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魔盒

潘多拉魔盒

by Stephen Davey

潘多拉魔盒

后果的宴席(第九部分)

罗马书1:28-32

 

引言

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从万神殿的主神宙斯(Zeus)那里盗取了火种,然后他将火种交给了他所创造的人类。宙斯对人类接受了火种这件事非常愤怒,于是决定惩罚他们,然后就创造出了第一个女人。

宙斯给第一个女人起名为潘多拉(Pandora)。然而,宙斯不仅创造了这位美丽的女子,他还制作了一个华丽、漂亮的盒子,并将其作为礼物送给潘多拉。然而,宙斯没有告诉她的是,他在这个盒子里装满了各种邪恶、疾病、麻烦和灾难,这些将给世界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折磨。当他把这个盒子交给潘多拉时,他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她千万不要打开,因为一旦打开,结果将会是非常悲惨的。

最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潘多拉还是打开了盒子。盒子里的东西一下子都飞了出来。她惊恐万分,试图把盒子盖上,但在她把盒子重新盖上之前,里面所有的邪恶、悲剧和痛苦都已经释放出来了。而潘多拉毫不知情的是,在她迅速盖上盒子时,只有一样美好的事物被她关在了盒子里,那就是盼望。盼望无法逃脱,只能永远被困在潘多拉盒子里。

于是,人间就有了毫无治愈盼望的疾病,毫无喜乐盼望的悲剧,毫无缓解盼望的苦痛,以及毫无解脱盼望的绝望。

虽然潘多拉魔盒只是一个神话故事,人们利用这个神话故事试图解释邪恶的起源和人类的绝望。然而,从非常小的程度上来说,潘多拉魔盒的神话也是真实的,因为人类确实没有什么盼望可言。人类正在无望地流浪着,无望地被各样的悲剧和痛苦所奴役,无望地疾病缠身且奄奄一息,无望地在绝望中得不到满足,无望地陷在各样的罪中、灵命贫乏、亟待救助。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正如保罗在罗马书第一章那里向我们解释的,人类拒绝了神的救恩。具体而言,人类拒绝认识和跟随神,就好像一个溺水的人反而推开了救生船,一个中毒的人丢弃了解药,而“救生船”和“解药”指的就是耶稣基督和祂为我们的罪所流出的宝血。

相反的,人类宁愿在自己身上寻找答案。人宁愿信靠自己,也不信靠基督;人宁愿相信自己有能力制造出治愈绝望和罪疚的方法,也不愿仰望基督的十字架。于是,人类真的活得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样,似乎什么都有,唯独没有盼望。

保罗在罗马书一章21节那里说:

……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

换句话说,他们根本不可能找到答案。

 

前段时间,当我在一家杂货店排队付款时,无意间扫到了一些杂志的标题,我觉得这些标题都在反映着人在属灵和道德上流浪徘徊的事实。其中,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的那本杂志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中一篇文章的标题是“通向生命中心的旅程”(A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Yourself)。我买下了这本杂志,然后环顾四周,确保没有咱们教会的弟兄姊妹也在那里!

不过我真的不知道那天是不是有人认出我来了。因为有那么一天,我去买咖啡,然后就在我准备离开咖啡店时,那个咖啡店的店员对我说:“我很喜欢听你讲道。”

还有一次我买了一个三明治,然后卖三明治的女士对我说:“我很喜欢你们的教会。”

对了,前几天我带女儿去游泳时,泳池的救生员也突然对我说:“你好呀,戴维牧师。”

对此,我一点也不介意,这对我其实还挺好的。因为这能让我随时保持礼貌,注意言行,远离麻烦!

回到那本杂志上 ,我把那本奥普拉杂志买回来读,其实我对其中将基督教术语和禅宗(Zen Buddhism)的理念混杂在一起的做法并不感到意外,具体来说就是将那些自强自立的人本主义观念与耶稣的名字混杂在一起。

这本杂志中还有一篇文章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其标题是“争取你的自由”(Take Your Freedom)。这位作者写道:

你的身体是自由的,但你的心却在监狱里。我们的心被囚禁的原因只有一个:它们唯一能说的语言就是实话……你的心总会如实地表达,毫不关心是否婉转或符合社会规范。一颗自由的心会颠覆平静、打破常规、甚至做出一些扰乱秩序的事情。我们的一生都在听着这样的陈词滥调:“你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都是粗鲁、可耻和罪恶的。”……但正如十三世纪的禅宗大师所说的:“此处即为道,此道通各处。”换句话说,你调谐得越多,你的内心就越会告诉你更加深刻的真相……当然了,你内心里的狱卒可能并不同意。

当我在读这篇文章时,我很清楚这里所说的“狱卒”指的就是良知。她继续写道:

你可能会被各种提醒所淹没,这些提醒会告诉你说你内心的指引是……粗鲁的。但不要听。要奔向那片富饶绚丽的人类想象力和可能性的丛林。

这其实就是人本主义,强调自我崇拜和自给自足。它是建立在这样一个谎言的基础上的,就是你是全智全能的,能够藉着你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引导你走向通往真理和自由的道路。

温弗瑞女士在她的文章中提到,她和她的一些朋友去她的农场度过了一个宁静的周末。她还邀请了一位瑜伽教练,帮助她们练习瑜伽、冥想以及办讲座。这基本上是东方宗教和人本主义的混合体。总之她们想找到自我,并重新发现她们生命的“中心”或“完整性”。

在描述那个以瑜伽和宁静为主题的周末时,奥普拉写道:

我们真正的力量来自于认识自己是谁……而这始于在寂静中审视自己的内心。我一直都深信,你真的不需要什么大师、领袖或向导,你只需要你自己。你有自己所有的最佳答案。你正在努力寻找的东西其实已经在那里了。静下心来,去认识它就好。

不难看出,她在属灵上已经被欺骗得不能再深了。因为《圣经》从来就没有说:“安静下来,认识你自己”;相反,诗篇46:10告诉我们:

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

中文当代译本的翻译是:要安静,要知道我是上帝。

同样的,《圣经》从来都没有教导我们说,我们真正的力量来自于我们自身,因为耶稣基督在约翰福音十五章5节那里教导我们说:

……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

腓立比书4:13还告诉我们:

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可见,我们的力量和智慧都来源于基督。

还有,生命的答案真的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吗?来看看《圣经》在耶利米书十七章9 节那里是怎么说的吧: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

因此,弟兄姊妹们,由于罪和我们堕落的本性,智慧并不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的内心深处只有罪、邪恶和骄傲。智慧和真理必须来自我们自身以外。

还有,雅各并没有写:“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可以问问自己的内心……”,而是在雅各书一章5节那里说:

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

你真的想知道该如何过每日的生活吗?那就来看看大卫在诗篇119:105那里所写的吧:

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

你真的想拥有一颗自由的心吗?耶稣基督在约翰福音八章31-32节那里教导我们说:

……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

换句话说,如果你默想我的话语,而不是冥想;如果你专注于我的话语,而不是你自己;并且如果你聚焦于我的真理,而不是你的内心告诉你要做的事,那么你们:

……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但事实上,人并不想在基督里得自由,而是想要“脱离基督的自由”。人想要的不是神的智慧,而是想要那种“没有神的智慧”。

保罗告诉我们的是,弃绝神就等于被神弃绝,神把你丢给了你自己,任凭你自生自灭。到那时,除了各样的猜忌、虚谎、骄傲和罪恶之外,你将一事无成。

或者可以这么说,拒绝跟随《圣经》所启示的神的后果,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一样,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经历每一种卑劣和邪恶的事情。而对于抛弃了神的人心而言,什么都有,唯独没有盼望!

 

回顾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内容。罗马书第一章的后半部分,向我们描述了毫无盼望的人所要面临的后果。

第一个后果是:神任凭人在道德上玷辱彼此。

罗马书一章24节那里写道:

所以,神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

第二个后果是:神任凭人陷入不道德的扭曲之中。

我们在罗马书一章26-27节那里读到:

因此,神任凭他们放纵可羞耻的情欲。他们的女人把顺性的用处变为逆性的用处;男人也是如此,弃了女人顺性的用处,欲火攻心,彼此贪恋,男和男行可羞耻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

 

堕落的终极表现

因此,首先是性上的玷辱,然后是性方面的扭曲,或者说是对神所创造的秩序的颠倒。

第三个后果是:神任凭人陷入不道德的堕落之中。

保罗在罗马书一章28节那里向我们传达了神撇弃人的第三种方式,同时也揭示了这个悖逆神的社会的邪恶本质:

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神,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

换句话说,他们选择无视神,他们不再认为寻求神有任何价值,所以神就任凭他们陷入各样邪恶的思想中。

正如一位作家所写的:“认为神毫无价值的人类思想,也会变得毫无价值。”

我想在这一句的基础上补充一点:“那些不以寻求神为目标的人,注定过着没有目标的生活。”

保罗在第28节那里接着说:

……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

然后,他在第29和第31节中罗列了二十一种罪。他在第29节的开头说:

装满了各样不义……

接着,他列出了一系列的罪。现在我们就逐一来看看这份罪恶清单吧。

 

表达人类堕落的二十一种罪

第一种罪:不义。

这是一个范畴性的术语,包含所有符合这一范畴的行为。这个词的意思是“蔑视神所爱的,爱神所蔑视的”。它与一切与神的性情相反的事物有关。

第二种罪:邪恶。

这也是一个范畴性的术语,可以被定义为“完全趋向于败坏”,就是“在所有目的和方式上都是败坏的”。

第三种罪:贪婪。

这指的是“渴望攫取你所没有的事物”,或者换句话说,贪婪是对所有事物的渴望,即想要得到更多。我们的西方经济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贪婪的基础上的。除非我们确信我们拥有的还不够多,否则贪婪就不会兴起。

第四种罪:恶毒。

这指的是以伤害他人为乐,也可以理解为“恶意”。

第五种罪:嫉妒。

嫉妒和贪婪是不同的。贪婪是“渴望更多地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而嫉妒则是“想要攫取别人所拥有的东西”。

耶稣在受难前站在彼拉多面前受审,马太福音27:17-18说:

众人聚集的时候,彼拉多就对他们说: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是巴拉巴呢?是称为基督的耶稣呢?巡抚原知道他们是因为嫉妒才把他解了来。

也就是说,那时的宗教领袖们之所以想要处死耶稣,除了其他原因外,还因为耶稣有权柄,而他们也想要权柄。耶稣还非常受人们的欢迎和关注,而他们也因此忌恨祂。总之,他们想要耶稣所拥有的一切,他们就是嫉妒耶稣。

第六种罪:凶杀。

这是自私的终极表现。凶杀不仅在这份罪的清单中紧随嫉妒之后,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它指的是除掉那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愤怒或嫉妒的人。

第七种罪:争竞。

这个词的意思是“喜欢争论”。有些译本会使用“争辩”这个词,但这个词并没有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仇恨和苦毒的意味。

第八种罪:诡诈。

这个词的意思是“用邪恶的诱饵引诱他人”。这个词原文的意思就是“鱼饵”。

第九种罪:毒恨。

这是指将“恶毒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个词在希腊原文是一个复合词,第一个部分是“kakos”,意思是“坏的、邪恶的”。这个词的第二个部分是“ethos”,意思是“习性或风俗”。因此,这个复合词的意思是“邪恶的习性”,中文标准译本把它翻译为“狠毒”。这样的人是一个习惯性地以恶意待人的人,他们总是在伤害别人。

第十种罪:馋毁。

这指的是那种“暗中破坏别人生活的人”,是一种与“毒恨”非常类似的恶习。毒恨的人是用他们的“手”伤害别人,而馋毁的人则是用他们的“舌头”伤害别人。

保罗在这里并没有说“他们说闲话”,而是说“他们是馋毁的”,或者是“好说谗言的”(中文新译本),这就把希腊原文的含意非常正确地翻译了出来。

事实上,希腊语中的“馋毁”这个词听起来就像是有人正在悄悄说一些毁谤别人的话一样。我们在中文当中也有这样的拟声词,比如:“砰”、“哗”、“咚”和“唰”。 在希腊语中,“馋毁”是指“悄悄说话的人”,或者用我们比较熟悉的话来说,就是“八卦”。那些喜欢馋毁或悄悄说话的人可能经常会说:“嘿,你听说了吗?”

馋毁指的是私下议论,从而损坏他人的名誉或人格。

顺便说一下,如果你想让一个喜欢馋毁别人的人闭嘴,那么只需在他们开始说话的时候对他(她)说:“我可以引用你的话吗?”

第十一种罪:背后说人的。

保罗在第30节那里继续扩充着这份罪的清单。有解经家认为这个词原文的意思是“当众毁谤别人”,如果说“馋毁”是在私下里诽谤他人,那么这个词则是公开诽谤他人的人格。但中文和合本将这个词译为“背后说人的”,并没有公开当众毁谤他人的含义。对此,我觉得我们重在理解这个词所代表的那种中伤他人的罪恶就好。这个词也可以被翻译为“毁谤人的”(中文新译本)。

第十二种罪:怨恨神的。

这指的是那些“企图诋毁神名誉的人”。也有中文译本将这个词译为“憎恨神”(标准译本)。

我觉得非常有趣的一点是,这个词出现在了“馋毁”和“背后说人”之后。乍看起来,似乎这个词出现的顺序或位置不对,但实际上它在这里出现是非常合适的,因为那些馋毁和背后说人的人,会通过诋毁他人的品格而中伤他人的名声,同样的,怨恨神的人也会公开反对神和神的教会,并企图诋毁神和神教会的名誉。

第十三种罪:侮慢人的。

这是那种“将骄傲与残暴混杂在一起的人”,就是“恶霸”,这样的人会通过霸凌他人来展现自己的骄傲。

侮慢就是骄傲和残暴的结合体。用这个词来形容“世界摔跤联盟”(The World Wrestling Federation)可再合适不过了。

当我还小的时候,我家附近就有一个恶霸小孩儿。他比邻里的其他男孩都高大强壮,显然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他就住在我家拐角处的一个死胡同里。

在我大概十一二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和我的朋友决定骑自行车经过他家,然后对着他家大喊大叫一些捉弄他名字的玩笑话,比如“弗兰基(Frankie)是个讨厌鬼”或者“弗兰基是个粉饰的坟墓”,这个说法倒是挺符合浸信会标准的,但我心里清楚,这些名称一点都不友好。

我们当时就是这么干的,但就在我们肆意地犯着“诽谤”他人的罪时,我们居然忘了他就住在一个死胡同里。我们一边朝他家喊着这些难听的名称,一边骑进了死胡同。而我们不知道的是,弗兰基原来一直都躲在侧院里,在我们还没来得及掉头骑出这个死胡同之前,他就已经从房子后面冲了上来,他跑得飞快。我永远都忘不了他抓住我衣角的那个感觉。是的,他抓住了我,但他没能抓住我的朋友罗尼(Ronnie),我很乐意为罗尼牺牲!

事实上,我是个“诽谤者”,而他是个“侮慢者”。而当时在这两种罪之间,他的罪没有我的大。

我之所以现在能活着讲这个故事,是因为当时我的两个弟弟看到了这一幕,他们赶紧朝着我妈妈大喊:“快点!弗兰基把斯蒂芬逮住了!”

听到弟弟们的喊叫,我妈妈飞奔出门,穿过后院,翻过篱笆,这才救了我一命。后来我才知道,我的两个弟弟只不过是坐在栅栏上喊妈妈,这样他们就能一直待在“最佳观影位置”上了。他们估计那会儿一边卖爆米花和门票,一边说:“这可太棒了!快看斯蒂芬被打得满地找牙。”

在将来的审判中,我的两个弟弟会为此付出代价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小男孩儿就是长不大。事实上,他们永远都长不大了。他们仍然会对别人大喊大叫,大打出手,在人面前摇摇晃晃,对女服务员和店主横加指责!他们会威胁别人,推搡别人,肆意咆哮着自己的观点,他们甚至会出现在公司董事会和教会的会议上。

这实在是太让人感到惭愧了,我们继续往下看吧!

 

第十四种罪:狂傲的。

这是那种“具有高傲个性的人”。这种人充满了自我,认为自己总是高人一等,甚至“高神一等”。他认为自己十分优越,看不起别人,就好像别人根本就不值得他浪费时间或与之交往。

第十五种罪:自夸的。

这指的是那种“傲慢者才有的语言”。换句话说,这是那种满脑子装满了自己的人说话特有的方式。他们谈论的主要话题永远都是他们自己。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人很令人生厌,不是吗?

可能正如万斯·哈夫纳(Vance Havner)所说的,这种人之所以会令人生厌,是因为:“自大狂就是那种总是谈论自己,以至于让你根本没有机会谈论你自己的人。”

这种人会经常捏造出一些关于他们自己的事情,只为让他们自己看起来还不错。

根据《新闻周刊》(Newsweek Magazine)的一篇文章,有人揭露了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的得主、作家兼教师约瑟夫·埃利斯(Joseph Ellis)在许多事情上撒了谎,包括他在越南参军的经历,他在反战运动中的角色,甚至包括他在高中时的运动记录。美国波士顿(Boston)的一家发行量很大的报纸先是对他进行了报道,结果,一些了解他真实过去的人道出了真相。比如当他声称自己在越南当排长时,他那时其实正在教室里面当历史老师。

在后续的一篇题为“伟大的吹嘘者”(The Great Pretenders)的文章,有人又罗列了更多自吹自擂的事例。

比如,多年来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一直声称他在自己大学的校报,即《哈佛深红》(The Harvard Crimson)的头版中撰写了一篇独家报道。后来,他被迫承认这篇报道是由另外一名同学撰写的。

再比如,最高法院的提名人道格拉斯·金斯伯格(Douglas Ginsburg)说他曾为司法部向法院提起了三十四起诉讼,但实际上他只提起过一起。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自夸的人通常都会编造一些高大上的故事,来让自己看起来光鲜亮丽。顺便说一句,即使是在教会内部,自夸的现象也很猖獗。我们会在并不属灵的时候暗示别人我们很属灵,在不祷告的时候说我们会祷告,而且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我们还要确保每个人都能知道。

查尔斯·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就曾说:“基督徒连打死一只老鼠都想被刊登在公报上。”

我们本来就是一群自夸的人。我在想,神之所以没有藉着我们做更多的事,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太忙于自恋和自我吹捧了。

 

第十六种罪:捏造恶事的。

这说的是那些“致力于发挥败坏的创造力”的人,他们会发明一些做坏事的方法。神是一切美善的创造者,而人则是一切丑恶的创造者。

就比如说:有人想出了通过互联网进行全球通讯的想法,而另外一群人却发明了一些利用互联网来传播和兜售色情内容的方法。再比如,所谓的时尚界也总会发明一些新的方法来描绘色情,挑起人们的色欲。

罪人在展示、鼓励、宣传、合法化、广告、广播、销售和传播罪恶等方面,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创新能力。

第十七种罪:违背父母的。

这指的是那些“拒绝接受神安排在其生命中的主要权柄和主要影响”的人。保罗把这一条增加进罪的清单中,应该会让每个年轻人都心生惧怕。然而,它也应该让每一个为人父母的都心生惧怕。

对神来说,不顺服可不是一件小事,神痛恨悖逆。在孩子的生命中,最不能容忍的罪,就是对父母的违背,这个罪要比偷窃、撒谎、恶毒以及这些经节中所罗列的其他罪都更严重。

我曾听到过孩子对父母口出恶言,却毫无管教。我也曾见到过小孩子跺着脚对妈妈喊着说:“不行!”,而孩子的妈妈只是略显无奈地说:“哎呀,你也知道,小孩子就是这样的。”

是的,没错,我知道小孩子是什么样的:他们是小野人,天生自私、固执和不诚实。神赋予了父母教化他们的责任。父母虽然不能让孩子变得属灵,但可以让他们变得有教养。而这首先需要你要求你的孩子从现在开始就顺服和尊重你。

第十八种罪:无知的。

保罗在第31节中继续罗列着这些罪。“无知的”指的是“在属灵的事物上有不可弥补的学习障碍”的人。比如不信的人就不能辨别属灵的事或物,因为正如哥林多前书二章14节那里所说的:“……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

第十九种罪:背约的。

对于这样的人而言,“与其握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些人只会许下诺言,却从不遵守诺言。比如,他们不能按时赴约,不履行责任,签署了合同但不遵守,许下了婚约却又打破,甚至连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它们虽签订了和平条约,但都心里清楚,他们不会遵守条约的内容。邪恶的人会互相说:“我们会做这做那”,但他们明知自己不会做什么。

一个弃绝了神的社会,将会充满了彼此弃绝的人,只要代价合适或时机成熟,人们就会彼此弃绝。

第二十种罪:无亲情的。

这说的是那种“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或者说这种人没有天然的情感,就比如母子之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这个词反映的是当代家庭单元破裂的趋势。

一位英国医生就建议说:“彻底摒弃家庭的概念吧!因为这是西方帝国主义世界观的主要传播手段和机制。”

著名的女权主义者凯特·米莱特(Kate Millet)写了一本名为《性政治》(Sexual Politics)的书。她在书中写道:

“家庭必须消失,因为它压迫和奴役了妇女。”

同时,全美妇女组织(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Women)的一位领导人,也试图消除所有的婚姻关系和母性角色,因为她认为“婚姻是合法化了的奴役,而家庭关系是所有人类压迫的基础。”

可问题是,这些人都是当今所谓的精英分子,他们正在我们的大学和学校里教书育人。同时,这些观点也被认为在政治上是正确的。

然而,保罗会称其为一种扭曲,一种叛逆和罪恶的特征。

哈佛大学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阿曼德·尼古拉博士(Dr. Armand Nicolai)认为,摧毁家庭是一种自取灭亡的趋势。他指出了许多如今正在摧毁家庭的现象,比如在外工作的有孩子的已婚妇女,家庭频繁搬迁(或总在搬迁)的趋势,电视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社会缺乏约束力以及道德层面的混乱,这些都在非常真实地威胁着我们的生活。

他在文中写道:

这些趋势将使家庭的功能丧失,使其完整性遭到破坏,使家庭成员遭受严重的情感冲突,以至于他们将成为整个社会无法承受的重负。

那么他对未来又有什么看法呢?

首先,家庭生活的质量将持续恶化,并会由此产生一个精神疾病发生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的社会。缺乏自制力将会成为这个社会的特征,谋杀当权者将会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暴力犯罪将增加,甚至包括家庭内部的暴力犯罪。自杀率将上升。随着性行为变得越来越没有限度,并且与家庭的承诺分离,这种麻木效应将导致更多离奇的性方面的实践和广泛的堕落行径。

第二十一种罪:不怜悯人的。

很有意思的是,保罗认为这个变态、扭曲且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的最后一个特征,就是“不怜悯人”这个词。这说的是那种“毫无怜悯之心”的人,也可以翻译为“无情的”。

在罗马,规模最大的运动就是角斗士比赛(Gladiatorial games),这种比赛反映的正是“毫无怜悯之心的人”的特征。在这样的比赛中,嗜血成性的人经常为了取悦观众而互相残杀。

这二十一个词就是堕落的终极表现。然而,我们还没有到达“最底层”。

 

堕落的终极特征

保罗现在要给我们描述堕落的终极特征。请大家一起来看罗马书1:32的经文:

他们虽知道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然而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

首先,我来总结一下罗马书一章26-32节的经文所反映的一个趋势:

  • 对神的拒绝导致对罪的接受;
  • 对罪的接受导致对罪的认可;
  • 对罪的认可最终堕落为对罪的喝彩。

因此,在没有神的情况下,人先是接受了罪,然后认可了罪,最后居然为罪喝彩。

一位作家曾写道:“为自己的罪辩解就已经够邪恶了,而认可并鼓励他人犯罪则更为恶劣。”

保罗在这节经文中告诉我们的是,当那些在罪里面的人赞扬和鼓励其他人也同样犯罪时,堕落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绝对地步。

因此可以这么说,一个人的生命是被罪摧毁的,而整个社会则是被那些坚称罪是好的、恶是可以容忍的、道德败坏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人摧毁和扭曲了的。

先知以赛亚在以赛亚书5:20-24,警告他那个时代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说:

祸哉!那些称恶为善,称善为恶,以暗为光,以光为暗,以苦为甜,以甜为苦的人。祸哉!那些自以为有智慧,自看为通达的人。祸哉!那些勇于饮酒,以能力调浓酒的人。他们因受贿赂,就称恶人为义,将义人的义夺去。火苗怎样吞灭碎秸,干草怎样落在火焰之中,照样,他们的根必像朽物,他们的花必像灰尘飞腾;因为他们厌弃万军之耶和华的训诲,藐视以色列圣者的言语。

保罗在新约圣经中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在罗马书第一章即将结束的时候,他揭示了神对罪和罪人的审判,记录了堕落的终极表现和终极特征。

 

逃脱堕落的终极办法

那么逃脱堕落的终极办法是什么呢?我现在就来告诉大家。

  • 第一,承认:“我是一个罪人,堕落而骄傲。”
  • 第二,认罪:“主啊,请饶恕我的罪。我向你认罪悔改,不找任何借口或做任何辩解,我在这份罪恶的名单中找到了我自己的名字。”
  • 第三,顺服:“主啊,我愿意悔改,并从我内心的私欲和谎言中回转过来。我将我的生命交给你的圣灵,因为牠是真理的赏赐者。我要跟随和顺服你的话语,因为你的话语是纯洁、圣洁生活的真正指南。”

 

真的有一条路可以逃脱罪及其带来的审判。

顺便说一句,盼望的确从潘多拉的盒子里逃了出来。盼望已经来了,不过不是在什么神话故事里,而是在真正的神学里,在我们的救主和主耶稣基督的福音里。

正如约翰一书一章9节那里告诉我们的: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下面这首《照我本相》(Just as I am, without one plea)的诗歌的歌词,就向我们描述了摆脱罪恶的唯一途径。让我们一起来唱吧:

照我本相,无善可陈,

惟祢流血替我受惩,

并且召我就祢得生,

主啊,我来,我来!

Add a Comment


Our financial partners make it possible for us to produce these lessons. Your support makes a difference.
CLICK HERE to give today.

Never miss a lesson. You can receive this broadcast in your email inbox each weekday.
SIGN UP and select your o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