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的人”有福了

“破产的人”有福了

by Stephen Davey

“破产的人有福了

里面的争战(第四部分)

罗马书7:24-25

 

引言

记得在一节课上,我们神学院的一位学生分享了美联社(the Associated Press)关于马克·麦高恩(Mark McGowan)的一则报道。

麦高恩本人是伦敦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College)的一名研究生。他那时似乎对自己欠下的两万四千美元的助学贷款感到不堪重负,因此,他决定要提高英国公众对学生巨额助学贷款的同情。带着强烈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巨大的决心,马克·麦高恩成功地用鼻子推着一粒花生米,沿着人行道,从他们学校的台阶一直推到了英国首相官邸的门前。

他用手和膝盖整整爬行了十一天。在这篇新闻报道中,还配发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马克·麦高恩鼻子上缠着绷带,脸紧贴地面,一次又一次地用力推着花生前进。然而不幸的是,英国首相并没有被他的行为打动,也就是说,马克·麦高恩仍需支付他高昂的学费。

就在上周,我又看到了美联社的另一篇报道,一位被称为“马拉松和尚”(the marathon monk)的佛教僧侣,在日本偏远的山区完成了一项古老的长跑仪式。整个长跑历时七年,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在这七年的时间里,他要非常系统地奔跑、祈祷和斋戒,有时连续九天不吃、不喝、不睡。这个特殊的佛教教派可追溯到公元八世纪,这一教派的人相信,这种艰苦的传统是通往觉悟和启示的途径。除了这位“马拉松和尚”外,还有四十六位和尚在这个长跑传统中幸存了下来,而任何不能完成这一长跑的和尚,就必须以剖腹或绞刑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这位“马拉松和尚”最终完成了他的长跑时,他发现人们在路上排成长队,跪在他面前,让他触摸他们的头,因为他们相信,这会给他们带来特别的属灵祝福。

类似的故事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原理是一样的,那就是人们似乎都相信:巨大的债务,无论是属灵上的还是经济上的,都可以通过巨大的牺牲来抵消。债务越大,你必须做出的牺牲就越大。

如果你真的用鼻子推着一粒花生米走十一公里,或者长跑七年,那么人们确实可能会对你刮目相看,甚至可能会把你的助学贷款一笔勾销,或者排起长队让你触摸他们的头,为他们赐福。

那么你最大的那笔债务呢?换句话说,你该如何处理亏欠了神的那笔巨债呢?你每天都能意识到自己有罪,亏欠了神的圣洁,而你却没有把圣洁归给祂,并一次又一次地让祂失望,对于这种挥之不去的“罪债”感,你又该如何应对呢?

 

使徒保罗在他写给罗马人的信中谈到了这一点,他坦诚地记述了自己的罪性,在他这份“自白”的最后,他大声呼喊道:我真是苦啊!

保罗没有说“我曾经真是苦啊!”而是说“我现在真是苦啊!”在成为基督徒并为主做了二十五年的工后,保罗仍说:“我仍在做那些我所恨恶的事,却不去做那些我所爱慕的事。”

  • “我真是个可怜人”;
  • “我有一个可悲的父亲”;
  • “我所受的教育是可悲的”;
  • “我从未得到经济上的帮助”;
  • “我的教授或老板是个可怜虫”;
  • “我从未享受过社会关系带来的便利”;
  • “我的丈夫、妻子或孩子是非常可悲的”。

“他们造成了我的问题。是这个社会的错,是我父母的错,是我老板的错,是我职业选择的错,是我孩子的错,是我学校的错……总之,都是别人的错!他们应该为我的不幸付出代价!”

这就是不信的人的结论。他是别人的罪的受害者,他自认为自己肯定不是罪人,别人应该为他现在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生活而付出代价。

就在前两天,爆出了一位来自埃及(Egyptian)的律师的故事,他是埃及一所大学法律系的系主任。他打算起诉全世界的犹太人,因为他们在几千年前掠夺了埃及的财富。正如出埃及记12:35-36那里所记载的,当以色列人即将离开埃及时,神指示他们要掠夺埃及人的财富,其实就是使他们数百年的无偿劳动得到赔偿。

而这位埃及律师现在却在问这场“掠夺”是否具有时效限制。先不管埃及人是如何残暴地对待和剥削犹太人的,犹太人通过这场掠夺得到了无数的金银、宝石以及精美的衣服,这基本上是犹太人被迫劳动了四百年,理应得到却没有得到的薪酬。

而且,当时的埃及人很乐意交出他们的金银财富,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冒犯了以色列的神,以色列的神让恐惧和死亡临到了这片土地。因此,他们非常乐意摆脱犹太人。而到了现在,埃及不但不欠犹太人几个世纪的薪酬,反而是以色列人欠了埃及人一屁股债!

“对我来说,这些犹太人可真是苦啊!”

 

信徒内心的争战

保罗在罗马书7:24所做的见证的“迷人之处”,就在于这居然是出自一个已经明白真理的灵命成熟的信徒的手笔。而他所明白的真理不是:住在我周围的都是一群苦命的人,而是:

我真是苦啊!

保罗在第24节的后半节接着说:

……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

请大家再次注意,保罗在这里并没有说:“到底什么能救我?我必须要做的三件事是什么?”

你是需要用鼻子推花生米来抵消你的属灵债务呢?还是觉得把鼻子贴在人行道上爬行十一公里的路程就能打动天堂的首相?你是需要开始一场相当于绕地球一圈的苦行呢?还是觉得这样的苦行能让你成为他人的祝福?你是不是觉得你的斋戒、克己和不眠之夜的自我努力会让你走上觉悟之路?

对此,世人会说:“是的!不管你信奉的是什么神,你都得做点什么来让你所信的神明开心。”

然而,无论是对于那些不相信基督及祂话语的人而言,还是对于那些相信基督及祂话语的人而言,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即使在教会里面,当谈论到这场内心的争战,也就是与肉体和罪的争战时,迷信和错误的教导也比比皆是。

 

许多基督徒试图战胜罪恶的几种方式

圣经学者詹姆斯·蒙哥马利·博伊斯(James Montgomery Boice)曾描写过美国普通信徒试图战胜罪恶的几种方式,这引发了我许多的思考。我和大家分享其中的几种:

首先,许多基督徒追求属灵“公式”。

这样的基督徒总想找到快速解决方案,找到一些特别的奥秘。他们总是在寻找着一些新书,一些隐秘的真理,一些特别的祷告,一些能引起他们注意的标题或特会,如“属灵得胜的三个步骤”,“属灵自由的四个关键”。也许是一句话,比如“放手,让神来做”,或者“让耶稣掌权”,或者其他一些可以称之为“保险杠贴纸神学”(bumper sticker theology)的表达。

这样的基督徒总是会想:“只要我再多知道一件事,再多学一个聪明的原则,再多参加一次学习,再多读一本书……这种与罪的争战肯定就能迎刃而解。我一定会到达这一阶段,就是知道足够多的公式,让我永远都不再犯罪。”

对于这样的基督徒而言,不妨再读一遍罗马书7:19的经文:

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

换句话说,保罗是在说:“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但光是知道还远远不够!我想做的事我不去做,我不想做的事反而做了。”

保罗知道他需要知道些什么,但“知道”并不是最终的答案。或者,这么来想吧,我想大家都知道,伟大的教练很少之前是超级明星运动员。

近年来,我看了一些温布尔顿(Wimbledon)网球赛的比赛。当比赛镜头给到坐在场边的教练时,我总有这么一种想法,那就是:“那个人是谁?他是不是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前职业选手,或许他因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并不出色,所以此时此地在执教一位超级巨星?”

他们为什么不能拿起球拍,用他们所知道的比赛技巧,击败所有的选手?这是因为,只是知道怎么做,并不意味着你就真的能做到!

我有时会和我的两个儿子一起去高尔夫球场打球,他们现在都比我高大,他们甚至可以把高尔夫球打碎。当我站在球前,准备挥杆击球时,脑海中又浮现出了我的“高尔夫人生格言”:我想做的事做不了,我不想做的事反而做了。就这样,我打出去的球颠簸了几下,掉进了水里。真不知道是谁把池塘建在那里的?而当我的儿子站在那里准备开球时,我又做了什么呢?我开始提醒他说:“记住要低头……你站得太远了……手臂伸直。”

你看,“把球打进水里的选手”居然在教那些能把球打得粉碎的人,而他们也很慷慨地让我和他们一起打球,不过这可能是因为我是付钱的那一位。

而事实是,知道怎么做并不一定意味着你就会那么做。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不能解决问题。

 

其次,许多基督徒追求全新的体验。

这样的信徒相信,通过与基督在一起的新体验,通过与神的灵有一些更具戏剧性的相遇,通过某一时刻的光照和某种奥秘的启示,他们似乎就能从罪的私欲中被解救出来。

他们可能会追求说方言,或“第二次的祝福”,或一些特别的委身,或敬拜中的“感动时刻”,或“恩典第二次的工作”,总之他们会追求一些看起来能让他们进入永久得胜的状态的事物,这样,他们就永远不必再与罪争战了。

这样的信徒认为,基督徒可以,而且应该通过委身、奉献或个人宣誓而达到某种灵命成熟的状态,这样,他们就可以从此生活在“山顶之上”!

如果这么来看,使徒保罗肯定已经抵达了“山顶”,不是吗?来看看他作为一个信徒的经历吧!我整理了一份简短的“保罗简历”,这简直是一份令人叹为观止的信徒简历。保罗:

  • 在去大马色的路上,他被复活的主“抓住”,听到了来自天堂的声音,我们都梦寐以求想要听到来自天堂的声音,而他真的听到了!(使徒行传9:4);
  • 被圣灵亲自教导了三年(加拉太书1:12,18);
  • 神赐予了他奇妙医治的能力。在他的宣教过程中,甚至那些触摸了他衣服的人,所有的疾病都得到了医治(使徒行传19:12);
  • 他甚至能使人从死里复活(使徒行传20:10)。

让人从死里复活该是一种何等的体验啊?想象一下,如果有人问保罗说:“亲爱的使徒,你今天在教堂过得如何?”

这时,保罗很随意地回答说:“哦,还好。我今天参加了一个葬礼,然后决定让那个人从死里复活。大家都很高兴。我可能还会因此得到一笔奉献款。”

除此以外,保罗:

  • 曾被神带离肉身,进入天堂(哥林多后书12:2);
  • 当基督带着启示来到他身边时,他看到了异象(使徒行传18:9-10);
  • 他是使徒之一(加拉太书1:1);
  • 他是他那一代的宣教士、教会建立者、神学家、作家和牧者中的佼佼者!

在经历了二十五年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奉之后,经历了基督亲自的探访和圣灵亲自的教导之后,我们可能会认为保罗早就知道了这些“属灵公式”,他有了那些与众不同的属灵体验!如果有什么是需要知道的,他早就知道了!如果有什么是需要体验的,他早就体验过了!现在,保罗早就应该呼吸着基督信仰“山顶”的空气了!

然而,在知道了他所知道的、体验了他所体验的一切后,并且在充满了委身、奉献、敬拜和侍奉的二十五年后,他仍旧痛声疾呼道:

我真是苦啊!

对此,有的弟兄姊妹可能会说:但保罗在罗马书7:25那里明显有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而且他还说了一段得胜的话:

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

这确实是一段伟大的得胜宣言。然而,如果这标志着保罗属灵争战的结束,为什么他还在第25节的后半节说:

……这样看来,我以内心顺服神的律,我肉体却顺服罪的律了。

换句话说,保罗为什么要在他的心里继续不断地争战呢?或者,为什么他要在他所知道的正确的事,也就是神的律法,与他所做的错误的事,也就是罪的律之间进行斗争呢?

事情的真相是,或者至少按照这段经文的字面意思和表面意义来看,没有任何的公式,没有任何特殊的体验,能使成熟的信徒摆脱内心的争战。

 

第三,许多基督徒进行“属灵责任转移”。

除了上面两种方式外,我还想补充一种方式,那就是:许多基督徒为了避免属灵的争战,正在进行一种我称之为“属灵责任的转移”。

比如,你在罪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是魔鬼的错,都是撒但干的。所以,你要驱赶情欲的鬼、骄傲的鬼、暴饮暴食的鬼,然后,你甚至可以驱赶欠债的鬼。

前段时间,当我打开电视时,我看到一位牧师告诉现场数千名信徒和无数的电视观众说,把他们的信用卡账单寄给他,他会为这些账单祷告,然后,人们就会从欠债的鬼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我还真希望这一招能奏效!

所以,不是购物成瘾的错,不需要节制,不需要做财务规划,也不需要对债权人负责。这些都不需要,因为这都是魔鬼的错。

这种观点让整整一代信徒认为,邪恶的思想和行为不是他们的错,因此也不是他们的责任。他们的错误源自一个需要被驱赶出去和捆绑起来的魔鬼。

保罗知道魔鬼的活动。他在一个紧跟着他们的年轻女子身上,就察觉到了魔鬼的活动(使徒行传第十六章),他也警告信徒要警惕魔鬼的诡计(以弗所书第六章)。保罗可不是什么新手,他很清楚属灵争战是怎么回事。

然而,在罗马书第七章那里可没有魔鬼的工作,没有需要驱赶的魔鬼,保罗也没有把责任转嫁给一个看不见的世界。保罗实际上是在说:“我的主要问题就是我自己。”

而且,我们这副“取死的肉体”是不可能被驱赶走的!

 

耶稣基督:内心争战的拯救者

保罗在罗马书7:24的最后写道:

……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

保罗的见证

那么保罗所说的取死的身体是什么意思呢?

在保罗那个时代,在一场战斗结束后,罗马暴君会用铁链把敌人的死尸绑在俘虏身上,让他们背着死尸前行。

罗马人也会以特别残忍的方式处决某些罪犯。有时,如果一个人犯了谋杀罪,他就会被捆住手脚,和被他杀死的受害者的尸体面对面绑在一起,然后被挂到地中海炎热的烈日下,或者被挂在十字架上,随着尸体的腐烂,这个活着的人也会慢慢地被各种滋生出来的细菌和虫子吃掉,通常那个活着的人会在死前完全疯掉。

因此,当保罗喊出“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时,或许在他的脑海中浮现的,就是这种被折磨至死的景象。

然而,当保罗问出“谁能救我?”这个问题时,我不相信保罗不知道问题的答案。

“救”这个希腊动词指的是,士兵在听到战友呼救时,跑过去把他从敌人的手中救出来的那种行为。换言之,保罗就在敌人的手中,而他的敌人就是他自己的肉体。那么谁能拯救他,谁能解救他呢?

拯救他的就是耶稣基督。解决他那副“取死的身体”的关键,就在于基督为我们舍身受死。祂承受了我们的羞耻,在我们的尸体下,祂在阴间发出了呻吟,祂为这一切付上了代价,并且有一天,祂将把我们从邪恶的存在和各样的私欲中完全解救出来。

因此,保罗的祷告不是失败的祷告,而是“认识和领悟”的祷告。他既是有罪的,又是得救的;他既为自己的罪痛苦不堪,同时又因着救主欢喜快乐。

来自苏格兰(Scottish)的神学家罗伯特·霍尔丹(Robert Haldane)曾写道:人们对神的圣洁和祂的律法认识的程度,与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个罪人的程度成正比。

这就是保罗的见证。

 

“破产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有一个事实是,我们并不习惯于听到或看到有人表现出耶稣基督所说的那种态度和属灵的状态,而这种态度和属灵的状态能揭示那种真正的悔改和归信。

我们一起来看诗篇38:3-8的经文:

因你的恼怒,我的肉无一完全;

因我的罪过,我的骨头也不安宁。

我的罪孽高过我的头,

如同重担叫我担当不起。

因我的愚昧,

我的伤发臭流脓。

我疼痛,大大拳曲,

终日哀痛。

我满腰是火;

我的肉无一完全。

我被压伤,身体疲倦;

因心里不安,我就唉哼。

坦白来说,这样的祷告放在今天,肯定不是最受欢迎的一篇祷文。如今,“破碎”可不属于哪个属灵公式的范畴,“悔罪”也不是人们所追求的特殊体验。

我们来听听耶稣在祂第一次讲道的时候说了些什么吧!这篇讲道是如此令人震惊,以至于当祂讲完时,根据《圣经》的描述,众人无比稀奇和惊讶。或者根据希腊原文的意思,众人无比“目瞪口呆”或“瞠目结舌”。

根据马太福音5:3的记载,主耶稣所教导的第一句话就是: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根据中文当代译本的翻译,这节经文是:

心里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换句话说,能进入天国的人,都是心灵贫穷的人。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节经文中的关键词,是希腊原文中的“贫穷”一词。在基督那个时代,有两种贫穷的人。

在希腊语中,第一个形容穷人的词是“penes”(πενης),指的是那些整天辛勤劳作的穷人,当一天结束后,他得到了一天劳作的报酬。当他回家后,他把所有的钱都用来解决家人的衣、食、住、行的问题,什么都剩不下。如果他生病了,他也没有任何依靠。他对储蓄和经济保障一无所知。他每天得过且过,吃了上顿不知道是不是有下顿。

还有一种穷人被称为“ptochos”(πτωχος)。这样的人本来就没有工作,他没有办法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他可能是村里的乞丐,完全依赖于别人的施舍。他是绝对的一贫如洗。

而第二个形容贫穷之人的词,就是主耶稣在这节经文中所使用的词。因此,“心里贫穷的人有福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开始就一无所有的贫穷人,有福了。”

换句话说,能进入天国的人,都是明白自己在属灵上已经“破产”了的人。他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献给神。在这样的人身上,没有自给自足,没有自我主义,也没有傲慢。

因此,“破产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继承了天国永恒的宝藏。而使徒保罗在罗马书第七章那里反映的,就是一个虽然已经破产了,但却得到了永恒福分的人。

或许最能反映这一点的,就是主耶稣在路加福音18:9-14那里讲的一个比喻,主在这个比喻中描述了两个来圣殿祷告的人。

其中一个人是骄傲、自负、自以为灵里正确的法利赛人。他刚刚才用鼻子把花生推了十一公里,推到了圣殿门前,他期待着神会对他刮目相看。

而另一个人是税吏,在犹太人中,他是腐败和贪婪的象征,他把自己的同胞出卖给了罗马政府,以此换得代表罗马政府向自己的同胞征税的权利。通过向他们征收高额的税款,他就可以把多余的部分据为己有。这些人非常富有,但也非常遭人憎恨。

他们二人同时上殿里祷告!正如路加福音18:11-12那里所描述的,那个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

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而在他祷告的时候,第13节那里说:

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

耶稣接着在第14节评论说:

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换言之,当那个法利赛人祷告时,他只感动了他自己;而当那个税吏祷告时,他感动的是神。

 

在保罗所写的罗马书第七章的日记中,大家想知道我都发现了什么吗?我发现了一个人,他没有感动自己,但却感动了神;他灵里贫穷,但却被属天的宝藏所充满。

你不需要走三万八千公里才能与神和好,你也不需要牺牲你的鼻子去感动天堂的首相。但有一种可以用鼻子感动神的方式,那就是俯伏在神的面前,带着谦卑,同时带着极大的喜乐对神说:“我真是苦啊!但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得胜了!”

 

Add a Comment


Our financial partners make it possible for us to produce these lessons. Your support makes a difference.
CLICK HERE to give today.

Never miss a lesson. You can receive this broadcast in your email inbox each weekday.
SIGN UP and select your o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