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gha

Select Wisdom Brand
 

10 - 逃离绝望的地牢 约伯记6-7

Msururu: 约伯记 (Job)
Ref: Job 6–7

逃离绝望的地牢

约伯记6-7

 

引言

约翰·班扬(John Bunyan)是一位牧师,他生活在十七世纪晚期的英国。由于他所持守的合乎圣经的信仰,他拒绝让他的教会与英国圣公会(the Church of England)结盟。1678年,班扬因非法礼拜而入狱,他写了一本书,名为《从这个世界走向来世的朝圣过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from This World to that Which is to Come)。现在,人们普遍把这本书称为《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在这本书中,约翰·班扬描绘了一个名叫“基督徒”(Christian)的年轻信徒的冒险经历,他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一个被称为“毁灭之城”(City of Destruction)的地方,来到了“天空之城”(Celestial City),也就是天国。

在其中一个场景中,基督徒和他的旅伴“盼望”(Hopeful)被“绝望巨人”(Giant Despair)所俘虏。他们被带到“疑惑城”(Doubting Castle),在那里他们被扔进了地牢。基督徒和他的同伴被绝望巨人无情地击败。一天早上,他们被带出牢房,并在城堡的院子里给他们展示其他朝圣者的尸骨,这些朝圣者从未逃离过这座疑惑城。然而,基督徒和盼望不想放弃。一天晚上,基督徒想出了一个逃跑的方法。他打开了他们的牢门和外面的门,跑了出去。

这些朝圣者要逃离这座疑惑城和绝望巨人,不是靠他们自己的力量,也不是靠内在的决心,而是靠一把叫做“应许”(Promise)的钥匙。

 

当我们读到约伯记第六章的时候,我们发现约伯在绝望巨人所把守的监狱里备受煎熬,被囚禁在疑惑城的深处。当他说话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会问问题,一些没有答案的问题,而绝望巨人几乎要把他杀死。

如果你还记得我们上次的内容,就知道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那些折磨约伯的人本应该是他的朋友。在这个场景中,他们就好像是为绝望巨人工作的,而绝望巨人付给他们工钱!以利法刚刚在约伯记第四章和第五章讲完。他责备约伯是个傻瓜,指责约伯是个大罪人,所以才遭遇了这场大灾难。以利法甚至暗示约伯要为他孩子们的死负责,因为他隐藏了自己的罪。

沉重的锁链现在紧紧地缠绕着约伯的身体和他的心。他在第六章的回应,就是一个被囚禁在疑惑城的信徒所表达出来的痛苦。

 

约伯对他的朋友们说话

在约伯记第六章,约伯对他的朋友们说话。

首先,约伯实际上为自己草率的言语道歉。(6:1-3)

现在请大家打开圣经,我们来看约伯记第六章的第1-3节:

约伯回答说:

“惟愿我的烦恼称一称,我一切的灾害放在天平里;

现今都比海沙更重,所以我的言语急躁。

尽管约伯很痛苦,他还是向他的朋友们道了歉。

不知道大家意识到没有,这显示了约伯多么宝贵的品格!虽然约伯倾诉了他的痛苦和沮丧,但我们时常能看到他宝贵的品格。换句话说就是:“听着,伙计们,我知道我说得有些轻率,但你们要知道,如果你们把我的悲伤和灾难放在天平上,它们将比海沙还要沉。”你知道海里的沙子有多重吗?你就知道约伯的心情就有多沉重。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醒,我们要帮助那些精神上被压垮的人,正如一位作者所说:“放他们一马吧。”我们要多给他们一些恩典。记住,不仅要面对他们的言语,更要面对他们受伤的心灵,而他们怨恨的言语是由心发出的。

 

第二,约伯承认他的状态非常糟糕。(6:4-13)

  1. 约伯好像是在说:“我无处可藏了。”

请看第4节经文:

因全能者的箭射入我身;其毒,我的灵喝尽了;神的惊吓摆阵攻击我。

换句话,约伯是在说:“如果神向我射箭,我能往哪里藏身呢?祂肯定箭无虚发。而且祂的箭也沾了毒药,我现在充满了痛苦。我无处可藏。”

  1. 约伯还说:“我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了。”

请看第5节:

野驴有草岂能叫唤?牛有料岂能吼叫?

也就是说,这些动物吃饱了就不会抱怨了。然而在第6-7节,约伯说:

物淡而无盐岂可吃么?蛋青有什么滋味呢?

看为可厌的食物,我心不肯挨近。

“我现在对什么都没有胃口了,再好的美食对我来说也是索然无味。”

  1. 最后,约伯对众人说:“没有人来帮助我了。”

请看第8-9节:

惟愿我得着所求的,愿神赐我所切望的;

就是愿神把我压碎,伸手将我剪除。

我们接着看第10节,约伯在说:“你们要知道,就算是神这样待我了……”

我因没有违弃那圣者的言语,就仍以此为安慰,在不止息的痛苦中还可踊跃。

“就算是神这样对我,我也没有咒诅神。”

撒旦一定很讨厌听到这些话。他和他的恶魔们一直渴望听到约伯亵渎神的品格,但约伯不会这样做。然而,我们也不要把约伯太当成英雄了。约伯在第12节说:“你们以为我是什么材料造的,是花岗石吗?我的皮肤是很粗糙,但你们认为那是青铜做的吗?当然不是!”

我们继续来看第13节:

在我岂不是毫无帮助吗?智慧岂不是从我心中赶出净尽吗?

中文当代译本翻译为:“我毫无自救之力,已到穷途末路。”这句话实际上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而不是在问一个问题。约伯说:

  1. 我无处可藏了。
  2. 我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了。
  3. 没有人来帮助我了。

我定期阅读约瑟夫·卡里尔(Joseph Caryl)的讲道稿,他是一位清教徒牧师,曾经花了二十三年多的时间才讲完整本约伯记。你们觉得用六年时间讲罗马书就已经太长了!

在讲约伯记的这段经文时,卡里尔说:“虽然灵魂根本没有重量,只有肉体和物质才会有重量;但受伤的心灵比受伤的肉体更沉重。”然后,他提出了一个挺有意思的见解:“心灵强大到足以承受肉体的创伤;但肉体还不够强壮,无法承受心灵的创伤。”[1]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沮丧的时候,我们也会感到很累,我们的肉体无法支撑一个疲惫、绝望的灵魂;而当我们的灵魂得到安息时,我们的肉体也会得到力量。

约伯说:“这是我所不能忍受的。我不是石头或黄铜做的,我是一个人;我是一个软弱、脆弱、虚弱的人。[2]

约伯向他的朋友们承认了他的现状:他的情绪非常低落。他再也不能忍受绝望巨人的打击了。然而尽管在这个牢房里,约伯已经疲惫不堪,但他还是首先为自己的鲁莽言辞道了歉,并承认自己的状态非常糟糕。然后,他还要继续。

 

第三,约伯呼求真正的同情。(6:14-23)

现在请看第14节约伯可怜的呼求:

那将要灰心、离弃全能者、不敬畏神的人,他的朋友当以慈爱待他。

大家能想象到这个场景吗?这在约伯的朋友们当中应该引起了多么大的同情啊!

我可以说,没有什么比印度的孩子们更能让我掏空口袋的了。他们抢着帮我们拿行李,我们走到哪他们就跟到哪,一直在乞讨零钱。我记得在新德里的时候,我坐着一辆车,车窗摇了下来,来到一个繁忙十字路口的路边,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她的孩子站在那里。她的脸上长满了麻风病,她伸出瘦骨嶙峋的手臂,手指伸向我,眼里流露出悲伤和恐惧的神情。即使过了几年,我也忘不了她的样子。

你能想象和约伯在一起的情景吗?他非常痛苦,备受折磨,失去的孩子们让他极度悲伤,坐在小镇的垃圾堆的灰烬上,在那里祈求,但不是为了钱(第22节),不是为了实际的帮助或解救(第23节);约伯不是在索要食物、衣服或某种保护,他只是想要一点慈爱。

然而约伯的朋友们却惧怕(第21节)。他们害怕如果他们与约伯过于亲近,神也会像对待约伯那样对待他们。所以这些朋友不会太靠近约伯,也不会同情他,因为他们觉得这可能会激怒神。

约伯对这些朋友们说:“你们都像沙漠中的一条溪水。”在6:15,他说:

“……(你们)像溪水流干的河道。”

溪水流干的河道”是一种沙漠河床,在雨季的时候会有水,但在炎热的夏天就会干涸。

6:19所提到的在提玛和示巴之间旅行的商队要穿越沙漠,他们经常非常需要水,所以他们会沿着一条干河谷寻找水源。有时这些商队会徒劳无功,找不到水而渴死。

约伯说:“我跟在你后面,指望你给我水喝,结果到头来,你却什么也没给我。”换句话说:“你甚至不能给我一点同情。”

 

第四,约伯的朋友不仅没有给他真正的同情,而且约伯说他的朋友也没有真正地给他指出错误。(6:24-30)

约伯在第24节说:

请你们教导我,我便不作声;使我明白在何事上有错。

希伯来语中的“有错”这个词,指的是无意识的犯罪。约伯从不否认犯罪,他只是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并不是不肯悔改才导致神现在要审判他。[3]

约伯对他的朋友们说:“我不需要人来指责我,我需要有人帮我点出来,让我看到我的错,让我看到我的罪,我就会随时认罪!”[4]当然了,这些朋友不会这样做,因为他们做不到。相反,他们所给的只是老一套的、居高临下的建议。

当有人想辅导你,但你知道他们其实并不真正关心你,他们的辅导无非是想让自己显得更高明时,你难道不会感到厌倦吗?

伟大的神学家查理·布朗(Charlie Brown)有一次给出了精彩的回答。在一幅连环漫画中,查理·布朗抱怨他的球队总是输掉棒球比赛,他说:“我们总是输,我们总是被人打败。”这时露西(Lucy)走了过来,以她无所不知的姿态,提出了一些建议,正如她所说的:“记住,查理·布朗,你从失败中学到的比从胜利中学到的要多。”查理·布朗回答说:“那么,我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了!”

即使是在挑战和责备一个人的时候,真正的同情也能为有智慧的辅导打开大门。与经受苦难的人感同身受,是给他提供帮助和建议的第一步。

我们教会有个年轻人,是个中学生,最近被诊断出患有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也叫节段性回肠炎。他在医院里表现得很勇敢,后来我有机会去探望了他,一起去的还有我们的两个青少年牧师。对这个年轻人来说,最鼓舞人心的一件事情是,在他与这个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他收到了杰克逊维尔美洲虎(Jacksonville Jaguars)橄榄球队著名的四分卫戴维·加勒德(David Garrard)的一封电子邮件。我得到了他家人和加勒德的允许,可以在此向大家公开他的这封电子邮件。

请大家注意里面所表达的真正的同情之心。我把这封邮件的部分内容给大家读一下:

亲爱的大卫:

我的名字也叫大卫:大卫·加勒德,我是一名职业橄榄球运动员……三年前,我被诊断出患有克罗恩病,和你得的病一样。我想告诉你,你现在正在经历的事情,我也亲身经历过……我会为你祷告的,希望你早日康复。记住,神把一些事情放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导我们要相信祂。你要定睛在祂身上,并要专心仰赖祂。我知道,有些日子可能会非常痛苦……但你要抬起头来往上看。

请随时与我联系。

九号球员大卫·加勒德

多么鼓舞人心的一封信!这就是能带给人很大鼓励的有智慧的辅导。这几乎让我想为美洲虎队加油了……几乎。所以要先感受对方的心情,然后才是提供辅导和帮助。这封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这就是约伯对他的朋友们所说的话。首先,约伯为自己草率的言语道歉;接着约伯承认了他的状态非常糟糕;然后约伯呼求朋友要真正同情他,但他的朋友没有这样做;最后,约伯说他的朋友也没有真正地指出他的错误。

 

约伯对神说话

在约伯记第七章,约伯从对他朋友说话,变成了对他的神说话。

首先,约伯为他所受的苦难而悲伤。(7:1-5)

在第七章的第2-3节,约伯实际上是在说:

“神啊,即便是奴隶在烈日下劳作,最终也会有机会在树荫下休息一会儿;即便是雇工在辛勤工作后,至少也能期待得到他的薪水。但我却得不到任何解脱,没有能遮荫的树,好让我的悲伤得以平复。”

约伯是在说:“我的苦难没有穷尽。”

第5节经文告诉我们,约伯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说:

我的肉体以虫子和尘土为衣;我的皮肤才收了口又重新破裂。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约伯的皮肤现在已经裂开,而且还流着脓。这种状况不仅没有停止,而且约伯说:“神啊,现在越来越差了!”也就是说:“绝望巨人让我越来越难以忍受了。”约伯为他所受的苦难感到悲哀。

 

紧接着,约伯哀叹他生命的短暂。(7:6-16)

约伯在第6-7节说:

我的日子比梭更快……求你想念,我的生命不过是一口气……

在第16节他又说:

我厌弃性命,不愿永活。你任凭我吧,因我的日子都是虚空。

也就是说:“既然我的生命如此短暂,为什么要让它苟延残喘呢?主啊,为什么不结束我的生命呢?呆在坟墓里总比经历痛苦的一生好。”

请看约伯在第15节说的话:

甚至我宁肯噎死,宁肯死亡,胜似留我这一身的骨头。

约翰·班扬在《天路历程》中就使用了这节经文,当基督徒在疑惑城的地牢深处奄奄一息的时候,就说了这句话。基督徒对他的同伴说:“我们要受这个巨人的统治吗?……我不知道这样活着好,还是死去最好……在坟墓里要比在这个地牢里容易多了!”

《天路历程》的作者约翰·班扬,他自己在监狱中备受煎熬时,就在他的手稿中的这个地方引用了约伯记7:15。信主的人在经历大患难的时候,很容易发出这样的呼求:“主啊,这要到什么时候呢?如果我的余生都是这样,那就求你让我离开这个世界吧。”

约伯所受的最大伤害,也许不是他在灾难中所经受的苦难,也不是他生命的短暂;而是他祷告的第三段、也就是最后一段所说的话。

 

第三,约伯哀叹失去了与神的亲密相交。(7:17-21)

请看第20-21节经文:

鉴察人的主啊,我若有罪,于你何妨?为何以我当你的箭靶子,使我厌弃自己的性命?为何不赦免我的过犯,除掉我的罪孽?我现今要躺卧在尘土中;你要殷勤地寻找我,我却不在了。

毫无疑问,约伯被困在疑惑城的洞穴深处,他被绝望巨人所拘禁。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观察他,并从中学习。不过,我不想对约伯太苛刻。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他竟然还在祷告。

我们可以从约翰·班扬的作品中学习,他为基督徒和盼望找到了逃离城堡的方法,这也是我们所有人逃跑的方法。在《天路历程》一开始的时候,基督徒得到了一把小钥匙,有人告诉他无论什么时候需要开门,他就可以使用这个礼物。这把特殊的钥匙有一个名字,它的名字叫“应许”。

有一天晚上,基督徒想起来他的口袋里有这把钥匙。于是他把它掏出来,现在他就能打开牢房门和外面的门了。于是他和他的同伴逃离了疑惑城和绝望巨人,他们靠的不是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的决心,而是靠一把叫做“应许”的钥匙。

 

击败绝望巨人的应许的钥匙

如果你发现自己被关在一个类似的地牢里,请记住神给我们这些跟随基督的人的应许,并使用这些钥匙来战胜绝望巨人。

首先,当你觉得神不存在的时候,其实祂就在那儿。

这方面神应许的钥匙就是希伯来书13:5:

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

在这个应许中没有什么漏洞,神说到做到。

一位名叫彭柯丽(Corrie ten Boom)的年轻荷兰姊妹,在二战期间帮助了犹太人,她从纳粹集中营中幸存了下来。她后来说:“没有一个深坑能深到连上帝都不在那了。”也就是说,无论你所处的地牢有多深,神都会在那。

第二,当你觉得生活没有希望的时候,其实是有希望。

我想到的这个应许钥匙就是耶利米书29:11:

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

第三,当你身处患难觉得神漠不关心的时候,其实祂很关心。

彼得前书5:7应许说:

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

把你所有的忧虑都交托给神,这里的“顾念”这个词,使用的现在时态表明神持续不断地顾念你们。这就是那把钥匙,是神所赐的礼物。

第四,当你以为你比神更了解情况的时候,其实你并不了解。

诗篇18:30告诉我们:

至于神,他的道是完全的;耶和华的话是炼净的。凡投靠他的,他便作他们的盾牌。

第五,当你绝望时你以为神没有听到你的哭求,其实祂听到了。

大卫在这方面又给了我们一把应许的钥匙,诗篇69:32-33说:

……寻求神的人,愿你们的心苏醒。因为耶和华听了穷乏人,不藐视被囚的人。

最后一句当代译本翻译为“不轻看祂被囚的子民”。这个应许说得很清楚,神不仅不会对我们的呼求置之不理,而且祂绝不轻看那些失魂落魄的人。

还有一个钥匙,第六,当你感觉不到爱的情况下,其实你是被爱着的。

这是罗马书8:38-39所应许给我们的:

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在你经受苦难的时候,你有没有考虑过你与其他在过去或现在遭受苦难的人之间的联系?如果你觉得自己所受的苦难已经超过了基督的爱,那就读读那些走在你前面的基督徒的传记,比如《福克斯的殉道者之书》(Foxe’s Book of Martyrs)。

要看到你与基督的苦难有份的那种联结。当基督自愿来到这片悲伤的土地上时,祂就自己卑微。保罗在腓立比书第二章中写道,祂取了仆人的样式,以一个被人鄙视、遭人遗弃的罪犯的身份受死。

要看到你与基督的身体、也就是祂的教会的联结。彼得前书第五章说,我们都与世界各地的信徒同受苦难,我们迫切需要智慧来对付引诱我们绝望的试探,正如我们在雅各书第一章中所读到的。你不是孤独的,无论你是否能感觉到、是否从理智上知道,甚至不管你是否相信,你都是被深深地爱着。

问一下约伯吧。就在这一刻,就在他生命的这一章里,那个他认为已经抛弃了他的上帝,实际上赐给了他力量,使他能够经受得住绝望巨人的打击。

 

结语

我们都很欣赏饱受患难的那位名叫范妮·克罗斯比(Fanny Crosby)的伟大见证,她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赞美诗作者,她的赞美诗给许多人带来了力量。还有一位赞美诗作者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也是双目失明。我想在结束今天的内容的时候,把他介绍给大家。

这位赞美诗作者名叫乔治·梅森(George Matheson),当他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时,他就知道自己的视力会越来越差,直到他再也看不见为止。医生诊断的结果虽然令人沮丧,但这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乔治·梅森继续在他的祖国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大学(Glasgow University)学习。

十九岁时,他从大学毕业,但当他继续研究生学业时,这种预测变成了现实。1862年,二十岁的乔治·梅森完全失明了。他的姐妹们加入帮助他的行列,她们学习希腊语和希伯来语,以便可以帮助他学习。尽管他的未婚妻把订婚戒指还给了他,说她不愿嫁给一个盲人,但他还是坚持了下去。

乔治再也没有结过婚,被人拒绝的痛苦从未完全离开他。后来他开始了牧养教会的服事,一干就是三十一年。这位双目失明的牧师变得相当有名。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经常邀请乔治到宫廷里来讲道。后来她还花钱出版了他的约伯记讲道稿。

当他最小的妹妹结婚后,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在家里了,乔治悲痛欲绝。然而,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坐下来写了一首赞美诗,后来成为非常著名的一首赞美诗。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就描述了神的那些宝贵应许,正是这些应许使乔治·梅森没有陷入自怜和失败而不能自拔。

这首赞美诗的歌名是“哦,那不肯放我之爱”,歌词是这样的:

哦,那不肯放我之爱,

我将疲魂安息于你;

我把所欠余生归来,

好使它在你这深海,

得更丰满洋溢。

 

哦,那苦中寻我之乐,

我心不能向你关闭;

我在雨中彩虹寻得,

知你应许不会空说,

天亮复无泪涕。

 

哦,那使我抬头十架,

我不敢求与你稍离;

今生虚荣死葬土下,

那土长出生命红花,

永远开放不已。[5]

 

我们就是这样逃离疑惑城的,我们就是这样逃避绝望巨人的。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07年4月22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07

版权所有

 

[1] Joseph Caryl, Practical Observations on Job: Vol. 2 (Reformation Heritage, 2001), p. 421.

[2] J. Allen Blair, Living Patiently (Loizeaux Brothers, 1966), p. 53.

[3] John Hartley, NICOT: Job (Eerdmans, 1988), p. 140.

[4] Warren W. Wiersbe, Job: Be Patient (Victor Books, 1991), p. 32.

[5] Robert J. Morgan, Then Sings My Soul (Thomas Nelson, 2003), p. 207 and http://en.wikipedia.org.

Ongeza Maoni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BONYEZA HAPA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