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8 - 周一早晨的意义

8 - 周一早晨的意义

Ref: Ecclesiastes 2:18–26

周一早晨的意义

在日光之下寻找人生的意义(第八部分)

传道书2:18-26

 

我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个职业指导服务机构写的。他们分析了美国的二百种工作岗位,并按照最好到最差的顺序进行了排名。最好的工作被他们称为理想的工作,最差的工作则被称为不理想的工作。如果你想实现梦想,最好听从这家机构的建议,从名单的顶端选择自己的职业。

根据他们的分析,排名最靠前的理想工作是软件工程、财务规划和职业治疗;而不理想的工作则是洗碗、抄表和修理屋顶。因此,如果你想实现人生理想,就应该坐在电脑前工作,而不是在屋顶上安装瓦片。

几年前,考古学家在埃及挖掘出一个作业本,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700年。这个本子上的内容是学校男孩抄写的课文,基本相当于职业咨询;承诺他们:如果他们成为教师、作家或文士,就能过上好日子。

这篇文章告诫他们不要从事某些职业,比如“不要成为小型建筑承包商,因为他们身上沾满泥巴,比谁都脏,甚至连猪都比他们干净。”另一个建议则主张:不要成为尸体入殓师,“他的手上沾满尸体的气味,指甲缝里特别脏。”还有一行文字警告他们不要成为洗衣工,因为他们需要在河边洗衣服,不远处就是鳄鱼,鳄鱼会吃掉他们。[1]

理想的工作不是洗衣服、在殡仪馆上班或盖楼,而是成为文士。千百年来,人类对理想工作的追求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当然,更大的问题是,全世界都在拼命寻找生命的意义。人们觉得周一早上实在没有什么重要意义,并且为此而感到沮丧。坦率地说,到今天为止,周一早上并不是人们最喜欢的时间段,而且这种挫折感越来越强烈。

有一篇期刊文章这样写道:今天,工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主宰着美国人的生活,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工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快地延长工作时间。不过,文章认为加班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员工越来越感到不安全、不满足。文章最后总结道:工作不能满足生命中最深层的需求,而且永远不会满足。[2]

坦率地说,这并不是真正的新闻,这个总结也没有什么新颖之处。在埃及人告诉男孩不要从事洗衣服的工作之前几个世纪,所罗门就发现了工作不能给人带来满足。如果谁真的拥有一份理想的工作,那一定就是所罗门了。在外人看来,他的职业生涯着实令人惊叹。然而,他自己的说法可能会更让你大吃一惊。

 

所以,请大家拿出所罗门的私人日记《传道书》,翻到第二章十八节。我们接着上次的经文继续学习。我要提前说一下,所罗门只不过是在宣布:“我做过很多工作,每一份都被认为是理想的工作,但我都不喜欢,没有任何一份给我带来了成就感。”

在第18节的前半部分,所罗门不假思索地说:

我恨恶一切的劳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劳碌……

你可以把这句话解读为:“我讨厌自己从事过的每一份工作。”

所罗门,把你的真实感受跟我们说一下吧。

也许你今天来到教会的感觉和你对于工作的感受完全一样。你害怕上班;一想到要去公司打卡,开始单调的工作,你就会情绪低落。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曾经做过的所有工作;有些你讨厌,有些你喜欢。

我记得十三岁的时候,曾梦想过自己可以得到一份送报纸的差事。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干这一行,他的口袋里总是不缺少零花钱。因此,一天早上我决定入伙,骑着自行车跟在他后面体验一下。早上四点半起床,陪他在车库里一份一份地把报纸叠好,已经够辛苦了,然后还要挨家挨户地去投递。到了那天早上六点半的时候,我就知道神要呼召我做牧师了。

所罗门回想起自己所有的成就,所做过的每一份工作,心里就充满了厌恶之情。

这里的希伯来语“恨恶”是指强烈的厌恶或不喜欢。[3]

所罗门说:“这个星球上没有任何一份工作能让我的人生具有成就感。”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为什么他讨厌星期一的早晨以及接下来的每一天呢?所罗门给出了几个理由。

当所罗门回顾自己的人生时,他所做的一切都没有带来任何成就感。其中的原因只要用下面这句话就可以加以总结了:

 

第一,他将撇下自己所赢得和完成的一切。

我们再看一遍第18节:

我恨恶一切的劳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劳碌,因为我得来的必留给我以后的人。

他早些时候在日记中提到自己的公园、花园、果树、葡萄园以及他所建造的房屋,现在这一切似乎都不重要了……因为他意识到,别人将在他的公园里度假,在他的花园里漫步,在他的房子里生活。

他现在已经老了,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尽管他的成就曾经令人惊奇,可是这一切都将被抛在身后。他从来都不想与任何人分享,而是希望这一切都单单属于自己。你可能还记得他在本章前面的日记中特别强调说:

我为自己动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种葡萄园……

我又为自己积蓄金银和君王的财宝……

“这是我的,都是唯独属于我的东西。”眼前的现实却让他感到抓狂:他不得不撇下自己一切的财富和成就;这一切都将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

所罗门的事业的确令人瞠目结舌。然而,他没有因此而感受到丝毫的满足。这当中还有另一个原因。

 

第二,他不能保证自己留下的东西将得到很好的管理。

在第19节,他写道:

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谁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劳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这也是虚空。

这就是虚空;这就是挫折;这就是徒劳无功!

连这种想法都是虚空的。所罗门写道,有人将继承他所取得的一切,然而这个人可能连普通人的智力或者商业头脑都不具备,甚至根本就不打算守住所罗门建立的基业。所罗门当然担心自己建造的一切会落在一个不成器的儿子手里。[4]

他根本无法保证自己的遗产能延续到下一代,事实也的确如此。他最担心的事情真的应验在他愚蠢的儿子罗波安身上。这个没出息的儿子把他老子的家底都败光了。

时至今日,报纸上还充斥着这样的故事:一些富豪白手起家,经历了千辛万苦,克服了重重困难,才积攒了亿万身家。可是他们死后,巨额财富的继承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很快就把爹娘留下的遗产挥霍一空。

但是,不想继承遗产的人会干什么呢?如果他们对别的东西更感兴趣呢?如果他们不想管理公园、果园、葡萄园和建筑物呢?

我在研究传道书时读到一段文章,作者谈到了自己的童年。他家附近有一家商店,里面的商品从杂货到五金,应有尽有。那家店铺似乎从来都不打烊,天蒙蒙亮就开门,三更半夜才关门,每个星期都天天营业。他只有一次看到店主出门,而且还是在黎明时分出去遛狗。这个人的妻子极少在柜台工作。

作者写道:从童年直到二十岁出头,那个商店都一直营业。然后有一天,店主在接待一位顾客时突然摔倒,一命呜呼。葬礼结束后,他的妻子立即将商店出售,并向所有邻居展示了一份环游世界的宣传册。她花费几千美元,买了豪华游艇的船票,要去别的地方消遣消遣。她丈夫如果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死不瞑目的。[5]

所罗门写这段经文的时候还没有死,不过想到自己的财富可能会被败光,他多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讨厌星期一的早晨以及随后的每一天,因为即使他在日复一日地工作、工作、工作,却没有在工作中找到丝毫的满足感。事实上,他心里烦得要命。

 

所罗门不满足的另一个原因是:

第三,他不能享受自己的成就,因为某个从来没有为此付出的人反而会坐享其成。

我们看20-21节:

故此,我转想我在日光之下所劳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绝望。因为有人用智慧、知识、灵巧所劳碌得来的,却要留给未曾劳碌的人为份。这也是虚空,也是大患。

所罗门的意思是,这样做可不好呀!

有人没有种植果园,却要享受里面的苹果;他们没有建造公园,却要在那里散步;他们从来没有花时间和建筑师一起设计那些宫殿,然而当我死后,他们却要把自己的家具搬进去。

大家看到了吗?现在的情况是,所罗门已经老了,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他建造的一切都将留给别人,供他们享受。但他为什么会如此烦恼呢?如果有人吃了你种的苹果又怎么样呢?如果有人搬进你建造的房子又如何?这个问题难道真的这么严重吗?

 

我们从所罗门的第四个抱怨中可以发现一个线索:

第四,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买到了一切想要的东西,这样的忙碌却让他根本没有什么时间享受自己所拥有的任何东西。

我们看22-23节:

人在日光之下劳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劳碌上得着什么呢?因为他日日忧虑,他的劳苦成为愁烦,连夜间心也不安。这也是虚空。

事实上,所罗门从未享用过那些苹果;也从来没有机会在那个美丽的公园里散步;更没有享受过他的宫殿建筑。我最近才知道:他就像大不列颠帝国以前的一位国王,建造了一座宫殿,却从来都没有去过那里。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宫殿或财产,而是生活中的优先次序。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我们的财富,而是在于我们看问题的观点。[6]他们知道,自己所享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于神。

我还是换一种方式来表达吧。花钱买一些能够买得到的东西,这种做法本身没有错误,除非你对金钱买不到的东西没有兴趣。

所罗门拥有的金钱可以买到一切,但他无法享受这些东西,因为他对金钱买不到的东西没有兴趣。他把神拒之门外,白白浪费了自己人生中许多的宝贵时光。

结果,所罗门的日记中出现了惊人的转折——顺便说一下,这样的转折一共出现了六次之多。所罗门只用了短短的几节经文就为我们理清了一切,接着他带我们回顾自己那段愚蠢的流浪岁月。

 

所罗门在第二章的最后几节经文中强调了一些内容,我从当中总结出两个原则。

第一,你在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是由于神的恩典。

我们现在看24-25节:

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我看这也是出于神的手。论到吃用、享福,谁能胜过我呢?

这是所罗门第一次谈到人生中真正的享受。他曾有过快乐,但却没有经历过喜乐。但突然间,他在这里谈到了人要享受自己的食物和工作。

有一位作家写道:这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这篇情绪低落的日记。所罗门本来讨厌他的工作,但现在他居然开始享受工作。是什么带来了这种改变呢?当然是神。所罗门意识到一切都来自于神。正是这个观点带来了改变。

这让我们想起使徒保罗在提摩太前书6:17所说的话:

只要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

根据历史记载,犹太人会在住棚节的宴席期间朗读传道书,以此来感谢神供应他们一切的需要。[7]

所以,你的工作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你的饮食也不仅仅是从食品店购买的商品,这一切都是神所赐下的礼物。也就是说,只有当你不再努力寻找更美好的生活时,才能心满意足地生活。[8]只有当我们不再试图追求更好的生活,或者不再强求神赐下所谓的更好生活时,才能发现并且享受真正满意的生活。

在哥林多前书7:17,保罗对信徒进行鼓励,威廉姆斯(Williams)把这节经文翻译为:每个基督徒都必须一直在主所分配给他的位置上生活,神呼召他在那个地位上生活。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你不能换工作或置换新的房屋;而是说,你不应该让这些东西成为你的追求,误以为除了那位牧养你一生的神之外,只有那些东西能满足你。

 

第二,你在生活中的地位应该激励你感谢神的恩典。

现在,我们来看第26节:

神喜悦谁,就给谁智慧、知识和喜乐;惟有罪人,神使他劳苦,叫他将所收聚的、所堆积的归给神所喜悦的人。

希伯来书11:6告诉我们: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

因此,神喜悦的人指的是信靠祂的人,而罪人则是未蒙救赎的人。马太福音向我们暗示:有一天,那些得蒙救赎的人将会在未来的国度里得到世界为基业。至于那些未蒙救赎的人,他们所做的就是朝九晚五地工作,最终只能眼睁睁失去自己所积攒的一切。因此,所罗门说:

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大家可以思考下面这些对比鲜明的观点和生活的现实:

  • 如果没有神,星期一的早晨是毫无意义的;
  • 有了神,周一的早晨是一项有意义的任务;
  • 没有神,周一的早晨是无关痛痒的;
  • 有了神,周一的早晨是神圣的;
  • 没有神,周一的早晨是一份苦差事;
  • 有了神,周一的早晨可以成为一种奉献的行为。

周一早上的工作和周日早上的敬拜可以具有相同的意义。神将在周一早上参与到你的生活中,就像周日早上那样。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写道:“通过服事来敬拜神,不仅是在教堂,而且也应该是在家里、厨房、地窖、车间和田间。”[9]

因此,不管你是程序员、洗衣工、维修屋顶的工人、洗碗工或财务规划师,这就是神给你的任务。在这项任务中,你要通过自己的工作方式以及生活中的喜乐来荣耀神。这样的话,其他人也会注意到你和别人不一样。

偶尔你会遇到一、两个信徒。他的确明白所罗门的教导。

上个星期,我在邮局排队邮寄一点东西。排在我前面的人不多,并不拥挤。只有一个人在柜台后面工作,年纪大概二三十岁。我可以听到他在播放的背景音乐,而且,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跟着唱。事实上,他唱得并不响亮,看起来有点心不在焉,但足以让旁边的人听到。当轮到我的时候,我跟他开玩笑说,邮局应该给他更多的工资,因为他一边工作,一边给顾客演唱。他笑着给我的包裹称重,随口还唱了一两句。就在那时,我意识到那是一首赞美诗,但我一句话也没多说。他把收据递给我,说:“我只知道神在掌权。”

我说:“阿们,我的兄弟。阿们!”

那天早上,这个年轻人把神带到了自己的工作中,神不但没有叹息,反而赐给他一首赞美歌。他把所罗门的这段信息传递给了周围的人:只有在神那里才能找到令人满足的生活。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9年10月27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9

版权所有

 

[1] Adapted from Milton P. Horne, Proverbs-Ecclesiastes (Smyth & Helwys, 2003), p. 415

[2]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adapted from David Jeremiah in Searching for Heaven on Earth (Integrity Publishers, 2004), p. 35

[3] Walter Kaiser Jr. Coping With Change: Ecclesiastes (Christian Focus, 2013), p.

[4] Adapted from Donald A. Hubbard, The Preacher’s Commentary: Volume 16 (Thomas Nelson, 1991), p. 91

[5] Adapted from Jim Winter, Opening up Ecclesiastes (Day One Publications, 2005), p. 44

[6] Adapted from Winter, p. 46

[7] Warren W. Wiersbe, Be Satisfied: Ecclesiastes (Victor Books, 1990), p. 40

[8] Adapted from Wayne C. Kellis, Life Under the Sun (WestBow Press, 2017), p. 21

[9] Adapted from Philip Graham Ryken, Ecclesiastes: Why Everything Matters (Crossway, 2010), p. 

Add a Comment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CLICK HERE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