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 用不着道具 出埃及记
用不着道具
出埃及记20:3-6
引言
几年前,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报道了一个故事。一位墨西哥妇女在制作玉米饼的时候,发现煎锅把一部分面糊烤出了一个图案,感觉很像耶稣的脸。她非常惊讶,就拿去给她的丈夫和邻居、朋友们看。他们都赞同她的观点,认为那就是耶稣的脸。于是,这位女士把它带去给神父看。尽管神父并没有为了那个玉米饼而祝谢,但是他赞同那个图案就是耶稣的脸。
于是这位女士回到家里,找出一个玻璃箱子,在里面放上一些棉花团,然后把玉米饼放在上面,让它看上去就像是漂浮在那。在接下来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有八千人前来敬拜这个神龛里面的耶稣像。
一位美国记者也赶到现场观看,回去之后,他用非常美国化的风格报道说:那个图案看起来很像以前的重量级拳击冠军斯平克斯(Leon Sphinx)。
我们忍不住要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其实很简单。我们今天要查看的经文就谈到了有关敬拜的真理。
请大家打开出埃及记第二十章,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十诫,以及这些命令在二十一世纪的应用。
第二条诫命
第二条诫命记录在第4节,和上一节形成逻辑递进的关系。第3节说: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换句话说,神是卓越而又超然的。正因如此,以色列的神耶和华在4-6节说: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在我们谈到具体应用之前,我希望大家注意两个要点。
第一,敬拜中的榜样是很重要的。
大家或许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我认为人们常常会错误地解读第5节当中的一个短语。神说:
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我听到有人教导说:这节经文的意思是如果一位父亲犯罪,那么罪的后果会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需要等到第四代的时候,才会最终被减弱。
然而在这个上下文中,神要表达的意思是:父亲敬拜的方式会传递给儿子和孙子。通常来说,如果父亲拜偶像,拒绝承认耶和华神,那么他的儿子、孙子和曾孙也会上行下效。所以,我认为神要教导以色列人留意榜样在敬拜中的重要性。
对那些为人父母的人来说,他们在家里养育儿女,要明确这一点:孩子们会观察父母敬拜神的方式,而且多半也会跟着学。
不光是敬拜的榜样很重要,而且神还强调……
第二,正确的敬拜也同样重要。
我们看23-25节。这段经文很重要,但是经常会被忽视:
你们不可做什么神像与我相配,不可为自己做金银的神像。你要为我筑土坛,在上面以牛羊献为燔祭和平安祭。凡记下我名的地方,我必到那里赐福给你。你若为我筑一座石坛,不可用凿成的石头,因你在上头一动家具,就把坛污秽了。
我需要解释一下这几节经文的深刻含义。神说,以色列人建造石坛的时候,石匠要使用没有经过加工的石头,不要精雕细刻,让石头美仑美奂。祂希望以色列人把注意力集中在神身上,关注坛上的敬拜。
今天,我们在教会敬拜神,也不要为了敬拜的器具而惊叹。以色列人来到坛前,不应该说:“哇!这个石匠的手艺真的是巧夺天工呀!你看,这石头的摆放,这些石器实在是赏心悦目。”以色列人来到坛前,不是要观看祭坛,而是要仰望他们在祭坛上所敬拜的这位神。
神的意思是:“你们敬拜我的时候,用不着道具。”然而,以色列人后来在这方面却陷入罪中,就像我们今天在这方面也存在的问题。我们太专注于这些道具、彩色的玻璃窗和敬拜的载体,为它们而惊叹,却忘记了自己是来敬拜神的。我们不应该被人手制造的这些东西所吸引,而把神晾到一边。
神说:“不要修筑通到祭坛顶端的台阶。”实际上,迦南人会修造很高的台阶和祭坛,他们的祭司通常赤身露体,这些人靠着自己的行为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神不希望以色列人的祭司吸引会众的注意力。今天,神也不希望传道人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他们不应该成为信徒关注的焦点,神才是他们的焦点和敬拜的对象。所以,神说:“不要修造台阶。要穿戴整齐。不要让人注意你们自己。你们都要敬拜我。”
三种不正确的敬拜方式
我们知道,关于敬拜的话题,圣经中有很多的教导;同时也谈到哪些敬拜方式是错误的。在今天的讨论中,我要谈到三种不正确的敬拜方式。
第一,敬拜假神。
大家或许以为在美国不存在这种问题。但是,弟兄姊妹们,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拜偶像的,未必是一出生就敬拜某种物品,不管是石头的还是木头的。他是后天学会拜偶像的。我跟大家讲讲这个过程的三个步骤。
请大家打开罗马书第一章。保罗写信给一个新约教会,谈到当时的场景,其实和我们今天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章的内容,以及通往偶像崇拜的三个步骤。
- 偶像崇拜的第一步:他们不尊崇、荣耀神。
在罗马书1:21,保罗谈到非信徒时说:
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祂……
他们不荣耀神。我们会这样唱诗赞美神:
赞美神,祂是一切祝福的源头;
赞美祂,一切受造之物降服于祂;
天上的万军要赞美祂;
赞美父、子和圣灵。
这些人不认同神的荣耀,他们也不认为神是超然而又卓越的。
这堕落的第一步带领人误入歧途,敬拜人手雕刻的木头和假神,以及灵魂出窍的经历,还有当今的一些偶像。
- 崇拜偶像的第二步:他们不感谢神。
如果一个人不荣耀神,他也不会感谢神的。大家继续看罗马书1:21:
却不当作神荣耀祂,也不感谢祂。
无神论者最有趣之处在于他们进退两难。如果他们为着某件事情感恩,都不知道该感谢谁。不承认神的问题之一就是人不会为着神的作为而感谢祂,最终会走向第三步。
- 崇拜偶像的第三步:他们不承认神在他们的生命中。
第21节写道:
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
犹太人使用“虚妄”这个词指代偶像。保罗说,这些人在思想方面崇拜偶像。如果一个人不承认神,不感谢神,就不得不把别的东西摆在神的位置上,用于填补生命中的空虚。如果那不是神,就一定是其他的什么东西。正因为如此,那些不承认神的人就在思想上崇拜偶像。这就是通往偶像崇拜的三个步骤。
借助于罗马书第一章,我还要指出偶像崇拜的四个结果。请大家认真听。
- 偶像崇拜的第一个结果:失去鉴察力。
不承认神的人具有这个特点。我认为这也是美国目前的特点。罗马书1:21最后部分说:
无知的心就昏暗了。
“昏暗”字面的意思就是“没有洞察力,难以理解”。在我们今天的社会,最有智慧的人就是认识基督耶稣的人。智慧的根源在于和耶稣基督有一种垂直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是正确的,那么水平的关系、判断力和决策力就受到主的看顾,我们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我们希望最高法院的法官认识耶稣基督。如果他们和耶稣有这种关系,就有悟性做出正确的决定。我们也希望看到这样的政治家。他们会对社会产生影响。认识基督、承认神的人才会获得洞察力。
离开了神,我们做出任何错误的决定都不意外。第21节后半部分说:当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不承认神的时候,就会变得愚昧,失去洞察力。
- 偶像崇拜的第二个结果:越来越自私。
我们看22节:
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
这种人的论调就是:“如果神没有给出答案,那就让我来回答吧。”他们成为自己生命的中心,从而变成愚拙。英语单词“白痴”就是从希腊语的“愚拙”衍生出来的。我认为这就是对那些不承认神之人的经典看法。他们做出决定,然后自吹自擂说:“这不是很棒吗?这不是很聪明吗?”神说他们是白痴,他们的决定也很弱智。
去年冬天,我清理了教会的出租工棚,永远不会忘记那次经历。当天,隔壁那个人也在清理他的小屋。我想:“主啊,你让他跟我们教会做邻居,是有原因的。”所以,我就开始和他交谈。我的孩子们当时在卡车上等我,那天很冷,还下着毛毛雨,然而,我还是打算问一下他是不是认识耶稣。
我和一个人开始谈话的时候,一般会问对方去哪个教会。这让我大概知道他的信仰立场。这个人不去教会,并且问我在哪个教会。我就报出我们教会的名称。他回答道:“这么说,你是个基督徒咯?”我说:“是的。”我不想让他知道我是个牧师。在非信徒看来,基督徒和牧师不是同义词。所以,我只是回答说:“我是基督徒。”
他说:“太好了!我很喜欢和别人讨论基督教的那些理论。”我想:“那可求之不得。”雨开始下得越来越大,孩子们有些等不及了。我想:“我还急着想给人传福音呢,没想到人家是信主的。”那个人紧接着又说了一句话:“我敬拜一切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东西。”这正是罗马书1:22所说的:
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
他们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敬拜一切自己认为能够接受的东西。
弟兄姊妹们,如果我们不是按照神的启示敬拜祂,就不是真的在敬拜神。如果我们敬拜的对象不是圣经中的那位神,我们就不是在敬拜神,我们自己反而成了愚拙。
- 偶像崇拜的第三个结果:创造出没有造物主的宗教。
我们看23节,他们把神变成了什么:
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
如果你告诉一个人:他最终会崇拜一些东西,比如他们的草坪、汽车、职业生涯、个人期待、配偶、孩子,或者在他们生命中居于首位的任何东西,他们一定不会承认:“不。我不会崇拜那些的。”然而,他们的确是那样做的。因为第21节告诉我们,早在他们不承认神的时候,他们就开始那样做了。
- 偶像崇拜的第四个结果,也是一个总结:拜偶像会导致一种不负责任的生活,带来无法控制的罪。
罗马书第一章连续三次告诉我们:
神任凭他们……
第一次是第24节,我们不妨称之为“滥用天性”:
所以,神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道德吗?是的。但是,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我们看25节:
他们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去敬拜侍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称颂的,直到永远。阿们!
当他们不按照圣经的价值观生活的时候,最终生命中的问题可以追溯到他们的决定:将神在他们生命中的超然地位改变了,进而丧失了心智。
这是必然的。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吗?他们尊重权柄吗?他们的态度就是:“我愿意怎样就怎样。”所以,他们过度地运用自己的天性。我发现目前美国发生的事情实在令人瞠目结舌。我要给大家讲几件事情。
《男人面对面》(Straight Talk to Men)杂志对美国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大学生分别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9%的非基督徒大学生认为婚外性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在自称信主的大学生当中,31%认为可以接受。在性伙伴多于四个的大学生当中,有百分之十是基督徒。最令人惊讶的数据是性伙伴少于五个的,有二到四位性伙伴的大学生中,非基督徒有26%,自称基督徒的则是23%,相差只有三个百分点。只有一个性伙伴的学生中,自称基督徒的占到26%,非基督徒则是23%。在这个人群中,基督徒的比例居然超过了非基督徒!在这场席卷全美国的性革命过程中,问题之一就是承认拜偶像的人和自称基督徒的人之间已经不再有差别。
爱家协会(Focus on the Family)的杜布森(James Dobson)博士最近写道:美国56%的女性和80%的男性有婚外性行为,他们当中有一半的人在11-13岁之间就发生过婚前性行为。为什么呢?这要追溯到我们用自己代替神的时刻。我们打开了不道德行为的大门。在美国,人们滥用自己的天性。我认为,在教会里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 神任凭他们……的字样第二次出现在26-27节:
因此,神任凭他们放纵可羞耻的情欲。他们的女人把顺性的用处变为逆性的用处;男人也是如此,弃了女人顺性的用处,欲火攻心,彼此贪恋,男和男行可羞耻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
这就是沉溺于反常的爱恋之中。我说美国是拜偶像的国家,原因在于同性恋泛滥到闻所未闻的地步。
弟兄姊妹们,最让我感到恐惧的是这种行为正是通往偶像崇拜的第二个步骤。
我还读了另一份杂志上的文章,让我很苦恼。其中谈到同性恋者所取得的进步。在纽约市,他们用纳税人的钱,创办了一所同性恋的公立中学;他们还操纵许多政府的教育部门,使用民众的钱,印刷小册子和其他材料,分发到各个学校,其中也包括我们所在的州和城市。这些材料怂恿小学生把反常的行为看作正常。他们还说服全国六个最大城市的市长,在同性恋大游行当天参与祝贺这些不正常的行为。
我还收到了新闻周刊(Newsweek)1990年的春季专刊,题目是《二十一世纪的家庭》。如果大家想看,可以随时去购买。这一期的内容让人目瞪口呆,把家庭重新定义为:一个人可以随便选择和谁一起生活。这篇文章突出了两对所谓的夫妇。其中一对是两个女人,另一对则是两个男人。他们都分别领养了孩子。那两个男人接受采访时,厚颜无耻地说,他们和自己的父母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只不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
当你读到这样的文章时,要么会感到怒发冲冠,要么会特别怜悯和同情这样的人。他们用别的人或者事物代替了神。
- 神任凭他们……的字样第三次出现在28-31节。我们称之为“接受了罪性的吸引和做法”。
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神,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
这一幕正发生在我们美国。为什么会发生呢?因为正如神所说:“他们故意不认识神。”弟兄姊妹们,这段经文所谈论的显然不仅针对一个国家,也是针对个人。正如圣经上下文所提到的,这些事情不仅有人在做,而且被人接受,还有人为此喝彩。
比如,谋杀已经被人接受,不管是冷酷的杀害还是堕胎。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导向的国家,不管是谋杀还是其他行为,只要国家说是合法,那就是合法的。神的话语应该重塑我们的文化,然而,谋杀正被人们所接受。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浏览保罗列举的这些罪时,30节提到“违背父母”。一位苏联哲学家来到美国,回去之前留下一番话:“我觉得美国吸引人之处在于:父母学会了服从自己儿女的艺术。”
31节还提到“无亲情”。这个希腊语单词当中包含一个我们很少听到的词汇,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圣经中提到这些人“无亲情”。他们的家庭没有亲情,缺少彼此之间的联系。丈夫爱自己的事业过于孩子或妻子。他的家里没有任何彼此的关系。这种现象已经被人接受。
我们继续看32节:
他们虽知道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然而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
罪的魅力和行为已经被人所接受。
弟兄姊妹们,再也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催促着你去给邻居和同事传福音了。邻居家的小女孩正在长大。她成长的社会将会赋予她权力来决定自己的父母什么时候死。堕胎为屠杀婴儿的做法敞开了大门。“我不想要个男孩,我想要个女儿。”父母开始根据性别来决定留下或者杀死未出生的胎儿。有些医生开始鼓吹:孩子出生三天之内,父母应该被赋予权力来决定是否让婴儿存活。他们主张:婴儿需要经过基因测试,查看他们是否存在残疾。隔壁的小男孩或者小女孩将来有可能会做出某些可怕的决定。我们需要带领他们归向基督。
第二种不正确的敬拜方式,就是用错误的形式敬拜这位真神。
我们打开出埃及记32:4。以色列人就是用错误的形式敬拜这位真神:
亚伦从他们手里接过来,铸了一只牛犊,用雕刻的器具做成。他们就说:“以色列啊,这是领你出埃及地的神。”
金牛犊是能力的象征,是埃及的主要神明之一。以色列人从来没有把它从头脑中剔除掉。我们接着看亚伦在第五节所说的话:
亚伦看见,就在牛犊面前筑坛,且宣告说:“明日要向耶和华守节。”
他们固然是在敬拜神,然而却希望添加一样道具,让他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所以,他们制作了金牛犊。这显然就是在拜偶像。
在民数记第二十一章,以色列人不顺服,因此受到了管教,神派遣蛇去咬他们。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吧?蛇咬了很多以色列人,他们就死了。摩西为了他们的缘故求告神,神说:“好吧。你要制作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如果人抬头看它,就可以存活。”
大家不要误会。抬头观看杆子上的铜蛇不是敬拜,而是顺服神的举动。这也预表耶稣基督将来有一天被挂在十字架上。因为以色列人的顺服,他们得以活命。我们一般以为故事到此为止了。然而,列王记下18:4告诉了我们那条蛇后来的结局。18:1告诉我们:
希西家……做王。
我们大概就知道那是什么时候。在第4节,希西家为神做了一件事:
他废去邱坛,毁坏柱像,砍下木偶,打碎摩西所造的铜蛇,因为到那时以色列人仍向铜蛇烧香。希西家叫铜蛇为铜块。
大家知道这当中的意思吗?有八百年的时间,以色列人敬拜那条铜蛇。神没有让他们向铜蛇烧香。显然,铜蛇成为他们的偶像。他们是在敬拜神,但是却想要这个道具。他们把铜蛇当成敬拜神的载体,在蛇前面烧香。最后,希西家王打碎了铜蛇,把它丢弃。
大家能想到吗?八百年来,他们聚集在铜蛇周围。我们正像是以色列人。我们恋慕那一类的东西,喜欢触摸得到的东西,但是神是我们看不见的,实际上,祂要求我们凭着信心来到祂面前。
以色列人成为拜偶像的人,这真的是一场悲剧。神不是一条蛇,不是玉米饼,也不是一块裹尸布,更不是从十字架上掉下来的碎木头。神不是存在于遗迹当中,也不是在彩色玻璃里面,祂不是这些物品当中的任何一样。如果我们不按照圣经的要求,用心灵按照真理来敬拜神,那么我们就不是在敬拜神。
第三种不正确的敬拜方式,就是用错误的态度敬拜神。
现在,我们要谈到非常实际的问题。我认为关于错误的态度,一般涉及到两个问题。
- 第一个问题是:基督徒来到教会是为了找乐子。
著名传道人亨利·沃德·毕察(Henry Ward Beecher)曾经担任纽约普利茅斯教会(Plymouth Church)的牧师。有一次,他出差,让弟弟托马斯(Thomas)替他讲道。大家看到托马斯站上讲台,很多人开始退场。所以,托马斯举起手,说:“所有来教会敬拜亨利·沃德·毕察的人现在都可以离开了。所有来敬拜神的人可以留下。”这就像是一个小男孩所作的祷告:“亲爱的神啊,今天我们在教堂过得很愉快,但是我希望你当时也在场。”
陶恕(A. W. Tozer)牧师曾经悲叹道:“让人们来到以神为关注焦点的教会,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呀!”我们来到教会,如果赞美诗是我们喜欢的,我们就敬拜;如果讲道很有趣,我们就敬拜。其实,没有这些内容,我们照样可以敬拜神。我甚至想到一个极端的做法,把上面提到的东西都去除,关掉大屏幕,把椅子都撤走,我讲道的时候大家都站着听!这是一个可笑的主意,但是今天基督徒来到教会就是为了娱乐,他们会选择那些最花哨的教会。
- 第二个问题是:基督徒来到教会,却没有彼此之间的相交。
弟兄姊妹们,我们整个星期所持有的心态也会带到教会的服事当中。比如我们在整个一周的生活中就像神不存在一样,一心只顾自己,自私自利,然后在星期天上午十点半来到教会,说:“现在,我要开始敬拜神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需要在整个一星期的时间培养敬拜的心,星期天带着这样的心态来教会。我们同心合意,彼此联络,继续做星期六在做的事情。
在约翰一书5:21,使徒约翰写了一段有趣的话:
小子们哪,你们要自守,远避偶像!
他是在谈论石头或者树桩吗?不是的。他是在谈论任何一样在你内心取代卓越之神的东西。如果你整个星期都在敬拜耶稣基督之外的某样东西,那么你星期天早上绝对无法敬拜祂。
最后的挑战
关于第二条诫命的挑战,新约圣经是怎样教导的呢?我们打开歌罗西书1:18。保罗在这段奇妙的经文中谈到耶稣基督,激发信徒全心全意地敬拜祂。
我们一起看16-18:
因为万有都是靠祂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藉着祂造的,又是为祂造的。祂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祂而立。祂也是教会全体之首。祂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
弟兄姊妹们,我们今天有没有违反第二条诫命呢?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没有偶像呢?还是我们每一天都在不断打碎所有可能占据我们内心重要位置的偶像呢?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1989年11月19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1989
版权所有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