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痴迷”

全新的“痴迷”

by Stephen Davey

全新的“痴迷

里面的争战(第七部分)

罗马书8:5-11

 

引言

对于无数的人来说,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最出名的地方,就在于人们可以放开了吃许多糖果。我认识一些信徒,他们会把万圣节(Halloween)当作传福音的日子,在给那些路过的孩子们分发糖果的同时,他们也会把福音手册发放给他们。

而对于较少的一些人而言,10月31日是因其在历史中的特殊地位而为人所知的。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这位归信了基督的修道士起草了《九十五条论纲》(the Ninety-five Theses)。他在文中写道,这些论纲是为了“引出真理”,同时也代表了他想要改革教会的努力。他将这九十五条论纲钉在了维滕贝格城堡教堂(the Castle Church in Wittenberg)的大门上。从许多方面来看,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宗教改革运动(Protestant Reformation)的开端。

因此,对于许多人来说,10月31日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但特别的原因不尽相同。对于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来说,这一天是万圣节,而对于信徒来说,这一天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始。

而对于我们戴维一家的六口人来说,10月31日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在这一天,我们的女儿查莉蒂诞生了。就在昨天,我们刚刚庆祝了她的十周岁生日。我对她说:“想想看,从此以后,你的年龄都会是两位数了!”查莉蒂觉得那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她甚至为她自己办了一个相当盛大的生日派对。除了帮忙烤了烤热狗外,我基本上没有插手。不过她们后来邀请我欣赏了她们的时装秀,她们穿着各种狂野、怪异的服装从我的书房门前走过。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就在最近,当我在翻阅一些旧笔记时,重温了查莉蒂和我之间的一个保持至今的美好的传统。在她大约两岁半的时候,她对字母“r”的发音不准。有一天晚上,她拿过来几本书让我读给她听,然后在我身边找了个枕头坐在上面,准备听我给她读故事。就在我准备读的时候,她抬头看着我,然后微笑着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fwiend)。”因为她发不好“r”这个字母,所以把“friend”说成了“fwiend”。

但即便如此,这难道不是一个无比美好的时刻吗?我的女儿对我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fwiend)。”

虽然不得不承认,她现在也对她妈妈说同样的话,但我相信她在对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才更真诚!

就在她说我是她的“好朋友”的几天后,有一天,她走到我妻子玛莎(Marsha)面前大声说:“我要去看看我的好‘朋友’在做什么,他的名字叫爸爸。”

就凭这句话,她想要什么我都会尽力满足她!

直到今天,我和我的小女儿之间还保持着这一传统。通常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我们会对彼此说:“我们永远都是最好的朋友。”

对我而言,无论是举国欢庆的万圣节,还是宗教改革运动,都比不上我是我心爱的小女儿的“好朋友”来得重要。

 

圣灵:我们最好的朋友

在我们上次的讨论中,保罗向我们介绍了非常特别的一位,祂是我们永远信实的最知心的好朋友。我们称祂为圣灵。

当我们完全信靠基督的赎罪大工时,我们就成为神的灵的圣所。也正是神的灵在我们每一个称基督为救主的人的生命中,创造、维持并保全着那属灵的生命。

圣灵终会藉着在神的同在里,使每个信徒都得着永恒的荣耀,从而使他们完全得享救恩的喜乐。是圣灵:

  • 充满了我们;
  • 给了我们印记;
  • 与我们交通;
  • 与我们交往;
  • 为我们代求;
  • 教导我们;
  • 引导我们;
  • 管教我们;
  • 安慰我们;
  • 加力量给我们;
  • 告诫我们;
  • 使我们成圣;
  • 使我们能够抵挡罪、爱基督并事奉神。

事实上,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圣灵都将是每个信徒永远的好朋友。

根据《圣经》的教导,信徒:

  • 在圣灵的感动里欢喜快乐(路加福音10:21);
  • 在圣灵中定意或决定做某事(使徒行传19:21);
  • 拥有一个能与圣灵一同作见证的良心(罗马书9:1);
  • 藉著圣灵与父神亲近(以弗所书2:18);
  • 藉着圣灵的能力彼此相爱(歌罗西书1:8)。

因此,问题不是我们是否需要圣灵,而是如果没有圣灵,我们该如何生存下去?如果没有祂,我们该如何为神而活?如果没有祂,我们该如何在作为基督徒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同样的,问题不是我们是否需要圣灵,而是如果没有了这位属神的、大有能力、充满爱、可纠正我们、加力量给我们、保护我们的、信实的好朋友,我们怎敢奢求着安稳地度过一天、一小时哪怕是一刻钟的生命呢?

事实上,使徒保罗在罗马书第八章那里就告诉我们,整个世界可以分为两个阵营、两类人:一类是圣灵的朋友,而另一类则不是圣灵的朋友。耶稣自己就称祂的门徒为祂的朋友(约翰福音15:14),而雅各则把那些不信的人称为与世俗为友的(雅各书4:4)。

那么,成为圣灵的朋友是什么样的呢?与圣灵友好相处是什么样的呢?或者,反过来说,不做圣灵的朋友、不与神友好相交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两种观念

在罗马书第八章的一开始,保罗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对比,并揭示了信徒与非信徒之间的区别。现在就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罗马书第八章,请大家一起来看第5节的经文:

因为,随从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事;随从圣灵的人体贴圣灵的事。

请大家注意,在这节经文中,保罗把重点放在了体贴上。或者,按照中文标准译本的翻译,保罗在这里强调的是思想。信徒体贴或思想的是属灵的事,而世人体贴或思想的是属肉体的事。

当保罗在对比信徒与非信徒的心思意念时,他说的不是“智商”(I.Q.),也不是情商(E.Q.),而是“渴望商”(Desire Quotient, D.Q.),这是我自创的一个词。换言之,能揭示信徒的心与非信徒的心之间区别的,不是智商,而是“渴望商”。重要的不是智商如何,而是“渴望商”如何。

那么,你渴望的是什么呢?

大卫在诗篇73:25-26及28节那里就写到了他的渴望,他在那里说: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神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但我亲近神是与我有益;我以主耶和华为我的避难所……

保罗在罗马书10:1也写到了他的渴望:

弟兄们,我心里所愿的,向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

他还在哥林多后书5:9写道:

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

换句话说,保罗其实是在说:“讨神的喜悦就是我的渴望”,或者,这也可以理解为“讨神的喜悦就是我全身心投入的事业。”

可见,你的“渴望商”要比你的智商更能说明你的情况,反映你的本质。

 

我们再来看看罗马书8:5的经文,保罗在那里写道:

因为,随从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事;随从圣灵的人体贴圣灵的事。

“体贴”或“思想”所对应的希腊词,可以被翻译为“把心思专注于”,指的是人的性情、人的倾向,以及内心的渴望所在。这指的是占据了一个人心思意念的事物,也可以称为“令人痴迷的事物”。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心思意念没有事先专注于某些事物之上,那你的生命永远都不会迷恋于那些事物。

那么,你专注在什么事物上呢?你的心思放在什么事情上了?换句话说,让你痴迷的是什么呢?

我最近读到了约翰·奥杜邦(John Audubon)的故事,他出生于十八世纪末,在很小的时候,他就显露出了对艺术和鸟类的热爱。他每天都会半夜起来,然后到沼泽地去研究某些夜鹰。有一年夏天,他日复一日地到新奥尔良(New Orleans)附近的沼泽地里观察一种非常“害羞”的水鸟。他那时站在沼泽地的水滩里,积水几乎要没过他的脖子,他甚至快喘不动气了,而且有毒的水蛇就在他的面前游来游去。可以说,这是一项危及生命的工作,但据说他却兴高采烈地说:“这有什么啊!重要的是,我现在终于有了这种鸟的照片了。”

这本来就没有什么不妥的,研究神奇妙的创造杰作本就是我们的乐趣所在。出于这种渴望,约翰·奥杜邦致力于研究鸟类。他甚至为了研究他所热爱的事物而冒着生命的危险,忍受着各样的不适,始终无怨无悔。

我还知道有些人热衷于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我曾在《校园生活》杂志(Campus Life)中读到了一篇名为“陌生的世界”(Strange World)的文章,其中讲述了一个人的故事。

这个人的名字是罗伊·韦林(Roy Wehling),他是伊利诺伊州斯汤顿市(Staunton, Illinois)一年一度的“环甜甜圈比赛”(Tour de Dount)的冠军。我没有开玩笑。这篇文章介绍了这场比赛的规则,在大约四十八公里的公路赛中,参赛者每吃一个甜甜圈,他的总时长就能缩短五分钟。虽然罗伊·韦林并没有第一个冲过终点线,但他在比赛中一共吃掉了十八个甜甜圈。这让他减去了很多比赛时间,并最终获得了冠军。

他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在前一年的比赛中,他一共吃了九个甜甜圈,但在今年,“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吃比去年多一倍的甜甜圈,并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说实话,我一点都不怀疑这个人的“渴望商”,但确实有点怀疑他的“智商”,事实上,任何一个一边骑自行车,一边吃掉十二个甜甜圈的人,我都不得不怀疑他的智商,毕竟,如果你打算吃掉一打甜甜圈,那么你更应该待在一个咖啡厅里,地球人都知道这一点!

 

我总会惊叹于这一事实,那就是人们总是对他们热衷的事情充满激情。而事实是:

你爱什么,你就会想什么,

你想什么,你就会做什么,

这是因为你想什么,你就是什么!

让我再说一遍:

你爱什么,你就会想什么,

你想什么,你就会做什么,

这是因为你想什么,你就是什么!

换句话说,你就是你一直在成为的那个人。

我知道,一大早让大家听这么深奥的道理确实有点着急了!

所罗门就在箴言书23:7说:

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

当一个人对某事下定了决心,或者坚持某种想法或信念时,我们就称他有了一种“观念”(mindset),对吧?我们可能会说:“正因为他有了那样的观念,所以他才会那样回答,或说那句话。”

而这就是保罗在罗马书8:5所说的。因此,我们也可以把这节经文理解为:

在肉体中行事的人,有一种属肉体的观念,他的心思意念聚焦在属肉体的事物上;在圣灵里行事的人,有一种属灵的观念,他的心思意念聚焦在属灵的事物上。

换句话说,观念能揭示你的真实身份,以及揭示你正在成为什么样的人,它就是你的性情所在!可见,你的观念:

  • 决定了你的行为方式;
  • 激励着你的所作所为、所言和所感;
  • 决定了你会允许谁来影响你的生活;
  • 决定了你会选择什么作为你的知识来源;
  • 影响着你对每一种经历的看法;
  • 塑造了你的价值体系;
  • 主导着你的个人和公共生活。

什么最能吸引你的心思意念,那就是你将要成为的那种人。

当一位青年牧师在记录有关这一真理的一些感悟时,他非常有趣地写道:

你越是爱某样东西,你就会变得越像它。例如,我有一个朋友喜欢网球。这其实并没有什么错,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变成什么。他喜欢穿网球服,喜欢阅读网球杂志。他总是和人谈论网球,甚至连发型看起来都像一个网球。

我还有一个朋友非常喜欢冲浪。他总是穿冲浪的衣服,看冲浪杂志。总会用冲浪者的语言来与人交流,这么说吧,他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海藻的味道。难怪《圣经》中最大的诫命是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因为改变我们的力量就蕴藏在关系之中,无论你爱的是什么,你都会变成你所爱之物的样子。

在罗马书8:5,保罗基本上是在用不同的说法表达着同样的概念,因此,这节经文也可以被理解为:

……属肉体的人喜爱属肉体的事,而属灵的人喜爱属灵的事。

属肉体的人会越来越多地被肉体支配,而属灵的人则会越来越多地被圣灵所支配。

保罗在这里对比了两种不同的观念,也对比了信徒与非信徒的性情。对于非信徒而言,他们喜爱肉体和属肉体的事,而对于信徒而言,他们喜爱神的灵和一切属灵的事!

 

两种结局

保罗现在要更加深入地探讨这个主题了,不仅要对比两种不同的性情,还要对比两种不同的结局。请大家一起来看罗马书8:6的经文:

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

从上面的经文我们知道:不信的人痴迷于肉体,而信的人痴迷于圣灵。现在,保罗又告诉了我们不同的“痴迷”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子:

  • 肉体的果子就是死,也就是一种类似于死亡的生命状态,既不能经历圣灵的生命,也不能经历属圣灵的事;
  • 圣灵的果子是生命和平安,不是未来的生命和未来的平安,而是一种类似于生命的状态,就是能经历圣灵的生命和属圣灵的事物。

在接下来的几节经文中,使徒保罗总结了他在这封信中已经解释过的两种性情,以及各自的结局。请大家一起来看罗马书8:7-11的经文:

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

这就是罗马书第一章所教导的内容,

……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

这就是罗马书第二章所教导的内容,

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

这就是罗马书第三至第四章所教导的内容,

如果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基督若在你们心里,身体就因罪而死,心灵却因义而活。

这就是罗马书第六至第七章所教导的内容。

然而,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若住在你们心里,那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藉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

这就是罗马书8:1-2所教导的内容。

保罗以此传递了肉体的行为等于死亡的真理。如果我们回到罗马书第一章,阅读第24-32节的经文,就会发现:无论有多么尴尬,或者多么露骨,保罗从来都不会拐弯抹角地揭露人顺着肉体所行的污秽之事!

 

我最近读到了一本根据《箴言》改编而来的新书。我不禁想起了其中的一个故事。

一天晚上,一位母亲正在准备晚餐,她的小儿子突然跑进了厨房。

她问小儿子:“妈妈的小宝贝一整天都做了什么呀?”

小儿子回答说:“我在玩邮递员的游戏。”

妈妈略带惊讶地说:“邮递员?可是,如果你连信都没有,怎么做邮递员呢?”

小儿子回答说:“没事的,我有一大堆信呢!”

“嗯?什么信?”

小儿子回答说:“我在你梳妆台最下面的抽屉里找到了许多信,就是那些用丝带绑起来的信,我在我们街区的每个信箱里,都塞进去了一封。”

消息传开了!信的内容可能会让你感到尴尬,会揭露你的秘密,会把你想要保密的东西曝光出去。同样的,罗马书第八章中的消息也已经传开了:

  • 那些受肉体支配、喜爱肉体之事的人是“活死人”!他们正走向永恒的死亡;
  • 那些受圣灵支配、喜爱圣灵之事的人是被救赎了的活人!他们正走向永恒的生命。

因此,我们这些信徒现在有了这位不可思议的朋友。我们不再是无助、罪恶的受害者,因为赐生命的圣灵能战胜罪的力量,并使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过圣洁敬虔的生活。

这并不意味着真信徒总是完全且始终如一地被圣灵统管着,而是说这就是他们的性情、他们的倾向、他们的渴望。换言之,真信徒的心志会专注于属灵的事物。

不仅如此,根据第11节的教导,圣灵不仅在我们归信基督的时候使我们的灵苏醒了过来,而且在教会被提时,祂也会使我们腐朽归尘的身体复活过来,使我们的灵与荣耀复活的身体重新合一。救赎大工的最后的动作,就是身体的复活。

保罗在这节经文中是这么说的:

然而,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若住在你们心里,那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藉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

到那时,不再有肉体,不再有罪恶,不再有属世的残留。

到那时,基督的新妇,也就是教会,将不再受到罪的影响。到那时,耶稣基督将是天堂中唯一带有钉痕的那一位。

然而,对于那些不信的人而言,因他们敌视造物主、不能取悦神、在自我为中心的状态里活着、又在狂妄自大中死去,因此,等待他们的,只有将来的死亡和永恒的堕落。他们为之生活的一切都将被显明其罪恶的本质!他们所盼望的一切都将被显明是穷途末路!而他们所相信的一切,也都将被显明是不能救人的!

 

马文·卢贝诺(Marvin Lubenow)教授在他的著作《争论的骨头》(Bones of Contention)中,讲述了亚瑟·基思爵士(Sir Arthur Keith)的悲剧,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解剖学家之一。亚瑟·基思爵士生于1866年,于1955年去世。根据他的自传,年轻时,他曾参加过在爱丁堡(Edinburgh)和阿伯丁(Aberdeen)举办的布道会,看着许多同学决志信靠耶稣基督,他本人也时常感到自己就在“归信的边缘”,但他最终还是拒绝接受福音,因为他觉得《创世记》所记载的创世故事只是一个神话,而《圣经》也只不过是一本人类所写的书而已。

1908年,人们发现了一些骸骨,这些骸骨深埋在一个砾石坑中,这个石坑距离伦敦市中心只有六十四公里。基思爵士对这一发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伦敦地质学会(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就宣布说,这些是已知最早的英国人,即“道桑原始人”(Eoanthropus dawsoni),也就是所谓的“皮尔特顿人”(Piltdown Man)的骸骨。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古人类学家,都对这一发现表示赞扬,认为这是有关人类先祖的一项重大发现。

亚瑟·基思爵士对“皮尔特顿人”简直着了迷。对他来说,这是他所坚持的进化论的一项强有力的证据,也是进化链条中缺失的一环。尽管那时大约已经有五百篇博士论文是关于这一发现的了,他随后还是写了许多有关“皮尔特顿人”的学术文章,比其他任何人都多。阿瑟·基思爵士的一部著作,即《人类的古代性》(The Antiquity of Man)就是围绕着“皮尔特顿人”的化石展开的。

1953年,科学验证终于超越了推测,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最终也宣布,整个“皮尔特顿人”事件就是一场骗局。当时发现的人类颚骨的年龄其实并不比发现它的年份早多少。这些骨头被铁盐处理过,使其看起来很古老。而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刮痕,则表明这些锋利的牙齿是新近才被打磨出来的。

当阿瑟·基思爵士八十六岁时,他的一些同事到他家拜访他,告诉了他这一消息,那就是他笃信了四十年的化石居然是个骗局。那些他无比痴迷的骸骨,那些他深信可以证明《创世记》中的创世故事只不过是一个神话的骸骨,居然是一个骗局!而他的著作反而成了一个神话和毫无意义的猜测。

大家能想象得到吗?把一生的信念和一生的痴迷,花费在了错误的事情上!就在这位备受尊敬的学者去世前的几个月,他才意识到了事情的真相。

 

那么,不妨想想看:你的盼望在哪里?你为什么而活?你所信靠的是谁?

保罗在这段经文中揭示了两种性情和两种结局的真相,那么哪一种代表了你的情况呢?

仔细想想,神的儿女与亚瑟·基思爵士所经历的死亡是多么的不同!我无法想象亚瑟·基思爵士经历了怎样的幻灭和焦虑。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信徒对永恒未来的坚信。

我曾站在医院的病房里,陪伴着那些基督徒儿女们,一起看着他们年迈的父母奄奄一息,看着那些圣徒慢慢停止了呼吸,看着生命监视器变得平静。我也曾踏进病房,看着基督徒母亲们把她们失去生命的婴儿递在我手中,虽然经历这两种情景的信徒都流着伤心的泪水,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即将重逢的信心。

我尤其记得一位临终的信徒所展示出来的信心。当时我站在他的病房里,距离他荣归天家只有几个小时。我几乎说不出任何话来,强忍着泪水。而他的妻子在那里为他唱诗,为他诵读神的话语。他时而清醒,时而陷入昏迷,呼吸困难,似乎他的心脏也要放弃抵抗了。他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和我当时的年龄差不多一样大,他非常爱神。

当我准备离开时,想到我可能在地上再也见不到他了,于是俯身在他的床边,轻声对他说:“待会儿见。”我以为他那时肯定已经听不到我的声音了。

但他慢慢睁开了眼睛,微笑且充满激情地低声对我说:“好的,天堂见!”

正如保罗在罗马书8:11所说的:

……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若住在你们心里,那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藉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

感谢神的圣灵,感谢那赐生命、引领我们、永远加我们所需的能力并使人复活的圣灵。

 

亲爱的朋友,请仔细聆听主的话:肉体将引导你走向永远的死亡,而圣灵将引导你走向永恒的生命。如果圣灵已经是你的朋友了,那你们将会是永远的朋友!直到永永远远!

 

Add a Comment


Our financial partners make it possible for us to produce these lessons. Your support makes a difference.
CLICK HERE to give today.

Never miss a lesson. You can receive this broadcast in your email inbox each weekday.
SIGN UP and select your o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