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25 - 不要浮于表面

Ref: 1 Peter 3:3–4

不要浮于表面

无论是好是坏(第三部分)

彼得前书3:3-4

 

如果你回到第一世纪,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那时罗马帝国的人们也像我们今天一样,痴迷于服装、珠宝、发型、健美和个人形象,以及各样最新的时尚。

一位生活在第一世纪的历史学家曾用比较夸张的手法写道,那时在罗马帝国,有多少蜜蜂,就有多少种发型。有的人的头发是波浪形的,有的是卷曲的,有的染了色(有时是黑色的,有时是赤褐色的)。人们会从德国和遥远的印度进口假发回来,那时最流行的是金色的假发。除此以外,人们还会在头发上戴上象牙或玳瑁做成的发带和发夹;有些富人的梳子甚至是用金子做的,上面还镶满了宝石。

在使徒们生活的时期(也就是在他们写信给新约教会的时期),那时光是从印度进口的丝绸、珍珠、香水和珠宝,以今天的价值计算,每年就有20亿美元。

我发现在早期的几个世纪里,人们最喜爱的颜色是紫色,因为紫色的布料是最昂贵的。一件紫色衣服的价格通常相当于一个普通人一整年的工资。对那些有钱的人而言,钻石、绿宝石和蛋白石是最受欢迎的宝石类型。比如一位罗马妇人就有一枚价值200万美元的戒指。

我也曾读到,人们最为垂涎的实际上是珍珠。比如尼禄皇帝在他的皇宫里就有这么一个房间,在这个房间里,他用珍珠作墙壁(只是为了证明他所拥有的珍珠比其他任何人的都多)。历史学家普林尼(Pliny)曾写道,皇帝卡里古拉(Caligula)的妻子曾穿着一件镶满了珍珠和绿宝石的长袍出席某个场合,放在今天,这件衣服的成本起码是2000万美元。[1]

美国并没有首创这种浮光魅影的文化;事实上,早期的基督教就是在这样的一种骄奢淫逸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的,那时的基督徒们就生活在一个痴迷于光鲜亮丽的外表的世界中。

生活在第一世纪的妇女,那时就已经拥有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化妆品;这些化妆品是从世界各地进口来的:她们有脸上用的胭脂;各种颜色的唇膏;各种颜色的眼线笔,包括棕色、黑色和绿色。当然了,她们还有黄色和橙色的指甲油。不好意思,可能在座的一些当爸爸的并不想让你们的女儿听到这些信息,抱歉了。

一位作者曾写道,由于整个罗马帝国这种对外貌的痴迷,当时的妇女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也就是她们需要看起来既美丽又时尚。[2]

 

我突然想到,一世纪和二十一世纪居然有这么多的共同点,不是吗?

为了预备今天的信息,我也做了一点研究。我发现美国人现在每年光是花费在化妆品上的费用就高达400亿美元。这得有多少支各种色号的口红啊!

对了,男人也参与其中。事实上,美国人(包括男人和女人)一年内总共会花14亿美元购买那些柜台零售的牙齿美白剂,仅仅这一项就是14亿美元啊!

放眼全球,在化妆品销售方面,仅次于美国的是日本,日本全国每年在化妆品上的支出是260亿美元。顺便说一下,我们上面所讨论的还不包括那些花在美容手术上的钱,光这一部分又能带来100多亿美元的花销。在去年,超过1700万美国人做了某种形式的腹部整形、隆鼻、肉毒杆菌注射或面部提升的美容手术。

而问题是,所有这一切都没有给人们带来真实的满足感。事实上,在一项覆盖全球的调查中发现,尽管美国在化妆品消费方面世界排名第一,但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生活感到满意”这一项中,美国的排名是第23位。同样的,日本在化妆品消费方面世界排名第二,但在“对生活感到满意”这一项中,日本的排名是第90位。[3]

实际上,这种对外貌的迷恋只会更迭得更快,让人陷入得更深,甚至更危险、更有害。几年前,有人为《史密森尼杂志》(Smithsonian Magazine)写了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这位作者把那些变得越来越主流的整容手术进行了罗列和分类。

例如在纽约,女人们会通过手术缩短她们的脚趾,然后再用钢钉加固,这样她们就可以穿上只有7.6厘米左右长的“Jimmy Choo”牌子的细高跟鞋。我虽然不知道Jimmy Choo是谁,但他肯定不值得女人们为他设计的高跟鞋去做这种手术。

在中国,人们曾认为选美是一种“精神污染”并禁止举办。但现在,全国各地都在举行选美比赛。由于人们普遍认为那些身材高挑的女性更美,于是一种整形手术正在中国变得流行起来,就是切断胫骨并植入金属垫片,这样就可以重新长出7.6厘米左右的新骨头。虽然听起来不错,但这是一个充满了风险的手术,为了7.6厘米的身高,有可能导致畸形和肌肉萎缩。

还有,整个亚洲地区的女性基本上都在进行眼部美容手术,以改变她们狭窄的眼睑,使眼睛变得向杏仁一样更大更圆。同样的,非洲地区使皮肤变白的美容产品也卖得极为紧俏。

这位作者最后在这本世俗的杂志中总结道:“全世界都在追求着身形外貌上的完美,这已经使我们产生了一种对我们的身体近乎病态的迷恋。”[4]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使徒保罗,他就曾写道,这个不信的世界以崇拜他们的肚腹为标志,他在书信中是这么说的:“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腓立比书3:19)。换句话说,无论他们身体渴望什么,或者无论他们想要什么样的身体,他们就会去追求。

弟兄姊妹们,我们需要知道,《圣经》从未轻视过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圣经》也从不鼓励人们误用或滥用自己的身体。《圣经》并没有告诉我们:身体并不重要,所以你大可忽略它真正的需要。使徒保罗在写给提摩太的信中给了我们一种平衡的教导:“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提前4:8)。

换句话说,保罗表达得很明确,操练身体确实有一定的价值;只不过没有操练灵命(也就是操练敬虔)那么重要。而且保罗警诫我们不要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我们最优先考虑的,并不是我们的身体。原因很简单,我们现在的这个身体不能存到永远(事实上,神已经为你预备了一个全新且荣耀的身体)。保罗写道,在来生来世(也就是永恒与主同住的生命中),我们新的身体会存到永远。而在这个过程中,基督徒则面临着要平衡“身体外貌”和“灵命发展”之间的张力。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能看起来更好看一点,不是吗?当然了,从我现在的角度来看,你们所有人都很好看。即使我们成为基督徒以后,这种对身材外貌的痴迷和不平衡的可能性,并没有因为我们成了基督徒而自动消失。

好吧,虽然我现在不会让大家举手,但如果我问大家是否想对你们至少某一处的体形或外貌做出改变,如果是的话就举手。我相信每个人都会举手的,我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可能会把两只手都举起来。

有人想改变他们的肤色;有人想改变他们鼻子的大小。我们总会想变得更高或更帅,更瘦或更壮。有人喜欢金发,有人想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而我们中的有些人可能只是想有点头发。所以我们要明白的一个事实是,并非只有不信的人才会挣扎于他们的体形和外貌。

好了,弟兄姊妹们,使徒彼得即将向我们所有人提出一个挑战,这个挑战就是:我们要通过在生活中不那么注重我们的体形和外貌来彰显福音的独特性。

 

请弟兄姊妹们一起翻到彼得前书第三章,也就是我们上次结束讨论的地方。如果大家都听过之前的讲道就会知道,彼得先讨论的是有关妻子的教导。彼得是写给那些信了主的妻子们的,她们其中许多人无疑是刚刚才信主的(这在早期教会中很普遍),而她们的丈夫并不信从真道。

这些妻子们都是从我刚才所描述的那种社会中走出来的:那种崇拜年轻、崇拜体力、崇拜身体的骄奢淫逸的社会。其实我们只要去博物馆看看那些挖掘出来的早期雕像就知道了。这些雕像都是关于完美的人体的,那时教会中的这些妻子们就是从这种浮光魅影的时尚世界,和对身体无比的迷恋中走出来的。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神的灵藉着彼得对我们说些什么吧,我们从第3节开始看:

你们不要以外面的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为妆饰,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神面前是极宝贵的(中文标准译本)。

事实上,彼得是在向我们传递着一种可以改变生命的真理,如果将这一真理应用得当的话,那么那些妇人(不管是单身的还是已婚的,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还有男人都将得到自由:使他们的生命不再被他们对身体和外貌的过度关注所束缚。

彼得一开始说的就是:“我来挑战你们对妆饰的看法吧!”这不是彼得的原话,但就是这个意思。他使用的“妆饰”这个词是“kosmos”,从这个词衍生出了我们熟悉的英语单词“cosmos”,指的是有序的宇宙;以及“cosmetics”,指的是“有序的面容”,也就是化妆品。

 

彼得在这里强调了三种妆饰的活动:“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

弟兄姊妹们,我们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彼得并没有禁止信徒去做任何这类事情。他只是在帮助我们确定事情的优先次序。

有些人从这段经文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妇人不能在公共场合把头发放下来(无论是编辫子还是散开都不行),他们认为这段经文中给了他们这样的线索。还有的人认为这段经文意味着妇人也不能在公共场合佩戴任何珠宝首饰。

就在几天前,当我和我哥哥谈论起这段经文时,他告诉我一件事,就是当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去罗马尼亚宣教服侍时,他发现那边的教会就是因为妇人是否可以在公共场合佩戴婚戒而陷入了分裂,这段经文正是他们辩论的核心。那里的教会真的因为这段经文的解释和应用而发生了分裂。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认为彼得在这段经文中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首饰,而婚戒就是首饰,因此是需要被禁止佩戴的。

好吧,如果我们真的也要这样贯彻执行这节经文,或者如果彼得真的是禁止妇人“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那我肯定是持怀疑态度的。

彼得所用的“辫头发”这个词的原文,在新约圣经中只在这节经文中出现过。彼得在这里针对的不是某一种发型,而是指花在编辫子上的时间和这个行为本身。这可不是指梳个马尾辫就出门的那种情况。彼得在这里所说的“辫头发”是那种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的事情,在彼得的时代,妇人辫这种头发是公开显明财富和悠闲的标志。总之,它能使你与众不同。

同样的,彼得并没有禁止人们“辫头发”。他关注的焦点不是马尾辫,而是我们生命中的优先次序。

 

请弟兄姊妹们接着往下看彼得所说的“戴金饰”。他所使用的“戴”这个词又是十分罕见的(只在这里出现过),可以翻译为“身上挂满了配饰”(putting around)。这可不是就戴一枚金戒指那么简单,这也是一种炫耀性的财富展示。

以赛亚在以赛亚书第三章那里为我们描述了一种罕见的情况,他介绍了那时的妇女是如何佩戴珠宝和其他装饰品的。根据以赛亚的描述,那时的妇女会在凉鞋上挂上昂贵的铃铛,在脚踝上戴珠宝,在手腕、胳膊和脖子上戴许多镯子,还要戴戒指、鼻环和耳环等。

换句话说,当这样打扮的妇女向你走近时,你不只是能“看到”她们,你还能“听到”她们(即使她离你有1600米远,你都能听到)。

无论是以赛亚的描述也好,或是彼得的描述也罢,其实描述的都是一类女子,她们浑身上下都是首饰珠宝,就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当然了,人们之所以关注她并不是因为她是谁,而是因为她拥有什么,以及她看起来的样子。

几个世纪以来,珠宝本身可能发生了变化,但彼得在这里警诫的原则仍然有效:女人们,要小心你的穿戴。要留意你引起别人注意的方式,也要留意你正在通过你所穿戴的饰物向别人传达着什么样的信息。不要把你的财富穿在你的衣服上。不要炫富,特别是在教会里。在教会聚会以外,也不要让人觉得你生命中最为优先的事项是对物质的追求。

彼得在第3节末尾提到的第三种妆饰是“穿美衣”。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穿那些漂亮的衣服。顺便说一下,彼得也不是要基督徒女性看起来像是不修边幅或一点都不让人赏心悦目,这不是他在这里要强调的重点。彼得在这里指的是那种为了炫耀而穿着各样奢侈衣服的情况,她们因着一些错误的理由而想要引起别人的关注。

至此,彼得并没有禁止任何这一类的事情,包括“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但彼得也要重新定义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真的值得我们关注。事实上,他要告诉教会中的那些姊妹们,真正的美不只是浮于表面!

 

在说了我们不应该关注什么之后,彼得继续告诉姊妹们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哪里。

请弟兄姊妹们一起来看第4节是怎么说的:“而应该是心里面内在的人”(标准译本;和合本的翻译是“只要以里面……”)。

我们先停一下。这里描述“心”的词是“kardia”,指的是你真正的身份所在。正如《圣经》所说:“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箴23:7)。

用符合《圣经》的方式来说,心就是一个人重生的本性。正如一位作者所写的:“心是圣灵内在恩典的工作得以完成的地方,是真正的美丽变得真实和永恒的所在。”[5]

因此,彼得是在将物质世界,也就是宇宙(cosmos)与属灵世界(kardia)进行比较。彼得好像是在玩文字游戏。他也将化妆品(cosmetics)和属灵世界(kardia);将外在公开的世界和个人内心的世界进行了对比。

而他实际上是在告诉教会中的妇女们,要更关注她们的内心;要从内而外地进行装扮:首先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属灵上妆饰她们的内心,而不是修饰她们的头发或打扮她们的身体。[6]

那么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特质呢?彼得给了我们两种特质。

请弟兄姊妹们继续来看第4节的内容:“温柔、安静的心”“温柔”这个词的意思是亲切或体贴的。意思是待人恩慈而不是咄咄逼人或对人要求严苛。顺便说一下,在加拉太书第五章那里,温柔也是圣灵所结的果子,这也意味着不只是女人要温柔,男人也要温柔。我们后面会谈到男人的。

“温柔”这个词有时在新约圣经中会被翻译为“柔和”。在马太福音11:29那里就用了这个词来描述耶稣基督。温柔并不意味着软弱,而是一种在掌控之下的力量;一种得到了控制的情绪。

因此,彼得并不是说信主的妻子们要成为受气包,或对虐待逆来顺受。他并不是说这些姊妹们不能与人分享她们的想法或意见。[7]

事实上,耶稣说祂自己就是“心里柔和谦卑”的,但祂也会坚定地说出祂的想法,分享祂的意见。但我们的主从来都没有“失控过”;祂总是会“有意识且有目的”地表达和分享祂的观点。

 

除了温柔外,彼得给出的第二个我们要在内心中培养起来的品质是:“安静的心”。换言之,拥有这样的心的姊妹是安静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从不发声。彼得在这里使用的这个词是一个与“平安”(peace)有关的词。也就是说,拥有“安静的心”的姊妹,是内心满有平安的。

事实上,有一本神学院的学生们称为“基特尔”(Kittle)的希腊语词典(新约神学词典),它就将拥有“安静的心”的人描述为那种“平静地承受着别人引起的混乱,而自己却不会制造任何混乱的人。”[8]

当我们思考眼前的各种让人心烦意乱的情况时,这种内心安静的品质绝对完全取决也完全依赖于圣灵的工作。

回到彼得的教导中,有一个信主的妻子,嫁给了一个顽固不信的男人,可以说他对福音毫不在意,而且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他也不想与福音有任何关系。但就是在这种情景下,这位妻子居然仍有内在的平安。换句话说,虽然她周围的环境像炸药桶一样一点就炸,而她却在追求和平和安静。[9]

这完全就是神的让人无法否认的工作!这位妻子的生命极不寻常,以至于她那不信的丈夫都不能忽视她是何等的与众不同。任凭四周有让人心烦意乱的处境,她却有一种超越环境的仁爱和信心。

对于那些想向她不信或不顺服神的丈夫,展示福音之大能的妻子们来说,彼得所说的这些属神的品质是最不能忽视的。

事实是,不信神的丈夫可能不会注意到你祷告了多少次,或者你读了多少章《圣经》,或者你去了多少次教会;但他会注意到你的言行举止,包括你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责任,以及你会如何面对周围的动荡和困难的处境。

要为了正确的理由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要与众不同!要有属天的荣美!

我记得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是这样说的:“一个笑容灿烂、表情轻松喜悦的女人,无论她穿着什么,都有一种独特的美。”

这种美不只停留在表面。彼得用我们无法从电视、杂志或麦迪逊大道上(Madison Avenue)得到的真理,来提醒这些主内的妻子们和在基督身体里的每一位女性:女性之美的真正本质不在于外在的妆饰,而在于那种以仁爱和自信为表达的内在的态度。[10]

这些美丽的品质是我们无法用金钱买到的。它们不在柜台里销售,你也不会发现这些品质在“特价促销”。事实上,这些品质用钱根本就买不到。它们是由神的灵在人心的深处培养起来的,这可不是表面的功夫,而是发生在心里面内在的人身上的工作。真正的美也生发在那里。

 

接下来请弟兄姊妹们来看彼得在第4节前面所写的,使“温柔”“安静”这两种品质独一无二的原因是:这些品质是“长久”的。也就是说,这些品质是可以延续很久的东西。那些流行的东西最终会过时,但这些品质却永远都不会过时!是不会朽坏的。这么讲其实就是在说,这些品质永远都不会过时。[11]

标准译本把“长久”译为“不朽坏”,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就是“不会褪色”。[12]换句话说,彼得是在告诉所有年龄段的女性说:“这里有一种永远都不会褪色的美”。

有关我们的一切都在变老,即使我们极力否认也无济于事。无论我们看自己有多年轻,暂时性的事物总会慢慢消逝。

前段时间,有人用电子邮件发给我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女人坐在候诊室里,这是她第一次与她的新牙医见面。她突然注意到了这个牙医挂在墙上的牙医博士的学历证书,上面写着他的全名。她突然想起多年前她在高中时候班里的一个高大、英俊、有着深色头发的帅哥同学,这个同学和这个牙医的名字是一样的。她当时想:“这个牙医该不会就是我当年暗恋的那个帅哥吧?”

然而当这位牙医走进待诊室的时候,她很快就放弃了这种想法。这位牙医的腰微微弯曲;有点秃顶,仅剩的头发也已灰白;脸上也有深深的皱纹。她心里想:“他可太老了,不可能是我的那个同学。”

不过,在他检查完她的牙齿后,她还是问道:“你是不是也在摩根公园高中(Morgan Park High School)上的学啊?”

这位牙医带着母校的骄傲说:“是的啊!而且我还是‘摩根野马’的一员呢!”

她接着问道:“那你是什么时候毕业的?”他回答说:“1959年,不过,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她回答说:“我就知道!你看起来就很眼熟!你是我班里的同学!”

“真的吗?”这个牙医有些惊讶,然后仔细地看了看她,说:“女士,你当时教的是哪一个班?”

在这节经文中,彼得再次提醒他的读者,不要关注那些正在消逝“褪色”的东西,那些需要越来越多的化妆品才能涂抹遮盖的东西;相反的,要专注于妆扮我们的心。让神的灵在我们的里面作工并培养属神的品格,因为属神的品格是不会消逝“褪色”的,是长久有效的。

 

这些品质不仅是不朽坏的,其次,请弟兄姊妹们看第4节的后半部分,彼得接着写道,温柔和安静的品质,这在神面前是极宝贵的。

“宝贵”这个词并不只是意味着“嗯,这不是挺好的吗?”不是的,这个词的意思指的是非常有价值、昂贵、甚至是无价的。

同样的,彼得在这里又玩了一次文字游戏。当这个世界把金钱挥霍在那些挂着高价标签的东西上时,神却在告诉我们,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并不在我们的衣柜里,而是在我们的心里。在神看来,一个拥有温柔和仁爱、安静和平稳的品质的灵,才配挂上最高价格的标签。

我来鼓励一下教会中的弟兄们。要确保你以神的心为心,要更少地关注女性的身材或容貌,更多地重视她的信仰和对基督和教会的忠心。

我相信这种价值观的转变,以及将这种转变的价值观活出来,对我们这些在基督里的姊妹们会有极大的帮助。我们不要效仿这个世界对身材的迷恋,这让许多女性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她们总是觉得自己永远都不够好,不够漂亮,跟不上潮流,总是感到自卑,觉得自己丑陋、不可爱。弟兄们,我们也要确保,我们不去效仿这个世界的价值体系,或鼓励女性去关注那些原本就是错误的东西。

 

最后,我要提出三点总结,来结束这一部分的讨论。简而言之,彼得对那些信主的妻子和所有的妇女所说的是:

首先,你最重要的东西永远都不会挂在你的衣柜里或藏在你的珠宝盒里。

换句话说,你最重要的东西与风格无关;而是与你的灵有很大的关系;与没有皱纹、有全新的衣服或更闪亮耀眼的珠宝也没有任何关系。那些东西并不具有永恒的价值。神的灵在你的心里所培养起来的属灵的果子才是无价之宝。

第二,真正影响你的丈夫(以及世上其他的人)、并给神带来巨大荣耀的,不是你的外表,而是你属天敬虔的生命态度。

彼得特别谈到了“温柔”和“安静”的态度。

第三,世人痴迷追求的东西都是暂时的,而基督徒以极大的热情所追求的则是永恒的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了,当我们在工作中或在课堂上遇到新的同事或同学的时候,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打量别人。每当你第一次见到某一个人时,你就会立刻打量扫视对方的身形外貌。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应,虽然很不明显,但你的确会注意到他们的脸、口音、服饰,甚至可能是他们穿的鞋子。

这种现象从一个人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我曾与几位小学老师交谈过,他们告诉我:一年级的学生就开始会点评自己和别的同学的穿着、拥有的东西以及谈话的方式了,从书包的品牌到鞋子以及衬衫的品牌,他们都会评头论足。事实上,如果一个学生到了小学三年级还没有一部智能手机,那这个学生在其他同学眼里明显就是个“无名之辈”。

我们应该丢弃这种对人评头论足的恶习,不是吗?!这是老旧的思维方式,是这个世界打量人的方式!

而你有没有注意到,在你真正了解了一个人之后,无论你先前对这个人的评判是什么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身形外貌上的特征,那些外在的属性甚至都不再重要了,对吗?

在你真正了解了他们之后,你会通过他们的个性、职业道德、对困难和压力处境的反应,以及他们是否努力工作来衡量他们的价值。到那时,除非你想借他们的鞋子穿,否则你可能根本就不会再关心他们穿着什么样的鞋子,你也不会再关心他们开的是什么车,因为这并不能定义他们真正的身份。

你看,教会以外的世界永远都不会超越对人最为肤浅的评判。这个世界所关注的仍然是衣服、时尚、肤色和风格这些东西。世人永远都无法超越他们对那些短暂的事物的追求。但亲爱的弟兄姊妹们请听,若没有耶稣基督,一个人就永远都无法突破“浮于表面”的程度。对世人来说,时尚、身材和容貌永远都是最重要的。而对神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品性和灵命。

 

说到这里,我们为什么不现在就快速盘点一下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照一照属灵的镜子吧,这对男人和女人都很适用!我邀请弟兄姊妹们低下头,闭上眼睛。忘掉你身边的所有人,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未来一周我们要怎么过。我们来快速地思考这四个问题:

  1. 下周你要花多少时间梳洗打扮你的脸?你又要花多少时间“梳洗打扮”你的信心?
  2. 下周你会为那些外在的事物做出多少努力(这些事物并不一定是坏的,只不过是转瞬即逝的),与之相比,你又会为了那些内在的事物付出多少努力?
  3. 下周你会花多少时间在健身房里锻炼你的身体,而相比之下,你又会花多少时间在神的话语中操练你的灵命?
  4. 最后一个问题:在你现在的日程表中,是否还有空间去做那些在神看来拥有巨大属天价值的事情?

弟兄姊妹们,我要鼓励大家,作为信徒,要在下周做好定期在神话语中操练的计划。确保要在你内心深处的操练中,培养温柔/仁爱和安静/平稳这样的品质,这可不是表面的功夫,而是要发生在你内心的深处。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7年8月13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7

版权所有

 

[1] Adapted from William Barclay, The Letters of James and Peter (Westminster, 1976), p. 221

[2] Adapted from David Helm, 1-2 Peter and Jude (Crossway, 2008), p. 103

[3] Statistics quoted from Juan Sanchez, I Peter for You (The Good Book Company, 2016), p. 115

[4] Ibid

[5] D. Edmond Hiebert, 1 Peter (BMH, 1984), p. 200

[6] Adapted from Black, p. 104

[7] Adapted from R.C. Sproul, 1-2 Peter (Crossway, 2011), p. 95

[8] Quoted by Hiebert, p. 201

[9] Sanchez, p. 119

[10] Adapted from Daniel Powers, 1 & 2 Peter, Jude (Beacon Hill Press, 2010), p. 108

[11] Adapted from Charles R. Swindoll, Insights on James, 1 & 2 Peter (Zondervan, 2010), p. 188

[12]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Volume 13, (Zondervan, 2006), p. 328

Add a Comment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CLICK HERE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