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 甘当亚军
甘当亚军
谦卑(第十部分)
腓立比书2:19-22
每一个当过学生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学习过一些有关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的生平和他的研究成果。
牛顿是十七世纪的发明家、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有一大堆的头衔。他差不多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
一说起牛顿,我们可能会马上想起一副很有趣的画面: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树上掉下来一个苹果,正好砸在他脑袋上。他就开始寻思了:为什么所有的东西都是往下掉,而不是四处乱飞呢?一直到今天,人们对这个故事还是津津乐道。
其实,这只是一个传说……不过牛顿确实在光学、天文学、几何学、自然哲学等等领域都有很多发现,他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然而,极少有人听说过埃德蒙·哈雷(Edmund Halley)这个人,他是牛顿的朋友,也是一位科学家。不过呢,如果不是因为哈雷这个人的话,世界上恐怕没有几个人能知道牛顿。
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哈雷都做过什么:
- 他曾经强烈建议牛顿,把他最初学术上的想法再考虑清楚;
- 是哈雷纠正过牛顿在数学方面的一些错误;
- 是哈雷好说歹说,让牛顿这位胆怯的朋友发表了他的著作《自然哲学》;
- 又是哈雷对这部著作的出版,进行了编辑和审核工作;
- 事实上,最后还是哈雷自己出钱,资助了这部著作第一版的发行,才使它得以问世。
我们现在之所以能知道埃德蒙·哈雷这个人,只有一个原因:哈雷彗星。是他发现并标明了这颗彗星的位置,后来才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颗彗星。
我们每隔差不多七十六年可以看见一次哈雷彗星,然后它又会消失在银河系中,这其实很像哈雷本人的生活。哈雷彗星上一次是在环绕太阳的时候,准时出现在1986年的2月9日。
历史学家们在评价哈雷与牛顿之间的关系时,说这是科学界最舍己的榜样之一。牛顿享誉盛名,而哈雷却默默无闻。
哈雷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不在乎这份荣誉最后算在谁的头上;我生活中的使命,就是要推动科学的发展。
使徒保罗现在要给我们介绍他的门生……一个从来没有从保罗的影子里走出来的年轻人,不过他对此并不在乎。
其实保罗是想用年轻的提摩太,来作为一个谦卑的榜样……一个真的不在乎将荣誉归给谁的人。他生活中的使命,就是要推动福音的传播。
如果大家回到保罗写给腓立比信徒的个人信件,我们现在要开始一个新的自然段了。为此我要好好表扬一下在座的各位弟兄姊妹们,你们在学习神的话语方面,真的是很勤奋、很耐心的学生。很多牧师在两三个月后就能开始一个新的讲道系列,而我们却只能开始一个新的自然段,真的不容易。偶尔我们还能开始新的一章。
我永远不会忘了在我大女儿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去教会的路上,她问我:“爸爸,今年你打算讲哪一节经文?”
好吧,现在我们真的可以开始新的一段了。保罗在继续讲解谦卑这个话题的过程中,要把提摩太介绍给我们。
保罗着重介绍了提摩太的一些情况,第一个就是:
第一,他的专心投入
让我们从腓立比书第二章第19节开始:
我靠主耶稣指望快打发提摩太去见你们,叫我知道你们的事,心里就得着安慰。
换句话说,保罗想从罗马打发提摩太去腓立比的教会,去看看他们近况如何。为什么要派提摩太去呢?请看第20节:
因为我没有别人与我同心,实在挂念你们的事。
说白了,我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人能办这件事;只有提摩太是我所信任的。大家可能知道,保罗花费了几年的工夫来对提摩太进行门徒栽培。
门徒栽培的结果就是复制——耶稣说学生在得到栽培后,“学生和先生一样。”(马太福音10:25)
有一位作家曾经这样写道:提摩太现在思考问题很像保罗,在与信徒和非信徒交往的时候也像保罗,在对观点、处境、趋势和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也像保罗,在信靠主来引导方向时还是像保罗,甚至连祷告的时候都像保罗。
这里保罗所用的“同心”这个词,原文是一个组合词,由“相同的”和“灵魂”这两个词构成。如果直译,意思就是“相同的灵魂”,或者是“有同样的意念”。
这个词很少使用,整个新约中这个词只出现过这一次。保罗这里是说:他和提摩太都对教会有同样深厚的感情。不过弟兄姊妹们请注意,在这个陈述中,很容易忽略保罗在这里所显明的谦卑。
保罗是一个改变了信仰的犹太人——是希伯来人中的希伯来人,法利赛人中的法利赛人,是在著名的迦玛列长老名下受训的弟子,学习犹太律法。保罗会像一个忠心的犹太拉比那样祷告,他会祷告说:我感谢神,因为祂没有让我生下来是个外邦人!
比外邦人更让人鄙视的,就是那些与外邦人混血的犹太人,就是那些放弃了世袭传统而与异教徒通婚的犹太人所生的孩子,一半是犹太人,一半是外邦人。
而提摩太就是这样的人。
作为正统犹太人的保罗,对提摩太这样的人,应该是最没有兴趣去带领他、栽培他、甚至去爱他的人,而且就像是爱他自己的孩子;对于地地道道的犹太人保罗来说,这一切都轮不到像提摩太这样的人。
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保罗、包括提摩太这两个人的生活中,一定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我们从其他经文得知:保罗在他的第一次宣教旅程中遇到了提摩太(使徒行传第十四章)。当保罗在提摩太的家乡传道的时候,提摩太归信了基督。提摩太的妈妈友尼基是个犹太人,嫁给了一个不信主的希腊人(使徒行传第十六章)。
提摩太出生后不久,显然他妈妈对于提摩太缺少一个敬虔的父亲而感到很遗憾。随后她承担起通常只有父亲才承担的角色,和她信主的母亲,也就是提摩太的姥姥罗以一起,在提摩太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导他圣经。这是提摩太后书第三章告诉我们的。
我们从经文中可以得知,她们是通过教导圣经来让提摩太识字。显然提摩太的父亲也允许她们这样做,不过他却坚持不让提摩太受割礼——他不想与这些事情有丝毫的关系。他很可能说过类似这样的一些话:“友尼基,你可以给孩子教教你们旧约宗教的那些东西,但他不能成为一个犹太人——他必须保留希腊人的身份。”
从那时到现在,有多少丈夫在对他们敬虔的妻子说:“你可听好了,你可以带着孩子去主日学或者去教会,但是别走火入魔了;礼拜天早上弄弄那些东西就行了,其他时间该干嘛干嘛。”
弟兄姊妹们,我真的想多了解一些关于提摩太早年的家庭生活。当提摩太的妈妈和姥姥看到他听了保罗的传道、信了主以后,她们该有多么高兴啊,就像是她们自己当年信主一样(提摩太后书1:5)。
后来,在保罗第二次旅行经过提摩太的家乡时,连他都对这个年轻人的成熟程度感到吃惊,那时提摩太已经在教会里暂露头脚了,有带领者的样子了。
随后保罗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邀请提摩太加入他的宣教旅程。要知道,那时候的教会,还在为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合一的问题挣扎着,有很多的矛盾,而保罗却愿意带着一个外邦人一起去宣教。
保罗在属灵上收养了提摩太,在随后的岁月里,他们将一起对早期教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保罗说提摩太是:
- 我在主里面的儿子(哥林多前书4:17);
- 因信主作我的真儿子(提摩太前书1:2);
- 我的同工(罗马书16:21);
- 我的弟兄(哥林多后书1:1)。
提摩太将成为帮助保罗解决麻烦和问题的人。保罗要把艰巨的任务交给他,派他去哥林多和马其顿;保罗还要派他去帖撒罗尼迦,然后是以弗所(提摩太前书第一章)。这里呢,我们看到保罗要从罗马打发他去腓立比。
在保罗的书信中,提摩太被提到过二十四次之多。保罗在罗马监狱中服事、并最终死于尼禄皇帝之手期间,提摩太是极少数几个常与保罗在一起的人之一。提摩太后来也成为以弗所很大的教会的牧师/教师。
弟兄姊妹们,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你生活在一世纪的信徒们中间,你在教会里参加爱宴,大家一起吃饭。你和其他一些人坐在一起,谈论保罗的事奉,谈论他对教会的感情和那份热心。这时候你们很可能会谈到一件令大家都很意外的事情:“你们知道那个年轻人提摩太吧,嗯……那个孩子生在一个异族通婚的家庭,一半犹太人一半外邦人。你能想象得出,他长大后成了什么样的人吗……真是难以想象,保罗居然能看出这个孩子身上不一样的东西……我们谁都看不出来。”
我们谁都没看出来。
保罗这位在主里的老人,在神的眷佑下,在一个没有属灵父亲的年轻人身上投入时间和精力,使得提摩太的生命从此有了不同。
我们这间教会里也有同样的属灵关系,我数不清有多少年轻人正在被长者教导、带领、进行门徒栽培。
有一位作家坦率地写下这些话:当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我爸爸上下班单程就需要两个小时。在我成长的最重要时期,从周一到周五,我从来没有和爸爸在一起吃过一次饭。这在我的灵魂中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缺口。有时候我在想:“将来我怎么当父亲啊?我自己都不知道做父亲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我快到30岁的时候,我对我的生命开始有了纠结——我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尽管我相信基督,也跟从祂,但我还是对生命的意义非常纠结。我妻子后来跟我说:“显然我帮不了你……这样吧,要不你去跟道格弟兄聊聊?”道格弟兄是一位年长的基督徒,从此开始了道格弟兄对我长达十一年的门徒栽培。我们每月至少见面一次,他倾听并问我一些问题,关心我并为我祷告。在这十一年中,有两次我正在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时,他都非常严厉地警告了我。当现在再回顾这些我差点做出的决定时,发现他都是对的。他几乎总是能在我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我面前……他坚固我,直到现在,一路上就像是父亲一样。
保罗也是一路上做提摩太的父亲……现在保罗在这里极力夸奖提摩太,这不仅使得腓立比的教会可以放心,而且也鼓励了提摩太。保罗说:提摩太和我有同样的激情……同样的心思意念……同样的专心投入。
通过对这位年轻的谦卑典范在生活中的观察,保罗告诉了我们他的另外一个情况。保罗不仅看到了提摩太的专心投入,而且看到了:
第二,他所挂虑的事情
请大家再稍微仔细看一下第20节:
因为我没有别人与我同心,实在挂念你们的事。
这个副词“实在”,在中文标准译本翻译为“真正地”,暗示出腓立比信徒可能不太相信提摩太关心他们。所以保罗强调了这点——提摩太“实在挂念”你们,他“真的挂念”你们,不是虚心假意的,不是只在礼拜天上午才关心一下;他一周七天都在关心你们。
这个“挂念”可以翻译为“挂虑”(标准译本就是这样翻译的),一直在想着一件事情。在第四章第6节,保罗说:“应当一无挂虑”。而这里呢,保罗使用同一个词, 来告诉我们提摩太的感受。
显然这里我们要区分一下,那种属世的、不健康、不信所带来的焦虑,和敬虔属灵的挂虑之间有什么区别。属世的、不信所带来的焦虑,实际上是骄傲的结果,就是我们觉得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自己,这时候如果我们不担心的话,即便是神也解决不了。
另外一方面,就像一位新约学者所指出的,还有一种是发自于个人内心深处的关切。我们不要随便弱化了这个希腊语词所表达的意思,以至于以为这是在表达一种太过柔和的情绪,那种一闪而过的关心。
其实保罗在写信给哥林多教会的时候,也用到了这个词:还有为众教会挂心——就是这个词——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哥林多后书11:28-29)
所以弟兄姊妹们,保罗是在说其实有一种好的担心、一种好的压力、一种好的、很深的关切,而且这不是对你自己的生活、你自己的世界的关切,不是对你的家庭、你的工作、你自己的东西的关切,这种关切每个人生来自然就有,只是程度会有所不同;但保罗这里所指的,是对教会属灵方面的保护、属灵的成长、福音的信念,还有福音的传播等方面的忧虑和关切。
他就是在这些方面非常关切,担心他们会走偏,或者被试探掉进罪的网罗。保罗把这个叫做“天天压在我身上的挂虑”。
在写给腓立比的信中,他用到了同一个词来表达提摩太真心的关切。
弟兄姊妹们,保罗和提摩太所显明的,是一个真正牧者的心。一个真正的牧者会为了会众的健康问题而极度痛苦;他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希望看到年幼的羊得到保护,成长的羊得到喂养、参与服事,年长的羊结出成熟的、圣灵的果子。
而在生活中,陷阱却到处都是……
我今晚要和二十位你们的牧者、也是你们的长老见面。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现在一起所承受的压力非常大,一起为着大家的益处而殚心竭虑,一同深深地关切着那些正在滑向罪的网罗的羊。今晚我们就会为大家祷告,为了这个基督的身体祷告。
如果你是一位跟从基督的父母,你就会理解这种因为担心你孩子的属灵状况而带来的巨大压力。如果孩子偏离正路而陷入罪中,父母会为此深深地忧虑、关切,这种痛苦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如果知道你的孩子在与神同行,还有什么能比这个给父母带来更大的安慰呢?
这就是一个敬虔父母真诚的心,也是敬虔的老师、敬虔的栽培门徒的人的心,是敬虔的指导者、牧师、长老、执事和同工的心。
前面保罗提到了提摩太的专心投入,提到了他所挂虑的事情,现在他要说说
第三,他的与众不同
保罗谈到的这点的确令人感到悲哀:因为我没有别人与我同心,实在挂念你们的事。现在看第21节:
别人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耶稣基督的事。
当保罗说他们“都”的时候,不可能是指教会中的每个人,因为我们借着别的经文了解到路加也在那,有段时间马可也在那,还有亚里达古(歌罗西书4:10;腓利门书24)。
保罗这里的“都”,指的是所有那些“求自己的事”的人。这让我们想起了保罗在第二章第4节所描述的与谦卑完全相反的那些人。甚至再往前到第一章,保罗谈到有些在罗马的牧师和教会领袖们,他们传基督是出于嫉妒纷争(第15节)。
也就是说,他们其实根本不关心羊群;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事情。他们是在传道,但他们嫉妒保罗,所以他们挑起纷争反对保罗;他们传道是出于自私的动机。保罗在第一章第17节就公开、直白地说:他们要加增我捆锁的苦楚。
他们实际上是在加添我的苦难。
所以保罗似乎是在将提摩太这个牧师/牧者,与那些在罗马的牧师和教会领袖们做一个比较,这个对比实在是太鲜明了、反差太大了。
提摩太是真心关切羊群,而所有那些人只关心让人来跟从他们。提摩太就此与他们分别开来了。对提摩太而言,事奉不是关乎他自己。保罗其实是在说,当提摩太去腓立比看望你们的时候,你们不会听到提摩太一个劲儿地光说自己。
在现今发展非常迅速的神经科学领域,有一个科学家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现在大部分人在谈话中最主要的话题就是——自己。平均而言,60%的谈话是在说自己;如果算上网络社交平台比如微信、QQ等,那么这个比例将达到80%。
下面这个研究成果很有意思。哈佛的研究者们让一百九十五名参加实验的人谈论各种话题,同时研究者们扫描、观察他们大脑的行为。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当谈论他们自己的时候,大脑中与激励相关的部位就兴奋起来了,这个部位也是产生愉悦的地方,比如可口的食物,甚至象可卡因这样的毒品所产生的愉悦就在这个部位。这篇文章是这样总结的:当谈论我们自己的时候大脑所引起的反应,说明自我表露会带来一种内在的愉悦,所以哪怕其他的话题要远比自己有趣或重要得多,人们也更愿意谈论自己,而不是那些话题。作者最后写道:换句话说,我们喜欢谈论我们自己,因为那样感觉很好;它可以产生一种神经刺激,让人感觉很爽。
你们能想象出这个研究成果所告诉我们的吗?这个结果所显示出来的,是我们现今的文化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给人们带来神经官能的体验,人们对于谈论自己时的那种感官愉悦已经很上瘾了,人们很享受那种神经刺激。
其实那些研究者们所发现的这种大脑行为模式,我们早就通过神的启示了解到了。谈论自己是一种骄傲,那总是比被忽略要让人感觉好得多;而甘心于被忽略是需要谦卑的。
弟兄姊妹们,圣灵必须对我们的大脑做一次大手术……我们的心思意念需要被彻底更新而改变(罗马书12:1-2)。
如果任凭我们的私欲发展,我们会被骄傲和自私的欲望所吞噬,即便是在教会里也是这样;保罗就指出一些牧师已经深陷其中。教会里每个人最喜欢谈论的话题,与教会外的人一样,都是关于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自己的家庭、我们自己的工作、我们自己的东西。
我们会找到一些愿意聆听我们谈论自己的朋友,然后礼尚往来,我们再聆听他们谈论他们自己。我们以为这就是真正的“团契”。
我们会有些纳闷:为什么象提摩太这样的人会这么少?有他那种的专心投入、他那种的挂虑关切、他那种的与众不同,这样的人怎么就这么少?
保罗这里所说的,还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
他们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耶稣基督的事。
他们不求耶稣基督的事,但耶稣基督的事是什么呢?祂到底在乎什么呢?
- 从牧者的角度来看耶稣——祂关心其他人,寻找那些失丧的人。
- 从农夫的角度来看耶稣——祂播撒种子,收获一个属灵的收成。
- 从窑匠的角度来看耶稣——祂陶造、改变生命,做成合用的器皿。
- 祂在乎的是你(彼得前书5:7);
- 祂在乎的是失丧的人(路加福音19:10);
- 祂在乎的是祂天父的荣耀(约翰福音8:54);
- 祂在乎的是将来的国度(马太福音13:45)。
弟兄姊妹们,你在乎的是什么呢?对于耶稣基督所关切的,你真的……在乎吗?
我们要有耶稣基督的心,还记得这一章是怎么开始的吧?正是耶稣谦卑的心才使得祂在乎我们,在乎失丧的人,在乎祂天父的荣耀,在乎将来的国度,在那个国度里祂要与我们一起共享。
谦卑会决定我们专心投入的是什么……谦卑会使我们生发真正的挂虑关切……谦卑会使我们与众不同,不再只关注自己。
保罗继续谈到了提摩太的另外一个情况:
第四,他值得信赖
请看第22节:
但你们知道提摩太的明证。
中文标准译本把这句话翻译为:但是,你们是知道提摩太那经过考验的品德。
你们已经知道了提摩太的明证,你们已经知道他那个经过考验的品德。当保罗当初建立这个教会的时候,提摩太很可能是与保罗在一起的。
你们已经知道了提摩太的明证。保罗使用的“明证”这个希腊语词,是指经过考验而坚持下来了的意思;换句话说,他通过检验了。
另外,这些不一定非得是什么巨大的考验。在这个上下文中,提摩太被证明是真心关心他人的,这个可以通过或大或小的方式显明出来。
我昨天去参加了一个婚礼,站在我旁边的那个人也是我们教会的。上周在牧者神学院的年度宴会结束后,我看到他在教会的厨房里洗碗。这倒给了我一个机会,来感谢他为教会洗了那么多餐具。
他说:“嗯,其实我喜欢干,我很喜欢洗碗。”我听了有点紧张,说:“是嘛,我妻子一会儿要过来,请别当着她的面说这个行吗……要不她以后会抓着我去洗碗,我还没有通过这个考验。”
道森·特罗曼(Dawson Trotman,)是导航会(the Navigators)的创始人,现在已经归回天家了。有一次他访问台湾,期间他和一位台湾牧师徒步去山里的一个村子,与当地的基督徒见面。小路上比较湿,他们的鞋子上都沾满了泥。
其中有一个基督徒后来问这位台湾牧师,是谁接待了道森先生,在他看来道森是在宣教领域的先驱和领袖,理应好好接待。这位牧师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们到达村子后,第二天早上我起来,发现道森早就起来了,并且穿戴好了。当我穿鞋的时候,我才看到他已经把我鞋上的泥土都刮掉、清洗干净了……他把我的鞋洗干净了,而且他对此什么也没说。”这个牧师笑了笑,又重复了一遍:“道森·特罗曼把我的鞋洗干净了!”
保罗在打发提摩太去腓立比……很可能是去鼓励那里的教会,清理干净一些泥巴和尘土。
这将是一次艰难的、令人精疲力尽的旅程。
去腓立比最直接的路线是走陆路,他要从罗马途径亚壁古道(Via Appia),这是古罗马时期一条著名的罗马大道,到达意大利东南部海岸的布林迪奇(Brindizi),光是这一段就有五百六十公里。然后,他要坐船穿过亚得里亚海,行程大约是一百五十公里,再从都拉斯(Dyrrachium,即现在的都拉基乌姆),途径厄纳齐雅大道(Via Egnatia)往东走五百八十公里,穿过马其顿到达腓立比。
这一趟往返可够提摩太受的,那时候绝不像我们现在旅行这么简单,拎上包“嗖”的就到了。中途他肯定会在某个地方过生日,因为这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
这的确是需要一个有“明证”、经过考验的人才能忍受的!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确需要有个很好的理由来激励他完成,因为这个旅程实在是太危险、太艰辛了。
如果不是被对基督和教会的爱所激励,如果骄傲伴随着他这一路,他会想:为什么这一路上就没个人来见见我?为什么就没别的人跑这一趟呢?凭什么呀?
提摩太是个多么值得信赖的人……一个多么谦卑的人!
我们已经看到了,提摩太谦卑的品格体现在他的专心投入、他所挂虑的事情、他的与众不同和他值得信赖这几方面,现在我们来谈最后一点:
第五,他的顺服
请再看看第22节:
但你们知道提摩太的明证;他兴旺福音,与我同劳,待我像儿子待父亲一样。
像儿子待父亲一样。
“待”这个词有“服事”的意思,蕴含着一个非常宝贵的含义。孩子在服事他父亲的时候,会有一种很自然的快乐,小孩子会说:“我要去帮爸爸。”
很清楚,这个词所要表达的不是一种冷冰冰的工作任务;而是介于提摩太和那位颇有成就的人之间,一种非常亲密的、忠诚而喜乐的关系。
这位大名鼎鼎的使徒,在圣灵的带领下,收养了这个没什么背景也没什么前途的孩子……成为他属灵上的指导者。现在他们之间就像是父与子一样。
再看看保罗这里是怎么说的:注意第22节的中间部分:他兴旺福音,与我同劳。注意保罗没有说:“他为我劳苦”……人们可能以为是这样。保罗说:“他与我一同劳苦。”
这里的介词是正确理解这句经文的关键,尤其是那些做带领服事的。你所带领的人不是来服事你的;他们是与你一同来服事的。虽然这里没有提服事的对象,但我们都知道他们最终是服事基督,而不是你。
保罗明白这一点……提摩太也明白。不过提摩太还知道,保罗将一直是他属灵的父亲,提摩太会一直是保罗属灵的儿子——保罗在这里也表达得非常清楚。
我曾经看到过一份资料,是对竞技比赛中人们的想法和感受的一个研究。这些研究是由维基·梅德维奇(Vicki Medvec)负责完成的,他现在是西北大学凯洛格(Kellogg)管理学院的一个教授。几年前她研究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奖牌获得者,在采访、与他们对话的过程中,她发现:铜牌获得者差不多与冠军一样高兴;但亚军却比那两个都不开心。为什么呢?因为亚军一般会去看他们离获得冠军有多么接近,差点儿就拿到金牌了!所以他们对拿到银牌很不满意。而季军一般会去看他们离没有得到奖牌有多接近,他们差点儿什么奖牌也没拿到!所以他们对最终能站到颁奖台上非常开心。
我也能想象得出,站在离冠军这么近的位置上,确实很难高兴起来。亚军比季军确实需要更多的谦卑。
提摩太总是处在亚军的位置上,不过从保罗在这里所记录的一点点关于提摩太的生平来看,显然提摩太对于当亚军没什么问题。
另外,从圣经或教会历史来看,没有任何证据显明提摩太后来结过婚,更没有孩子或是一个家,使得他可以在服事的过程中能停留、歇息。看来提摩太是要奉献他的生命来事奉新郎基督,他甘当亚军。
这是一种怎样的专心投入……一种何等真心的挂虑关切……多么让人信赖放心……与他周围的人是那么截然不同,周围的人都在热衷于谈论他们自己,享受其中……他是那么顺服他属灵的父亲……
最后,提摩太是多么谦卑地在跟从神为他的生活所预定的旨意。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5年5月3日的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5
版权所有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