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的标志和印记

信心的标志和印记

by Stephen Davey

信心的标志和印记

先祖亚伯拉罕(第四部分)

罗马书4:9-12

 

引言

在罗马书第四章,使徒保罗试图阐明这一真理,就是称义不是赚来的,也不是个人因为过了一种圣洁且完美的生活而配得的。他通过以色列历史上最为杰出的两位人物,详细论述了这一真理,这两位人物是:最伟大的始祖亚伯拉罕和最伟大的君王大卫。

亚伯拉罕和大卫都不能宣称他们是完美的。事实上,在旧约圣经中,我们已经发现了足够多的例证可以证明这一点。其实只要仔细研究一下他们的生活,我们就会发现,他们都是有罪之人。

拿亚伯拉罕来说,他曾两次撒谎,每一次都把撒拉置于极大的危险中。当神呼召他离开本族本乡时,他也违背了神清楚的命令,最终带着他那拜偶像的父亲和侄子罗得一起离开。这两个人都造成了各种耽搁和分裂。还有,在饥荒中,亚伯拉罕也没有选择相信神,而是逃到了埃及,选择依靠不信神的法老。

而对于大卫,我们也发现他犯了许多罪,包括奸淫、杀人、撒谎和虚伪。因此,保罗只是想通过这两位人物的事例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他们根本就不配进入天堂。

 

亚伯拉罕:唯信称义,而非割礼

保罗再次预料到了那些犹太听众的反应。他们可能会非常自然地说:“好吧,保罗,你确实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这两个人犯罪的事实,但别忘了,他们可都受过割礼,在他们的身体上有约的记号,因着割礼的缘故,他们就等同于得救了。”

现在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罗马书第四章。保罗在罗马书4:9-10写道:

如此看来,这福是单加给那受割礼的人吗?不也是加给那未受割礼的人吗?因我们所说,亚伯拉罕的信,就算为他的义,是怎么算的呢?是在他受割礼的时候呢?是在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呢?不是在受割礼的时候,乃是在未受割礼的时候。

 

亚伯拉罕受割礼及称义的时间表

在这几节经文中,保罗稍微提醒了一下他的犹太读者有关亚伯拉罕个人的历史时间表。

亚伯拉罕是在九十九岁的时候才受割礼的。

在创世记第十七章我们可以看到,亚伯拉罕是在他的儿子以实玛利到了十三岁,也就是他自己九十九岁的时候才受割礼的。

而亚伯拉罕早在八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称义了。

正如创世记15:6那里告诉我们的:

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

换句话说,亚伯拉罕信靠独一且又真又活的神,神就使他称义!这是发生在亚伯拉罕八十五岁的事情。因此,亚伯拉罕在接受割礼的十四年前,就已经被神称义了。

我都能想象得到,当听到保罗的这番话时,所有的犹太读者和拉比们都在四处寻找《妥拉》(Torah)也就是“摩西五经”。然后他们在创世记中找到了相关的经文,在重读了好几遍这些经文后,无可奈何地说:“真该死!”

或者可以理解为,他们再一次无可奈何地说:“保罗又对了,我们又错了。”

请大家一起接着来看罗马书4:11的经文:

并且他受了割礼的记号,作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因信称义的印证,叫他作一切未受割礼而信之人的父,使他们也算为义。

换句话说,割礼并没有使亚伯拉罕在神面前称义,割礼只不过是一个标志和印记,表明他事实上已经在神面前被称为义了。

 

犹太人的割礼是做什么的?

这里的问题是,到了使徒保罗那个时代,犹太民族已经忘记了割礼这个记号原本的目的,反而疯狂地爱上了它。拉比们会教导说:“割礼可以救人免下地狱。”

在犹太人的圣经注释书《米德拉士》(Midrash)中,甚至记载着:“神曾向亚伯拉罕起誓,凡受割礼的人,都不会下地狱。”

事实上,在另一本犹太人的注释书中,这一观念甚至发展为:为了防止受过割礼的犹太人“不小心滑落地狱”,“亚伯拉罕就坐在地狱的门前,不允许任何受过割礼的以色列人进入那里。”

所以,按照这种说法,亚伯拉罕这个可怜的家伙,就只能坐在地狱的门前,确保他的子孙后代不会“意外”掉入地狱。想象一下,这种观念将亚伯拉罕禁锢在了怎样的一种生存环境中。犹太人伟大的先祖,信心之父,他本应享受天堂,但却被限制在地狱的门口,只是为了确保犹太人不会掉入地狱。

那么,假如一个犹太人非常恶劣且罪恶深重,根本就不配上天堂,该怎么办呢?对于这个有些棘手的小问题,拉比们通常会教导说:如果一个犹太人实在是太坏了,以至于必须接受神的定罪和惩罚,那么就会有一位天使出现,他的工作就是在这些人被送往地狱之前,把他们的割礼“取消”。

顺便说一下,在保罗那个时代,关于割礼的问题引发了极大的混乱和焦虑,几乎使耶路撒冷的教会被分裂。在使徒行传第十五章那里,有关刚信的外邦人是否必须接受割礼的问题,就引起了十分激烈的争论。最后,使徒们召开了一次会议,最终决定允许外邦人可以成为教会完全的成员,而不需要接受犹太人的割礼。

那么,割礼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神为什么要将这种仪式和行为赐予亚伯拉罕及他的子孙后代呢?而且后来随着新约教会的建立,这种仪式和行为被搁置废弃了。

请大家一起来看第11节前半节的经文,保罗在这里回答了这个问题:

并且他受了割礼的记号,作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因信称义的印证……

所以说,割礼就是一种印证,一种标志,一种印记。

 

割礼是一种标志(sign)

割礼是一个标志,它表明了:

第一,犹太人是一个独特的民族;

第二,犹太人与神立约;

第三,犹太人是与其他所有的国家及民族分别开来归于神的。

 

标志所指的东西

通常,标志所指向的东西要比标志本身更为重要!

如果大家曾周游全国旅行,那么一路上,你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标志。假如你旅行了好几天后返程回家,在路上,你终于看到了第一个写着你家乡名字的路标,比如“距离罗利市(Raleigh)还有二百一十七公里”。当你看到这个路标时,你肯定不会停下车来,下车后一边拥抱着这个路标,一边说:“我终于到家了!”

大家肯定都不会这么做的,因为这个路标是一个标志,指向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事实,那就是家已经近在咫尺了!

而关于宗教符号和仪式的问题,无论是在今天,还是在过去的几代人身上,其实都存在着。原因就在于他们已经忘记了标志所指向的是什么,却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标志本身。

我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大家都能看到,我戴着结婚戒指,这是我已经结婚的标志。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是本地,还是其他的州或国家,每一个看到我左手婚戒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我已经结婚了。现在,如果我把它摘下来,假设我还能摘下来的话,这并不意味着我突然就变成了单身人士。

好了,请大家跟上我的思路。我不是因为戴了婚戒才结婚的,我戴婚戒是因为我已经结婚了!事实上,即使我是单身人士,也可以戴婚戒,因为我不想被人打扰。所以,我不是因为戴了婚戒才结婚的,婚戒只是一个标志,表明我已经结婚了!

同样的,无论有没有受过割礼,一个人都可以藉着基督成为神真正的信徒。

因此,保罗在罗马书4:9-12那里提出的问题并不是:割礼对亚伯拉罕重要吗?问题是:是割礼本身救了亚伯拉罕吗?对此,保罗的回答是:不是!

 

割礼是一种印记(seal)

保罗还说,割礼是一种印记。

在圣经那个时代,印记可以用蜡制成,具体而言,先把融化的蜡封在文件的封口,然后用章压出印记。它代表着来自权威的宣告。

我最近在为我的小女儿申请护照,因为她要和我一起去马耳他岛(Malta),在那里我要服侍一批来自东欧和中东的“世界福音浸信会”(Association of Baptists for World Evangelism, ABWE)的宣教士们。

当她的护照被邮寄回来时,我们发现在她的照片上盖着美利坚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印章。这个印章或印记所传达的信息是:她是美国公民,并且在她出国旅行时,这个国家所有的权威都会支持和保护她。

那么新约时期的信徒的印记是什么呢?就像亚伯拉罕被赋予了一个肉身的印记,以此表明他是犹太国家的公民一样,我们也被赋予了信心的印记,并且这个印记可以表明我们是天堂的公民。另外,我们所领受的不是像亚伯拉罕那样的肉身印记,而是一个住在我们里面的“位格”,祂的名字就是圣灵。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21-22那里写道:

那在基督里坚固我们和你们,并且膏我们的就是神。他又用印印了我们,并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凭据。

他还在以弗所书1:13-14写道:

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直等到神之民被赎,使他的荣耀得着称赞。

可见,对于新约时期和旧约时期的信徒而言,都有印记,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比如:

旧约时期的印记

新约时期的印记

暂时的

永久的

身体上的

属灵上的

保罗在罗马书4:9-12那里的一番话,真正令人感到震惊的一点是:亚伯拉罕不只是那些受过割礼的人的父,他也是那些同样信靠神的人的父。

弟兄姊妹们,这真是一个令人无比震惊的真理:外邦人并不是通过变成犹太人才来到神的面前并进入天堂的;相反,犹太人是以外邦人的身份来到神面前才进入天堂的!这一点从亚伯拉罕的身上就能看到,当神称他为义时,他仍是一个外邦人,直到十四年后,神才赐予他割礼,使以色列民与其他民族分别开来。

 

亚伯拉罕:“一切信心之人的父”

那么问题来了:亚伯拉罕到底是如何成为一切信心之人的父的呢?

我们之所以称威廉·凯里(William Carey)为“现代宣教之父”(Father of Modern Missions),是因为他是首批离开英国前往异国他乡,也就是印度(India)宣教的人。

我们之所以称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为“宗教改革之父”(Father of the Reformation),也是因为他是更正教教会的领袖人物,并且他冒着生命的危险遵循了《圣经》的教导。

同样的,亚伯拉罕之所以是“一切信心之人的父”,是因为:

  • 他是“信心之国”的第一人,甚至可以说,他开辟了信心的道路;
  • 他也冒着生命危险顺服了神的话语。

保罗在第12节那里使用了一个绝妙的表述说明了这一真理:

……那些……按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之踪迹去行的人。

 

如何效法亚伯拉罕

不管是对旧约时期还是新约时期的信徒而言,亚伯拉罕是如何为我们所有人开辟出信仰的道路的呢?我来和大家分享两点。

第一,尽管从未体验到神的应许完全实现,亚伯拉罕仍选择相信神的话。

尽管亚伯拉罕亲眼见证了神赐给了他们一个儿子的神迹,而且是在他和他妻子已经早早过了生育或怀孕的年龄的时候赐给他们的,但神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并未完全得到实现。

大家不妨想一下,神曾应许亚伯拉罕拥有多么广袤的土地。而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除了麦比拉洞所在的那一小块田地,也就是他最后埋葬撒拉的地方,除了这一小块田地外,亚伯拉罕在迦南并未拥有任何土地。

想象一下,亚伯拉罕每天都能看到应许之地,他就生活在这片应许之地上,而且他还作为游牧民族在应许之地上漂泊来漂泊去,但却始终没有得到这片土地。事实上,直到神发出应许后的五百年,他的后裔才最终拥有了这块土地!

然而,亚伯拉罕却始终相信神的应许。事实上,亚伯拉罕深信不疑的应许,甚至不是他的后裔能拥有这片应许之地。那么亚伯拉罕真正盼望的是什么呢?希伯来书11:10告诉我们说:

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

换言之,他盼望着神的国降在人间。

亚伯拉罕相信神的话语,却从未经历过神应许完全的实现。

 

第二,尽管从未见过耶稣基督,亚伯拉罕仍选择相信。

虽然不像我们这些拥有新约圣经的人那么了解耶稣基督,但亚伯拉罕仍然选择相信了。我们知道有关耶稣的出生、生平、受死、埋葬和复活的诸多细节。我们不知道神告诉了亚伯拉罕多少关于基督的事情,但我们确信神提前向亚伯拉罕宣讲了福音的真理。

请大家一起来听保罗在加拉太书3:8-9那里给我们的启示和教导:

并且圣经既然预先看明,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称义,就早已传福音给亚伯拉罕,说:万国都必因你得福。可见那以信为本的人和有信心的亚伯拉罕一同得福。

大家能想象得到吗?在耶稣基督降生差不多两千年前,神居然成了传道人,把耶稣基督的福音传给了亚伯拉罕!这简直太难以想象了!

大家可能还记得耶稣那个多疑的门徒多马。在约翰福音20:28那里,当耶稣突然显现时,多马惊呼道:

……我的主,我的神!

耶稣在第29节回答他说:

……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

换句话说,耶稣其实是在说:“凡像先祖亚伯拉罕一样,虽没有见过我的面,但仍然相信我是从神而来的,这样的人有福了。”

 

结论

因此,亚伯拉罕就成了“所有按着他信心之踪迹去行的人的父”。作为信心的先驱,亚伯拉罕将成为以下这些信心伟人的父:

  • 迦勒,他凭着对神大能的信心,占领了那座山;
  • 马利亚和约瑟,他们凭着信心走到伯利恒,然后惊叹和感慨神在他们身上并通过他们所做的一切;
  • 喇合,她凭着信迫切想要摆脱她卖淫肮脏的过去,并紧紧依附于神的百姓;
  • 路得,这位摩押女子凭着信,紧紧跟随拿俄米,并离开了她的本族和本家;
  • 那几位来自波斯(Persia)的博士,他们凭着信前来敬拜新生的王;
  • 那位来自埃塞俄比亚(Ethiopian)的宦官,也是相信神的;
  • 那位凭着信,不顾凯撒(Caesar)发怒也要跟随基督的罗马士兵哥尼流;
  • 外邦医生路加,他后来也凭着信写下了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
  • 还有外邦人德丢,他凭着信,按照保罗的口述,亲手写下了罗马书。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亚伯拉罕成了我们每一个虽没有亲眼见过,但仍选择相信神儿子的人的父;成了每一个虽没有亲身经历过,但仍相信神的国的人的父!换言之,我们都是亚伯拉罕的儿女!

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身体上的标记,而是因为我们属灵的生命,这生命是由神的灵带来的,祂将这样的生命赏赐给所有选择相信神儿子的人。

Add a Comment


Our financial partners make it possible for us to produce these lessons. Your support makes a difference.
CLICK HERE to give today.

Never miss a lesson. You can receive this broadcast in your email inbox each weekday.
SIGN UP and select your o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