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拾起橘子,丢下钻石
拾起橘子,丢下钻石
完美的审判者(第二部分)
罗马书2:4
引言
威廉·桑斯特(William Sangster)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英国牧师。他就生活在泰坦尼克号(Titanic)失事的那个时期。在他的一篇讲道中,他讲述了在那次船难中发生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并以此向信徒说明生命中优先次序的问题。
就在泰坦尼克号开始下沉时,一位惊恐的妇人已经在一艘救生船上找到了位置,而且这艘船正要降落到惊涛骇浪的北大西洋上。然而,在这个生死存亡之际,她突然想到了一些她需要去拿的东西。于是她请求救生船的负责人等她一下,因为她要去自己的客房拿一件东西。留给她的时间非常有限,如果她赶不回来,救生船就要撇下她下水了。她最终还是跳下了救生船,艰难地跑过已经倾斜得很危险的甲板。然后又穿过了赌博室,地板上堆满了钱,甚至能到人的脚踝,但她完全不顾,甚至没有弯腰捡起几张钞票。她径直跑到自己的客房,然后跑到床头架那里。在那里放着她的首饰盒,里面装着她所有的钻石首饰。但她将首饰盒推到一边,任其掉落在地上。原来,在那个首饰盒的后面有三个小橘子。她赶忙抓起橘子,跑回了救生艇,并成功登船。
桑斯特在他的讲章中写道:
那时死亡已经登上了泰坦尼克号。它可怕的喘息转变了一切事物的价值。在一瞬间,无价之宝变得毫无价值。而毫无价值的东西却变成了无价之宝。就是在这样的生死关头,这位女士居然选择了橘子,而舍弃了钻石。
保罗在罗马书中就向我们描述了人类的愚昧,纵观人类历史,尽是各样生命优先次序的扭曲,以及所有事物价值的颠倒。
保罗在罗马书二章4节那里写道:
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他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
相信大家还记得,保罗在罗马书的:
- 第一章:阐明了不道德之人的罪疚和罪恶;
- 第二章:正在描述那些所谓的“道德人士”和品行端正之人的罪疚;
- 第三章:将细数那些不虔诚的宗教人士的罪恶。
因此,在圣洁的神面前,全世界都被证明是有罪的了。
那么,在罗马书第二章那里,道德人士的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简单来说,他们正乘坐在一艘不断下沉的船上,但他们宁愿收集钻石而不是抓起橘子。
定义价值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我来给“橘子”和“钻石”下个定义:
- 橘子:代表那些在神眼中有永恒价值的事物。
- 钻石:代表那些人类所喜爱的、但只有暂时价值的事物。
那么道德人士会选择什么呢?橘子还是钻石?在第4节那里,保罗通过一个反问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大家来看第4节的经文,保罗写道:
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呢?
事实上,保罗期望他们都能回答说:“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的。”
“藐视”(to think lightly)一词在希腊语中的字面意思是“看不起”或“低估某物的真实价值”。
上一代的希腊学者罗伯逊(A. T. Robertson)在评述“蔑视”这个词在上下文中的意思时,认为那时的道德人士实际上就是看不起神。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曾经与一个以自己的道德和名誉为荣为傲的非信徒交谈过?你是否留意到他们是如何谈论《圣经》所启示的神的形象的?他们会说:“神肯定不会愚蠢到审判整个世界。我想象不到神会像你说的,或者像《圣经》里写的那样,真的做那些事情。如果神真的是神,那么祂肯定不会说那些话,或者定那些事为罪,或者教导那些事情……”
在他们的傲慢中,那些道德人士实际上认为自己比神更好、更有智慧。用保罗的话来说,他们就是在“藐视”神。
神心中的丰富
在第4节那里,保罗特别提到了道德人士轻看的三样东西,而这三样东西恰恰是从神心里所发出的赏赐给全人类的真正丰富。然而,人类只顾着追求钻石这种价值短暂的事物,却把这些无价之宝轻忽遗弃了。
在神心中的宝库中,第一件无价之宝就是神恩慈的赏赐,或者说是神的良善。
保罗在第4节那里写道:
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
在希腊语中,“恩慈”这个词也常被译为“良善”。
- 神的良善首次出现在创世记1:3-4所记载的神创造的行为中: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
然后再跳到第10节的后半节:
……神看着是好的。
第12节的后半句又说:
……神看着是好的。
因此,与人类相关的第一件美好的事物,就出现在神的创造之工中。
神良善完全的果效
- 然而,神的良善并非是封闭的,事实上,神良善完全的果效在所有被造物中都能看得到。
每一个曾真实生活过的人,都能以许多种方式亲身体验神的良善。我们称之为神的“普遍恩典”或“普遍良善”。
诗篇三十三篇第5节的后半节说:
……遍地满了耶和华的慈爱。
每个人都能从神的良善中受益,无论这个人是不是能意识得到。马太福音五章45节那里就说,神既会:
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这就是神的“普遍良善”。
一位作者曾写道:
祂赐给义人和不义之人食物以果腹,赐给火以取暖,赐给水以解渴。祂还赐给我们所有人蓝天、暖日、青草以及秀美的山川。
如果换做是你,情况会不会有所不同呢?假如你的邻居因为你去教会而取笑你,那么我相信你会确保那天下午的雨水,会滋润每一片草坪,除了他家的草坪以外。事实上,你可能会让他家的草坪寸草不生。
但神不会这么做。甚至你邻居家的草坪可能看起来比你家的草坪还要好。事实上,他的孩子可能比你家的孩子更健康。他甚至可能会升职,而你不会。相反的,可能你家的冰箱会坏掉,或者你家的割草机也会突然罢工。
神良善的惊人之处就在于:它居然会延伸到那些不信的人身上!
神使他们拥有那种能带来爱和幸福的关系,使他们能在孩子出生或完成一些终生的项目时体验到激动与喜悦。祂赋予了他们自身的价值感,以及对是非曲直的直观认知。那些不信的人可以绘画、唱歌、创作、创造和发明。他们可以创作交响乐,建造摩天大楼,发明医学疗法和计算机程序,并能组建起电缆网络……不胜枚举!
不信的人能够充分享受生活,这本身就是来自良善的神的普遍恩典。但如果我们是神,不信的人的情况可能就要大不一样了。
大卫在诗篇一百零七篇第8节那里就哀叹说:
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他。
但他们并不是这样做的,不是吗?他们忽略了神的良善,并视其为理所当然。那些所谓的道德人士藐视神的良善。他们就像我们在罗马书一章21节那里所读到的不道德的人一样:
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
我最近正在教导我的孩子们说“谢谢”。如果他们不说,我可能会凑近他们,然后对他们说:“什么?我没听见你说‘谢谢’。”在座的父亲都会这么做的,对吧?
如果我是神,我一定会让人们说“谢谢”。比如,他们一定要说:
“谢谢你赐下雨水”,不然就再也不会下雨。
“谢谢你赐下阳光”,不然你的房子会像冰块一样冻住。
还要说:“谢谢你让我升职”,或者“谢谢你让我身体健康”……
如果我们是神,我们也可能会像我一样,跑到每个人的跟前说:“什么?我没听见你说‘谢谢’!”
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他。
也许你实际上已经体验过了耶稣基督的某些痛苦,就像祂因耶路撒冷不愿回应祂的爱而哭泣一样。多年来,你也可能给予了你的孩子或你的父母良善的恩典,但他们并不以爱作为回应,因此你深知这其中的滋味。也许你在你的配偶、朋友或同事身上倾尽全力,但对方总觉得不够,他们藐视你的努力。他们甚至可能因为你的所是而嘲笑你。
通过这些亲身经历,你深深地能体会到腓立比书三章10节那里所说的:
……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
大约在一个世纪前,当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在世时,她创作出了许许多多被无数人阅读的诗歌。然而,她的故事还有不那么为人所知的一面。那时,她和她的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在英格兰,在那里,她写了许多浪漫抒情的诗歌。当伊丽莎白遇见罗伯特·勃朗宁(Robert Browning)后,他们很快就计划结婚,但是要秘密进行他们的婚礼,因为伊丽莎白担心她专制独断的父亲会反对这门婚事。即使那时的伊丽莎白已经长大成人了,但她仍无法摆脱父亲的视线。
秘密结婚后,他们非常害怕,以至于婚后的数周,伊丽莎白都继续住在原来的家里。最后,这个秘密还是被发现了,她的父母以断绝关系的方式对伊丽莎白私自结婚的行为做出了回应。
现在,作为一位被扫地出门的人,她开始给她的父母写信。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她每周都会给父母写信,解释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她甚至为自己秘密结婚的行为道歉,请求他们的原谅,同时向他们表达自己对他们永远的爱。
终于,在写了十年的信后,她收到了来自父母的一个盒子。她非常激动,以为终于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与和解。然而令她沮丧的是,当她打开盒子时,里面装着她写给父母的所有信,连一封都没有被拆开过。
保罗在罗马书二章4节那里想要强调的是:那些“不道德的不信者”和那些“道德的不信者”在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他们都对与神建立起个人关系漠不关心。然而,神仍赐给他们飘落的雪花,在每一片花瓣上写下祂爱的文字,并在每日的清晨向他们施以恩慈。
然而,根据保罗的观点,神是被藐视的那一方。祂是被人类灵魂所忽略的爱人,是被践踏和绕开的爱人,祂赐给人类的礼物也被无情地践踏在了脚下。
人们似乎在说:“谁会需要神呢?”
保罗随即就提出了他的指控:
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呢?
道德人士的回答是:“是的,神的恩慈只不过是个小橘子而已,我们更喜欢钻石。”
宽容的赏赐:神的休战
不仅如此。保罗在第4节那里继续说,那些所谓的道德人士还会:
……藐视他丰富的……宽容……
在神心中的宝库中,给人类的第二件无价之宝就是神宽容的赏赐。
“宽容”这个名词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过两次,而且都是在这封保罗写给罗马人的信中出现的。“宽容”的希腊原文来自于意为“保留”的词根。因此,在这节经文中,它暗示着“惩罚的延迟”。事实上,在古希腊文学中,这个词通常指“军事上的休战”。
换句话说,神本可以立即因人所犯的罪而审判人,但祂与有罪的人签署了一份暂时的休战协定。审判是要来了,但神因着祂的慈爱,把它保留到了最后的日子。事实上,保罗在罗马书二章5-6节那里就说:
你竟任着你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致神震怒,显他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他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
神对不信之人的恩赐之一,就是神没在人说出第一个亵渎之词时,就将其处死。祂没有立即审判罪人。但祂本可以这样做,事实上祂也曾这样做过。旧约就充满了神对有罪之人立即施行审判的例证。
但现在呢?根据使徒保罗的说法,神和人之间达成了一个休战协定,在一般情况下,神会允许那些邪恶的人存活而暂时不受审判。
神宽容的终极表达
- 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我们能看到神对邪恶之人宽容的终极表达。
那时,人们对救主所施加的仇恨和攻击,本可以招致天使大军的突然降临,并毁灭所有胆敢举手加害神儿子的人。但神容忍那些恶人伤害耶稣,为要达成救赎。
神宽容的持续延伸
- 其次,在人类过去两千年的亵渎、邪恶和不信中,神延续了祂的宽容。
人类误以为这种休战状态代表了神的“无能为力”。他们以为神既不能审判他们,也不会审判他们。然而,使徒彼得在彼得后书三章3-4节那里明确指出:
第一要紧的,该知道在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的私欲出来讥诮说:“主要降临的应许在哪里呢?因为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
换言之,他们实际上是在说:“是的,是的,是的,我们一直听说神要来审判我们,但几个世纪过去了,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啊!神什么事都不会做的。事实上,可能根本就没有神。”
那我们来看看彼得在彼得后书3:5-7是怎么说的吧:
他们故意忘记,从太古,凭神的命有了天,并从水而出、藉水而成的地。故此,当时的世界被水淹没就消灭了。但现在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用火焚烧。
换句话说,休战有一天终会结束。由于神的恩慈和宽容,审判只不过被暂时搁置了,但终有一天,情况将会改变。休战结束,审判来临。
而在此期间,那些“不道德的人”和“道德的不信之人”,仍能从恩慈且宽容的神那里,领受另一份丰富的恩赐。
忍耐的赏赐:神长久的忍耐
最后,保罗在第4节的末尾告诉我们,除了神恩慈和宽容的丰富外,神还赐给人类……他丰富的……忍耐……
在神心中的宝库中,赐给人类的第三件无价之宝是神忍耐的赏赐。
“忍耐”的希腊文是“makrothumias”(μακροθυμίας),这是一个复合词,它的第一个部分是“macro”,我们今天会用这个词来描述一些巨大或宏伟的事物。也就是说,神的忍耐是宏伟的,是长久的,因此这个词通常也被翻译为“长久忍耐”。
在创世记第六章那里,第一次洪水的审判即将临到全地。除了那些接受邀请并登上方舟的人可以幸免于难外,其余的人都要被洪水淹死。挪亚向他们传道,并发出了邀请,但他们非但不愿意听从,反而嘲笑并讽刺挪亚,拒绝接受审判即将来临的预言。然而,挪亚仍一次又一次地邀请他们。
那么,你通常会花多长时间邀请某人来家里做客呢?两天?二十天?还是一百二十天?神通过挪亚向那时代的人发出邀请,这一邀请持续的时间不是两天、二十天或一百二十天,而是整整一百二十年!
神以祂丰富的忍耐,向悖逆的人发出了一份为期一百二十年的邀请。
鲍勃·英格索尔(Bob Ingersoll)是二十世纪早期的一位无神论者,他环游世界,到处挑战人们进行神是否存在的辩论。他是位精湛的演说家,在那个没有电视可看的时代,人们会去听像他这样的人在集会上发表反对宗教的演说。令人震惊的是,他通常都能吸引相当庞大的人群。他会站在舞台上,面对着数百乃至数千人,然后从口袋里拿出怀表说:“如果神存在,就让祂在三十秒内把我杀死。”
然后他会举起怀表并开始倒计时:“二十九、二十八、二十七……七、六、五、四、三、二、一。”
对于如此大胆的行为,人们通常都会倒吸一口冷气。但在三十秒结束时,他仍然站在那里。然后他会说:“看吧,我告诉过你们,没有神,没有神,就是没有神!”
如果我是神,在他倒数的最后一秒,你会听到“嘭”的一声!然后英格索尔会化作一小堆灰烬。然后,我会从天上用雷鸣般的声音说:“是的,有神!”
如今,成千上万的“鲍勃·英格索尔”正横行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街头。他们在你的教室里教书,住在你所在的社区,甚至和你一起工作。他们会说:“《圣经》说的那种神是不存在的。你看我们还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犯罪、亵渎神、咒骂人、杀戮、通奸、操纵人、自吹自擂……根本就没有神!”
此外,道德人士会说:“我为什么需要神呢?我掌控着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好。根本就不需要神。”
为什么这些人还能活着站在那里?是因为神给了他们一份令人难以置信的赏赐,这个赏赐就叫做“忍耐”。关键是,神的忍耐并没有在三十秒内用尽,事实上,也没有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用尽,或者更确切地说,在过去的两千年里都没有用尽。
神尚未施行审判,这并不是祂无能为力的证明,而是祂忍耐的证明,是“祂难以置信的丰富的忍耐”的彰显。
人心的回应
那么人对神的回应是什么呢?
第一种回应是悖逆。
就像一个正在淹死的人仍紧紧抱住一袋沉重的钻石一样,虽然这些钻石只拥有短暂的价值,但他们就是不愿意放弃他们的钻石!
第二种回应是悔改。
我想到了悔改的新定义:悔改就是改变你对橘子的看法!
可能大家并不想把这个定义记下来。如果有人发现了这个定义,那他们可能就掌握了证明我们教会是邪教的证据!
“悔改”这个词来自于一个意为“改变心意”的词。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悔改,那么就要改变你对生活、罪恶、优先次序的看法,最终改变你对神的看法。你不再藐视神,而是爱祂并跟随祂。
悔改的两种类型
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的是,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悔改:“世俗的忧愁”以及“按着神的意思忧愁”。
- 世俗的忧愁其实就是一种悔恨。它是一种对自己被抓住或陷入困境的一种悔恨的情绪体验。但是,这种感受很短暂,也不会产生任何敬虔的改变。
- 与世俗的忧愁相反的,是“按着神的意思忧愁”,或者说“属神的忧愁”。它不仅仅是一种悔恨,更是思想、心灵和意志的重新定向。
悔恨是因为被人发现犯罪而感到后悔;相反,悔改是因为自己犯罪而感到懊悔。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7:9-10对哥林多的信徒说:
如今我欢喜,不是因你们忧愁,是因你们从忧愁中生出懊悔来。你们依着神的意思忧愁,凡事就不至于因我们受亏损了。因为依着神的意思忧愁,就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以致得救;但世俗的忧愁是叫人死。
那么神是如何引导不信的人悔改的呢?是通过祂丰富的恩慈。
请大家再来看一下罗马书二章4节的经文:
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他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
另一个以前的译本将其翻译为:“神的良善正在温柔地牵引着你。”神吸引你进入,而不是驱赶着你进入。祂没有选择用棍棒,而是用十字架。救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伸出双臂,仿佛是在说:“凡愿意的,都可以来。”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还轻看神丰富的恩慈、宽容和忍耐呢?
不信的人啊,今天神的恩慈再次向你抛出橄榄枝,你已经听到了祂藉着耶稣基督向你发出的爱的真理。你会继续违抗祂,藐视祂的恩赐呢?还是愿意接受祂,向祂悔改呢?
我亲爱的基督徒朋友们,你可能现在身处困境,觉得神并不是那么有恩慈。但我们的问题在于,我们倾向于只是根据几周、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来定义神的良善,而不是根据一生和更长远的永恒来定义。
我最近读到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基督徒的,他在绝望中放弃了信仰,并认为神既不恩慈也不良善。是的,你没有听错,这是一个放弃了神的恩慈的基督徒的故事。
他的名字是大卫·弗洛德(David Flood)。1921年,他和年轻的妻子斯维亚(Svea)离开瑞典前往非洲腹地宣教。不久之后,另一对年轻宣教士夫妇也加入了他们,于是他们决定一起前往一个偏远的村庄。
然而,当他们抵达那里时,当地的酋长拒绝让他们进入部落,因为他害怕这样做会冒犯当地的神灵。这两对夫妇别无选择,只能上山,他们在一个山坡上搭建起自己的土坯房。在这之后,他们祷告祈求能有一次属灵的突破,但什么都没有发生。
他们唯一能接触到的当地人,是一个小男孩,他每周两次会卖些鸡肉和鸡蛋给他们。于是,斯维亚·弗洛德决定,如果这个非洲小男孩是她唯一能对话的当地人,那么她会努力引导这个男孩归向基督。不久之后,他的确信靠了基督,并领受了藉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而成就的救赎。除此之外,他们再没有别的福音上的收获。
与此同时,疟疾又开始缠上了他们。很快,另一对夫妇就受够了,他们决定离开这个村落,去另一个附近的地方宣教。于是就剩下大卫和斯维亚·弗洛德单独留在那里。然而就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斯维亚发现自己怀孕了,等到产期来临时,酋长的心稍微软化了一些,他让一个接生婆过来帮助她生产。于是,一个名叫艾娜(Aina)的小女孩诞生了。然而这一切对斯维亚来说太过沉重,因为她已经被疟疾折磨得精疲力竭。成功产下艾娜后的第十七天,斯维亚就去世了。
至此,大卫·弗洛德的内心崩溃了。他挖了一个简陋的坟墓,埋葬了他年仅二十七岁的妻子,带着他们的女儿下山,到了宣教中心。他把女儿交给那里的宣教士,然后咆哮着说:“我要回瑞典。我失去了妻子,显然我也无法照顾这个婴儿。神一点都不良善,祂一点都不信实,事实上,祂毁了我的一切。”
说完,他转身离开,背弃了他的呼召,也背弃了神。
八个月后,艾娜的养父母也因疟疾去世。她随后又被托付给了另一对宣教士夫妇,他们把她带回美国,并在南达科他州(South Dakota)抚养她长大成人。艾娜现在的名字是艾吉(Aggie),她之后去了明尼阿波利斯的“北方中心圣经学院”(North Central Bible College, in Minneapolis)学习,并嫁给了一位名叫杜威·赫斯特(Dewey Hurst)的男子,后者也进入了宣教事工。
多年过去了。除了知道她父母亲的名字、自己在非洲出生以及母亲因疟疾去世的事实外,艾吉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她从未见过她的生父。她与丈夫及家人一起过着满有果效的服侍生活。而且她的丈夫杜威已经成为一所位于美国华盛顿西雅图(Seattle, Washington)的圣经学院的院长。
然而有一天,一本瑞典宗教杂志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了她的邮箱里。她不知道是谁寄来的,当然了,她也看不懂其中的文字。而当她随意翻阅的时候,一张照片突然让她愣住了。照片上是一个丛林的环境,有一个坟墓,上面是一个白色的十字架,十字架上刻着“斯维亚·弗洛德”。
她赶忙找到一位能翻译这本杂志的学院老师。这位老师断断续续地概括说:
“这是关于很久以前的一对宣教士的故事……一个婴儿诞生……年轻的母亲去世……只有一个非洲小男孩儿信了主……当宣教士离开后,这个小男孩逐渐长大,他说服酋长允许他建造一所学校……他将所有的学生都带到了基督的面前……然后这些学生又引导他们的父母归向了基督……最后酋长自己也成了基督徒……如今在那个村落里,有六百位基督徒。”
这一切都归功于大卫和斯维亚·弗洛德的舍己与牺牲。
为庆祝他们二十五周年的结婚纪念日,他们所在的圣经学院安排了他们去瑞典度假,这样,艾吉也可以寻找一下她的父亲。找到他家人的过程并不难。大卫后来再婚了,有了四个孩子,但他也在痛苦中逐渐衰弱,不久前才经历过一次中风。
在与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们激动万分地团聚之后,艾吉提出她想见见自己的父亲。他们回答说:“你当然可以和他说话,虽然他现在病得很重,但你需要知道的是,在他家里有这么一条规矩,那就是‘永远都不要提起神的名字,因为神不是良善的,祂夺走了我的一切。’”
但艾吉并没有退缩。她走进他的房间,慢慢靠近他。他那时已经七十三岁了。然而就在他转向她的瞬间,他立时就哭了起来,他哭着说:“艾娜,艾娜,我那时不是有意要送走你的。”
艾吉回答他说:“没关系的,爸爸,神看顾了我。”
这位老人瞬间僵硬住了,泪水也止住了。他说:“神?神忘记了我们所有人……神忘记了我们。”于是,他转过身去,面向墙壁。
艾吉紧接着说:“爸爸,我想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事。你去非洲宣教并不是徒劳的。妈妈的死也不是徒劳的。你们引导归主的那个小男孩长大后,让整个村庄都归向了耶稣基督。如今那里有六百名非洲信徒热心事奉主,这都是因为你听从了神在你生命中的呼召。爸爸,神一直都有计划……祂从来就没有忘记过你。”
他转过身,泪水再次涌出,他开始和艾吉交谈起来。到那天下午结束时,神的恩慈使他得以恢复,他那天的悔改不是那种使人得救的初信之时的悔改,而是那种使人得以与神和好的悔改。
度假结束后,艾吉和丈夫终究还是不得不回到美国。就在几周后,大卫·弗洛德回到了天家。
几年后,当艾吉和丈夫去伦敦参加一次布道大会时。一位来自非洲扎伊尔(Zaire)的国家教会的主管,代表该国十一万名受洗的信徒进行汇报。他用动情的语言讲述了福音在这个国家传播的情况。会后,艾吉忍不住上前询问他是否听说过大卫和斯维亚·弗洛德。
他回答说:“是的,女士。小时候,我每周两次卖鸡肉和鸡蛋给他们。正是斯维亚·弗洛德引导我归向了基督。”
他们久久地抱在一起。然后他对艾吉说:“你一定要来非洲。你的母亲是我们教会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
最后,艾吉的确去了扎伊尔。她受到了当地群众热烈的欢迎。她最终来到了母亲的坟前,那里有白色的十字架和“斯维亚·弗洛德”的字样。她跪在这片泥土中,向那位恩慈、宽容且忍耐的神献上了祷告和感谢。而那位成长为国家教会领袖的小男孩引用《圣经》经文说:“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呢……?
这个世界会说:“是的,我们不在乎。”
但信徒会说:“哦,不,愿我永不藐视或低估神丰富的恩典!”
就好像信徒会不顾一切地将架子上的每一颗钻石都撇下,而是拿起那三个橘子一样。世人嘲笑他的价值观,但当他坐在救生艇上,并面对着生命中的惊涛骇浪时,他所紧握的,是真正的宝藏。他在他的手中和心中紧握的三件宝贵的东西,就是我们良善且信实的神的忍耐、宽容和恩慈。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