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12 - 同归尘土

12 - 同归尘土

Ref: Ecclesiastes 3:18–22

同归尘土

在日光之下寻找人生的意义(第十二部分)

传道书3:18-22

 

毫无疑问,所罗门王希望他的儿子罗波安阅读自己的日记并从中学到一些功课。但是,我认为所罗门多半不会想到,他的日记直到三千多年后的今天,还有人在阅读和研究。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到所罗门在写日记时的现实主义立场:脚踏实地、直言不讳、直面问题、绝不含糊。他的字里行间经常散发出徒劳和灰心的酸楚。传道书里的一些内容,大多数人都永远不可能去背诵的,因为它不会给人带来丝毫的鼓励。

有时,你很想给他的日记加一个标题:“人生不易,活下来就是胜利。”谁也不会在咖啡杯写上这句话。下面这句怎么样:“人生历尽沧桑之后就是死。”好吧,谢谢所罗门的真知灼见!

但我们也发现,在他的沮丧、渴望、绝望和灰心之中,圣灵正在引导他,给我们所有生活在日光之下的人带来启迪。当我们重新开始学习时,会发现他的日记中除了旧事重提之外,还有一些新的内容。

他在开头的部分提到了人生的种种绝望和挫折,最后却以鼓舞人心的建议作为结束。他不只是写道:“人生历尽沧桑之后就是死。”事实上,所罗门不仅谈到了他对经历死亡的观点,还提出了有关人生的见解。

现在我们继续看传道书3:18-19:

我心里说,这乃为世人的缘故,是神要试验他们,使他们觉得自己不过像兽一样。因为世人遭遇的,兽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样:这个怎样死,那个也怎样死,气息都是一样。人不能强于兽,都是虚空。

在这里,所罗门开门见山地观察到两个事实。第一项观察就是:死亡临到每一个人。

 

第一项观察:死亡临到每一个人

死亡临到所有生物;动物会死,人也不可避免。不管你是最大企业的总裁,还是最大的一条狗,在面对死亡和腐烂的时候,人类比动物好不了多少。当然,所罗门针对的仅限于我们能看到的、日光之下的生命,而且,从我们能看到的情况来说,人类并不比动物强多少。

现在,所罗门观察到一个事实。我们在进一步的学习中会发现圣经中更多的启示。如果你只能观察到日光之下发生的事情,却不拥有神启示的真理,那么,你最终可能会得出各种错误的结论。人从哪里来?应该如何生活?死后会发生什么?宇宙的走向会怎样?你最终会作出错误的回答。

我想给大家举例说明,在日光之下,拒绝神的启示而选择以人为中心会多么令人绝望。那种绝望现在充斥着整个世界。一位作家沮丧而又愤世嫉俗地写道:“我意识到自己将会死去,永远地消失了。”在这里,我打算多加一句:如果这也是你的观点,而没有任何启示,那么你多半也会认为自己死后,就不复存在。

这位作家继续写道:“我的生命稍纵即逝。而宇宙也面临着最终的灭亡。科学家们告诉我们,宇宙正在膨胀,星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最终所有的恒星都将燃烧殆尽,所有的物质都将被黑洞吞噬掉。在垂死的宇宙中,人类是一个注定要失败的群体,因为最终将不复存在,它是否曾经存在过真的意义不大。因此,人类并不比成群的蚊子或猪圈里的猪更重要,因为它们的结局都是一样的。”[1]

法国文豪伏尔泰(Voltaire)否定神的话语。三百年前,他写下了一段绝望的话:“我们都是昆虫,在泥土里活不过几秒钟就结束了。”这句话太鼓舞人心了。你应该把它设置成屏保图片。亲爱的弟兄姊妹们,这是完全基于观察的逻辑结论,不包含任何从神而来的启示。

我们不要误解所罗门的开场白,他可没有伏尔泰那样离谱,没有否认人类在受造之物中的独特性;没有否认人类灵魂是永恒的,我们将来会有荣耀的身体;所罗门也没有否认人类的复活和永恒的命运,更没有否认神将在人类历史结束时创造出新天新地。[2]

神的启示填补了我们人生的空白——你不需要绝望。所罗门只是观察到了简单的事实:人类和动物死后都会归于尘土。尽管他当时已经是伟大的以色列国王,他死后会被放进华丽的棺材,举行隆重的葬礼,然而,死亡的现实仍然令他沮丧。有些动物会悄无声息地死在树洞里,无人察觉,可是它们的尸体还是会归于尘土。

 

第二项观察:死亡是神的安排

所罗门观察到的第二个事实是:死亡是神的安排。

所罗门的话语里的确包含着神的启示。实际上,他引用了创世记第三章神对亚当和夏娃所说的话。在那里,神也提到了“尘土”。所罗门在传道书3:20也提到了“尘土”:

都归一处,都是出于尘土,也都归于尘土。

人死后身体发生的这种变化不是意外,而是神的安排。这是亚当和他的妻子被逐出伊甸园时,神作出的应许。神应许他们,他们的罪逆转了神的创造过程。[3]神用尘土创造了亚当;由于罪,他将归回到尘土中。这种逆转不仅影响人类,也给动物界造成了影响。

在创世记3:19,当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的时候,神对亚当说: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所罗门在传道书第三章中引用了神对亚当的应许。他感到沮丧,因为自己的身体和一些动物都将经历同样的逆转,同归尘土。但所罗门意识到这都是罪的结果。世界上的每一次死亡都是一个感叹号,见证神正在实现祂的应许。罪进入世界,带来死亡。每一副最终被尘土填满的棺材都印证了神的话语。在人类的整个历史中,“同归尘土”是所有人的墓志铭,但归回尘土并不是最终的结局。

 

谁知道人死之后的光景呢?当然是神!

那么谁知道人死之后的光景呢?当然是神!

接下来,所罗门用了两个反问句,让信徒对人死后的生活多少有一些了解。在第21节,他提出来第一个反问:

谁知道人的灵是往上升,兽的魂是下入地呢?

换句话说,谁会知道死后的任何细节呢?如果你看到的仅仅是日光之下的光景,又怎么可能知道死后会发生什么呢?请注意,所罗门给出了答案。他假设自己根本不需要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猜到我们多半都会插嘴说:“神知道。”

谁知道呢?当然是神知道!

谁知道永生的细节呢?一定是创造生命的永生神。

谁知道人死之后会经历什么呢?宇宙的创造者为了我们的益处而经历死亡,这样,当我们死后,就会得到祂所赐的永生。

所罗门知道这些吗?他当然知道,并且在传道书12:17写道:

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神。

同样,关键的答案并不在于人眼睛所能看到的,而是神的启示。[4]

 

谁掌管着死后的世界呢?当然是神!

那么谁在掌管着人死后的世界呢?当然是神!

在第22节,所罗门提出了第二个反问:

他身后的事谁能使他回来得见呢?

换句话说,谁有能力让人起死回生呢?谁有能力让死人活过来,进而得到永恒的生命呢?所罗门也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假定以色列的每个人都已经知道答案,那就是神有能力赐给人永生。

所罗门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旧约中的其他部分找到。在诗篇49篇,他的父亲大卫王提到了死后的生命以及他对于信徒与神永远同在的把握。

今天,我们拥有神全部的启示,对于永恒有了更多的了解。在约翰福音14:1-3,耶稣应许那些跟随祂的人:天父家里有很多地方,祂要到天父那里为我们预备地方。希伯来书11:35进一步应许我们:跟随耶稣的人将会复活,并且经历更美的事情。在提摩太后书1:10,保罗向提摩太谈到了同样的应许:

我们救主基督耶稣……藉着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

 

你该怎么办呢?

那你该怎么办呢?

这不是所罗门在日光之下可以观察到的,而是出于创造太阳的那位主,是记录在圣经中的启示。这是神赐给我们的礼物!这是神带给我们的不可思议的恩典!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停止观察、探索或研究;我们只是需要明白:如果没有神的启示,我们最终可能会用错误的答案来填补人生的空白。

那么,没有圣经和神启示的人该怎么办呢?这恰好就是神交托给历代信徒和今天教会的使命,让万民成为基督的门徒。关于这项使命,圣经中还有很多吩咐。

可是,现在真正的问题是:你在一生中该做点什么呢?这跟其他人没有丝毫的关系。如果让你自己去观察这个世界,你大概的结论可能是:动物和人类死后不复存在了,神甚至一开始就不存在,宇宙将会爆炸,生命是一个无意义的谜团,我们真的只不过是在泥土上苟延残喘的昆虫。

195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里亚克(Mauriac)正是陷入这样的绝望中。作为非基督徒,他悲哀地写道:“你能想到吗?如果你在生活中一无所获,每天只是在等死,感到这个世界之外的一切都是虚空,人生的谜团永远没有答案,那么,这样的煎熬谁能受得了呢!”[5]

这就是生活的悲剧。人试图在日光之下找寻生命的意义,却否认创造太阳的那位神,排斥祂的启示。要知道,神设计了这个谜题,只有祂才知道答案,并能够把所有的拼图拼在一起。同时,即使对信徒来说,我们自己的生活拼图中有时看起来也有缺失的部分。我们该怎样在日光之下生活呢?

传道书中这段经文似乎一开始就很悲观消极,不过其中的确包含了令人鼓舞的真理。只要你认同神的话语、应许、计划、创造,以及未来与神同在的永生,那么,你的人生就有了新的意义。

至少我们可以总结出两个永恒的原则。

 

享受眼下的生活,因为是出于神的安排。

第一个原则就是:享受眼下的生活,因为是出于神的安排。

我们看22节:

故此,我见人莫强如在他经营的事上喜乐,因为这是他的份。

换句话说,不要在后悔、贪婪、抱怨或报复中虚度此生,毕竟,我们在世界上的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地加以利用。

所罗门提醒我们,我们的人生不是一场意外。你的工作是神安排的;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那都是神赐给你的。不管你的工作地点是在厨房、法庭或者教室,都应该做好自己的工作,并求神让你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体验到喜乐。魔鬼无法掌控你的灵魂,但牠肯定想剥夺你的喜乐。因此,如果你在生活中没有感谢、顺服、赞美神,那么你就不是在真正地敬拜神。

你该怎样敬拜神呢?要感恩、舍己、谦卑、赞美、顺服和信靠。在圣经中,这一切都是敬拜。敬拜神不是仅限于周日早上,而是从周一早上就开始了。如果我们不敬拜神,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如果不敬拜神,我们整个星期就会被浪费掉。所以要赞美神,感谢祂,信靠祂,并随时发现值得感恩的事情。

圣经学者魏华伦(Warren Wiersbe)在这段经文的注释中写道:有个农夫在餐桌前祷告说:主啊,感谢你赐予我们美好的食物和良好的消化能力。[6]

这是千真万确的!而且你年纪越大,就越发体会到消化系统的重要性,并且在饭前为此感谢神。不然,为什么上了年纪的人会把奇亚籽倒在所有食物上呢?别再那么干了!我亲眼见过有人把奇亚籽倒在冰激凌上!这种做法绝对不合乎圣经!

 

期待着神给你预备的地方

第二个原则:期待着神给你预备的地方。

所罗门在第22节中暗示:唯独神有能力使你超越死亡,看到并经历永生。所以,不要浪费生命,虚度光阴,要趁着还有时间,着眼未来;也要对神已经为你预备好的地方充满期盼。

日光之下的生活困难重重,这当中隐藏着神的救赎目的。祂正是用这种办法,让人内心更加渴望将来能够与神同在。不要忘记你的来生。根据这个思路,保罗·大卫·区普(Paul David Tripp)举了一个例子。

我相信,露营的目的是让人想家!在森林里的第一天,搭起帐篷是令人兴奋的事情。但三天后,你的帐篷里将会弥漫着挥之不去的难闻气味。你不是一直喜欢食物上烟熏火燎的味道吗?然而,三天过后,你特别讨厌出去找吃的,并总是嫌弃篝火做饭速度太慢,一提起这事就上火。在家的时候,你不是憧憬着从营地旁边的溪流中捕捉鳟鱼当晚餐吗?等到真正开始抓鱼的时候,你每次抓到手里的只有水底的树根和杂草。

你现在已经在野外呆了四天,腰酸背痛,周围也不容易找到烧火的木柴了。对你来说,保持篝火一直燃烧成了大难题。出发时,你还带着家庭装的冷冻牛排,现在冰都化了,牛肉也开始变得灰不溜秋,不怎么新鲜了,这次还有机会做着吃吗?此时此刻,你真的想家了,半梦半醒之间,好像听见有人在问:“都在这儿住了好几天了,我们为什么还不回家呀?”这四天的野营也算是没白来,起码你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感受家庭的温暖了!

我们生活的世界终究不是一个美好的游乐园,而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地方,也在等待着救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让我们渴望天堂。世界上的短暂今生乃是为了让我们准备好迎接永恒。[7]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20年1月5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20

版权所有

 

[1] Quoted in David Jeremiah, Searching for Heaven on Earth (Integrity, 2004), p. 38

[2] Adapted from Benjamin Shaw, Ecclesiastes: Life in a Fallen World (The Banner of Truth Trust, 2019), p. 49

[3] David A. Hubbard, The Preacher’s Commentary: Volume 16 (Thomas Nelson, 1991), p. 115

[4] Shaw, p. 50

[5] Philip Graham Ryken, Ecclesiastes: Why Everything Matters (Crossway, 2010), p. 64

[6] Warren W. Wiersbe, Ecclesiastes: Be Satisfied (Victor Books, 1990), p. 40

[7] Adapted from Paul David Tripp, Forever: Why You Can't Live Without It (Zondervan, 2011), p. 37

Add a Comment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CLICK HERE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