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走得最多的路
人走得最多的路
人的堕落与神的拯救(第七部分)
罗马书3:15-18
引言:人的堕落
到目前为止,使徒保罗一直都在描写着人类的堕落。“堕落”一词的意思是“邪恶的、毁坏了的、有罪的、腐化了的、退化了的”。韦氏词典(Webster)将其定义为“邪恶的扭曲”(wicked perversion)。
当我们说人类完全堕落时,并不是说人没有能力做好事;我们只是说,人在其本质上就是罪恶和自私的。
现在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罗马书第三章。
人类罪恶的状况:罗马书3:10-12
在罗马书三章10-12节,保罗揭露了人类罪恶的状况,描述了堕落而且有罪的人心。保罗在那里写道:
……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
“无用”所对应的希腊词指的是“变质发酸了的牛奶”。
人类罪恶的言语:罗马书3:13-14
在接下来的几节经文中,保罗从描述人类罪恶的状况,转而描述人类罪恶的言语。请大家一起来看罗马书三章13-14节的经文:
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他们用舌头弄诡诈,嘴唇里有虺蛇的毒气,满口是咒骂苦毒。
人类充满罪恶的乱局:罗马书3:15-18
最后,保罗以罪恶的人类所带来的充满罪恶的乱局,结束了他对人类的描述。保罗对人类的描述是神所启示的,虽然不那么中听,但却无比真实。
保罗以这种不受欢迎但无比真实的方式,来描述人类的堕落和罪恶,他的目的旨在揭示这一事实,就是人根本无法自我救赎,无法通过做足够多的善事来抵消所做的恶事。换言之,保罗在揭示人对完全且彻底的救赎的需要。
这并不是说我们只是做了一些罪恶的事,而是说我们本身就是有罪的被造物;也不是说我们曾有过一些邪恶的想法,而是说我们的内心就是邪恶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手会做坏事,我们的脚会飞跑行恶的原因。
最为重要的是,神之所以给我们这样的描述,是为了说明为什么需要救主从天降临,并为我们的罪恶承受难以置信的刑罚。我们根本不可能支付我们所欠的巨大罪债。
根据我读到的一则新闻报道,一名来自西非博内伊(Bonei, West Africa)的名叫马修·博亚(Matthew Boya)的人,他原本在博内伊空军基地附近的一片草地上,自由自在地练习高尔夫球的挥杆技巧,但只是因为一杆失误的击球,他就摧毁了该国全部的空军力量。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他在空军基地邻近的一块草地上打高尔夫球,其中一杆偏向了空军基地的跑道。高尔夫球击中了一只鸟。然后,这只鸟掉在了一架小型飞机的挡风玻璃上,当时这架飞机正在跑道上急速滑行,准备起飞。而当小鸟撞上了这架飞机的挡风玻璃时,飞行员吓了一跳,一时失去了对飞机的控制。紧接着就撞上了四架崭新的“幻影式”喷气式战斗机,从而摧毁了这个西非小国的全部空军力量。
政府人员随后抓捕了马修,并以“流氓罪”将他关进监狱,而且拒绝对他进行审判。事实上,他们要求马修·博亚补偿国家的损失,因为他们国家的国库里没有那么多钱来重新购置这么多战机。损失金额高达四千万美元。由于马修每年只能赚二百七十五美元,这篇报道估计,他需要十四万五千年才能还清这笔钱。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弟兄姊妹们,同样的道理,在这位公义且圣洁的神面前,我们也根本还不清所有的罪债。
这就是保罗在第19节那里所强调的重点:
……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审判之下。
似乎保罗就是在慢慢地引导我们,最终让我们能够明白这一点。换句话说,使徒保罗就像是一位检察官一样:
- 在第10-12节那里,他描述了我们是谁;
- 在第13-14节那里,他描述了我们口中的言语;
- 在第15-18节那里,他通过描述我们的所作所为,来提供人类罪恶的最终证据。
人类充满罪恶的乱局
罗马书3:15-18是神所启示的非常简短有力的四节经文,这四节经文揭开了人类的面具,并揭露了人心的真实面目,就是完全的堕落。
我们有必要再次强调一下,当我们说我们是完全的堕落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都在尽我们所能地做坏事,而是说我们想变得多坏,就能变得多坏,这是因为我们生命的每一个方面都被罪所污染了。
甚至连一位不信主的心理学家也曾这样写道:“所有那些古老且原始的罪并没有消失,它们只是蹲伏在现代人心灵阴暗的角落里,就在那里,而且仍然像以前一样可怕。”
而保罗将要描述的就是我们这样的人类,有些人公然地堕落了,但其实所有人的内心都因罪堕落了,这些罪就蹲伏在人心的角落里,伺机产生罪的行为。
在神所启示的对人类充满罪恶的乱局的描述中,保罗宣称:
首先,人类是冷漠无情的。
他在第15节那里写道:
杀人流血,他们的脚飞跑。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我们其实都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的世界中。在1900年,美国每十万人中只有一个人是被谋杀了的。而到了197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每一万人中就有一个人是被谋杀了的。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表示,仅在过去十年中,你或我遭遇暴力犯罪的可能性就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暴力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一个孩子长到十二岁的时候,他大概已经看了超过一万三千个小时的电视了。顺便说一下,看电视的时间比他在学校里度过的时间还多一倍。而在看电视的过程中,他大概看过一万四千起暴力死亡事件,十万起暴力犯罪案件,几乎每八分钟就有一起。
仅在这个学年,在我们的公立学校系统中,针对教师的袭击案就将超过七万起。
我们如今的“暴力文化”让一位大学的校长将我们描述为“死亡文化”(culture of death)。他在《世界》(World Magazine)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相关的看法,并用下面的事例进行了说明:
1997年6月6日,梅丽莎·德雷克斯勒(Melissa Drexler)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这位来自新泽西州阿伯丁市(Aberdeen, New Jersey)的少女当时正在参加她的高中毕业舞会,而强烈的宫缩疼痛迫使她走进女厕,在那里,她生下了一个男孩儿。然而她把这个孩子包裹在垃圾袋里,将其扔到一边。回到舞池后,她又继续跳舞。她的案件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里,不到一周大的婴儿惨遭杀害的案件数量增加了百分之九十二。
这篇文章接着问道:为什么要惊叹于这类事情的发生呢?就连《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似乎也预言说:“对堕胎的接受,将导致我们社会的道德发生深刻的变革,人的生命被极大地贬低了。”
现如今,这种深刻的变革正在全面展开,生命的价值也已经被完全颠覆了。现在,捏碎老鹰的蛋是违法行为,但杀死子宫里尚未出生的胎儿却是完全合法的。
但堕胎也只是“人命贬值”的症状和表象,而不是原因。事实上,随着《圣经》的创世观被进化论所取代,贬低人类生命的教育体系已经持续了几代人的时间了。
最近,来自美国阿拉巴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的一位不信主的哲学教授詹姆斯·拉切尔斯(James Rachels),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人类生命价值丧失的问题。他声称,由于达尔文(Darwin)的进化论,“我们不能再认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中占有特殊的一席之地了;相反,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是在无目的而且盲目的状况下工作的,不过是进化力量的一个产物罢了,它既塑造了动物王国其他部分,也同样会塑造我们。”
那么根据这种逻辑,人类的结局自然就是痛苦和暴力。既然动物会杀死自己的后代,那么人也可以;既然动物可以滥交,那么人也可以;既然动物可以因各种理由互相残杀,那么人也可以。
事实上,如今活着的几代人都已经非常正式而且坚决地忽视了神创造了世界的事实。他们也忽视了只有人是按着神的形象所创造的,神亲自将不朽的灵魂吹进了人的生命中(创1:27),人比一切动物都更为贵重(太10:31),人灵魂的价值高于物质世界中的一切(可8:36)。然而,由于这些真理被人无情地抛弃,我们现在才有了一个我们无法想象的、充满暴力的社会。
随便拿起一款电子游戏的广告读一下就知道了。比如一款名为《致命格斗》(Mortal Kombat)的电子游戏,它的广告语就是:“你用电锯杀过人吗?你想试一试吗?”
当阿肯色州琼斯伯勒(Jonesboro, Arkansas)的高中生得知附近的一所中学发生了枪击事件时,其中的一些高中生居然笑了起来。可见暴力文化的渗透程度有多可怕。
随便拿起一张最新的报纸,你也一定会发现它会反映出我们日益增长的暴力和死亡的文化特征。比如,最新一期的《新闻与观察家报》(News and Observer)就再次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杀人潜能。这篇报道的标题是:“护士助理面临谋杀指控”(Nurse's Aide Face Murder Charge)。
这篇报道讲述了一位护士助理,开车撞到了一位名叫格雷戈里·比格斯(Gregory Biggs)的三十七岁的流浪汉。虽然比格斯头朝下被卡在了破碎的挡风玻璃里,但这位护士助理对他的呼救声置若罔闻,仍然选择把车开回了家,直到他因流血过多而死在她的车库里。
根据报告,这位名叫莫拉德(Mallard)的女护士助理说,在受害人被撞的那个晚上,她服用了摇头丸并喝了酒。撞击使比格斯以头朝下的姿势撞穿了前挡风玻璃,而他下半身,包括他的断腿还在引擎盖上。比格斯就这么被卡在挡风玻璃上,而莫拉德则是惊慌失措地继续开了几公里的车,直到回到她在沃斯堡(Fort Worth)的家,她把车停在车库里并降下了车库门,任由比格斯在那里哀求救助。
根据逮捕令,莫拉德是等了几天以后,也就是等到比格斯死了之后,才让她的两个朋友过来帮她把比格斯的尸体丢掉。莫拉德说,她原计划烧掉这辆车,然后等收到自己的所得税退款后,再买一辆新车。
住在莫拉德家对面的谢里·奥尔(Cheri Orr)偶尔会去拜访她,根据她的描述,莫拉德是个非常好的女人,她的草坪总是修剪得整整齐齐,而且星期天人们也总是能看到她穿戴整齐去教堂聚会。
这起案件的检察官说:“我得想一个新词来形容莫拉德的行为。‘冷漠’这个词似乎完全不足以形容她,‘残忍’、‘无情’和‘不人道’似乎都不行。也许,我们重新定义了什么是‘非人性’。”
谁能想象得到呢?这篇报道接着说:“莫拉德不止一次地走到车库里,向那个惨死的人道歉,但却没有采取任何救助措施。”
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是因为她害怕被人发现吸毒?害怕被判犯有肇事逃逸罪?害怕面临刑事指控?害怕这会玷污她的职业生涯?害怕因此丢掉工作?可能是其中的一些原因,也可能与这些原因都有关,把这个星期天去教堂聚会的护士,活生生变成了杀人凶手。
而其他形式的敌意和攻击,比如儿童虐待和配偶虐待,在当今这个暴力的世界中已经变得家喻户晓了。受害者毫无理由地被殴打、抢劫、强奸,然后被杀害,除了纯粹的残暴之外,似乎找不到适当的解释。
弟兄姊妹们,根据使徒保罗的说法,杀人的能力存在于人的内心。从《圣经》所记载的第一桩杀人案,就是该隐杀死亚伯,到最近发生的谋杀案,似乎这种杀人的能力就存在于我们所有的人里面。环境的改变,条件的改变,施加足够的压力,加上足够多自私的动机和骄傲,也许再加上一点点恐惧,有了这些条件,或许这个世界就又会增加一条关于人心深藏凶残和杀戮的记录。
那么,人与人之间残暴的终极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人们抛弃和忽视了神!人无需对任何人负责!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yevsky)是对的,他曾写道:“如果神不存在,那么一切都是可以允许的。”
这话是真的。如果没有一位永生、圣洁且公义的神存在,而且人类也无需向这位神负责,那么一切就都是可以允许的了。
这就是保罗所揭示的关于人类的第一个事实:人类是冷漠无情的。
第二,人类具有破坏性的不和谐。
保罗在第16节那里说:
所经过的路便行残害暴虐的事。
中文标准译本的翻译是:他们的路上只有毁灭和惨祸。
“毁灭”指的是你做在他人身上的事;而“惨祸”指的是你给自己带来的结果。保罗在此指的是人际关系的破坏、情感的破碎以及罪所带来的绝望。
“毁灭”这个词极少被人使用,它的意思是“压碎或碾碎”。在希腊语旧约圣经的利未记21:19,这个词被用来指手或脚骨折的情况。
换句话说,保罗是在说:人就是破坏者,他会压碎东西,也会打碎东西。他会违背自己的诺言,背弃自己的誓言,破坏自己的人际关系,使所有人的心都破碎。
人会慢慢厌倦他的“玩具”,厌弃他的责任和承诺。罪恶的刺激感需要新的冒险、新的尝试。而且他的骄傲和自私也需要新的途径来满足他罪恶的欲望。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最近的一篇文章声称,在刚刚过去的情人节里,英国人寄送的情人节贺卡的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可问题是,这个新纪录对婚姻来说并不是什么好兆头。这项由英国人进行的调查发现,有百分之十三的已婚男性和百分之十一的已婚女性,计划向其配偶以外的某人寄送所谓的“不忠的情人节贺卡”。仅就居住在伦敦的人而言,每七张邮寄出去的情人节贺卡中,就有一张“不忠的情人节贺卡”。
无论在世界上的哪个地方,如果你听得仔细的话,你总是能听到各种生命经受摧残、压垮、破裂和崩溃的声音。而这些生命就是被罪恶的人所摧残、压碎和毁坏了的。
最近有一个人来找我聊天,他已经很多年没有来我们教会了。我听了他的故事。他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故和悲剧,包括破产、离婚以及无法享受和子女们在一起的欢乐。有那么两次,他经历了情绪完全的崩溃。到了一个时刻,在服用了几乎所有可能的药物仍然无效后,他有点调侃地问医生说:“你们就没有那种可以治疗心碎的药吗?”
我们的生活多么支离破碎!罪给我们带来了何等毁灭性的悲伤。
一位姓李的老传道人(R. G. Lee)曾写下这样的一段话:
罪毁了男人,毁了女人,甚至毁了天使。罪产生了每一滴悲伤的眼泪,每一声悲痛的叹息,每一次痛苦的煎熬。罪使一切美好的事物枯萎,使一切良善的事物毁灭,使一切甜美的事物变得苦涩。是罪挖掘了世界上每一座坟墓,做出了每一副棺材,编织了每一块裹尸布,并扩建了每一处墓地。
这是何等的悲哀!
人类不仅走上了毁灭的老路,保罗在第16节那里还说:
他们的路上只有……惨祸(中文标准译本)。
换句话说,他们是按着他们想要的方式生活的,但这只能带来苦难和各样的惨祸。他们违背自己的诺言,背弃所立的盟约,生活变得一团糟。他们不仅给他人带来痛苦和惨祸,自己也得到了痛苦和惨祸的报应。
我喜欢詹姆斯·多布森(James Dobson)的说法,他曾写道:“篱笆外的草并不会更绿,事实上,它甚至都不能吃。”
这难道不就是事实吗?人类的道路隐藏着多少毁灭和惨祸!
因此,保罗先是将人类描述为冷漠无情,然后说人类具有破坏性的不和谐。那么在接下来的一节经文中,保罗紧接着陈述了人类的第三个事实,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人类不可避免地无法得到满足。
请大家一起来看第17节的经文:
平安的路,他们未曾知道。
换句话说,你不可能一边走在暴力、毁灭和惨祸的道路上,一边还指望着找到满足和平安。真正的满足和平安可不在这条路上。
这个世界正在走的路,是远离神的路,这条路是一条宽阔的大道,是人走得最多的一条路。耶稣在马太福音七章13节那里说:
……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
主耶稣说的是:许多人都在走这条宽路,而这条宽路却直通灭亡。不信的道路和罪恶的道路,只会引向最终的审判。
在罪和不信的道路上,有三种平安或和平的关系是永远都找不到的,那就是:
- 与神相和;
- 与他人相和;
- 与自己相和!
首先,与神相和不在这条路上,因为与神相和是通过耶稣基督实现的。保罗在罗马书5:1说:
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
他还在歌罗西书1:20说,与神相和来自于:
藉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
此外,根据保罗在加拉太书五章22节那里所写的,我们与他人、包括与自己的和平,则来自于将我们的生命交托给神,因为神会在我们的内心和生命中结出圣灵的果子。加拉太书5:22说:
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
真正的平安来自与《圣经》所启示的神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始于在耶稣基督里的认罪、悔改和信靠。
有趣的是,神以安息和平安的应许,来邀请那些深陷困境的人。先知以赛亚在以赛亚书57:18-21就记录了神的这一邀请:
我看见他所行的道,也要医治他;又要引导他,使他和那一同伤心的人再得安慰。我造就嘴唇的果子;愿平安康泰归与远处的人,也归与近处的人;并且我要医治他。这是耶和华说的。惟独恶人,好像翻腾的海,不得平静;其中的水常涌出污秽和淤泥来。我的神说:恶人必不得平安!
以赛亚也是准确无误地向人们介绍了弥赛亚的那位先知,他在以赛亚书9:6就写下了这些话: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亲爱的朋友,你今天想要平安吗?那么你就需要让和平的君登上你心灵城堡的宝座。除了祂以外,任何事物或任何人登上你心灵的宝座,都只会带来痛苦和失望。只有当和平的君在你的心中掌权时,才能带来持久的平安和满足。
那么,这个世界是如何回应神的这一邀请的呢?保罗用一个短语结束了他对人类的描述。那就是,人类不仅冷漠无情、不和谐、不满足,而且还不信靠。
请大家一起来看第18节的经文:
他们眼中不怕神。
不信的人对神没有尊重、没有信任、没有忠诚、没有敬畏,更没有崇拜。不信的人什么都怕,但就是不怕神。
伯特·雷诺兹(Burt Reynolds)最近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到:在来世,他会对神说什么。他以一种非常典型的“豪言壮语”回答说:“我会对神说,我上辈子是犯了许多的错,但你犯的错误要比我更多……”
人害怕很多事情:
- 害怕其他人,却不害怕这个世界的主宰;
- 害怕自然灾害,却不害怕自然的创造者;
- 害怕未来,却不害怕永生的设计者;
- 害怕死亡,却不害怕战胜了死亡的主;
- 害怕将自己的罪孽暴露在别人面前,却不害怕有朝一日他要面对的最高审判者;
- 害怕永恒,却不害怕天堂和地狱的设计师。
几年前,《穆迪月刊》(Moody Monthly)刊登了一则令人心碎的故事,讲述了发生在芝加哥(Chicago)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身上的事。
有一天凌晨一点左右,这位利奥·温特斯医生(Dr. Leo Winters)被电话惊醒。当时发生了一起事故,一个小男孩被送进了医院。医院里的医护人员认为,只有他有能力处理那个男孩所受的重伤,让他活下去。
于是,温特斯医生急忙从床上爬起来,穿上衣服,拿上车钥匙,冲到自己的车上,开车前往芝加哥市中心的医院。他中途决定抄一条比较危险的近路,那条路黑帮横行,但他觉得这样冒险是值得的,而且可以节省出宝贵的手术时间。
当他在一个路口等绿灯时,一个身穿旧法兰绒衬衫、头戴灰色帽子的人突然从阴影中冲了出来。他打开车门,抓住医生,直接把他从车里扔了出去。他朝医生大喊着说:“我必须要把你的车开走!”
尽管温特斯医生试图解释,但那人根本不听,开着医生的车扬长而去。最后,温特斯医生花了至少四十五分钟才找到电话,叫了一辆出租车。但等到出租车把他送到医院时,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
当他赶到医院时,护士们摇着头,说:“温特斯医生,你来晚了一步,那个男孩儿在三十分钟前就去世了。男孩儿的父亲就在走廊尽头的小礼拜堂里悲痛欲绝。他非常困惑,不明白你为什么没来。”
温特斯医生并没有花时间向他的医护人员解释整件事情的经过,只是匆忙走过走廊,打开了那个小礼拜堂的门。在他面前的,就是那个窝在那里痛哭的父亲的身影,而他穿着的是一件旧法兰绒衬衫,手里抓着的是和刚才那个抢车贼同样的灰色帽子。是的,他就是那个抢车贼!这个父亲那时也急着要赶去医院,于是抢了医生的车。而正因为如此,他把那个也许能救他儿子一命的人,无情地推了出去。
你想要一幅关于人性的画面吗?这里就有一幅:他们急于追求生活,急于追求满足和成就感,渴望有意义的关系和持久的承诺,渴望平安,从愧疚和罪恶中解脱出来,然而与此同时,他们却把唯一能够拯救他们的那一位,从他们的生命中无情地推了出去。就像保罗所说的:
他们眼中不怕神。
结论:神的拯救
以上就是对人类堕落的描述。通过使徒保罗,神的灵想要做的是:引导那时的罗马人以及如今的我们明白,我们为什么需要如此迫切而且无助地,紧紧抓住来自神的拯救!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