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典的画廊
恩典的画廊
在那边点名的时候(第六部分)
罗马书16:21-24
引言
几年前,在我和我妻子拜访奥地利维也纳(Vienna, Austria)的传教士时,有幸参观了那里著名的博物馆。我们从一幅幅由拉斐尔(Raphael)、安东尼·凡·戴克爵士(Sir Anthony Van Dyck)和伦勃朗(Rembrandt)创作的名画前走过。
在我们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Raleigh, North Carolina)的艺术博物馆里,莫奈(Monet)的画作也展出了几个月的时间。这些作品色彩斑斓、魅力无穷。
有的弟兄姊妹肯定很好奇,这些优秀的艺术品到底值多少钱?我最近读到一则新闻,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的一幅画在拍卖会上以820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就在不久前,史上最昂贵的艺术品,毕加索(Picasso)的一幅画作则以1.04亿美元的价格售出。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投资回报,因为卖家是在毕加索成名之前买下这幅画的。他在1950年仅以3万美元买下了这幅画。谁曾想到,56年后这幅画的价格居然涨了1亿多美元。
坦白来说,虽然欣赏人们眼中的无价之宝,就已经让我够震撼的了。不过,我个人认为,艺术家本身的生活则更加有趣。就比如说,梵高曾是一位卫理公会教会的牧师,不过他始终纠结于被人拒绝和内疚的心境,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对他弟弟说了这样一句遗言:“悲伤将永远延续下去。”
毕加索的遗言则是:“为我干杯!”
当你去大型博物馆参观时,你一定会看到展厅的墙壁上悬挂着艺术家们的无价之作,他们很久以前就已经在人类艺术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些作品可能是著名的蚀刻、雕刻、青铜或大理石雕塑作品,当然还有人们争相收藏的珍贵名画。
我发现非常有趣的一点是:神认为祂最伟大的杰作,居然是血肉之躯。换言之,祂最伟大的作品就是祂所造的人,你和我都是祂活生生的艺术品。
因此,保罗才在以弗所书2:10说:
我们原是他的工作……
这里的“工作”希腊文是poiema。换言之,我们是神的诗歌,是祂所创作的艺术品。因此,如果你想参观全宇宙最伟大的大师的作品展,那就来教会参观吧!好好看看坐在你身边的杰作,我们都是神恩典的杰作。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最无价的艺术品,就是我们这些被救赎的人。无论我们的性别、年纪,我们都是神用祂恩典的大手笔创作出来的。我们如今属于这位艺术大师,也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事实上,罗马书第十六章无疑是一座恩典的画廊。在这里,我们认识了罗马教会中的一些普通信徒。我们不妨把罗马教会想象成一座最为精美的艺术画廊。在保罗的这段结束语中,他向许多人表达了他的问候。现在,当保罗即将结束他的问候时,他开始以一些生活在哥林多的信徒的名义,向罗马的信徒问安,他们也是哥林多恩典画廊的一部分。
恩典画廊:提摩太
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罗马书第十六章,我们一起来看罗马书16:21的经文:
与我同工的提摩太……问你们安。
毫无疑问,提摩太是这个世界上与保罗最为亲近的人。保罗花了很多时间来教导和训练这个年轻人,他后来确实带领了几间由保罗协助建立起来的教会,其中包括著名的以弗所教会。提摩太的父母属于异族通婚。他的父亲是一个不信主的希腊人,母亲则是一个犹太人。
在保罗写给提摩太的两封书信中,保罗并未告诉我们提摩太是什么时候信主的。然而,如果我们将一些线索综合起来,我们似乎可以发现:提摩太的母亲和祖母,也就是友妮基和罗以,显然是在保罗第一次到她们的家乡路司得传教时信主的。
与提摩太一样,友妮基和罗以一直都是忠实的犹太人,她们忠于旧约圣经的预言,确信以色列民的希望,也就是弥赛亚一定会降临。因此,当她们听到保罗说耶稣完美地应验了旧约圣经中关于弥赛亚的预言时,她们就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主耶稣,相信祂是弥赛亚,并且竭力跟随祂。
除此以外,他们还目睹了保罗所行的神迹,他治好了一个生来瘸腿的人,以此验证了恩典时代的到来。根据使徒行传14:10的记载,保罗看着那个生来瘸腿的人,然后对他说:
……“你起来,两脚站直!”那人就跳起来,而且行走。
见到这一幕,路司得的百姓以为神明降临人间,于是开始敬拜保罗和巴拿巴,直到保罗告诉他们,他和巴拿巴只是人,是永生的真神赐给了他们行神迹的能力。
提摩太、友妮基和罗以很可能目睹了人们疯狂敬拜保罗的场景。也许他们还听说:一群犹太人从安提阿赶来,赢得了当地民众的支持,这群人拿石头打保罗,他们最后把他拖到城外,以为他死了。
但根据使徒行传的记载,当门徒们围着保罗时,保罗突然站了起来,许多人认为他是起死回生。他不但站了起来,而且重新回到城里(使徒行传14:19-20)。
又过了一段时间,根据使徒行传第十六章的记载,保罗再次回到路司得,经人介绍认识了提摩太,于是提摩太开始陪伴着他去各地旅行布道。许多人认为,当提摩太开始与保罗一同旅行布道时,大概只有21岁。
想想看,在二十一年前的某个时刻,提摩太的母亲因为嫁给了一个不信耶和华神的外邦人而违背了神的律法。因此,她一定为她刚出生的儿子恳切地祷告,并将她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她给他起名叫“提摩太”,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荣耀神”。她似乎是在说:“当我嫁给我丈夫时,我没有荣耀神;当我把我的心放在神的话语之前时,我也没有荣耀神。但现在,随着这个孩子的出生,我将致力于荣耀并跟随神。”
可以这么说,友妮基和她的母亲罗以将自己的生命倾注在了年轻的提摩太身上,因此,保罗后来写信并挑战提摩太说:
但你所学习的,所确信的,要存在心里;因为你知道是跟谁学的,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提摩太后书3:14-15)
我们来聊聊提摩太这个“恩典的杰作”,他是由信主的母亲和不信的父亲所生的儿子。可见,没有敬虔的父亲并不会妨碍天父的工作。神的恩典在我们生命中的工作不是遗传性的,而是超自然的。属灵生命当然可以通过敬虔的父母进行培养和促进,但它并不依赖于敬虔的传统,提摩太就是一个完美的例证。
如果你的家族拥有敬虔的传统,千万不要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而是要从中受益,从中学习,并以此为基础走得更远。但如果你的家族没有敬虔的传统,也不要气馁。神对你生命的计划不会因为你没有在真理中长大而有所改变。既然你已经信靠了基督,那就从你开启敬虔的传统吧!从你的家庭、你的孩子、你的生活开始。
许多年后,保罗差派提摩太到帖撒罗尼迦教会那里建立圣徒,解决各种问题。此外,保罗还让提摩太去哥林多教会:
……提醒你们,记念我在基督里怎样行事,在各处各教会中怎样教导人。(哥林多前书4:17)
保罗还差派提摩太去服侍腓立比教会的信徒,并在腓立比书2:19-20变相夸奖提摩太说:
我……指望快打发提摩太去见你们……因为我没有别人与我同心,实在挂念你们的事。
有的弟兄姊妹可能会这么想:“这种属灵的洞察力、热情和忠心,肯定是三四代忠心的基督徒家庭的结果。这才是一个人得以进入‘恩典画廊’的方式。”
弟兄姊妹们,敬虔的父母并不能保证儿女能在敬虔上不断长进。同样的,不信主的父母也不能拦阻他们的孩子永远都不信。或者,我用另一种方式来说明这一点,这一点在神忠心的仆人提摩太的生命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那就是:年少时缺乏属灵的影响,并不意味着未来就会缺乏属灵的洞察力。
总之,保罗在罗马书16:21首先提到了提摩太,他说:
与我同工的提摩太……问你们安。
路求
保罗接着在罗马书16:21说:
……和我的亲属路求、耶孙、所西巴德,问你们安。
路求曾在使徒行传中出现过,他是安提阿教会的领袖之一(使徒行传13:1)。大多数人认为这位来自古利奈(Cyrene)的路求,是古利奈人西门的密友,西门就是那个帮耶稣把十字架背上山的人。
路求是早期安提阿教会的一位忠心的教师。当时有五位领袖带领着这间教会:一位是来自塞浦路斯(Cyprus)的犹太人,名叫巴拿巴;一位外邦人;一位名叫马念的贵族,他与希律安提帕(Antipas)一起长大;一位名叫路求的非洲人;一个信主的犹太拉比,名叫扫罗,也就是保罗。
这几位教会领袖包括了外邦人、犹太人、黑人、白人、穷人和富人,安提阿教会也就成为在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合一的典范。事实上,安提阿教会从一开始就证明了:偏见的问题从来都不是阶级或肤色的问题,而是品格的问题。如果人们都能将自己的品格转化为基督的品格,就能解决阶级和肤色的问题了。
关于路求服侍的另外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于:他是在一个对基督教充满了敌意的社会中进行服侍的。事实上,使徒行传11:26告诉我们,门徒们最初就是在安提阿被称为“基督徒”的。新约圣经有许多称呼信徒的名称,就比如说:
- 管家;
- 门徒;
- 弟兄或姊妹;
- 见证人;
- 圣徒;
- 神的儿女;
- 神所爱的;
- 祭司;
- 天路客;
- 选民;
- 神的众子;
- 基督的新妇。
然而,我们从历史中了解到,“基督徒”这个名字居然是不信主的人发明出来的。事实上,“基督徒”这个名字只在新约圣经中出现过两次。它一开始似乎是一个贬义词,人们把基督徒们戏称为“小基督”或“那些跟随基督的人”。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彼得才在他的书信中将“基督徒”与逼迫联系在了一起,他在彼得前书4:16说:
若为作基督徒受苦,却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给神。
那么,“基督徒”这个名字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 它只是“美国人”的同义词吗?就像许多人说的:“我当然是基督徒了!我就出生在美国!”
- 它是“好人”的形容词吗?就像许多人说的:“那个人可真是个好基督徒?”
- 它是一个挂在你周日衣服上的有效期为二十四小时的牌子吗?然后就要把它摘下来,似乎只有周日是基督徒,周一到周六则是“巴比伦人”。
别忘了,“基督徒”的意思是“小基督”或“效法并遵行基督之道的人”,正如保罗在腓立比书1:21所写的:
……活着就是基督……
基督徒的生活和生命都是以基督为中心的,是活在基督里的人。
每个从纽约市(New York)、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或密歇根州(Michigan)搬到北卡罗来纳州(North Carolina)的人,无论你们喝不喝甜茶,现在都是“北卡人”了。有些人甚至不确定喝甜茶是否安全。放心吧!绝对安全!
那么,大家是如何成为“北卡人”的呢?是因为我们搬到了北卡罗来纳州,开始在这里生活。同样的,我们之所以成为基督徒,是因为我们“搬进”了基督耶稣里,现在又生活在基督耶稣里。
路求是神忠心的一位仆人,他因披戴基督的名,因为想要活出基督的名,而忍受了各样的逼迫。保罗在这里替路求向罗马的信徒问安。
耶孙
保罗接着在罗马书16:21提到了:
……耶孙……
在使徒行传第十七章记录的一个戏剧性的事件中,耶孙曾出现过。那时,保罗和西拉正在帖撒罗尼迦传福音。路加在使徒行传17:5写道:
但那不信的犹太人心里嫉妒,招聚了些市井匪类,搭伙成群,耸动合城的人闯进耶孙的家,要将保罗、西拉带到百姓那里。
显然,保罗和西拉那时就藏在耶孙的家里,然后悄悄溜走了。使徒行传17:6-7继续说:
找不着他们,就把耶孙和几个弟兄拉到地方官那里,喊叫说:“那搅乱天下的也到这里来了,耶孙收留他们。这些人都违背凯撒的命令,说另有一个王耶稣。”
大家能想象得到这个场景和这个见证吗?路加在使徒行传17:7-9继续写道:
“……耶孙收留他们。这些人都违背凯撒的命令,说另有一个王耶稣。”众人和地方官听见这话,就惊慌了;于是取了耶孙和其余之人的保状,就释放了他们。
显然,耶孙活了下去,并且讲述了这个故事。毫无疑问,他也给早期教会带去了极大的影响力。为了使徒保罗的安危和耶稣基督的福音,耶孙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人们甚至说他与那些“扰乱天下”的人是一伙的。
想想看,这是对这些早期教会的信徒多么有趣的一种描述啊!他们是一群“扰乱天下”的人。那我们如今的基督信仰又如何呢?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想让福音扰乱任何人的时代,难道不是吗?我们似乎想把基督信仰变成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一件容易的事情,所有想要尝试的人都可以试试看。似乎一切都是积极的、美好的,充满了祝福。
我们如今宣传基督信仰的方式,和房地产公司推销房屋如出一辙。这些公司会派发广告,让人们买地,或搬到湖景别墅里。他们会在广告里说:“这才是人们向往的生活。任何人都可以住在这里……在这里,你能找到宁静的生活……远离世俗的压力和烦恼。”
弟兄姊妹们,当我们邀请耶稣基督进入我们的生命时,我们其实也邀请了各样的麻烦。因为突然之间,我们不能再随波逐流,不能再和其他“死鱼”一起顺流而下,而是要逆流而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做到这一点都是很难的。
我们有没有想过,无论保罗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发生动乱?
大家能想象到教会主日学里这样的情形吗?假如你想加入一间教会,那里的弟兄姊妹会对你说:“你想加入我们教会吗?太好了!拿着!这是你的防暴装备!这是申请保释的方法!在走廊尽头,有人会教你如何包扎伤口。对了,我们今天晚上要开始一个新的系列讲道,题目是‘受迫害和如何坚忍到底’(Persecution and How to Persevere)”。
估计如今的教会不会有这样的场景了。在美国,无论教会走到哪里,都期望得到人们的赞赏和尊重。
难道我们的福音真的已经淡化到不能再让不信的世人扎心了吗?我们是否已经完全淡化了耶稣基督的真理,以至于在选举期间,那些政客们可以信口雌黄地说他们也是我们的一员,因为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支持率?
对于这样的教会的信徒,不妨来问问耶孙做基督徒是什么感觉吧!他也是恩典画廊中的一幅杰作。
所西巴德
保罗在罗马书16:21的最后提到了:
……和我的亲属……所西巴德,问你们安。
他是使徒行传第十七章提到的归信主耶稣的庇哩亚人之一。他就是那些先听了保罗的讲道,然后回去仔细查考经文,看看保罗所说的是否属实的信徒里面的一个。
很明显,所西巴德和许多人都相信保罗所教导的是真的,相信旧约圣经的真理验证了保罗的教导,并且这些人最后加入了耶稣基督活泼的教会。
德丢
好了,让我们接着来看罗马书16:22的经文:
我这代笔写信的德丢,在主里面问你们安。
这节经文很有意思。说明保罗并没有亲自书写这封书信,而是口述,由德丢负责执笔书写。德丢是该犹家里的一位仆人,他亲手记录了保罗向罗马信徒所说的话。
许多人认为,在他第一次旅行布道的过程中,保罗在旁非利亚的低地,染上了东方的眼疾,得了眼炎。这是一种会导致近乎失明的眼部疾病。
保罗自己就曾在哥林多前书16:21写道:
我——保罗亲笔问安。
这意味着哥林多前书最后的问候语是他亲手写的,而其余部分则是他口述,让别人代写的。同样的,在写给加拉太信徒的书信的结尾处,保罗也写道:
请看我亲手写给你们的字是何等的大呢!
由于身体上明显的障碍,也许就是视力的问题,保罗将罗马书口述给了德丢,并请他代为书写。这对德丢来说是何等的荣幸。保罗显然允许德丢以他自己的名义写下这句问候语:
我这代笔写信的德丢,在主里面问你们安。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德丢”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名字,而是一个数字。这是因为罗马地区的家主沿袭了东方的传统,用数字来标识家里主要的几位仆人。
最近,我和我的妻子以及小女儿,一起到蒙蒂塞洛(Monticello)旅游。那里的导游告诉我们,仆人们是不允许在大屋子里吃饭的。他们要把食物放在盘子里,然后送到屋子里,然后,领头的仆人会把盘子接过来,放在餐桌上给杰斐逊(Jefferson)和麦迪逊(Madison),或其他可能在那里聚餐的客人食用。
导游还告诉我们说,那些把盘子端进屋子里的仆人必须吹口哨。在盘子被接取之前,他们不能停止吹口哨,因为吹口哨可以证明他们没有偷吃任何食物。那个领头的负责监督其他仆人的“大仆人”是餐厅里唯一一个为客人服务的仆人。他被称为“先生”(Mister),这个称谓使他比其他仆人更有尊严。
在罗马文化中,“普利慕斯”(Primus)是一个尊贵的仆人称谓,它的意思是“第一人”,也就是高于其他仆人的首席仆人。他的工作就是管理主人家里的一切事务。
顺便说一下,约瑟在波提乏家里担任的,就是这个职务。头号仆人负责雇佣其他仆人,进行市场监督和庄园管理。总之,他全权负责主人家里的一切事务,因此会被主人简单地称为“Primus”或“一号”。
在他之后,还有其他仆人,他们的职责依次递减。在“Primus”之后是“Secundus”即“第二人”,因为“Secundus”就是“第二”的意思。在他之后就是德丢(Tertius),即“第三人”,因为“Tertius”就是“第三”的意思。
因此,保罗是在向“第三人”,也就是向家中排行第三的仆人,口述了整部罗马书。
该犹
大多数解经家都认为,德丢是保罗将在下一节经文提到的一个人的仆人。保罗在罗马书16:23说:
那接待我、也接待全教会的该犹问你们安。
这个富翁的庄园足够大,不仅可以接待保罗和他的朋友们,甚至可以接待整间教会。
括土
如果我们先跳到罗马书16:23的最后一个名字,就会发现该犹的另一位仆人:
……兄弟括土问你们安。
他是该犹家里的“第四人“,因为“Quartus”就是“第四”的意思。然而,为了防止我们认为当时的仆人在教会中的地位很低,保罗又加上了一个描述性的短语“兄弟括土”。
大家想象一下,在恩典的画廊里,有一位富有的主人和他家里的两个仆人,分别是排行第三和第四的仆人,他们都受到了使徒保罗热烈的欢迎,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被尊为神家的一员。
以拉都
保罗在罗马书16:23还提到了另外一个人:
城内管银库的以拉都……问你们安。
我们居然能看到一位政治领袖与耶稣基督的教会同心同行,这是多么大的福气啊!
以拉都在使徒行传19:22被描述为“帮助保罗的人”。“帮助”一词的现在时态表示:这是一种习惯化了的服侍……他以所有可能的方式服侍了保罗,在服侍保罗的过程中,他也服侍了耶稣基督的福音事业。
1929年,考古学家在哥林多发现了一块刻有拉丁文的铺路石,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上面刻着:“公共工程委员以拉都自费铺设了这条路的路面”。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同一位以拉都,他是当时哥林多城的商业事务管家或管理者。罗伯逊(A. T. Robertson)称他为“城市经理”(the city manager)。
没有证据表明,在保罗写信给罗马信徒时,以拉都辞去了他的职分。从经文的上下文看,在保罗写信给罗马信徒时,以拉都仍然担任着这一职务,同时为基督和哥林多城尽职尽责地服事。
直到如今,他仍然是每一位基督徒商人的榜样,也是每一级政治领袖的榜样。他不仅为哥林多市铺平了道路,还为那里的基督教会奠定了基础。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我们都有可能同时做到这两点!
大家能想象得到当时聚会的场景吗?弟兄姊妹们一起聚集在富有的该犹家里。他的仆人们已经布置好了一切,摆好了椅子,准备好了饭菜。会众聚在一起,按照他们的习俗,他们会共享一张饼和一杯酒,以纪念救主耶稣基督为他们所舍的身体和宝血。这时,该犹拿起一块饼,然后递给先前烤饼的仆人,这个仆人也掰下一小块饼,吃了起来。接着,以拉都喝了一口葡萄酒,然后把杯子递给家里的“四号仆人”,“四号仆人”也饮了同样的杯。
这个庄园里发生着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事实上,一些令人惊讶的事必须发生,才能消除地位的差别,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结论
这就是恩典的画廊,在这里,仆人和主人、政治家和普通人都变成了弟兄姊妹。这就是神的杰作,在这里,男人和女人都被基督救赎了回来,并因恩典走到了一起。这里没有肤色和阶级的差异,没有个人的目的,没有想要保护的地盘,只有恩典和对耶稣基督的爱。
这就是恩典的大画廊,无论是对当时的教会,还是对如今的教会,这里的图画都很普通,但也无比清晰、独特、与众不同。
每当世人驻足观赏这座画廊时,他们看到的,不只是挂在墙上的画作,而是更加宝贵的东西。他们看到的是转变了的生命的宝藏,以及在不同阶级、种族和年龄之间所彰显的爱的美好。这是那位艺术大师在这个被称为教会的杰作收藏馆中放置的无以伦比的作品,事实上,祂仍然在绘制和展示祂的杰作。
这是展示真正杰作的画廊,同时展示给世人和我们在天上的主。
我们就是神恩典的画廊!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