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11 - 有些事情应该永不改变

Ref: 1 Peter 1:22–25

有些事情应该永不改变

追求圣洁(第五部分)

彼得前书1:22-25

 

我们长老团的一位成员,前段时间给了我一份查尔斯·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牧师在十九世纪末编辑的杂志。司布真是英国著名的牧师,在伦敦市中心的大都会帐幕(the Metropolitan Tabernacle)教会牧会多年。这本杂志名为《剑与铲》(The Sword and the Trowel)。

我手里拿的是一本原版杂志,日期是1887年2月。里面有讲道稿、灵修资料和广告。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司布真列出了每个向他的牧师学院和孤儿院捐款的人的名字,然后在他们的名字旁边,列出他们当月的捐款数额。这就是你们所说的,至少可以算是高压筹款。

我还发现,阅读这本杂志上的所有广告非常有趣,这无疑为杂志出版者提供了资金。130年后,这些广告读起来很有意思。例如,在第一页有一个基廷咳嗽糖(Keating’s Cough Lozenges)的广告,它承诺:绝对是有史以来治疗咳嗽、哮喘和支气管炎的最佳药方,被最知名的医生强烈推荐并在各地销售。

里面有一个新的洗衣机的广告,当然是手摇式的那种,但它承诺“在清洁方面有神奇的效果”。还有一则广告是关于一种叫做厨房者(Kitchener)的炉子,这让我怀疑“厨房”这个词是不是从那里来的。总之,厨房者炉子承诺“只需用一半的煤来做饭,它还能解决烟囱的问题”。我注意到,在炉子的图纸下面有一行细小的字体,上面写着:“查尔斯·司布真夫人很高兴使用上了厨房者炉子”。

然后是一种瑞典海藻治疗液的广告,说是能“立即治愈肺部问题”。还有几个婴儿食品的广告,声称能“促进形成坚实的肉体和骨骼”。这里还有衣服的广告,有花布和法兰绒供应商的广告,而且我注意到,还有一些珍珠香皂的广告,说那是“世界上最适合你肤色的香皂”。

有一整页的广告说:有个惊人的事实摆在你面前!为什么要喝劣质的茶呢?联合王国茶叶公司提供世界上最好的茶。当然,现在它在福来鸡(Chick-fil-A)出售。在这页广告旁边的一页,是一则比瑟姆洗发液(Beetham's Capillary Hair Fluid)的广告,说它 “在保护头发方面是无与伦比的;还能阻止头发脱落”。我应该使用这个产品,但已经为时太晚了。

从这些广告我们能感受到时代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当时的药品现在看起来那么原始,还有手摇式洗衣机、燃煤炉和早已过时的衣服。事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事实上,在时尚界,事物变化的速度更快,你的品味和喜好改变也很快。几周前,我和妻子与其他一些夫妇在一起,回忆起当年我们是如何认识对方的,第一次约会时的一些细节,现在想想都很好笑。我妻子清楚地记得,我们的第一次约会,是我带她去教会,看我有多属灵!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带她去教会。

我走到她的宿舍去接她,我会把我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我穿着我最好的西装,那是一套厚重的海军蓝羊毛西装,上面有厚厚的黑帮式的细条纹。就算气温有三十多度,我也会穿着它,因为那是我最好的西装!我还穿上了我最喜欢的深蓝色衬衫。就这样,我穿着深蓝色细条纹西装,配上深蓝色衬衫,然后戴上100%涤纶的白色领带,它可以在黑暗中发光,这个是需要额外花钱的。我还穿着我最喜欢的蓝色和奶油色的马鞍牛津鞋。

当她打开门迎接我时,她几乎晕倒了。我想她是真的被打动了。几年后,她告诉我她对那次第一次约会的真实想法。她说:“斯蒂芬,当你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真的想和你在一起,我只是不想被人看到和你在一起。”可想而知,我都让她经历了什么!?

查尔斯·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牧师是这本杂志的编辑,当他第一次来到伦敦的一个教堂讲道时,也给人留下了同样的印象,这让我确实感受到了一些安慰。他第一次来到这个教堂讲道时也是十九岁左右,他将在这个教堂服事很多年。

在那个主日会众中有个十几岁的女孩,后来回忆起司布真当时的外表很滑稽,让人心烦意乱。她在那天晚上的日记中写道(我引用一下):他穿着一件超大的黑缎子大衣,胸前口袋里有个很不搭配的蓝色手帕,上面有大大的白色圆点;他用手帕作来举例子的时候,更让人注意到它。反正他的形象让我觉得很搞笑。[1]

此后过了不到两年,司布真向那个女孩求婚了,她接受了。我估计得有一个条件,就是从那时起她要为司布真挑选衣服。

从150年前这本小杂志的出版开始,许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从医学到时尚都是这样。但是当涉及到我们作为神的儿女的身份时,有些事情永远都不应该改变。有一种独特的特性使我们与世人区别开来,它与时尚、卫生或医学的问题无关;它是一个心的问题。这是在1900年前由使徒彼得首次发表的,直到今天它也没有改变,和当时一样真实。

 

现在就请大家打开那本出版物,我们称之为《彼得前书》。我们要继续之前的学习,现在到了第一章快结束的部分了。请看彼得前书1:22-23:

你们既因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就当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借着神活泼常存的道(这就好像是在说,通过神活生生、且永不过时的话语)。

这两节经文其实是一句话,是一个长句。你可以圈出或强调这句话中的主要动词,句子中所有其它的词都围绕着它。这个主要动词就是第22节末尾的“彼此相爱”。强调这是一个单数的命令。从1900多年前写这本书的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这些真理从未改变过。

在我们讨论这个爱的命令之前,我先谈谈爱的基础。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你就不能真正去爱,就像彼得所描述的那样。

 

第一,爱的基础。

在第22节中,这个基础被描述为“顺从真理”和“洁净自己的心”。这里的短语“顺从真理”,首先是指福音和我们的救恩。

在帖撒罗尼迦后书1:8中,保罗警告那些“不听从福音”的人。在给以弗所教会的信中,保罗把“真理的道”定义为叫人“得救的福音”(以弗所书1:13)。[2]彼得在这封信的后面,也提到了不信的人不听从神的福音(彼得前书4:17)。

这里的“顺从”这个词是一个复合名词,是由“听”和“下面”组合而成,意思是“在……下面听”。[3]换句话说,“顺从真理”的另一种说法是:你认真听了福音,然后顺服了福音的命令,悔改并跟随基督。

因此,彼得实际上是在说,如果你不爱耶稣基督的福音,你就永远不可能真正地去爱其他人。

第22节说:……就当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和合本圣经在这里有个注解:从心里:有古卷是从清洁的心。合修版就把它翻译为“就该以清洁的心彼此切实相爱”。

彼得在这里提到了“清洁的心”这一基本要素。同样,这都是灵性转变、也就是信主的同义词。这里听起来好像是信徒在洁净自己的心,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根据圣经的教导也是不正确的。

这里的“清洁的”不是形容词,彼得使用的是动词分词,他所用的时态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过去发生的事情。彼得在第23节提到了这个过去的时刻:你们蒙了重生……

换句话说,在过去的某个时刻,你的心被洁净了;你在属灵上重生了,通过对耶稣基督的信心而获得了新生命;你离弃了罪,单单相信基督,经历了属灵的重生;彼得在这里称它为重生。所以你已经生过一次了,那是身体上的出生;当你得救时,你又出生了一次,这次是属灵上的出生。

彼得在第22节中把它描绘成过去你的心得到洁净的那个时刻。事实上,“洁净”这个词的动词时态表明这种洁净发生在过去,但它在现在依然有持续的结果。[4]

我们借着基督的宝血,被神的灵洁净了,正如彼得告诉我们的那样;而现在我们行事为人就应该像被洁净的人那样。

先知以西结预言了神在新约中要为信徒做的事,就期待着这个属灵的现实。他写道:

我也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又从你们的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你们肉心。我必将我的灵放在你们里面,使你们顺从我的律例,谨守遵行我的典章。(以西结书36:26-27)

换句话说,在你得救的那一刻,神的灵洁净你的灵,把每一项罪都洗净;而且祂给了你一个新的心,甚至现在圣灵就驻在你里面,让你成为祂活的殿。

祂永久地改变了你的地位,让你有了在基督里的身份。它永久地、永恒地改变了你,使你从迷失到得救;从朽坏到不能朽坏;从堕落到被拯救;从败坏到洁净。

现在,你和我的言行举止就应当能展现出我们这个身份。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来最有效地展现我们的新心和圣灵驻在我们里面呢?它不应该是我们开什么样的车、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样的东西,而是你对别人的爱。

在我们讨论具体细节之前,我把这个根基性的真理,换个角度阐述一下。真正地爱别人要求我们顺从真理;这意味着,如果你要真正地爱别人,你就不能顺从你自己;你不能听从你内心的冲动;你不能跟着你内心的感受走,或者被束缚着跟随别人的榜样。你要顺从神的真理,按照基督徒的标准来生活和爱。这就要从心里除掉骄傲、不洁净的欲望、以自我为中心的怨恨、偏见和苦毒,就是所有腐蚀灵魂的东西。[5]

因此,我可以这样总结:在通过福音的真理得救、并被圣灵洁净的工作洗净以后,信徒现在实际上就有能力,以正确的爱去爱其他人了。

那么这种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爱的命令。

 

第二,爱的命令。

在这段经文中,有三个词描述了真正的爱。第一个词是真诚。

我们再来看看第22节:……洁净了自己的心,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

很多中文译本把这里的“没有虚假”翻译为“真诚”,比如合修版翻译为“能真诚爱弟兄”,当代译本翻译为“能够真诚地爱弟兄姊妹”。彼得把它描述为一种真诚的爱。他在希腊文中用的形容词是hupokritos,英文中的“虚伪(hypocrisy)”就是从这个词来的。[6]所以我们的和合本把它翻译为“没有虚假”,标准译本翻译为“以致有了不虚假的弟兄之爱”。

从字面意思来看,彼得说这是一种没有虚伪的爱。“伪君子”这个词,在彼得那个时代是指演员们所戴的面具。面具上可以是各种表情,可能是皱眉或微笑,但当演员在舞台上用面具来扮演他们的角色时,他们的真实感情可能隐藏在面具后面。

彼得在这里用这个词,来描述弟兄们的爱不是表演出来的,是没有面具的;不是假装爱别人,却把自己的真实感情隐藏在面具后面。这不是表面上彼此握手和微笑,但心里却在想:“我希望他不要坐在我旁边。”也不是表面上问候一个人:“你最近好吗?”心里却希望对方不要告诉我什么详细情况,因为我并不是真的想听。

 

彼得在这里还使用了另一个词来描述,请看第22节的最后部分:

……就当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

标准译本把它翻译为“彼此热切地相爱”。事实上,彼得在这里使用的“切实”或者“热切”这个词,在整个新约圣经中只在这里出现过。大家知道吗?它的意思就是:热切地!请记住,当你为神的荣耀而追求圣洁时,你身边的其他人也是神在你的生命成圣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有时候会很困惑:神为什么允许那个人扰乱我的生活,让我很心烦或者是伤害我?与其纠结那个问题,不如这样想,就像一位作者说的:神在使用那个人使我成圣。[7]

也许你会说,要是那样想的话,那真的需要点想象力。对此彼得会同意的。彼得在这里使用的“切实”或者“热切”这个词,经常用在体育方面。你可以很机械地把它翻译成:伸展的爱。这是一种需要费力气的爱,这确实需要点想象力。

大家想象一下,足球运动员在比赛前在场边做热身运动,或者赛跑运动员在田径比赛前做拉伸运动,伸展他们的腿部和小腿肌肉,在空中伸展他们的手臂,弯曲、拉动、转动和推动他们的肌肉达到极限的位置。这就是这个词的意思。

所以,爱一个人就是要对你自己说:“这真的要把我拉伸到极限了,我可能会扭伤哪个部位……我将在一个星期内无法移动!”这就是这里的意思。即使它使你达到你能力的极限,也要爱弟兄们。

 

真正的爱不仅是真诚的、热切的,而且是有意识的,这是彼得使用的另一个描述性短语。怎样彼此切实相爱呢?请注意彼得这里所说的:……当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这不是屈从于外部的压力,而是源自内在的动力。

这是由内驻的圣灵发起的一个属灵生命原则,圣灵在你乐意的心里结出圣灵的果子,而圣灵的果子的第一个表现形式就是仁爱(加拉太书5:22),从心里爱。“心”这个词在整个圣经中都被用来指代人内在生命的中心和核心,这是人思考和做决定的地方。[8]

这就是为什么“爱”可以是一个命令的原因,因为彼得在这里使用的“爱”这个词,“不是感觉的问题,而是是否愿意的问题”。[9]毫无疑问,爱会带来深刻的感受和情感,但爱是从一个决定开始的。爱不需要等待接受爱的那个人赢得这份爱;爱也不需要等待有了灵感才能开始。[10]

  1. 爱是一种意志的行为,而身体的感受会随后跟进。
  2. 爱是内心的决定,而手和脚也会跟进配合。

在整个新约圣经中,这就是神对我们的爱,而我们在其中没有任何功劳。我们没有做任何事情来激发神的爱或吸引祂的投入。事实上,当我们还是罪人时,神就派祂的儿子为我们而死,显明了祂的爱(罗马书5:8)。

有些人很难让人爱得起来,但这是可能的,因为耶稣爱你、也爱我。并且现在通过祂的灵内驻在我们里面,让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去爱别人。[11]

我们经常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当耶稣基督对祂的门徒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翰福音13:34)耶稣并没有首先向耶路撒冷的教会传达这条命令,这个教会的人数很快就达到了几千人。要知道,爱三千人要比爱几个人容易得多。

当耶稣发出这个命令时,祂正坐在楼上的房间里,离祂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只有几个小时了。耶稣正看着那十一个门徒的眼睛,实际上在对他们说:

  1. 彼得,我知道你和约翰的性格完全不同,但你们要彼此相爱。
  2. 安得烈,我知道你反应很快,很大胆,会不停地问问题;但这边的多马与你完全不同,他需要事实和确据,他走起路来有点慢,所以你们两个要彼此相爱。
  3. 奋锐党的西门,我知道你有多么痛恨罗马的统治,任何背叛以色列的犹太人都是你深恶痛绝的敌人;但在你对面的马太,他曾经为罗马当过税吏,欺诈过他自己的犹太同胞。在你们的生活中,你们一直站在对立面,但现在,你们两个需要深深地、没有任何面具或伪装地彼此相爱。

付诸行动吧。

我很喜欢《花生》(Peanuts)那部动画片里的施罗德(Schroeder),那个总是弹着小型三角钢琴的孩子。有一次他正在弹奏,一直为他很着迷的露西(Lucy)走过来打断他,说:“施罗德,你知道什么是爱吗?”施罗德立即起立站好,非常机械地背诵说:“爱是一个名词,是对人强烈的感情、依恋或者是投入。”

就这样,他又坐了下来,在钢琴上继续弹奏起来。露西坐在那里,惊呆了,非常失望。然后带着点盼望对他说:“你知道,最起码,他还是很了不起的。”

耶稣没有让我们用定义去爱;祂让我们通过应用和行动来显明爱。

接下来彼得要补充两点,来强化爱的命令,我称之为激发爱的两个因素。

 

第三,爱的激励。

第一个激发爱的因素是:信徒现在生活在一个新家里。

请看第23节:

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

你们蒙了重生,这里的完成时态强调这个重生是在过去发生的,一直到现在都有持续的结果。在彼得心中的主要结果是:你们要彼此相爱。[12]

你们同属于一个家庭,而且这个家庭将永远存在!

四世纪的罗马皇帝尤利安(Julian the Apostate)曾经说过,耶稣已经成功地在基督徒中植入了他们是亲属的观念。生活在三世纪的罗马律师米努库斯·费利克斯(Minucuis Felix),在谈到基督徒时写道:即使不相识,他们也彼此相爱。

我们当然是这样,因为我们明白约翰福音中的真理: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翰福音1:12)。加拉太书3:26说:你们因信基督耶稣都是神的儿子。

你在一个新的家庭里,所以要爱同属一个家庭的弟兄姊妹。

 

你不仅生活在一个新家里,你还在一个新的权柄之下,这是激发爱的第二个因素。

现在请看彼得前书第一章24-25节:

因为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

这里引用了以赛亚书第四十章并不是偶然的,彼得引用它并不是因为这只是他最喜欢的经文之一。以赛亚书第四十章是在以色列人寄居期间写给他们的,那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时期,他们就像常驻的外国人,被社会上的各种敌意所包围。

神告诉他们,并通过彼得告诉教会:神没有忘记祂分散各地的子民,没有忽视他们的痛苦。尽管看起来罗马帝国似乎将永远存在,但它不会;将永远存在的是神的话语,主的话语永远立定。[13]

药品会改变;时尚会改变;你喂养婴儿的东西和你做饭的炉子会改变。但主的话语将永不改变。我们在一个新的家庭中,在一个新的和持久的权柄之下,正因为如此,我们敢于遵循命令,以这种真诚、热切和有意识的爱来彼此相爱。

 

最后,我以约翰·朱伟德(John Henry Jowett)的话作为结束语,这位生活在一百多年前忠心的牧师,在他对彼得书信中这段经文的注释中写道:

有一种爱,就像伞;有一种爱,就像大帐篷;有一种爱,就像无法丈量的天空。新约圣经的目的,是将你的伞转化为帐篷;将你的帐篷并入天幕;所以将家庭之爱的墙向后推,直到把你的邻居包括进去;然后,把墙再向后推,直到把陌生人包括进去;再把墙往后推,直到把你的敌人包括进去。[14]

有了这些,我们将开始像我们的主爱我们、并把祂给了我们那样,去爱其他人。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6年12月11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6

版权所有

 

[1] C.H. Spurgeon, Autobiography: Volume 1 (Banner of Truth Reprint, 2005), p. 180

[2] Daniel M. Doriani, 1 Peter (P & R Publishing, 2014), p. 53

[3] D. Edmond Hiebert, 1 Peter (BMH Books, 1984), p. 112

[4] Hiebert, p. 111

[5] Adapted from Charles R. Swindoll, Insights on James, 1 & 2 Peter (Zondervan, 2010), p. 162

[6] Fritz Rienecker & Cleon Rogers, Linguistic Key to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Regency, 1976), p. 749

[7] Josemaria Escriva, The Way (Doubleday, 2006), p. 174

[8] Adapted from Hiebert, p. 113

[9] Warren W. Wiersbe, 1 Peter: Be Hopeful (David C Cook, 1982), p. 57

[10] Charles R. Swindoll, Insights on John (Zondervan, 2010), p. 263

[11] Adapted from Juan Sanchez, 1 Peter For You (The Good Book Company, 2016), p. 61

[12] John MacArthur, 1 Peter (Moody Publishers, 2004), p. 91

[13]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Volume 13 (Zondervan, 2006), p. 312

[14] Charles R. Swindoll, The Tale of the Tardy Oxcart (Word Publishing, 1998), p. 359

Add a Comment


Our financial partners make it possible for us to produce these lessons. Your support makes a difference.
CLICK HERE to give today.

Never miss a lesson. You can receive this broadcast in your email inbox each weekday.
SIGN UP and select your o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