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大幕拉开
大幕拉开
神在暗中掌权(第二部分)
以斯帖记1:2-22
以斯帖记这卷书因为通篇都没有提到神,因此有好几百年的时间教会对此都有很多的争论。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不喜欢这卷书,因为当中的内容包含他认为是“太多异教的非自然因素”。宗教改革家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从来没有传讲过以斯帖记,也没有撰写过这卷书的注释。事实上,在教会历史最初的七百年里,从来没有人写过以斯帖记的注释书。[1]
另一方面,纵观犹太人的历史,他们很推崇这卷书,十二世纪著名的犹太医生和教师摩西·麦摩尼德(Moses Maimonides)认为以斯帖记可以和摩西五经相媲美。
比较遗憾的是,以斯帖和末底改都没有提到神的律法,甚至没有提到神的名。几个世纪之后,犹太教学者们尝试弥补这个缺陷,于是自行撰写了107节经文,添加进去,包括末底改和以斯帖的祷告。[2]这107节经文明显是后期加进去的,尽管罗马天主教在十六世纪接受了这107节经文,但新教的圣经学者并不认同,大多数人坚持认为这卷书最初是以斯拉和他的助手们写的。其中比较突兀的部分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所谓的“异教的非自然因素”,只不过是增添了危机中的悬念而已。以斯帖和末底改的祷告没有记录下来,原因在于神显然要让我们知道:即便在祂的子民不忠心的时候,祂仍然是信实的。
新约固然从来没有引用过以斯帖记,尼希米记不是也没有在新约圣经中提到吗?希伯来书11:34说:神的子民因着信,脱离了刀剑的锋刃,有些圣经学者认为,这似乎就是指以斯帖记。
几个世纪之后的今天,我们终于明白了:以斯帖记从来没有提到神的名字,恰恰是这卷书的关键点之一,也就是:即便当我们看不见神的时候,神依然没有对我们置之不理。即便神隐藏起来,祂依然在暗中掌权。以斯帖记强有力地证明了神的眷佑。圣经学者维侬·麦基( J. Vernon McGee)曾经说过:“眷佑就是神的手在历史进程中的作为。”[3]
现在,我希望告诉大家:以斯帖记就是采用戏剧化的手法,让我们看到神的眷佑。我们不妨假设自己正在观看一场大型的音乐晚会。或许在座的各位曾经参加过类似的演出。
我们夫妇喜欢观看现场的演出,最近的一次是去年,我女儿夏乐迪参加的高中话剧“小孤儿安妮”。有那么多的角色可供选择,结果,千不该万不该,她选择表演一个野蛮而又厚颜无耻的年轻女人。在剧中,这个女人和她的男朋友冒充安妮失散已久的亲生父母,企图占有不属于他们的财产。
大幕拉开,我的女儿闪亮登场。只见她穿着网状丝袜,蹬着高跟鞋,吹着泡泡糖,模仿着粗俗的纽约口音。我当时就傻了。表演结束之后,人们都过来对我说:“我从来没见过你闺女这个样子呢!”我尴尬地回答说:“我也没见过。”咱们教会的一个弟兄甚至说:“这个孩子真的是当演员的好苗子呀!”我咬着牙说:“当不当演员再另说。回家之后,我要和她好好聊聊!”
或许你最近观看了一场演出。在入口处,有人递给你一张宣传单。演出开始前的热身期间,你拿着看了一下,上面的内容包括:
- 简介;
- 每一位演员的简介,以及扮演的角色;
- 每一幕的总结,以便你能够大概了解剧情的进展。
就在这个时候,剧场的灯光开始暗下来,大幕徐徐拉开,台上的场景布置立刻给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一幕:奢华的宴会。
当以斯帖记第一章的大幕拉开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场极尽奢华的酒会。
现在我们来看以斯帖记1:2-4:
亚哈随鲁王在书珊城的宫登基;在位第三年,为他一切首领臣仆设摆筵席,有波斯和玛代的权贵,就是各省的贵胄与首领,在他面前。他把他荣耀之国的丰富和他美好威严的尊贵给他们看了许多日,就是一百八十日。
亚哈随鲁确实非常富有。要知道,在二百年后亚历山大大帝最终攻克书珊城的时候,富丽堂皇的王宫让他乐不思蜀,而且,他还在那里找到了一千多吨金条以及二百七十吨金币。[4]
亚哈随鲁,也就是薛西王,有花不完的钱。他要大宴宾客一百八十天,也就是六个月的时间。在座各位当父亲的都知道:安排女儿婚礼的宴会就已经够麻烦的了,真是大出血,不是吗?不过怎么说也是为了自己的闺女,对吧?可是,跟亚哈随鲁的这场宴会就没法比了。我也有女儿,所以,我觉得等她们结婚当天,请大家吃一顿烧烤也不赖,是不是?到时候,大家都不需要看菜谱。但是,大家要知道,那些穷奢极欲的宴会可不是单纯吃饭。
亚哈随鲁在位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四百八十三年,书珊城召开了一次战争动员大会。在此期间,他和国内的那些领袖见面,希望让他们相信:波斯有能力入侵希腊帝国,并且取得胜利。当时,希腊和波斯都是超级大国。所以,亚哈随鲁安排这次宴会,就是为了向自己的臣民证明:他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之王。
一百八十天的宴会结束后,薛西王又向所有人打开宫殿的大门。我们来看第5节:
这日子满了,又为所有住书珊城的大小人民在御园的院子里设摆筵席七日。
所有的管理人员、家属和朋友都受到邀请。第6节让我们知道了更多的细节:
有白色、绿色、蓝色的帐子,用细麻绳、紫色绳从银环内系在白玉石柱上;有金银的床榻摆在红、白、黄、黑玉石的铺石地上。
顺便提一下,波斯语的“御园”这个词后来被希腊语采用,[5]再后来又被英语采用,是“天堂、乐园”的意思。从宫殿的宴会厅,客人们可以看到亚哈随鲁富丽堂皇的御花园:雕栏玉砌,巧夺天工;小桥流水,奇珍异草。那里就是乐园,它的主人就是亚哈随鲁王。
所以,那是一场举世瞩目的宴会,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收到了邀请函。亚哈随鲁召集了他国家里从非洲直到印度的所有达官贵人。
作为旁观者,我们会觉得亚哈随鲁不可战胜,有绝对的实力打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毕竟,他的军队极其强大,举世无双。然而,具有讽刺意味和幽默感的是,这个不可一世的君王居然不能对他的妻子发号施令。这让我们看到了第二幕的场景……
第二幕:一个下流的要求。
我们先来看第9节:
王后瓦实提在亚哈随鲁王的宫内也为妇女设摆筵席。
薛西王的宴会只是针对男人,妇女则由王后来招待,很有可能是在那七天的时间里。历史学家认为,瓦实提王后的宴会还邀请了王的妃嫔,总共三百六十人。[6]瓦实提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称心如意,大概是一个荣誉称号,表明她受到薛西王的宠幸。[7]犹太人的传统说法是:瓦实提是之前巴比伦帝国尼布甲尼撒王的曾孙女。[8]
我们接着看第10-11节:
第七日,亚哈随鲁王饮酒,心中快乐,就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个太监米户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亚拔他、西达、甲迦,请王后瓦实提头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因为她容貌甚美。
换句话说,在过去六个月里,亚哈随鲁一直在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实力,现在他打算用一个下流的要求来结束这场奢华的宴会:他想炫耀自己的另一份财富。
我们从历史书上知道,波斯妇女不佩戴面纱。作为国家的王后,瓦实提早已公开露面:除了过去六个月的宴会期间,在其他的正式场合,她多半也会参加。所有人都已经领略过她的芳容。公元第二世纪的犹太教注释书《米德拉什》(Midrash)对这段经文的解释是:亚哈随鲁实际上是要求王后仅仅佩戴王冠,赤身露体地出现在众目睽睽之下。[9]
不得不说,亚哈随鲁的要求确实非常过分。我们从第10节就可以知道其中的缘由:亚哈随鲁王饮酒,心中快乐。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他喝多了。我们也可以大概猜到:很多客人也喝醉了。那里的宴会只有男人参加,妇女和瓦实提王后在一起。这个时候,亚哈随鲁希望结束宴会,不是通过燃放烟花的方式,而是借着欲望和妒忌。他希望在场的客人都妒忌他,用另一种方式让他们看到:整个世界都是他的囊中之物。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出生时,波斯帝国刚刚没落下去。他写道:波斯文化是很放荡的,有权有势的男人经常会让自己的大群妻妾赤身露体地排着队伍上街,借此向其他人炫耀。[10]
你一定会说:这太邪恶了。弟兄姊妹们,其实我们的社会也好不到哪去。别忘了,美国有代托纳的比基尼海滩(Daytona Beach)、新奥尔良的同性恋狂欢节(Mardi Gras festival)和拉斯维加斯的花天酒地;全国各地的所谓“绅士俱乐部”除了没有绅士之外,什么下流的事情都不缺;色情行业更是年收入超过几十亿美元;还有我们唯恐躲不及的单身派对。这些场合都是美女如云,但她们都是别人的玩物,最终都会被人丢弃,不会对女性有任何尊重。亚哈随鲁也是同一副德行。
坦白讲,我们或许以为亚哈随鲁可以做到随心所欲。毕竟,他是一国之君,妻妾成群。我们不难想到,宾客们会妒忌他,羡慕他所拥有的一切。但是,第12节却让我们始料未及:王后瓦实提却不肯遵太监所传的王命而来。
亚哈随鲁的王牌不肯出场。顿时,现场风云突变。在过去的六个月里,这个最高统帅可以对着整个帝国发号施令;然而此时此刻,他的妻子居然不听使唤。于是,王甚发怒,心如火烧。
如果我们在现场观看这一出话剧,一定能够听到幕后的躁动,还有人大声地耳语,连台下的观众都听得到。显然是出了什么问题。
接着,传令官独自从王后那里回来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拿着餐具的手也停在半空。只见那个人走近亚哈随鲁王,趴在他的耳朵上小声说:“她说,她不过来了!”王的脸立刻红一阵紫一阵……他的要求遭到了断然拒绝。“不对呀!我是全世界的王!”这一幕让我笑出声来。
王后在另一个房间说:“别闹了。亚哈随鲁,你别指望我会去你们那个宴会厅。”尽管所有人都对王唯唯诺诺地说:“遵命,陛下!”王后却对他说不。
十九世纪的苏格兰牧师亚历山大·怀特(Alexander Whyte)曾经深入地研究过新旧约当中的人物。他对瓦实提的描述如下:圣经作者让我们对这位身处令人作呕的环境中的王后肃然起敬。她勇敢地拒绝了王的命令。她的美貌只属于自己和她的丈夫,而不是要展现给那一屋子醉醺醺的人。[11]
的确是这样。我真的认为瓦实提是值得敬佩的。在这个时候,她展现出非凡的品格,勇于抗拒一个以残忍而闻名于世的人。并且,她很有可能为了这一举动而失去一切。她甘愿牺牲财富和声望;她甘愿离开乐园,而不要沦为一个性感的招牌,被当成一件物品,供那些被酒精麻醉的男人观赏。
在以斯帖王后登台亮相之前,我们应该静默一分钟,向大部分人从未听说过的瓦实提王后表示敬意。她为了自己的品格而甘愿牺牲冠冕。所以,在这出话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面对几个问题:我最看重的是什么?为了赢得别人的赞赏和关注,我愿意做出怎样的牺牲?为了保留自己的荣誉,我愿意付出什么代价?你有没有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而失去朋友、亲情、客户、工作或者好成绩呢?我们要记住历史上的这一刻:瓦实提王后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但是,现在亚哈随鲁王自己也遇到了大麻烦。
本来以为他能够在这个最大的帝国里呼风唤雨,调遣当时最庞大的军队,但是,他的妻子却让他碰了一鼻子灰,而且是当着文武百官、王侯将相的面。过去的六个月里,他一直在努力地说服他们跟随自己同赴战场。
亚哈随鲁本该喝一大杯咖啡,好好清醒一下,然后去找王后道歉;可是他却找一些溜须拍马之辈寻求建议。这样,我们就结束了第二幕,来到了第三幕。
第三幕:一个荒唐的反应。
在第13节,我们看到七个人上场了。他们都是明哲人,懂得法律和时务。第14节让我们知道了他们的身份:
那时,在王左右常见王面、国中坐高位的,有波斯和玛代的七个大臣。
换句话说,他们都是王的内阁成员,是他的亲信。
亚哈随鲁当众出丑,所以,为了挽回自己的颜面,他就假装王后的举动涉嫌违法。这样一来,王就可以离开宴会,去和这七个人商议,怎样让局面得到控制。我需要提前告诉大家:他们的建议绝对愚蠢,荒唐可笑。
他们首先对王讨好一番,抚慰他受伤的自尊。我们来看第16-18节:
米母干在王和众首领面前回答说:“王后瓦实提这事,不但得罪王,并且有害于王各省的臣民;因为王后这事必传到众妇人的耳中,说:‘亚哈随鲁王吩咐王后瓦实提到王面前,她却不来’,她们就藐视自己的丈夫。今日波斯和玛代的众夫人听见王后这事,必向王的大臣照样行;从此必大开藐视和忿怒之端。”
换句话说,现在我们所有人的夫妻关系都有麻烦了。我们的妻子要是听到发生的事情,会在全国范围内举行罢工,家务活、洗衣做饭,全都不干了。我们甚至都不打算回家了。这太要命了!我们要防患于未然。第19-20节就是他们提出的高见:
王若以为美,就降旨写在波斯和玛代人的例中,永不更改,不准瓦实提再到王面前,将她王后的位分赐给比她还好的人。所降的旨意传遍通国,所有的妇人,无论丈夫贵贱都必尊敬他。
在座的会不会有人在想:“这可是个好主意呀!我喜欢以斯帖记这卷书。”
亚哈随鲁欣然接纳了这个建议,并且下达诏书。第21-22节说:
王和众首领都以米母干的话为美,王就照这话去行,发诏书,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通知各省,使为丈夫的在家中作主,各说本地的方言。
可以给我一份诏书吗?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有些人看到诏书之后,会大声说:“太棒了。这就是我所需要的!”他会把诏书贴在厨房水槽旁边的窗户上、电视机上、私家车的仪表盘上。每次他太太想要表达不满的时候,他只要指一下诏书就可以了。
只要你不是刚刚结婚,就一定知道:你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妻子的尊重,而不是强求她这样做。尊重是一份礼物,你尊重你的配偶,对方才会尊重你。你把这一类的经文贴得满屋子都是,也不会得到对方尊重的。尊重不是靠着勉强来得到的,必须精心地栽培呵护才会开花结果。
亚哈随鲁没有尊重自己的妻子,却奢望得到对方的尊重:“我可以跳过这些环节,直接在玛代波斯颁布法令。我才不要什么栽培呵护、播种施肥,我现在就要得到尊重!”这份诏书只会让王和他的参谋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是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
首先,这个诏书的颁布,本意是想把这种尴尬的局面压下去,实际上却是欲盖弥彰。
其次,他们都担心国内所有的妇女在听说了瓦实提抗令不遵的消息之后,都不再服从自己的丈夫了。诏书一颁布,国内每一个女人都绝对会听到有关瓦实提的新闻。
是谁导致了这种结果呢?那还用说吗?
难怪千百年来,犹太人都在嘲笑亚哈随鲁王和那些参谋的愚蠢决定。王的酒,他们喝得太多,现在可能还没清醒过来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当时的头脑很清醒,他们的主意是出于万王之王的影响。
不管你是否觉得自己生不逢时,遭遇生活中那么多的艰难困苦,都不要忘记以斯帖记里面的重要真理:神在幕后指引这一切。祂在掌管着你的人生,而不仅仅是世界的历史。不管你觉得多么无助,神都在规划着你的每一步路,为要成就祂在你生命中的旨意。祂或许隐身在幕后;或许没有给你解释人生每一次的遭遇,但是祂在掌管着你的人生这出戏。
有一位作家写道:“不要错误地以为神睡着了,对整个世界置之不理;或者祂没有看到那些荒唐的宴席;或者当那些不敬虔的掌权者做出不公平、无耻甚至愚昧决定的时候,神在天上束手无策。我们要知道,这一切都是出于神的眷佑,祂在幕后动工,甚至使用那些最世俗的决定来成就祂自己的完美旨意。”[12]
以斯帖记第一章就是让我们看到,神如何在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安排了一个位置。十六节经文过后,这个位置将由一个名叫以斯帖的孤儿占据。这个女孩子会成为王后,影响亚哈随鲁王,保障神选民的安全。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1年9月18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1
版权所有
[1] Karen H. Jobes The NIV Application Bible: Esther (Zondervan, 1999), p. 21
[2] Bibliotheca Sacra, The Archaeological Background of Esther, April-June 1980
[3] J. Vernon McGee, Esther: The Romance of Providence (Thomas Nelson, 1982), p. 7
[4] Ibid, p.61
[5] Anthony Tomasino, Zondervan Illustrated Bible Backgrounds Commentary: Esther (Zondervan, 2009), p. 475
[6] Gary V. Smith, Cornerstone Biblical Commentary: Esther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2010), p. 232
[7] Ibid, p. 231
[8] Colin D. Jones, Exploring Esther: Serving the Unseen God (Day One Publications, 1978), p. 12
[9] A. Boyd Luter & Barry C. Davis, God Behind the Seen: Expositions of the Books of Ruth & Esther (Baker, 1995), p. 125
[10] Cyril J. Barber, Ezra and Esther (Wipf & Stock Publishers, 2007), p. 111
[11] Charles R. Swindoll, quoting Alexander Whyte in, Esther: A Woman of Strength & Dignity (Word Publishing, 1997), p. 26
[12] Swindoll, p. 30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