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13 - 聆听正确的声音

13 - 聆听正确的声音

Ref: Ecclesiastes 4:1–8

聆听正确的声音

在日光之下劫后余生(第一部分)

传道书4:1-8

 

教会里有人送给了我一份新年锻炼计划,是从报纸上剪下来的。我不知道他们这么做的具体动机,但是一定是出于好意。这是一份很不错的锻炼计划,所以我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 首先,站在舒适的平地上,确保左右两侧都有足够的空间。
  • 两手各拿一个能装五斤土豆的塑料袋(注意:是空塑料袋),将手臂伸直,抬起来,和地面平行,尽可能多地坚持一段时间。
  • 争取坚持整整一分钟,然后放松几分钟,每天重复做三次。
  • 两周后,把塑料袋换成能装十斤土豆的那种,每天坚持锻炼三次。
  • 当你维持这一水平没有问题的时候,把塑料袋换成装二十五斤土豆的,并且每天坚持锻炼。
  • 在你对这一水平感到有信心之后,开始在每个袋子里放一个土豆。

我喜欢这个建议,大家赶紧采取行动吧!这让我想到一个事实:很多人都打算给你提供方方面面的建议,真正的麻烦在于他们是非常认真的,而不是开个玩笑就算了。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建议包围着,内容不外乎:你该怎样做才能出人头地,并且在生活中确保利益最大化。提供建议的人看起来越成功,他们的建议听起来就越无懈可击。

最近有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网络频道把一位成功人士的人生智慧收集起来,发到了网上。这个人的名字我就不提了,但是他的建议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其中包括:

  • 如果你想成为上流人士,就要想办法和这种人建立联系。这就意味着:你可能不得不抛弃那些收入水平不够高的朋友,因为他们会拖累你,甚至可能会让你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你一定要和高品位的人交往。
  • 要对自己进行投资,也就是说:你是自己圈子里最重要的人物。
  • 这位名人还提出了另一个建议——跟合适的人结婚。我觉得很难准确解释他的意思。如果你了解到他自己的实际做法,就知道他的意思并不是白头偕老,而是如果你找错了配偶,那么就离开她,然后和你的女朋友同居25年,如果觉得很般配,那就和这个女人结婚。在现实生活中,这位名人就是这样做的。

在婚姻、友谊和生活方面,这位名人的建议完全是在误导别人,就像是有人告诉我用装土豆的空塑料袋可以锻炼肌肉一样离谱。亲爱的弟兄姊妹们,生活中最关键的事情之一就是听从正确的建议,聆听正确的声音。

 

世界上曾经最富有的那个人,在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都在听从错误的声音,过着错误的生活。于是他决定写一本个人日记,留给他的儿子罗伯安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在许多方面提供正确的建议和鼓励。

请大家和我一起翻开《传道书》,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第四章。很多旧约学者认为第四章到第十章是传道书的中间部分。你可能会注意到,这个部分的经文听起来很像箴言书,涵盖了很多领域,每一段都很简短。[1]这是一份生存指南,让你在波涛汹涌的人生航程中避开漩涡和湍流。如果他日记的第一部分是在日光之下寻找人生的意义,那么接下来的这部分可以被称为“在日光之下劫后余生”。

所罗门一上来就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他周围的现实世界。三千年过去了,这个世界还是老样子。在第四章,所罗门向我们展现了四个不同的场景。如果你手里有一份节目单,那么第一幕场景的标题应该是:“无情的压迫:站在恶势力那一边”。

 

无情的压迫:站在恶势力那一边

传道书4:1让我们看到了第一幕: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看哪,受欺压的流泪,且无人安慰;欺压他们的有势力,也无人安慰他们。

这一幕可不是喜剧,而是现实。所罗门两次提到无人安慰他们,换句话说,他们无处可逃,没有人替他们伸张正义,他们的冤情没有平反,状况没有得到改善,他们也没接受过任何援助。所罗门提到“无人安慰”,他的意思是这些人“在世界上得不到任何的帮助或救济。”[2]

在传道书中,这是一段情感强烈的文字,我们不应该走马观花,一带而过。所罗门已经看透人间百态,因此断言这是一个充满压迫的世界。在这段经文一开头,他就三次提到“欺压”。我们需要注意他的具体描述手法:我……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

接下来他提到受害者:看哪,受欺压的流泪……这似乎是说:他们只能流下绝望和悲伤的眼泪,此外没有别的办法。然后,所罗门第三次用“欺压”来描述罪魁祸首:欺压他们的有势力,[3]压迫他们的人大权在握。

在这里,“欺压”指的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虐待别人、压榨他们;从字面上看,这个词可以理解为:践踏和压垮那些更弱小、更贫穷或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4]

欺压人的拥有更多的权力,而且他们滥用权力。压迫者可能会虐待别人的丈夫或父母;这些人也可能包括学校里的霸凌者、国家的独裁者、逼良为娼者、帮派头目或皮条客、道貌岸然的雇主或虐待儿童的人。

欺压”这个词可以指剥夺收入、土地或个人权利,当然还包括当权者出于信仰的缘故对你进行迫害。在你年纪还小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发现这些压迫者在人类历史舞台上的表现了。

在创世记第三章,亚当和夏娃由于犯罪而被逐出伊甸园。不久,他们的一个儿子出于嫉妒,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导致这个家庭支离破碎。

人心的败坏实在令人发指。几天前,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在路上开着自己的皮卡,看到旁边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就立刻急转弯,从那老人身上碾过,把他压死了。这个男孩被捕后,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只是想知道杀人的感觉是什么。我们只要对新闻稍加关注,就不难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压迫。

读到这里,你可能以为所罗门会像第三章那样表达自己对神的信心和信靠。在那里,他提醒我们:总有一天,神会在祂神圣的法庭上把一切都扭转过来。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所罗门只不过说出来世界上芸芸众生的看法。我们看2-3节:

因此,我赞叹那早已死的死人,胜过那还活着的活人。并且我以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见过日光之下恶事的,比这两等人更强。

你可能会像所罗门那样得出一个结论:死了比活着好。可悲的是,单单在美国,每天就有一百三十个人选择自杀。当今世界令人不安的趋势之一就是自杀率大幅攀升。但所罗门却不是在建议读者自杀。他想说的是:与其遭受滥用权力者的欺压,还不如不出生在世界上;与其在这个无情、败坏、腐败、危险、自私、痛苦的世界上欲哭无泪,还不如不出生呢。

顺便说一下,这是一个被困在日光之下的人所能观察到的,他并不认识那位赐各样安慰的神,也就是我们的主。所罗门两次写到他们没有人来安慰。所罗门的父亲大卫王在诗篇第二十三篇也用了“安慰”这个希伯来词汇,告诉我们:我们好牧人的杖和竿会安慰我们,神的话语、同在、全权的关怀都带给我们安慰。我们最终的安慰不是来自于日光之下,而是来自于创造太阳的那位神。

我最近读到一本书,主人公是一位基督徒,生活在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现在她因为相信福音而受到家里人的嫌弃,并被赶出家门。她写道:“我的生命一直处于危险之中,但我没有绝望,而是从神的话语和同在中得到了安慰,从我的主和救主耶稣基督那里找到了安慰。”[5]

在诗篇一百一十九篇,作者大卫所作的祷告,所罗门在成长过程中一定多次听到过:

追求奸恶的人临近了;耶和华啊,你与我相近;因我一切所行的都在你面前。我趁天未亮呼求;我仰望了你的言语。

 

嫉妒的对手:互相攀比

所罗门描述的第二幕场景也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将这幕场景称为“嫉妒的对手”,并将其具体的表现以“互相攀比”作为副标题。

请看第4节:

我又见人为一切的劳碌和各样灵巧的工作就被邻舍嫉妒。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所罗门说得比较笼统,同时,所讲的内容我们可能也没有当回事。他在这里谈到了当代人的工作动力之一就是在竞争中获得成功,而成功的决定因素在于拥有更多、做得更多、卖得更多、比你的竞争对手完成更多的任务。不然怎么能算是竞争呢?

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的一位教授写道:商业中存在一种令人不安的趋势,也就是“痴迷于攀比”。他提到自己的一个女学生十年前毕业,在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可惜,这位女士患有“攀比痴迷症”。她的工作其实很不错的,然而,在收到校友通讯录之后,她发现读MBA项目的同班同学居然刚刚被任命为他们公司的副总裁。从那一刻起,她几乎逢人便说自己怀才不遇,没有得到晋升,真的太惨了。

这位教授继续写道:企业高管、华尔街分析师、律师、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士同样痴迷于将自己的成就与同行做比较。这篇文章的最终结论是:人们痴迷于互相攀比,欲罢不能。[6]

对于这种情况,所罗门的定义更为简单,他称之为罪、嫉妒和贪婪。痴迷于比较就是一种罪性的嫉妒心在作怪。我们对别人的成功感到眼红,而不是享受自己的成功。这种罪恶的欲望意味着我们不只是想在生活中出人头地,还想要超越所有人。[7]

英文中把嫉妒心、攀比心很强的人叫做琼斯(Jones)先生。当今世界上满大街都是琼斯先生,他们试图跟上其他竞争者的步伐。如果你的姓氏正好是琼斯,我很抱歉。因为这跟你们家的姓氏没有一丁点关系,请别误会。事实上,每个人的姓氏都会受到影响,因为每个人都有罪,包括我们这些在教会担任领袖的人。当我旅行时,一直有人问我:“你们教会星期天有多少人参加聚会?” 我经常想要告诉对方我们教会在复活节或圣诞节主日的出席人数。看到了吧?牧师们也受到了攀比心态的影响。

一位牧师最近写道:周日下午,他和六岁的小儿子坐在客厅里。儿子突然问道:“爸爸,当你起身讲道之前,一直坐在那里,低着头。你在干什么呢?”

他回答说:“我在请求主给我一篇好的讲道。”

儿子回答说:“真的吗?那祂为什么不听你的祷告呢?”[8]

“现在马上回房间去!”

我们很容易忘记嫉妒的罪。正如陶恕(A. T. Tozer)牧师所说:“即便是在地方教会,我们也会忘记这样一个事实:作为基督徒,我们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基督里的同工。”[9]

所罗门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有人争强好胜,试图在人生的赛跑中超过所有人。说到这里,所罗门突然话锋一转,开始谈论傲慢的懒汉。

 

傲慢的懒汉:退出竞争

我们接着看第5节:

愚昧人抱着手,吃自己的肉。

这听起来很恶心,不是吗?愚昧人揣着手。大家要知道:圣经中的“愚昧人”并不是指小学三年级都没有念完的人。愚昧人指的是傲慢的、只顾自己的那种人。所以,这节经文描述了一个人。他认为自己比其他竞争者更出色;比那些急于求成的人好许多,所以他选择能不干活就不干。

顺便说一下,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失业了。你可能正在和这样的人共事。在工作中,没有任何东西能激发他们,也没有任何东西能刺激他们的想象力。他们昏昏欲睡,打卡上班,然后就开始摸鱼,消磨时间,直到下班打卡的时刻来到。[10]

所罗门说:他们实际上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而且更要命的是,他们也在破坏自己的声誉、工作道德和见证。他们期望别人能替他们完成艰巨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可以当甩手大爷,能不干活就不干,等待着周末的来到。这一类人一定不会陷入过度竞争的境地,反而是表现不佳。根据圣经中的工作伦理,过度竞争和偷懒都是不对的。[11]

 

盲目的野心:效法守财奴

我们把所罗门接下来要描述的场景叫做“盲目的野心”。请看第7节: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有一件虚空的事:有人孤单无二,无子无兄,竟劳碌不息……

大家要看清楚:所罗门描述的这个人没有继承人,没有家庭,甚至没有其他家庭成员可以继承他留下的财富。言下之意是,无论如何他都不想属于任何一个家庭,因为他们只会妨碍他对物质和金钱的追求。

大家继续看第8节:

眼目也不以钱财为足。他说:“我劳劳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乐,到底是为谁呢?”这也是虚空,是极重的劳苦。

你可以给这一幕加个副标题:“效法守财奴”。所罗门在这里描述了一个守财奴。他唯一的朋友是自己的钱和工作;他不需要任何人,反正也不想要任何人打扰他。这个人把鼻子埋在账本里,整天忙个不停,但是并没有什么满足感。

所罗门告诉我们,这个人从不会停下来问那些显而易见的问题:“除了考虑自己之外,我还为别人做过什么呢?”或者“为什么我的财富驱使着我想要得到更多呢?”[12]

我没有享受过任何东西;我只是想要更多的财富。所罗门对人类进行了完美的定位,不是吗?

上面提到的场景描述了听从错误的声音和遵循错误的建议会导致的四种可能性:

  • 有些人追求权力,然后加以滥用。
  • 有些人努力工作,但心中隐藏的动机却是为了得到掌声或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 另一些人只求得过且过,心里只有自己,傲慢地揣着手,只想得到别人的服事,却不愿意为别人付出。
  • 还有一些人马不停蹄地追求财富,再不就是忙着数钱,都顾不得停下来歇一歇。他们似乎从未注意到别人都已经离开,让他们独自留在自我陶醉的世界里。

 

关于平衡的箴言

圣灵在这四个场景中间添加了一句很有智慧的箴言。我们看第6节:

满了一把,得享安静,强如满了两把,劳碌捕风。

所罗门描述的是一个很懂得平衡的人。他既没有偷懒不干活,也没有试图抓住更多东西;他没有揣着手闲逛,但他干活的时候也是安安静静的。“安静”和“满足”是一对同义词。[13]

所罗门描述的是平衡的、明智的知足。这样的人会说:“我的手里没有缺乏,神赐给我的已经足够了。”

抓取、贪婪、嫉妒、竞争和权力,在这段经文中的描述都有相同之处:它们永远不会说:“足够了!”这样心态的人永远不会考虑自己所拥有的,而是一直盘算着想要的东西。

所罗门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比这些都要好。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节经文中的“强如”这两个字?请圈出这个词。在这里的意思是更优越的、更值得追求的。我们要听从这个声音;遵循这个建议。如果你愿意服从这个声音,也就是圣灵的带领,那么你就会相信神放在你手中的东西是刚好够用的。你现在就要使用它、享受它,并着手工作,最终得以荣耀神。

关于知足常乐,有一个八岁小女孩的见证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她有充分的理由为自己所失去的东西而终生抱怨。在她六周大的时候,她患了感冒。当时家庭医生不在,有人推荐一位乡村医生为她看病。事实上,这个人根本就不懂医术,但却很会装模作样。他把热的芥末膏药涂在小女孩的眼皮上,因为她的眼皮已经肿了,还出现了皮疹。尽管感染最终痊愈,但她的眼皮却留下了疤痕。不久之后,她的父母才意识到自己的女儿已经失明。那个乡村医生匆匆离开了小镇,人间蒸发了。

在这个小女孩五岁的时候,朋友和邻居们凑够了钱,把她送到眼科专家那里进行治疗。尽管她当时只有五岁,医生对她说的话却令她终生难忘:“可怜的孩子,恐怕你的眼睛再也看不到什么东西了。”[14]

但是医生的结论并没有影响到小女孩对人生的态度。她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基督。此外,她还开始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基督的信心和满足感。没过多久,这个名叫范妮·克罗斯比(Fanny Crosby)的小女孩,就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赞美诗。

尽管这个世界正在被权力、声望、竞争、嫉妒、懒惰、傲慢、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所吞噬着,这首诗却让我感受到一种说服力,足以对抗世界上所充斥的这一切。这首诗的作者似乎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圣经中关于智慧和平衡的真理。神把一些东西放在她的手里,虽然不多,却足以让她勤奋地运用,从而给别人带来祝福,让神得到荣耀。

她在八岁的时候创作的第一首赞美诗强调了跟随神所带来的满足感,透露出简单而坚定的见证。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我享有多少祝福,

别人不知道!

我不能,我也不会——

因为自己是盲人而哭泣叹息。

虽然眼睛看不见,

哦,我却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孩子!

我立志在这个世界上

凡事知足。[15]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20年1月12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20

版权所有

 

[1] Michael A. Eaton, Ecclesiastes (IVP Academic, 2009), p. 104

[2] Ibid, p. 106

[3] David A. Hubbard, The Preacher’s Commentary: Volume 16 (Thomas Nelson, 1991), p. 118

[4] R. Laird Harris, Gleason Archer & Bruce Waltke, Theological Wordbook of the Old Testament: Volume 2 (Moody Press, 1980), p. 705

[5] Adapted from Philip Graham Ryken, Ecclesiastes: Why Everything Matters (Crossway, 2010), p. 108

[6] https://www.preachingtoday.com/illustrations/2011/july/2071111.html

[7] Ryken, p. 110

[8] Terry Powell, Serve Strong (Leafwood Publishers, 2014), p. 17

[9] Quoted in The Next Chapter After the Last, Christianity Today, Vol. 32, no. 13

[10] Ed Young, Been There. Done That. Now What? (Broadman and Holman, 1994), p. 102

[11] Adapted from David Jeremiah, Searching for Heaven on Earth (Integrity, 2004), p. 88

[12] Adapted from Charles R. Swindoll, Living on the Ragged Edge (Insight For Living, 1986), p. 39

[13] Ryken, p. 111

[14] www.earnestlycontending.com/KT/bios/fannycrosby.html

[15] Warren W. Wiersbe, 50 People Every Christian Should Know (Baker Books, 2009), p. 102 

Add a Comment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CLICK HERE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