剧情可以划分为四个场景。在观看这四个场景的过程中,我时不时地打断一下,提供一些必要的讲解和注释。
场景一:一个外邦慕道友的家
第一个场景是在一个外邦慕道友的家里。
请大家把圣经翻到使徒行传第十章,我们来看第1节:
在凯撒利亚有一个人,名叫哥尼流,是意大利营的百夫长。
这里需要打断一下。我想大家会对这出戏里的第一个人物有些兴趣。“哥尼流”这个名字很有意思,由于一个特殊的事件使得这个名字非常有名。历史记录表明,在大约公元前82年前后,哥尼流·苏拉(Cornelius Sulla)解救了一万个奴隶,所有的男性奴隶采用了他们的解救者的名字,来开始他们的新生命。这个百夫长有可能就是当时被解救的一个奴隶的后代。
我们来看第2节:
他是个虔诚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赒济百姓,常常祷告神。
大家要知道,这个哥尼流不是基督徒,他还依然活在旧约时代,是一个敬畏神的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这句话是指持守犹太宗教的外邦人,他们参加会堂的礼拜仪式,并遵守安息日。哥尼流就像其他敬畏神的外邦人一样,不再敬拜偶像,只向以色列人的神祷告。
此时的哥尼流还不知道耶稣基督所施行的救赎,他还不知道罪的赦免是唯独靠着对基督的信心。
现在来看第3-4节:
有一天,约在申初,他在异象中明明看见神的一个使者进去,到他那里,说:哥尼流。哥尼流定睛看他,惊怕说:主啊,什么事呢?天使说:你的祷告和你的赒济达到神面前,已蒙记念了。
也就是说,因为哥尼流是外邦人,所以他不能在耶路撒冷的圣殿里向神献祭。不过,我们从第4节可以知道:神接受了他的祷告和赒济的行为。
接下来的第5-8节,要把我们带到第二个场景中:
现在你当打发人往约帕去,请那称呼彼得的西门来。他住在海边一个硝皮匠西门的家里,房子在海边上。向他说话的天使去后,哥尼流叫了两个家人和常伺候他的一个虔诚兵来,把这事都述说给他们听,就打发他们往约帕去。
场景二:名叫彼得的犹太人所在的房顶
现在场景从凯撒利亚切换到了约帕。第二个场景就发生在一个名叫彼得的犹太人所在的房顶。请看第9-12节经文:
第二天,他们行路将近那城。彼得约在午正,上房顶去祷告,觉得饿了,想要吃。那家的人正预备饭的时候,彼得魂游象外,看见天开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块大布,系着四角,缒在地上,里面有地上各样四足的走兽和昆虫,并天上的飞鸟;又有声音向他说:彼得,起来,宰了吃!
大家要知道,犹太人是不会吃任何不符合犹太教规定的食品,他们忠心持守旧约中关于饮食的律法。彼得从来不吃猪肉这一类的食品,实际上,彼得还有他身边的其他犹太人,是不会到外邦人开的肉铺里去买肉的,他们从来不在外邦人家里吃饭。如果他们从外邦人那里买了厨房用具,在使用前他们会用开水把它先煮一下,这是摩西律法的规定。
不过,从彼得现在居住的地方来看,他已经开始打破这方面的禁忌了。我们回过头来看第九章的最后一节,也就是第43节经文:
此后,彼得在约帕一个硝皮匠西门的家里住了多日。
正统的犹太人绝不可以和那些与死亡的动物打交道的人来往,硝皮匠就是用动物的皮来制作各种皮革制品的人,这些人必须生活在离村庄保持一定距离以外的地方。不过这个硝皮匠是个信主的人,是约帕教会里的一个成员。他邀请彼得住在他家里,与他的家人一起吃饭,用外邦人的餐具在他们的餐桌上一起吃饭。
显然神在预备彼得接受一个更大的挑战,这个挑战是以异象的方式出现的。在这个异象中,有各种洁净的和不洁净的动物。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块布上,有一只白里透粉的大胖猪站在正中间,这对彼得来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接着有个命令对他说:“彼得,起来,宰了吃!”
我们接着看第14节:
彼得却说:主啊,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洁净的物,我从来没有吃过。
如果是你,你是不是也会做出同样的反应?
这个命令是:“彼得,把你所学过的关于饮食的禁忌都放在一边,把摩西律法的教导放在一边。基督徒的生活和以前不一样了,你现在可以吃点烤猪排了。”
彼得的回答是:“主啊,这绝对不可以……”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主啊,没门……我肯定不会吃,永远也不会!”
另外,大家注意到了吗?彼得在这里使用了前后矛盾的词,请再看一下第14节:
彼得却说:主啊,这是不可的……
彼得说了什么?“不可!”这个词能和“主”这个词用在一起吗?既然承认祂是主,怎么还能对祂说“不”呢?!要么祂不是主,你可以说“不”;要么祂是主,那你就永远也不能说“不”。
现在我给大家布置一个家庭作业。在你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想想看神正在哪个方面挑战你去改变、听从、悔改或顺服。然后拿出一支铅笔来看这节经文,你可以把里面的“不可”这个词划掉,或者把“主”这个词划掉,仔细想想看,你可以划掉哪个词?
现在来看第15-16节:
第二次有声音向他说: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
(彼得就像我们一样,在学习上反应比较迟钝,这个示范需要给他做三遍才行。)
……这样一连三次,那物随即收回天上去了。
场景三:硝皮匠西门的客厅
现在第三个场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这是在硝皮匠西门家的客厅里。
我们一起来看第17-23节经文:
彼得心里正在猜疑之间,不知所看见的异象是什么意思。哥尼流所差来的人已经访问到西门的家,站在门外,喊着问:有称呼彼得的西门住在这里没有?
彼得还思想那异象的时候,圣灵向他说:有三个人来找你。起来,下去,和他们同往,不要疑惑,因为是我差他们来的。
于是彼得下去见那些人,说:我就是你们所找的人。你们来是为什么缘故?
他们说:百夫长哥尼流是个义人,敬畏神,为犹太通国所称赞。他蒙一位圣天使指示,叫他请你到他家里去,听你的话。
彼得就请他们进去,住了一宿……
对彼得来说,这是朝正确的方向走了一步。他邀请这些外邦人进了家,就把犹太人对与外邦人交往的限制放在了一边。那天晚上他们坐在一个桌子边,一起吃晚饭,彼得肯定谈了他所看到的那个异象以及可能蕴含的意思。我们现在当然知道这个异象的含义,是指福音要正式介绍给外邦人,而且外邦人要被邀请平等地进入基督的身体。
场景四:罗马百夫长的宅子
最后一个场景是发生在一个罗马百夫长的宅子里。
我们来看第23-43节经文:
……次日,起身和他们同去,还有约帕的几个弟兄同着他去;又次日,他们进入凯撒利亚,哥尼流已经请了他的亲属密友等候他们。彼得一进去,哥尼流就迎接他,俯伏在他脚前拜他。彼得拉他,说:你起来,我也是人。
彼得和他说着话进去,见有好些人在那里聚集,就对他们说:你们知道,犹太人和别国的人亲近来往本是不合例的,但神已经指示我,无论什么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洁净的。所以我被请的时候,就不推辞而来。现在请问:你们叫我来有什么意思呢?
哥尼流说:前四天,这个时候,我在家中守着申初的祷告,忽然有一个人穿着光明的衣裳,站在我面前,说:哥尼流,你的祷告已蒙垂听,你的赒济达到神面前已蒙记念了。你当打发人往约帕去,请那称呼彼得的西门来,他住在海边一个硝皮匠西门的家里。所以我立时打发人去请你。你来了很好;现今我们都在神面前,要听主所吩咐你的一切话。
彼得就开口说: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神借着耶稣基督(他是万有的主)传和平的福音,将这道赐给以色列人。
这话在约翰宣传洗礼以后,从加利利起,传遍了犹太。神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这都是你们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因为神与他同在。
他在犹太人之地,并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们作见证。他们竟把他挂在木头上杀了。第三日,神叫他复活,显现出来;不是显现给众人看,乃是显现给神预先所拣选为他作见证的人看,就是我们这些在他从死里复活以后和他同吃同喝的人。
他吩咐我们传道给众人,证明他是神所立定的,要作审判活人、死人的主。众先知也为他作见证说: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
第43节给了我们新的信息,是彼得对外邦人的代表——哥尼流所说的话。这个新的信息就是:再也不需要献祭了,不需要祭司这个阶层了,不需要仪式或宗教了,不再有犹太人和外邦人之分了。这是一个从单单对基督的个人信心而来的救赎信息,为的是罪得赦免。
就在第43和44节之间的某个时候,屋子里的每个人都请求基督来赦免他们的罪,他们信靠了基督的名以及这个名所代表的一切,就像第36节所提到的“耶稣基督”或者“约书亚”、救主、被膏的人、弥赛亚、道成肉身的神等等这些称呼。
我们继续看第44-48节:
彼得还说这话的时候,圣灵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
那些奉割礼、和彼得同来的信徒,见圣灵的恩赐也浇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因听见他们说方言,称赞神为大。
于是彼得说:这些人既受了圣灵,与我们一样,谁能禁止用水给他们施洗呢?就吩咐奉耶稣基督的名给他们施洗。他们又请彼得住了几天。
外邦人中的教会运动
在凯撒利亚的外邦人中间,现在开始了一个教会运动。这个运动的产生得益于这样几个因素。
第一,彼得愿意改变。
大家需要仔细看看在这个改变中,有几个重要的区别:
- 首先要留意这里的真正的改变和肉体的妥协之间的区别。
不要用“哦,那只是某些旧的生活方式”这样的托词,来为自己在正直和清洁方面的妥协来辩护。向罪的妥协不是我们期望的改变。
- 其次要明白传统和传统主义之间的区别。
传统不一定是不好的东西,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后书2:15中说:
……你们要站立得稳,凡所领受的教训,不拘是我们口传的,是信上写的,都要坚守。
这里的“教训”,就是“传统”。中文标准译本把这节经文翻译为:
……你们当站立得稳;你们所领受的传统,无论是借着我们的话语,还是借着我们的书信,你们都要持守。
这些传统“在海上不确定的风暴来临的时候,能够把我们与真理的桅杆绑在一起”。敬虔的传统是合乎圣经的,是道德上的绝对真理。
而传统主义只是为了我们自己的舒适,或者缺乏在思想意识方面的改变而持守过去。
- 最后,要仔细区分合乎圣经的信念和个人偏见之间的区别。
信念和偏见之间的一个简单区别就是:你可以解释一个信念而不会生气。在这一章中,彼得愿意把陈旧的东西改变成新的。
第二,在凯撒利亚的外邦人中间,能开始一个教会运动的第二个因素,是因为彼得愿意接纳与他不同的人。
我们从第28节彼得说话的口气中,似乎都能听出他的几分胆怯。彼得说:
……你们知道,犹太人和别国的人亲近来往本是不合例的……
彼得实际上是在说:“我真的不应该这么做,如果我在耶路撒冷的朋友们看到了,他们肯定会感到震惊的。”
那彼得又为什么做了犹太人不该做的事情呢?是因为神已经跟彼得解释了,告诉他基督是为了犹太人和外邦人而受死的,救赎的福音赐给了犹太人,也赐给了外邦人。
有位作家说:“唯一能够破除旧有的偏见的,是新的爱。”
在凯撒利亚的外邦人中间,能够兴起一个教会运动,得益于彼得愿意改变,得益于彼得愿意接纳与他不同的外邦人,而且……
第三,彼得愿意为新生事物而辩护。
这三点我是按照发展的进程来排序的:彼得首先愿意改变旧有的事物,然后他愿意接纳与他不同的人,最后他愿意为新生事物而辩护。
我们往后跳到第十一章,来看看第2-3节经文:
及至彼得上了耶路撒冷,那些奉割礼的门徒和他争辩说:你进入未受割礼之人的家和他们一同吃饭了。
接下来的经文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曾经远离外邦异教徒的人,彼得现在成为这些人的主要辩护者。彼得是一个已经改变了的人!
那么,你为改变做好准备了吗?
基督徒作家查克·斯温道(Chuck Swindoll)这样写道:
你是否让神来改变你对某个人的态度呢?你是否让神来改变你生命中某个顽固的领域呢?或者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它长久以来伤害你的家人、影响你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或者一个不礼貌的驾驶习惯……或粗俗的语言……或者欺骗……或懒惰等等,你是否让神去改变你身上的这些毛病呢?
肉体的死亡是一个缓慢、痛苦而又残酷的过程,一路上不停地在挣扎。“脱下”旧人的衣服,就是那个旧的、习惯了的生活方式。这个过程不会结束,直到你决心“穿上”新人的衣服,就是焕然一新、基督徒的生活方式。那个裁缝就是改变,祂很善于给你量身定做适合你的衣服,但是这个过程会很痛苦……而且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个裁缝真正的名字叫圣灵。你完全可以靠着祂,尽快扔掉你的旧衣柜,让祂给你换成新的。如果你问祂,祂会帮你想起来你第一次进入祂的店铺时,你是个什么样子。祂有一个带记忆功能的镜子,那个被称为圣经。神把祂的话语赐给我们,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祂把祂的话语给我们,是为了改变我们的生命。
在你个人的计划里,你要改变什么呢?为了调整和适应你的生活,你祈求主来改变什么呢?
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当中有多少人,不是被动地在舞台上演戏,等着落下帷幕或者切换场景?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在积极参与基督徒生活的剧情?
另外,在启示录这本书快结束的时候,在第二十一章第5节,主耶稣说:
……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
大家想想看!即便是在教会被提、大灾难和千禧年国度之后,我们觉着那时候该见的都见识过了,但是主耶稣却告诉我们:即使是在那个时候,祂还要带来一系列崭新的改变!
那个时候为新事物做准备的最好方式,是现在就接受:
- 生活方式的改变——脱下旧人,穿上新人;
- 思想意识的改变——让你的心意更新而变化;
- 品格的改变——结出圣灵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
- 内心的改变——改变自己的心,用心来敬拜神。
积极参与基督徒的生活这出戏吧,这个戏被称为关于改变的戏!如果你愿意改变自己,神也许就会使用你,在你的家里、单位、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一个圣灵的运动!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1997年5月11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1997
版权所有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