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圣徒

活着的圣徒

by Stephen Davey

活着的圣徒

福音真理(第五部分)

罗马书1:6-7

 

简介

我想先给大家读一个最近有人发给我的幽默的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牧羊人正在一条乡间的路边放羊。突然,一辆崭新的吉普车大切诺基(Jeep Grand Cherokee)停在了他的旁边。司机是一个穿着名牌西装、昂贵的鞋子,戴着华丽的手表和太阳镜的年轻人,他问牧羊人说:“打个赌,如果我能猜到你有多少只羊,你就给我一只,怎么样?”

这个牧羊人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年轻人,然后又看了看自己一望无际的羊群,说:“好啊。”

于是这位年轻的高管把他的SUV(即运动型多用途车)停好了,连上他的笔记本电脑和无线调制解调器,开始登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网站。他接着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扫描了他们所在的地区,接着打开了一个数据库,然后用他的迷你打印机打印出了他的报告。他转身对牧羊人说:“你的羊群里不多不少,正好有1586只羊。”

牧羊人惊讶地回答说:“你说得对!你可以拿走我的一只羊了。”

然后这个年轻人从羊群中抱起了一只长得和羊一样的动物,放在了他的吉普车后面。牧羊人突然喊了一声说:“嘿!小伙子,在你离开之前,咱们再打个赌如何?如果我猜中了你的职业,那你就得把你拿走的东西还给我。”

这个年轻的高管笑着说:“当然行,你试试吧!”

牧羊人随口说:“你是个职业顾问。”

那个年轻人说:“是的,但你是怎么知道的?”

牧羊人回答说:“很简单!首先,没人叫你,你自己就来了。其次,你向我收取费用,然后告诉我一些我本来就知道的事。第三,你其实根本就不了解我的生意。最后……能不能赶紧把我的狗还给我。”

 

回顾

通过我们上一次的讨论,我想大家都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那些看起来还不错、听起来很属灵并且拥有所有信仰装备、也就是属灵资源的人,有可能最后根本就不知道“真信心”和“被欺哄了的信心”之间的区别。或者,用刚才的那个小故事的话来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狗”和“羊”的区别。

更为可悲的是,这些人正在他们的人生高速公路上极速前行,他们以为自己携带的是一些真实的东西,但实际上,他们已经被欺哄了。而且,这种被欺哄的现象非常普遍。事实上,马太福音第七章中就向我们揭示了未来的一个时刻,当许许多多的宗教人士站在耶稣基督的面前时,却得到了一个他们意想不到的审判结果。这些人曾行过神迹,医治过病人、发过预言,而且都是奉主耶稣的名所行的,然而就在那一刻,第23节的经文告诉我们,作为审判者的耶稣却对他们说:

……我从来不认识你们……

在这群人中,有牧师和主日学老师,有传道人和教会执事,有著名的行神迹的人和医病赶鬼的人,有《圣经》学习小组和各宗派的代表人物。你做梦也想象不到,这些人居然也是被欺哄了的人。然而,在那一刻,他们所有人都必须面对他们被欺哄了的这个无比真实的现实。

难怪保罗会警诫教会大家庭,要时常自我省察,来看看大家是否是在真信心的里面,以免无法通过检验而失败跌倒。也难怪彼得会在彼得后书一章10节那里挑战信徒:

……所以弟兄们,应当更加殷勤,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

坦率地说,我相信对这种自我检验的渴望和顺服,与其他的品质一样,都是真信心的确据。事实上,《圣经》并没有让这个世界检验自己的信心,而是让每一个声称信靠基督的人要检验自己的信心。

我们不妨也问问自己这几个深刻的问题:

  • 在你内心的深处,是否对基督有真实的亲密感?
  • 即使是那种最为微小的罪,你是否也会感到羞愧不安?
  • 你是否降服于属神的事物,并且你的动机不是出于骄傲、金钱、掌声、想要获得祝福的应许或是为了过安舒的生活,而只是因着对主全然降服的热情,想要用你的生命,从心底里讨神的喜悦、顺服和尊荣你的主?

你可能会说:“但这种自我审视不会产生怀疑吗?”

如果你在自我审视的过程中,藉着祷告,以《圣经》真理为引导,并以神的灵作为最终的评估者,那就不会产生任何怀疑,而是会加深你信心的深度。换言之,你的信心非但不会被摧毁,反而会“行到水深之处”。

保罗在罗马书一章5节那里也提到了这种深刻且真实的信心,并称其为一种顺服的信心,保罗说:

我们从他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之中叫人为他的名信服真道。

第4节的经文已经告诉了我们,这里的“他”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在这节经文中,“顺服”和“信心”被看作是真信徒的同义词。这是一种能产生好行为的信心。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得救的信心独立于任何行为,但使人得救且真实的信心一定会产生好的行为。

现在,在保罗对福音真理的宣讲中,他第一次以个人的方式,向这封信的读者们说话。请大家一起来看罗马书第一章的第6至第7节的内容:

其中也有你们这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我写信给你们在罗马、为神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

 

首先,我们蒙召归回:“蒙召属耶稣基督”。

我想大家一定留意到了,使徒保罗在罗马书一开始的七节经文中,三次重复使用了同一个词:

  • 在第1节那里,保罗告诉读者们说他是奉召为使徒的;
  • 在第6节,他说我们是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
  • 以及在第7节那里,他说我们是奉召作圣徒的众人

通过保罗不断地重复,我想大家都能明白:这个“呼召”或“蒙召”的词蕴含着丰富的真理,这个词在希腊文中是“kletos”(κλετοσ),它的动词形式是“kaleo”(καλεω),直译过来就是“呼唤”(to call)的意思。有意思的是,希腊语中的“教会”一词也是这个词的另外一种形式:“eiskaleo”(εισκαλεο),意思是“召唤出来”(to call out)。因此也可以说,教会就是由一群“被召唤出来的人”所组成的聚会。

神一直都在呼召那些将要得救的人,然后,使他们组成基督的身体。保罗在这几节经文中的说法是:他们蒙召成为属基督的人。

这是一种有关“归属”的概念。如果在聚会结束后,你看到我的四个孩子像往常一样站在那里等着爸爸过来找他们,如果刚好有人问你说:“嘿!这些孩子是谁的呀?”

如果他们当时表现良好,那么你可以说,“他们是玛莎·戴维(Marsha Davey)的孩子。”她配得这样的称赞。然而,如果他们当时表现得并不好,那么拜托你直接说:“嗯,我也不知道这几个孩子是谁家的。”

同样的,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保罗在第6节那里的说法,保罗在那里强调的是一种“拥有”或“归属”的性质,我们可以把这里的经文理解为:他们蒙召成为耶稣基督的孩子。

那么,我们是谁的孩子?我们是耶稣基督的孩子。而且我们恰好拥有祂的名字!我们都叫“基督徒”(Christian),我们的名字里面就有“基督”(Christ)。就像我孩子的名字里面都有戴维(Davey)一样,因为他们是我所生的;同样的,因为我们是耶稣基督的孩子,所以我们都叫“基督徒”。

还有,我们中的一些人被称为北卡罗来纳人(North Carolinian),这是因为你恰好就住在北卡罗来纳州(North Carolina),尽管真正在那里出生长大的人并不多。还有,我们也被称为美国人(American),这是因为我们的国籍恰好是美国,很多人也都是在这里出生长大的。

作为一个北卡罗来纳人和一个美国人,你拥有某些特定的权利和责任。顺便说一下,其中之一就是投票。我鼓励大家都能先考虑清楚了再去投票,千万不要忽视投票的权利和责任,然后再去抱怨那个当选了的人。

你之所以是一个北卡罗莱纳人,是因为你生活在北卡罗莱纳州;你之所以是一个美国人,是因为你生活在美国。那么,你之所以是一个基督徒,是因为你活在基督的里面。作为一个活在基督里面的人,自然而然地,根据保罗在腓立比书三章20节那里所教导的,我们的“公民身份”是:

……天上的国民,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临。

他也在以弗所书二章19节那里写道:

……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

坦率地说,我相信,我们对于自己天堂公民的身份意识得越深,我们就越能成为地上的好公民;我们对于自己天国之城的公民责任越能委身和投入,我们就越能在我们所在的城市中承担起各样责任。

换句话说,保罗其实是在说:“我们被基督呼召,成为祂个人所拥有的财产。”这就是基督徒的身份所在。

我最近读到这么一篇文章,作者在文中谈到了他是如何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信主的。有一天晚上,他和他的一位大学同学同时接触到了福音信息,而且两个人当时都“接受了基督”。对这位作者而言,他的生活从此变得不再一样。然而,他的那个朋友第二天早上从房间里走出来却说:“昨天晚上简直太疯狂了!现在想想我当时可能只是冲动了。你不会告诉别人这件事吧?”

也就是说,那位朋友只是听到了那天晚上传道人的呼召,而作者本人听到的却是基督“有效的呼召”或“不可抗拒的呼召”(the effectual call of Christ)。这也在他的生命中产生了真正的信心,并使他在基督耶稣里成为一个新人。他现在完全被耶稣基督所占有,并为主所用。

 

其次,我们蒙召被爱:“为神所爱”。

我们不仅蒙召属于耶稣基督,保罗在罗马书一章7节那里继续说,真正的信徒:

……为神所爱……

“为……所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表达,只用在神的儿女身上。尽管神对整个世界都有一种普遍的爱,尽管神甚至对祂的仇敌也有一种持续不断的爱,因此祂才会降雨在那些不义之人的庄稼上,也使他们可以享受神儿女所享受的阳光的温暖。即便如此,这一独特的表达仍专属于那些属神的、祂所珍视的儿女。

我们可能都记得,这一表达第一次在新约圣经中出现,是在耶稣基督开始祂在地上事工的时候。那时,天父从天上发声,正如马太福音三章17节所记载的:

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那么大家现在是否知道成为神所爱的人,意味着什么呢?你是否以这种方式看待自己呢?哦!希望大家今天都能让这个真理深入我们的内心。你是神独特的财产,祂深深地、永远地、信实地、专心地、专门地始终不渝地爱着你。你就是祂所爱的。

所以我深信,保罗所说的这句话中,饱含着向信徒所要传递的真理。让我们再来看一下第7节的经文:

……你们在罗马、为神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

这其实是在说:神确切地知道你住在哪里。你并没有以某种方式从祂的视野范围溜走。你也不能在祂“不注意”的时候搬到一个新的地方,以至于祂无法找到你。

但如果当时真的有一群信徒可能会怀疑神是否真的知道他们到底在哪里,那可能就是罗马的信徒了。因为直到保罗写这封信之前,使徒保罗本人以及其他的使徒,都还没有拜访过罗马的信徒。他们的教会也并不是由一批正式委派了的信徒建立起来的。事实上,从我们所知道的来看,建立罗马教会的那批信徒,是在耶路撒冷的五旬节后才回到罗马城的,当时彼得一开始讲道,就有三千人信主。使徒行传二章10节那里告诉我们,当时在耶路撒冷就有从罗马来的访客。显然,他们那时就已经信了主,然后回到了罗马,并成立了早期罗马的教会。

想想看,在这样的一座城市里试图建立教会是多么的困难啊!这可是意大利的罗马、权力之都、尼禄皇帝(Nero)的家。同时这里也是名副其实的罪恶之城,因为他们的一位历史学家就将罗马称为“不义的粪坑”。这里是角斗士和赌徒猖獗的地方,是宗教卖淫和迷信盛行的地方,是成千上万的人拥入竞技场观看战车比赛的地方。换句话说,它是旧金山(San Francisco)、拉斯维加斯(Las Vegas)、纽约(New York)和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的结合体。

身处这样一座罪恶之城中,罗马教会是怎么燃起“抢夺人心”的希望的?不仅如此,在追求圣洁的过程中,罗马是一个多么容易让人灰心的地方啊!试探诱惑如此之大,失败跌倒又那么容易就会发生。那里的信徒可能很容易会这么想:“神肯定不会像关心耶路撒冷或安提阿的教会那样关心我们罗马的教会。”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神从来都没有专门给耶路撒冷的信徒写过一封信。然而,祂确实通过祂的仆人保罗,专门给住在罗马的信徒写了一封信。我想,神是不想让罗马的信徒忘记:神不仅知道他们是谁,而且还知道他们住在哪里。

这么来看,这封写给罗马信徒的信,是一封来自神内心深处无比亲密的信。而且,在信的一开始,祂就称他们为祂所爱的人!

 

第三,我们蒙召成圣:“奉召作圣徒”。

他们除了“蒙召属耶稣基督”且“蒙召为神所爱”之外,保罗在第7节那里继续说,他们:

……奉召作圣徒……

这节经文中的“圣徒”一词的希腊语是“hagios”(ηαγιοσ),意思是“圣洁的人”。而从这个词的拉丁文产生了“圣徒”(saint)的英文单词。因此,“圣徒”其实就是“圣洁的人”。

现在请大家留意我们手中的《圣经》,如果你发现有的经文是斜体的,那就表示这是由译者添加上去的,为要使经文的文意更加清晰明了。然而,通常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做法反而冲淡了真理原本所带来的冲击力。拿第7节的经文为例:

  • 我们并不是“被召为圣徒”(called to be saints),而钦定版圣经(King James Version)和新国际版本圣经(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就是这么翻译的;
  • 我们也不是“作为圣徒而被召”(called as saints),而新美国标准译本(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就是这样翻译的,虽然这个翻译更接近原意,但我仍认为这种翻译冲淡了保罗原本所发出的宣告的份量。

保罗在这里所写的其实是:“写给凡在罗马被神所爱的、被称为圣徒的人(called saints)……”

“被召为圣徒”与“被称为圣徒”这两个说法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被召为圣徒”是一种你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而“被称为圣徒”指的是你已经拥有了的身份和地位。如果神“召我们为圣徒”,那么我们最好“全力以赴”地使自己成为圣徒。

事实上,罗马天主教会就教导说,人们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赚得“圣徒的身份”(sainthood),而且只有少数特殊的人才享有这份荣誉。换句话说,如果你想成为圣徒,那么首先你必须已经死了,而且至少要死150年左右。然后,由活着的人向教会当局提交一份申请。与此同时,你刚好正在炼狱(purgatory)中忍受痛苦,为你在不那么圣洁的时候所犯的罪付上代价。最后,教会还需要同意审查你的案件,并任命一个被称为“圣徒资格审查”(Devil's Advocate)的委员会进行后续的工作。顺便说一下,这个委员会的职责是批评和质疑那些圣徒候选人的生平和事迹,以此提出反对其成为圣徒的论据。这个过程旨在确保只有那些真正值得尊敬和效仿的人,才能被封为圣徒,不过这个委员会在1983年被罗马天主教会的新法规取缔了。

这个委员会会将你当时不合乎圣徒体统的行为的证据都收集起来,也会收集经你之手或在你的坟墓,或通过属于你的一些遗物而发生的神迹或医病的证据。然后,就你是否可以成为圣徒,他们会进行一场评判,双方都会提出证据。如果你作为圣徒的证据超过了你罪恶的证据,那么“最高教会法庭”(the highest ecclesiastical order)就会宣布你为圣徒。届时,你会立即被带出炼狱,并进入天堂的福乐之中,在那里,你也会接收那些仍在地上的人们的祷告。

听我这么说完,我想大家都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就是这整个申请的过程没有任何《圣经》依据,没有任何一节《圣经》经文是支持它的。事实上,《圣经》反而会把那些并没有死去一百五十年或更久的人称为圣徒。

保罗在其书信中就曾写道:

  • 在以弗所书一章1节:

……写信给在以弗所的圣徒……

  • 在腓立比书一章1节:

……写信给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稣里的众圣徒……

  • 还有,在歌罗西书一章2节那里说:

写信给歌罗西的圣徒……

这些人在当时可都还活着呢!

 

有关圣徒这一身份和地位的应用

根据《圣经》的教导,圣徒的身份不是信徒要达成的目标,而是每个信徒本来就有的身份和地位。从过去到现在,这一直都是我们的身份和地位。正如保罗在以弗所书一章4节那里所写的:

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

我们如今也拥有这一身份和地位,这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益处。保罗在罗马书八章第27节那里就提到了其中的一个益处:

……圣灵照着神的旨意替圣徒祈求。

换言之,如果我们不是圣徒,我们就无法享有圣灵为我们代求的应许。事实上,有一些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应许,都与我们此时此刻就是圣徒这一事实有关。

神从来都不会告诉一个罪人,让他自己努力以达到圣徒的境界;不是这样的,而是祂把我们从罪恶的泥潭中拉出来,然后对我们说:“你现在就是我的圣徒了。”

祂怎么能称我们为圣徒呢?亲爱的弟兄姊妹们,祂之所以能这么说,不是因为在我们的里面存有公义,也不是因为我们做了公义的事,而是因为我们有基督的义,“存进了”我们原本已经“破产了的”账户中。罗马书五章17节那里告诉我们说:

……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赐之义的,岂不更要因耶稣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吗?

罪人和圣徒之间的唯一区别,就是救主和祂所赐的义。这就是有关信徒身份及地位的合乎《圣经》的真理了。

“圣洁”一词也被翻译为“圣徒”,意思是“分别或分离出来”。因此,成为神圣洁的儿女或神的圣徒,就意味着我们要为神的缘故“分别为圣”。

在我们的文化中,我们也会在另一种情况下使用“圣洁”这个词,就是我们会把“圣洁”与“婚姻”这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并称之为“神圣的婚姻”。而且,婚礼本身就是一个将新娘和新郎为彼此“分别出来”的仪式。

神圣的婚姻并不会改变新娘或新郎的品格或个性。事实上,可能在婚礼结束几周以后,他们才会意识到,他们需要做出多么大的改变。然而,在那场神圣的婚姻中,在新郎和新娘的身上,当下就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改变。是的,虽然他们的品格没有改变,他们的个性也没有改变(这些改变需要他们在余生中去完成),但在婚礼的过程中,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当下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在他们刚刚踏上婚礼的红地毯时,他们还是两个独立的人,并不相属。但是当婚礼结束,他们携手走完红地毯时,他们就彼此相属,彼此拥有了。或者可以这么来理解,在走红地毯前,他们是两个单身的人;走完红地毯后,他们就变成了一对夫妻,无论从法律或是常理上来说,他们二人都紧紧地“绑定”在了一起。

同样的,当你成为一个信徒时,你也立即成为基督的新妇,归于祂为圣。而且,虽然主会在你的生命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改变你的心和你的品格,但你的地位和身份在信主的那一刻立马就发生了改变,你现在完全属于祂。

 

实操的真实性

弟兄姊妹们,这个有关我们身份和地位的真理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

我出生在戴维(Davey)这个家族中。我至今还记得,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次,比如当我想要出去玩的时候,或者甚至到了后来当我想要拿车钥匙出门的时候,我的母亲和父亲都会对我说:“别忘了你姓什么。”

他们实际上是在告诉我:我的行为举止需要与我的身份和地位相符合。事实上,《圣经》也给了我们同样的挑战,比如保罗在以弗所书五章3节那里就写道:

至于淫乱并一切污秽,或是贪婪,在你们中间连提都不可,方合圣徒的体统。

换句话说,虽然你不是因为足够圣洁而成为圣徒的,但你也要因为你是圣徒这个事实而过符合圣徒身份的生活。你应该追求过圣洁的生活,因为你是神的一个圣徒。

加拉太书五章25节也向我们教导了同样的真理:

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

同样的,在以弗所书四章22和24节中,保罗还说:

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最后,彼得在彼得前书一章14至16节那里也写道:

……就不要效法从前蒙昧无知的时候那放纵私欲的样子。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

换句话说,你的“所行”要能匹配你的“所是”!你可能会说:“这个标准也太高了吧!”是的,的确如此。神虽不会降低祂的标准,但祂会加给圣徒所需要的能力。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的一篇文章曾报道说,旧金山市教育委员会(the Board of Education for the city of San Francisco)最近召开了一次会议。因为他们了解到:在旧金山的高中生中,几乎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不能按时毕业,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这些学生达不到高中毕业的要求。那么,旧金山市教育委员会最终采取了什么应对方案呢?他们居然降低了高中毕业的要求。

坦率地说,我已经预料到了,我们这个世界的体系,会按照人们所能达到的任何水平,无限度地“自我降低标准”。当然了,我们所处的社会似乎也认为:因失败而带来的自卑,是世上最为严重的罪。

然而,当教会也开始采用同样的说辞时,我就变得更加坐立不安了。就在最近,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的一篇新闻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文章写道:

鉴于许多离异的夫妇都因婚姻的破败而深感羞愧,德国汉诺威(Hanover, Germany)的一位主教声称,现在是教会需要介入的时候了,教会应该帮助这些人更好地应对这种由离婚所引起的痛苦。而德国新教教会的一位名叫马格·基斯曼(Margo Kiesman)的主教则建议教会应推出一种特别的宗教性的离婚仪式。她在德国日报(the daily German newspaper)的采访中说:“许多人在离婚后有良心上的挣扎,所以一种特别的离婚仪式或许能帮助他们和他们的孩子更好地应对这样的情况。”基斯曼甚至建议,在离婚仪式上,全家人都应该聚集在教堂,然后当众宣告放弃婚约。

不可否认,有时圣徒会离婚,会在高中的课程中挂科,甚至会犯下许多其他的罪。然而,《圣经》对于圣徒该有的生活标准并不会因为圣徒的犯罪而发生改变。它不会“自我降低标准”,让我们对自己的失败感觉良好。

事实上,真圣徒的标志就是承认罪是罪,并会向救主完全地认罪。真圣徒的标志是,他们会为自己的罪行、自己罪恶的动机和罪恶的内心深感不安。而且每当他们所行的与他们的身份不符时,他们都会深感痛苦。

 

我想,今天的圣徒们都正在重新发现这一真理。如果过圣徒的生活是我们可以轻易做到的,或靠着我们自己就能轻易完成的事,那我们就不会依赖圣灵,就不需要用基督的能力来替代我们的软弱,就不需要从天父而来的引导和智慧了。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神的话语也就成了一本我们只需要偶尔看一下的指导手册,谁还会在神的话语上下功夫呢?

然而,事实恰好相反,不是吗?那些追求圣洁,追求将自己的情感放在属天的事物之上的人已经发现,像圣徒一样生活不仅是困难重重的,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真的让我们自己来,我们可能就像一开始的故事中的那个年轻人一样,连狗和羊都分不清!

除非我们能满足以下这三个条件,不然我们就不可能达到圣洁的动机、圣洁的情感、圣洁的思想和圣洁生活的标准。这三个条件是:首先蒙召归于耶稣基督(因为若没有祂,我们就什么都做不了);其次是完全依赖于神深深地爱着我们的这一事实(否则我们再多的努力也是于事无补);第三,我们认清并领受我们作为圣徒的身份和地位,为我们的神分别为圣。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渴望过一个名副其实的圣徒生活。

简而言之,我们是:

  • 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
  • 为神所爱的人!
  • 被称为圣徒、过圣洁生活的人!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们,当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为了神的荣耀,不要忘记你属于谁,不要忘记谁在深深地爱着你,也不要忘记你真正的名字是什么!

Add a Comment


Our financial partners make it possible for us to produce these lessons. Your support makes a difference.
CLICK HERE to give today.

Never miss a lesson. You can receive this broadcast in your email inbox each weekday.
SIGN UP and select your o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