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永恒的提问
回答永恒的提问
有福的确据(第二部分)
罗马书8:31-33
引言
1898年3月11日,一位名叫彼得·戴恩卡(Peter Dyneka)的少年乘船离开了自己的祖国俄罗斯(Russia),前往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对他来说,这感觉就像是去了世界的另一端一样。在不久的将来,他将要成为一名被神大大使用的宣教士,但在那次旅途中,神先给他上了一堂终身难忘的课。
为了给他买到这张“通向美好未来”的船票,他的家人们省吃俭用地攒了好几个月的钱。彼得的母亲为他这次长途旅行准备了足够多的食物,但主要是面包和大蒜,因为他们实在买不起更好的东西。
每天,彼得都会透过船餐厅的窗户,无比羡慕地看着那些有钱的旅客们享受着奢侈的餐点。当他回到自己的小房间,吃着自己的黑面包和大蒜时,可想而知,他有多羡慕他们。
大约航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些水手留意到了他的窘境,于是向他许诺说:如果他愿意帮他们做杂物,在厨房里干活,他们就会让他饱餐美食。对于这个提议,彼得非常高兴,于是开始努力地工作,按照约定,他在厨房里也终于享受到了渴望已久的美食。
直到航程的最后一天,彼得才惊讶地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在他的船票中,本来就包含了船餐厅的一日三餐,他本来就应该在那里就餐。但他居然被骗去做苦工,然后得到一些本来就属于他的东西。
如今,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通往天堂的门票是免费的,但我们并不了解这张门票都附带了哪些特权和福分。而使徒保罗一直在向我们描述的,就是这张门票所包含的一切福分!
我们被神拣选,并获得了通往天堂的门票。祂所召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而这一切的福分都包含在这张门票之中。
信徒的问题之一,就在于他不明白自己都拥有了什么。他拥有通往天堂的门票,但却不太确定自己是否是安全稳妥的。他不明白他手中那张通往天国的门票,是多么的包罗万象和亘古不变。
如今,许多人对自己的信仰缺乏安全感。甚至许多人可能觉得,他们会失去他们的船票。有人错误地教导他们说,在航行途中,他们有可能会被扔下船;或者被送到另一艘船上,然后被遣送回去;或者他们中的许多人接受了误导,认为自己要赶紧跳下船,干脆游回俄罗斯。
但所有想要去天堂的人,都不会游回去的。所有的真信徒在救赎中都能得到全面的保障,根本就没有“换船”这一说。
此外,信徒不必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进入神丰盛的“恩典餐厅”,因为这一切都已经包含在信徒的船票中了!
当保罗在书写罗马书第八章的最后一部分时,他着重强调了信徒在这种全面救赎中的安全感。我们将在今天的讲道中、在下一个主日,或者下下个主日,花些时间来讨论“信徒的安全感”和“信徒之歌”这个主题。
这段经文实在太不可思议了!有人称它为“确据的诗歌”(a hymn of assurance)、“得胜之歌”(a song of triumph)、“神一切启示的最高之地”(the highest plateau in the whole of divine revelation)。还有一位圣经学者称这段经文为“圣经中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
现在就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罗马书第八章。
在第31节的一开始,保罗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感叹道:
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
换句话说:“因着这些事,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呢?当然指的是前面的经文,保罗在之前的经文中宣告了以下几个有关信徒的真理:
- 预定(predestination);
- 蒙召(calling);
- 称义(justification);
- 得荣耀(glorification)。
然而,我也同意老一辈释经家们的观点,认为这段经文是保罗整封书信的高潮,是保罗思想、逻辑和福音的顶峰。在之前的书信中,保罗详尽地讨论了以下内容:
- 第一章:人类的败坏和堕落;
- 第一和第二章:人无可推诿的事实;
- 第三章:有罪的人甚至无法理解或渴望福音;
- 第四章:人无法通过宗教或血统来打动神;
- 第五章:人类罪性的起源和罪性的不可避免性;
- 第六章:人类被罪所奴役,而不愿服在神的统管之下;
- 第七章:即使是在信主的人身上,也会发生罪与灵的冲突;
- 第八章:那位主动发起救赎大工、赐人生命、拣选、呼召且拯救罪人的神,祂为了我们的缘故采取行动,将我们从无助、叹息和绝望的深渊中领出来,并带领我们进入神的光明和生命之中!
因此,保罗才会说:“因着这些事,我们又该说些什么呢?”
宣告:信徒永恒的安稳
我先给大家提出七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是另一些问题的一部分。我把保罗提问的意图归纳为四个类型的宣告或陈述,这四个宣告或陈述都是无可辩驳、强硬有力且包罗万象的证据,证明了信徒永恒的安稳。
宣告一:因为神已经拯救了你,所以没有人能将你毁灭!
让我先说明一下,我知道在座的有英语专业的学生和老师,按照英文的使用习惯,我不应该用“因为”这个词作为句子的开头。不过,我很喜欢它的发音和它的使用方式,所以,如果这让你感觉不舒服,就别在这个句子的最后加上句号,这样我们就可以假装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了!好了,请大家跟我一起说:“因为神已经拯救了你,所以没有人能将你毁灭!”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31节的经文:
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
保罗的第一个宣告就包含在这个问题里面,他的宣告是:
信徒的救恩是不会被摧毁的!
作为信徒,有时会疑惑,有时会气馁,有时甚至对救恩的实现感到绝望,有时感到挫败。但是不是说,信徒的救恩、安全感、与神的关系、在神家的地位和被神接纳的事实也可能被摧毁呢?永远不会!
事实上,你可以在《圣经》的空白处,在“神若帮助我们……”中的“若”字的旁边写上“既然”。这样,这句话就变成了“既然神帮助我们……”。
“若”所对应的希腊词,指的并不是一种可能性,而是一个真实的条件。对于那些像我一样英语语法不太好的人来说,我们也可以用“因为”来翻译这个条件状语从句。换句话说,保罗在这里的意思是:因为神与我们同在,所以永远都不会有什么更大的力量能摧毁我们。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如果有人能够夺走我们的救恩,那么他一定比神还要伟大,因为神既是我们救恩的给予者,也是维持者。因此,谁能夺走我们的救恩呢?或者说,保罗是在向整个宇宙大声发问:“有谁能比我们的神更伟大?”
神若帮助我们,有谁能抵挡我们呢?
别人能夺走我们的救恩吗?
有人可能会问:“那么其他人呢?别人能夺走我们的救恩吗?”
在当时,大多数阅读这封书信的都是犹太人。他们深知律法主义异端的存在,就是由一些自称是基督徒的律法主义者们所教导的邪说。他们坚称说,外邦人必须遵守所有的摩西律法,包括割礼,否则就不能得救。换言之,他们要求外邦信徒履行某种宗教义务,或做出某些顺从律法的行为,想以此剥夺外邦信徒救恩的保障。
但有些事情,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如今, 的教派想要在神的救赎大工之外,再加上一些人的工作,比如洗礼,以确保救恩的稳固性。他们可能会说:“彼得不是说过‘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吗?”是的,彼得是这么说过,但这里的“叫”这个希腊词,也可以被翻译为“作为……的结果”,或“鉴于……的情况”。因此,彼得其实是在说:“鉴于你们的罪已经得到了赦免,因此要悔改受洗。”
罗马天主教教导他们的信徒说,如果有人犯下了所谓的“致命大罪”(mortal sins),就会失去救恩,说得好像有一些罪不会致命似的。罗马天主教还声称自己拥有撤销恩典的权力和权柄,可以将神的恩典剥夺或分配给那些遵循其传统的人。
他们的做法就像一世纪的法利赛人一样,打着基督的旗号,在神的话语上胡乱添加。但《圣经》可没有任何经文支持某个教会或个人有权剥夺别人的救恩的说法。
使徒保罗在这节经文中其实是在暗示说:“如果你要这样做,那你就必须比神更伟大才行,因为神亲自启动了救赎大工,并应许会保守信徒到底。”
耶稣基督在约翰福音10:27-29也说:
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我父把羊赐给我,他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
这里的“灭亡”,希腊语的字面意思是“失丧”。换句话说,如果有谁能夺走你的救恩,那他一定比神更伟大,但既然没有人比神更伟大,那么也就没有人能夺走你的救恩了。
再没有比这更安全稳妥的了!
神能夺走我们的救恩吗?
还有的人可能会问:“难道神不能夺走我们的救恩吗?”
但如果神要夺走我们的救恩,那就意味着神彻底失败了。因为三位一体的神拣选了我们,呼召了我们,救赎了我们,使我们受洗归入基督的生命,将基督的义赐给了我们,并用圣灵的印记印了我们。如果祂突然决定要将我们弃绝,那就意味着神无法履行祂自己的话语,即无法保守我们,并使我们充满荣耀地进入天堂。
这就是保罗在下一节经文中的论点,请大家一起来看罗马书8:32的经文:
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
可见,如果神要弃绝祂自己的一个儿女,那不仅意味着神的位格内部的失败,同时也意味着神的位格内部的分裂。因为要么圣子需要改变圣父永恒的旨意,要么圣父必须让圣灵解除我们的印记,要么圣子必须停止为我们在父面前代求。
然而,当我们还是神的仇敌的时候,天父就差派祂的儿子为我们死了,正如祂们在创世以先就商定好的那样,基督将拯救天父所拣选的子民。在基督的救赎大工完成之际,圣灵将接续祂的工作,因此,如果天父弃绝了我们中的任意一个,就一定会带来神祂自己都不知道的混乱和分裂。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三位一体神的内部就不再合一了。
如果基督徒犯了大罪,那么会因此失去救恩吗?
第三个问题是:基督徒会因为犯了某个可怕的大罪而失去救恩吗?
事实上,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或教会并不理解以下的真理:
- 第一,人因其堕落的本质和在灵命上的无能,根本无法拯救自己;
- 第二,天父对真信徒的呼召的有效性;
- 第三,基督所发起的救赎大工,与人的好行为毫无关系。
换句话说,既然你不是靠着自己的能力或努力而从罪中被解救出来的,并将你自己带到神面前,成为祂的儿女,因为这一切都是神所成就的,那你又怎么可能因着自己的一些行为抹杀神亲自做成的恩典的工作呢?你不能抹杀神恩典的工作!
虽然这听起来可能会让人大吃一惊,但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基督徒没有神伟大!
基督徒可以选择把救恩的礼物“退还”给神吗?
还有第四种可能失去救恩的原因,比如有人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基督徒本人能选择把救恩的礼物退还给神吗?
换句话说,基督徒可以像退还一件不合身的毛衣一样,把救恩的礼物也退还回去吗?我想大家说不定都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圣诞节过后,你可能会把那件不太合身的毛衣带到沃尔玛,然后换一件超大号的。不知道你妻子当时为什么要给你买一件中号的毛衣?这或许是某种暗示,你该减肥了。
但那些认为自己可以把救恩退还给神的人其实是忘了,或者说他们从来就没有真正地理解:我们之所以能来到神的面前,是因为神先找到了我们。我们之所以能爱神,是因为神先爱了我们。这一切都是由神发起的。
因此,这个论点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其实并不了解,他们最初是如何获得救恩的!
另外,我必须补充一点:如果有哪个所谓的基督徒主动放弃他们的救恩,并想换取其他什么“更适合”他们的东西,那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真正的救恩!任何不想拥有救恩的人,都证明了他们从未真正拥有过救恩。他们就是一颗“坏种子”,看似生根发芽了,看似有一点生命了,但最终还是会凋残衰败,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真正的救恩。
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基督徒就不会退缩,不会违背神的命令,甚至暂时不认主。门徒们不就这样做了吗?但那些说自己曾经是基督徒,但现在却很高兴重归世界,重新与肉体和魔鬼联合在一起的人,其实从未见过真光。
也许你就认识这样的人。他们曾经去教会聚会,曾经无论到哪儿都带着一本《圣经》,曾经总会和别人谈论有关主的事,但现在,他们对这一切都不在乎了,他们就像百灵鸟一样开心快乐地回到了他们世俗的生活中。
我们家养了一只小狗,它是小猎犬(beagle)和巴吉度猎犬(basset hound)的混种,她的名字叫“帕奇斯”(Patches),是一只户外犬,我想,她也是神奇妙的设计。我们昨天才给她洗了个澡,之所以要给她洗澡,是因为她已经脏到当你摸完她时,你需要立刻洗手的程度。但每当她一洗完澡,就到处乱跑,找各种东西打滚,就是那些能让她立马变得又脏又臭的东西。我们家后面有一片马场,她最喜欢的,就是跑到马场里,在那些风干了的马粪上打滚,她真的是完全“堕落”了。比起香水、洗发水的味道,她显然更喜欢这种臭臭的味道。
正如保罗在提摩太后书4:10所写的:
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
可见,这个世界才是底马的真爱!但作为信徒,你一定不会:
- 先是经历了罪中得释放的自由,然后又决定让罪的恶臭重新回到你的生命中;
- 先是渴慕追求神,然后又完全失去了属灵的胃口;
- 先是生活在天堂的光明中,然后又想生活在地狱的黑暗里;
- 先是与圣徒相通,口唱心合地赞美神,然后又轻视永生神的教会;
- 先是与神同行、信靠并倚靠祂,然后又觉得自己根本就不需要祂。
当使徒约翰在书写约翰一书2:19的经文时,他想到的就是那些离开了教会的人,他在那里说:
他们从我们中间出去,却不是属我们的;若是属我们的,就必仍旧与我们同在;他们出去,显明都不是属我们的。
因此,对于真信徒来说,保罗宣告:没人能破坏神所做成的一切,没有任何教会、任何个人、任何传统,甚至基督徒自己也不能,不然神就让祂所做的一切都归于无效了。
永恒的生命就是亘古不变的。我想大家从来都不会走到人面前,然后问他们说:“你想听听有关‘暂时的生命’的好消息吗?”或者“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永恒的不确定性’的教义吗?”
在我们结束有关第一个宣告的讨论之前,我想指出一个保罗在这里使用的文字游戏,事实上,那些犹太读者可能第一时间就捕捉到了这一点。
在第32节的开头,保罗逐字引用了亚伯拉罕和以撒的故事中的一个表述。保罗写道:
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
这句话直接取自希伯来圣经的希腊文译本,在该译本中,神赞扬了亚伯拉罕献上自己独生爱子以撒的信心。祂在创世记22:16-17对亚伯拉罕说:
……你既行了这事,不留下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我必赐大福给你……
相信罗马信徒一定不会忽视这个故事的深意,以及保罗在这里的遣词用句。
亚伯拉罕奉神的命令,将他唯一的儿子作为燔祭献给神。到了山上,以撒问献祭的羊羔在哪里,亚伯拉罕在第8节说:
……神必自己预备作燔祭的羊羔……
大家不妨想象一下,以撒那时背着木柴爬上了摩利亚山,而他正是耶稣基督的预表,祂将被钉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的罪把自己作为祭物献给神。
《圣经》告诉我们,以撒甘愿被放在祭坛上,这也表明了他相信父亲对于复活的坚信,而就在亚伯拉罕正要举刀杀死自己的儿子时,神从天上发声,阻止了他,并称赞了他对神应许的坚定信念。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可能比其他任何事都更重要,但却常常被人忽视。亚伯拉罕将那个山顶命名为“耶和华以勒”,翻译过来就是“耶和华必预备”的意思,直到今日,人们仍在说:“在耶和华的山上必有预备”(创22:14)。
事实上,亚伯拉罕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使用的是将来时,因为神的羔羊还没有被献上,亚伯拉罕那时献上的是一只公羊,不是羔羊。然而,亚伯拉罕那时就预言了神的羔羊将要来临,将为世人的罪被杀。
摩利亚山位于一片山脊之中,其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山地。而在离摩利亚山不远的地方,亚伯拉罕的后裔将建造一座城,也就是耶路撒冷。到了我们主的时代,离耶路撒冷城最近的那座小山因其奇异的形状而被命名为一个亚兰语俚语,它被称作“各各他”(Golgotha),也就是“骷髅地”,因为它的形状像一个骷髅头。
弟兄姊妹们,亚伯拉罕的预言全部都会实现。他在创世记22:14预言说:
……在耶和华的山上必有预备。
我个人相信,在同一座山上,就是在亚伯拉罕独生的儿子以撒幸免于难的那个地方,几千年后,神的独生爱子未能幸免于难。正如保罗在罗马书8:32那里所写的,我们的主耶稣:
……为我们众人舍了……
神设计了每一个细节!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神在永恒的过去就规划好了你的救赎!神的大能不仅把你从你的过去中救拔了出来,同时也预备好了你的未来,祂定将引导你走完你的天路历程!没有人大到可以阻止祂,也没有人的能力强到可以战胜祂。
……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
因为神已经拯救了你,所以没有人能将你毁灭!
宣告二:因为神已经宣告你为无罪了,所以没有人能控告你!
我们一起来看罗马书8:33的经文:
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他们为义了。
仇敌可能会在你的耳边低语说:“当然了,神为你成就了一切,耶稣也为你而死,但看看你自己吧!你根本就不配拥有祂!你不配得救!你不配进天堂!”
约伯记第一章告诉我们,撒但可以在神的面前控告信徒。换句话说,牠可能会对神说:“神啊!你能看见地上的约翰(John)、苏珊(Susan)或斯蒂芬(Stephen)吗?你看见约翰刚刚做了什么吗?你听到苏珊刚刚说了什么吗?快看那边,你看到斯蒂芬刚刚做了什么吗?为什么你还要保守他呢?为什么还要得着她呢?”
这节经文实际上使用的是法律术语。“控告”这个词可以被直译为“在法官面前提起诉讼”。换句话说,就是“把某人带上法庭,让其面对指控”。
那么撒但所发的这些控告是真的吗?不得不说,是的!事实上,撒但根本就不需要发出虚假的指控,因为我们已经给牠提供了足够多的控告内容。单凭我们的良心就能揭露出许多可被指控的方面,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又会增加我们受控告的可能性。
但等一下!保罗向我们宣读了来自天堂法庭的答复,请大家再看一次第33节的经文:
……有神称他们为义了。
将罪人呼召回来并称他们为圣徒的,正是神祂自己。将基督的义归给属灵破产之人的,也是神自己。换句话说,神对那位控告者说:“你不能向我控告那些我已经不记得的事情。当我称约翰、苏珊和斯蒂芬为义时,我知道他们在得救之前犯的罪,我也知道他们在得救后将要犯的罪。我对他们了如指掌,但我的儿子为这一切付上了代价,将他们过去的罪、现在的罪和将来的罪都涂抹干净了。事实上,他们虽然还不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但我也已经把这一切都包含在了我儿子那全面、完整且永恒的赎价之中了,基于这一切,我宣告,他们是公义的!”
……他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约翰一书1:7)。
在我们国家,如果有人被判有罪,他们会立即上诉到更高的法院。即使是在陪审团的审判过程中,如果在证据的提供方面出现了错误,或者如果法官在对陪审团的指示中出现了错误,或者因为其他的任何原因,裁决都可以上诉。总之,如果你被判有罪,那么你的唯一希望就是上诉,寄希望于某个更高法院的裁定对你有利。
而这正是保罗的观点!无论是谁发起了对神选民的控告,无论是谁,所有的指控都不会成立,因为你已经得到了完全的赦免。没有什么更高的法院能够推翻天堂法庭的裁决,也没有什么更高的法官可以根据某些“新证据”而否定你的救恩。没人可以质疑神对你做出的最终裁决。
神是我们至高无上的法官,已经用祂带着钉痕的手拿起了神圣的法槌,用力敲打法座。这声音掷地有声,响彻宇宙,祂的裁决永远都不会被推翻!
你的案子已经结案了!你永远都是无比安全和稳妥的!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