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 盲人之国
盲人之国
家庭谈话(第八部分)
提多书2:15
以《时间机器》(The Time Machine)和《世界大战》(The War of the Worlds)等挑战当代文化的小说而闻名的英国作家威尔斯(H. G. Wells),曾写过一篇不太为人所知的短篇小说《盲人之国》(The Country of The Blind)。
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厄瓜多尔(Ecuador)一个非常偏僻的山谷的故事,在那里出生的所有人生下来就是盲人。这里没有外面世界的景象,没有颜色,甚至没有新闻。在这个被遗忘的、隐蔽的肥沃山谷里,他们拥有他们想要的一切,他们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视力,什么也看不见。
最后,一个来自外面世界的年轻人在探索那个地区的时候,不小心从悬崖上摔了下来,滑到了这片森林茂密的树林中。他幸存了下来,跌跌撞撞地来到了这个被人遗忘的国度。没过多久他就遇到了当地人,他很快就发现他遇到的每个人都是盲人,甚至整个地区全都是盲人。他把尽可能多的人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周围都有什么的东西,各种颜色和美丽的景象,他告诉他们在山谷之外的另一个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他们坐在他旁边听他说话,脸上流露出悲伤和沮丧的神情……但最后他们决定不相信他所说的。事实上,许多人慢慢厌倦了他讲的那些故事。很多人得出结论,他的视力使他失去了理智,成了一个疯子。尽管如此,这个年轻人还是决定多呆一段时间,在那里找点活干。不久,他就爱上了当地一个名门望族的女孩,并决定娶她为妻,在这个盲人的国度里定居下来。
这个女孩的父亲去找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也是一位医生,来商谈这件事。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除非发生什么意外,否则这件事肯定不能成。医生说:“我想我可以相当肯定地说,为了治好他的精神错乱,我们必须摘除他的眼睛。”那个父亲问:“然后他的精神就会正常了吗?”“哦,当然了,那样的话他就完全正常,也会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公民。”
父亲回去对这个年轻人说,只有接受让他失明的手术,他才能娶他的女儿。这个年轻人离开后仔细思考这件事,他本来计划去一个僻静的地方,那里的草地上盛开着美丽的鲜花,他打算在饱览美景之后,为了那个女孩而牺牲自己的视力。
但当他走着的时候,他环顾四周,看到了周围的景色如此美丽,他看见太阳在早晨升起,像一个穿着金色盔甲的天使,阳光照进了山谷。此时此刻,他突然意识到这个山谷只不过是一个无知的陷阱。于是他逃离了这个盲人的国度。[1]
在现实世界中,克里特岛就是一个盲人的国度。他们作了罪的奴仆,陷在属灵的黑暗里,以致于醉酒和淫乱。在属灵上这是一个颓废、败坏的世界。而解决那里的问题的答案,就是充满活力、同心合意的教会,他们以福音为核心、高举基督、清楚自己的使命。
我发现保罗在克里特岛上解决假教导和假教师的方法,不仅是差派提多到这些教会去,让合格的牧者担任教会的带领者,而且还给教会家庭的其他成员也分派了特殊的任务。这些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就解决,这将需要一生的时间,基督徒们需要每天都做光做盐,潜移默化地影响那个社会。
我们和威尔斯小说中的那个年轻人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没有逃跑,我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周围的黑暗中,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我们就像明光一样照耀。我们生活在盲人之国,但我们并不属于这个国度。
我们是那个光明大君王的使者,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光明的信息,正如使徒保罗所描述的: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哥林多后书4:4)。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认为你疯了,认为这些都是你编的,以为你已经走火入魔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会竭尽所能不让我们告诉他们另外那个世界的事情,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消除我们属灵的眼睛所看到的一切,不让光发出来。
这周我又读了一篇文章,讲的是我们国家热衷于将基督信仰从人们视线中消除。有一个美国地方法院的法官,审理了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的案子,这个案子起诉了弗吉尼亚州西南部的一个高中,他们在过去十年中在学校的一个建筑物上展示了摩西十诫的内容。
这个法官裁定,学校只有在删除明确提到上帝的那前四诫之后,才能继续展示剩下的内容。他命令学校进行调解工作,与美国公民自由联盟达成一致。[2]
我们不想让任何人看到任何关于我们的造物主的信息。让我们用外科手术切除能看见上帝的那部分视力,然后我们都将成为这个盲人之国的好公民。
现在教会应该意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瞎眼的,现在的教会应该向世人展示出福音的荣耀之光了!那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呢?我们的计划是什么呢?保罗在给提多的信中给出了答案。
他在第二章第1节开始了一个严肃、认真的家庭谈话,他说:“但你所讲的总要合乎那纯正的道理。”换句话说,你要把真理告诉人们,就从教会开始。你会发现这一章也是这样结束的,第15节说:这些事你要讲明,劝戒人,用各等权柄责备人。这一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是相同的命令。
保罗在第15节还使用了三个祈使动词,提出了三个命令,你可以在经文的每一个动词后面写一个感叹号:讲明(感叹号)、劝戒(感叹号)和责备(感叹号)。这样你就明白这些并不是保罗提出的建议以供选择,而是命令。
事实上,这些是每一个顺服的牧师/长老/教师/教会领袖都应该做的,这是他们的工作职责。他们所做的这三件事情基本上就构成了整个教会的计划。我们来仔细看看克里特岛和任何地方教会的带领者需要做的这三件事。
第一,对话。
我们把保罗的第一个命令称为对话。
保罗在第15节说:“这些事你要讲明”。他使用了laleo这个希腊语词,可以翻译为“宣布、揭示或显明某件事”,用来描述那种非常仔细、认真的教导。[3]
但它也可以指日常的对话,所以保罗说的不只局限于讲道稿、护教的论述和神学论文;他说的也包括发生在任何场合的对话,餐厅、后院、公司的走廊、咖啡厅里等等,也可以是在孩子们晚上快睡觉时,坐在他们的床边与孩子的对话。
保罗说:“我知道这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不是什么战略性的计划,但这就是我们的计划,在任何场合都谈论耶稣基督,把祂带进你们的谈话中,让祂成为你在球场上、餐厅里或飞机上讨论的话题。”
另外,这也是遇见其他基督徒的好方法,当你知道对方也是基督徒的时候,你会有一个令人惊喜的团契时刻。我和我妻子上周去南美旅行时,来回的路上都遇到了信主的人,还帮我们搬行李。我们本来准备在路上撒下福音的种子,但遇到的人都回答说:“我已经知道你在说什么了。”原来他们都信主,于是我们就享受着与我们素不相识的主内兄弟相交的乐趣。
这个动词可以指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保罗说:“这些事你要讲明。”这些事到底是指什么事呢?保罗指的是他在第1节中写的,也就是合乎纯正的道理的事情,与正确的教义相关的事情。保罗实际上是在说:“你要谈谈我在前面14节提到的那些事情。”
- 谈论做一个端庄的年长男人意味着什么;
- 谈论一下年长女人要过什么样的敬虔生活;
- 母亲的角色是什么;
- 年轻男人在成长过程中的责任;
- 诚实的员工的道德准则;
- 成为一个信守诺言的人等等。
要谈论这些事情,而且不只是在教会里谈,还要把它拿出来,为这个在黑暗中徘徊的世界发出一些光来,与这个盲人之国的公民们谈谈这些事吧。
弟兄姊妹们,基督信仰所涉及的主题,不应该只在礼拜天谈论。要让它成为你日常对话的一部分。
第二,推动。
保罗不仅告诉我们要谈什么,他还谈到了我们需要去推动。
保罗在第15节说:这些事你要讲明(感叹号),劝戒人(感叹号)……
“劝戒”这个动词的语气更强烈一些。这是使徒保罗最喜欢的一个词parakaleo,它是个复合动词,意思是把人叫到一边。这个词保罗在给提摩太和提多的信中使用了9次,在他的其他书信中使用了64次之多。[4]
根据上下文,你可以把它翻译为“鼓励”、“辅导”、“称赞”或者是“警诫”,有一些中文译本就把它翻译为“劝勉”。这个词比“说话”或“讲话”语气更强。它不仅仅是陈述和解释真理,这个词还带有恳求或请求的意思。[5]包含着一种试图说服、让人相信或邀请别人一起来的情感。
这不只是谈话,这是邀请!让你知道你真的需要做点什么了!这就好比你可以随意地告诉别人加州发生了森林火灾,但你告诉人他的衣服后面着火了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也就是说,现在对你而言,这真的很重要!
弟兄姊妹们,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盲人的国度,我们身边的人应该看到一些东西,那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们需要为此做点什么。
保罗在第二章中谈到的一些内容,不仅要谈论它们,而且还要有所行动。神的恩典已经显明,给众人带来了救恩。请加入我们吧,让我们一同来等候我们至大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
提多要传讲这些,我们要彼此劝戒,热心为善。愿意行善和热心行善是有区别的。[6]愿意行善会让你列出一份行善的清单,预备在哪些方面帮助别人;而热心行善已经开始按照行善的清单行动了,一件一件地去行。
对话的内容需要推动来落实解决。当我思考对话和推动之间的区别时,我觉得你可以谈论一些事情,而不必亲自参与其中。但是你不能推动别人而你自己不动弹,你不能恳求、劝告或鼓励别人,而你自己却不参与其中。
就像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他在1850年收到了他的继兄约翰斯顿(John Johnston)的一封信,他写信给林肯,再一次向他要钱还债。在过去遇到这样的事情时,林肯就把钱给了他,这样他就不必介入太多,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比较省心,但不久之后同样的一幕会再次发生。
这一次,林肯决定亲自参与其中,努力激励他的兄弟远离债务。林肯给他写了一封信,后来得以保存了下来。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约翰:
您向我要80美元,我想现在最好还是不答应。
之前有好多次,当我帮了你一点的时候,你对我说,你现在可以过得很好了。但是,过不了多长时间,我发现你又会遇到同样的困难。这种情况只可能发生在你的行为有缺陷的时候。
我想我知道你的问题出在哪里。你并不懒惰,但你却总是游手好闲。(也就是说,你处在中间的状态)。自从我上次见到你,我就怀疑你是否能做好一个全天的工作。你的问题就出在这种浪费时间的习惯,你应该改掉这个毛病,这对你自己非常重要,对你的孩子们更是如此。
你现在需要一些钱,我的建议是,你应该去为一个会付钱给你的人工作。现在我向你保证,从现在到五月一日,你每挣一美元,我就会再给你一美元。如果你这样做了,你很快就会摆脱债务,而且更重要的是,你会养成一个好习惯,可以防止你再次负债。
爱你的弟弟,
林肯[7]
保罗接下来谈到了教会的带领者需要做的第三件事。他们不仅要与人谈话、要激励别人,还要改变。
第三,改变。
保罗在这里用的“责备”这个词,意思是纠正,甚至是使人知罪。[8]这些动词的语气逐渐变得更加强烈。[9]不仅有对话和推动,还要有改变。
一切都从我们自己开始!
“这些事”是指在整个第二章中所谈到的事情,最终预备好我们的内心,要求我们有彻底的改变。我们不妨把教会想象成一个裁缝店,你去那里是因为你需要改变一些东西,可能是你的裙子或裤子,这些衣服不太合体,有些不对劲。这些衣服需要改变。
实际上,如果他们没有改变你带去的衣服,你是不会再去找这个裁缝了,因为这本来就是你去那里的原因,就是要改变你的衣服。你能想象那个裁缝会说:“我不想冒犯你,我不能说你的这些衣服都需要修改,所以我就熨了一下……这样看起来就好多了。”
弟兄姊妹们,我们来教会不是为了让我们看起来更好;我们来这里是为了要改变。这就是真正的敬拜在我们生命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个清教徒把良好的敬拜定义为:通过神的圣洁使我们的良心发挥正常的功用;用神的真理来喂养我们的心;用神的美来洁净我们的心思意念;面对神的爱打开我们的心,使我们的意志能顺服神的旨意。[10]
“今天早上的敬拜怎么样啊?”“嗐,别提了,今天没有唱我最喜欢的歌……我没有看到我的朋友们……而且讲道的时间太长了……”
“哦,是这样……那么你的心思意念被洁净了吗?你的良心被纠正了吗?你有没有通过神的话语、赞美的歌声和祷告,感受到神的爱、目睹了神的美丽、伟大和圣洁呢?”
他们可能会觉得奇怪:“你去的是个什么样的教会啊?!”我们对神的敬拜应该像去裁缝店一样,我们要让神来改变我们,神就会在我们里面做工。
提多,你在克里特岛做牧师/教师时,这就是你的工作中最重要的事。对于教会而言,她的使命就是整个教会所有人的改变。神命令我们,要把这个改变生命、改变内心的真理,告诉我们所处的这个盲人之国。而真理并不总是礼貌的交谈,甚至也不总是充满激情地推动别人,有时候真理会产生冲突,你的生活和你传讲的信息会与你身边的人发生直接的对抗。
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十六世纪谈到了提多书第二章的这个命令。他说:“时代并没有改变太多,我发现要避免得罪罪人是不可能的,因为除了我们保持沉默或他们忍耐之外,别无他法。但我们不能保持沉默,因为这是神的命令;他们也不能忍受,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罪。”[11]
保罗在第15节不仅说要“责备人”,而且还说要“用各等权柄责备人”。
对此人们可能会勃然大怒:“你可以跟我谈论基督信仰,你甚至可以鼓励我改变,或者在某些事情上跟我交流;但不要告诉我你对我有任何权柄!这也太过分了!”
权柄在我们今天的文化中是个很不受欢迎的词,权柄会妨碍我们,它不让我们做我们想做的事,它破坏了我们的个人自由。[12]
现在很多牧师都不传讲罪的真理或审判,因为他们害怕失去他们的影响力,害怕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现在很多父母认为,如果他们凭借自己的权柄来管教孩子,他们就会失去孩子的爱。总之,权柄不是个好词。
现在的父母、教师、牧师或带领者,如果以这种方式来做事,可能会感到很尴尬。提出建议说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这个是圣洁的、那个是有罪的,需要很大的勇气。
弟兄姊妹们,在这个盲人的国度里,意见比最后通牒更容易接受。
这就是敌人想要禁声的,他们不想让你传讲从神那里得到的有权柄的信息,告诉你周围的人:“这是通往天堂之路,这是通往地狱之路。”我们在传达神满有权柄的话语,但他们不想听。
圣经学者威廉·巴克莱(William Barclay)在上个世纪写道:“要打开罪人的眼睛,让他们看见自己的罪;要引导那些被误导的人,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唤醒那些迷迷糊糊的人。基督信仰的信息不是让人睡觉的鸦片;而是耀眼的光,显明了他们到底是谁,显明了神到底是谁。”[13]
你在属灵瞎眼的地方,告诉他们荣耀福音的光将使他们永远能看见。这里有个好消息,就是当你讲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当你敢说“圣经如此说”或者“神的话是这样说的”,当你这样传讲的时候,保罗说你在天上有坚强的后盾。
所以,你要讲明、劝戒人、责备或纠正人。
那么,有什么需要纠正的吗?有太多需要纠正的,比如下面这些观点都需要纠正:
- 生命源于偶然
- 宇宙的起源纯属偶然
- 人类是动物
- 胎儿不是婴儿
- 婚外性行为是合理的
- 凡是合法的就是对的
- 色情信息是给成熟的成年人的
- 离婚不会伤害孩子
- 宗教都是一样的
- 通往上帝的路有很多……诸如此类的观点
我们可以先从纠正这些观点开始。保罗在这一章的第13节,在谈到耶稣是我们将来的盼望时,说了一句语气非常强烈的话,这句话常常遭到人们的攻击。保罗说:
等候所盼望的福,并等候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
在这个盲人的国度里,每个人都相信耶稣只是通往天堂的众多途径中的一个,祂是众多救主中的一个,心诚则灵。今天有很多伪牧师和假教师在宣扬普救论的信息。你可以在电视上看到他们,或者在基督教书店买到他们的畅销书。
就在本周,我收到了一份基督教杂志,它非常有勇气地指出了布莱恩·麦克拉伦(Brian McLaren)所宣扬的普救论。麦克拉伦被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称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福音派人士之一,这无疑揭示了福音派令人悲哀的现状。
麦克拉伦在他名为《新基督教》(A New Christianity)的书中,否定了圣经中的明确教导。他强调,基督教令人不安的一点是它的武断,也就是它的确定性。另一位作者同意这个观点,并声称我们应该指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因为这其实比回答这些问题都更重要。
你想让关于你永恒命运的问题悬而未决吗?你真的能确定你的永恒归宿在哪里吗?
使徒约翰在二千年前就掷地有声地说:
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信奉神儿子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约翰一书5:13)
要叫你们知道……这听起来很确定,不是吗?
另一位福音派牧师罗布·贝尔(Rob Bell)在退休后开始从事电影工作,在出版他的书之前,他曾在一个有数千人的福音派教会担任牧师。他的书基本上就是重新包装了普救论的异端,换了一个巧妙的说法,说:“每个真诚的人都将通过耶稣进入天堂,即使他们并不真正相信耶稣也没关系。”他认为把人送进地狱的观点很荒唐。他写道:“只要你觉得好好的,或者你的行为还不错,那你就会没事的。”[14]
这就像对癌症患者说:“只要你穿上漂亮的衣服,擦亮你的鞋,你就会没事的。”
而保罗说:“提多,这绝不可能。你要把真理和事实告诉这个人人都瞎眼的国家。这与你的对话、推动和改变有关。不要期待人们有多么热烈的回应。”
我的讲道信息通过广播播出已经有好几年了,这期间我们收到了各种各样的回应:
- 有些人要求我在节目中为我所教导的内容道歉;
- 有些人想改变我们的教义;
- 有些人声称他们的教义、教会还有他们的信仰受到了诋毁;
- 有些人送给我一些书来改变我的想法;
- 还有人写信劝我多出去转转,无非是用委婉的话让我赶快滚蛋。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保罗在第15节的结尾,告诉提多和所有教导神话语真理的人,说:“不可叫人轻看你。”这节经文也可以这么说:不要让人把你撇在一边。不管怎么样,继续传讲真理。
这里的“轻看”这个词,在所有的新约经文中只出现过这一次。这是一个复合词,从字面上翻译过来,意思是围绕着某事思考。[15]保罗的意思是说:“提多,不要让任何人围着你上下打量你,不要让任何人钻漏洞。要确保你的教导清晰明确,合乎圣经。”
事实上,保罗在这里用了第二人称单数代词“你”,强调的是提多。提多啊,你要知道,不要让别人不把你当回事,不要让他们欺骗羊群,更不要让他们改变你自己的思想。
这就是我们的计划,这就是我们每天去影响克里特岛,影响我们身边的人的生活、工作和休闲娱乐的方法。这个计划是这样的:
- 让耶稣基督成为你日常谈话的一部分,平时聊天要谈到祂;
- 让基督信仰成为你推动别人的挑战;
- 把圣经真理作为你改变的基础,首先是你个人的改变,然后通过你来影响你周围的人。
我希望大家今天能受到鼓励。这三个动词保罗用的是现在时态主动语气。那意思就是:“不要停下来……持续不断地这样做。[16]要常常谈论它,不断地呼求人们相信它,不停地鼓励其他人跟随它,持续不断地邀请别人加入你的行列。每天在生活中把它活出来,坚持下去,坚持下去,坚持下去!坚持到底!
永远不要忘了,我们真的生活在一个盲人的国度。但我们正走向一个新的国度,那里永不失明,有永远的荣耀和光明,有永远的美丽和完美,有永恒的彼此相交和永不停息的敬拜。
我敢肯定,我非常肯定这是真的,因为神的话就是这么说的。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2年9月9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2
版权所有
[1] Adapted and edited from http://www.preachingtoday.com/illustrations/2008/october/2100608.html
[2] World Magazine, “Water it Down” June 15, 2012, p. 94
[3] John MacArthur, Titus (Moody Press, 1996), p. 132
[4] Charles Ray, First & Second Timothy, Titus, and Philemon (AMG Publishers, 2007), p. 182
[5] MacArthur, p. 132
[6] John A. Kitchen, The Pastoral Epistles for Pastors (Kress Christian Publications, 2009), p. 539
[7] Richard Lawrence Miller, Lincoln and His World: Volume 3 (McFarland, 2011), p. 219
[8] Fritz Rienecker/Cleon Rogers, Linguistic Key to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Regency, 1976), p. 655
[9] Kitchen, p. 540
[10] Warren W. Wiersbe, 50 People Every Christian Should Know (Baker Books, 2009), p. 64
[11] Martin Luther, Offending the Guilty, Leadership, Volume 6, no. 3; posted on preachingtoday.com
[12] John Benton, Straightening Out the Self-Centered Church (Evangelical Press, 1997), p. 141
[13] William Barclay, The Letters to Timothy, Titus, and Philemon (Westminster Press, 1975), p. 258
[14] Above quotes from Charles McCracken, “The Push to Reinvent Christianity” (Israel My Glory, July/August 2012), p. 14
[15] John Philips, Exploring Titus (Kregel, 2004), p. 291
[16] James Burton Coffman, Coffman Commentary Series: 1 & 2 Thessalonians, 1 & 2 Timothy, Titus and Philemon (ACU Press, 1986), p. 322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