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主为大
尊主为大
神圣的“痴迷”(第三部分)
罗马书15:17-19
引言
当陈·盖利(Chan Gailey)担任阿拉巴马州特洛伊橄榄球队(Alabama’s Troy Stat football team)的主教练时,他们是一支不太可能夺得全国冠军的球队。但他们还是打入了决赛,在比赛前的一周,各类采访请求蜂拥而至。
就在决赛的前几天,盖利正准备去训练场,他的秘书给他打来电话,想把一个电话转给他。盖利有些恼火,他让秘书帮他应付一下,因为他正在去训练场的路上。他的秘书问他说:“你确定吗?这可是《体育画报》(Sports Illustrated)的电话。”
听到是《体育画报》的来电,盖利赶紧回复道:“我马上就来。”
在跑回办公室的路上,盖利开始构思这次采访的内容。对特洛伊州立大学的项目而言,这可是一个绝佳的宣传机会。事实上,三页纸都不足以报道这个伟大的故事。离他的办公室越来越近,盖利开始想着自己甚至可能会登上画报的封面。他心里想:“天呐!我该摆个招牌姿势还是摆一个拍照动作呢?”他后来写道,他那时的脑袋被各样的可能性充满了。
然而,当他拿起电话并问候了对方“你好”时,对方问:“请问是陈·盖利吗?”
盖利带着几分自豪地回答说:“是的,我就是。”
对面的人接着说:“你好,这里是《体育画报》,我们打电话是想告诉您,您的订阅即将到期……您想续订吗?”
盖利教练在这个故事的结尾处说:“你要么主动谦卑,要么生活会让你谦卑下来。”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牢记的真理。
对于一个信徒来说,再没有什么比过于自我更有害的了。司机对着后视镜孤芳自赏往往会导致交通事故。而对于人际关系和基督整体的福音事业而言,再没有什么比“丟特腓的灵”更具有破坏性的了,对此,使徒约翰在约翰三书1:9写道:
……那在教会中好为首的丢特腓……
反观施洗约翰,论到他与基督的关系,他在约翰福音3:30非常正确地说:
他必兴旺,我必衰微。
“自我之毒”的解药,就是基督的荣耀。
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里,教会普遍的悲剧就在于:教会公开、毫无羞耻地将人作为关注的焦点。我们现在一直在照的镜子,不是《圣经》,而是这个世界。在如今的教会中,基督在衰微,我们反而在兴旺。
可问题是,我们越是盯着自己看,我们就越会把聚会的动机扭曲为“自助课程”;我们就越会把《圣经》的教导变成快速、便捷的成功之道和舒适之道;我们也就越会以自我为中心。由于我们永远都不会对自己满意,因而我们的不满只会越来越大。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让生命成长的方法不是要更好地了解我们是谁,而是要更好地了解神是谁。同样的,治愈我们病痛的良方不一定是少想我们自己一点,而是更多地思考神。
我们不需要自我感觉良好,而是需要一种全新的异象,一种重新点燃的痴迷,就是对神荣耀的痴迷。这样,我们就会像摩西一样,渴望看到主的荣耀,我们就会像摩西一样说:
……求你显出你的荣耀给我看。(出埃及记33:18)
在我家的书桌上,放着一本约翰·派博(John Piper)的小书,名字是《讲道中的神的至高》。约翰·派博在这本小书中写道:
人们渴望见到神的宏伟。即使是那些去教堂聚会的信徒,又有多少能在聚会离开时,像诗篇63:2 所说的:我在圣所中曾如此瞻仰你,为要见你的能力和你的荣耀。
那么,神的荣耀到底是什么呢?神的荣耀是:
- 神的性情的总和与实质;
- 神的圣洁之美;
- 神在基督里的启示,因为当基督住在我们中间时:
……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翰福音1:14)
保罗也提醒哥林多的信徒,神的荣耀是使徒讲道的重点,他在哥林多后书4:5就写道:
我们原不是传自己,乃是传基督耶稣为主……
在下一节经文中,保罗又说神的荣耀是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的主题:
……神,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哥林多后书4:6)
想象一下耶稣出生时的场景,在牧羊人照看他们的羊群的那个晚上,一位天使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路加福音2:9记载说:
……主的荣光四面照着他们……
有的弟兄姊妹可能在想:“我真希望能看到那是什么样的场景!”相信我,你会的!终有一天,神的荣耀将在天上的城里向我们所有人显现。正如使徒约翰在启示录21:23所写的:
那城内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荣耀光照……
即使在我们存活的今天,根据诗篇19:1的教导: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
事实上,荣耀和尊崇神是我们所做一切的最高目标,因为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0:31说:
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
换句话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高举神、荣耀神、讨神的喜悦,让神亲自引领和掌权。因此,从非常简单明了的意义上讲,为荣耀神而活就意味着我们要在所有的事情上都高举神,而不是高举我们自己。
这就像多年前向穆斯林(Moslems)传教的雷蒙德·鲁尔(Raymond Lull)一样。他终生恪守的座右铭是:我只有一个激情,那就是祂,那就是祂,那就是祂。
这么来看,神的荣耀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主旨、我们的盼望、我们的喜悦、我们的信息和我们的未来。这就是痴迷于神的荣耀的含义。这就是尊主为大。
在他写给罗马信徒的书信的结尾处,保罗写了一段非常个人性的论述,同时也流露出了同样的痴迷。在罗马书第十五章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他对敬虔生活的痴迷。然后,我们也仔细研究了保罗对神恩典的痴迷。在今天的讲道中,我们将看到他对神的荣耀的痴迷。
喜爱高举基督的位格
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罗马书第十五章。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保罗在罗马书15:17所抒发的因高举基督而生发的喜乐之情:
所以论到神的事,我在基督耶稣里有可夸的。
我想说的第一个要点是:保罗喜爱高举耶稣基督的位格和祂所做成的救赎大工。换句话说,保罗不想让他本人成为谈话的焦点。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我们不能同时痴迷于神的荣耀和我们自己的荣耀。这两者是相互排斥的。我们也不能同时提升神的声誉和我们自己的声誉。
保罗其实是在这节经文中说:“请允许我夸耀我的耶稣基督。让我以我的基督夸口。”但如果我们总是想着把自己最新的“属灵成就”添加到自己的祷告成就清单中,以此向别人炫耀,那时就很难做到这一点了。
更为常见的一种情况是,我们就像一个“小联盟”的棒球手(Little Leaguer),虽用尽我们五十五公斤重的身体的力气,猛力挥棒,却勉强擦到球。球擦过球棒底部,径直弹回投手手中,投手踉踉跄跄地接到球,然后把球传到了一垒手的头顶。那个击球手飞速冲向二垒。有人捡起了球,但把球扔过了二垒的头顶,飞到了左外野。当球再次扔向二垒时,击球手已经飞快地跑到了三垒,当球又飞过接球手的头顶时,这个击球手触碰到了本垒。这时,所有的人都听到他说:“这是我有生以来击出的第一次本垒打”。
这与我们何其相似啊!我们也为着耶稣的缘故站在击球的位置上,勉强将球击出,而耶稣亲自安排好了一切,使我们可以成功上垒。然而,我们却在祷告会上大肆宣传我们是如何成功的!
对此,保罗会说:
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加拉太书6:14)
这就是尊主为大。这就是在宣告说:“那就是祂,那就是祂,那就是祂!”
总之,使徒保罗喜爱高举耶稣基督的位格。
拒绝人类赞美的高台
与第一个要点密切相关的是,保罗不想登上人类赞美的高台。
请大家一起来看罗马书15:18的经文:
除了基督藉我做的那些事,我什么都不敢提,只提他藉我言语作为,用神迹奇事的能力,并圣灵的能力,使外邦人顺服。
这正是保罗的风格,他不会把属灵果子的功劳归于他自己。
无数的外邦人正在信靠基督并顺服福音的真理,而保罗是福音主要的发言人。然而,他实际上是在说:“千万不要把我放在高台上,不要高举我,要高举那在我里面做工的基督。如果不是基督在我的里面做工,我所做的一切都不值一提。”
只要简单地翻阅一下新约圣经,我们很快就会发现:保罗比包括彼得和约翰在内的其他任何使徒都更有理由自夸。神通过他启示的新约圣经比任何其他作者都要多,而且使徒行传的大部分篇幅都集中在他的事工上。
如果说有谁有资格登上《时代周刊》(Time Magazine)的封面,被评选为“世纪传道人”(Missionary of the Century),那一定是保罗。毫无疑问,在笃信圣经的基督徒中,保罗不仅过去是,而且现在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基督徒作家、神学家、牧师和教师。可以说,他影响了全世界。
我发现非常有趣的一个现象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去年报道说,市面上有一百多本书的书名中都包含着“改变世界”这一表述。其中一些书名包括:
- 《火药:改变世界的爆炸史》(Gunpowder: The History of the Explosive that Changed the World);
- 《厄尔尼诺:改变世界的天气现象》(El Nino: The Weather Phenomenon that Changed the World);
- 《药丸:改变世界的药物传记》(The Pill: A Biography of the Drug that Changed the World);
- 《淡紫色:一个人如何发明了改变世界的颜色》(Mauve: How One Man Invented a Color that Changed the World);
- 《转动:改变世界的歌舞》(The Twist: The Song and Dance that Changed the World);
- 《鳕鱼:改变世界的鱼类传记》(Cod: A Biography of the Fish that Changed the World);
- 《福特T型车:改变世界的汽车》(The Car that Changed the World)。
毫无疑问,我们生活在一个喜欢夸大其词,并且总是想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土地上。
然而,这就是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总是想要给人留下某种印象,创造某种趋势,发现某些新鲜事物,掀起某种风潮,成为某种商品的销量冠军,领导某个组织,在某个领域取得长足进步,似乎高台就在那儿,因此要期待它、欢迎它、充分利用它。然而,你越是引人注目,你就越会不真实。
在当时,保罗应该也是个名人了。他简直无所不能。如果保罗会唱歌,那他一定会成为《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atry)最后一期在评委面前唱歌的决赛选手之一。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共产主义国家领导人的新闻报道是十分可笑的。就比如说,北朝鲜(North Korea)的领导人被描述成才华横溢、完美无缺、天赋异禀等等。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去年报道说:在那个斯大林式(Stalinist-state)的国家里,媒体把他宣传成最伟大的人,各方面都很完美。据说他每天都要进行记忆强化训练,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现在可以“记住所有的电脑密码和政府工作人员的电话号码”。尽管日程繁忙,他还是有时间创作整部歌剧和制作电影。不过,朝鲜最近的宣传有点夸张了,他们报道称,朝鲜领导人生平第一次打高尔夫,就打出了十一杆“一杆进洞”。
这就是人类的天性:既然他是伟大的领袖,所以他必须样样精通!
那么,听听这位伟大的教会领袖是怎么拒绝这种媒体报道的。当我们每个人都认为他有权登上高台时,他却表现得不情不愿。保罗在罗马书15:18写道:
除了基督藉我做的那些事,我什么都不敢提……
他也在写给哥林多信徒的信中说:
……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哥林多后书12:9-10)
随着时间的推移,伴随着保罗自身的成长,神在保罗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保罗也越来越成为神恩典的对象:
- 在哥林多前书15:9中,保罗称自己是:
……使徒中最小的……
- 后来,在以弗所书3:8中,保罗又认为自己:
……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
- 最后,在他生命即将结束时,保罗在提摩太前书1:15写道:
……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
有的弟兄姊妹可能想说:“拜托,保罗,你可是伟大的使徒啊!你是被神选中向外邦世界传扬神恩典的器皿啊!你说你是什么‘罪人中的罪魁’是什么意思?这在媒体报道中可不太好看啊!你为什么不说你只是偶尔有些挣扎呢?看看你所取得的成就,拜托,对着镜子好好看看你自己!”
事实上,圣经学者唐纳德·格雷·巴恩豪斯(Donald Grey Barnhouse)就曾总结了保罗本可以炫耀的事:
保罗有能力进入一个完全陌生且崇拜魔鬼的外邦城镇,在那里以基督的名义聚集一群生命转变了的信徒。然后,他藉着祷告守护他们,通过不断地劝诫,将他们从异教邪说最腐朽的层面提升到基督信仰敬虔和道德的最高水平。
保罗当然不会否认神在他身上,以及通过他所做的一切,他也没有轻视这些成就,如果是那样的话,保罗只不过是虚假的谦卑。但到最后,他会教导我们:我们都只是神手中的器皿,任何基督徒都不应该靠着神通过他所成就的事而登上高台。高台只属于神。
任何画笔都不能为它所画出的杰作自夸。没有一把小提琴可以为音乐家用它演奏出的美妙音乐而邀功。
有一位在英国(England)很受欢迎的基督徒作曲家和歌手,他在年轻时曾为自己取得的成就和名声感到骄傲。他和其他歌手及音乐家组成了一个乐团,在他家乡的教会带领敬拜。有一次,他们的牧师当面对他们说,他觉得他们对他们的音乐能力和表演才华感到骄傲了。他还告诉他们,他们已经失去了敬拜的核心理由,忽略了真正的敬拜。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指控,这些年轻的音乐家们觉得自己被羞辱了,于是所有人都收拾好乐器,离开了教会,只有这个年轻人留下了。不久之后,他写下了这首歌,几年来,这首歌一直在全球教会中被传唱着。这首歌是向主认罪和重新委身的祷告,承认主想要的不仅仅是一首歌,祂想要的是一个生命。这首向主祷告的歌曲的部分歌词是:我回到敬拜的核心,主啊,你是一切的中心。
这就是保罗的观点。他一心想要尊主为大。
首先,使徒保罗喜爱高举耶稣基督;其次,他拒绝人赞美的高台。
将焦点转向圣灵
第三,保罗将焦点转向了圣灵。
请大家一起读一下罗马书15:18-19的经文:
……用神迹奇事的能力,并圣灵的能力,使外邦人顺服;甚至我从耶路撒冷,直转到以利哩古,到处传了基督的福音。
保罗在这里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使徒们拥有行神迹奇事的能力,以此来证明他们确实是永生神的仆人。“神迹”其实就是“记号”(sign),用来标记某些事物。比如,在路加福音2:12牧羊人就被告知,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了。
“奇事”其实就是那些能让人感到惊奇的事物。而“神迹”与“奇事”的结合则赋予了特殊事件属灵的意义。换言之,神迹和奇事就是它们真实性的证明。
在哥林多后书12:12,保罗非常明确地指出:神迹和奇事是使徒们使用的:
我在你们中间,用百般的忍耐,藉着神迹、奇事、异能显出使徒的凭据来。
在保罗那个时代,新约圣经当然还不存在。保罗从未听过登山宝训,也从未读过约翰福音3:16。他从未拿起过彼得前书、犹大书或雅各书。他也从未听说过启示录,因为这些书卷还没有被写出来。因此,保罗作为使徒的真实性,是通过保罗医治病人、使瞎子看见、使死人复活的能力而证实的。
在圣经完成之前,如果没有神迹奇事,使徒们在恩典时代为教会奠定根基时,就没有了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他们确实是从神而来的。因此,神在祂的旨意中赋予了使徒们和耶稣基督一样的能力,事实上,他们做了许多耶稣所做的事,比如让瞎子看见、让瘸子重新行走、让死人复活等。而这正是神眷顾和印记的无可否认的标志。
如今,我们不是在奠定使徒们的根基,而是在他们的根基上继续建造。如今,神认可的传道人或教师的印记和标志,就是他们与神话语的联系。如今的试金石是真理的教义。换言之,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神的传道人,这取决于他与圣经的联系和对圣经的解释。为什么?因为神的话语现在足以预备每一个基督徒,行各样的善事(提摩太后书3:16-17)。
有人曾对巴恩豪斯说,我们现在不能再把水变成酒,或者行其他类似的神迹了,这是不公平的。对此,巴恩豪斯回复说:“我见过比这更大的神迹,我见过一个酗酒的父亲,因他刚刚诞生的女儿,而将自己的心交给耶稣基督,靠着福音的力量,我们看到了威士忌变成了牛奶。”
然而,假如我们回到使徒保罗生活和侍奉的那个时代,大家想象一下,使徒保罗去参加了一次见证会。主持的同工问:“有人要分享神为你或通过你所做的事情吗?”
“保罗,你有什么要分享的吗?”
“是的!真是太奇妙了!在路司得,有个从一出生就瘸腿的人在听我讲道。在我周围挤满了人,他们都听着或看着我,想知道我到底有没有神的能力。我看着他,然后鼓足勇气对他说:‘站起来走吧!’你们猜怎么着?他一跃而起,然后人们开始叫我朱庇特,也就是他们所信的一个假神。天啊!这真是太激动人心了!”
“谢谢!还有人要分享见证吗?保罗,你还有要分享的吗?”
“是的,我和大家说说腓立比那个被恶魔附身的女孩的事情吧!她一直跟着我,让我非常恼火(使徒行传第十六章告诉我们,保罗“心中厌烦”)。最后,我转向她,非常简单地命令魔鬼说:‘奉耶稣基督的名,出来!’那魔鬼瞬间就出来了。天哪!神的能力何等伟大!”
“还有,大家想听我让一个人从死里复活的事情吗?”
估计没有谁能比保罗的见证更多、更震撼了!然而,请大家特别留意,保罗在罗马书15:19强调了这么一点:
……圣灵的能力……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与圣灵的能力有关”。因此,保罗其实是在说:“不是我,而是神的灵在我里面做工,并通过我做工。”
保罗痴迷于神的荣耀,不想以任何形式抢夺神的赞美或荣耀。他喜爱高举基督的位格,拒绝把自己放在人赞美的高台上,他将焦点转向了圣灵的位格。更为重要的是,保罗想要尊主为大,在众人面前得到尊荣。
这让我想起了不久前读到的一个故事:
一名神学院的学生去机场迎接一位知名的基督教领袖。这位学生非常兴奋能与这个“大人物”近距离接触,他先是向他表达了致意,然后便向他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位属灵领袖先是拒绝接受任何赞美,甚至可以说,他试图把自己与成功的事工拉开距离。最后,这位年轻人说:“你肯定认为你自己和你的恩赐是事工成功的主要因素。”
听他这么说,这位老先生顿了一下,然后缓缓说道:
年轻人,当我在农场长大时,我每天都需要步行往返学校。那时我会沿着一片牧场走,那里有一道木栅栏,每隔三米左右就有一根长长的木桩子。我记得有一天,我遇到了一只乌龟,它就栖息在其中的一个木桩子的顶端。我知道肯定是有人把它放在那里的,因为乌龟不可能自己爬那么高。同样的,孩子,我只不过是木桩上的一只乌龟。
这就是拒绝赞美的高台,将焦点转向圣灵,尊主为大,这是因为我们被神的荣耀所吸引,要献身于神的荣耀。
这对每一个基督徒来说,都是大好的消息。事实上,我们都很普通。无论你是广为人知,还是默默无闻:
- 神的真理通过简单的人展现出来;
- 神的能力彰显在软弱的人身上;
- 神的恩典分给有需要的人。
当软弱、简单、有需要的普通基督徒赞美神而拒绝高台,爱神并将赞美的焦点转向神;敬拜神并高举祂的名高过任何其他的名时,神的荣耀就会被无限放大。
我们都是普通的基督徒,都只不过是被放在木桩子上的乌龟。当有人问我们时,我们就会赞美我们的主,因为我们都痴迷于神的荣耀。
Add a Comment