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过律法

胜过律法

by Stephen Davey

胜过律法

先祖亚伯拉罕(第五部分)

罗马书4:13-16

 

引言

我最近读到了一个多年前发生在纽约的故事,事实上,那已经是将近六十年前的事了。事情是这样的:一个人走进了位于纽约的大通国家银行(Chase National Bank)的大厅,想要从那里的小额贷款部门申请一小笔贷款。他先填好了所有的文件和表格,然后把这些材料交给窗口的服务人员,这名服务人员让他稍等,然后消失了十多分钟。

当这名男子开始变得不耐烦时,这家银行的行长走了过来,向他做了自我介绍,并询问是否可以与这位特殊的客户合影留念。很快,照相机、新闻团队和银行工作人员都非常兴奋地围住了这个毫不知情的客户。各家报社的记者也都赶到了现场,看到这一幕,这位客户才惊讶地发现,他申请的那笔贷款是相当不寻常的。

事情的真相是,就在前一天,这家银行的记录显示,在第二天的某个时间,小额贷款部发放贷款的总额将达到十亿美元。于是,银行理事和董事会成员决定,要将这一事件好好宣传一下,并同意赠送这名刚好使贷款总额达到十亿美元的幸运客户一份礼物,那就是把他所申请的贷款金额免费赠送给他。而这个男人就是那个幸运客户。他原本填写好了所有的材料,希望能够借到六百美元,但在新闻机构的摄影机前,他却意外得到了六百美元。

事实上,银行主动选择改变了他们的借贷法则,让这位幸运儿成为一份礼物的接受者。这不是他自己赚得的,甚至可能根本就不配得,但无论如何他还是得到了这份礼物。最后,大通国家银行的一名代表对那个人说:“我们会接管你的债务,记在我们的账户上,然后用我们庞大的资金资源来处理它。你无需进行任何偿还。”

这笔钱的礼物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这名男子不必承诺会继续在他们那里办理银行业务,尽管我确信他一定会成为他们忠实的终身客户。他也不必承诺会对这家银行的行长足够友善和尊重,尽管我确信他一定会把他们两人的合影贴在自己家的墙上。他还不必承诺会让更多的客户来这家银行办理他们的银行业务,尽管我确信他一定会告诉每个人,再没有比这家银行更好的银行了。事实上,他什么都不需要做,他只需要从大通国家银行十亿美元的庞大资源中,领受这六百美元的馈赠就行了。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就像好奇的客户和报社记者一样,一直在观察和聆听着使徒保罗是如何捍卫、定义和解释那“白白得来的救恩”的奥秘的。事实上,我们看到亚伯拉罕就走到了“天堂储蓄所”的柜台前,然后发现他接受了一份永生的礼物。他所要做的,就是欣然接受这份礼物,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不需要做出任何承诺,也不需要给出任何保证。也难怪,直到今天,神的恩典还是会让人措手不及,难以置信!

然而,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亚伯拉罕得到的可不是区区的六百美元,而是永恒的生命,以及整个宇宙的产业!我们怎么可能白白得到这样的礼物呢?事实上,这肯定不是真的免费的!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得到这一份免费的礼物的呢?

如果你和我一样运气差,那么你可能在麦当劳(McDonald)的“大派发活动”中,甚至连一杯免费可乐都抽不到!大家都玩过这个抽奖活动吧!就是拿到一个小纸牌,然后刮掉上面的灰色区域,露出下面的奖品名称。但如果你和我一样倒霉,你会发现每一张纸牌上都会写着:“很遗憾,请再试一次”。

事实上,在我认识的所有人中,我岳父是唯一一个抽中了一件值得一提的东西的人。那时他和我岳母开车从亚特兰大(Atlanta)来底特律(Detroit)看望我和我的妻子,因为我们在那里读了几年的神学院。在来的路上,他们在一个小镇的麦当劳那里停顿了一下,结果他真的抽中了一套免费的雅达利游戏机(Atari game system)。

在座的有谁听过“雅达利”这个名字吗?对了,他还抽中了一套免费游戏。他最后成了“吃豆人”(Pac Man)游戏的高手,几乎无人能敌!自从有了这台游戏机后,我们的假期也变得不再一样!当他那天抽中了这套礼品时,连麦当劳的员工都兴奋不已。其中一个员工对我岳父说:“我从来没见过有人能在这里抽中任何东西!”

 

人是如何错失永生的礼物的

其实想象有人抽中了免费的雅达利游戏机或免费的可乐,这并没有多么夸张,但得到永恒的生命就是另一回事了!人怎样才能领受这份礼物呢?

事实上,保罗用罗马书第四章的大部分篇幅,来解释人是如何错失了神的恩典的。他揭示了三种人们无法获得永生恩典的方式。

首先,保罗在罗马书4:1-8节那里解释了为什么试图以行为称义无法获得永生的恩典。

他在罗马书4:2写道:

倘若亚伯拉罕是因行为称义,就有可夸的;只是在神面前并无可夸。

其次,保罗在罗马书4:9-12节解释了为什么通过遵行宗教仪式无法获得永生的恩典。这些仪式包括洗礼、割礼和教会会员身份等。

保罗在第11节的中间明确指出:

……叫他作一切未受割礼而信之人的父,使他们也算为义。

然后,在罗马书4:13-16那里,保罗将揭示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第三种错误,那就是认为人可以通过遵守宗教的规章制度而进入天堂。

借此,保罗将移除最后一根“属灵支柱”,因为世人自然而然地就会依赖这根支柱,并期盼以此获得永生的应许。

 

人不会因为遵守宗教规则而获得永生

这根“支柱”就是相信:只要遵守了正确的规则,人就能进入天堂。保罗在罗马书4:13那里写道:

因为神应许亚伯拉罕和他后裔,必得承受世界,不是因律法,乃是因信而得的义。

这节经文的关键部分是不是因律法,在希腊原文中,“律法”这个词的前面没有定冠词,因此,保罗在这里是泛指所有的律法。这不仅仅是指旧约律法或十诫,而是任何与神的性情相对应的律法。对于外邦读者来说,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可能认为自己不需要遵守犹太律法,因而丝毫不用担心有关律法的事。

但即使没有统一的律法,每个人都会以某种方式认为自己是某种律法的遵守者。如果你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你完全遵守律法了吗?”很有可能你会得到相同的回答,那就是:“大多数时候,我是遵守律法的。”

但如果你接着问道:“不,我说的是‘你完全遵守律法了吗?’”

那么他们可能会迟疑一下,搓搓脚,然后略显尴尬地说:“好吧,我偶尔也会违反一些律法的规定。”

他们所说的不是犹太人的那部律法,而是一般意义上的律法,或者说,是他们自己的一些生活原则。换句话说,那些相信只要好好遵守各种规则就能上天堂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也曾违反过一些规则!

而保罗在第13节那里告诉了我们一个好消息。这个好消息是:亚伯拉罕和其他所有人之所以能得到世界的产业,在希腊语中,“世界”所对应的词是“kosmos”,意思是“宇宙”,他们之所以能够承受世界,不是因为遵守律法,而是因为:

……因信而得的义。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罪人全然相信神的救赎计划以及耶稣基督,那么神就会将义“归入”或“算入”这个罪人的账簿中,正是这种因信而得的义能使人领受世界的产业。

 

律法无法带来永生的两个原因

保罗接着说:“如果你想通过遵守律法或各种宗教规则而进入天堂,那么你需要知道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相信律法意味着你拒绝了神白白赐给你的礼物。

请大家一起来看第14节的经文:

若是属乎律法的人才得为后嗣,信就归于虚空,应许也就废弃了。

换句话说,如果神只是口头应许那些不寄希望于遵行律法而选择相信的人可以继承产业,但却只会将产业赐给那些遵守律法的人,那么这个白白得救赎的应许就是无效且空洞的了。

想想看,即使是我岳父抽中的那套免费的雅达利游戏机,也不是完全免费的,因为他必须得在麦当劳先点一顿餐,才有抽奖的机会。

再比如说,我告诉教会里的所有人说,礼拜结束后到我停放皮卡车的地方来,我要从中挑选一个人,然后把我的皮卡车作为一份免费的礼物送给他。如果我在成百上千的人中选中了你,我就要把这辆皮卡车免费送给你。但假设当我把钥匙递给你的时候,或者当你正准备伸手去拿的时候,我突然把钥匙抽了回来,然后问你说:“对了,你是我们教会的成员吗?”

你回答说:“不是。”

“那你受洗了吗?”

“还没有。”

“你是否奉献过一些钱,用来支持我们的事工呢?”

“没有。”

“你是否参与过教会的某些事工呢?”

“没有。”

那么大家想想看,我是否还会把我的皮卡车免费送给你呢?如果我接着对你说:“听着,如果你想白白得到我的皮卡车,你必须把我刚刚说的那些事都完成了。”那么这还是一份“白白得来的礼物”吗?当然不是了,因为我对你要完成特定的一些宗教活动的要求,会让白白得到礼物的这个承诺完全失效。

这就是保罗在这节经文中试图传递给我们的意思。这是一则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你不能在白白领受救恩礼物的同时,还试图为此付出代价。

让我们来听听已故的牧师和《圣经》注释学者,唐纳德·格雷·巴恩豪斯(Donald Grey Barnhouse)是怎么说的吧!他说有些人自认为已经得救了,但事实上却被欺哄了,因为他们将恩典和白白得到的救恩,与某种形式的“工作”混为一谈。他在将近六十年前就写下了这一段具有永恒价值的话:

有一类人将被排除在天堂之外,他们将因此感到最为愤怒。这些人说他们相信耶稣基督是神,并且相信救恩是藉着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而来的。他们相信神迹,以及《圣经》是神启示而来的,但他们却给救恩增加了一些“额外条件”,而不是基于神白白的恩典。有一些人,他们对基督的位格和救赎大工持正统的态度,但他们却又补充说,除了信心之外,人们还必须守周六为安息日。还有一些人,他们同样对基督的位格和救赎大工持正统的态度,但他们却坚持认为洗礼的水可以洗去原罪。

我相信,教会中充斥着这样的假信徒,他们在头脑中接受了基督的位格以及祂是唯一的救主这样正统的思想,但事实上却拒绝脱离一切属肉体和律法的事物,而且还想单单靠着基督得救。这些人也许就是无数的稗子,他们虽与麦子相似,但却不是真正的麦子,不是真正的天国的儿女。

巴恩豪斯说的这种情况是真的吗?很可能是的。想想看,到了审判的日子,有多少人将站在主的面前接受审判,然后被打入地狱。这些人一定会首先“提醒”这位圣洁的审判者说,他们曾奉耶稣的名说预言、传道和侍奉。而神会对他们说:“我从来都不认识你们。你们也从来都没有领受过我白白赐予的救恩。”

请大家再来看第14节的经文:

若是属乎律法的人才得为后嗣,信就归于虚空,应许也就废弃了。

保罗在此非常明确地指出:把你的信心寄托在律法上,其实就是把你获得救恩应许的任何盼望都作废了,因为这救恩的应许是单单通过对基督完全的信而得到的。

所以保罗提醒的第一件事情是:相信律法意味着你拒绝了神白白赐给你的礼物。

 

第二件事情是:相信律法意味着需要惩罚那些违背律法的人。

请大家一起来看保罗在第15节那里所写的:

因为律法是惹动忿怒的;哪里没有律法,那里就没有过犯。

保罗的意思并不是:没有律法就没有犯罪这回事。他的意思是:只有在有律法的地方,才会发生违反律法的行为。

就比如说,几年前我和一些宣教士在欧洲的高速公路上驾车行驶着,我们当时的车速超过了每小时一百六十公里,现在回想起来,这才是旅行该有的样子,而且我们并没有违法。事实上,我们当时不断地被其他的跑车超过,可能在这些跑车看来,我们就好像是在蠕动一样,而他们也没有违法。我们当时之所以没有违法,是因为那条高速公路没有限速的规定。

几年前,我在非洲还骑过一次哈雷摩托车(Harley-Davidson motorcycle),飞驰在宣教士飞行员曾使用过的一段土跑道上。我把那辆摩托车的时速加到了每小时九十六公里,而且还没有戴头盔,但我并没有违法。我承认,这么做确实很愚蠢,但并不违法,因为在西非那个地方,并没有规定骑摩托车必须带头盔。

而保罗在这几节经文中所针对的那些犹太读者,他们居然天真地以为:他们之所以能上天堂,是因为他们恰好熟知律法!保罗实际上是在对他们说:“你们赖以得救的律法实际上要定你们的罪,因为你们虽熟知律法,但却违反了律法!”

换句话说:“你们已经看到了限速标志,但还是明知故犯。”

犹太人不应该寄希望于律法,因为他们明明已经违反了律法。事实上,律法的存在还有另一个目的。保罗在加拉太书3:24那里写道:

这样,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

“师傅”所对应的希腊衍生出了我们所熟知的“教育学”这个词,它的意思是“教导的法则”。在保罗那个时代,这个词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奴仆,他受托教育主人家六到十六岁的男孩。这个奴仆的职责是正确地引导和看护这个男孩,确保他能按时抵达学校或参加各种活动。

那么,律法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引领我们,确保我们也能抵达我们该抵达的地方,也就是十字架下。

师傅不能代替别人解决问题,他只能引导着人去解决问题。换言之:

  • 律法不能洗净罪恶,它只能揭露罪恶;
  • 律法不能彰显怜悯,它只能表明:我们需要怜悯;
  • 律法不能拯救,它只能引导我们并让我们明白:我们需要一位救主!

事实上,律法就像:

  • 走廊里的镜子,可以照出你蓬乱的头发和脏兮兮的脸,但它却完全没有清洁你的能力。它的作用在于让你想要用肥皂、水和梳子把自己梳洗干净,但它却无法代替你梳洗和整理;
  • 浴室里的体重秤,能显示出你的体重,却永远无法帮你减肥;
  • X光机,能发现某些疾病,却无法治愈任何疾病。

保罗实际上是在说:“你们想靠律法得救吗?但除了揭露你是一个违法者之外,律法什么也做不了。”

 

好消息:人如何获得永生

保罗现在开始要讲好消息了。请大家一起来看罗马书4:16的经文:

所以……

换句话说,保罗其实是在说:“根据我刚刚已经解释过了的有关人的义行、宗教仪式以及宗教规则无法使人得救的事实……”

……人得为后嗣是本乎信,因此就属乎恩,叫应许定然归给一切后裔;不但归给那属乎律法的,也归给那效法亚伯拉罕之信的。

换句话说,律法被三个奇妙的词所取代了。请大家在这节经文中将这三个词划出来,它们分别是:

第一,信心:就是相信基督为你所做的一切;

第二,恩典:就是虽然不配,但还是领受了基督给予你的一切;

第三,应许:就是相信基督为你保证的一切。

救恩就是这么简单!就是对神恩典的保证满有信心!

大家或许注意到了,这三个关键词中的最后一个词是“应许”。这个词在第13节那里也出现过:

……神应许亚伯拉罕……

“应许”这个词,对应着至少两个不同的希腊词。

“应许”所对应的第一个希腊词,意思是“有条件的承诺”。

这个词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如果你先答应我做那件事,那么我就会许诺你做这件事。事实上,保罗在这节经文中使用的不是这个词。换言之,神没有对亚伯拉罕说:“亚伯拉罕,如果你答应为我做某事,那么我就应许为你做那事。”

“应许”所对应的第二个希腊词,意思是“无条件的承诺”。

具体而言,这个词指的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允诺,是发自一个人内心良善的无条件承诺。

保罗在第13和第16节那里使用的就是这个词。换句话说,救恩的应许是无条件的。它不是因为某人是好人,因而才配的救恩,而是因为给出应许的那一位,打算信守自己的承诺。

神会食言吗?当然不会。因此,祂的应许永远都不会失效和落空。

 

在邀请我主持的婚礼彩排中,我通常会开这个玩笑。就是我会让一对新人练习婚礼誓词,但我会稍微做些改动,来突出我要强调的内容。

我会让他们跟着我重复誓言的内容,比如:“我,莫妮卡(Monica),愿意接受你,蒂姆(Tim)做我的新郎……无论是富贵,还是更富贵……”

每一次,那些新人都会因为这个微妙的小变化而开怀大笑,尽管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就没什么好笑的了,因为他们可能会变得穷困潦倒。但不管怎样,这个誓言的意思是:“无论我们多么富有,或是多么贫穷,无论在哪一种生活处境中,我对你的承诺和委身都始终如一。”

无论是好还是坏……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牢记的美好承诺。但我想等下姊妹们可能都会悄悄地说:“是啊!听起来不错,但我也没想到居然会变得这么糟。”我猜的对吗?

请姊妹们牢记一位女士成功的秘诀。她就是罗德里克·麦克法兰(Roderick McFarlane)的祖母。在结婚五十周年的纪念日上,麦克法兰的祖母透露了她婚姻长久幸福的秘诀。当宾客们问起她的秘诀时,她回答他们说:“好吧,我的秘诀是,在我结婚那天,我决定挑出我丈夫的十个缺点,然后下定决心,为了我们的婚姻,要忽视这十个缺点。”

其中一位客人让她列出这十个缺点都有哪些。她却回答说:“说实话,我一直没把它们写下来。但每当我丈夫做了什么让我生气的事时,我就会对自己说,‘算他走运,这是十个缺点中的一个。’”

我相信每个妻子都应该这么做,姊妹们能说阿门吗?

事实上,我们在教堂或小礼拜堂前,或者是在民政局的工作人员面前所许下的誓言,一定是我们打算信守的承诺。这就是为什么你可能会把你的燕尾服和闪亮的黑皮鞋借出去,但一定不会把你的婚戒借给别人。即使只是一个周末,你也不可能把你的婚戒借给别人。

誓言本应是没有漏洞的承诺。然而,它们也取决于许诺者的品格,不是吗?有时它们确实是会被打破的。

然而,包括亚伯拉罕和我们每一个人在内的所有人,都是从神那里得到了这一份誓言的,祂的话立定在天,永不改变!对保罗来说,亚伯拉罕就是一个明证,摆在了整个犹太人和外邦人的面前,可以证明:救恩的关键是神的恩典和我们对基督的“唯信”。

救恩不取决于个人的自然出生,而取决于个人的属灵出生。这与民族或国家的产业无关,而是牵涉到属灵产业的问题。这不是你生来就有的,而是藉着重生而拥有的。这不是“种族的福音”……而是恩典的福音。

 

请大家再回想一下,大通国家银行的高管们给那个幸运客户预备的,是何等大的恩典。他们把那位毫不知情的客户原本想要“借”的钱,反而白白地“给”了他。换言之,那个人原本不配得到这份礼物,但他最终还是领受了这份礼物。

我们会觉得大通国家银行会因为他们刚刚送出的那六百美元而有所挣扎吗?我们认为他们的财务部门会因为那份礼物而神经紧张吗?不可能!即使把赠送的金额再翻十倍,他们也可以毫不在乎!

那么,我亲爱的朋友,你会认为神为了偿还你的属灵债务,而让天堂的“资金库”岌岌可危吗?你是不是觉得,你有太多需要得到神饶恕的地方了,以至于当神决定把祂的恩典浇灌在你身上时,祂自己也会殚精竭虑、压力重重?你是不是觉得,你甚至需要偿还“天堂银行”的一些债务,这样神才能信守祂的承诺?你是不是害怕祂的恩典不足以抹去你的罪恶?

事实上,神的恩典足够宽广和深远,足以涵盖你的一切。祂的应许也足够强大,足以支撑起你肉体的软弱和信心的浅薄。

应许并不取决于那个领受的人,而是取决于给出应许的那一位。那么,仔细想想,向你给出应许的人是谁呢?

对于那些单凭信心而领受了这一应许的人来说,你们能以什么来回报神呢?除了因感恩而生发出来的赞美、敬拜和顺服外,我们还能回馈给神什么呢?因着恩典,神把一份救恩的礼物赐给了我们,也就是深陷罪债之中的人,这份救恩的礼物消除了你的罪债,释放了你的灵魂,并把神荣耀和公义的丰富,注入到了你“破产的账户”中。

你想通过遵守律法而进入天堂吗?尽管去尝试吧!但你永远都无法做到。事实上,如果你这么做,你只会使白白得来的救恩礼物失效,并且有一天,你将会被你试图遵守的律法无情地定罪。

相反,欣然领受神的应许吧!通过对基督的信,领受这一份无条件的恩典礼物,这份礼物胜过了律法。

 

记得当我开始了这个名为“先祖亚伯拉罕”的系列讲道时,我和大家分享了一首写于 十九世纪中期的诗歌,即雷修斯·博纳(Horatius Bonar)所写的“非我手所能做”(Not What My Hands Have Done)。相信在学习了罗马书第四章这一伟大篇章的几周后,这首诗歌的歌词对你来说会变得更有意义。博纳在这首诗中写道:

这双手所行的事,

不能拯救负罪之魂;

这劳碌的肉身,

不能圆满我精神。

我所感所做皆空,

难与神和解,

祈祷与叹息,泪水所洗净,

未解沉重担。

唯有你的工,耶稣基督,

能轻解这罪的负荷;

唯有你的血,神之羔羊,

带来我内心的平安。

唯有你的恩,神,

能宣告宽恕,

唯有你的能力,主耶稣,

能破我心中束缚。

我赞美受膏者,

我仰望神圣爱;

颤抖的心,轻声呼唤,

你是我的救主。

Add a Comment


Our financial partners make it possible for us to produce these lessons. Your support makes a difference.
CLICK HERE to give today.

Never miss a lesson. You can receive this broadcast in your email inbox each weekday.
SIGN UP and select your o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