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果子更多!
结果子更多!
与基督联合的新妇的荣美(第三部分)
罗马书7:4-6
引言
在上周的讲道中,我们开始讨论了保罗在罗马书7:4所写的经文的含义,保罗在那里说:
我的弟兄们,这样说来,你们藉着基督的身体,在律法上也是死了,叫你们归于别人,就是归于那从死里复活的,叫我们结果子给神。
根据保罗的教导,我们与基督的联合是有产物的,或者说,我们与基督的结合是有“后代”的。我们与基督联合,为的就是能为神结出果子。这果子包括:
- 言语的果子;
- 灵命成熟的果子;
- 奉献的果子;
- 救赎真理的果子。
果子:我们与基督联合的产物
在我们今天的讲道中,我想再往这个清单上添加三种我们要结出的果子。这样,我们也就完成了这个系列的讲道。
首先,结出拥有救主品格的果子。
请大家翻开《圣经》,让我们一起来看腓立比书1:11的经文:
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叫荣耀称赞归与神。
一件没有生命的物品只能产出没有生命的东西。只有真实的生命才能结出真实的果子。机器无法生产出苹果、梨或桃子。机器虽然可以制作桃子果酱,可以炸苹果,可以用水果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但它就是不能生产出一颗新鲜的苹果。只有具有内在生命力的苹果树,才能结出新鲜的苹果。
同样的,在属灵上死了的人,也无法彰显出基督的生命。他们可以像机器一样,生产出不断重复的仪式、礼仪和宗教,但就是不能生产出属灵的生命。事实上,在罗马书7:5那里,保罗明确地指出,对于那些属肉体的人,或者说对于非信徒而言,他们只能结出死亡的果子。换言之,无论肉体如何努力,都无法产生属灵的生命。
只有在那些与永活的主联合的信徒的生命中,才能结出鲜活的果子,因为主生命中的活力,会像果树中的汁液一样,对信徒产生内在的影响力。
正如保罗在加拉太书2:20所写的:
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
信徒所结的果子,就是基督里面的生命。
第二,结出圣洁行为的果子。
因着我们有基督里面真实的生命,因此能结出另外一种果子,那就是圣洁行为的果子。
请大家一起来看以弗所书5:25-27的经文:
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
新郎想要的,就是使你变得圣洁无瑕。事实上,这个“圣化”的过程从得救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直到祂再次显现的那一天,或者直到我们经过死亡并进入荣耀的那一刻,我们才能完全圣洁。
保罗在腓立比书1:6写道:
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
有人错误地认为,这里所说的“成全”(perfect)指的是信徒将达到某种无罪的完美境界。但在希腊原文中,保罗在这里使用的动词的意思是“要完成”(to complete)。因此,神在腓立比书1:6那里给我们的应许是:基督开始了这个过程,并将在祂显现的时候最终完成祂的工程。
这里的重点是:在真信徒的生命中,基督正在不断地做工,要从内到外地进行彻底改造。圣父会亲自使你成为祂儿子的圣洁新娘。这可不是那种“修修补补”的工程,而是需要把“推土机”开到我们的生命中,也就是进行完全的改造。
事实上,一位作者的这段话让我如坐针毡,他说:
基督信仰可不是让人保持安逸的。基督信仰是炸药,它能把我们从各种偏见、软弱、缠累我们的罪、不洁和恶习、小气的自私自利,以及从所有其他使我们的生活陷入卑鄙和庸俗的东西中,一下子炸出来。
如果你宿舍的舍友、教室里的同学、上周和你一起打球的球友、离你家后院一墙之隔的邻居、在你店里购物的顾客、或者坐在你办公桌隔壁的同事,如果他们发现你已经结婚了,而且你的配偶居然是神的羔羊——耶稣基督,你认为他们会感到震惊吗?你是否有一些圣洁行为的果子,来支持你与这位从死里复活了的主结婚的事实呢?我们的内心装着圣洁的神,而与祂的接触会让我们产生对罪的厌恶和对圣洁生活的热情。
几个月前,我妻子给了我一本小书,书里介绍了许多单词和短语的由来。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小书,不需要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读完。只需要偶尔拿起来读,就能了解一个流行词或短语背后的故事。
英语中有一句俗语,叫“疯得像个制帽匠”(Mad as a Hatter),“制帽匠”就是制造帽子的工匠。最近,我读到了这句俗语背后的故事。也许大家还记得在小学时读过的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Alice in Wonderland),在这本小说中,有一个角色就叫“疯帽子”(Mad Hatter)。这是个疯疯癫癫的角色,从来不讲道理,大部分时间都在一种完全疯狂的状态中。
事实上,“疯得像个制帽匠”这句俗语指的是英国的老制帽匠。在那个时代,制帽匠似乎都有非常相似的特征,比如他们脸上的肌肉总会奇怪地抽搐,有时口齿不清,甚至连自己是谁都搞不清楚。因此,那时的人们常常称那些老制帽匠为疯子或神经病。于是,“疯得像个制帽匠”这句俗语就应运而生了。
然而,众所周知,在1846年制毡机发明之前,制帽人需要自己生产毛毡。毛毡是一种流行的帽子面料,由羊毛纤维或动物毛皮制成。而在制作毛毡的过程中,制帽匠需要用到硝酸汞这种化学物质。我们都知道,长期接触硝酸汞会导致精神错乱、肌肉失控和语无伦次等症状。也正是因为这种因职业需要而暴露于有害的化学物质的缘故,才导致了制帽匠精神错乱的后果。
我认为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条非常重要的属灵原则,那就是:
- 在自然界,长期接触某种物质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 在属灵的世界,当信徒接触到那位圣洁的神之后,最终也会表现出圣洁的特质,从而结出圣洁行为的果子。
因此,我们已经讨论了两种为神结出的果子:
- 救主品格的果子;
- 圣洁行为的果子。
第三,圣灵掌管的果子。
保罗在罗马书7:5写道:
因为我们属肉体的时候……
在使徒保罗的书信中,“属肉体”这个希腊词有许多种不同的用法,但在这节经文的上下文中,它显然指的是那些尚未重生得救的人。
……那因律法而生的恶欲就在我们肢体中发动,以致结成死亡的果子。
不难看出,保罗是将第4节中的“结果子给神”,与第5节中的“结成死亡的果子”这两个表述进行了对比。此外,他还将律法的工作与圣灵的工作作了对比。
请大家一起来看第6节的经文:
但我们既然在捆我们的律法上死了,现今就脱离了律法,叫我们服侍主,要按着心灵的新样,不按着仪文的旧样。
这节经文中的“仪文”,是律法的俗称,标准译本和新汉语译本翻译为“条文”。
因此,一面是律法,它结出的是“死亡的果子”。这是因为没有人能完全遵守律法,因此,律法给每个人都做出了同样的审判,那就是死亡!
而另一面是圣灵,祂会在信徒的生命中结出生命的果子。或许再没有其他的经文能比保罗写给加拉太信徒的书信,更好地阐述了这两类果子的对比。
请大家一起来看加拉太书5:18-21的经文:
但你们若被圣灵引导,就不在律法以下。情欲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醉酒、荒宴等类。我从前告诉你们,现在又告诉你们,行这样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国。
顺便说一下,保罗为什么要在这里向他们发出这样的警告呢?这时因为,即使在信徒群体中,即使读着保罗的书信,也有可能不属于信徒群体。换句话说,你可以宣称或认为自己是属灵的,但如果你的行为和生活还是以肉体为中心,享受着肉体所带来的快乐,那你就是在自欺欺人,仍然活在罪中。
保罗在这里警告说:这些都是属肉体的果子,它们所结的是永远的死亡。
好了,请大家一起来看加拉太书5:22-23的经文:
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
换句话说,没有律法会禁止这样的生活模式。
顺便说一下,这份清单并不叫作“圣灵的九种果子”(the fruits of the Spirit),而叫“圣灵的果子”(the fruit of the Spirit)。换句话说,神并不是在某些信徒的身上结出了仁爱的果子,在另一些信徒的身上结出了忍耐或节制的果子,这是一种误解。
当然了,神一定想看到这些属灵的果子:
- 在那些服侍两岁主日学儿童的义工身上,结出忍耐的果子,或许这正是神感动他们在那里参与服侍的原因;
- 在那些停车场工作人员的身上,结出节制的果子;
- 在某个中学教职员工的身上,结出温柔的果子。
我们还可能有这么一种错误的想法,就是以为当我们结出了忍耐的果子后,就会结出良善的果子,一旦我们拥有了良善的果子,紧接着就会结出喜乐的果子,然后是仁爱的果子。不是的,这其实是一个果子,但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与其说是一颗颗结在枝干上的苹果,不如把它想象成一串结在树枝上的葡萄。
如果神的灵在信徒的生命中做工,那么在所有这些领域中,都会有相应的证据显明出来。很明显,在不同信徒的生命中,特定的行为特征和品格特质会凸显出来。不仅如此,有时,神的灵似乎也会聚焦于果子的某种特定的表现形式。
然而,这一属灵事实仍旧没变,那就是长期地接触神的灵,一定会产生这些属灵的特质。
圣灵的果子
我们一起来看看圣灵所结果子的几个方面。
第一,仁爱。
保罗在加拉太书5:22那里首先就提到了仁爱。既然神就是爱,那么那些与神的性情有份的信徒,就不可能不结出仁爱的果子。
仁爱是属肉体的反面。人是自私的,受自我的驱使,在他的头脑中,自我欲望和让自己“更上一层楼”的想法至高无上。总之,仁爱是自我的对立面。而圣灵所结的果子是“agape”,也就是“爱”,这是神超自然的能力在人的心里做工的证明。
唐纳德·格雷·巴恩豪斯(Donald Grey Barnhouse)曾将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的经文,也就是那篇伟大的“爱的真谛”进行了诠释。他在文中写道:
爱是不自私。爱是关心他人,但不会说他人的闲话。爱是顾念他人的生活和他们所遇到的难处,并想着如何通过说一些话、做一些事,让他人的生活变得更幸福。爱是当别人升职、获奖以及赚了大钱时,不会产生嫉妒。爱是当别人家的地里发现了石油时,真切地为对方感到高兴。爱不是四处谈论自己的成就。爱是不斤斤计较,听凭神的安排。爱是真关心他人的工作,想知道他们过得如何……
爱是不发脾气,不急躁,不对他人咆哮。爱是对他人的言语和行为做出可能的、最好的解释。爱是不会把别人想成最坏的。爱是从不幸灾乐祸,也不享受罪中之乐。爱总是以真理为乐。爱是可以忍受任何事……
爱是总会期望最好的事情发生。爱是能忍受任何冒犯。
第二,喜乐。
圣灵的果子的第二个方面是喜乐,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是:喜乐完全不基于人所处的环境。这就是为什么保罗可以在哥林多后书6:10那里写道:
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
这个词所表达的喜乐,是一种基于与神的关系的喜乐。
这是神的圣灵所结出的果子。你无法靠着你自己结出这种果子,这是圣灵在你的心中和生命中的工作。
第三,和平。
下一个果子自然就是“和平”,有一些译本,比如中文新译本,将这个果子译为“平安”。
我曾读到过:最猛烈的海洋风暴可以横扫整个大西洋(Atlantic Ocean),掀起惊涛骇浪。但最猛烈的风暴也不会超过十五米深。
我也曾看到有一些长着大片叶子的海洋植物,漂浮在海面上,在靠近岩石海岸的地方,海浪不断地拍打着它们,让它们晃来晃去。它们虽然承受着来自海浪、海风、暴晒和波涛的冲击,却仍能保持健康。为什么?这是因为它的根深深地扎在岩石下面的泥土里,紧紧抓住了那里的岩石。
可见,平安与表面上的安定无关,而是与我们灵魂深处的安息密切相关。这样的安息是藉着那在我们里面作工,并在我们生命中结出果子的圣灵所带来的,这是因为我们将我们的生命交托在了圣灵的手中。
有一首赞美诗的作者用非常优美的歌词表达了这一真理,这首赞美诗就是《完全平安》(Like a River Glorious)。歌词是这样的:
藏在恩主手中,安稳又欢欣,
仇敌不能临近,恶者不能侵。
没有挂虑波涛,无忧愁阴影,
没有丝毫焦急,骚扰我心灵。
依靠主耶和华,心灵得福气,
照着主的应许,必得真平安。
藉着与耶稣基督联合而结出圣灵的果子
在我们结束这段经文的讨论之前,请大家注意,这段经文被称为“圣灵的果子”,而不是“我们的果子”。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研读罗马书7:4的经文就会发现:我们并不能“产出”果子(produce),我们只是“结出”(bear)果子!
对此,安德鲁·默里(Andrew Murray)曾写道:
枝子只不过是挂着葡萄的架子。葡萄树的汁液流经枝条,才能产出果子。同样的,只有当基督的生命在我们里面流淌时,我们才能结出有价值的果子。
事实上,正如保罗在罗马书第七章那里所写的,我们不能产出任何果子,我们只能结果子给神。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圣灵的果子,而不是史蒂芬(Stephen)、苏珊(Susan)、比尔(Bill)或汤姆(Tom)的果子。换言之,我们没有任何自我陶醉的理由。
事实上,我们最好能纠正一下我们所使用的神学词汇。我们平时可能会说:“那位姊妹或那个弟兄肯定是一个充满了平安或喜乐的基督徒。”然而,事实是,就他们本身而言,他们并没有平安或喜乐,他们只不过是对神的灵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使神的喜乐与平安在他们的生命中彰显了出来,并在他们自己的行为和品格中体现出了这一点。
在约翰福音第十五章那里,我们的主向我们揭示了生命结果子的秘诀。他在约翰福音15:5说: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
就会怎么样?
……不能作什么。
可见,结果子的秘诀不是一个秘诀,而是一种关系。纵观约翰福音第十五章,这种关系显而易见,跃然纸上。比如,耶稣在那里就说:
- 在我里面(15:4a);
- 常在葡萄树上(15:4b);
- 你们在我里面(15:4c);
- 常在我里面的(15:5b);
- 常在我里面(15:6a);
- 你们若常在我里面(15:7a);
- 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15:7b);
- 常在我的爱里(15:9b)。
“常在”(abide)所对应的希腊词是“meno”,这个词的意思是“留在”。它指的是亲密的关系和团契。似乎是在对神说:“我想留在你所在的地方。”
当你渴慕神时,当你在祷告中与神交谈时,当你在个人的灵修中默想神的话语时,当你把生活中的所有事情与神联系在一起时,当你为着神的喜悦并因着神的管教而赞美神时,你就是“常在神的里面”了。
在座的父亲们,我想你们从来都不会和你们的儿子坐在一起,然后说:“我想要你仔细观察我是怎么走路的,然后,你也试着按我走路的方式走路。”
即使没有正式的学习,他也会像你一样摇摇晃晃地走路。
在座的妈妈们,我想你们也不会和你们的女儿坐在一起,然后说:“仔细看我是怎么梳头的,听我是怎么笑的,跟着我一字一句地好好说话。”
同样的,在没有任何正式上课的情况下,她们也能从你身上学到这些东西。那她们是怎么学会的呢?其实只需要常常和你们待在一起就好了。
以此类推,当我们常在神里面时,神也会显明证据,证明我们一直都在为神结果子,因为我们会越来越具有祂的性情、祂看待事物的角度,以及祂对生活的态度。
结果子与其说是遵守一系列的规则,倒不如说是享受和发展一种关系。
最后,我想用海伦·凯勒(Helen Keller)与她的私人教师安妮(Anne)的故事,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博士(Dr. Alexander Graham Bell)建议海伦的父母,从位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Boston, Massachusetts)的“帕金斯盲人机构”(Perkins Institution for the Blind)那里聘请一位老师。最后,他们选择了十九岁的孤儿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来负责指导六岁的盲聋哑女孩海伦·凯勒。
在经过几个星期的艰辛努力后,安妮终于能够将写在海伦手上的字母与现实的物体联系起来。两年后,海伦能够流利地用盲文进行阅读和书写。十岁时,海伦通过将手指放在老师的喉咙上,感受声带的震动来学习不同的声音。后来,当海伦进入大学学习时,安妮会把每一堂课的内容一字一句地拼写到海伦的手上。1936年,安妮离世,她们近五十年彼此为伴的关系也就此结束。在安妮去世后,海伦为她写下了这一段文字,用以怀念她一生的挚友,这位成为她的眼睛、嘴巴和耳朵的挚友:
老师离我是如此的近,以至于我几乎无法把自己与她完全分开。我感到她的存在与我的存在密不可分,而我生命的足迹就在她的脚踪里。我生命中一切的美好都属于她,在我的里面,没有哪一项才能、哪一种灵感或哪一份喜悦,不是因她爱的触摸而被唤醒的。
在许多方面,安妮·沙利文对于海伦·凯勒来说,就如同耶稣基督我们的这位新郎,与每一个信徒的关系。祂是我们的眼睛、嘴巴和耳朵,祂是我们最知心的朋友。
让我们把这句话也说给我们那位神圣且永远信实的朋友:
祂离我们是如此的近,以至于我们几乎无法将自己与祂分开。
我们觉得祂的存在与我们的存在密不可分,我们生命的足迹就在祂的脚踪里。
我们生命中一切的美好都属于祂,在我们里面,没有哪一项才能、哪一种灵感或哪一份喜悦,不是因着祂的爱而被唤醒的。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