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10 - 走向永恒

10 - 走向永恒

Ref: Ecclesiastes 3:9–15

走向永恒

在日光之下寻找人生的意义(第十部分)

传道书3:9-15

 

有一位作家说:“无论你追溯到多远的年代,历史上的每一种文明都认为人类将永远生活在某个地方。发掘出土的物品越多,就会有越多的证据表明:以前的人相信在地球以外还有生命存在。”[1]

澳大利亚原住民把天堂想象成西边地平线以外的一个遥远岛屿。墨西哥人、秘鲁人和波利尼西亚人相信他们死后会去到太阳或月亮那里。美洲的原住民认为:在来世,他们的灵魂会猎杀水牛的灵魂。

现存最古老的故事是巴比伦人在基督诞生前约2500年左右写的,当中提到他们的英雄在死后会到生命树下的某个地方休息(听起来好像有点耳熟)。埃及的金字塔里埋葬着富有的公民和皇室成员,在他们的木乃伊旁放着地图,这样他们就不会在来世迷路。

罗马哲学家塞内加(Seneca)说:“你最害怕的那一天,也就是你死亡的那一天,是你在永恒中的生日。”虽然对来世的描述千差万别,但历史上绝大多数人都不否定来生这个概念。[2]

有人可能会对我说:“斯蒂芬,不是每个人都相信它。”

我会说:“不是不相信,而是并非每个人都愿意承认。”对方多半会想出一些方法来驳斥我的说法。

关于基督教和来生,有人询问无神论者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的看法,他表示不相信,并且断言:“大脑是一台电脑,当它的部件出现故障时就会停止工作,而坏掉的电脑是没有来世的。”他接着说:“基督教是一个童话,是害怕黑暗的人所接受的幻觉。”

几天后,有人把霍金的观点告诉了牛津大学数学教授、基督教护教学家约翰·伦诺克斯(John Lennox)。伦诺克斯笑着回答说:“无神论是害怕光明的人所接受的幻觉!”

事实是,只有基督徒才既不害怕黑暗也不害怕光明。我们不惧怕死亡的黑暗,因为我们知道在死亡的黑幕之外是光明和生命的永恒国度。死亡只是打开了天堂之门而已。

不是每个人都会承认来生,但令人信服的事实却是:人类从直觉上期待着超越今生的事物。你看,神把我们放在短暂的今生,却让我们走向永恒。[3]

所以真正的问题在于:在经历今生、走向永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视角呢?弗朗西斯·薛华(Francis Schaeffer)在上个世纪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生活?

我们从圣经中可以发现数以百计的鼓励、挑战、观点和命令,但我想借助圣灵启示所罗门写下的日记,来回答薛华的这个问题。请大家翻开传道书第三章,从第9节开始,所罗门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观察。

 

在我们前往永生的路上,所罗门的观察可以带给我们四个方面的鼓励:

第一,当神对你的人生故事进行编排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

我们先看第9节:

这样看来,做事的人在他的劳碌上有什么益处呢?

劳碌”这个词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的负担和工作量。通过辛勤地工作,你从生活中究竟会得到什么呢?现在,请注意所罗门在第10-11节的观察:

我见神叫世人劳苦,使他们在其中受经练。

读完这一节,大家以为所罗门要说一些消极的话了,然而他话锋一转,写道: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

各按其时”让我们回想起他刚刚结束的话题:生与死、悲与喜、笑与泪、收割与耕种都是按照时间和季节进行的。

这些可能不符合我们的计划,但一切都在遵循神的计划。我们在上次讲道中谈过“美好”这个词,可以翻译成“适合的、恰当的”。所以,现在的问题并不是“我从生活中得到什么?”而是“神认为哪些事情发生在我的生活中是适合的?”或者说“神在我的生活怎样成就祂自己的计划呢?”

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问题,那么当神为你的生命故事谱写下一个篇章时,你就不会失去信心,也不会虚度那些受苦的年日,因为这是神正在做的事情,是神在你生命中的计划、许可和作为。

约瑟被他的哥哥们卖到埃及做奴隶许多年,承受着漫无尽头的苦难,然而在创世记50:20,他却说: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

我们也不应该滥用人生中那些成功的篇章,将其变成偶像来崇拜,进行自我表扬、自吹自擂。殊不知,这些成功也恰好是神要在你的生命日记中记录的内容。

在上周的讲道中,我谈到神已经决定了我们生命的长度:我们的出生和死亡,以及从出生到死亡中间所要经历的一切。前几天,教会里有几个人和我探讨:如果人生是这个样子,那么为什么还要祷告呢?如果你的人生故事已经写好了,为什么还要为什么事情祷告呢?

事实上,圣经告诉我们,祈祷会带来改变,比如我们可以为着下雨或医治疾病而祷告。在雅各书5:16,雅各写道: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我们不知道神如何将这些祷告编织进祂的永恒计划中,也不知道具体的时间或原因,毕竟我们就生活在眼下的光景之中。大家今天都吃过了早餐才来敬拜的,但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准时离开教会去吃午饭。我也拿不准几点能讲完道!

我们所知道的是,圣经鼓励我们要为一切事情祷告:为病人的健康、为我们的日常需要、为福音的传扬、为保护我们不受魔鬼的侵害、为教会的合一而祷告。圣经还告诉我们:在我们祷告之前,神已经知道我们要祷告什么了。我们的祷告和神的作为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奥秘。我们并不完全清楚自己的祷告有多重要,只是从圣经中了解到祷告的重要性。

尽管在我们看来,这一切似乎既不美好、也不合适,但神透过祂自己永恒的视角,正在将一切祂所看为美好适宜的事情,安排在祂的旨意当中。

 

第二,不要失去对永恒的感觉。

我们接着看第11节后半部分:

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

永生”这个词可以翻译成“世界、无知、黑暗和永恒”等不同的意思。在这节经文中,把它翻译为“永恒”是比较合适的,因为整段经文都是关于神在时间方面的计划和安排。[4]此外,这个词还出现在第14节,告诉我们:无论神做什么,都会“永存”,也就是会一直持续到永远。换句话说,神把永生放在我们的心里;祂把永恒的概念、想法和事实 放在我们的心里。

就这样,神让我们对永恒产生了好奇心。[5]

幸亏所罗门写下了这段经文,否则我们无法弄清楚神自从永恒的过去一直在做什么,也不知道祂在永恒的未来将会做什么。不过有一点是再清楚不过的了:我们都在走向永恒。为什么?因为你是按照永生神的形象被造的,为要活出永恒,通过你内心和头脑中的永恒反映出来。

神把我们安置在时空当中,却让我们拥有了对永恒的意识。[6]

鲁益师(C. S. Lewis)这样写道:“如果我发现自己心里有一种欲望,是这个世界上任何经验都无法满足的,那么,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我是为另一个世界而生的。”[7]

我们在前往永生的路上该如何生活呢?关于这个话题,所罗门还有第三个观察。

 

第三,不要失去简单活动中的快乐。

所罗门在第12-13节中写道:

我知道世人,莫强如终身喜乐行善;并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劳碌中享福,这也是 神的恩赐。

‪我深信,如果圣经中没有这些经文,普通基督徒不会认为享受你的饭菜、以你的工作为乐是合乎圣经的做法。做好事是有乐趣的,但享受盖房子的过程合适吗?修理电脑、签订合同、做饭、教课、修剪草坪等,也应该乐在其中吗?是的,我们要以此为乐,把它们看作是神给你的恩赐。

我们要注意所罗门在这里的表述:享受生活中简单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好。他写道:我知道世人,莫强如终身喜乐行善,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比享受这些简单的快乐更好的了,因为它们是创造你的神赐给你的礼物。[8]

没错,所罗门说我们可能受到时间的约束,但这并不是在浪费时间。事实上你猜怎么着?那些简单的快乐实际上是从神而来的礼物,是祂创造出来让你享受的。这就意味着,你有权在教会里说:“当你享受生活的时候,神会因此而快乐!”[9]

只要不违反神的话语,当你享受生活中最简单的事情时,神也会乐在其中。我读到一段关于这节经文的注释。事实上,作者在探讨这节经文的应用,并写道:所罗门的话意味着我们可以去度假,花时间做户外活动,培养一个令人愉快的爱好,种植一些花草,或者看一场足球比赛。[10]

昨天,我在写讲道稿的时候刚好看到了这番话。我当时一直在想路易斯安那和阿拉巴马两所州立大学之间的比赛到底哪一方会获胜。这是一场重要的比赛,被称为世纪之战。总统和他的妻子都在比赛现场的观众席上。我当时正在预备讲章,恰好看到这段注释,提到我们可以享受一场足球比赛。很明显,这是神的声音。于是,我上楼去看了一些现场直播。今天的讲道时间会相对短一点,但你会喜欢的,阿们?不用那么大声。

保罗在写给新约基督徒的信中也提到了相同的观点。在哥林多前书10:31,他写道: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

保罗和所罗门一致认为:神赐给我们吃饭的能力;我们要心存感恩,甚至吃饭这件事情都是为了荣耀神。所以在今天,你不仅可以享受自己的周日晚餐,还要记住:神创造了你,让你有能力享受吃饭的过程;当你享受晚餐的时候,神也会因此而喜乐,所以,我们应该享用晚餐,把它作为神给你的一份礼物。

仅仅是一顿简单的饭菜!

要教导你的儿女和孙子孙女:即使是最简单的东西也是神所赐的、让我们享受的礼物,尤其是那些甜甜圈。几个星期之前,我带孙子弥迦去了脆奶油甜甜圈商店(Krispy Kreme)。那是一个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时刻,我还特地给他拍了照片。那天是他四岁的生日,我觉得需要让他知道字母表中的一些字母比其他字母更重要,比如字母K,我让他指出K,他做得很棒。这个小家伙是一个有天赋的学生,我需要把握机会训练自己的孙子走正确的道路。

我不希望有一天大家到了天堂,主看着我们中的一些人说:“你知道吗?我本来很想让你享受自己的生活!我给了你这么多小礼物让你享受,但你总是在追求别的东西,一路走来,把这些礼物都错过了。”

如果神把那些小礼物带进你的生命中,那么,当你在通往永恒的路上前进时,所罗门会说:“你该学习识别那些礼物,寻找它们,尽可能地享受它们。”它们都是来自于永恒的、赐你喜乐的神。

 

第四,不要忽视神的主权。

我们来看第14节:

我知道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无所增添,无所减少。神这样行,是要人在祂面前存敬畏的心。

换句话说,正确认识神的主权会让我们产生敬畏神的心。在希伯来语的表达中,这就等同于信任祂、敬畏祂、敬拜祂。为什么呢?因为神对你的计划是完美的。你的人生不是一场错误。

请大家再次留意:我知道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无所增添,无所减少。换句话说,神的计划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11]这也就是说:神在你生命中的计划永远不需要任何的修改。

祂从来没有说过:“我需要添加这个……我没有想到会这样……我需要把它删掉。” 不,神从不需要重新改写任何东西。

即使看起来神似乎没有在天上掌权,但事实上祂仍然在统治一切。即使世界充满了混乱,或许你的世界现在正是一塌糊涂,你也要相信神的应许:祂正在吩咐这场混乱来实现祂的全权计划。即使眼前的局面看起来分崩离析,神依然在安排这种分崩离析的状态,使其落入祂永恒的计划当中。

所罗门要表达的实际意思是:神所做的事不仅是存到永远的,而且是完美无缺的。[12]因为只有神具备永恒的眼光;从过去的永恒直到未来的永恒,祂全都一览无余。

一位作家写道:唯独神拥有永恒的眼光,而我们看到的不过是浮光掠影。[13]而我们看到的比起冰山一角还要小得多。

这一真理给深受苦难的约伯带来了确据和希望。当苦难结束时,他在约伯记42:2写道:我知道你万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拦阻。

所罗门在箴言书16:4写道:耶和华所造的,各适其用。

当环境和生活出现各种起伏的时候,我们不可能知道神的手所做的一切。[14]事实上,也许你对神在你的生活中拥有的这种主权感到纠结,但你仍然有责任将自己的生命交托给祂,从早晨起床后就顺服祂。

我们顺服祂,这就是所罗门在这里提到的:我们敬畏神,敬拜祂,选择与祂同行。我们信靠祂,而且我们认识到:当我们忙于制定其他计划时,其实也是在生活。[15]

让我稍微引申一下:当我们忙于制定其他计划时,也就是活在神为我们安排的生活中了。我们相信祂,因为祂能从永恒的过去一直看到永恒的未来。明白了吧?神是万物的主宰,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意外,一切都是祂早就安排好的。如果我们每天都能牢记这一点,不忽视神恩慈的、完美的、永恒的主权,那该多好呀!

有时我们看得见;有时我们会明白这一点;有时我们会说:“哦,我现在总算知道为什么神当时这样做,或者拒绝我,或者让我在这里等待。我终于看清楚了:为什么我当时遇到的那个问题居然变成了现在的机会。”

我要举个例子来解释一下。几个月前,我们教会的一位可敬的老弟兄在开车过程中被追尾。这不是他的错,结果也只是把他的新车剐蹭了一下。他下了车,走到后面那辆车的司机身边。看起来是个女大学生,正站在那里不安地哭泣。他搂着她的肩膀说:“没事的。神希望我今天能遇到你,这就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神希望我今天能遇见你。”

当我们没有忽视神的主权时,会勤奋地制定计划,圣经告诉我们应该认真地做计划;但我们明白,我们所做的只是人的计划,我们计划的生活可能跟神给我们当天制定的计划不一样……当我们忙于制定计划时,其实也是在生活,而且我们信靠神的计划。

 

在第15节,所罗门结束了自己的这段话:

现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将来的事早已也有了……

换句话说,从神的角度来看,过去和未来都在祂的管辖范围之内;祂不会忘记过去的任何事情,也不会对未来的任何事情感到惊讶。我们要注意到第15节的后半段:

并且神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

所罗门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神会把过去的事情考虑进去。另一种说法是:在时间的尽头、永恒开始之际,神将赎回过去的一切;换句话说,神会让一切都回到正轨上。[16]

那么,离开了神,你还能剩下什么呢?

如果这位全权、有恩典、喜乐的、创造万物的神没有赐下任何确据,那么人在生活中不断进取,然后面对一个永恒的未来,这种前景实在令人绝望。

有一个人名叫克拉伦斯·达罗(Clarence Darrow),在1925年著名的斯科普斯审判(Scopes Trial)中担任律师,负责为进化论辩护。他对生命和未来的希望就是改变当时的教育进程。该审判的结果注定了我们国家几代人的悲惨命运。达罗写道:“生命就像一艘船,被狂风巨浪不停地折腾着;那艘船找不到可以停靠的港湾,船上没有舵,没有罗盘,没有船长,只是暂时漂浮在海面上,然后永远消失在波涛中。”[17]

所罗门对此不敢苟同。他鼓励信徒在通往永恒的人生道路上,不要忽视神的主权。这样,在神所赐予的简单活动中,你就不会失去随之而来的喜乐;因为你意识到神创造了永恒的意义。这样,当祂在书写你的人生故事时,你就不至于失去信心。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9年11月10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9

版权所有

 

[1] Adapted from Randy Alcorn, Heaven (Tyndale House, 2004), p. xix

[2] Ibid

[3] William D. Barrick, Ecclesiastes: The Philippians of the Old Testament (Christian Focus, 2015), p. 66

[4] Michael A. Eaton, Ecclesiastes (IVP Academic, 2009), p. 94

[5] Douglas Sean O’Donnell, Ecclesiastes (P&R Publishing, 2014), p. 74

[6] Benjamin Shaw, Ecclesiastes: Life in a Fallen World (The Banner of Truth Trust, 2019), p. 42

[7] Quoted in Philip Ryken, Ecclesiastes: Why Everything Matters (Crossway, 2010), p. 93

[8] Adapted from Ryken, p. 94

[9] David Jeremiah, Searching for Heaven on Earth (Integrity, 2004), p. 67

[10] Adapted from Jeremiah, p. 67

[11] Tremper Longman III & David E. Garland, General Editors: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Volume 6 (Zondervan, 2008), p. 292

[12] Jeremiah, p. 70

[13] Ryken, p. 92

[14] David A. Hubbard, The Preacher’s Commentary: Volume 16 (Thomas Nelson, 1991), p. 108

[15] Adapted from Thomas La Mance, quoted in Don Givens, The Storms of Life (Xulon Press, 2008), p. 59

[16] Adapted from O’Donnell, p. 78; Adapted from Ryken, p. 97

[17] Quoted in John D. Currid, Ecclesiastes: A Quest for Meaning? (EP Books, 2016), p. 37

Add a Comment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CLICK HERE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