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团契中有伪君子
团契中有伪君子
使徒行传4:23-5:11
没有勇气
上一次我们讲到,彼得和约翰与那个被医治的乞丐一起,站在犹太人公会的面前。犹太人公会让他们住嘴,不准再传讲耶稣。然而,彼得和约翰一回到会众当中,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们。紧接着大家就同心合意地一起祷告。
祷告的三个特性
我们今天完全可以只讲众人们所做的这个祷告,这个祷告的内容非常丰富;不过我还是打算再往下多讲一些。后面使徒们紧接着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在教会的历史上是一个黑暗的时刻,在讲这件事情之前,我想先通过我对这个祷告的学习,给大家讲一下这个祷告的三个特点。
第一,他们的祷告一开始,就承认神借着创造显明了祂的大能。
请大家把圣经翻到使徒行传第四章,我们要从第23-24节来开始:
二人既被释放,就到会友那里去,把祭司长和长老所说的话都告诉他们。他们听见了,就同心合意的高声向神说……
“……主啊,你好。为什么你会允许你的仆人彼得和约翰被抓进监狱呢?”
他们是这样祷告的吗?不是。他们不是以“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开始祷告的,而是先申明这位神是谁。请看第24节的后半段:
……主啊!你是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
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就是一个提醒自己神是谁的好时机。
第二,他们在祷告中还承认这是神所预定的一次冲突。
他们接下来的祷告,向我们显明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来看第27-28节经文:
希律和本丢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果然在这城里聚集,要攻打你所膏的圣仆耶稣……
请大家注意下面这句话:
……成就你手和你意旨所预定必有的事。
他们看待这件事情的角度实在是不得了。他们是在说:“主啊,所发生的这件事,都是你所预料的,都是按照你的旨意发生的。虽然这会让教会度过一个难眠之夜,我们也不太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但是我们知道:这是你按照你自己的旨意计划好的。”
弟兄姊妹们,坦白地说,我们都很容易受到挫折和失败的影响。其实若不是神的许可,冲突和麻烦就不可能进入我们的生活。只有当我们明白了这个,我们才不会轻易受到挫折和失败的影响。而且,尽管我们不明白是为什么,尽管这不是一件好事,甚至是一件让人很痛苦的事情;但如果这个事情最终不符合神为我们所设定的计划,那它就绝不会发生。
圣经从来没有应许说: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是好事。实际上,在罗马书8:28,圣经应许说:
……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
(怎么样?)
……得益处……
第三,基于以上的认识,他们在祷告中祈求能鼓起勇气、不屈不挠。
他们其实在祷告说:“现在,我们要以一个祈求来结束我们的祷告,求你赐给我们够用的勇气,让我们能坚持下去。”
请大家看第29节:
他们恐吓我们,现在求主鉴察……
换句话说就是: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这里所发生的一切,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他们对我们的恐吓你都记录下来了。不过……
……叫你仆人大放胆量讲你的道……
弟兄姊妹们,在使徒行传乃至整本新约圣经中,没有一处经文告诉我们,要祷告祈求神把这个世界变成一个对基督徒友好的地方。没有这样的经文。
这个教会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让我们知道当教会的带领者遇到逼迫的时候该怎么办。他们没有祷告说让犹太人公会别再骚扰他们了;他们没有祈求神,让以色列的当权者同情教会所做的事情;他们甚至也没有祷告神,把犹太人公会中的大祭司该亚法替换掉。
这个教会还为那些受到逼迫的教会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他们没有祷告神把这些难处都拿走,而是祈求神赐给他们够用的胆量和勇气,让他们能够向失丧的人传讲拯救的福音。这就是他们在这节经文里所祈求的:
……叫你仆人大放胆量讲你的道……
我们再来看第31节:
祷告完了,聚会的地方震动,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神的道。
我很喜欢这节经文。顺便说一下,当时这个早期教会的手上没有新约圣经,用来确认他们的祷告是否合适;他们没有论述神的主权的神学著作;也没有几个世纪的教会实践,可以给他们提供参考。至高无上、掌管宇宙万物的神,就好像是稍微摇晃了一下他们聚会的那个地方,向他们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你们祷告得很好,你们的方向没问题,继续前进吧。”
我相信此时此刻的这个教会,是战无不胜的。我们接着看第32-35节经文:
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使徒大有能力,见证主耶稣复活;众人也都蒙大恩。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因为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把所卖的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
请大家注意,这里描述的不是群居生活或集体生活,而是一种团契生活。你不能出售不属于你的东西,当教会里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时候,那些拥有财产的人就变卖了财产,把钱带来放在使徒的脚前,这样那些有缺乏的人的需要,就可以得到满足。
这对今天的教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一定非要跑到哪里去搞一个退修会,而应当尽力满足在基督里的弟兄姊妹迫切的需要。
你可能会说:“我也希望过这样的团契生活。其实这也是我不希望我们的教会太大的一个原因。不过这里还是有个问题,我在教会里遇到的陌生人比我认识的人多多了。”
你也有这样的感受吗?如果教会大了,你就有可能不认识你身边的人。不过有一个事实会使你得着鼓励,那就是使徒行传所记录的这个教会,在当时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一万到一万五千人,而他们只有十二个全职服事的人!所以他们所面临的处境比我们要艰难得多。之后不久他们就要设立执事来参与事奉了。
因为有很多的寡妇,所以执事的主要职责就是处理寡妇们在钱财方面的需要。这个教会的规模非常大,根据使徒行传的记录,人数每天都在增长。不过那时候加入耶路撒冷教会的人,不会是这样一个态度:“好了,我来教会了。现在看看你们和神能为我做点儿什么?”我觉得他们在加入教会时,会是这样一个态度:“好了,我来教会了。现在看看我能为神和大家做点儿什么?”
通过对教会的研究,人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数字。我不知道这是否跟会众的生命有关,不过这的确很有意思。他们发现:无论教会里有多少人,七百人也罢,七千人也罢,你在教会里能叫上名、能认识的人,最多只有七十个人。
我们教会现在的规模,是有能力来满足你的需要,同时也为你提供了很多不同的机会,让你可以服事来满足其他人的需要。
巴拿巴的恩赐有三个要素
使徒行传里的这个教会就是这个情况。另外,耶路撒冷的这个教会因着基督的缘故,充满了喜乐和激情,这样的教会有非常强的感染力。
第36节经文又是一个先有“好消息”、再看到“坏消息”的例子。
有一个利未人,生在塞浦路斯,名叫约瑟,使徒称他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来就是劝慰子)。
这节经文也是这个教会所体现的喜乐和舍己的例证。
约瑟是我们的一个榜样。这节经文告诉了我们一些信息,我们来看一下。通过这节经文我们知道,约瑟从使徒那里得了这个昵称。要注意,不是教会给了他的这个昵称,而是使徒。
这个昵称就像你给你儿子所起的昵称一样,你可能会说:“小强,快点!”在你所起的昵称中,会表达一种含义。在工作单位给你太太打电话时,你可能会不由自主地说:“喂,亲爱的……”你太太可能会很惊讶你在上班的时候这么称呼她,以为你遇到什么麻烦了,不过这的确是一种对你太太很亲昵的称呼。
而“巴拿巴”这个名字,就成了约瑟的昵称。它的意思是“劝慰子”,也就是“安慰之子”的意思。显然,他得了这么个名字,是因为他经常安慰使徒们。他是那个常常鼓励使徒的人,我认为他对其他人也是这样做的。用我们现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你可以称呼他为“阳光”或“正能量”:“嘿,阳光,你好啊。”
每个教会都需要这样的人。谈到这个约瑟,我想到了教会里有两种人。一种人是你在教会的过道里遇到他的时候,会说:“嘿,伙计!”另外一种人是你在教会的过道里遇到他的时候,会说:“嘿,怎么遇上他了!”那么你是哪种人呢?
接下来巴拿巴拿出了他的奉献。请看第37节:
他有田地,也卖了,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讲巴拿巴奉献的几个特点。
第一,巴拿巴的奉献是自愿的。
我的意思是,巴拿巴的奉献不是被人强迫的。这种付出是源于心底里对主和主的教会的爱。没有人把他叫到一边,说:“巴拿巴,我们知道你手上有块地,我觉得你应该把它卖了,把钱交给使徒。这是你该做的一件正确的事。”
事情不是这样的,巴拿巴是自己主动做的。很明显,这是他自己的想法,是他表达他的爱心的自愿行为。
第二,巴拿巴的奉献是舍己的。
第37节说巴拿巴拥有一块地,他卖了它,把钱交给了使徒。后面我们还会看到一个与此完全相反的例子,这也暗示了约瑟或巴拿巴是把全部价银拿来,放在了使徒脚前。显然,巴拿巴没有紧抓住自己的财产不放。
我读过关于彭柯丽(Corrie Ten Boom)的书,大家也许知道她,彭柯丽曾经在纳粹集中营中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她说通过这些经历,让她学会了不要把东西抓得太紧,因为当天父掰开她的手指时,会让她很疼。
我觉得巴拿巴就是这样的人。他没有把东西紧紧抓住不放。当他把自己的财富交给主的时候,他没有任何痛苦。
第三,巴拿巴的奉献是无私的。
巴拿巴在奉献的时候没有任何炫耀,他来到使徒面前时,没有当着众人的面宣告说:“大家都听好了,我有一笔钱要奉献。你们都知道我的祖辈给我留下来的那块地吧?我把它卖了,把得来的钱都捐了。”
从经文来看,巴拿巴没有一丁点儿这样的想法。他没有对使徒们说:“弟兄们,我要把这些钱给你们。不过,在我们建礼拜堂的时候,你们可不可以把它命名为‘巴拿巴礼拜堂’呢?”
顺便说一句,这就是美国的筹款方式。在募集钱款时,都要附带着把捐献者的名字,通过某种方式公之于众。
对于这个拥有一万五千人的教会,我想肯定会有人拍着他的肩膀说:“巴拿巴,你真行!你就是这样的人!巴拿巴,你真是我们的好榜样,对我们来说这是多么大的鼓励!我们要好好跟你学学。”毫无疑问,人们会用各种方式向巴拿巴表达谢意,他在教会里也赢得了很大的声望。但我相信这不是巴拿巴所追求的。
此时在耶路撒冷的这个教会,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教会充满了喜乐,富有感染力,是个非常有果效的教会。
内部的败坏
不过,即便是这样一个教会,也永远不要以为教会的敌人会就此投降认输。那个遍地游行、吼叫的狮子不会善罢甘休,他只是暂时退却、改变一下策略而已。如果撒旦不能从外面战胜教会,那他就会从内部来败坏教会。这正是下面要发生的事情。
下一节经文,也就是第五章的第1节,是用“但是”这个词开头的(可惜的是中文译本都没有把这个词翻译出来)。这是教会分化的开始,因为路加把这两个故事放在了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用“但是”这个词来开始,与我们刚才从巴拿巴身上所看到的形成对比。请看第1节:
(但是)有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同他的妻子撒非喇卖了田产,
这里暗示了一个“也”字:巴拿巴卖了他的田产,然后亚拿尼亚和撒非喇也卖了他们的田产。他们和巴拿巴都卖了田产。
接下来我们看第2节到第4节的开头:
把价银私自留下几分,他的妻子也知道,其余的几分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彼得说:亚拿尼亚!为什么撒但充满了你的心,叫你欺哄圣灵,把田地的价银私自留下几分呢?田地还没有卖,不是你自己的么?……
弟兄姊妹们,我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早期教会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不是道德方面的,不是贪污腐败,也不是教义的分歧,甚至不是对信仰的背叛;教会必须处理的第一个问题,是伪善。
英语中的“伪君子”这个词,源于希腊语,最初的意思是“演员”,用于在希腊舞台上戴着面具的演员。在耶稣的那个时代, 舞台上所表演的大部分舞台剧,都是由戴着面具的演员来演出的。大家也许看过舞台的那个传统标记,那个标记就是由两个面具组成的:一个面具是一个紧皱眉头的人,另一个面具是咧着嘴笑的人。这就是源自于希腊舞台。面具使得演员既可以演天使,又可以演几个不同的人物,免得演员的人手不够。面具把他们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了,使他们可以扮演其他人。
所以在英语中,“伪君子”这个词,后来就用来指那些假扮成其他人的人。“他们是伪君子”的意思,就是“他们是演员”。他们看起来属灵,其实他们是在演戏;他们看起来品德高尚,其实用面具隐藏了他们见不得人的肮脏。
弟兄姊妹们,我们从这段经文中首先能学到的,就是有些人有可能看起来很好但那不是真的。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看起来很属灵,他们个人钱财的奉献看起来也很好,但是,我们过会儿就能看到,他们只不过是伪装得很好的伪君子。
如果有人对你说:“我不去教会的原因,是因为那里面有伪君子。”有人就跟我这样说过。其实他们的这种说法本身就是虚伪的。听到这样的话,我脑子里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好吧,不要因为这个就不去教会了,那里还是有地方再容纳一个伪君子的。”当然了,我没有对人这样说。
不过可悲的是,这句话也表明了一个事实。我们以前会问一个问题:“社会上有诚实的人吗?”而现在我们会问:“教会里有诚实的人吗?”
随着时间的流逝,福音派教会的名声正如一个作家曾经说过的,是“已经危在旦夕了,而我们不确定教会的名声是否还能存留下来”。
在应用这段经文前,我们先来看看关于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两件事情。
第一,他们想通过奉献使他们看起来敬虔。
另外,亚拿尼亚和撒非喇想要的,是双倍的好处。一方面他们想通过钱财的奉献而得到属灵的声誉;另一方面又想留下一些,使他们可以得到钱财。他们这两个都想要,他们的行为让人误以为他们奉献了所有的钱财。
我们不妨打个比方。亚拿尼亚在那天早上,拿起他的面具戴上,然后说:“撒非喇,我看起来怎么样?”
她说:“嗯,看起来真不错。你看起来就像老巴拿巴一样属灵。我相信当你去教会奉献的时候,你看起来那么属灵,以至于他们也会给你起个什么昵称。在教会这一万五千人中,我们会脱颖而出。你看起来太棒了!”
他们看起来令人尊敬,他们看起来很属灵;但是,亚拿尼亚和撒非喇是在演戏。
几年前,我们教会有个人送给我一套完整的、由作家阿瑟·柯南·道尔爵士(Sir Arthur Conan Doyle)所写的作品,柯南·道尔是著名的大侦探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的故事的创作者。柯南·道尔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有一天他搞了一个恶作剧,他给他的一些好朋友和同事们每人发了一封电报,这些人都是社会上非常受人尊敬的人。电报上只有这么一句话:“马上逃跑吧,事情都让人发现了。”结果在二十四小时之内,这里面有十二个人跑路了,逃离了他们所在的国家。
如果你收到这样一封电报会怎么样?如果你收到这样一封电报,写着“你已经被人发现了”,你会有什么反应?你的脑海里会想些什么?!
亚拿尼亚和撒非喇是基督徒吗?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花一些时间来思考。
我个人相信他们是基督徒。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显然是相信并且受洗的那群人中的一部分,就像使徒行传第四章告诉我们的。他们也参与并帮助那些在经济上非常困难的人,他们还试图效法巴拿巴的奉献方式。如果这个事情的结果只是两个不信的人受到了审判,那么教会要在成为纯洁和保持真实方面来学习的功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另外,根据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还有约翰一书第五章,信主的人是有可能因为不悔改的罪,而死于非命的。我知道,这个说法大家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思考。不过事实是,神在物质上、身体上最终的惩戒方式,就是身体的死亡。实际上,对于那些哥林多教会中不悔改的人,保罗在哥林多前书5:5说:
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
所以我想,难怪使徒保罗在谈到与敌人进行属灵争战的时候,所穿戴的全副军装中,第一项就是用真理当作带子来束腰。神首先会用祂的话来惩戒祂的孩子们;如果我们对此不以为然,祂会把我们关在小木屋里闭门思过;如果我们还是不当回事,祂也许就会把我们装在小木头盒子里,也就是棺材里。这也是神对祂的儿女最严厉的惩戒。
第二,亚拿尼亚和撒非喇这样奉献,忽略了神是无所不知的。
大家想想看,他们之前还一同切切祷告,知道至高无上的神会洞察教会外面一切邪恶的人给教会带来的威胁。那么如果神洞察教会外面的所有恶人,难道他们就不知道神也会洞察教会内部的所有恶人吗?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实在是不聪明。他们以为他们能蒙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可见罪是多么愚蠢。
我们接着来看第五章的第4-6节,彼得说:
……你怎么心里起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亚拿尼亚听见这话,就仆倒,断了气;听见的人都甚惧怕。有些少年人起来,把他包裹,抬出去埋葬了。
设想一下如果那天你在现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就这个事件,有一位作家写过这么一段话,我来给大家读一下:
神的审判就像雷电一般降临。神曾经就在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屋子里,听到了他们的谈话,神知道那块田产的市场价值,神知道他们所密谋的一切。在那块田产拿到市面上去卖的时候,在买家和他们讨价还价的时候,在最终达成交易的时候,神都在那。神知道最后卖了多少钱,在他们数钱、存钱的时候,神就在那。神知道这对儿夫妻决定奉献多少、保留多少,那天早上亚拿尼亚与妻子告别的时候,神就在那。神看到了他们在分别之时,彼此之间会心的一笑。
在亚拿尼亚去教会的路上,神一直陪伴着他,敲打着他的良心,困扰着他的灵魂。亚拿尼亚忧伤地、默默地站在那,似乎有些迟疑,但是欺骗还是胜过了他,随后在完全信任他的彼得面前,他描绘出了一个虚假的画面,以谎言掩盖了事实。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悲哀的场景!我们都太容易忘记了:圣灵其实知道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完全知道我们的心思意念。
我们接着往下看第7-8节:
约过了三小时……
(这都是这个计划中的一部分)
……他的妻子进来,还不知道这事。彼得对她说……
这说明撒非喇对彼得说了什么,然后彼得才对她有了这个回应。路加没有告诉我们撒非喇说了什么,不过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她是在她丈夫前面那个事件发生三个小时之后进来的,这也是他们计划中的一部分。他们想得到声誉和众人的称赞;他们希望出名;他们希望出人头地,他们把教会当成了世俗社会。他们事先经过周密的计划,以免引起人们的怀疑。撒非喇会说:“这样吧,亲爱的,你先过去把事办了。三个小时以后我再去,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然后加入到你们当中。”
撒非喇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刚刚埋葬了她的丈夫;她根本就不知道,教会为失去一个弟兄已经悲伤了三个小时;神已经极其迅速地施行了审判,夺走了他们当中的一员的生命来进行惩戒,而她根本就不知道,教会还没有从这里面缓过劲来。
我能想象得出,当撒非喇走进来的时候,人们都在一边窃窃私语:“你瞧,她来了,嘘……嘘……”周围的人很快就安静下来了。我相信她也注意到了这点。也许她还以为是因为教会收到了他们的奉献,才这样静静地看着她。这当然是她和丈夫所期望的那种仰慕的目光,现在她带着那个面具,来到了舞台的中央。
也许在撒非喇往使徒那里走过去的时候,她环顾四周,但没有见到她的丈夫。或许她在想:“他们很可能已经带我丈夫去参加一个什么会议,商讨教会的重要事项去了。”
也许撒非喇带着点不自然的谦虚和笑容,说:“你们看到我丈夫了吗?我们太爱教会了,我们很爱我们的教会。我们很高兴能为教会奉献。”
撒非喇说了一些诸如此类的话,因为彼得接着在第8节里问她:
你告诉我,你们卖田地的价银就是这些吗?……
这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彼得会问她这个问题呢?此时撒非喇的脑子里肯定也在纳闷:“莫非是亚拿尼亚改变了原来说好的事情了?难道他忘了我们事先说好的报给教会的数目了?会不会因为得到众人的赞赏,他又多奉献了一些呢?还是因为什么原因他减少了奉献呢?为什么彼得会问我价银的事情呢?这和我们原来的计划不一致啊。”
就在那一刻,圣灵也许也在敲打着撒非喇的心,告诉她:“说实话吧,别演了。”
大概过了片刻,撒非喇在第8节的后半段回答了彼得的问题:
她说:就是这些。
我们接着看第9-10节:
彼得说:你们为什么同心试探主的灵呢?埋葬你丈夫之人的脚已到门口,他们也要把你抬出去。妇人立刻仆倒在彼得脚前,断了气。那些少年人进来,见她已经死了,就抬出去,埋在她丈夫旁边。
哇!多么可怕的一幕!永远也不要忘了戴属灵面具所要付出的代价!这就是那天耶路撒冷的教会所学习的功课。这两个崭新的坟墓,值得教会在诚实方面讲无数篇道。
神对他们的审判是立竿见影、毫不延迟,那么神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做出了如此迅速的回应呢?也许上下文能给我们提供一些线索,不过我的图书馆里的那些老朋友,也就是各种参考书的作者给了我一些帮助。他们说,在以色列人刚刚进入迦南美地的时候,他们需要对付的第一件事情也是欺骗。就在亚干偷了禁止取用的东西以后,他把东西藏在了自己的帐篷里,神当时也做出了迅速的回应,以此来教导以色列人,作为祂的子民保持正直和诚实的品格的重要性。
而现在教会是一个新生事物,刚刚进入了被称为恩典的新时代,也需要学习同样的功课。正直和诚实不是可有可无的;对教会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
应用
我先来给大家总结几个应用原则,来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过会儿再继续往下讲。
第一条原则:当教会成员能够胜过试探、不戴属灵面具的时候,教会家庭内部才会有更多的喜乐。
你们发现了吗?你现在在教会里看到的每一个人,都在某个方面面临一场争战。每个人都会在某个领域面临挑战,也许是在他们的个人生活、婚姻、教养孩子或工作方面;也许是孤独的问题,也许是试探的问题。教会应该成为我们能够承认软弱的地方,教会就应该是这样一个地方。
如果你现在正处于争战之中,请你告诉教会里的某个人。我不建议你去告诉一个陌生人,那会让他受不了。告诉一个你所认识的、相信的人,比如查经班的带领者、属灵生命比较成熟的朋友、牧师,或者在某个方面成为你的老师的人。
如果有人跟你说:“我在面临一场争战。”你不要假装说:“我会为你祷告的。”不要带着属灵面具,说那些很属灵的话:“好的,愿神保守你,我要为你祷告。”然后就再也想不起他来了。
坦白地说,亚拿尼亚和撒非喇自己也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因为他们彼此之间并不承担责任。无论是亚拿尼亚还是撒非喇先想出了这个主意,对方都应该马上责备那个出馊主意的人。撒非喇应该说:“亚拿尼亚,你那么想是很丢人的。”
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应该彼此监督,就像有人曾经说的:“生活中我们都需要有个我们不能欺骗的人。”如果你已经结婚了,假如你有个你不能欺骗的妻子或丈夫,那你就有福了;假如你没有,那你就有麻烦了。
这两个人的问题是:在诚实和正直方面他们彼此之间没有承担责任。亚拿尼亚和撒非喇谋划了这件事,想出了这么个主意,他们在餐桌旁仔细地讨论过。随后他们卖了那块田产,一起编了一个故事,然后他们去教会想赢得名声和人们的仰慕,想在会众中突出自己。
真正的信徒在相交时,人们会放下他们的面具,毫不掩饰,都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瓦器,没有哪个人是已经“完全”了。即便我比你高出一头,那也算不了什么;我们都在路上,我们都在学习,我们都会失败,我们都在成长。而教会就应该是那个我们经历这些事情的地方。
第二条原则:当教会成员反映出他们救主的品格时,教会就大有能力。
我这样说,就是因为正直的品格和传福音是分不开的。现在美国所处的这个年代,需要有榜样,需要诚实、正直、真实的人。但是弟兄姊妹们,很多教会现在已经下滑到无法提供这种榜样的地步。有人这样说:我们教会曾经告诉世界要悔改,而现在世界却告诉我们要悔改。完全颠倒过来了。
弟兄姊妹们,大家是否曾经想过:你有怎样的名声,你们的教会就有怎样的名声?我们作为一个教会,现在做得怎么样呢?弟兄姊妹们的团契,是在一个崇尚正直品格的地方吗?这个地方干净吗?这是一个追求谦卑、而不是追求权力或地位的地方吗?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地方,还是一个靠不住的地方?这是一个彼此造就的地方,还是一个传闲话、彼此伤害的地方?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耶稣基督的名声,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上的名声。哇!祂现在的名声怎么样呢?!
我们继续看第11节,这里就提到了他们的名声:
全教会……的人都甚惧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因为在前面还谈到了众人“极其喜乐”,而现在却说全教会的人“都非常害怕”。不光是教会的人惧怕,第11节还告诉我们:
全教会和听见这事的人都甚惧怕。
现在跳到第13节:
其余的人没有一个敢贴近他们,百姓却尊重他们。
人们也许会问他们:“你们去哪里的教会?”
“我去耶路撒冷的教会。”
“是吗?就算你给我钱,我也不会去那个教会。”
“哦,那是为什么呀?”
“你知道那个教会是怎么处理撒谎的人吗?‘砰’一声,那个人就完蛋了!太吓人了。那个地方可绝不容忍欺骗,这就是我听说的。在那个团契里面,你没法作假。”
从世人的角度,我们怎样才能得到这种尊重、这样的评价?我们怎样才能有这样的信誉、让人心里有这种敬畏和敬重?
我要告诉大家,为了得到这样的名声,我们不能在教会里寻找伪君子,然后把他们排成一排,逐个枪毙,这是行不通的,因为要是那样的话,我们每个人都得站在那个队列里。在建立我们自己的个人信誉和品格时,是神通过我们产生了那种敬畏,我们才会得到那样的名声、得到世人的尊重。当我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共同的品格和名声,才能造就出一个众所周知的、正直、诚实和纯净的教会。
当你说你要做什么事,那就去做吧;当你在某件事上失败了,那就承认好了。不要老想着出人头地,要知道神一刻也没闲着,因着祂的圣洁和纯净,神绝不会坐视不管。让这些也成为你的品格,这个世界在看着你,他们需要这个。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
我来给大家读读在一个墓碑上发现的一段话。这是几十年前安葬在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墓地的一个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的一段话。我觉得这些话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总结。这是我们应该起步的地方,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当我年轻、自由、充满无限遐想的时候,我梦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为中年人的时候,我发现世界不会改变。所以我收窄了我的视线,决定只去改变我的国家,然而这个目标还是无法实现。当我步入老年的时候,我想最后一搏,把我的目标设定为只改变我的家庭,改变那些与我最亲近的人。但是,他们谁都不买我的账。现在,到了我临终的时刻,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当初只把我自己改变了,由于我这个榜样的力量,或许我能改变我的家庭。因为我的家庭所带来的启发和鼓励,我的国家或许能有所受益。谁知道呢,我甚至可以因此而改变世界。
那么我们从哪开始呢?我们从现在坐在你的位置上的那个人开始,也就是从我开始,这就是我们的起点。这与很多教会的传统做法是相违背的,人们要乐意放下自己的面具,祈求神来做工。在我们与其他人交往的时候,知道我们彼此都在面临着挑战和试炼,有喜乐也有悲伤。所以我们就会建立一种值得信赖的氛围,这样当这个世界在看我们的时候,就会说:“这些人很真实,他们与众不同。”这倒不是说他们要称赞我们,而是要仰望我们所传扬的那位唯一又真又活的神,以至于他们也能跪倒在神的面前。
盼望事情能够这样成就。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1996年12月1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1996
版权所有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