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 警告:事不过三
警告:事不过三
非同寻常的基督信仰(第六部分)
提多书3:10-11
我看到过一个统计,说将近四分之一的美国人会在有生之年卷入某个官司。而且因为诉讼和打官司在我们的社会随处可见,所以在我们购买的任何东西上面几乎都能发现有某种警示信息。
我不禁在想,人们真的不知道这些吗?我的意思是说,我们真的需要这些警告吗?例如,我就看到过下面的警示信息:
- 在一个专供壁炉燃烧用的木柴上写着:“警告:有火灾危险。”
- 在汽车和货车用的遮阳板的包装上写着:“不要在前挡风玻璃打开遮阳板的情况下开车。”
- 手提式婴儿车上写着:“请注意:在折叠存放婴儿车之前先把婴儿抱走。”[1]
问题是,即使这些标签在他们的眼前闪耀,大多数人都会忽视这些警示信息。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警告标志,就是汽车仪表盘上显示的“检查引擎”的警示灯。
根据不久前我看到的哈里斯互动调查(Harris Interactive survey),十分之一的人在仪表盘上出现这个警示灯后,会无视它的存在而继续开车。这项调查显示,50%的人的汽车显示出即将发生故障的迹象,表明这个警示灯已经亮了三个多月了。
那他们为什么会无视这个警告信息呢?接受调查的人有的说:“我的车似乎运行得很好。”有的人说:“我没有时间去检查。”还有一些人承认:“如果我检查了,他们发现有问题,我就没钱修理了。” [2]所以我就忽略了这个警告信息。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不得不承认我自己的过错。我女儿在智利的圣地亚哥(Santiago, Chile)服事的时候,我开着她的二手车。上周这个“检查引擎”的警示灯突然亮了,你知道我的第一个想法是:“一切看起来都很好,我没时间去检查,而且如果修起来很贵怎么办……”在彻底忽略这个警示灯之前,我最后想的是:“也许这个灯会自己熄灭。”结果两天后它真的没了!哈利路亚!
当然,汽车也发动不起来了。那个灯的确是熄灭了,我还以为没事了呢。
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警示信号和警告信息。我最近看到一篇报道,说有个女人跟她丈夫谈论她在报纸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她不知道他们的小女儿也在听。她说:“根据报纸上的这篇文章,大多数车祸都发生在离家24公里的范围内。”他们的小女儿立刻尖着嗓子说:“妈妈,那我们为什么不搬家呢?我们找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住吧!”
提姆·凯勒(Tim Keller)是纽约的一位牧师,他告诉记者,无论他和姐夫去哪里,他的姐夫在车上都不系安全带。提姆跟他说了好几次,但都不管用。有一次,他姐夫去机场接他,他开车过来的时候,提姆发现他系上了安全带。
提姆立刻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让你改变了主意?”他姐夫说:“我去医院看望我的一个朋友,那个朋友出了车祸,撞破了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他脸上缝了300针,我看着我朋友和他所遭受的痛苦,就对自己说:我需要系安全带。”
提姆问他:“难道你还不知道如果你不系安全带,在发生事故的时候你就会撞上前挡风玻璃吗?”他姐夫说:“我当然知道。当我去医院看我朋友的时候,我没有得到任何新的信息,我只是看到这些信息变成了一个实际的结果。在那一刻,这些信息在我心中就变得真实了,并开始影响我的生活方式。”[3]
实际上,即使你遵循所有的指示,注意所有的警示灯,你仍然不能保证不发生事故、不出问题。但你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避免更大的危险。
我们已经从保罗写给提多的信中学到:
- 非同寻常的基督信仰对权柄有一种独特的谦卑态度,这肯定会帮助我们摆脱麻烦(第三章的1-2节);
- 那些非同寻常的基督徒还记得他们得救前所处的那个深坑,在重生的时候被主从里面拉了出来,但他们还没有完全得胜,需要远离各种属灵的危险(第3节);
- 非同寻常的基督徒陶醉于他们被神的慈爱和恩典所包围的事实,然后希望对其他人也做同样的事情,就是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各种可能的伤害(第4-8节);
- 在这个世界的自助餐厅里,不断地提供着关于属灵事物的各种荒渺的说法、猜测和毫无益处的争论,但非同寻常的基督徒学会了拒绝的艺术,知道在自己的餐盘里不该放什么东西。
现在,保罗告诉提多和克里特岛上的这些教会一个相当令人惊讶的信息,实际上这是一个警示标签,警示标签是这样写的:事不过三!
保罗的这个警示标签究竟是指什么呢?
那就请大家把圣经翻到提多书第三章,我们来看第10-11节:
分门结党的人,警戒过一两次,就要弃绝他。因为知道这等人已经背道,犯了罪,自己明知不是,还是去做。
正如保罗在第8节中向我们提出的挑战,要我们学会拒绝那些没有用处、毫无价值、虚妄的事情,现在保罗要在地方教会的背景下告诉我们:对于那些分门结党的人,警戒过一两次,就要弃绝他。这里的“弃绝”来自于另一个词,那个词的字面意思是“与之无关”。[4]
保罗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中说,他们要把那个不悔改的人从他们中间赶出去,因为那个人犯了淫乱的罪而且不悔改(哥林多前书第五章)。
在写给罗马教会的信中,使徒保罗告诉那里的信徒们:那些离间你们、叫你们跌倒、背乎所学之道的人,我劝你们要留意躲避他们(罗马书16:17)。所以保罗实际上是在奉劝他们要留意那些离间他们的人。
这里的“留意”这个词,在原文中的意思是“标记出来并躲开”。[5]换句话说,要小心提防那些在羊群中引起纷争的人,不要让他们离开你的视线。
在提多书第三章中,保罗提到了需要引起注意的一类人,他用了一个描述性的词“分门结党的”,中文当代译本和标准译本都翻译为“制造分裂的”,要弃绝分门结党的人,也就是制造分裂的人。这个形容词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过这一次,它的名词形式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和加拉太书第五章出现过,指的是教会中的纷争和分裂。
虽然保罗有可能是在警告提多,要警惕那些神学上的异端和隐藏在教会中教导异端学说的假教师,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保罗使用这个词是泛指那些进行分裂和破坏的人。有一位作者写道:“这包括教会中任何搞分裂和破坏的人。这些问题本身有可能微不足道,但争论这些问题就不一样了,因为争吵和不顺服可能会破坏教会肢体间的合一。所以如果这个制造分裂的人不听从警告,使徒命令教会就应该弃绝他们。”[6]
如果你把提多书中保罗的警告标签,和其他类似的经文结合起来,你就知道保罗是在告诉教会,要把这类人从教会中赶出去。
大家注意到了吗?保罗说警戒过一两次,就要弃绝他。也就是说,这样的事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事不过三!
你在开玩笑吧?这很像棒球比赛中的击球,如果击球手三次没有击到球,他就直接出局了。保罗所给的这个命令,比我见过的任何一个棒球裁判都难。
我们教会有两个职业棒球裁判,或者曾经是职业棒球裁判,我认识他们。我觉得这肯定是世界上最艰难的工作之一了。当击球手三次未击中球时,他们会大喊:“三次击球!出局!”过去我曾经问过他们,有时候需要站在本垒的位置上,做出全场观众都反对你的裁决时是什么感觉?说实话,压力山大!
提多,你最好穿戴好你的装备,戴好头盔,事情会变得很糟糕。一场冲突即将爆发。另外,在棒球比赛中你有三次机会,但这里保罗只给了两次机会。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保罗用了三个描述性的词来说明这种制造分裂的人。请大家看第11节……
首先这类人是背道的。这个词在新约圣经里只出现过这一次,指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被颠倒了,甚至从内到外全颠倒了。[7]新汉语译本把它翻译为“离开正路”。你可以用“倾斜的”或“有偏见的”这个词,意思是他的思想或者观点被扭曲了,或者偏向了一边,而且只偏向他这一边。
这就像教会中出现的许多分歧那样,对吧?有些人只有事实,有些人只有感觉,或者只有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双方的全部事实,因为他们不知道所有的事实和所有的问题,所有的事情都倾斜了,都倾向于他们自己的观点。
他们开始试图说服人们,他们的观点和想法是唯一正确的,人们开始选边站。每当有偏见、固执的人开始指挥交通时,事故就开始发生。
保罗接着用了第二个词来描述他们:“他们不仅背道、离开了正路,而且还犯了罪。”在这里,“犯罪”的意思是“偏离了目标”。换句话说,他们以为自己代表了真理,但实际上他们偏离了轨道,他们偏离了目标。[8]
保罗在11节告诉我们,他们不仅偏离正路,不仅犯罪,第三,他们还自定己罪。保罗在这里用了一个很少见的词,就是当代译本翻译成的“自定己罪”,但这个词足以说明一切。和合本把它翻译为“自己明知不是,还是去做”,和合本修订版翻译为“自己定自己的罪了”。
约翰·菲利普斯(John Phillips)换了一种说法解释了这个词,这样你就能理解它的完整含义了。保罗说的是:“这个制造分裂、偏离正道、犯罪的人,自己给自己定了罪,因为他完全知道自己所做的是错的。”[9]
虽然他知道是错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承认。保罗说:“他都知道。”他知道自己是在制造分裂,知道自己是在说别人的闲话,知道在没有得到全部事实的情况下歪曲了这件事。保罗说,他一直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在说什么。
圣经学者盖时珍(Gene Getz)在他的注释书中写道:对待这类人很有挑战,只给他们两次机会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会从在教会里制造分裂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对于提多来说,对付他们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根治的手术,他们必须停下来。[10]
至少要先给他们两个警告。保罗在第10节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事实上,他使用的“警戒”这个词是一个复合词,意思是放在心思意念里。[11]“圣经辅导”这个词就是从这个希腊语词来的。
所以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警告电话或电子邮件,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说:“这是第一个警告:不要再制造分裂了,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嗯,这是第二个警告,别再这样了,知道吗?”不,绝不是这样的警戒。
保罗所说的更像是一场耗时的、有深度的对话,你要把想说的放在他们的心思意念里,你要根据圣经明确地指出他们的问题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这就是为什么在第一个警戒之后,你只需要再提醒一次,因为他们第一次就明白你的意思了。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造成的伤害。现在他们知道你也知道了,但他们已经铁了心,要继续这样下去,而不愿听你的。
他们不会轻易放弃的,因为他们真的很喜欢争竞,痴迷于各种争论。他们乐于做一个知道各种内幕的人,一个无所不知的人。他们热衷于背地里说某人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然后特别喜欢看到人们在听到这些话时脸上的震惊。他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你肯定不会相信我发现了什么!”
这种分裂就像病毒一样,悄无声息地在毫无防备的人体内蔓延,直到身体出现明显症状后人才会知道出了问题。
另一个牧养教会多年的施温道(Chuck Swindoll)牧师,也用充满智慧的话语解释了这节经文。他写道:“这位身经百战的使徒,想让提多为克里特岛上等待着他的冲突做好准备。敬虔的属灵领袖做任何事情都带着同情,但绝不以牺牲信念为代价。他会在必要的时候,当面指责人所犯的罪。就像外科医生必须切除有病的组织一样,教会领袖必须当面指责那些将不合一感染基督的身体,并将会众分裂成不同派别的人。如果牧师/长老/监督不愿意冒着被误解和受批评的风险去爱他的会众,那他就应该让位,选择另一个危险比较小的职业。”[12]
说得非常好。这就好比说,如果一个棒球裁判不能让三次未击中球的击球手出局,那他真的应该去找另一个职业。
警示灯亮了!但我没有时间去修理;这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许它会自我修复……不要再找各种理由了,你需要的是马上着手解决问题!
保罗在这里说得非常清楚:把他从你们中间赶走,弃绝他。弟兄姊妹们,这意味着保罗对待制造分裂的人的办法,就是制造分裂!这听起来是不是很有讽刺意味呢?
教会中一定会有分歧,但这将是那些固执己见又拒不悔改的人带来的分歧。不应该再让这样的人接触教会的人,也就是剥夺他们接近会众的途径。这样教会的肢体就会得到保护,不被他们的分裂和偏离正路的思想所影响了。
没错,这样做会让教会出现分裂,这将是令人非常痛苦、难过和伤心的事情,甚至人们会流下很多泪水;但是会众将会把这个制造分裂的人与自己分开,这样他就不能再继续在教会中制造分裂了。
另外,保罗说的“弃绝他”这个命令,以及其他关于这个主题的经文都清楚地表明,除非有悔改即内心的改变,否则教会不能再接纳他。
当教会分裂时,从外表来看教会的成员之间会失去了彼此的相交,从属灵层面来看,就是人与主之间的相交关系也被破坏了。彼此相交的关系被打破了,分裂就此产生。我们祷告,不仅信徒之间的裂痕能得以弥合,而且这个不悔改的信徒和他的救主之间的关系也能恢复。
现在,如果你把有关从教会里赶出不悔改的信徒的不同经文段落放在一起,你会发现这个行为是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的。另外,这里的关键词是把不悔改的信徒从教会里除名。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罪人都从教会除名,那今天还有谁还会在这里呢?
保罗说的是一个持续犯罪的信徒,他因为制造分裂的行为被警告,然后又被警告;教会劝告过他,劝诫过他,教会带领者不止一次地跟他面谈,恳请他悔改、改变自己的内心和行为,警戒他不要再制造分裂,不要再公然违抗教会的权柄,但他还是拒绝了。
到了这个时候,教会就要在两个层面上采取果断的行动了。
第一个层面是教会带领者这个层面的行动。
这个层面的主要关注点是保护,他们要保护犯罪的信徒不受自己的伤害。
到了某个时候,教会的牧者就会意识到,这个人实际上是在过着一种危险的生活,他的价值观是扭曲的,以为自己无比重要。记住,保罗说他们的思想是完全颠倒的。教会的牧者知道这个人只会有计划地毁掉他自己的生活。他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而这个代价很可能会在他的余生中不断显现。
有一位基督徒作者写道:“我最痛苦的经历,就是当我遇到问题时,没有人爱我爱到告诉我这个问题的地步。”[13]
牧者希望通过揭露他的罪、当面指责他的行为来保护这个犯罪的肢体。这其实就是门徒训练的一个方面。教会的管教和门徒训练在希腊语中都来自同一个词根。
但是当这一步失败后,这个人最终拒绝顺服,那么牧者就要全力保护羊群了。
在提多书第三章中,大家没有看到马太福音第十八章所记录的那段详细步骤,提到了见证人、确凿的证据和公开的警告等要素。
而在提多书中,制造分裂的信徒被警告两次后,就直接赶出教会。保罗很可能希望提多和其他牧者能尽快采取行动,就是因为制造分裂的人会在短时间内影响很多人。如果提多和教会的牧者非常果断,那么在处理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各种阴谋、流言蜚语和教会进一步的分裂。
这么说吧,保罗告诉提多和我们今天的教会,要在篝火变成森林大火之前把它扑灭。要在教会带领者的层面来处理这件事。大家以前可能经历过或听说过,有些教会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因为教会的带领者的不作为,使得整个教会都受到了很大的亏损。
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兼职做一个教会的音乐牧师。工作不久之后,我发现唱诗班的一个主要的独奏者和镇上的一个男人有婚外情,她碰巧是教会一位主要执事的女儿。当我把这件事告诉牧师的时候,我一直记得当时的情景,他皱起了眉头,擦了擦额头说:“你知道,这个事我们真的不能确定。”我说:“整个唱诗班都很确定,难道我们不应该查个水落石出吗?”但他一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那个姊妹却实实在在地阻碍了教会的成长。
所以处理犯罪的问题,首先就是教会的带领者这个层面要采取行动。
第二个层面就是教会的成员要处理这个问题。
也就是说,会众要参与其中。教会牧者关注的重点是保护,会众关注的重点是主动劝诫。保罗在歌罗西书3:15-16中告诉会众:
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你们也为此蒙召,归为一体;且要存感谢的心。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请注意)互相劝戒。
这里的“劝戒”这个词,字面意思就是纠正犯错的人。[14]
要知道,保罗在提多书第三章所用的“警戒”这个词,与“劝戒”这个词的词根是一样的,劝诫就是警戒。保罗是在告诉歌罗西的信徒,当然也告诉克里特的信徒,要积极主动,彼此密切关注,及时地互相劝诫。
为什么呢?因为在任何教会中,都会有无数的问题能带来不满情绪和分歧。保罗是在向会众提出挑战,不要等到问题从教会成员个人的范围,扩展到引起牧者的注意,不要等,现在要彼此互相劝戒。
我来分享一些这方面的实际经验,可能会让大家感到吃惊。教会的成员通常会在牧者意识到问题之前,就已经知道这是个产生分裂的问题或制造分裂的人。
经过26年的牧师生涯,我可以告诉大家,等到教会的带领者知道的时候,通常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木已成舟,分裂早就扎下了根,各种曲解或误解已经深入人心,流言蜚语已经传遍四方,矛盾和冲突已经达到了顶点。
因此,保罗的建议是问题的解决不要等教会的牧者参与,弟兄姊妹之间可以在第一时间彼此劝诫,彼此帮助。
你可能会在牧者之前发现这个问题,然后你可以祷告,提出相对客观的看法,澄清一些疑问,消除一些怀疑,劝诫、帮助、警告和鼓励相关的人,弄清事情的真相,减少乃至消除分歧。教会需要肢体间彼此担当,彼此问责,彼此监督。
卫理公会运动的创始人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向那些希望加入他们教会的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 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有没有什么罪在辖制着你?
- 你希望别人把你的缺点告诉你吗?
- 你希望别人把你所有的缺点都一清二楚地说出来吗?
- 你希望我们在指出你的问题的时候,尽可能地与你交心、彻底探寻你的内心吗?
- 你愿意在这次和其他场合完全敞开,不伪装,毫无保留吗?
我在想,谁愿意加入这间教会呢?恐怕只有那些愿意被警告、被劝诫、被鼓励的人,那些希望成为真实、真诚、灵里合一的人,肯定愿意加入这间教会。
我弟弟因患恶性脑瘤即将开始第二轮的强化化疗,这周他去了医院,插了一根喂食管。他的体重减了很多,浑身无力。顺便说一下,他很感激大家为他祷告。他昨晚打电话给我,问我在做什么。我说,当然是在预备我的讲道。我们聊了一个小时,这就是为什么我这次的讲道这么短的原因。
他进了医院以后,护士给他戴了一个腕带,上面写着“小心摔倒”。
小心摔倒。他有摔倒的危险,他周围的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对此需要保持警惕,他可能会随时摔倒。他妻子梅林达(MeLinda)后来把一张戴着这个腕带的照片放在了网上,我不禁在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完美的比喻。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危险,会摔倒、绊倒、跌倒。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背道,都有可能偏离正路;我们都有扭曲的价值观;我们都会不顺服,做出罪恶的选择;我们也会制造分裂,损害我们的见证;给别的肢体平添烦恼,败坏福音的见证。最重要的是,我们会削弱这个世界对我们救主的福音和荣耀的认识。
所以弟兄姊妹们,保罗在这里告诉我们:
- 虽然我们的背景和个性千差万别,但我们务要合一;
- 要用真理和圣经教义指导我们的生活;
- 倚靠神的大能大力;
- 让福音广为传播;
- 让我们的生命能被神使用;
- 叫真理因我们的缘故而被显明;
- 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被福音点燃的激情;
- 让我们的天父、我们的救主和我们的保惠师圣灵得着称赞和荣耀。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2年10月21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2
版权所有
[1] Christianity Today/PreachingToday.com/2012
[2] Associated Press, “Ten Percent of U.S. Drivers Have Their ‘Check Engine’ Light on (www. Yahoonews.com (6-10-08)
[3] Tim Keller, “Unintentional Preaching Models”; Ockenga Institute of 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 posted 8/28/2006
[4] John MacArthur, Titus (Moody Bible Institute, 1996), p. 164
[5] Fritz Rienecker/Cleon Rogers, Linguistic Key to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Regency, 1976), p. 383
[6] MacArthur, p. 164
[7] John A. Kitchen, The Pastoral Epistles for Pastors (Kress Christian Publications, 2009), p. 563
[8] John Phillips, Exploring The Pastoral Epistles (Kregel, 2004, p. 309
[9] Ibid.
[10] Gene A. Getz, The Measure of a Christian: Studies in Titus (Regal Books, 1983), p. 181
[11] Kitchen, p. 562
[12] Charles R. Swindoll, Insights on 1 & 2 Timothy, Titus (Zondervan, 2010), p. 311 & 314
[13] Paul Cedar, Leadership, Volume 5, no. 3./posted 7/01/1998-ChristianityToday/PreachingToday.com/2012
[14] Rienecker/Rogers, p. 581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